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美学

合集下载

对技术美学和美学的一点认识

对技术美学和美学的一点认识

对技术美学和美学的一点认识

我从前写过一篇东西1 , 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在那里, 我说文学艺术的创作也总要有个科学技术的基础,没有纸张、印刷,也就难有今天的文学;没有摄影技术和电声技术,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电影。这是一个方面的关系,可以说是科学技术为文学艺术服务,现在我们的“技术美学”是一门把美学运用到技术领域中去的新兴科学,可以说是另—个方面的关系,是美术为科学技术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服务。

我写的那篇文字 , 也讲到科学技术的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美术问题,例如各种日用品,杯、碗、器、皿、盘、瓶、盆等,衣着服饰等,图书装帧等,以至产品包装等,要做到“美观大方”又经济实用,这大概属于工艺美术。从经济效益看,这也不是件小事。例如目前在我国,—方面人民手里有钱,要穿得更好些,而另一方面纺织工业又开工不足,不是缺纤维原料,而是库存积压。怎么回事? 是衣料布匹花色品种太单调,不美观,所以人民不喜欢。这里工艺美术是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从而创造出以亿元计的价值。因此工艺美术是件大事。我们也有个专业性组织,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其实这个领域还可以扩大些,包括一切产品的设计,一台机器的外形、色彩,难道就不需要搞得“美观大方”些吗? 从前我国制造的机器总爱漆成暗灰色,很难看。现在色调浅些,常常是谈灰色,是个进步。这方面还大有可为。这样,工艺美术就该扩大成为“技术美术” , 它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了。

我以前曾把文学艺术分成六个大部门:小说杂文、诗词歌赋、建筑艺术、书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音乐,以及戏剧电影等综合性的艺术。现在看,这六大部门包括不了。出了一个把科学技术产品和造型艺术结合起来的部门 ---- 技术美术。不是六大部门 , 文艺要分成七大部门了,是小说杂文、诗词歌赋、建筑艺术、造型艺术、音乐、戏剧电影等综合性艺术和技术美术。当然这种分法也只是一种认识,认识过程并没有结束,还会有发展。例如我最近也在考虑:有我国特色的园

美育——美即生活 2.5 技术美的欣赏

美育——美即生活 2.5 技术美的欣赏

理论课教案

国的社会趣味,向英国公众提供美观而又实用的产品。他的努力促进了技术美学的产生。

3、技术美学的发展

请学生填写20世纪以来技术美学发展的大事。

(二)技术美的含义及特点

1、技术美的含义

头脑风暴:什么是技术美?有人说“技术美在本质上是善的内容与真的形式的统一”,你是如何理解“善的内容”和“真的形式”的含义的?

学生3-4人一组,进行头脑风暴,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

技术美是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人们在物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手段对客体对象进行加工所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

技术美在本质上是善的内容与真的形式的统一。所谓“善的内容”,是指物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既实用又经济;所谓“真的形式”,是指其设计和生产遵循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原则,既美观又具有人性化。

2、技术美的特点

播放关于技术美的特点的视频,教师询问学生所看到的技术美的特点有哪些?并进行总结:

(1)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2)普遍性

(3)变易发展性6、请学生填写20

世纪以来技术美

学发展的大事。

7、头脑风暴:什

么是技术美?有

人说“技术美在

本质上是善的内

容与真的形式的

统一”,你是如何

理解“善的内容”

和“真的形式”的

含义的?

8、多媒体上播放

关于技术美的特

点的视频,教师

询问学生所看到

的技术美的特点

有哪些?并进行

总结。

6、学生填写

20世纪以来

技术美学发展

的大事。

7、学生3-4人

一组,进行头

脑风暴,每组

派一个代表进

行回答。

8、学生积极举

手发言,说出

自己的想法。

(三)技术美的表现形式

1、工业生产美

2、技术产品美

美学原理第八章

美学原理第八章

一如记忆里的模糊地带
这是春天的最后一天 我在左岸咖啡馆
【左岸咖啡馆雨天篇· CF片】
我喜欢雨天 雨天没有人 整个巴黎都是我的 这是五月的下雨天 我在左岸咖啡馆

2 功能美在形式上得以体现 一是内在的结构形式 二是产品的表层外观瓯
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
1 功能美不但包括产品的实用功能,也包括 了满足精神层面的审美、文化功能。 2 功能美必要要体现为形式美。

四、日常生活审美化
1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错误认识 我们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指的是对自己的生 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自觉的审美的追求。


审美体验的要求将会被越来越广泛的渗透到 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是“日常生活的 审美化”
关于体验经济

体验(experience)通常被看成服务的一部分,但 实际上体验是一种经济物品,象服务、货物一样是 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是虚无缥缈的感觉。 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 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其 中的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 验是令人难忘的。 比如博客、主体乐园,超女等等
位。”
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穆特休斯1907——1908年设计的弗罗伊登贝格住宅
4.包豪斯
技术美学的功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进一步发展。 他们强调产品的美不但在于外观,而且在于功能美。

对设计中的功能美、科学美、技术美的理解

对设计中的功能美、科学美、技术美的理解
制作人:程杨杨(环艺一班) 学号:100201011104
人们对功能的认知历史
功能及功能美是一个不断发展并深化的过程。在18世纪以来 的近代美学的思潮中,美与功能、实用价值无关。18世纪以来的 近代艺术与这种美的、哲学的思潮相应,实践着“为艺术而艺术” 的信条。 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当机械化生产已经能够 生产出具有功能又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时,这种产品之美的存在迫 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艺术与人的生活、功能与美的关系的问题。 “工业美”、“功能美”等诸多新美学观念的产生与确立,使 “功能美”成为现代产品美学、设计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用即美”的思想又一次被提出,也就是只 要具有使用价值就是美的产品。
产品的功能美是产品功能效用和使用者目的性的象征,它的形成 是将设计活动中的功利内容凝结成为形成要素的过程,是人的生 活经验向审美直觉的转化。
“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实用美。功能主义认为凡是有用的东西
都是美的,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这是20世纪初在设计领域中 占主导地位的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理论。
一个完美的结构完 全能表现出合理的功能 美形式,一个外表难看 的结构表明它在某些方 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 欠缺. 产品结构的特性是功能 目的构成外在的形式, 不以任何装饰手法掩盖 其功能结构,从而充分 体现出结构的巧妙、简 捷和独到之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 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显著 特点,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追求科学发明、技术 创新与美的有机结合,为人类营造一个更加符 合人性发展目标的生活新天地。

工艺技术美学

工艺技术美学

工艺技术美学

工艺技术美学是指通过工艺技术手段创造出的具有美感的艺术品或实用品。它要求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形式美、结构美和工艺美的统一。以下是对工艺技术美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工艺技术美学要注重形式美。形式美是指作品外形的美感,包括线条的流畅、比例的协调、造型的富有创意等。在工艺技术中,形式美的体现往往需要通过设计师的精心构思和技术人员的精准操作来实现。比如,一件陶瓷作品的线条流畅,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一件金属制品的线条简洁、造型独特,引人注目。形式美所带来的视觉享受是人们欣赏工艺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工艺技术美学要注重结构美。结构美是指作品内部结构的美感,包括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合理性、功能的完备性等。在工艺技术中,结构美的体现需要考虑到作品材料的特性及其所能承受的力度。因此,结构美既关乎材料与技术的巧妙融合,又关乎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比如,一张椅子,材质的选择要与人体工程学相匹配,使人坐着舒适,同时要考虑到承重的能力。结构美所带来的使用体验是人们欣赏工艺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工艺技术美学要注重工艺美。工艺美是指作品制作过程的美感,包括材料的加工、工序的流程、技术的精湛等。工艺美的体现需要工艺师傅的熟练操作和对材料的深入理解。在工艺技术中,工艺美的追求是对细节的追求,通过精细的工艺加工和精湛的技术将作品打磨成完美无缺的艺术品。比如,一件

玉雕作品,玉石的细腻纹理需要经过巧妙的雕琢和抛光才能呈现出来。工艺美所带来的触感和观感是人们欣赏工艺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工艺技术美学是对工艺技术的审美追求,要求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形式美、结构美和工艺美的统一。形式美、结构美和工艺美的追求需要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创意,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工艺作品,为人们带来视觉和触感上的享受。工艺技术美学的追求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也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美学原理PPT课件:技术美

美学原理PPT课件:技术美
28
三、技术美的核心:功能美
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 美,即产品的实用功能 和审美的有机统一。 唐朝的李商隐《人曰》 诗:“镂金作胜传荆俗, 剪彩为人起晋风”。剪 彩也就是剪纸。
29
•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 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是中国农村一种 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民 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 不仅是因为它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 的需要,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 且它的装饰和造型艺术,能够给人以美的 享受。
58
“体验经济”
• 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和 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 现在人们花钱,已不完全是购买物质生活必需品, 而是越来越多地购买文化艺术,购买精神享受,购 买审美体验,甚至花钱购买一种气氛(去星巴克喝 咖啡),购买一句话,购买一个符号(名牌)。
• 在这个大审美经济时代,文化产业越来发挥受到重 视,技术美也必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
35
• 功能美的追求是对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两种 片面性的否定,一种是只求功能,不问形 式;一种是把产品的审美价值完全归结为 外在的形式。这两种片面性都是对实用功 能和审美的割裂。
36
正确把握功能美
• 为了正确把握功能美,要注意两个问题: • 1、我们说的功能不仅要适应人的物质要求
(即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要适应人的精 神要求(即产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第四章 技术美 (《美学原理》PPT课件)

第四章  技术美  (《美学原理》PPT课件)
蓬皮杜中心的形象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建筑师认为建筑应该设计得能让人在其中自 ຫໍສະໝຸດ Baidu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性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他们说:“这座建筑是一个图示, 我们要大家立即了解它,把它的内脏放到外面,是为了大家看得清楚,自动扶梯装在 透明管子里,让大家能看清其中的人怎样上上下下,来来往往。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这座建筑是一种新的美学的宣言。
第四章 技术美
内容概要
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第二节 技术美与功能美 第三节 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
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一、技术范畴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一、技术范畴
手工业生产时代,技术与艺术没有严格区别,即技艺相通。 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和技能的总称,其中的技术侧重在主 体方面。如《说文解字》所称:“技,巧也,从手支声”。
萨伏伊别墅更多的表现了产品的特质,一个通用的理想解决方案,而非如美国建筑师弗 兰克·莱特所主张的有机建筑,强调建筑与所处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建筑作品的唯一性,萨 伏伊别墅可以放置到任何一块绿地之中。萨伏伊别墅是柯布西耶迫不及待实践其想法的实 验性作品,完美地展现了设计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果,只是问题的设定在今天看来有 点想当然。
技术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手段,技术的美学视域实际上是从人的整体性角度反 映了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联性。
水晶宫建成于1851年,位于伦敦市。它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 诞生,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 英国建筑奇观之一。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技术美学的哲学阐释

技术美学的哲学阐释

技术美学的哲学阐释

【内容提要】技术美学是在现代人文基点上研究人、技术和自然之间审美关系即追求技术美本体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技术非人性的遏制,并非美学简单地应用于技术,而是着重于更为根本的人类技术活动的审美化即人类生存状态的审美化。技术美学的形上一维(技术美本体)与形下一维(设计及其技术性操作)存在着互动关系,对技术美本体的内涵应从技术与劳动(工具)、技术与艺术、技术与语言三个维度多层面加以理解。

【关键词】技术美学/技术美本体/设计/海德格尔

自费希特倡导实验美学以来,美学虽力图“走向科学”,注重实验、研究审美心理,但终究未能“科学化”,她始终以丰满人性为旨归,以人本质的提升为最高境界。作为人类终极目的,美存在于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在此,实践是有着“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亦即人的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它是人文背景下价值理性统摄认知理性而对人之人性圆满丰富的提撕。在此,“人文”并非一个事实的世界,而是价值和意义世界,这一意义世界赋予事实性的自然和社会以人学本体论内涵,它必本真地对事实性的自然和社会“存在者”具有一种超越性的批判态度,故此它寓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批判中不断把人类自身推向前进,为人类健康合理发展提供导向;质言之,它对于人类事实性的生存活动提供本体论的根据和原则。“美学更普遍的对象是人文生存性的现实审美,它是主体内在体验的动态时间性过程,而艺术审美则是这一过程的形式符号化亦即积淀的静态结果,审美只有从艺术审美的对象静观还原于操作行为的主体体验,才是生存(人文本体)论的。”[1](P2)只有这种立足于马克思劳动审美观而非康德―克罗齐超功利的感性直观的审美观,才为人文学科提供制高点。美学在马克思那里有着深刻的内涵,“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仅揭示了趋真、向善、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突出了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主体地位。审美创造作为内在总动,成为人类不断扩大再生产、“自然向人生成”的伟大进程中的精神条件和动力。它不但不是以掠夺剥削自然为旨归,不是把自然作为征服对象的工具理性之实践,而是达到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一种主体间的和谐。它是人与自然共在此中之时间性的呈现、在场。“美的规律”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深刻的内在规律之一,它体现在一切人类有创造性的发展历史的伟大实践中。美成为衡量人类自由自觉活动水平的直接尺度,由审美才可憧憬共产主义这种克服一切分裂的社会理想形态。在理想条件下,人的全部谋生活动都内含人文意义。锄头在作为生产谷物的手段过程中逐渐凝聚为特有的文明尺度,从而锄头扬弃了作为手段的有限目的而获得了尊贵的目的地位。主体在运用科技工具改造、协调万物的新型生存方式中实现了自己的人性本质,锄头及其科学技术在此承载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便具有了人文意义。所以在海德格尔眼中,锄头主要不是人满足一己私利的工具,而是汇聚天地人神的场所,是使此在进入存在意义的路径。正是这种深刻内在的人文价值使美学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起着导航作用,并在实践活动中克服技术的非人性效应,为人类开拓出意义世界,为人类的技术生产提供宜人尺度,并协调天人关系,使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4第4章 技术美-杜 《美学原理》 马工程

4第4章 技术美-杜 《美学原理》 马工程
技术成果的取得依据三种要素:第一符合自然规律;第二 其目标设定要满足人的需要;第三通过人的生产劳动来实现。
图1 .传统技术工具——犁
图2.现代生活中的书架
一、技术范畴
机器生产的出现,人的技能和技巧的作用弱化,而机器和工具的 作用加强。技术的物质手段成为技术的主要标志,技术成为科学的 物化。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 方式。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点,那么技术本质的一个完全不同的领 域就会向我们打开。这是展现的领域,即真理的领域。”也就是说, 生产作为技术的展现,它使自然朝向主体需要的方面产出。
第四章 技术美
内容概要
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第二节 技术美与功能美 第三节 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
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一、技术范畴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一、技术范畴
手工业生产时代,技术与艺术没有严格区别,即技艺相通。 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和技能的总称,其中的技术侧重在主 体方面。如《说文解字》所称:“技,巧也,从手支声”。
二、功能美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底层架空,柱子十分细巧,底层车道的半径 是当年出产的雪铁龙汽车的转弯半径,以此向工业产品致敬。
带形窗是采光器和观景器,内部的坡道犹如传送带保证交通的连续感, 自由的平面布局,随意弯曲的墙体脱离了结构的束缚而单纯是分隔的构 件,在阳光下曲线的墙体也是造型的手段。

第四章 技术美

第四章 技术美

二、功能美
亥伦的行走城市,设想的是一个由智能建筑或机器人组成的系统,人呆在 巨大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舱内,任意地漂浮在城市上空。生活舱是独立的,但 通过插入式的站点可以补充给养或交换居民。所谓市民就是得到服务的游民,
同今天汽车造成的现实并非全然不同。项目的背景是核战争后的废墟。
库克设想的插接城市则是一个巨型结构,没有建筑,只是一个构架,提供 接口,人们生活在有接口的标准化组件中。机器统治了世界,人成为等待加工 的原材料,所不同的是人们享受这种体验。
图 5.水晶宫外观效果图
图6.水晶宫内景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德国人的实践更为务实,他们组织了“德意志制造联盟”,把艺术家和生产 企业召集到一起,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审美品质。 彼得· 贝伦斯是联盟的代表人物,得以有机会在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鞭长莫及
的工业建筑领域进行探索。
贝伦斯并未将经济和效率理解为简陋,在摈弃不必要的建筑装饰的同时,仍
第四章 技术美
内容概要
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第二节 技术美与功能美 第三节 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
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一、技术范畴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一、技术范畴
在手工业生产时代,技术与艺术没有严格区别,即技艺相通。在古代,技术 是人的手艺、技巧和技能的总称,其中的技术侧重在主体方面。正如《说文解 字》所称:“技,巧也,从手支声”。

美学原理 马工程第04章 技术美

美学原理  马工程第04章 技术美

图13.亥伦《行走城市》(1964)。如同有触角的巨型机器爬虫,停泊在曼哈顿街区。
图14.彼得·库克 《插座 城市》(1965)。以可 拆卸组装的金属舱住宅作 为基本构件,由机械手臂 按照人口 规模组建成不 同尺度的移动社区,再插 接到超级框架之中,最后 形成可自由装配的巨构城 市。
瞬时城市的概念是假想在不发达的、单调的小镇中,空中的气球通过一些 临时性的结构(如表演空间)聚集到一起。
图3.现代生活中的木制碗
图4 .现代生活中的座椅
一、技术范畴
《庄子·养生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 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 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 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 軱乎!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密斯用金属和玻璃这样的材料来建造,特别能塑造精准的视觉效果。密斯擅 长使用工字钢的组合来丰富建筑立面的构件形式,一方面使建筑显得轻盈,一 方面增加了细部的光影层次。
不过,整体上虽然密斯也主张工业化生产的建筑体系,但其审美趣味仍希望 保留古典建筑的优雅,德国的国家美术馆被评论为现代神庙或可说明这一点。

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
在金属、石料、骨头、贝壳、竹木等材料 上刻出形象的工艺美术叫雕刻艺术。
象牙雕刻“月曼清游册”
埃及木乃伊放置架及 內脏放置容器
古埃及壁画中的家具 工场及随葬床和椅
吐坦哈蒙的法老王座 加有斜撑的埃及靠椅
古希腊工艺制品
古希腊陶瓶及银币
希腊克里斯姆斯靠椅
哥特式风格家具典型
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过程
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
技术美(功能美)给人的美感,是一种什么 性质的美感? 1.技术美中功能既带来生理上的快感,同时 也带来精神上的快感,如美感、荣耀感、认 同感等等,越是高级的产品,审美和文化上 带来的快感在比重上就越大。 2.越是高级的产品,就越具有形式美。
四、“日常生活审美化”:
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
景德镇民窑青花缠枝莲纹耳尊
青瓷刻花梅瓶(龙泉) 南宋浙江松阳
各 类 中 国 民 间 工 艺 品
花色各异的鼻烟壶
各具特色的工业设计作品
功能美:功能能否体现为形式美?
技术美并不在产品的功能本身,而在于功能 的合目的性的活动所具有的力的充实与紧张 并在与之相适应的感性形式中的呈现。
文房四宝之笔筒、笔舔、笔洗
世界在变、中国社会也在变,20世纪 40年代二次大战后的意大利、德国、 北欧、日本、美国等国因为确立了“ 科技领先、设计立国”的战略创造了 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面对世界现代 设计的高度发展,背负中国传统的优 秀文化,我们当代的艺术设计要意识 到自身的历史责任,奋起直追、创造 出21世纪中国现代社会的设计精品, 创造出独步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现 代设计风格与流派。

技术美学的多角度研究,自然辩证法论文(论技术美学的三重分析)

技术美学的多角度研究,自然辩证法论文(论技术美学的三重分析)

技术美学的多角度研究,自然辩证法论文(论技术美学的三重分

析)

随着现代技术分工的精细化与各种形式竞争的出现,技术美学无疑成为了一个研究的重点,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美学应用学科,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又称工业美学、生产美学或劳动美学,50年代,捷克设计师佩特尔·图奇内建议用“技术美学”这一名称并为国际组织所承认,1957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技术美学协会。技术美学这一名称在中国也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其中包含了工业美学、劳动美学、商品美学、建筑美学、设计美学等内容。它既研究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主观因素如何积极地作用于劳动者,以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也研究运用美学原则改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等客观因素如何使劳动者产生审美情感,以提高劳动热情和效率;研究劳动生产中与美学问题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信息化的出现使技术的传播更快更广、更新和竞争也更快。技术美学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态势:

在技术相关性上出现了美学引领的趋势,也就是说,设计者们往往是有美学的观念引导来进行设计并且这种美学的观照会贯彻整个设计过程。于是,在人与技术、与社会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文意在从三个层面来对这些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找准技术美学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并明晰它的作用,以为技术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鉴助。

一、理念(伦理)批判

1.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虽然人类中心论经受了多层面的批判且这种批判历时百年,但在现实层面,我们所创造旳一切无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即使是保护自

然、动物、环境,同样是为了人类的永续发展。但在与技术的关系中,从开始的工具理性逐渐发展出技术依赖,技术与人的原初关系出现了异化,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断超出售类的控制甚至成为支配人类的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人们劳动的价值。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以网络技术为例,由其肇因的各类生理、心理性疾病已经达到数十种。

技术美学与设计

技术美学与设计

技术美学与设计

技术美学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将产品的美学效果最大化的一种设

计思想。在今天的设计领域中,技术美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的设计中,如手机、电脑、汽车等。技术美学的实现需要一个团队的跨学科合作,包括工程师、设计师和美学专家等。

技术美学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人机交互、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技术美学的设计需要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和潮流。在技术美学的设计中,产品的外观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外观的美学效果需要与产品的功能相匹配。

在技术美学的设计中,美学专家需要对产品的色彩、材质、形状等进行设计,以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同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工程师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材质、结构和制造工艺等因素,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技术美学与设计密不可分,是现代设计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技术美学的实现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跨学科合作,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 1 -

技术美学是一门介于技术学与美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技术美学是一门介于技术学与美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技术美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摘要:根据对技术美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的阐述,说明技术美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总结技术美学月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依存与促进的关系。

关键字:技术美学人性化发展相互促进

1.技术美学概述

技术美学是一门介于技术学与美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技术原理与审美规律相结合来进行产品设计的科学。把美学运用于生产技术领域,使美学和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并在技术开发中,强调必须贯彻应用技术美学的原则和方法。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美学越来越注重研究现实环境问题和技术的人性方面因素,而技术美学正是技术和美学两大学科交叉并融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晶,它研究一切技术领域中有关美的问题——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产品实用(包括人机和谐关系)、认知(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审美与功能的关系等。技术美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更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2.技术美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的应用

技术美学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全面,产品的造型结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等等都是技术美学本体论的重要内容。技术美学对实践的介入主要通过设计活动来进行。它不仅为最佳而合理的设计观提供思想基础,为现代社会中使用产品的人提供了造型优美、功能齐全的产品。同时为设计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不仅阐明什么是技术美,提供产品审美质量标准,更教会人们创造和实现技术美,从而使技术美达的良性的循环,在技术美的理论指导下,培育现代社会中创造技术美的人才,生产出人们操作方便,功能不断创新的产品。技术美能满足人们的产品使用需求,同时造型的美观考虑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新时代的科技美学

新时代的科技美学

新时代的科技美学

新时代的科技美学是美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分支,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美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科技美学以“科学美学”和“技术美学”的视角研究、阐释美学并构建出科技审美的新形态。

科技美学的形态构建中,“技术”视角下的技术美学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美学扩展了美学的研究领域,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作用下形成“科学美学”与“技术美学”合力发展下的科技美学。

科技美学作为新型交叉型学科,以其独特的视角进行智能化时代美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等领域的研究。在数字化时代,科技美学的发展也催生着美学的适应性发展,构建出自己特有的适应研究领域和与此相对应的审美文化表达。

数字时代的文艺精品应符合这个时代的技术特性,更应契合这个时代的美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全方位反映和呈现社会生活,遵循当代语言语法,彰显时代精神气质,让人领略到人类文明行进到数字时代的新风景。网络文学是新媒介推动下产生并迅速崛起的文艺新类型,而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为数字时代文艺创作提供无限可能。虚拟歌手、虚拟演员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人机共演的银幕、人机共舞的舞台正在出现,这些文艺现象虽然有些稚嫩,但充满生气和新机,必将成为孕育文艺精品的沃土。

总之,新时代的科技美学是一种以科技为基础,以美学为指导的

新型交叉学科,其发展受到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美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

技术美学是随本世纪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产生的新的美学分支学科。它与文艺美学和审美教育相并列,构成了美学的三大应用学科。

技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美学应用学科,诞生于本世纪30年代。它开始运用于工业生产中,因而又称工业美学、生产美学或劳动美学;后来,扩大运用于建筑、运输、商业、农业、外贸和服务等行业。50年代,捷克设计师佩特尔·图奇内建议用“技术美学”这一名称,从此,这一名称被广泛应用,并为国际组织所承认,1957年,在瑞士成立的国际组织,确定为国际技术美学协会。技术美学这一名称在中国也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其中包含了工业美学、劳动美学、商品美学、建筑美学、设计美学等内容。

技术美学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技术美学是美学原理在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是设计观念在美学上的哲学概括。技术美学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它不仅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问题,而且涉及文化学、符号学以及各种技术科学知识。

技术美学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中的美学问题,也就是生产美学、劳动美学等问题。它研究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主观因素如何积极地作用于劳动者,以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也研究运用美学原则改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等客观因素如何使劳动者产生审美情感,以提高劳动热情和效率。另一方面是研究劳动生产中与美学问题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即“迪扎因”(design)问题。“迪扎因”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技术美学的重要术语。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劳动生产的经济、实用、美观和工艺需要而进行的设计。这种设计不仅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而且还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美化。

对技术美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产品的审美创造,提高产品、服装、建筑和环境设计的美学水准,而且有助于对主体——人的审美塑造。对美的产品的需要可以形成人的行为的内在动机,成为人们从事审美创造的动力。客观世界的审美创造也是人的审美教育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因此,技术美学的研究有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促进人的审美理想向真善美相统一的新的境界不断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