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 认识三角形(2)
七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三角形学案之二(无答案) 北师大版
40° 2 4 1 3 5.1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能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中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
3.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和问题。
4.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从所给出的已知角中,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
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内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会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3.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难点: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学课本138~139页“做一做”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2)小明用______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3)图5-7中,∠1= ∠____,因此直线a ∥________.延长线段BC,可得到∠4= ∠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 ∠2+ ∠___=180度,因此∠A+ ∠B +∠C=________度。
(4)△ABC 中,∠C=90度,可表示为Rt △ABC,斜边是____________, ∠A+ ∠B=___________.2.跟进联系,巩固应用。
(1)、在⊿ABC ,∠A=80°,∠B=60°,则∠C= 。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25°,另一个锐角= 。
(3)、在⊿ABC 中,∠A :∠B :∠C=1:2:3,则∠C= 。
(4)、在⊿ABC 中,∠B=∠C=21∠A ,则∠A= ,∠B= ,∠C= 。
(5)、在⊿ABC 中,∠B-∠A-∠C=30°,则∠B= 。
(6)如图,∠1+∠2+∠3+∠4= 。
师生交流做法,积累解题经验。
二.自学课本139页“猜一猜”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1)小明所拿的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被遮住的角是______角,小颖拿的三角形是_______,被遮住的角是_______角。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四章1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 三边形的高、中线
知识点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例5】如图4-1-19,在△ABC中,∠B=60°,∠C=30°,AD和 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解:在△ABC中, ∠B=60°,∠C=30°, 所以∠BAC=180°-∠B-∠C=180°-60°-30°=90°. 因为AE是∠BAC的平分线,所以∠BAE= ∠BAC=45°. 因为AD是△ABC的高,所以∠ADB=90°. 所以在△ADB中,∠BAD=90°-∠B=90°-60°=30°. 所以∠DAE=∠BAE-∠BAD=45°-30°=15°.
【C组】 10. 如图4-1-31,△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 们相交于点O,∠CAB=50°,∠C=60°,求∠DAE和∠BOA的度 数.
解:因为∠CAB=50°,∠C=60°, 所以∠ABC=180°-50°-60°=70°. 又因为AD是高,所以∠ADC=90°. 所以∠DAC=180°-90°-∠C=30°. 因为AE,BF是角平分线,所以∠CBF=∠ABF=35°, ∠EAF=25°. 所以∠DAE=∠DAC-∠EAF=5°, ∠AFB=180°-∠CAB-∠ABF=180°-50°-35°=95°. 所以∠AOF=180°-∠CAE-∠AFB=180°-25°-95°=60°. 所以∠BOA=180°-∠AOF=120°.故∠DAE=5°,∠BOA=120°.
∠BAC=40°.因为AD是△ABC的高,所以∠ADC=90°. 所以在△ADC中,∠DAC=180°-∠ADC-∠C=180°-90°60°=30°. 所以∠DAE=∠EAC-∠DAC=40°-30°=10°.所以∠AEC=90°10°=80°.所以∠AEB=100°.因为BF是∠ABC的平分线, 所以∠FBC= ∠ABC=20°.所以∠BOE=180°-20°-100°=6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 4.3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第2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角角边”;(重点)2.能运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块去?学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探究出答案,然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点拨:显然仅仅带①或②是无法配成完全一样的玻璃的,而仅仅带③则可以,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 ”如图,AD ∥BC ,BE ∥DF ,AE =CF ,试说明:△ADF ≌△CBE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 =∠C ,∠DFE =∠BEC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F =CE ,然后利用“ASA ”可得到△ADF ≌△CBE .解:∵AD ∥BC ,BE ∥DF ,∴∠A =∠C ,∠DFE =∠BEC .∵AE =CF ,∴AE +EF =CF+EF ,即AF =CE .在△ADF 和△CBE A =∠C ,=CE ,DFA =∠BEC ,∴△ADF ≌△CBE (ASA).方法总结:在“ASA ”中,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是两角夹一边而不是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应用时要注意区分;在“ASA ”中,“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探究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 ”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BE ⊥AC 于E .AD 与BE 交于F ,若BF =AC ,试说明:△ADC ≌△BDF .解析:先说明∠ADC =∠BDF ,∠DAC =∠DBF ,再由BF =AC ,根据“AAS ”即可得出两三角形全等.解:∵AD ⊥BC ,BE ⊥AC ,∴∠ADC =∠BDF =∠BEA =90°.∵∠AFE =∠BFD ,∠DAC+∠AEF+∠AFE=180°,∠BDF+∠BFD+∠DBF=180°,∴∠DAC=∠DBF.在△ADC和△BDF DAC=∠DBF,ADC=∠BDF,=BF,∴△ADC≌△BDF(AAS).方法总结:在“AAS”中,“边”是其中一个角的对边.探究点三: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试说明:(1)△BDA≌△AEC;(2)DE=BD+CE.解析:(1)由垂直的关系可以得到一对直角相等,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组对应角相等,再由AB=AC,利用“AAS”即可得出结论;(2)由△BDA≌△AEC,可得BD=AE,AD=CE,根据DE=DA+AE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解:(1)∵BD⊥m,CE⊥m,∴∠ADB=∠CEA=90°,∴∠ABD+∠BAD=90°.∵AB ⊥AC,∴∠BAD+∠CAE=90°,∴∠ABD=∠CAE.在△BDA和△AEC中,∵ADB=∠CEA=90°,ABD=∠CAE,=AC,∴△BDA≌△AEC(AAS);(2)∵△BDA≌△AEC,∴BD=AE,AD=CE,∴DE=DA+AE=BD+CE.方法总结: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解决线段之间的关系,比如线段的相等关系、和差关系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线段之间的转化.三、板书设计1.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2.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本节课的教学借助于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探究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在寻找判定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可先把容易找到的条件列出来,然后再根据判定方法去寻找所缺少的条件.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角边角”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存在的问题是少数学生在方法“AAS”和“ASA”的选择上混淆不清,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和训练。
4.1认识三角形 第二课时-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
数,所以x 的值只能是4或6,所以三角形的第三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
是4或6.
总结
通过多个条件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方法:
已知两边
第三边的范围
第三边小于已知两边的 和而大于已知两边的差
附加条件
确定第 三边
1 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的长可以是8吗? 可以是2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不可以是8,也不可以是2.理由:三角形任意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
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知识点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议一议 (1)元宵节的晚上,房梁
上亮起了彩灯(如图), 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 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 (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 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
A.2 cm
B.4 cm
C.6 cm
D.8 cm
2 如图,在△ABC 中,BC=BA,点D 在AB上,且 AC=CD=DB,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 △ABC 的三边长a,b,c 满足关系式(a-b )(b-c )(c-a )
归纳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做一做 分别量出(图4-14)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入空格内.
(1)a=________, (2)a=________, (3)a=________, b=________, b=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c=________, c=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3第2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授课典案
图4-1-29处理方式:可让学生快乐地回答.【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读书,那你们家里一定有漂亮的典案二导学设计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一、学习目标1、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 ”和“AAS ”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 是否全等。
2、体会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够有条理的思考和理解简单的推理过程,并运用数学语言说明问题。
4、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ASA ”和“AAS ”,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 角形是否全等。
三、学习难点 探索 “AAS ”的条件 四、学习设计: 1.温故而知新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BD 和△ACD 全等吗? 你能说明理由吗?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问: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被斯成三部分,究竟用那部分可 画出原图一样的三角形? 探究练习1.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将学生分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画一个△ABC 使它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组:∠A=90°, ∠B=30°,AB=10cm 第二组: ∠A=60°, ∠B=45°,AB=9cm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问题后,小组交流比较,看看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表述,老师板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______或者 ______________) 探究练习2.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其中一角的对边,比如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 和45°,一条边长为10cm ,情况会怎样呢?ABCD(1) 如果角60°所对的边为10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2) 如果角45°所对的边为10cm ,那么按这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全等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若两个三角形具备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哪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认为对吗?能举例说明吗?3.举例应用:例1.如图,已知AO=DO ,∠AOB 与∠DOC 是对顶角,还需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根据“ASA ”说明△AOB ≌△DOC ;或者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根据“AAS ”,说明△AOB ≌△DOC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课件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
A
A
它们能判定
两个三角形
全等吗?
B
图一
C
“两角及夹边”
B
图二 C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做一做 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两角所夹的边,比如三
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所夹的边为2cm,你能 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改变角度和边长,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
用直尺和量角 器或者尺规作 图可以来验证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 ′ B ′ C ′ ,使A ′ B ′ =AB, ∠A ′ =∠A, ∠B ′ =∠B (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 相等).把画好的△A ′ B ′ C ′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7. 我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 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 AD=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B, OF⊥CB,垂足分别是E,F. 试说明:OE=OF.
证明:因为在△ABD和△CBD中,
AB=CB, AD=CD,
所以△ABD≌△CBD(SSS).
应边上的中线是否相
等,你有办法吗?
B
FE D C
B ′ F' E' D ′ C ′
已知:如图,△ABC ≌△A′B′C′ ,AD和A′ D′ ,AE和 A'E'分别是△ABC 和△A′B′C′的高和角平分线.试说明 AD= A′D′ ,AE= A′E′ ,并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发现.
随堂演练
1. 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 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本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 B ) A.第1块 B.第2块 C.第3块 D.第4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 第2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3节主要讲述了利用“角边角”(AAA)和“角角边”(A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SAS)。
本节课的内容是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相似、解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全等概念。
但是,对于“角边角”(AAA)和“角角边”(A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可能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边角”(AAA)和“角角边”(AAS)两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角边角”(AAA)和“角角边”(AAS)两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角边角”(AAA)和“角角边”(A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实例讲解等。
2.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它是否与另一个三角形全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角边角”(AAA)和“角角边”(AAS)两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ppt课件
认识三角形(2)
B
D
C3
做一做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 (1)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2) 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 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是 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外部?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C D
A
折痕AD即为三角形的∠A的角平分线。
B
10
三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以前所学的“角平分线 ”是一条射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还是射线 吗?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 B 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 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线段 注意
!
A 1 2
D ∠1=∠2 图5−10
O
使折痕过顶点,顶 点的对边边缘重合
4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做一做 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A D B C (1) 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交于直角顶点.
直角边BC边上的高是 AB边 ; 直角边AB边上的高是 BC边 ;
5
做一做
C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
1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
(1) 你能分别画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吗? (2) 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 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 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同一点.
12
三角形的“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median). A 如图5−1l, AE是BC边上的中线.
湘乡市第五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应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警察抓劫匪〔一名罪犯实施抢劫后,经AB-—BC的路线往山上逃窜。
警察为了能尽快抓到逃犯,经路线AC追赶,终于在山顶将罪犯捉拿归案.〕警察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到罪犯呢?〔学生各抒已见)2。
引入:警察的追击路线和罪犯的逃跑路线正好围成了一个三角形,那警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到罪犯,是不是与三角形的三条边有关系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际操作,分组讨论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学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空。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拟,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归纳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教学说明】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见教材P86例题2。
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1)3cm、4cm、5cm;〔2〕8cm、7cm、15cm;〔3〕13cm、12cm、20cm;〔4〕5cm、5cm、11cm.能组成三角形的有〔 B 〕组。
A。
1 B。
2 C.3 D.43.现有3cm,4cm,7cm,9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B 〕。
A.1 B。
2 C。
3 D.44。
已知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3∶4;②1∶2∶3;③1∶4∶6;④3∶3∶6;⑤6∶6∶10;⑥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 B 〕A。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知识点精讲
(完整版)新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形知识点精讲北师⼤版七年级下第五章三⾓形⼀、三⾓形三边关系和⾓关系1、三⾓形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
结合右边图形⽤数学符号表⽰:a+b >c2、三⾓形任意两边之差⼩于第三边。
结合右边图形⽤数学符号表⽰:a-b <c 3、三⾓形三个内⾓和等于180°结合右边图形⽤数学符号表⽰:∠A+∠B+∠C=180°4、三⾓形按⾓分为三类:(1)锐⾓三⾓形(2)直⾓三⾓形(3)钝⾓三⾓形5、直⾓三⾓形的两个锐⾓互余。
6、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棒的长度,⽤它们能摆成三⾓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 1, 3,3 (2) 3, 4, 7 (3) 5, 9, 13 (4) 11,12,22 (5) 14,15,30 2)、已知⼀个三⾓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 ,则第三边长X 的取值范围是。
若X是奇数,则X 的值是。
这样的三⾓形有个;若X 是偶数,则X 的值是,这样的三⾓形⼜有个。
3)、判断:(1)⼀个三⾓形的三个内⾓可以都⼩于60°;()(2)⼀个三⾓形最多只能有⼀个内⾓是钝⾓或直⾓;() 4)、在△ABC 中,(1)∠C=70°,∠A=50°,则∠B= 度;(2)∠B=100°,∠A=∠C ,则∠C= 度;(3)2∠A=∠B+∠C ,则∠A= 度。
5)、如下图,在 Rt △CDE,∠C 和∠E 的关系是,其中∠C=55°,则∠E= 度。
6)、如上图,在Rt △ABC 中,∠A=2∠B ,则∠A= 度,∠B= 度。
⼆、三⾓形的⾓平分线、中线和⾼1、三⾓形的⾓平分线:三⾓形⼀个⾓的⾓平分线和这个⾓的对边相交,这个⾓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形中这个⾓的⾓平分线。
简称三⾓形的⾓平分线。
如图:∵AD 是三⾓形ABC 的⾓平分线。
∴∠BAD =∠CAD =21∠BAC 或∠BAC = 2∠BAD = 2∠CAD2、三⾓形的中线:线连结三⾓形⼀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形这个边上的中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的“角边角”“角角边”的全等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由此带动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情感态度】学生积极参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协作与成功的快乐,建立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三角形全等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三角形“角边角”“角角边”的全等条件.【教学难点】用三角形“角边角”“角角边”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我们已学过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简便方法是什么,识别三角形全等是不是还有其它方法呢?2.有一块三角形纸片撕去了一个角,要去剪一块新的,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的仪器,你能保证新剪的纸片形状.大小和原来的一样吗?【教学说明】既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SSS”的识别方法,又唤起学生对新知识探索学习的渴望,引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如果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一边”能确定这个三角形吗?1.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60°角80°角和2厘米的线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拼接成三角形,再进行对比,看一看组成的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学说明】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条件有了一个更清楚的理解——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懂得数学就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归纳结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简记为“ASA”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在△ABC和△DEF中,∵∠B=∠E,BC=EF,∠C=∠F,∴△ABC≌△DEF(ASA).2.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60°角45°角和3厘米的线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拼接成三角形.(1)如果60°角所对的边是3厘米.所组成的三角形是否全等.(2)如果45°角所对的边是3厘米.所组成三角形是否全等.组员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归纳结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简记为“AAS”.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在△ABC和△DEF中∵∠B=∠E,∠C=∠F,AC=DF∴△ABC≌△DEF(AAS)【教学说明】通过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归纳知识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填什么就有△AOC≌△BOD:∠A=∠B(已知);AC=BD(已知);∠C=∠D(已知);所以△AOC≌△BOD(ASA).如图,应填什么就有△AOC≌△BOD:∠A=∠B(已知);CO=DO(已知);∠C=∠D(已知);所以△AOC≌△BOD(AAS).如图,应填什么就有△AOC≌△BOD:∠A=∠B(已知);AO=BO(已知);∠C=∠D(已知);所以△AC≌△BOD(AAS).2.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是AB的中点,∠A=∠B,△AOC与△BOD全等吗?为么?解:△AOC≌△BOD.理由是:∵O是AB的中点(已知)∴AO=BO(线段中点定义)又∵AB与CD相交于点O(已知)∴∠1=∠2(对顶角相等)在△AOC与△BOD中,∠A=∠B(已知)AO=BO(已证)∠1=∠2(已证)∴△AOC≌△BODASA)3.如图,1=∠2,∠D=∠C,试说明△ADB≌△ACB.解:∵在△ADB中,∠3=180°-∠1-∠D(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CB中,∠4=180°-∠2-∠C(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1=∠2,∠D=∠C(已知),∴∠3=∠4(等量代换),∴在△ADB和△ACB中,∠1=∠2(已知),AB=AB(公共边),∠3=∠4(已证),∴△DB≌△ACB(ASA).4.如图,AB=AC,∠B=∠C,△ABD≌△ACE吗?为什么?解:△ABD≌△ACE.理由:△ABD和△ACE中∠B=∠C(已知)AB=AC(已知)∠A=∠A(公共角)∴△ABD≌△ACE(ASA)5.如图,∠B=∠C,AD平分∠BAC,你能说明△ABD≌△ACD吗?若BD=3cm,则CD有多长?解:∵AD平分∠BAC,∴∠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和△ACD中,∠B=∠C(已知),∠BAD=∠CAD(已证),AD=AD(公共边).∴△ABD≌△ACD(AAS),∴BD=CD,∵BD=3cm(已知),∴CD=BD=3cm(等量代换).6.如图,在△ABC中,BE⊥AD于E,CF⊥AD于F,且BE=CF,那么BD与DC 相等吗?你能说明理由吗?解:BD=DC.理由:∵BE⊥AD于E,CF⊥AD于F,∴∠BED=∠CFD=90°.在△BED与△CFD中,∠BED=∠CFD(已证),∠BDE=∠CDF(对顶角相等),BE=CF,∴△BED≌△CFD(AAS),∴BD=DC.【教学说明】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条件有了一个更清楚的理解——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严谨的数学思想.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经历了对符合两角一边的条件的所有三角形进行画图验证,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另两个定理,它们分别是?五、教学板书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7”中第1、2、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入手,把知识点问题化,在教学设计时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些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并体会到数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螺旋上升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组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当老师,一方面让其他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素材积累】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四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导学课件
周长是 5.在△ABC中,AB=9,AC=2,并且BC的长为偶数,求△ABC的周长.
解: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cm,则底边长为(32-2x) cm. ∴三角形各边的长为10 cm,10 cm,5 cm.
(B )
∴32-2x=32-2×10=12.
A.17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圆圈表示,那么图中小椭圆圈里的A表示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解:(1)图中的三角形有6个,分别为
△ABC,△ABD,△ABE,△ACD,△ACE,△ADE.
综上所述,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
(2)图中有2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ACD和△ADE.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5.在△ABC中,AB=9,AC=2,并且BC的长为偶数,求△ABC 的周长.
(D ) B.等腰三角形有三个内角 D.等腰三角形只有两条边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2.(2020年唐山一模)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x,5,则x的值不可
能是
(D )
A.3
B.4
C.6
D.8
3.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B=10 cm,则△ABC的周长是
__3_0___ cm.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解:(1)图中的三角形有6个,分别为
AB+AC>BC,AB-AC<BC. 解得a=5,得2a=10.
当BC=10时,△ABC的周长=9+2+10=21.
(1)请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分别是哪些?
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________边,或者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________边.用字母可表示为在△ABC中,AB+AC>BC,AB-AC<BC.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认识三角形》第二课时优秀课件
和老师一起学数学!
• • • •
假如有人问你:“你了解三角形吗?” 你打算如何回答?( ) A 回答三角形定义 B 回答你所知道的三角形全部概念 C 回答你所清楚的三角形模糊概念 D 回答“不了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三角形。它简单、 有用,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世界,可以帮 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的定义, 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还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分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认识三角形的更多知识吧……
学案练习部分的 挑战自我(二)
1. 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
(1)3cm, 4cm, 5cm ; (2)8cm, 7cm, 15cm
(1)(3) 摆成三角形吗?实际摆一摆,验证你的结论。
(3) 13cm, 12cm, 20cm;
(4)5cm,
5cm,
11cm
2.现有长度分别为1cm,2cm,3cm,4cm,5cm的五条线段, 从其中选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 3 个不同的三角形。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且第三边是奇 数,那么第三边长为 3或5 。若第三边为偶数,那么 三角形的周长 10 。 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7,b=3,第三边c是一个正 整数,满足这些条件的三角形共有 5 种, 当c= 9 时,所作出的三角形的周长最长。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5和12,则第三 边长为 25 。 6.若△ABC的三边为a,b,c,则化简 ︳a+b-c ︳– ︳b-a-c ︳的结果是(C).(A) 2a-2b (B) 2a+2b+2c (C) 2b-2c (D) 2a-2c
挑战自我(一)(学案第一部分练习) (1)两边为2和3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7cm或8cm 是—— (2)两边为2和5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12cm 是—— 一定要注意哟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
知识点 4 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
议一议 (1)下图中小明所拿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
小颖的呢? 试着说明理由.
(2)下图中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可能是什么角? 将所得结果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归纳
我们可以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知识点
归纳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知识点
例2 如图,在△ABC 中,∠B=46°,∠C=54°, AD 平分 ∠BAC,交BC 于点D,DE∥AB,交AC 于点 E,则∠ADE
的大小是( C ) A.45°
B.54°
C.40°
D.50°
知识点
导引: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
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 的度数,然后根据两直线
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DE=∠BAD.
因为∠B=46°,∠C=54°,
所以∠BAC=180°-∠B-∠C=80°.
因为AD 平分∠BAC,
所以∠BAD= 1 ∠BAC= 1 ×80°=40°.
2
2
因为DE∥AB,
所以∠ADE=∠BAD=40°.
知识点
3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 个三角形一定是( 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的形状. (1)∠A=40°,∠B=80°; (2)∠A∶∠B∶∠C=2∶3∶7. 解:(1)∠C=180°-∠A-∠B=60°,因为40°<60°
<80°<90°,所以△ABC 是锐角三角形. (2)设∠A=2x,∠B=3x,∠C=7x,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讲授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任意画出一个△ABC,从其中一个顶点B出发,
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
的长有什么关系?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由此可以得到: AC BC AB
B
C
AB BC AC AC AB BC
提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课程讲授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观察下图中的三角形,试着比较它们之间的不 同之处.
提示:可根据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进行比较.
顶角
腰 底角
不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长度均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 底边
(两条边长度相等)
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长相等)
课程讲授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 _三__边__都__不__相__等__的__三__角__形_和__等__腰__三__角__形_. 三条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不__等__边__三__角__形____.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等__腰__三__角__形_.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等__边__三__角__形_.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__殊__的等边三角形,即_底__边__和__腰__相__等__ 的等腰三角形.
课程讲授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三边都不 相等的三 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 角形
三角形
课程讲授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练一练: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钝角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 )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 (3)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一定不相等.( × ) (4)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5)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角边角”“角角边”判定课件
60°
80°
60°
80°
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活动2]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
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45°,且45°所对的边为 3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60°
45°
分析:
这里的条件与1中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能将它转化为1中的条件吗?
60°
75°
归纳:
补充练习
1﹑请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条件,使△ABC≌△DEF。
在△ABC和△DEF中
A
D
∠AAB==∠DDE
∵ ∠AB∠ABCBCC==BD∠E=EFFD∠EFF
∠AB∠BBCCAC===C=∠DEEBDFFF=E∠FF
B
EC
F
∴△ABC ≌△DEF(SAASSASAS)
A
2﹑如图,已知,∠C=∠E,∠1=∠2,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三、小试牛刀
1、如图,已知AB=DE, ∠A =∠D, ,∠B=∠E,则△ABC≌△DEF的 理由是: 角边角(ASA)
2、如图,已知AB=DE ,∠A=∠D,,∠C=∠F,则△ABC≌△DEF的理 由是: 角角边(AAS)
C
F
A
BD
E
四、巩固提高
1、完成下列推理过程:
在△ABC和△DCB中,
A
∠A3=BC∠=4∠DCB
3
∵ ∠B2C==C∠B1 (公共边 )
∠C2B==∠B1CB1∴△ABC源自△DCB( AAASSA)D
4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课件(16张P)
注意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简写成 “ASA”)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 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写成 “AAS”)
为说明线段和角相等提供了新的 根据
注意“角边角”和“角角边”中 两角与边的区分
课堂练习 1. 如图,已知∠ACB =∠DBC,∠ABC =∠CDB,判断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几何语言: 在△ABC 和△A′B′C′ 中,
A
A′
因为 ∠A =∠A′, ∠B =∠B′,
AC = A′C′,
B
C B′
C′
所以 △ABC≌△A′B′C′(AAS).
想一想 如图所示,AB 与 CD 相交于点 O,O 是 AB 的中点, ∠A =∠B,△AOC 与 △BOD 全等吗?为什么?
的边为 2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三角形
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改变角度和边长,你
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
60°
80°
2 cm
归纳总结
“角边角”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在△ABC 和△A′B′C′ 中,
A
A′
因为 ∠A =∠A′, AB = A′B′,
A.一定不全等
B.一定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以上都不对
2. 已知:如图,AB⊥BC,AD⊥DC,∠1 =∠2.
试说明:AB = AD.
解:因为 AB⊥BC,AD⊥DC,
A
所以∠B =∠D = 90°.
12
又因为 ∠1 =∠2,AC =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