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农村小学“家校沟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家校沟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家校沟通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要纽带,却在农村地区常常存在着难题。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家校沟通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一、家校沟通的调查状况1. 家长参与度低在农村小学中,家长的参与度普遍较低。
调查显示,很多家长由于务农和务工等原因无法亲自前往学校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导致家校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
以及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情况并不关心,导致学校无法与家庭有效沟通。
2. 学校通知不畅部分农村小学在通知家长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信息传达途径单一,主要依赖学生将通知书带回家,而且很多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低、无法及时阅读,从而丧失了信息的重要性。
3. 沟通方式单一在家校沟通中,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通常都是通过家长会、家长来访、学校通知等传统方式,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这导致了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和不完整。
二、家校沟通的思考1. 家校沟通的意义家校沟通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家校沟通,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校沟通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家庭背景,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增进家校合作家校沟通有助于增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家长和学校携手合作,共同育人,必将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家校沟通的建议和措施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多参与家长会、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向家长传递学校相关信息,让信息更加及时和全面。
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定期向家长发布学校的教育动态和相关通知。
农村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村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在中国农村地区,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
因此,农村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沟通交流不畅一方面,由于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农村地区的家庭往往缺乏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
他们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学校通知或教育政策信息。
这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参与家校合作并给予适当支持。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农村家庭普遍缺乏科技设备和网络条件,并且可能存在文化识字能力有限等问题。
这导致他们无法通过现代媒体获取相关信息,并且难以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与反馈。
三、师资力量不足在某些农村地区,因各种原因导致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些学校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培训机制和师资引进政策等问题。
这就限制了家庭和学校之间深入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此外,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也存在一定差距。
这可能导致部分家庭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和目标产生疑虑,进而影响到家庭对于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四、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和贫困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一些家庭很难给予孩子充足的物质支持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可能无法提供额外教育资源或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这种经济困难也可能使得家庭对于孩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无法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与学校开展有效合作。
同时,一些农村地区由于隔离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等问题,也会使得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受到一定限制。
五、缺乏交流平台农村地区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这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很多农村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家长委员会或者类似组织机构,无法提供家庭参与决策和合作的机会。
此外,某些地区由于缺乏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也未能形成有效的社区共同体或教育咨询机构等。
这使得家庭与学校之间互动合作的途径比较有限,并且难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小学教育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和转变,其中之一就是家庭教育的改进和探索。
在农村地区,学生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家校共育成为了解决农村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和改进策略。
一、现状分析1. 家长教育观念老旧在农村地区,家长的教育观念往往比城市家长更为传统,他们更倾向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导致了家校共育过程中的观念冲突。
2. 家校联系不足农村学校离家庭较远,家长常常无法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
因此,家校之间的联系不足,也导致了两者无法进行有效的共育。
3.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较低,学校教育资源也较为匮乏。
这给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法满足家长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改进策略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展讲座、发放读物等来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加教育观念转变的讲座,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引导,让家长了解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渠道。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向家长发布教育信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活动。
3.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清楚地表述学校现有的资源匮乏,寻求各种资源帮助,如基金会等。
此外,学校也可以开设各种网络教育课程,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4.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让学生具有完善的综合素质。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总之,家校共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改进和探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建议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建议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农村地区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关系到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的资源都相对不足。
由于农村人口少、经济基础薄弱,很多农村小学都存在着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的问题。
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室狭小,教学设备简陋,课桌椅破旧,甚至没有足够的课本和教学用具。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2.教育质量不高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农村师资力量的跟不上,农村小学教育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内容滞后,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一些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缺乏多种教育资源的支持。
这些都使得农村小学教育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学生学习状况堪忧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状况普遍堪忧。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一些农村地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不足。
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学生的学习状况普遍不理想。
二、建议方案1.加大教育投入为了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政府需要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小学的经费支持、加大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培养、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等途径,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投入。
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才能够为农村小学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
2.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是农村小学教育的中坚力量,提高师资水平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奖励和补助力度,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3.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合乎学生的发展需求。
谈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谈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乡村小学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相对较为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凸显了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水平不达标的问题,亟待关注和改进。
农村小学承担着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使命,如何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针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制定对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阐述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影响了农村孩子的学习效果。
师资力量不足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薪酬待遇不高,教师普遍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质量。
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也相对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资源。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进步,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2. 正文2.1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设施条件较差,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农村小学存在教师素质低下、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农村小学生在教育条件和家庭背景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较差。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部分学生家庭无力支持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农村小学教育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存在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而且,社会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关注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也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来解决。
农村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教育,而农村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家校合作常常遇到各种问题阻碍其顺利进行。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涉及农村家校合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信息沟通不畅农村地区由于相对落后的交通和信息技术条件,导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不流畅。
这使得双方在沟通过程中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等重要信息,无法有效协调共同努力。
2.缺乏共同兴趣农村家长往往对教育知识了解有限,对教育目标和方法没有足够认识。
这导致他们缺乏对孩子教育价值观、特长培养等方面的关注与参与。
同时,由于逐渐失去工作意义,很多农村家长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这使得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
3.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欠缺,导致学校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条件和设施。
而家庭又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这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代际分割与资源不均衡。
4.角色冲突与责任界定问题在农村家校合作中,由于双方没有明确的界定角色和责任,导致责任不清、任务分工模糊。
学校认为培养孩子是其职责所在,而家长往往将所有责任都寄托给学校。
这种混淆角色与责任界定问题,会影响到教育合作效果。
三、对策建议1.加强信息沟通渠道建设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及信息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现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保持良好的沟通。
可以采用电话、短信、微信等工具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提供帮助。
同时,学校可以利用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2.建立家校共同兴趣点学校与家庭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目标和方法,促使双方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教育讲座、家长会以增强他们对教育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家庭也应加强对教育知识的学习,将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仍然存在许多现状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一、现状问题1. 家庭教育观念滞后农村教育水平较低,家长普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家庭教育作用较小,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2. 家庭经济负担重很多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不愿意或者无法为孩子的教育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导致家庭对于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
3. 学校与家庭沟通不畅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工作繁忙,无法与家庭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难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动态。
4. 家庭作业负担大农村小学学生普遍面临着沉重的家庭作业压力,家长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协助孩子完成作业或者进行学习指导。
5. 家庭不重视学校活动农村家庭普遍对学校的活动参与度不高,家长不愿意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家庭活动等,导致学校家庭合作薄弱。
二、应对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观念宣传针对农村家长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学校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发放教育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家长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2. 建立家长学校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教师为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3.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如电话、短信、微信、家访等,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动态,并积极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4. 减轻家庭作业负担学校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背景,合理安排作业量和内容,尽可能减轻学生和家长的作业负担。
5. 拓展家校合作形式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日、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吸引家长的参与,增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入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相较于城市地区的富裕教育资源,农村小学缺乏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优质教材等方面的支持。
这导致了课堂质量低下,学生接收到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滞后。
2. 师资力量短缺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许多优秀的教师往往选择到城市地区发展,使得留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大多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导致了授课质量低下和学生思维发展受限。
3. 缺乏家庭支持由于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等原因,许多农村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意识薄弱,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表现在家长对子女作业/考试情况关注不够、缺少激励鼓励和教育引导等方面。
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提升。
二、问题对策1. 加强资源投入为了解决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应积极引进优质教材和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偏远地区设立示范性农村小学,为周边小学提供优质师资、教材和设施。
2. 改善师资培养与流动机制为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此外,可以实行更灵活的工作流动机制,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师交流更加顺畅。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小学师资水平,并将一些先进城市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到农村小学。
3. 增强家校合作意识在解决缺乏家庭支持问题方面,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过程,并营造好家庭教育氛围。
4. 制定差异化教育措施考虑到农村小学生源复杂多样,并存在一定的年级差距,在教学上应采取差异化措施。
通过分层次、分组别设置课程,针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课堂内容和进度。
乡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乡村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1.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薪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因素,吸引优秀人才来到乡村从事教育工作较为困难。
这导致乡村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 教育资源不平衡: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往往缺少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同时,课程设置也相对简单,不能满足全面发展的需求。
3. 学生流失严重:农村地区常年面临人口外流现象,许多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导致了乡村学校人数减少,规模缩小,并且在负担方面也面临很大压力。
4. 资金投入不足:相对于城市学校,乡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较少。
这意味着教师的工资待遇无法提高,学校建设和改造也无法进行充分发展。
二、对策建议要解决乡村学校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公民个人等。
1.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村教师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乡村从教。
同时,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的投入。
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兴趣和特长。
3. 增强家长参与度: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使其成为学校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开设家长参观日、家长会议等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4. 引导人口回流:除了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和就业。
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减少学生流失。
5.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增加对乡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
确保每个乡村学校都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和改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等方面。
三、总结乡村学校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城市和农村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教育设施等,而农村则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但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
这使得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更新、教师培训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3、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使得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工作。
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师往往承担着多种角色,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家庭教育缺失农村家庭的教育意识普遍不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和引导。
这使得农村学生在学校之外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监管,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建议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同时,应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3、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宣传和引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推进信息化教育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展开讨论。
一、现状问题1. 缺乏家长参与意识。
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多为务农人口,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积极参与孩子教育的意识。
很多家长对学校活动和孩子学习的情况并不了解,这就造成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家校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2. 学校方面投入不足。
很多农村小学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校园环境差,甚至学生基本生活设施都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导致了家校合作的障碍。
3. 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中,往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学校条件差、报酬低等原因,导致师资力量本就不足。
而且很多教师来自城镇,与家长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相差较大,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有障碍。
4. 学生身心健康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环境的限制,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包括饮食问题、生活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导致了家长教育孩子的难度。
以上种种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效果,也制约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应对策略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家长进校园、亲子教育活动等方式,增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认识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2. 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家校合作的有力支持。
学校也应该利用现有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学校教学效果。
3. 完善师资培训系统。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要学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增强家校合作的效果。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关注,提供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城乡结合部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研究
城乡结合部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研究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教育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成为了当前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的关键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乡结合部学校如何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以及其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教育的现状1.背景城乡结合部学校一般处于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学校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多样化,学生的差异性较大。
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水平上存在差异。
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意识不够强烈,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缺乏了解和支持。
这些都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家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2.问题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大,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支持程度不一。
这些问题都给家校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呈现割裂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城乡结合部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增强家长对学校事务的了解和支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2.建立学生信息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共享平台,将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情况及时分享给家长,增加家长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了解,增强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参与感和责任感。
学校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更好地服务学生。
3.丰富家校互动形式学校可以开展家长讲座、亲子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丰富家校互动活动,让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更加多样和丰富。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校对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组织专业人员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自己的孩子。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在农村的家庭教育中,家校共育策略更是备受关注,在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现状、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有效性,为农村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现状1. 家庭教育关注度不够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观念往往滞后于城市地区。
家长普遍认为只要将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完成了教育的任务,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2. 家庭教育内容相对单一农村家庭普遍以传统的知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关注不足。
家长在孩子的作业、考试成绩等方面给予过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 家庭作业辅导难度大由于家长的学识和工作繁忙,家庭作业辅导常常成为一个难题。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内容了解不足,无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
二、家校共育的重要性1. 唤起家长教育责任感家校共育的策略能够唤醒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与学校的交流合作,家长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提高教育参与度。
2.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家校共育能够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与学校紧密配合,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3. 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家校共育策略能够缩小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距离,建立更多的互信与共识。
学校与家庭合作共育,可以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家校共育的策略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到及时解答。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了解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
农村初级中学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级中学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涌入到城市中,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照顾和教育,导致这些孩子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同时由于社会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还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孩子容易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
比如当前大部分儿童都沉迷于网络,进而导致无法分清网络和现实,从而误入歧途。
或者由于长时间上网,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甚至猝死等。
而这些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还需要关注当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一、农村初中家庭教育的现状1.放任自流性教育。
通过对当前农村初中家庭教育情况来看,部分家长忙于工作,认为初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成长,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
特别是一些到大城市或者国外打工的家长,长期在外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只能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代管。
而老人年纪大,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导致这部分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使得很多儿童流连于网络,从网络上填补家庭关爱的空白。
2.家庭教育偏执。
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教育理念落后,从而使得很多的家长还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教育理念。
这些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教育的方式上却比较偏执,从而使得孩子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
这种心理的诱导下也会使得孩子容易形成极端的性格。
3.娇生惯养教育。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居多也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更加严重。
一般家庭里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6个人照顾,众星捧月式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纵、任性的性格。
长大后,表现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礼貌。
二、农村初中家庭教育的对策1.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同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必须要重视家庭的教育。
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农村家长为了赚钱不得不外出打工,长时间离开孩子,使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家校协同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三胁同教育撷!状、问题与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理论曾提出,“全面的教育”即“和谐的教育”,而“和谐的教育”需要协同发展。
那么,对教育而言,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协同关系中的组成部分,三者如何协同发展呢?关键在于学校和家庭教育能否形成合力。
据统计,我国的总人口中有超过一半是农村人口,显而易见,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走向,而农村教育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家校协同如何有效开展。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概念和意义谈及家校之间的关系,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合作”。
说到“合作”,有主有次,有参与多少之分;而“协同”不一样,协同更注重步调一致、相辅相成,或者说,协同涵盖合作,合作是协同的一部分。
家校协同教育与家校合作教育之间具有本质区别。
家校教育的传统理解中,学校是主角,家长是配角,家长要配合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当学校没有活动时,家长也就不存在参与性,所以在合作中家长没有主动权。
而“协同”则不同,一方面,协同强调家校双方的事务协调,交流互通,寻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联动效应;另一方面,协同充分考虑到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契合,强调两者之间关联作用。
基于此,协同不仅充分保障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更关键的是可以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有效协调和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双方面的力量,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继而实现决策的正确性、管理的长效性以及制度各方面的完善等等。
二、农村家校协同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分析当前中小学校大力推进家校协同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实现“家校合力,五育并举”的局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1]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孩子走向未来的保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实践效果。
在实践中,家校之间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农村的一些中小学校与家庭,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作关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和反馈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意义和效果存在一定的疑问。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态度较为积极。
有70%的受访家长表示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学校等相关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益处。
77%的受访家长认为学校与家庭要加强沟通,形成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仍然有一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存在一定的疑问和不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6%的受访家长表示学校对于家庭的工作存在过多干预和指导,认为学校应当尊重家庭的空间。
还有10%的受访家长表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够密切,表达了对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不满。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家校合作的发展,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家校合作的渠道和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开放日等方式,增加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机会。
并通过制定家校合作计划,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2.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信。
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以及对家校合作的期望。
学校也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增强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3. 提供适合家长的培训和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开设家庭教育培训班,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育儿和教育孩子。
4. 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学校决策。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家长代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决策。
这样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在积极推动学生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家校共育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一)家校观念不一致家校观念不一致是家校共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学校方面往往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知识传授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而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容易导致家校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等方面产生分歧,使得家校共育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
学校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课堂纪律,而有些家长却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纠正,从而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家校交流不畅家校交流不畅也是家校共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渠道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
虽然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但家长会往往流于形式,家长参与度不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较为肤浅,难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教育需求。
另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存在障碍。
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缺乏与教师主动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即使有交流需求,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而部分教师则存在交流态度不端正、方式方法不当等问题,导致家长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了家校交流的效果。
(三)家长参与度不高家长参与度不高是家校共育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尽管学校也在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但实际上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要提供物质支持就可以了,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漠不关心;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有参与的意愿,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参与,或者不知道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导致家长参与度低下。
城乡接合部小学家校合育问题以及成因
城乡接合部小学家校合育问题以及成因一、问题的存在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小学家校合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这些地区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处形成了城乡接合部,这些地区的小学通常面临着生源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开展家校合育成为了改善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家校合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由此可见,城乡接合部小学家校合育问题尚待解决,其成因也值得深入探讨。
二、成因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接合部地区处于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处,属于人口密集地区,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差异,这些地区的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小学教师数量多、设施设备齐全,而乡村小学教师资源短缺、教学条件较差。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导致了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家校合育问题。
2. 家庭教育环境不利城乡接合部地区通常是农村和城镇的结合部,这些地区的家庭教育环境往往不如城市地区。
家庭教育环境不利导致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不利于家校合育的开展。
3.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城乡差异等原因,城乡接合部小学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
教师数量少、教学经验差、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家校合育的质量和效果。
4. 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农村家庭通常文化素养较低,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这种文化素养低下的家长难以与学校有效沟通和合作,影响了家校合育的开展。
5. 社会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小学通常面临着社会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这些地区的小学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无法开展有效的家校合育工作。
缺乏社会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也影响了这些地区小学家校合育工作的开展。
三、解决对策1. 加强政府支持和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小学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强家校合育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建立健全城乡接合部小学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 提升师资力量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小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增强他们开展家校合育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一、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首先,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许多家长并不具备足够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有限,难以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导致了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的途径1.加强家校合作要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
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推行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计划针对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可以推行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计划。
通过这个计划,专业人员可以进入农村家庭,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教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并通过家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3.优化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同时,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教育资源,提供更广阔的教育机会给农村学生。
4.加强学科教育的衔接学科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中的重要环节。
浅析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家长参与度不高、教育观念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一些对策是必要的。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发展滞后,导致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1. 提供信息渠道:建立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群、网站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活动安排、孩子的学习情况等信息。
2. 落实信息回访制度:学校和家长之间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积极收集信息,加强双方沟通。
家长参与度不高是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另一个问题。
家长在农村地区往往专注于农事劳动和生活琐事,较少关注子女的学习和教育。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1. 增加家校交流机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提供家长参与的机会,增强家长与学校的互信。
2. 激发家长参与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将家长的专长和兴趣纳入学校教育活动中,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教育观念差异是农村小学家校合作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农村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有时与学校存在差异。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1.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育宣传讲座、家长培训等活动,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建立示范家庭:学校可以在家长中选取一些理念正确、教育方法得当的家庭,作为示范家庭,引领其他家庭积极参与家校合作。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农村小学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家校合作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水平。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需要通过信息传递、家长参与度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对策来解决。
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水平和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学校基础要与家
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本文从农村学校家庭合作的必
要性、提升家校合作实效的策略等方面阐述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有效地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农村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关系,一方为零,满盘皆输。
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会教育是平台。
只
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构建起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一、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农村学校学生发展的特点
农村学校的孩子,心境纯朴,大多数家庭经济水平不高,学生父母进厂打工或出海打渔,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待人无礼,任性放纵。
在学习方面,学习
目标不明确,常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完成不理想。
(二)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
1. 家长的自身素质局限
家长在家校合作的参与意识不强,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学校,家校合作基础
不牢。
家长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文化素质相对低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教育能力,重养
轻教、重校轻家,即使参与合作,也不主动与教师交流。
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缺乏有效的教
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技巧和能力,不知道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2.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指导能力不强
虽然学校教师的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但很多教师缺乏家校合作的教学理念。
年轻教师
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没有家庭教育经验,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家长
和教师间的角色转化,不能有效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难与家长形成共鸣。
二、提升家校合作教育实效的策略
(一)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幼稚教育创始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由于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家庭教育问题丛生。
只有切实提升广大家长素质,才能让家庭教育的基础更坚实。
1.推行三级家委会制度
学校推行班级家委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将那些家教有方又热心于公益的家长代表组织起来,立章程,发聘书,树榜样,并建立定期
沟通制度。
2.让成功家长教育家长
为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班级、年级将成
功家长的经验加以总结,通过各层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教经验交流会,家教妙法分享会
等形式在广大家长中推荐、传播,令广大家长愿意去听、乐意去学,大大增强了家庭教育工
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让专家贴身指导家长
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及教育专家,对全校或级组家长会在周末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讲座。
实践证明,“专家引领,贴身指导,学校协助,家长自学”的培训方式是广受家长与教师欢迎的。
(二)拓宽家校联动渠道
1.完善家校合作的制度与管理模式
家校合作是一门艺术。
学校领导的意识,对家校合作的定位,直接影响合作的方向。
组
织和制度建设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证。
我校重视家校合作,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
学校有家校合作领导小组中表现积极、贡献突出的家长。
这些措施有利于使家校合作的各项
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为了拓展教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牢固对立家校合作理念,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指导
教师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学习和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水平,拓展教师的家庭教育知识。
3.完善家校合作方式,提升家校合作教育实效
(1)完善家长会
家长会是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进行联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不断完善家长会,提升家长
会的质量。
首先,明确家长会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其次,管控好时间,还家长话语权,做到互动与相互学习。
(2)利用作业登记本与家长沟通
教师每天检查登记作业情况,对当天表现突出的学生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简单留言,如:“今天能按时交作业,很棒!”“今天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
让家长及时了解孩
子的进步,让孩子的努力能及时得到来自老师、家长的肯定,从而激发孩子好学、上进的热情。
(3)利用校讯通、校园卫士、微信、QQ等平台与家长建立日常信息沟通
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把学校给家长的温馨提示、给个别家
长的建议等及时告知家长,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家长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
孩子在家庭的表现。
4.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家长教育素养的提高也十分重要。
为此,学校除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活动外,带在部分班级试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参与的家庭至少
订有一份报纸或杂志,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5.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学校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开展“感恩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们被老师引导着回忆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点点滴滴。
美术教师教孩子制作感恩卡、小手工向父母表达节日的祝福;音乐老师教孩子边做手语边演唱《感恩的心》;语文老师教孩子为父母献上一首感恩诗。
6.举办“艺术节”等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学校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联动家庭、社区,为孩
子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展示的平台,也为家长、教师、孩子之间提供沟通的渠道。
“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家庭和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才能有效地形成“三结合”教
育网络,让家校合作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韩毅.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文教资料,2019(04):167-168.
[2]高兆华,门新花.家校合作共育成长——山东省广饶县花官镇中心小学家校合育工作纪
实[J].教书育人,2019(02):67-68.
[3]阮梅芳.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9(0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