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变化
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景观格局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景观格局是指地表形态、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地物空间配置的总体特征。因此,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变化不仅与自然资源的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维护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还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生态环境中景观格局变化
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景观格局的稳定。
一、原因分析
1.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用地、开发和建设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和郊区,农村居民建房、开荒种地、养殖等行
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导致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
境的严重恶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2.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
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农药、
化肥的过量使用和粗放式农业生产模式造成的土壤流失等现象,
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3.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地质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对景观格
局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譬如,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水
资源短缺、温度升高等变化将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
而影响到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二、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是保障生物多样性、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础。当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时,这意味着生态环境的
稳定性受到了威胁。当生态环境的物种种群、地表水、空气、土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城市繁荣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隐患以及资源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引入到城市的基本建设中,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方向。生态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变为现实,符合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展要求,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城市景观;现状;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加大,区域生态格局和稳定机制面临着人为改造和人为破坏的种种压力,使得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负面效应在人们城市化早期的管理和决策阶段不断的突显出来。当前,城市景观格局、城市化进程、生态设计等方面已经成为生态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人们在分析总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规范城市发展要求,在景观格局的重建和改造过程中,全面考虑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最终目标。
城市的健康发展不仅受限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制度和管理体制要素等,还受限于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环境条件。正是因为这种内外部多样约束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表现多样,从而使得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内容更为丰富。本文分析了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重点领域,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1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现状
1.1 城市景观的格局研究
现阶段,我国城市景观大多是以人为活动占优为主的景观类型,受限于该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要求,与其他生态系统和景观比较,在时空格局和组分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近年来,我国城市景观和城郊景观的整体格局研究备受关注。城市景观凭借其强大的辐射和渗透力不仅决定了其本身的结构和格局特征,还影响着周围其他景观。所以,在对城市景观格局具体实例的研究时,要将城市景观与周围环境的景观类型,尤其是对其影响较为敏感的景观作为整体共同研究。这种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对比理想自然景观,来阐明城市景观对周边景观格局的作用效果。而在特殊的城市化边缘区域,因为城市景观缺少集中统一的核心区域,大多会形成了一个城乡混合景观。
国内外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进展
国内外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进展
摘要:自上世纪80 代景观生态学被引入中国以来,针对景观格局的研究发展迅猛,尤其是进入21 世纪后,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文献数量直线上升,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景观格局的含义内涵入手,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动态演变上的研究做了较为简要的综述,并对景观格局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应用于实际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字: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景观指数动态
Domestic and foreign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and landscape ecology since being introduced to China, aiming 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research, especiall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document number upwards, gained considerable research achievements.This article from the landscape pattern, the meaning of connotation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20 years for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spatial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on the dynamic evolution research done in a more briefly summarized, and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patterns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puts forward research hot spo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landscape index, dynamic
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
(贵州省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101班)
摘要: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对象,强调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景观生态学早在1939年就已经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景观生态学的产生,概述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中国景观生态学上的研究进展、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几个新的学科生长点,进而了解目前景观生态学研究方面亟待加大研究力度的方向。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国际;中国;研究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 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自80 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以及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对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影响的科学。因为我们坚持认为环境影响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同时生物和人类活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而这两个方面都应该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景观生态学的产生
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 特罗尔(C. Troll) 于1939 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从一开始,Troll 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 ,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 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后来,Troll 对前述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景观生态学表示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 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示出来。在提出概念的同时,特罗尔亦认为,景观生态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或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随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景观生态学研究处于停顿状态。二战以后,由于全球性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才使得生态学一词开始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也大大促进了生态学的普及工作。同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与利用,从而出现了以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热潮。在这一时期至80 年代初这段时间内,中欧成为了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而德国、荷兰和捷克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中图 分类 号 :T U9 8 4 . 2
文献 标识 码 :A
D OI : 1 0 . 1 1 9 7 4 / n y y j s . 2 0 1 5 0 9 3 2 0 2 5
1 景观格 局研究进展
1 . 1 景观 分类
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通常
分为 2 种 自然 力和 社会 经济 ,并且 在不 同的时 空尺度 上 , 2 种驱 动力 作用 也是 不尽 相 同的 。 影 响景 观 格 局 发 生变 化 的 自然 驱动 因素 有很 多 , 比 如 :坡 度 、坡 向 、水 文 、高 程 以及 气候 和土 壤 等 。如 果 以 短时 问作 为 判 断 ,那 么期 问 的气 候 变化 将 会成 为 最 主
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将更加复杂,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将更
加 明显 。 大 部 分 的城 市 一起 存 在 的微 气 候 特征 ,会直 接 影 响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该材料 的分形性质是独立 的分辨率 2 . 2 城 市景观 格局 演变 的热 岛效 应 是根据稳 定的一个大问题 ,计算出的差异 ,如何提高分 到城市生态 系统功能和人们 的居住环境健康 ,因此 ,城
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研究综述
1 国 内外 研 究现状
11 国外 景观 格局 研 究概 况 长期 以来 , . 国外 许 多 学 者 围绕 景观生 态 学 的研 究 核 心与 前 沿—— 景 观格 局 与景 观
过程 之 间的相互 关 系开 展 了大 量 的相 关研 究 。K eat ins 运
陈利顶 和傅伯 杰 以东 营市 土地 利 用 现状 图为 基础 结 合 经 济统计 年鉴 , 景观 多样性 、 势度 、 度 和分 离度 指 利用 优 破碎 标, 系统分 析 了黄 河三角 洲地 区人类 活动对 景观 结构 的影 响 ; 王宪礼 等借 助 R 、 1手 段对 辽河 三 角洲 湿地 的景 S GS 观格局进 行 了研究 ; 树华 、 杨 闫海忠 以小流 域 为基 本研 究 单元 , 空 间结 构分 析指标 对滇 池流域 面 山的景 观格 利用 局 和空 间结构 进行 了研究 ; 峻等在 R 和 GS 术 的 高 S I技 支持下 , 用景观 指数分 析 了上海市 区 的绿 化景 观格 局 现 利
景观 生态学 作为一 门新 兴 的交叉学 科 , 在过 去 二三 十
年 间得到 了飞速 的 发展 。景 观 格局 演 化 对 区域 生 态 环境
中海地 区土 地 利 用 格 局 变 化 的人 类 活 动 和 生 物 地 理 因
素E ; uoCc o s H g a a 利用 多光谱 、 ] 多时相 的 M DS数据有 效 OI 地对景 观进行 了分类 ;a e 利 用遥感 技术 和地 面 观 Pm l L a 测资料 研究 了生态 景观 的 动态 变化 Deo a un 等 …; i l ea gV b 构建 了一个结 合 不 同 的理 念 A M, 析 和探 讨 区域 土 地 B 分 利用变 化过程 , 揭示 区域 人地 相互作 用 的动态关 系 。 12 国 内景观 格 局研 究概 况 18 第 一 届 全 国景 观 . 99年 生态学术 讨论 会在沈 阳召 开 , 由此我 国 的景 观生 态学 研 究 进 入快 车道 , 平 的研 究成果 层 出不穷 。 肖笃 宁 等 以遥 高水 感航 片和地形 图为基 础 , 用优 势 度 、 样 性 等景 观 指 数 采 多
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引言
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1. 绿地面积减少
随着城市扩张,绿地面积被不断减少,替代为建设用地、道路和人口聚集区。这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例如,减少的绿地面积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等。
2. 水体污染加剧
城市景观格局变化还导致了水体污染的加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化学物质排放进入水体,破坏了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这对于城市的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3. 自然栖息地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自然栖息地被大规模破坏,造成了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丧失。这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使得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减弱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三、解决方案
1. 提倡绿色建筑和城市设计
为了应对绿地面积减少的问题,城市规划应该更加注重绿色建筑和
城市设计。提倡建设绿色屋顶、绿化墙壁等,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
面积。此外,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建设用地,确保绿地的连续性和可
达性。
2. 推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为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城市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建
设废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控制化学物质的排放,以确
保城市水体的健康和清洁。
3. 保护自然栖息地
为了保护自然栖息地,城市规划应该将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纳入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进步,逐渐形成城市这一现象。随着城市的诞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始逐渐突显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各个方面。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变影响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降低区域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好稳定性,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的原因和在调查的演变生态环境研究进展的影响演化的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环境效应,热岛效应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974/nyyjs.20150932025
1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1 景观分类
景观生态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多个领域。景观生态系统本身是非常庞杂和层次,也就是因为这个,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就出现了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景观分类是建立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的,期间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好景观类型,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决定景观分类的精度。想要确定景观类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早
期的时候,仍然是采用集中国土、林业、测绘部门的土地覆盖利用的数据进行。当前社会,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景观格局的研究形式也采用到了遥感数据这样的高技术,变成了提取景观信息的不可忽视的方式。
最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办法有2种,监督和非监督分类办法,而且这2种办法都是依据光谱信息统计作为基础的。其中,监督分类的精度较高,但是缺点是需要率先建立起训练样本,因此对需要分类地物、地形要有了解。而非监督分类就是比较简单的一种,不需要像监督分类那样提前进行信息的了解,因此判别的精度就会稍微差一些了。
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 2008, 17(6): 2511-2519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KZCX2-XB2-05)
作者简介:葛方龙(1980年生), 男, 博士, 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E-mail: gfangl@ 收稿日期:2008-08-22
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葛方龙1, 2,李伟峰1,陈求稳 1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效应研究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人类、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景观格局-过程-生态效应的相互驱动机制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述了国内外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相关进展,集中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研究的基础,空间统计分析、转移矩阵分析和景观指数分析是研究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手段,新兴的元胞自动机理论和方法在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研究需对自然驱动力、社会驱动力进行综合考虑。不同时空尺度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内在机制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一些方向,重点是:(1)景观格局演变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2)多尺度下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如土壤侵蚀、养分流失等)的耦合研究;(3)“3S ”技术、野外调查监测与格局-过程演变模拟模型结合的应用推广潜力。
关键词:景观格局;生态效应;土壤侵蚀;土壤养分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回顾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对现阶段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我国学者在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为我国景观生态学学者了解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把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望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1.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自然 -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vink(1983)则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r.forman和m.godron(1986)在合著《landscape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紫铜——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作者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景观研究的空间结构,景观动力学,景观的异质性原理。总之,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景观生态学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傅伯杰,1991;陈昌笃,1991a;刘建国,1992;肖笃宁,李秀珍,1997;肖笃宁,1999;邬建国,2000)。1998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对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它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因素,它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 1.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1.2.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景观生态学是80年代以来掘起的新兴学科,是地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早在十九世纪中期(1939),欧美学者就开展过基础性研究工作。著名的德国地理植物学家c.troll在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首先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二战后,中欧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德国、荷兰、捷克成为三大研究中心。1968年rintelen 理论与应用植物社会学私立研究所所长tuxen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研讨会。1972年荷兰成立了荷兰景观生态学会。该学会在1981年组织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还负责筹备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1982年10月,在捷克举行的第六届景观生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成立以来,景观生态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异常活跃,有关景观生态学的专著、文献等出版物大量涌现。各国专家开始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自然保护工作相结合进行研究。美国景观生态学尽管发展比欧洲晚,但其在创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上,颇具成绩。美国景观生态学的先驱pansereon就积极提倡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结合,并对景观进行地理学研究。r.t.t.forman、p.g.risser和michelgordron是当今美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突出代表。此间,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景观生态学透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论文集)(tjallinglianddeveer,1982)、《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navehandlieberman,1984)、《景观生态学》(formanandgodor,1986)、《变化着的景观:生态学透视》(zoneveldandforman,1990)、《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方法》、《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farina,1998)、《景观生态学在行动》(farina,2000),还有1987年创刊的《景观生态学》杂志(frankgolley主编)等。 1.2.2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中国学者在国内积极介绍景观生态学仅始于80年代初。1981年黄锡畴和刘安国在《地理科学》上分别发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和《捷克斯洛伐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
政府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也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
保护与恢复。中国景观生态学概念的引入,为解决生态与人文环境之间的
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1989年,中国进入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正式介绍阶段,并在1996年
的研讨会上确立了这一新学科的方向和愿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
积极推动景观生态学的科学研究,建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学术
团体,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
第一阶段(1990年-200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景观生态学主要
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例如,对景观的定义、景观格局分析、景观设计方
法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同时,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也被发表在相
关期刊上,并得到了较好的学术口碑。
第二阶段(2000年-2024年):这个阶段,中国的景观生态学开始转
向应用研究。人们开始关注景观生态学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如
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何保护水域生态等。同时,一些重要的案例和实
践经验也开始积累和总结。
第三阶段(2024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景观生态学进入了综合
性研究的阶段。人们开始从综合的角度来研究自然和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关注景观生态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同时,跨学科的合作也成为了一个重要
的研究方向,例如景观与城市规划、景观与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未来
第一,跨尺度研究。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景观多样的国家,不同尺度的景观生态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未来,中国景观生态学将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尺度景观生态过程的研究,探索多尺度下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作者:费丹文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11期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出现了许多资源匮乏问题,并且还出现了很多其他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即找到适合城市景观的格局。所以,现在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观景格局演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进展中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景观;演变;生态环境;效应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口剧增,农村转向城市的人口也逐渐增多,城市的土地资源面临了重大问题,地理空间的土地也需要人类的合理利用,人类才可以跟上时代脚步继续发展。[1]人口的剧增虽然表现了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素质文明的进步,但人均土地数量小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资源不合理化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现象。这就又影响了城市继续发展的动力,也会拉低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大城市化发展压力,给中国的“人人奔小康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然而城市中现有的这些问题,很大一份责任来自于人的干扰,所以人的干扰是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会带来经济的发展,还可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有其利必有其弊,城市化还是会带来很多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冰川融化,等等。这不仅给城市化的发展带来阻碍,而且城市生活水平也会随之下降,带给人类的灾害远不止这些。
因此,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这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我们了解到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该对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我国现存问题。城市中主要采用不透水景观,造成生态环境的热效应,导致城市水循环受阻,严重可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不稳定。[2]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逐渐加大重视程度。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原因很重要,这对城市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多采集一些相关的城市景观的资料,总结出城市景观演变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寻找合理的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对城市景观造成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比,选择出适合城市发展的城市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研究综述进展及分析
2019年3月
第5期
缘2科枚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景观格局研究综述进展及分析
齐 f 1,2,3'4
(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3.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5;
4.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指出了随着景观生态学在国内的发展,景观格局作为热点和核心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景观时概
念和景观格局研究的发展,体现了学者们对于自然与人关系认识的不断加深。简要介绍了景观格局的概 念,并试图从横向和纵向探讨景观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从发表年限、研究方法、发表刊物等方面,概括了
我国景观格局的研究方向。对景观格局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
了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聚落;乡村;景观格局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3-0039-02
1引言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状况,是形状、大小、属性
不一样的景观空间单元在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规律。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达形式,针对景观格局
进行分析时,必须要考虑景观和其单元的拓扑特点。当
前,针对于景观格局的研究较多的是局限在二维平面范
围上,对于景观格局的三维模型还很少见。针对于景观
格局的研究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在看似没有规律的景观
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或者是秩序针对于景
生态系统的生态景观格局及其演变分析
生态系统的生态景观格局及其演变分析
遥望远方的山峦,蓝莹莹的湖水,栩栩如生的林木,这些美景
都离不开生态系统的存在。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形成的稳定的生态整体。而生态景观则是生态系统内,视觉上的
自然环境。生态景观格局是指生态景观中不同要素间的分布组合
的空间结构。本文将从生态景观格局的内涵和演变两个方面对其
进行深入分析。
一、生态景观格局的内涵
生态景观格局是指生态景观中不同要素间的分布组合的空间结构,不同要素的分布与组合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景观的整体
美感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生态景观格局可以分为两
个方面:
1.生态要素的分布:生态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水、植被、动物等各种生态因素。这些要素的分布决定了各个生态系统的构成、结构和功能。例如,龙门山区的生态系统以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为主,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格局。人们可以在此感受到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因此,生态要素的分布对于生态景观格局的塑造意义
重大。
2.生态景观要素的关系:生态景观要素主要是指山地、平原、水体、空气、建筑等基础要素。生态景观要素的组合关系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城市中建筑群立,机动车频繁,污染等问题都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景观的发展变得并不完美。
二、生态景观格局的演变分析
生态景观格局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是几个重要时期的演变分析:
1.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生态景观格局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景观格局逐渐发现其根本价值,成为引导人们理解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模式的重要科学工具。同样,绿化城市、节能减排、动植物保护等活动就是生态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时期,生态景观格局将更加全面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功能演变研究
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功能演变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许多学者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探讨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过程。
一、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景观格局是指地表空间上不同景观类型的分布和空间关系。研究表明,景观格
局对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景观格局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例如,大片的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从而调节气候。同时,森林覆盖的增加也能够提供更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加物种多样性,并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景观格局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而景观格局的改变会改变地表径流和水文循环。例如,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水泥、铺装和建筑物会导致水分快速流失,增加洪水的风险。因此,合理规划景观格局,提高城市的水文缓解能力至关重要。
最后,景观格局还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不同的景观类型
提供不同的栖息条件,决定了不同物种的分布和数量。例如,湿地是许多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湖泊和河流则是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家园。因此,保护和恢复湿地和水体等重要的景观类型,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二、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过程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物质和能量需求提供的服务。在人类的长
期干扰下,生态系统功能经历了演变过程。首先,原始生态系统的功能往往是高度稳定和自然的。例如,雨林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多样的景观格局,为人类提供各
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演化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演化研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景观格局与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森林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对全球气候、水
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景
观格局与演化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功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森林生态系统景观格局与演化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演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遥感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学建模等。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规模、长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可以揭示
森林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规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不同尺度的数据
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方便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进行综
合分析。数学建模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演化进行定量预测的重要
手段。
二、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演化
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是指森林中各类景观元素(如森林碎片、
边缘效应、连接性等)的空间分布和组织形态。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
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森林景观格
局的变化与气候变化、自然干扰、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气
候变暖,森林景观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例如森林边缘的扩张、森
林碎片的增加等。同时,人类活动也对森林景观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等。
三、景观演化的机制与模型
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化是指森林景观格局随时间的变化。景观演化机
制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响应机制,预
测未来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目前,有多种景观演化模型被应用于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人们认为尺度代表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1]。从本质上来说,尺度是自然界所固有的特征,然而,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兴趣,生态学家对尺度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如尺度还可以是用于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时间或空间单位,或者是由时间或空间范围决定的一种格局变化等[21-22]。
粒度与幅度是尺度的具体表达。以空间尺度为例,粒度是所取研究区域中的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者体积(如样方或者像元),幅度则是整个研究区域的范围。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只有在一定尺度下才有意义,不同尺度下的研究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即存在所谓的尺度效应[23]。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往往不同,而在相同空间尺度下,不同时间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也会有所不同,非常短或非常长的时间段都有可能掩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真实情况。尺度对于土壤侵蚀模型的预测有很大的影响,Rudi等[24]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步长和空间栅格尺度的增加,预测的水土流失量呈现减少趋势。运用土壤侵蚀模型预测土壤侵蚀量,选择合适的时空尺度的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黄土高原大南沟小流域而言,栅格尺度不宜大于20m,而时间步长不应大于30s,否则可能造成误差较大的后果[24]。傅伯杰等在黄土丘陵区的研究[25]也表明,在不同尺度下,土地利用与土壤养分、水分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机制并不相同,目前,对中小尺度区域的研究成果并不能满足大规模综合治理与开发的需求。因此,尺度问题与尺度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是基于地物光谱特征进行分类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影响地物的分类精度。分形维数能有效表现图像纹理的复杂度和粗糙度,从而揭示地物类型内在的自相似性,因此,基于分形纹理特征的分类方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在一定范围内,分形特征是独立于分辨率和视角而稳定存在的物质表示量,这一特性正是这一分类方法的依据[11]。分形维数的稳定性是利用分形理论进行景观分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还有在不同分类精度下计算量差别很大,如何提高分形维数的பைடு நூலகம்定型和优化计算是该方法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复合系统中,土地资源处于基础地位,土地利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与交互作用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1993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共同发起对“土地利用与全球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变化机制、土地覆被的变化机制以及区域和全球模型三个研究重点[2]。在IGBP和IHDP的推动下,土地利用/覆被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都启动了各自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项目。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在利用土地发展经济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结构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3]。这种影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是有利的影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能够改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良性运作和生态系服务功能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干扰如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导致景观破碎化,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4-5],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逐步丧失。现代景观格局的形成通常不再是单一的自然干扰所致,而往往是自然过程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自然因素与人文社会经济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资源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和全球环境的变化。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规律及驱动因素,了解景观格局的形成原因与作用机制,明确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够让人类审视与重新规划其对自然的行为,为合理的开发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自然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调控人类行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6-7]。
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葛方龙1,2,李伟峰1,陈求稳1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效应研究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人类、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景观格局-过程-生态效应的相互驱动机制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述了国内外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相关进展,集中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研究的基础,空间统计分析、转移矩阵分析和景观指数分析是研究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手段,新兴的元胞自动机理论和方法在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研究需对自然驱动力、社会驱动力进行综合考虑。不同时空尺度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内在机制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一些方向,重点是:(1)景观格局演变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2)多尺度下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如土壤侵蚀、养分流失等)的耦合研究;(3)“3S”技术、野外调查监测与格局-过程演变模拟模型结合的应用推广潜力。
元胞自动机是指一类许多相同单元组成的,根据一些简单的邻域规则及能在系统水平上产生复杂结构和行为的离散性动态性模型[20]。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中,元胞自动机能够利用邻域规则,根据局部小尺度上的数据信息进行模拟较大尺度的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元胞自动机能够较好的模拟景观格局与过程,这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元胞自动机是一个基于微观个体相互作用的时空动态模型,只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以及初始状态和转换规则,它可以自行迭代运算,模拟景观格局的演化进程;其次,元胞自动机对时空信息的离散化处理很适合建立起计算机模型;再次,元胞自动机本身不受元胞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影响;最后,元胞自动机的元胞结构和GIS中的栅格一样,所以它很方便与GIS、RS等系统集成。因此,元胞自动机的方法、理论很适合对时空尺度依赖性很强的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目前,元胞自动机在城市增长、扩散模拟中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对于非城市的土地利用演变模拟较少,这主要是由于转换规则难以确定所造成,因此,虽然元胞自动机在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也面临诸多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随着对格局演变机制的动态研究和GIS、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元胞自动机在景观格局演变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专家系统分类也属于人工智能分支,由用户界面、推理器和知识库组成。专家分析方法和经验被事先输入到知识库中,据此对待分类影像地物的多种属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最终确定地物类型。有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建立起遥感专家分类决策模型库,实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的自动分类提取[13]。专家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利用推理机制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专家系统的推理判断能力,数据翔实的专家知识库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建立专家分类系统的难点。
景观分类最重要的是对景观类型进行准确的识别,这直接决定了景观分类的精度,也是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提取景观类型的方法有很多,早期的研究通常是集中国土、林业、测绘部门的土地覆被/利用的数据。随着技术的进步,遥感数据大量应用于景观格局研究,成为提取景观信息的重要手段。
监督和非监督分类方法是两种最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光谱信息统计模式分类的。非监督分类方法比较简单,在不清楚待分类别的类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但是判别精度较差,所以一般只在待分类数目通常不是很多,地物、地形信息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应用。监督分类精度较高,但是需要事先建立训练样本,这就需要对分类地物、地形事先有足够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单一地依靠地物的光谱特征很多时候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地物类型,因此这两种方法有时候对一些图像分类并不准确,近年来,人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如优化迭代非监督分类等,提高了分类的精度[109]。
1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1景观分类
景观组分和要素在景观中是不均匀分布的,从而构成不同的景观生态类型[8],具有异质性;同时,景观在自然界中不同尺度上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内容,具有等级性。正是由于景观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和等级性,使建立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及其动态过程研究的基础,景观异质性则是景观分类的基础。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每一个景观类型是相对均质的,其内部组成和结构具有相对一致性。在景观分类过程中通常将具有显著异质性的部分确定为不同的景观或景观要素类型,而将相对均质的部分确定为相同的景观或景观要素。如在区域尺度上,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通常可以划分为森林、灌丛、草地、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以及水域这几种主要类型。土地利用分类对景观格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对同一景观采取不同分类方案能够产生不同景观格局,但其影响机制目前尚不清楚[9],这也是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尺度转换(Scaling)是景观生态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尺度转换一般来说包括尺度上推和尺度下推,由于不同尺度域下生态过程也通常不一致,怎样提高不同尺度域下尺度转换的准确性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26]。目前,尝试解决有关尺度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很多,如分形理论[27]、小波分析[28]、谱分析[29-30]、回归分析等,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近年来,陈利顶[26]基于“源—汇”理论,针对某一具体生态过程,提出了一种跨空间尺度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将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这些方面的研究尚待深入,尽管研究的难度很大,多尺度的综合研究必将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8]。
综上所述,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研究的基础,而不断丰富的遥感数据源和快速发展的遥感分类技术已经成为景观分类研究的主要手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应用发展潜力。
1.2景观格局分析与模拟
目前,景观格局特征和格局演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空间统计分析、转移矩阵分析、景观指数分析法以及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景观模拟等[14]。
空间统计分析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利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分类结果,可以统计各个类型土地的面积、比例以及不同时期各类型土地的增减状况等。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分析是根据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分类结果,采用转移矩阵数学模型,通过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转移矩阵可以直观的看出某种类型土地的流失方向以及某一类型土地新增面积的来源[15]。
关键词:景观格局;生态效应;土壤侵蚀;土壤养分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6-2511-09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的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1],而景观格局的演变及其带来的生态效应是生态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分类领域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典型的有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和专家系统分类方法。许多学者提出应用BP网、模糊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模型等多种分类器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12]。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遥感影像分类,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影响神经网络分类的主要因素有神经网络结构、遥感数据的维数和训练数据的多少。当前,人工神经网络存在着训练速度慢、不易收敛到全局最优等缺点,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景观指数分析法是从景观分析的角度,借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各种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认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基本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16]。常用的景观指数有斑块的面积、斑块的周长、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分形分维数、斑块平均面积、斑块面积标准差、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聚集度指数等,这些指数可以从斑块尺度、类型尺度和景观尺度3个层次来反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格局特征[17]。由于目前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数据主要是一种非连续的类型变量,而景观指数又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景观指数正被广泛地应用于目前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研究中[18-,19]。利用FRAGSTATS和APACK等景观分析软件能非常便捷的计算有关景观指数。应当注意的是,运用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研究的时候,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景观变化现象的描述,更应当深入发掘景观指数的生态学内涵,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