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合集下载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中国父母的成功教育案例 魏书生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中国父母的成功教育案例 魏书生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我国父母的成功教育案例——魏书生》

一、介绍魏书生

魏书生,我国教育领域知名教育家,长期致力于研究青少年成长与教育,是《成长型思维:孩子自主成长的三个要素》一书的作者。他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二、成长型思维的培养方式

1. 秉持尊重和理解的教育态度

成长型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父母拥有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教育态度。魏书生在他的著作中强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理解其成长阶段的特点,给予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培养积极的成长心态

魏书生也提到,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成长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以乐观的态度应对,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的韧性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在成

长过程中不畏挫折、勇敢面对。

三、具备成长型思维的我国父母的成功教育案例

在我国社会中,有着诸多成功教育案例,这些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型

思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家住北京市的李女士,她在育儿

方面积极践行了魏书生提倡的成长型思维教育理念。李女士在陪伴孩

子成长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

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各种决策和规划,从而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

决策的能力。李女士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在

人格、情商方面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一案例成为了许多家长学习

的榜样,展现了成长型思维教育的成功实践。

总结回顾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我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倡导理解与尊重的教育态度,培养积极的成长心态,这些做法得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可以说教育领域的一名传奇人物:当老师的时候他是一名有

口皆碑的好老师,当校长的时候,他教两个班级的语文兼两个班级的班主

任一职,就算后来他当了教育局局长,他依然坚持带班上课。那么,这位

传说中的魏书生,到底有多牛呢?

在和一个同行的朋友在闲聊的时候聊起魏书生,朋友说到这么一件事:魏书生就算不在学校两个星期,他所教的学生在班级的各个方面依然保持

有条不紊的状况,他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依然位居全年级第一。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老师开始不服气:为何他不教两个星期,学生居

然还没乱成一锅粥,而且成绩还位居第一?这答案不是相当明显——出现

这种情况,应该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帮他上课,而且这个班级所有的学生都

不可能出现学困生……其实,用自己的想法脑补我们心中存在的疑惑,这

很正常。

但是,猜测终归是猜测,也有很大的可能是人家魏书生有真才实学,

所以才让学生保持这种优秀呢!在和我闲聊的老师当中,很多人对魏书生

这个传说中的牛人特别佩服,特别是听过魏书生之课的人,更是对这位教

育界牛人的教学的方法和教育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一种老师,当他还没教到一个班级的时候,这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

都非常佩服这位老师,很明显,魏书生就是这种款式的老师。那么魏书生

的教育教学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简单梳理一下,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魏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凡是班干部能做的事情,老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凡是其他普通学生能

干的事情,班干部不要“喧宾夺主”,这是魏书生的带班理念。“驼负千

斤,蚁驮一粒”,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都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这是魏书生所教班级的学生和其他班级的学生所存在的最大差异。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及成功案例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及成功案例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及成功案例

一、学校管理思想优势特色及成功案例

魏书生学校管理工作上成功的奥秘就是提练管理的核心并分解,然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有艺术的执行,发挥各项管理的作用。魏书生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目标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时间管理,空间管理,效率管理,信息管理,威信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 1、目标管理:魏书生认为,校长应“安下心来,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学校管理规划,而规划的核心是确立管理目标,因为管理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保证。魏书生在 1986 年出任盘锦实验中学校长时确定了如下的实验目标:办学目标,培养目标,阶段目标。

总结:魏书生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的结合,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结合,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的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结合。

2、民主管理:魏书生认为充分发扬民主,有助于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魏书生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做了类似规定:党支部应加强学校的民主化建设 , 在全校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教职员工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体谅人校长负责制必须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家长委员会应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建立学校评

议教师制度。

总结:魏书生在实施民主管理时建立的观点是:人人参与管理的观点,教师是主体的观点 , 民主管理制度化的观点,平等和尊重的观点。

3、科学管理:魏书生认为学校管理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与发

展趋势,运用科学手段,从学校实际出发,实是求是地研究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它旨在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学生。魏书生认为科学管理的核心是: 1. 重视科学研究,探索规律。魏书生提出增设教改办公室,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都对科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2。加强制度建设,以法治校。魏书生认为如果学校的规章制度定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监视,人们也能自觉遵守。在学校管理的科学程度上,根据本校的实践经验建立计划立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反馈系统。用统筹方法制定计划、安排进程、设计程序,就能将每件事落到实处。魏书生强调校风的培养也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任务。

魏书生教育案例(让学生收费)

魏书生教育案例(让学生收费)

魏书生教育案例(让学生收费)

【案例】

魏老师在组织学生缴纳基本学习费用时,把收费任务交给了一个学生。接到任务的学生拿着纸和笔,准备按座位顺序依次开始收费。这时,魏老师叫住了他,说:“用手表收。”学生不解地问:“老师,用手表怎么收啊?”魏老师笑着说:“别急,先站在一边,思考思考。”过了一会儿,学生说:“老师,您真高明,我知道了,您是想让我组织一个‘收费比赛’。”在魏老师的点拨下,负责收费的学生组织了一次小组收费比赛,以卫生小组为单位,委托每个小组的组长下去收费,收费快、过程不出差错的小组获得比赛的胜利(具体比赛细则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这样一来,最快的小组只用了10分钟就把钱收齐了。小组长用写有姓名和钱数的白纸把钱包好,交给了负责收费的学生。当负责收费的学生正要把纸包交给魏老师时,魏老师又启发他说:“再想想,收费过程结束了吗?”在魏老师再一次点拨下,负责收费的学生监督、陪同各个小组的组长,一起把钱送到了会计室。经会计清点,证实各小组交上来的钱数准确无误,收费完毕,比赛也分出了“胜负”。一项看似简单甚至容易引发学生反感的收费工作,就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

【反思】

这个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魏老师提出的“学生能做的事就让学生做”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收费比赛,调动了学生参与班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关注

细节、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不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吗?

看了这个案例,每一位教师都应反思:我们还“敢”让学生做事吗?其实,有很多事情不是学生做不好,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做,而是教师不敢让他们做。当前,伴随着各种教育法规、行政命令和学校责任追究细则等的不断出台,加之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和教师出于怕承担责任的心理,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些正常的学生活动,学校和教师也不敢组织学生参加,这是部分学校和教师的无奈选择。魏老师大胆、创新的做法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乏的。向学生收必要的费用,这件事“费力不讨好”,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教师亲自收。在收费的过程中,教师自己都怕算错钱、丢钱或收到假币,怕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更何况是学生呢?魏老师却把这件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在收费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反思我们的教育,怕“出事”而不让学生去做事的现象有多少?限制学生做事不是好办法,明智的做法是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锻炼自身能力的事,教师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就可以了。可以说,现在恰恰是呼唤和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亲自观察,让学生亲自表达,让学生亲自总结”的时候了。

《教育随笔》我教育故事《“熊孩子”也有春天》

《教育随笔》我教育故事《“熊孩子”也有春天》

魏书生老师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扣开,可是一旦扣开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的迷人的新天地,许多有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今年是我入职教师的第五年,五年的教育时光褪去了我初入职场的满身稚气,班级里层出不穷的问题真是让我一个脑袋两个大,来说一说我们班的一个“熊孩子”吧!

班里这位同学是班级所有老师的“眼中钉”,所有老师指派的作业回家以后通通忘掉,好像家门关闭了记忆的大门一样,开学初期他依旧保持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也按照惯例叫来了他的家长,他依旧是维持两天。我苦恼于无法走进他的心灵,我改变不了他,那我只能通过改变我自己试图影响他,我压制住自己时刻想爆发的火山,在他迷惑的时候,耐心点拨,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就表扬他,终于有一天课堂中,我发现他举手了,我赶紧逮到机会,狠狠提问他了一次,之后的一节语文课他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当我提出一个所有同学都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他自信地举手了,我心中大喜,趁势好好表扬他了一番,接下来的两天他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当天晚上的作业竟然出乎意料的完成了,果然“熊孩子”也有春天,但是一系列的举动让我陷入了深思:难道以前严厉的我错了吗?我不知道在每位同学的心中我是怎样的,但是我意识到了对于每位同学需要的情感信号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是“善变”的群体吧!面对不同的学

生,有不同的情感输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正确地面对生活就是教育的意义吧。

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魏书生的几个教导故事

一、找优点

张天是个违纪大王,以前的教师都让他烦透了。面向这样的坏主儿,魏教师该怎么治呢这天班会课,魏教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找优点”。其次天,本子交上来后,魏教师一查,果真没有张天的。魏教师把张天请到办公室,问:“张天啊,你乍没交本子呢?”

张天没有吱声。“怎么,遗忘找了?”张天挠了挠头说:“教师,我没有优点。”“怎么没有优点?我已经看出你有好几个优点了。”魏教师笑着说。“教师,我真没有优点,全是缺点。”张天把头低了下来。魏教师摸了摸张天的头,说:“那这样吧,你回去再找找,明天来告知我。”第三天,张天如约来到魏教师办公室。他不好意思的对魏教师说:“教师,我找到了,可惟独一个——我心眼好。”“心眼好,这是很大的优点啊。”魏教师兴奋地说,“而且,你不止心眼好,你能遵照教师的叮咛,回去仔细找了,这不也是优点么?还有,你十分诚实,有一说一,这也是优点。还有……”魏教师连着帮张天找了好几个优点。“教师,”张天脸有点红,“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多优点。”听到这里,魏教师话锋一转,郑重地说:“张天啊,你惟独七八个优点,不像有些学生有几十个优点,他们任凭丢掉一个优点没关系,可你丢不起啊。优点越少就越要珍惜,你说是不是?”张天懂事地点点头。自此以后,张天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慢慢地,他的优点越来越多,而他的学习成果也一点点升起来了。期末考试,张天门门功课都及格了。魏教师教的语文,他居然考了80多分。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魏教师可谓深谙其中真谛。对于像张天这样的后进生,魏教师没有排斥,更没有放弃,而是戴上了“放大镜”,协助他们寻觅自身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这些闪光点。魏教师用激励唤起张天们的自信,用自信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魏书生教育故事

魏书生教育故事

魏书生教育故事

魏书生是一位古代儒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专注于教授年轻学生,并鼓励他们学习、探索和思考。他的一些教育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经典的教育典故。

有一次,魏书生在教授一位学生时,学生问他:“老师,您是如何成为如此博学多才的人呢?”魏书生回答说:“学问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学习的过程,它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而获得的,而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

另外,魏书生还教育学生要有勇气,不害怕面对挑战和困难,要有意志力和毅力。他经常告诉学生,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尝试和努力,才会获得成功。

在魏书生的教育理念中,他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并尝试新的事物,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努力学习,就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人才。

总的来说,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需要有全面性的知识和开放性的思想,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并且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旅程。

魏书生的故事

魏书生的故事

魏书生的故事

作者:蒋光宇,张在军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01期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三十一:写座右铭实验

外省来听魏书生老师语文课的一些老师,看到每位同学桌子上都放着一件做得很好看的五面体,上面写满了字,便问:“这是什么?”

同学回答说:“是座右铭。”

应外省听课老师的要求,魏老师介绍了这座右铭的前前后后。

1986年魏书生当了校长,便要求全校1516名学生每人都要贴座右铭。

1988年,魏校长又要求全校学生课桌上都要蒙上白桌罩。这样一来座右铭没办法贴了,学校便号召大家搞小发明,解决桌罩和座右铭如何兼顾的问题。

在同学们的许多发明中,学校采用了这样一种:做一个长10厘米、宽6.15厘米、高1.5厘米的五面体,从两个侧面看是腰长为6.15厘米、底边为1.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

这种五面体可以用硬纸板折叠而成,也可以用塑料板,用五合板,用铁板做。有的同学很有趣,用整块塑料或整块木头,锯成所需的五面体,打磨平了,蹭光滑了,看上去像一件工艺品之后,才在上面贴上了座右铭。

这种五面体的座右铭,放在桌罩上比较稳固,不易碰倒,不易被风刮走。

座右铭上要写明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明自己最崇拜人的名字,并贴上照片。

有的写华罗庚,有的写陈景润,有的写雷锋,有的写张海迪,有的写孔夫子,有的写岳飞……不少同学写的最崇拜的人是外国人,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华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在全班同学中写周恩来的最多,这大概与魏书生多年一直戴周总理像章有关。

第二部分,写明自己在本班要追赶同学的名字。

这些年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竞赛,不只让学生追尖子、当冠军,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超越自我,鼓励学生和自己程度相近的同学竞赛。

魏书生的小故事及启示

魏书生的小故事及启示

魏书生的小故事及启示

魏书生,一个平凡的名字,但他的故事却充满了启示。

魏书生生活在一个小镇上,家境虽不富裕,但他心怀梦想。从小,他就对艺术充满热爱,尤其喜欢绘画。然而,由于家庭的经济拮据,他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艺术培训。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而是在自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

每天放学后,魏书生都会找到一片安静的角落,用简陋的画具和纸张,表达他心中的画意。他不断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虽然一开始的作品很朴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技艺逐渐精湛,作品也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

有一天,一位艺术家路过小镇,看到了魏书生的画作。他被这位年轻人的才华所打动,毫不犹豫地提出要资助他进入艺术学校深造。魏书生的艺术梦想因此得以实现。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1. 梦想与努力:即使环境艰难,魏书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技能。

2. 机会与努力相结合:虽然魏书生一开始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但他在自学的过程中吸引了机会的到来。艺术家的赞赏让他获得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3. 坚持与奋斗:魏书生的坚持和奋斗让他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坚持和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个故事是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实现梦想的缩影,给予了人们积极的启示和激励。

魏书生教育的经典故事——老师,我知道您懒

魏书生教育的经典故事——老师,我知道您懒

魏书生教育的经典故事——老师,我知道您懒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老师要授予学生“渔”,就要当导演,让学生当演员,只要学生参加演练多了,自然就会掌握“渔”的本领了。

有一次,魏书生老师到台湾去讲观摩课,事先没来得及作任何准备。走进教室,他对学生们说:“大家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

学生们说:“不知道。”

他说:“我是祖国内地来的。咱们内地的教材啊,和你们这儿的教材不太一样,但是也有完全一样的地方,大伙儿能不能猜着?”学生们猜来猜去,谁也没猜着。

他解释说:“《元曲二首》这篇文章,在两地的语文课本中就一模一样。咱们这堂课就讲《元曲二首》,怎么样?”

学生们齐声回答:“好!”

他问:“以前学一篇古文或古诗词都要学哪些内容啊?”

学生们说:“要学习生字、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再熟读背诵,个别解释。”

他让学生把要学习的内容一项一项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跟同学们商量:“生字,老师还用讲吗?这两首中的生字没有太多可讲的呀,大家看一看,只给大家50秒的时间,一定都能记住。预备,开始!”没到50秒,就有同学举手了。

他说:“停!”然后请几位同学上来写,结果都写对了。

同样,生词解释,也是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自己就掌握了。

到该翻译课文时,有的学生说:“老师,现在您得讲啦。”

他说:“我看还是可以同学们自己学。我这人有一个特点,就一个字,谁能猜得着?”

有个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懒’!”

他笑了,说:“你怎么知道我懒?”

男学生说:“我们请你讲,你不给讲,还说自己有一个字的特点,这不就是懒吗?”

他说:“你们想一想,自己可以做的事,为什么要靠老师教啊?大家可以先讨论如何翻译,不会了,可以查资料,查注解,实在不会时,再举手,由我来解答。”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五十九:播下关心的种子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五十九:播下关心的种子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五十九:播下关心的种子

作者:暂无

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29期

盘锦实验中学全校师生在辽河电影院参加讲演比赛,徐建峰同学讲演的题目是《关心》。

他讲的是刚入中学时,魏书生老师送他回家的往事。

那是1982年深秋的一天傍晚,魏老师的一份教改经验材料要在当天晚上油印﹑装订出来,然后带着这些材料去参加省中学语文研究会的学术年会。

放学了,魏老师撵走几个要留下来帮忙的学生,当他刚要开印的时候,突然门被推开了,

张向红﹑侯耀东﹑徐建峰几位同学笑眯眯地走进来,非要帮忙不可,撵也不肯走。

魏老师只好允许他们帮忙,天越来越晚了,魏老师请他们赶紧回家,他们却坚持不肯,偏

要干完不可。120份材料印刷装订完毕后,已是晚上10点了。离家近的几个同学,有说有笑地

回家了。唯有离家远的徐建峰,从窗户向外一望,没有月亮,没有星光,漆黑一片,不禁小声

嘀咕着:“我们胡同有条大狗,叫起来真吓人。”

魏老师明白,徐建峰的个子虽然高,但毕竟还是孩子,便打定主意要送他。看他不让,魏

老师便说:“不是送你,我在学校干了一天,累了,想出去走走,散散心,还想到你家串个门,见一见你的父母。”

他们边走边谈,谈了很多。在空旷的夜晚,在只有两个人同行时,两个人的心容易贴得很近。钻进小胡同,果然一只大狗狂叫着,似乎随时要向他们扑来。但毕竟是两个人,徐建峰不

再害怕。走过深深的小巷,到了他的家。他要进门去召唤家长,魏老师怕打扰全家休息,说了

声“明天再见”,便转身消失在漆黑的深巷之中……

听了徐建峰同学的讲演之后,魏老师写下了这样的一篇日记:

魏书生的故事(3)

魏书生的故事(3)

魏书生的故事

作者:蒋光宇,张在军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1期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六十一:爱长辈是一种幸福

1995年3月6日,张妍同学十分信赖又非常神秘地对魏书生老师说:“老师,我有一件事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张妍转到这个班才半个多月。魏老师通过观察,知道她是个心地善良、通情达理的孩子。于是,他关心地问:“什么事?”

“我的亲生母亲患病去世已经多年了。后妈对我很好,就像亲妈一样。您说,我该不该管她叫妈妈?”

“我觉得,人家对你真心诚意地好,这在人世间是很难得的。你想想许多后娘虐待子女的例子,就会感到自己很幸运,就应该格外珍视这份感情,就应该叫妈妈。”

“可是,我不好意思。”

“你想想人家对你的好处,想想她怎样对你尽一个母亲的责任,就应该鼓起勇气了。”

听了魏老师的话,张妍同学的心里有了主张,高高兴兴地走了。

魏老师教育学生是极其认真负责的,他一定要促成这件很有意义的美事。第二天,他问张妍同学:“怎么样?”

她不好意思地一笑:“我爸没在家!我自己不好意思。”

第三天,他又问:“怎么样?”

“昨天我们家来了很多客人,人一多,我就更不好意思了。老师,您再给我点勇气吧。”

魏老师幽默地说:“这样吧,如果今天回家再不叫妈妈,明天我就罚你写1000字的说明书,解剖一下自己过于腼腆的思想。怎么样?”

“那好吧,我一定叫。”

魏老师特别叮嘱说:“今天叫,更有意义,因为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们一言为定,祝你们母女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感情越来越深厚。”

魏老师看着她的背影想:“我相信,今天张妍一定会真心地叫后妈一声…妈妈‟。那时,她亲生母亲的在天之灵也会因此而感到欣慰。”

魏书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育化身

魏书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育化身

魏书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育化身听魏先生的报告,觉得特别放松,远没有被理论教导的感觉,也没有被大师训导的感受。与之相反,反到觉得在他的报告中,与他分享教育的简单,感觉简单的教育。的确,在这样的报告中,少去了理论的复杂,也省去了逻辑的痛苦,但仍然化教育为神奇,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魏先生本人,并进而把他尊化为教育中的“神”,一个似乎不需要教育理论支撑的“神”,一个化教育为神奇的“神”。

魏先生有很多神奇的教育阅历,而这些神奇的教育阅历,就成为他用来印证自己教育行动的证据。在魏先生的报告中,他从来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动寻找理由,因为结果就是最好的理由。他做了十八年的班主任,而且还从班主任做到校长,并进而从校长做到了局长,这就是对他成为优秀班主任最大的证明。既然事先就证明魏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那魏先生在做班主任时采取的方法与举措,也就肯定是准确的方法与举措了,无须证明。假如你听了魏先生的报告,还没有学会他采用的方法与举措,或者你采用了他的方法与举措还没有成为优秀班主任,那就是你的过错了。假如不是你的过错,那就越发地证明魏先生比你聪明得多,毕竟他是教育中的“神”,而你仅仅教育中的凡夫俗子。

听魏先生的报告,越听越觉得他的伟大,越听越觉得自己的渺小。他将那么重大的教育问题,将那么困难的教育问题,在和风细雨中化解了。学生不写作文,是因为学生不会写作文;魏先生就带学生去祭烈士墓,祭完烈士墓就让学生写出感受;学生还是不会写,魏先生就让学生抄他自己写的文章,抄好了也能够算学生自己写的。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文,先允许学生只写一分钟的作文,然后再慢慢的培养写作的兴趣,再后慢慢培养学生写作的水平。魏先生真的很有智慧,这种智慧不但仅表现在教育中,更表现在生活中;但他的智慧却是我们学不会的,

魏书生的故事

魏书生的故事

魏书生的故事

魏书生的故事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三:轮流教唱歌实验

魏书生老师从农村教小学时起,就教学生唱歌;到中学任教后,更是每周教一首新歌。使他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愿意学、愿意唱。他外出开会归来后,落了语文课,学生不让补,可少教了一首歌,却非补不可。

魏老师想起了自己的管理原则:“班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同学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教歌这件事,何不交给班干部做?于是,魏老师在每个班找了十位唱歌好的同学,请每位同学备出两节教唱歌的课。这样,一个学期的教歌任务便落实了,既解放了老师,又锻炼了学生。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同学提出,教唱歌这件事可以按学号轮流做。起初魏老师有顾虑,觉得教歌不同于写字、办报、干力气活,有的同学连自己都唱不好,怎么能教别人呢?

经同学们讨论,通过了按学号轮流教唱歌的决定。

有的同学问:“大家轮流教歌,是不是每个人想教哪首歌曲便教哪首?”

大家说:“那当然不行,教歌前要把准备教的歌告诉文娱委员。文娱委员认为这首歌适合中学生唱,才能教;文娱委员不批准,就得换一首。”这便成为班规中教歌的具体规定。

这项班规通过后的第五周,按学号该轮到班里唱歌最难听的一位比较淘气的男同学。他平时也愿意唱歌,就是总跑调。有人说,他是先天的五音不全。也有不少同学认为,他不可能会教歌。

第二天就要轮到他教歌了。他很激动,调查同学们愿意学哪首歌。有的说:“电视正播放连续剧《上海滩》,里面的插曲挺好听,可是,你能教吗?”

他听了,便去请示文娱委员,《上海滩》插曲能不能教?文娱委

员同意了。

教唱歌课开始了。这位同学往讲台上一站,拿出了录音机,把录音带往里面一放,说:“今天咱们学一首新歌,《上海滩》插曲,请大家先听录音机唱一遍。”

魏书生简介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魏书生简介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魏书生简介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军事小x 7人阅读

武林军事人生百态】

魏书生是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总结了许多教育方法和教学经验并编撰成书,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们带来了不少影响.同时,他用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

魏书生简介

魏书生讲座照片

1950年,他在河北省一个普通的小镇出生.六岁时,他跟着父母定居到了沈阳,并在沈阳念了小学和初中.1968年,他作为知青下乡到了盘锦周边的一个农场.第二年,他受到上级的指派,在农村附近的小学教书.1971年,他来到了当地的一个电机厂工作,担任了干事的职位.因为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波及,他被电机厂停职了整整一年.1978年,他来到盘山县的一个中学当人语文老师,同年又升职为教导主任.1986年,他在市里的一所实验中学担任了校长及书记的职位.1995年,他开始兼任盘锦教委的相关工作,之后又来到盘锦教育局工作.2021年,他担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导师.2021年后,他又担任了多所中学的名誉校长.他曾获得过省、市,还有国家级的各项荣誉称号,他还编著了十九本学习、教育等方面的著作,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魏书生讲座照片

他的教育思想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教育思想包括

哪些内容.

对于老师来说,每一堂课都要备课,也不用写得非常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本;每堂课的教学至少要有三个针对性的目的,根据学生需要的难易程度来教学;老师讲课的时间尽量减少,多把时间留给学生发言;让学生多做课堂总结;多与学生在一起,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反思,弥补自己的不足.

魏书生: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

魏书生: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

魏书生: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

今日教育传媒

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一、看多家之言;二、坚持写日记;三、坚持写文章。

看多家之言

我总觉得,教书的人自己要多看书,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会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

我刚教书的时候,便听说有个叫凯洛夫的苏联人,提倡“三段”、“五环”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多老师说,只有符合凯洛夫“五六环节”要求的课才是好课。后来又看了赞科夫“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看了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再看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儿童中心”的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再看了捷克、法国、英国、瑞士等国教育家的主张和咱们中国自己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朱熹、梁启超、陶行知、叶圣陶的教育理论,才明白凯洛夫只是诸多国家中的一个国家——苏联诸多教育家中的一位教育理论家。

这样想来,就明确了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上千万中小学教师都非以凯洛夫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不可。看得多了,就理解了各家各派的理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的责任在于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吸收各家理论的长处。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的长处,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要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如果为了学理论

而学理论,忘记了结合自己的实际而学理论,泯灭了自己的风格、个性、特长而躺在某一派理论的书本上,这样的学习就成为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学习了。

我常想,教师学理论有点像蜜蜂采花粉,叮在一朵花上绝不会酿出蜜来,需要在成千上万朵花上采集花粉,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才能酿出蜜来。教师呢,学了几家几派,甚至几十家几十派理论中合理的部分,并将之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应用于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个性与特长,那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能酿出甜甜的教学之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一、找优点

张天是个违纪大王,以前的老师都让他烦透了。面对这样的坏主儿,魏老师该怎么治呢这天班会课,魏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找优点”。第二天,本子交上来后,魏老师一查,果然没有张天的。魏老师把张天请到办公室,问:“张天啊,你乍没交本子呢?”

张天没有吱声。“怎么,忘记找了?”张天挠了挠头说:“老师,我没有优点。”“怎么没有优点?我已经看出你有好几个优点了。”魏老师笑着说。“老师,我真没有优点,全是缺点。”张天把头低了下来。魏老师摸了摸张天的头,说:“那这样吧,你回去再找找,明天来告诉我。”第三天,张天如约来到魏老师办公室。他不好意思的对魏老师说:“老师,我找到了,可只有一个——我心眼好。”“心眼好,这是很大的优点啊。”魏老师高兴地说,“而且,你不止心眼好,你能遵照老师的吩咐,回去认真找了,这不也是优点么?还有,你非常诚实,有一说一,这也是优点。还有……”魏老师连着帮张天找了好几个优点。“老师,”张天脸有点红,“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多优点。”听到这里,魏老师话锋一转,严肃地说:“张天啊,你只有七八个优点,不像有些同学有几十个优点,他们随便丢掉一个优点没关系,可你丢不起啊。优点越少就越要珍惜,你说是不是?”张天懂事地点点头。自此以后,张天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渐渐地,他的优点越来越多,而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点点升起来了。期末考试,张天门门功课都及格了。魏老师教的语文,他竟然考了80多分。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魏老师可谓深谙其中真谛。对于像张天这样的后进生,魏老师没有排斥,更没有放弃,而是戴上了“放大镜”,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这些闪光点。魏老师用激励唤起张天们的自信,用自信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学记》中有句话:“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最难的是怎样去转化后进生,让这些后进生也能慢慢地前行。这就需要老师们要学会“长其善”,如此方能“救其失”。那么,老师们该怎么做才能“长其善”呢?我想,首要的是走近他们,喜欢他们,做他们的朋友;然后尽力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感和成就感。孔雀再美,可转过身,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它肮脏的屁股;仙人掌虽然多刺,可只要给它养料和时间,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儿。

让我们记住魏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后进生,也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二、“懒”老师

这是魏老师应邀去某校上一节公开课。魏老师接过学校送来的语文课本时,似乎还闻到了一股油墨香。新的教材,面对的又是新的学生,这节课,魏老师会怎么上呢?轻轻地推开教师门,魏老师带着微笑走上了讲台。他先跟同学们唠嗑,熟悉过后,他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7页,我们来学课文。”下面传来一片“沙沙”的翻书声。“对照以往的课文学习,大家琢磨一下,这篇课文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下面的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口。魏老师把学生们提到的学习要求略一梳理,然后一一写在黑板上。写好后,他说:

“这篇课文共有7点学习要求,下面我们来逐一解决。先看作者简介,请大家在课文下面的注释或资料上找找,看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话音未落,已有学生举起了手。魏老师让该生回答。回答完毕,魏老师问大家:“这个问题还需要我讲吗?”“不需要。”“那好,我们接着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如此这般,写在黑板上的几点要求都被学生们自个一一落实了。再看看这些孩子,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这节课快要结束前,魏老师问学生:“大家觉得我怎么样啊?”这时候,有个学生站了起来,说:“魏老师,这节课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回答的,你好懒。”听了这个学生的责问,魏老师一下笑了起来,“说得好,我确实很懒。可是,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你们说是不是?”“是”,讲台下掌声一片。

魏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不再固守“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由学生的知识保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导游,起的是一种引导和牵引的作用。细想一下,不是吗?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思考就多了;教师单向传授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就多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思维也被激活了。这样,他们不但能感受学习的快乐,也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西方教育学者皮亚杰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既然如此,做一个有思想的懒老师,又有何妨呢?

三、会了,可以不写

课文上完后,又到了布置作业的时间。魏老师在黑板上开始写这次的作业要求,可还没等他写完,背后就传来学生的嚷嚷声。不用转身,魏老师就知道是王欢。这学生成绩不错,可就是有点淘。看来,得警告警告他了,魏老师想。“王欢,你嚷嚷什么?”魏老师一脸的严肃。“老师,你留的作业我不写行不行?”“开玩笑,不写作业,成绩怎么能上去?”“可是老师,你的作业我都会了,非要写的话,这不脑力劳动变体力劳动了嘛。”“那不写作业,怎么能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老师,我不写您留的,我自己写一些有用的行不行?”“这……”魏老师听了一愣怔,心想,“王欢这话在理呀,自己布置作业时是没考虑到这一点,怎么办?是强压着王欢做作业,还是……”经过一番思虑,魏老师说:“王欢说的有道理。那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对待老师留的作业呢?”班级里一下子炸开了锅。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留的作业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对于有用的作业就写,对于没用的作业就不写,但是每天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魏老师尊重学生们的意见。以后,在魏老师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作业。“会了,可以不写。”这是魏老师的郑重承诺。

教育需要民主。面对学生王欢“我不想写”的挑战,魏老师没有采用高压手段,而是认真反思王欢不写作业的缘由。在意识到“作业风波”的根源在于自己没有考虑到王欢的个体学习特性时,魏老师及时改变了自己的作业观,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并尊重学生的意见,从而在这一事件中化被动为主动。这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增强了作业布置的实效性,同时也维护了教师的权威性。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另一启发是,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失当时,切不可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而“将错误进行到底”。“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也”,这不只是对学生而言的,也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而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