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合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合一
摘要:书法,绘画,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秀遗产和典型代表,它们的形式和内涵的发展演化过程能够客观地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取向发展。

通过对书法,绘画,园林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书法山水画园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哲学方面更是如此。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的最终归宿。

这是我们祖先认识世界的最初构想,师承自然,与自然相互融合。

“天人合一”就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母体,人们对自然美的信仰和追求始终是中国古典美学理念的思想基础。

书法,绘画,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秀遗产和典型代表,它们的形式和内涵的发展演化过程能够客观地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取向发展。

通过对书法,绘画,园林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

人们欣赏一件优秀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感受,艺术的陶醉。

俗话说:一个人什么样子,看他写的字就知道了。

当然这关系到审美者和被审美者的自身修养的高低。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做得少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书法中得奥妙。

书法讲究三个方面:一是线条和谐美和动态美。

和谐美指的是字与字之间的穿插、搭配和谐,不打破字本身的美。

动态美指的写字“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力感与势态造成了动态美。

二是用笔节奏美。

提起笔的节奏与音乐、戏剧、舞蹈是相类似的。

在欣赏书法时很容易引发人的联想,和音乐一样。

一个人心情舒展,写出来的线条流畅,不温不火,书法功力来自于人的性情修养,人的性情修养实际上来自一种修养,一种艺术情志,一种由时代精神折射出来的精神面目。

三是结构组合美。

书圣王羲之,他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可算是书法星空中的北极星。

帖中有21个“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由于毛笔作为我国古代主要写作工具,所以书法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各种优秀的书法作品字随势生、呈万千气象,诸多风情。

对于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的真挚、强烈的感情思想灌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感动,产生思想的共鸣。

书法艺术无法像绘画一样通过图像的具体色彩、构图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相比之下更为抽象晦涩,它必须将自然事物转化为一种富于动感的线条。

唐朝的孙过庭曾经评说书法:“现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莺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古代书法家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最终将自己对于自然的感悟幻化成为笔下连绵的线条。

中国山水画寓意抒情、追求天人合一的感人境界。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形神兼备不仅指自然景观本身的形神,更主要的是指画家得到客观景观感染而寓意抒情,求象外之意的“意象”之形神。

意象妙得是指在意象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是升华。

这里所说的景,不仅是指直接唤起感情的具体景色,而且包括与这些景物相联系的整个生活。

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把握之后,因景生情、因情生意、因意立法,意法融而意象生的整个形成过程。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对自然万物充满智慧和创造性的阐释,是一种独特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

这种情感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就是笔墨。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形式丰富多变。

勾、皴、擦、点、染、泼、破……不胜枚举。

时代的发展不断
为山水画增加着新的内容,但在笔墨语言表达中却一直遵循着中国意象艺术的观念和规律,即如张彦远的“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和“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这样的意象观念。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乐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

它把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把艺术境界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特别注重两点。

一是植物的物质特性;二是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

植物的物质特性包括其色、香、形,以及自然声息和光线作用于花草树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中国园林植物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其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植物被认作高尚品质和高洁情操的象征。

松竹梅傲雪霜,深为人们喜爱,因而被当作正直、高洁、孤傲不羁的象征。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兼顾了植物的神形之美,是植物自然美和象征寓意美的艺术组合。

古典园林建筑色彩明快、装饰精巧。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园以及其他风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极鲜明。

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多鲜艳。

琉璃瓦、红柱、彩绘。

江南园林建筑册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小瓦,栗壳色梁柱、栏杆、挂落。

内部装修也多用淡褐色或木材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

现代园林中,建筑色彩也是一轻快明朗为主,力求表现园林建筑轻松活泼的特点。

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什么材料、色彩,都应着意于追求整体的环境主题。

富丽、豪华、高贵是美,而质朴、淡雅、古拙也是一种美,建筑所在的环境是其设计应考虑的首要因素。

西方的古建筑常把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栋建筑内,追求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这样建筑体量就大。

我国的传统建筑则是木架构结构体系,这决定了建筑一般情况下体量较小、较矮,单体形状比较简单。

因此,大小、形状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

如厅、堂、楼、阁、轩、榭、舫、亭、廊等。

按使用上的需要,也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用廊、墙、路等把不同的建筑组合成群体。

这种化大为小,化集中为分散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中国园林布局与园林景观上的需要,它能形成统一而又有变化的丰富多彩的群体轮廓,游人观赏到的建筑和人们从建筑中观赏的风景,既是风景中的建筑,又是建筑中的风景。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相互间不可截然分割的,要融于自然,建筑体量就势必要小,建筑体量要小,就必然将分散布局,空间处理要富于变化,就常会应用廊、墙、路等组织院落,划分空间与景区。

正如《园冶》上说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我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体现。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的特点通过不同的造景手法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

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

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古代三千年文明,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农业经济决定了人们以血缘关系相维系,团结生产。

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使人们对自然、对天、对神(天的统治者)都有很深的感情。

人们认为人与大自然与整个宇宙是和谐统一的,是一个整体。

这种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和中心的文化和谐观念影响到中国美学,是宇宙为整体,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

在中国古典艺术中,人和宇宙始终是相通的,人对“天意”的接收领悟是自然而然、无须怀疑的。

在“天人合一”的感受中,使人们觉得“天机自动,天籁自鸣”,不需要费力接头的过程,双方的融合有如水流
花开、白云出岫,是自然而然、必须发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