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病
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睦新教授介绍,不少人在受到一些刺激后都会表现出肠胃不适的症状:有些人进入寒冷的环境,受到冷气刺激后会经常出现腹部不适,多伴有急迫的便意,排便后症状可以缓解;有些人受到情绪刺激,紧张、生气后会出现以上症状,如考试的学生一进考场就想去卫生间;还有人在进食不久就感到腹部不适有便意。其他伴随表现如头痛、非心源性胸痛、背痛、心慌、乏力、性功能障碍等也可见到。这种情况就属于功能性肠病,在医学上又称为“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无论是腹泻型还是便秘型,患者的大便化验多无异常,其他检查如结肠镜、钡灌肠造影也均无明显异常发现。
随着近几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IB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特别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白领、学生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高发。一项调查表明,IBS在我国城市中发病率为10%左右,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约占总人口的20%~30%.该病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发病数量是男性的两倍。治疗中医四大药方对症服药治疗。
魏睦新介绍,对于功能性胃肠病,除了西医的常规治疗外,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常用四大方法如下:
1.疏肝理气法
适应证:肝脾不和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腹痛后就想大便,便后疼痛一时减轻。苔多薄白,脉弦。
辨识要点:功能性胃肠病症状+体质壮实或为女性伴有情志症状。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以痛泻药方为主
炒白术30g、白芍20g、陈皮10g、防风8g、木香8g、当归12g、元胡10g、川楝子10g、百合15g、钩藤25g、合欢花12g、生龙牡各20g、甘草6g。
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是当代社会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将探讨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实践效果。
一、中医对胃病的治疗
胃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结石等多种病症。中医治疗胃病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治未病”,即在未发病时预防和调整身体状况,避免胃病的发生。在治疗现有的胃病时,中医注重综合施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相结合的方式。
1. 中药治疗胃病
中药在中医治疗胃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常用的有六味地黄丸、保和丸等。这些中药方剂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病症状。
2. 针灸治疗胃病
针灸是中医的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用细针刺激,来调节和平衡体内的气血流动。对于胃病患者,针灸可以缓解胃部不适,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等。
3. 推拿治疗胃病
推拿又称按摩疗法,是中国传统的手法疗法之一。通过按摩、推拿的手法刺激腹部和其他相关部位,改善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和气机流动,调整胃肠道功能。推拿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病,能够有效缓解腹痛、胀气等症状。
二、中医对肝病的治疗
肝病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多种病症。中医治疗肝病注重调理肝气,通过调整肝脏的功能,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实现肝病的疗效。
1. 中药治疗肝病
中药在中医治疗肝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生地黄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护肝养肝的功效,能够减轻肝病症状,促进肝脏的恢复。
中医智慧中药调理肠胃病
中医智慧中药调理肠胃病
经常遭受胃部不适的人们都知道,胃痛、胃胀、胃灼热以及消化不良等问题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幸运的是,中医智慧中存在着许多有效的中草药来调理肠胃病。中药的疗效已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得到验证,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肠胃疾病。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和中医调理方法,帮助改善肠胃问题。
一、中医学中的肠胃病症状分类
在了解中医如何调理肠胃病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中医学中对于肠胃疾病的分类。据中医学的观点,肠胃病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症状:
1. 胃胀、胃痛和饱胀感:这些症状通常与胃气不顺有关,中医通常会使用一些解散气滞的中草药来缓解症状。
2. 腹泻:腹泻可能由于寒湿或湿热引起,中医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
3. 便秘:便秘的主要原因有湿气和虚寒,中医调理的目标是调节肠道功能和活血化瘀。
4. 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中医强调饮食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调理饮食结构和使用中草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二、中医调理肠胃病的常用中草药
中医智慧中的中草药调理肠胃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以下是一些常
用的中草药和它们的功效:
1. 苍术:苍术有温暖中焦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肠胃调理中。它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腹胀和消化不良问题。
2. 陈皮:陈皮主要以促进消化为主要功能。它能够增加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食物,改善胃胀和胃痛的症状。
3. 姜黄:姜黄具有抗炎和抗菌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胃炎和消化不良。它还有利于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灼热感。
4. 茴香:茴香主要用于缓解胃胀、腹胀和消化不良。它能够促进胃
中医治疗胃肠病体会
中医治疗胃肠病体会
治疗胃肠病时,以顾护正气、调理脾胃、清肠通腑为要[1],运用温、清、攻、补法,维持脾
胃升降、运化平衡,从而使正存邪去病愈。胃肠病的发生与转归,无不与脾胃相关[2],正如
李东垣云,“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积滞而元气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又说:“诸病由脾胃生。”治疗胃肠病时,必先察脾气的强弱,用药必先顾脾气之盛衰,以调理脾胃
阴阳为要。
病例王某,女,41岁,因便秘5日,服润肠通便方未见效。证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
色苍白,口淡腹胀,舌淡苔厚白,脉沉细。辨证为气虚便秘。此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腑
气不通。改用健脾益气法,方用四君子汤加减:炙黄芪30g,党参20g,茯苓15g,炒白术
10g,陈皮10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焦三仙各15g,甘草6g,2剂大便自利。
对于脾胃升降失调,中焦寒热交阻引痞满、呃逆、结胸等证,常以“辛开苦降”法调之,病例
李某,男,28岁。6个月前始觉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经治疗时止时作,1个月前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经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而来求治。证见胃脘胀闷,嘈杂呕逆,
时有疼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苍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乃湿热积滞,胃
失和降,治宜苦降辛通,和胃泄热,化湿消痞。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0g,黄连6g,黄
芩10g,党参15g,干姜10g,陈皮10g,延胡索15g,厚朴10g。药后症减。又如邓某,女,25岁。2年来大便溏薄,夹有黏液脓血,稍进生冷油腻或劳倦后,病即发作,发作时伴有腹痛。经肠镜检查提示:结肠12咖处有一铜币大的溃疡面,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治以苦泄辛通,健脾和中[3]之法。选用连理汤加减:党
名老中医经验集-俞长荣胃肠病
名老中医经验集-俞长荣胃肠病
胃肠病方面,俞氏对治疗胃脘久痛、久泻等证有其独到之处。
治胃脘久痛,常用“三证三方”。三证即根据长期胃脘痛较常出现的症状、体征,分为脾胃虚寒、肝胃不和、寒热虚实夹杂三种证型。脾胃虚寒由寒凝气滞所致。症见胃脘隐痛,痞满胀闷,食后更甚,喜按抚或有意识的嗳气,呕吐清水或痰沫,喜进温热性食物,便稀溏日多次,舌淡苔薄白或白腻。治宜温中散寒,主方为香砂理中汤,血虚加当归,阳虚加附子。肝胃不和多因肝气郁逆犯胃所致。症见胃脘隐痛或灼痛不胀,善饥能食,易激动或心情抑郁,睡眠不佳,兼见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薄黄或少苔。主方为一贯煎,痛甚加百合、乌药。寒热虚实夹杂,大抵有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既有虚象又有实象。主方是半夏泻心汤。以上“三证三方”,脾胃虚寒胃脘痛用香砂理中为其所熟知,不赘。肝胃不和胃脘痛用一贯煎,系继承《柳州医话》经验而有所发展。此方原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的胸胁痛,俞氏根据方中生地、麦冬、沙参兼有养胃阴作用,应用于肝胃阴虚肝气郁滞的胃脘痛,大量实践证明有效。我们继承俞氏经验并应用于临床,体会此方对慢性胃炎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效果较好。此方尚用于心悸、失眠、肋间神经痛等。半夏泻心汤治胃脘痛,是俞氏30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原治食入即吐,却连胃痛宿疾也治好,嗣后便依据此方各药寒热消补兼施特点,应用于寒热虚实夹杂的胃脘痛。实践证明,胃脘久痛属寒热虚实夹杂的不少,用半夏泻心汤确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伴有炎症存在者效果更好。近年来国内期刊亦有这方面的临床观察报道,足以佐证本方的治疗作用。
中医辨证治胃病:根治胃病必须分清胃寒与胃热,否则越吃药越不好!
中医辨证治胃病:根治胃病必须分清胃寒与胃热,否则越吃药
越不好!
现代很多人被胃病折磨,即使吃药也没办法根治,总是反反复复的,为什么?
现代医学把胃病归类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黏膜脱垂等,而这些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中医一般分为胃寒、胃热等证型。
胃寒和胃热为两种不同的病证,治疗的方法也是要区分开来。
胃寒:
胃寒表现出胃部突然冷痛,疼痛剧烈,口淡不渴,甚至有头痛,骨节肌肉酸痛,舌质淡,苔白厚。
有时候口泛清水或酸水,口淡不渴,小便清,大便烂,腹部稍受凉或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发病,遇寒腹痛加剧,如果用热水敷,则“得温痛减”。
胃寒多由外来寒邪直接侵犯胃腑,或过食生冷,寒邪停聚胃腑而发病。
中医是辨证治胃病的,胃寒就要“暖”治,胃寒忌讳一些冰冷的东西,吃的、用的都是,日常要注意保暖,冷饮、冰棍等食物是最忌讳的。
想要暖胃的话呢,日常生活中可以喝一些温热的粥来缓释胃,还可以泡一些长白山药谷丁香茶叶来喝。
长白山药谷丁香茶叶不仅可以暖胃,还能抑菌消毒,清新口气,其含有的丁香油和丁香酚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动,帮助缓解胃胀气、胃痛的情况。
胃热:
胃热大多表现为胃部疼痛或有灼热感,伴有口臭或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心烦失眠,舌红苔黄。
胃热通常因为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而成,或因心情抑郁,郁而化火等导致胃热。
从成因与症状上来看,胃寒和胃热可以说是相反的。
西医通常不会区分对待,治胃病经常都是用“万能”的抗生素,抗生素用多了就容易产生抗体,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吃药久了就没那么有效了。
10多年的胃炎,中医轻松治好了
10多年的胃炎,中医轻松治好了
胃炎中医名为胃痞,胃脘痛,反酸,嘈杂。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虽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非常顽固。
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饱胀。与溃疡病相反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不适,可能因容受舒张功能障碍,进食虽不多但觉过饱。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西药治疗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很难去根。病情反复,病人十分痛苦。
中医在治疗胃病中,分辨阴阳虚实,如是阳虚为脾胃阳气不足,反之为胃阴虚。阴阳不同有不同的调理办法,阳虚补脾阳,阴虚滋胃阴。体内环境正常了,就没有病菌滋生的温床,炎症也自然没有了。
师傅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治疗了大量的胃病患者,无不药到病除,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下面是个非常典型的病例:
徐芝英,女,42岁,长沙市人,干部,96年8月6日就诊。
胃脘痛10年多,近2个月加重,无论饥饱均感不适,暖气但不冷酸,胃脱嘈杂灼热,多食尤甚,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乃热郁气滞,胃失和降,拟方苦降辛通,黄莲温胆汤加味治之。炒川莲5克,淡吴英4克,陈皮8克,姜半夏10克,枳壳8克,茯苓12克,甘草4克,竹茹8克,蒲公英15克,青木香10克,元胡10克,10剂。服完10剂后,胃脘嘈杂胀痛明显减轻,纳食增加,暖气不多,大便偏干,按原方加火麻仁10克,又服10剂,服完后诸症皆减,胃纳亦增,大便软,日解一次,原方续进,去掉元胡,再服20剂。去医院胃镜检查,诸症消失,精神赤佳,高兴出院,随访8年未复发。
胃病、胃炎,吃药后反而加重,中医一个小方帮了我
胃病、胃炎,吃药后反而加重,中医一个小方帮了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得胃癌?
胃癌的死亡率高,跟胃癌发现得晚有直接关系。胃癌前期会出现一些症状,如胃痛、反酸、呕吐等,但是这些症状跟一些普通胃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不少患者,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在内,都把它当做普通胃病来治疗。后来等确诊为胃癌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时机。
五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经常喝酒应酬、熬夜,吃饭有一顿没一顿,酸辣咸的食物也没少吃,工作三年后就被胃病缠上了。虽然偶尔会胃痛、胃胀,但是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并没有多大,也没有出现其他厉害的症状。于是我也没有太大的养胃意识,每次胃出现不适就去药店买点药,吃完药效果都挺好的。
但是前年年底,我的胃病症状加重,经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打嗝等症状,我开始害怕了,到了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结果让我几乎崩溃了。
医生说胃病的加重,原因有三,一个是因为患者不把胃病放在眼里,不及时进行调理;二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三是用药随意、延误病情。而以上三个,我都占了!医生还说,胃炎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属于癌前病变,即使现在不是胃癌,但调理的不好,它就很有可能会变成胃癌。想必很多胃炎患者也都知道这一点。
后来除了坚持吃药以外,医生给出了6条日常养胃的建议,我照着做,到现在胃病改善了很多,离癌症也越来越远了。下面把6个养胃的小方法分享给大家。
①饮食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过饥过饱,不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日常的生活中,遵守“早餐要饱,中餐要好,晚餐要少”的饮食原则。
胃病真的很难治吗?古中医教你不用花钱根治胃病
胃病真的很难治吗?古中医教你不用花钱根治胃病
好多人胃部有毛病,胃胀、胃酸、打嗝、胃疼等,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很难受,治疗或者调理不当,会使病情加重,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危及生命。现代医学把胃病的主要病因归结在饮食方面,认为应该用调理饮食的方式养护脾胃,调理胃病,这是不恰当的。有人做过调查,乞丐没有得胃病的。乞丐吃的是乞来之食,要来什么吃什么,既不能定时,也不能定量,凉热都有,更不用说软硬和营养搭配了,即使这样,也不得胃病。这就是说,胃病和饮食没有直接关系。在古代的欧洲,把胃病叫做妇人病,因为那时候妇人得这个病的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胃病,都是由胃寒引起的。胃就象一个化工反应釜,在完成消化工作时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这是发酵食物的必要条件,二是动力,通过蠕动把食物搅拌均匀,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元气充足没有毛病的身体,会自动调节这两个条件到最佳状态,完成消化工作。当胃部有寒气存在的时候,会引起两个局部条件的变化,第一是降低温度,达不到食物发酵要求的温度,轻影响食物发酵的时间,重则导致食物不能充分发酵;第二是影响局部气血循环,气血不足就是人们常说的胃动力不足,也就是不能充分的搅拌食物,影响发酵的均匀性,使食物在没有充分消化的时候就排出进入下道工序。
食物在胃里不能充分发酵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胃胀,然后就是打嗝放屁。存留的时间再长,就会产生胃酸。长期在过量胃酸浸泡下,就会产生胃炎。胃炎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溃疡。这就是胃病的成长过程。究其根本,胃寒是罪魁祸首。那么这个胃寒是怎么来的呢?
胃寒,在中医上属于阳明病,是胃经上存了寒气带来的毛病。这个寒气,不是外感风寒,不是从外边来的。中医讲七情致病,忧思伤脾,脾胃是互为表里的,伤脾就是伤胃。当人情绪低落,忧伤、思虑、生闷气的时候,人的脾经和胃经相对应的经筋就会紧张,这一紧张,就会产生一个后果,经络堵塞,血管收缩,那么供应脾胃的气血就不足,气血不足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温度降低,脾胃所在的地方局部温度降低,温度降低的结果就会产生寒气淤积,这个寒气是淤积在脾经胃经的经筋上的。一次两次,寒气淤积的少,不会对身体构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的身体也在不停的自动清理这个寒气。当长期忧思郁闷的
得了胃病不要急,中医一小方,下肚就好,为家人收藏
得了胃病不要急,中医一小方,下肚就好,为家人收藏
我是一个老胃病,说实话,很多人都说这么小怎么就得胃病了,想来也是我自作自受。上初中时,经常不吃早餐,就爱吃泡面,吃辣条,久而久之,胃就被我折磨得不行了。初三那年做钡餐,我被检查出十二指肠炎和慢性胃炎,然后不断地吃药,胃不痛了就停药,过一两周胃又痛了,换医生继续吃药,反反复复了近四年,都快崩溃了。
直到那次,去医院做了一次胃镜,好痛苦,跟医生拿了一千多元药,吃完后胃痛没有缓和,我对医生彻底失望了。
后来翻看了一些书籍,其实胃病是靠养的,单纯的吃些药也不能完全好。我就开始搜罗一些食疗来辅助胃病,连续吃了近2年,现在胃也不痛了。所以说,平时那些老胃病啊,不能光靠药,吃进嘴里的东西也是很重要。今天就给大家说几个胃病的食疗辅助方。
1、牛百叶糯米麦粥:
牛百叶100克(洗净切块),糯米50克,小麦30克,煮成粥,调味服食。
2、灵芝粉蒸肉饼:
灵芝3克(研末),猪瘦肉100克(剁成肉酱),拌匀,碟盛蒸熟佐膳。
3、参芪枣煲猪肚:
猪肚250克(洗净切块),党参20克,北芪20克,大枣3枚,煮汤,食猪肚饮汤。
现在你我的胃病已经很久没犯了,以前还要一直吃药的,最近也没有再吃了。今天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是想告诉大家,其实胃病只要掌握好方法就能养好的。平时收集的一些法子,除了慢性胃炎,还有胃溃疡等不同胃病的方子。
把你的状况留言hongxinglin321,就能给食疗fang了。其实也
是一些小经验,能和大家成为朋友真的很高兴。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在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病症状中,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多种机制来治疗疾病。针对幽
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药采用中药制剂、针灸治疗、理疗方法以及合理
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胃肠病症状,还能
够根除幽门螺杆菌,达到治愈的效果。中医药的综合疗法对幽门螺杆
菌感染具有潜在的疗效,并且展望了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
关性胃肠病方面的前景。在未来,中医药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药治疗、胃肠病、效果、药物、针灸疗法、理疗方法、饮食调理、综合疗法、潜在价值、前景展望
1. 引言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概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是
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在胃肠道内生长繁
殖的细菌,它可通过口腔、食物和水传播,感染后会在胃肠道内定居
并引起炎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
不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的感染可能会导致胃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
解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表现,为后续讨论中医药对其治疗的效
果奠定基础。中关于至此结束。
2. 正文
2.1 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机制
中医药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由于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内脏功
能紊乱。通过调理脾胃、调节气血、清热解毒等方法,可以恢复脏腑
中医辨证治疗胃病科普知识
中医辨证治疗胃病科普知识
胃病,是许多疾病的总称,它们的症状都很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式都不同。胃病大多是慢性病,比起西医,中医在治疗胃病上更有优势。在中医的认知中,
治病并不是仅针对治疗炎症,而是要找出病根并拔除,胃病的种类有很多,这就
需要中医在治疗中体现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经典的“望闻问切”来收集患
者的症状,根据症状选择不同的药方来治疗。“中焦如恒,非平不安”,体现的
就是脾胃对人体功能和身体安康的重要性。
一、胃病的种类
在《中藏经》卷上,胃病的描写是“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
吐不已。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卧,语狂目乱,便硬者是也。病甚则腹胁胀满,吐逆不入食,当心痛,上下不通,恶闻食臭,嫌人语,振寒喜伸欠。胃中热则唇黑,热甚则登
高而歌,弃衣而走,癫狂不定,汗出额上,鼽衄不止。虚极则四肢肿满,胸中短气,谷不化,中消也。胃中风,则溏泄不已。胃不足,则多饥不消食。”
现代医学中,胃病有很多临床表现,其中比较常见的要数急性或慢性胃炎、
胃溃疡、胃息肉、胃结石、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扩张等。他们的症状都是腹部
或胃部疼痛不适,胀气反酸和恶心呕吐等。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排便异常,
如黑便和血便。
二、胃病的成因有哪些
对于胃病的成因,中医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
1.外邪
不通则痛,是中医一个比较出名的理论。中医认为,外感寒热或湿阴,就会
在胃上显现出来,气的运动阻止滞,导致胃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人吃了很多
生冷的食物后,很多人就会胃痛,这就是风寒侵体导致的。
慢性胃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三):活血化瘀、充足的疗程
慢性胃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三):活血化瘀、充足的疗程
耿晓江
慢性胃病的中医理论与治疗
活血化瘀
不节饮食、过度寒热、恼怒忧思常引发胃部气血瘀滞,导致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反复发作,致使脾胃虚弱,气虚郁结。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慢性胃炎、胃癌患者经常出现暗红色舌、紫色舌等气阻血凝现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笔者采用活血化瘀疗法,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异常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促使血瘀发生,慢性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胃黏膜淤血引发的血液循环障碍。甚至还有研究者认为,胃癌的发病机制也和胃黏膜淤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为此,针对慢性胃病患者使用丹参、郁金、莪术等药物进行活血化瘀治疗,可以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中药:丹参
充足的疗程
针对慢性胃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充足的疗程,决不能单凭简单的症状减轻就妄下断言,必须在给予充足疗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检验,在得出科学的结论后才能决定治疗是否可以完成。
小结
慢性胃病是困扰患者的慢性多发病,而中医在诊断治疗慢性胃病上具有独特的效果,为此,在诊治过程中,医者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治则、治法与方剂,才能达到治愈慢性胃病的效果。
胃肠病中医治疗体会
胃肠病中医治疗体会
胃肠病中医治疗体会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中医研修班,亲身感受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回顾这段时光,总结下来最大的收获是:它改变了我对疾病的态度。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学习了《脾胃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诊断学》等十门课程,并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一)首先,中医是自然疗法。这些年来,人们认为西医就是救命,中医就是慢性病。很多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都被归入了慢性病范畴,因此,吃药打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的慢性病是可以自愈的。在我国中医历史上就有不少名医已经提出“百病皆由气生”的理论。人在正常情况下各个器官保持着平衡和谐的运转,但是当某种因素造成某一部位功能紊乱,即产生疾病。中医把各种疾病的根源称之为邪,人体内存在着一种免疫功能,在机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刺激时,这种免疫功能便会启动,与病邪抗争,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样看来,中医是强调整体观念的自然疗法。
其次,人体存在着自我康复能力。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完美的有机体,每一个脏腑的运转及功能都非常协调,哪怕是一点小毛病,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这种康复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血液循环系统。中医认为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损伤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行修复,即使不能马上修复,也能将瘀血逐渐代谢掉。第二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机能,受到损伤时可以
通过呼吸,让损伤部位得到充分的血氧交换。第三是排泄系统。肾和膀胱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当某些部位受到损伤时,可以通过排泄器官及时排除体内毒素和废物。第四是神经系统。人体在健康状态下,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控制下,一旦某些地方出现问题,神经系统会马上采取措施,避免错误进一步扩大。最后,我们要懂得辨证论治。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无论是治疗什么病,都要讲究辩证施治。只有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中医说胃病,不同类型的胃病,调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中医说胃病,不同类型的胃病,调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十有九胃”早已不是说说而已。据估计,现代社会近85%的人都有胃痛的困扰!出现胃痛,说明你的胃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若是不及时调理养护,则离胃溃疡、胃炎等也不远了。而从中医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胃痛,调养的方法也各有差异。
一、阳虚型胃痛(虚寒)
平时爱吃生冷食物,一吃就腹胀、胃痛,还拉肚子;还有些是体弱多病,经常服用大量药物,也会过度消耗脾胃的阳气,在受到寒邪侵体时,就容易胃痛。
1、症状
此类人群的舌苔薄白;口淡不渴,易消化不良;畏寒怕冷;常大便溏泄或者便秘。
2、养护
想要缓解此类胃痛,则要暖胃、散寒、温通。阳虚型胃痛平时要注意保暖,忌生冷、辛辣的食物,宜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尤其冬天,可以用暖水袋敷胃暖胃;平常也可以用膳食养护法。
期颐饼:护胃升阳
材料:1份鸡内金、2份芡实粉、适量白糖、3份面粉。
做法:鸡内金打粉,用热水浸泡约六小时,把鸡内金水倒入芡实粉和面粉中和匀,加入适量白糖调味;把面团捏成很薄的小饼,烙成焦黄色即可。
作用:鸡内金消食和胃、活血化瘀,芡实健脾消食、补气益肾,白糖补中益气、补胃益肺。适合胃中虚寒人群及因胃气虚弱所导致的胃气不降的人食用,请在专业中医医嘱,根据自身情况服用。
二、阴虚型胃痛(虚热)
此类病人平时喜欢吃辣、热、煎炸类的食物,吃完后胃脘处有隐隐的烧灼般的疼痛,有时候还会反逆到喉咙酸溜溜的、爱打嗝。
1、症状
此类人群的舌苔暗红、少津;有口干口渴、食欲难振,身体迅速
消瘦;脘腹胀满、反酸烧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
2、养护
想要缓解症状需滋阴清热。平时饮食要清淡,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平常可以多吃点雪梨、百合、莲藕、银耳、山药等能滋阴润燥的食物。
我用中医配方柴胡疏肝散治好胃病,异病同治太神奇
我用中医配方柴胡疏肝散治好胃病,异病同治太神奇
异病同治
作为一名野战部队退役的军人,近二十多年来,我的胃一直都是在好与坏的交替中工作着。不敢吃凉,不敢吃辣,不敢吃撑,拿自己的胃当祖宗伺候着,他还时不时的刺激我一下。
遇着犯病的时候,那是真难受。那种涨痛感,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晚饭后,躺在床上是平躺也不行,侧躺也不妥。为此,我去了若干次医院,吃了医生开的所有的西药,但都是缓解一下症状,治标不治本。
后来,我尝试着看中医,又吃了很多的中成药,效果均不明显。
西药不成,中药也不成。这可怎么办?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名医生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介绍张仲景的一个药方——柴胡疏肝散。同时,列举了很多症状,基本与我的症状相同。并且指出,一些症状,可能并不是胃病的作用,可能是肝的问题,所以,中医要做好'异病同治'工作。
于是,我电话咨询了医生朋友之后,并让他帮我开了药方。经过几个疗程之后,原来的症状全部消失。
于是,我想今天在此写这一个文章,不是让大家认识到张仲景这个方子的好处,而是让大家认识到'异病同治'这个道理。
最后,提醒大家,看病,一定到正规的医院找医生咨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