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欣赏——提升学生美的心灵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审美意识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提升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意识。

一、美的定义和重要性在开始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美的定义和重要性。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优美、和谐、完美等特质的认同。

欣赏美的能力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有助于提高创造力、品味与想象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创造美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校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美的环境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可以在校园中布置各种美的艺术品,如雕塑、画作等,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其次,在教室中可以使用美观的装饰品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魅力。

三、运用跨学科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跨学科的教育方法。

学校可以将艺术、音乐、文学等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他们体验文字之美;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展示艺术品、音乐等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时期的审美风格。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鼓励学生参与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作中。

学校可以开设美术课、音乐课等专门的课程,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创作。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美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开展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活动。

通过参观美术展览、音乐会等,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不同类型美的表达方式,从而培养起对美的敏感度和好感度。

感受美 体验美 塑造美的心灵

感受美 体验美 塑造美的心灵

感受美体验美塑造美的心灵《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审美教育。

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我们作为小学生音乐教师是美的种子播种者,为了种子能发芽并茁壮成长,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审美心境美的情境能使人心旷神怡,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小学生的感觉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一个美的情境。

例如在学习歌曲《春天音乐会》时,抓住低年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和视频中感受春天之美,突出审美为核心。

后又设情境,让学生去参加春姑娘的音乐会,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和学习兴趣,为上好本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除了设置美的情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动作、举止处处大方、得体,表情姿态庆亲切、自然、潇洒,手势准确,自如充分展现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发美感、亲切感、幽默感。

二、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让学生参与审美活动长期以来我们上音乐课,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很难调动课堂气氛。

所以我们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多鼓励少批评。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活动富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的能力。

例如在学唱歌曲《藏猫猫》时,可以准备一些精美的头饰(加菲、大树、假山、门洞),让学生在学完新歌和歌曲处理后,自愿扮演“加菲”、“大树”、“假山”、“门洞”、“捉猫猫的人”,让他们根据音乐发挥想像,玩“藏猫猫”的音乐游戏。

这时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真正万类音乐审美活动的主体。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音乐美,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料,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审美体验,使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让学生能充分感受音乐形象,发挥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挖掘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挖掘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8年8月下人天生爱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师是园丁,要给种子浇水施肥,让其早日萌芽、健康生长。

美术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旨在通过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小学美术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那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进行发现美的教育美需要人去挖掘,去发现。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需要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努力创造美。

孩子是灵动的,他们好奇心强,总喜欢关注新奇的事物。

春暖花开时节,班上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盛开的花朵,有桃花、梨花、油菜花等,孩子们将这些常见的花朵做成插花,做成花环,用线串起来做成花帘,别有一番趣味。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又发现了大自然中更多美好的东西。

比如风中摇曳的蒲公英,雪白的荠菜花,长长头发的柳树。

孩子们有的用记号笔简单勾勒大树、小草的形状,用炫彩棒颜料给绘画作品穿上靓丽新装。

孩子们描绘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气息,用画笔、颜料组合成一幅幅春天的美景。

动物是最受孩子喜欢的,课间,孩子们喜欢围在花圃边看小蚂蚁搬家,看雨后蚯蚓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喜欢都草丛间的蜗牛玩,喜欢追着蝴蝶跑。

孩子们在玩中体验到了生活中的美,挖掘到了生活中的美。

教师要抓拍孩子的精彩瞬间,通过让孩子看图片、看视频,让孩子转身发现,美就在自己身边。

二、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不一样的艺术每位美术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有的抽象,有的写实。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是个人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对于一个文化素质高的个体来说是必备的素养之一。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

阅读的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基础,所以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这些作品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水平选择不同类型的作品,并注重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深度。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美的力量,从而培养起对美的敏感和欣赏。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

阅读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情感体验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美,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提高对美的理解和欣赏。

组织文学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

除了阅读作品,组织文学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本创作、诗歌朗诵、故事演绎等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看音乐会、舞蹈演出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其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教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艺术榜样。

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讲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创造条件,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注重情感体验和思考,组织文学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并以教师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来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美的眼睛美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美的眼睛美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美的眼睛美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美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审美素养不仅仅是对美的直观理解,更是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欣赏、理解和创造美。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使他们拥有美的眼睛和美的心灵。

第一部分:培养美的眼睛美的眼睛是指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美的眼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方式来接触各种艺术形式。

同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山水之美,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艺术实践活动。

例如,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创作过程。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还有,学校可以建立艺术教育项目,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

学生可以在学校内深入学习不同艺术形式并进行实践。

通过系统的艺术教育,学生能够形成对不同艺术领域的认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第二部分:培养美的心灵美的心灵是指学生对于美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的心灵呢?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美。

通过读经典文学、名著等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时空中的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角色来引导学生思考人性、人情和美的内涵。

其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对他人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发展他们对美的敏锐感知和感受能力。

最后,学校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启发性的教学和学校教育环境的营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世界,从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小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要提高学生的眼界

小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要提高学生的眼界

小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要提高学生的眼界新时的小学教师要激发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要提高小学生的眼界 ,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感受非常的重要,感受是小学生内心的,感触反应。

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年龄等息息相关。

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内心感受,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感受。

通过对于学生感受的激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内在对美的感受,就要给学生欣赏高品位的作品。

大部份的小学生并不缺乏对美的追求,只是学生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美的视野。

教小学生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收集多方面的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

改变教育的原有方式,在体会和感受好的美术作品中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

从而完成美术教学任务。

让小学生在自然、现实生活中感受美 ,现实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人缺乏对美的欣赏感受。

如果让小学生进入生活,走入大自然。

用心灵去感触生活的美好。

现在不是在美术教材中有这样一课《春天在哪里》,很多教师都耳熟能详的唱出这首歌,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也是仅能唱出歌来。

如果这时,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入自然看哪“新出土的嫩草,柠黄闪烁如小星的迎春花,四季青刚刚吐露出的小丫儿,阳光挥洒照耀在杨树新发的枝叶的枝头,给人一种生命蓬勃的气息"。

这时“春天在哪里”就不言而喻了。

不是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一个发现者,享受这发现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小学教育”。

如果在自然中恰好看到几棵垂柳,随口吟出《咏柳》这首诗来,对于本校的小学生是多么大的帮助啊。

这时回到课堂,学生的作品就五花八门了。

因为,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自己的春天。

激发学生内在对美的感受,让他在真实的自然世界,生活中去体会、去发现,去表达。

他的作品会让你吃惊,会让你感动。

因为这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技巧对于这样的孩子就弱了很多。

小学生的艺术欣赏教育感受美的力量

小学生的艺术欣赏教育感受美的力量

小学生的艺术欣赏教育感受美的力量小学生的艺术欣赏教育:感受美的力量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欣赏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艺术欣赏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感受以及美的力量。

一、培养审美情趣艺术欣赏教育通过向小学生们展示各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艺术,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音乐欣赏中,他们可以聆听到各种动听的旋律和悦耳的和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在美术欣赏中,他们可以观赏到各种形式的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感受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舞蹈欣赏中,他们可以欣赏到舞者优美的身姿和灵动的舞步,感受到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

这些艺术作品和表演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启发小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审美体验。

通过欣赏不同的艺术形式,小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拓展视野与想象力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带给小学生们不同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欣赏绘画作品时,他们可以通过画中的色彩和线条,自由想象出美丽的自然景色或者神奇的奇幻世界;在观赏舞蹈表演时,他们可以通过舞者的动作和表情,联想到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艺术欣赏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小学生们美的享受,更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启发,拓展他们的视野与想象力。

这种拓展视野和想象力的过程,对于小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表达情感和思考问题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内心情感和思考问题的表达。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小学生们可以借鉴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学会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音乐欣赏中,小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演奏乐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在美术欣赏中,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在舞蹈欣赏中,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

这种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幼儿对于艺术的认知、对于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

本文将从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1. 提高审美能力幼儿正处在审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感受与欣赏美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各种艺术作品加以理解和鉴赏。

2. 激发对美的热爱幼儿对于美的感受和欣赏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

通过感受与欣赏美的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艺术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美好,从而培养他们对于美的喜爱和追求,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得到满足和快乐。

3. 开拓艺术视野幼儿时期是艺术启蒙的重要时期,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开拓艺术视野,丰富他们的艺术阅历。

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幼儿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形式,拓展了他们的艺术视野,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品味和风格。

二、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剪贴、拼贴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和欣赏美。

也可以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美,比如赏花、赏叶、观赏景观等,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 进行艺术作品鉴赏和讨论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和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比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让幼儿了解并感受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

也可以进行作品的鉴赏和讨论,让幼儿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美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艺术品味和创造力在感受与欣赏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并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在当代社会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们面临着诸多课业压力和学习竞争。

然而,在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是否忘记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生观和欣赏美的能力的重要性呢?本文将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一、了解美的内涵和形式理解美的内涵和形式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的基础。

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了形式美、艺术美、道德美等多个层面。

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课堂知识和阅读相关书籍来了解美的内涵,同时积极参与艺术、音乐、体育等各种活动,感受美的形式。

二、培养审美情操审美情操是对美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和文化资源,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看音乐会、戏剧演出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的力度,让学生从小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美的欣赏能力美的欣赏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感知、鉴赏和品味美的过程。

学生需要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等各种形式的美。

为了培养学生的美的欣赏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分析。

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读一些经典文学著作,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绘画、音乐、写作等社团活动,积极发展自己对不同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四、培养审美体验学生应该通过亲身的参与和体验来培养审美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书法、绘画、舞蹈等课程,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审美眼光。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和展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和了解美。

五、扩展学生的美学视野学生的美学视野应该不断扩展和拓宽。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还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来丰富自己的美学视野。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其艺术修养,更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种教育,可以让幼儿在艺术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一、“感受与欣赏美”的意义和重要性1.1 培养审美情感幼儿时期是审美情感培养的关键期,通过“感受与欣赏美”的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1.2 提高艺术修养艺术作品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1.3 激发艺术创造力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无穷的想象和创造力,在“感受与欣赏美”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其对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4 促进综合素质发展艺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感受与欣赏美”的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

1.5 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美的过程,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力量,并在美的熏陶下,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1 营造艺术氛围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通过布置艺术作品、展示美术作品、播放音乐等方式,营造艺术氛围,让幼儿身处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美的力量。

2.2 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3 引导情感体验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如唱歌、舞蹈、表演等,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2.4 鼓励表达个性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摘要】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以及增强文化修养,可以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创设艺术氛围、培养观察能力和引导多角度欣赏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感受与欣赏美是其核心目标。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策略时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表达和体验去感受和欣赏美的过程,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情和创造力。

只有全面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让幼儿在美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感受美,欣赏美,审美情趣,创造力,文化修养,艺术氛围,观察能力,多角度欣赏,重要性,核心目标,策略设计,实施。

1. 引言1.1 1.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的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美术教育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文化修养,让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感受到艺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美术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

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美术教育不只是简单的画画,更是一种启发和激励幼儿参与、表达和探索的过程。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在于它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2. 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提供孩子一个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途径。

通过绘画、手工、造型等形式,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想象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心智和情绪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发展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美的事物,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初一美术教师工作感悟培养学生的美感与审美情趣

初一美术教师工作感悟培养学生的美感与审美情趣

初一美术教师工作感悟培养学生的美感与审美情趣初一美术教师工作感悟:培养学生的美感与审美情趣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美、创造美。

作为一名初一美术教师,我时刻关注着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感与审美情趣,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一些工作感悟。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需求,美术教学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我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艺术的喜好,例如是否喜欢素描、水彩等特定的创作形式,是否对某些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特别感兴趣。

在这个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及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确保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有趣且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至关重要。

我在教室内布置了一些艺术品和学生的作品展示区,使学生在接触到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此外,我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建筑物等,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美,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艺术欣赏与鉴赏艺术欣赏是培养学生美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我会组织学生观赏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例如名画欣赏、雕塑展览等。

通过欣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艺术家独特的表达方式,培养对美的敏感度。

同时,我会与学生分享一些艺术家的故事和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四、开展创作实践活动创作实践是培养学生美感与审美情趣的关键环节。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等创作实践活动,并引导他们从个人经验、情感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

在创作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拘泥于形式,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同时,我也注重在创作实践中教授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和构图原则,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

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认可在美术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认可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学生的创作成果如何,我都会坚持正面评价,鼓励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持续努力。

给学生一双慧眼得到美的享受

给学生一双慧眼得到美的享受

给学生一双慧眼得到美的享受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所指的就是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及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尝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利用各种手段,努力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

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我认为教师应该重视情感的诱导,善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与被感知对象相似的、熟识的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过渡到对认知对象的审美体验上。

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即使是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这时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手中仿佛触摸到了那冰凉的雪花。

让学生随着文章提供的意象展开联想,具体地感知情境。

这样的情感诱导,易于将学生带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较自然地获得审美感受。

二、认真推敲文中传神的优美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课文《鸟的天堂》中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

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感受美的魅力 小学教育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

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感受美的魅力  小学教育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

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感受美的魅力小学教育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感受美的魅力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更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美感。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一、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多元化的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的基础。

通过开设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类艺术课程,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围绕名家作品的欣赏、艺术品创作过程的体验、文化差异的探索等方向展开。

二、提供充足的艺术资源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美的魅力,学校需要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

这包括图书馆的艺术书籍、美术室的艺术工具、音乐厅的乐器以及与艺术相关的展览和表演等。

学校可以积极与艺术机构合作,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工作坊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与欣赏。

三、开展实践性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理论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

学校可以组织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现场活动,带领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通过绘画、音乐演奏、舞蹈编排等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需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提醒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艺术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对美的追求。

五、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艺术的场所,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

学校应与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相关知识,提供指导,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心灵深处对美的感悟

培养学生心灵深处对美的感悟

培养学生心灵深处对美的感悟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

”他把人类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即可以用语言文字、有形物质等表达的知识和不可言传、不可表述的知识。

其实,美术教学中也包含着可用文字、有形物质所传达的美和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美。

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除了要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那种不可言传的美。

但是,在当前美术的色彩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那些初涉色彩艺术领域的高中生沉湎于瓶瓶罐罐中,探索严谨的构图、塑造物体形体的细致、调整整体画面的色调明度和纯度等,却忽略了让学生去感受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

有的知识只能用第六感官去感受和理解,如随着冬去春来季节的变化,既有气温的交替、景物的变化,又有生物生存状态的变化。

但实际上,最大的变化是色彩的变化,如春天的草绿色、夏季的翠绿色、秋季的金黄色、冬季的冷白色,虽然这些都可以用美好的文字和抒情的语言来表达,但是文字和语言都不能表达出色彩交替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因此,在色彩教学中,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到户外写生,使他们真切地感受色彩的变化,如早晨光线偏弱,景物色彩的不明快,需要使用稍微柔和的色调;到了中午时,光线逐渐变强,景物的轮廓渐渐清晰,这时可以使用明度稍高、纯度饱和的色彩等。

为了使学生获得对美的感悟,在上写生课时,笔者也不再过多地沉湎于摆放陶罐和水果。

即使摆放静物,笔者也会选择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静物,如把小提琴、琴谱放在金丝绒上,或者在一件富有民族特色的印染花布上摆上一些常见的手工艺品,展现典型的少数民族风情。

另外,笔者还经常组织学生看电影,这看似和美术教学不相关,但其实电影是很丰富的教学素材,它的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张油画,如把《英雄》与《卧虎藏龙》进行对比,两者同样用色彩烘托情绪,但《卧虎藏龙》以绿色贯穿整个电影,而《英雄》则运用了红、黄、蓝、绿、白五种色调;同样以风光为重要的有机构成元素,清秀婉约、浑如国画山水的东方情韵是《卧虎藏龙》的主调,而《英雄》则大开大阖——油画式的黄叶漫天渗血,国画式的碧水青山含黛,版画格调的黄土西风素裳,甚至于黑白胶片风格的古亭闲琴碎雨,着实让观众大饱眼福。

关于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实践与思考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生的感悟与欣赏能力是指他们对于美、善、真的感悟和对各种文化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这既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与欣赏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下面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一些见解。

一、实践1. 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感悟与欣赏能力文学作品是感悟与欣赏能力的重要培养对象。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悟生活的哲理和真谛,培养对人生、情感、品格的感悟力。

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多选取一些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从而提高他们的感悟与欣赏能力。

自然界的景观也是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重要素材。

通过对大自然的景观进行体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培养对自然的感恩之情和对美的敏感性。

在生物、地理等科学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与欣赏能力,引导他们对自然界的美景进行深入感悟和欣赏。

二、思考1. 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和欣赏在进行感悟与欣赏能力的培养时,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和欣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和理解去感悟作品所蕴含的内涵和情感。

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去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

2. 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感悟与欣赏在进行感悟与欣赏能力的培养时,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个人表达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和欣赏作品,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美术学习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加强美术学习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加强美术学习提升学生欣赏能力导言:美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领域之一。

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不断观摩艺术品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如今的美术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过分追求技法,而忽略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为了加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高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现状。

一、引导学生多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绘画技法和表达方式,而忽略了艺术作品所包含的背景和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比如在美术课上结合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知识展开讲解,并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艺术史、美术理论的书籍,以拓宽视野,提升对艺术作品的认知水平。

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和深层次内涵,从而增强他们的欣赏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美术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技法和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活动来提升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让学生参与绘画比赛、手工艺制作等活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和审美情感。

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写生、临摹名家作品,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师示范和引导在美术学习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艺术导师,引导他们正确地欣赏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比如通过对比分析、情感交流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

教师也应该及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指导,在肯定学生的创作指出不足之处,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

四、营造艺术氛围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和家庭也应该营造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关于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实践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感悟与欣赏能力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任务。

而如何在实践中培养这一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需要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加以考虑。

教育的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经典文学作品、名画、音乐作品等,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的情感、思想和艺术价值。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会等文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等感官形式去感受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美味的食物、优美的音乐、优雅的舞蹈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喜爱。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让他们亲手创造美的事物。

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文化讲座等形式,传授学生人文知识和文化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使学生在感悟和欣赏中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需要加强教育与实践结合。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欣赏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与挑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怀。

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的感悟和欣赏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注重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使学生在感悟与欣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思考和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与欣赏——提升学生美的心灵
作者:高红燕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7期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在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观。

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的单一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感受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在新课标中把“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

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变化,但含义却很深刻。

其一,在音乐聆听活动中将小学、初中与高中、大学的层次要求区分开来。

其二,“鉴赏”改为“欣赏”,使“感受与欣赏”教学领域回归到适合学生学习、接受的合理教学区间,免去了对学生在这一教学领域的过高要求,为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演唱教学留出了更多的教学空间。

感受与欣赏(即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它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创设情境为手段,在音乐本身的感染下,让学生尽早尽快地置身于音乐的旋律之中,入境、入情、入趣,达到动情、想像、联想、体验、创造的境界。

一、音乐欣赏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进对音乐的情感。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感悟到,对音乐的兴趣是学生跨入音乐殿堂的敲门砖,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感染他们的情绪,并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在愿意听音乐、想要听音乐中形成他们主动学习音乐的动力和意志。

在学生欣赏作品时,必然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开拓欣赏者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音乐无穷的魅力也会使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比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我会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边听边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和发展音乐感知能力最直接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音乐艺术的领域里不断实践体验和鉴赏其美感。

在多听音乐的同时还应让自己会听音乐,听得懂音乐,并且能懂得什么是高雅音乐、什么是优秀的音乐作品。

在美的音乐浸润下,人们的心灵能更纯洁、更茁壮。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最好途径。

通过音乐欣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发展和培养他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

我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写听后感的方法来激发想像,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在欣赏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的理音乐解也会不尽相同。

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然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带来音乐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一次,我让学生们为乐曲起名字,我播放了《大海》和《空山鸟语》两段音乐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它们取名字。

“泉水叮咚”“清
泉”“清澈的小溪”“雨中的邂逅”“百鸟争鸣”等名字诞生了。

接下来写听后感的,同学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意见,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想像对学过的乐曲进行再创造,这是情感音乐的升华,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给教学音乐带来了活力,并使每个学生心中蕴涵的向往和渴望得以宣泄。

音乐的感受与欣赏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对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