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人的本质:一方面是指人类特有的承担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它在事先就确定了一定目的,在进行中有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一要使得人适应环境和自然的要求,二又通过改造环境和自然以适应人的要求。“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另一方面是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从属于一定社会形式,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

2.艺术丑: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这里的“丑”,实际上是一种不规则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种险怪的美。)

3.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4.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对对象世界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经验等,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

5.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以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直接唤醒人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联系比较曲折。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6.形式美: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是指事物的属性在合乎规律时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来源于生活实践。

7.单纯齐一:或者叫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齐一是一种整齐美,就各个局部所结成的整体看仍是属整齐的美,给人秩序感,条理感,节奏感。

美学教程复习重点

美学教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

第一节、关于美学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诞生,其时间是在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鲍姆嘉通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2.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人类雕塑艺术的开端;“史前西斯廷教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

3.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美学思想的第一次黄金时期出现在先秦(春秋战国),而西方美学思想首先的辉煌归属于古希腊(轴心时代)

4.原始艺术的特点:实用性(实用性和功利性)和巫术性(审美性和精神性)

5.人的心理三个部分:知、意、情

6.德国美学家费希纳开创实验美学

第二节、西方美学的进程

1.西方美学经过了四个阶段:①本体论阶段——世界是什么?→②认识论阶段——人如何认识世界?→③语言论阶段——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④文化论阶段:新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等。

2.柏拉图: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

3.影响艺术的三因素说:时代、种族、环境

第三节、中国美学的发展

1.中国思想的基本线索:子学(先秦)—经学(汉代)—玄学(魏晋)—佛学(隋唐)—程朱理学(宋代)—陆王心学(明代)—朴学(清代)

第四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1.“审美活动”是人类一切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行为的总和,是人类的高级的后发性的精神性活动

2.以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①从学科性质上看。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以人类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门类,而审美活动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是精神活动高级而复杂的形式,人文关怀向度是审美活动的应有之义,所以,美学应当以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

《美学》课程复习大纲

《美学》课程复习大纲

《美学》课程复习纲要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为什么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所著《美学》一书中提出,被称为“美学之父”

2、怎样理解美学的学科性质?

从理论上说,美学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或某种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做出分析和阐释的理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关系的价值表现——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经验是指人在现实和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研究的基本内容。

广义的审美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习惯和情感表达模式。

狭义的审美关系是指个体和对象,人与环境之间因审美态度和具体语境而形成的感知——愉悦关系

3、中国现当代美学有哪三次美学热?(填空,选择)

第一次“美学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这次“美学热”中,王国维是始作俑者,他起了重要的开创作用。王国维学习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并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继王国维之后,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大教育家,他就是蔡元培。蔡元培在北大首次开设并主讲美学课程,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口号。

第二次“美学热”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即以批判朱光潜美学为导火线引起的一场美学大讨论。在这次讨论中,逐渐形成了四派观点,即人们常说的中国美学的四大流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这次美学热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所谓“实践美学”。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美的本质

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

1、美的现象的差异性、多样性,掩盖了美的本质的一般性、共同性。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异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仍未统一。

二、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说法

1、客观派:认为美的本质是美的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

2、主观派: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产物。

3、主客观结合派:认为美既不全在客观对象,也不都有人的心灵产生,而在于审美

主体与客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当中。

三、关于美的本质的初步看法

1、美起源于劳动,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美是一种感性的客观存在

(2)人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

(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二章、美的分类

一、千姿百态的自然美

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1)丰富性和天然性

(2)变易性和多面性

(3)重在形式美

2、自然美形成的条件

(1)自然经过人类直接的实践、改造,改变了原来不利于人类的方面,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2)人类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可亲可爱的一部分。

(3)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人情化。

3、自然美的欣赏

(1)自然美欣赏的意义

A:可以加强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B: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培养高雅的道德情操

C:以自然为师,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2)自然美欣赏的方法

A:善于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在自然美中发现诗情画意

B: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自然美欣赏和艺术美欣赏融为一体。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创造和感受的学科,也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一个领域。通过学习美学,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深入思考美的概念和表现方式。

一、美学的定义

美学是一门探讨美的哲学学科,它涉及美的定义、美的标准、美的价值、美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欣赏美,提高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美的感知、美的创造、美的表现、美的价值等方面。通过对美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艺术形式、艺术类型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的表现方式。

二、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

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学家们探讨了美的本质是什么,美的产生和感知的规律是怎样的等一系列问题。

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不同的美学家有不同的见解。有些人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形式的完美和谐,它与艺术作品的结构和比例有关;有些人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情感的共鸣和审美的享受,它与观众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有关。

美的规律是指美的产生和感知的一些普遍规律。比如,人们对于对称、比例和和谐感到美,这表明人们对于一些特定的形式和结构有一

种内在的美的感知;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共鸣感到美,这说明美与情感的体验密切相关。

三、美的创造和感受

美的创造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美的过程。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观点和社会经验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作品。

美的感受是指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每个人的美的感受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观点不同。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体验到艺术家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

美学Aesthetics

美学Aesthetics

《美学Aesthetics》(含美论/美史/文艺美论)复习提纲

※Pantianbo/Tidy

一、学习美学的时代紧迫性。

析:⒈生存的哲学反思,人文主义思潮空前高涨。

⒉审美化人生追求日益迫切。

⒊审美教育在精神价值迷乱期的作用日益密切。

⒋世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为学习美学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美学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析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使包括美学在内的一切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对于科学地进行美学研究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⒉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论及美、美感,美的规律等美学的基本理论美学问题。为新的美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世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了人类”等主要命题。

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非常关心美学理论的建设。除列宁,毛泽东等配合革命运动需要发表了一系列文艺美学外。拉法格,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也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美学和艺术问题,为美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美学研究要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析:⒈逻辑的方法是用概念和范畴的体系及其辩证运动的方式,来揭示事物内在本质与必然规律的方法。历史的方法是按照事物自然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

⒉对于美学来说,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就是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与审美现象的历史规律相等符合,与人类审美史的发展相符合。但是这种符合不是对双方各个发展的环节的机械对应,而是按照历史规律对审美现象作逻辑修正而达到符合,从而使对于审美现象的考察的美学理论更深刻地揭示其历史本质和规律。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中西方对宇宙美的欣赏有何区别

宗白华:西方人向宇宙作无限追求,中国人从无穷世界返回到万物,返回到自我。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在固定的角度透视,他的视线失落与无穷,驰于无极。”“中国人向往无穷的心,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固定的节奏。”

2、分析“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美是事物本身的美,苏格拉底说的美是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前者是自在之美,后者是自为之美。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前者是事物本身的美,是自在之美;后者是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是自为之美。

自为之美总是包含着效用的因素,而自在之美就没有这些因素;自在之美是绝对的,自为之美是相对的,因为同一个事物可能符合这一种效用。

3、怎样理解柏拉图的“美是理式”

柏拉图理式论的内容:每一种物都和其他任何一种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综合就是物的理式。

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先验性和单一性。

具体事物都有美的理式。

4、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论述有何特点

(1)对柏拉图理式论的批判

相同:都主张物的存在,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

不同: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关于“一般理式可以脱离个别的事物”的观点。物的理式在物的内部,不脱离物来理解物的理式。“一般在个别之中”,存在于物内部的理式,既是一般性又是个别性。

(2)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

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产生于一定尺度。

第二章

1、比较致用、比德、畅神的审美观

(1)致用:指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在人类社会初期,致用的自然审美观适用于所有国家。实用的、功利的原因决定了人类在自然审美领域首先欣赏动物的美然后才能欣赏植物的美。

美学导论复习提纲

美学导论复习提纲

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美感经验:所谓美感经验,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活动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在这一刻,你的整个生命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光所照澈,你的身心仿佛被凝结、聚集在这种瞬间状态中,你仿佛被眼前的景象、形象所震慑、吸引,这使你暂时忘记了此外的一切,既包括你的俗常生活和操劳,也包括利益的计算和得失的考虑,整个地凝神关注于此情此景之中,在那里流连忘返。

2.表现:所谓表现,通常是指把不可见的、隐秘的或内在的东西呈现为可见的、外在的。3.优美: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美感上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4.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认为移情是把人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它抓住了审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征,缺陷是否定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5.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

6.巫术直观:是原始人类通过生命活力的普遍可沟通性而与周围世界直接的、前理性的交流方式,它把世界万物都变成了充盈着生命力的活的形象,而人也与这些充盈着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一样,受普遍的生命活力的支配。

7.赋形活动:就是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审美活动具有一种符号化的能力,赋予事物、纷繁复杂的感性材料以及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以符号形式的活动。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1.花为什么是美的?

(1)为什么对花的追求成为美的共通?

花是非常美的象征,送花,祝福、鼓励、生命力

努力活出生命的极限,生命与死亡

日本樱花和我们的梅花(还有什么)

宋朝以后,唐朝

植物中给我们的生命启示(苦瓜,蒲公英,花香,桐花);

每个人爱花的同时就是爱自己,爱生命,生命的延续

2.为什么要学习美学?(美学的作用和意义)

(1)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

美显然是抽样的,也必须是哲学才能解决的,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并且将人很好的安放起来。

(2)美学帮助建立正确的三观

人类不能没有美学,美学虽然不是对自然和艺术等对象进行具体的研究,教你艺术欣赏的具体方法,但是美学是十分深刻地关涉到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结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真理观、伦理观、审美观、艺术观)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它关注和思考的是人的命运、人生存的价值、意义。从宏观上启迪和引导着人们不断向人生更美好的境界努力和提升。

(3)美学是自我反思的永恒存在,看不见的竞争力

人类之所以要掌握美学,是为了既心安理得又心情舒畅的活着。

3.美学学派的基本观点

毕达哥拉斯

“美”的本原是“数”,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

音乐,十,宇宙之音,黄金分割比(1:0.618)

苏格拉底

“美”是和目的,是合适,是有用

旅游景区的合目的性

柏拉图

“美”是理念,天下通则

如何审美?“迷狂”到达理念

高级迷狂:哲学的理智迷狂;中级迷狂:诗性迷狂;低级迷狂:宗教迷狂

学派观点:

(1)古希腊美的哲学

“美”是客观的(美是客观的属性;美是客观的关系;美是客观的精神)

美学复习笔记

美学复习笔记

美学复习笔记

一、判断

1、“什么是美学”——18世纪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美学之父”,“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2、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着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5、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我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7、“由下而上”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由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的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8、美学对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美及美的规律、艺术哲学、美感、审美有关系.

9、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审美关系、审美对象、

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等.0

10、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2美的规律的理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4艺术本质的理论.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1、审美现象的构成:审美现象的构成是由审美客体,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三个要素组成。

2、论述审美对象、审美主体的结构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关系。

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4、西方美学史经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

5、本体论美学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6、古希腊早期的毕达哥拉斯是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思考的,他们把数提升到本体论层面,认为事物最终由数构成,数的原则就是万物的原则,数给出一种永恒有序的局面和状态。

7、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个概念。

8、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匀称与明确”。

9、普洛丁主张神或太一是美的根源。

10、在认识论阶段,西方美学的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围绕这一主旨,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法国启蒙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先后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11、经验主义拒绝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否认真理的先验理性法则,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官知觉和经验,肯定各种感性质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培根、夏夫兹博里、休谟和博克等人。

12、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理论代表培根认为: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两种灵魂:一种是理性灵魂,一种是感性灵魂。前者是上帝吹入的气息,后者为物质实体自身所具有,前者不能从哲学上加以认识,后者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一、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

2.美的本质及其特点

3.美学的分类与学派

二、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1.美的主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2.美的客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3.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三、美的标准与价值

1.美的标准的形成与评价

2.美的标准的多元性与相对性

3.美的标准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四、美的表现形式与艺术

1.美的表现形式的分类与特点

2.艺术的定义及其与美的关系

3.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变迁与发展

五、美学与审美经验

1.审美经验的特点与形成

2.审美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3.美学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六、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2.美学研究的途径与技巧

3.美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

七、美学的社会意义与实践

1.美学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2.美学在教育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3.美学的实践与应用领域

八、美学原理的发展与传承

1.中国古代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3.当代美学原理的新思考与前景展望

九、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2.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运用

3.美学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和谐发展

这些提纲涵盖了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复习的框架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美学理论、案例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连接历史、文化、艺术等相关知识,全面理解美学原理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美学》复习纲要

美学》复习纲要

理解: 美 的 特 征
一、美具有形象性 二、美具有感染性 三、美具有社会性
拓展:
1、美具有哪些特征?
2、癞蛤蟆是形象的,为什么它不但不美反而丑呢?
理解:
一、美与真的辩证关系
1、什么是真 2、美与真的辩证关系 真是美的基础,美并不等于真。
二、美与善的辩证关系
1、什么是善 2、美与善的辩证关系 善是美的灵魂,美不能等同于善。
三、悲剧的类型
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
四、悲剧的审美价值
1、可以使人觉醒,获得积极的伦理思考和理性沉淀 2、可以引起人的同情怜悯,同时激起人的抗争和超越
拓展:
1、现代有些人装饰打扮,“不论美不美,一色露大腿; 不论皮肤粗与细,一色都抹增白蜜;不论哪个年龄段,一 色描眉纹眼线;不论来自哪个洋,一色头发变焦黄。”针 对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 2、孟德斯鸠说:“一个女人只有通过一种方式才能是 美丽的,但是她可以通过十万种方式使自己变得可爱。”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人的美?
二、绘画艺术的种类有哪些 三、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1、生动直观的造型性 2、表现的是永恒的瞬间 3、运用色彩、线条等物质材料去描绘客观事物
理解:
语言艺术美
一、什么是语言艺术 二、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剧本) 三、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㈠总体审美特征 1、以语言为材料塑造形象 2、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 3、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 ㈡分类审美特征 1、诗歌——抒情浓郁、语言凝练、意境美、音乐美。 2、散文——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抒情浓郁。 3、小说的审美特征 ①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 ②有较完整的曲折动人的情节(一般) ③充分地具体地展现人物活动恶典型环境

《美学》课本复习大纲

《美学》课本复习大纲

《美学》课本复习⼤纲

《美学》教案

“⾯向⼆⼗⼀世纪课程教材”朱⽴元主编《美学》(修订版)第⼀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的形成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审美现象的构成及其历史性变化

2、掌握美学学科的诞⽣及其⼈⽂科学的定位

⼆、教学内容、

○第⼀节、审美现象

审美现象的构成、审美现象的历史性

○△第⼆节、美学学科的诞⽣与美学学科的性质

鲍姆加登、美学

△第三节、美学学科的定位与研究⽅法

研究对象、⼈⽂科学、研究⽅法

第⼀节审美现象

⼀、审美是基本的⼈⽣体验之⼀

(⼀)、关于“⼈”的基本认识

1、关于“⼈”的⼀般描述

2、关于“⼈”的内在规定性

3、关于“⼈”的外在⽣存空间

即审美乃是⼈⽣的基本存在⽅式。

(⼆)审美现象的三个基本存在维度

1、⾃然界:本源性的维度形式>内容

2、社会⽣活:本质性的维度形式<内容

3、艺术世界:创造性的维度形式=内容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现象的基本界定:审美主客体之间的特定审美关系

要点:⼈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点

1、⼈对物的三种⼀般态度(审美的取向)

(1)认识:知识的态度

(2)实⽤:功利的态度

(3)审美:情感的态度,⾮功利即⼤功利,⽆⽤即⼤⽤,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薄弱)

2、审美关系的特点

(1)、感性特点:形象性和直觉性

外在超越:超越功利德国现象学家(2)、⾃由性:外在超越与内在超越伯恩哈特·让克(Bernhard Rang)

内在超越:⼼灵愉悦

(3)、整体性:感性与理性的统⼀

(4)、情感性:⽣命体验,(喜怒哀乐)

三、审美现象的构成

(⼀)、“关系先在”的原则

《美学》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

《美学》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

《美学》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

《美学》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20分(略)

美学选择题复习资料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一,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具有理论的形态。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6、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多样性。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

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

《美学》复习背诵资料

《美学》复习背诵资料

结论

第一节、美学的学科性质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

代表人物: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核心思想:区分“美的本质”和“美的事物”

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

代表人物:黑格尔:《美学》(《美的艺术哲学》)

核心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A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

代表人物:17-18C英国经验派哲学家:培根、休莫、柏克等。

例如:休莫:“美即快感”;杜威:《艺术即经验》

核心思想:美学的研究以“人”的感觉为核心

B、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费希纳《实验美学》;弗洛伊德;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

核心思想:从人的感情深入到人的心理来研究美

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但以艺术为切入角。

代表人物: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体现着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但它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

★什么是审美关系?

A)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B) 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关系

C)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超功利性)

D)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1、美学是人文学科

2、美学是综合性学科

3、美学的研究方法A:以哲学为核心B:注重情感体验

第二节美学的学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复习提纲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何年何人的什么著作。

2.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研究美学的是何人。

3.美学的学科性质。

4.西方开启美的形而上学思考的是何人。

5.西方美学史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6.黑格尔认为,美根源于什么。

7.中国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坚持什么样的观念。

8.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四个流派。

9.谈谈你对审美关系的认识。

10.审美经验与理性认识及其他感性认识相比有什么特

点。

11.审美与人生的关系。

12.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哪四种境界。

13.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14.什么叫审美趣味。

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15.审美活动特殊性的表现。

16.什么叫审美体验。现代美学范畴,指人在对审美对象

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一种极为强

烈的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

审美体验的特征

1、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原构性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属性。它显现了审美体验的力度。2、审美体验具有历构性。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属性。

它体现了审美体验的深度。3、审美体验具有超构性。

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属性。4、审美体验具有预构性。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属性。

17.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

于它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18.简述审美发生论的几种学说。

19.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观点的是何人。

20.审美形态的特点。

21.什么叫自由人生境界。

22.美与功利、道德、实用、合适等关系问题。

23.艺术是否需要传达问题。

24.结合美、丑、悲剧、喜剧等相关美学知识,谈谈对现

代荒诞剧的认识。

25.物、美、艺术、审美意象的关系。

26.朗吉诺斯、博克、康德、黑格尔等人关于崇高与优美

的论述。

27.悲剧、喜剧的起源、本质与审美效果。

28.中和的审美特征。

29.神妙的审美特征。

30.意境的审美内涵。

31.精神分析美学是谁创立的。

32.现象学哲学与美学最早由谁创立。

33.接受美学的代表性人物是谁。

34.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35.审美经验有哪些构成要素。

36.关于艺术定义的几中学说。

37.艺术的存在方式。

38.艺术家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39.艺术品的层次结构有哪些。

40.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类型及其审美特征。

41.什么叫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人们正是在这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接受、理解并把

握艺术作品的,并从中得到某种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艺术鉴赏的特点是:感性认识(情)与理性认识(理)相统一;教育与娱乐相统一;享受与判断相统一;制约性与能动性相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审美经验与“再创造”

相统一。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鉴赏中的“再创造”和“再评价”,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也是艺术作品发挥社会功用的必然途径。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42.什么叫艺术批评。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

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特点

艺术鉴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的特点,艺术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