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感染性休克的一般中医护理
一例肺部感染伴休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个案
一例肺部感染伴休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个案摘要总结1例应用中医护理知识及技术在肺部感染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
通过落实重要脏器监测、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西药联合中药制剂)、营养支持、中医护理技术等,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康复出院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多功能脏器监测;呼吸道管理;中西医护理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SS)又称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伴其所致的低血压,在液体复苏后,低血压仍未能被纠正,仍然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
其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率高,全球每年脓毒症患者人数超过1900万,死亡率超过25%(约600万),存活的患者中约有50%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识别及正确的处理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1]。
2019年08月26日我院收治了1例肺部感染伴感染性休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治愈出院。
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0余天于2019年8月27日由急诊收至我科,中医诊断:咳嗽,痰热郁肺;西医诊断:肺部感染、休克、脑内出血后遗症、帕金森氏病。
既往有帕金森综合征、脑梗、遗留失语、左侧肢体活动障碍。
有青霉素过敏史、入科时T:37.4℃、P:98次/分、R:20次/分、BP:116/69mmHg(多巴胺8ug/kg.min维持),SPO2:98%(氧气6升/分面罩吸入中)、随机末梢血糖:6.3mmol/L 。
胸部CT平扫:左肺下叶炎症;血压监测最低为62/42mmHg;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血气分析:PH:7.44,二氧化碳分压24mmHg,氧分压63mmHg,乳酸5.5mmol/L;血常规:白细胞21.05×10^9/L,中性粒细胞91.50%,CRP25.33mg/L。
予抗炎化痰扩容升压等治疗,湿化吸痰,监测重要脏器功能,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应用中西医护理促进肺康复,患者于第25天康复出院。
2.护理2.1重要脏器功能监测(1)生命体征的监测:遵医嘱监测P、R、BP、T、SPO2、24hHR,严密观察神志等;(2)呼吸系统:患者血气分析示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严重程度需要随时气管插管,但家属签字拒绝,继续予氧气6升/分面罩吸入,氧饱和度96%,以血气分析的结果为指导及时调整吸氧方式及流量。
最新休克的中医护理(1)幻灯片
2 休克的中医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和辨证施护
2.1 一般护理
病人居室环境安静,室内光线充足而不直射头部, 空气要新鲜,温湿度适宜。体位可采取平卧位,或 头部及下肢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吸氧和保 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观察每小是 尿量,动态观察生命体征等。
2.2 辨证施护
观擦病情时首先注意神志意识,是否不醒人事,牙 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
30.11.2020
中医内科学
一、定义 二、历史沿革 三、疾病范围 四、病因病机 五、鉴别诊断 六、辨证论治 七、证治分类 八、医案分析 九、课堂练习
30.11.2020
中医内科学
定义
[定义]
肺痿,指肺叶痿弱不用,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临床以咳吐浊 唾涎沫为主症。《金匮要略●肺痿肺前程咳嗽上所病脉证并治》说: “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为肺痿之病。”
痉。闭证又分为阳闭和阴闭两类。阳闭除了有闭证 的主要症状外,兼见颜面潮红,呼吸粗,口臭身热, 躁动不安,大便干结,唇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阴闭除了有闭证的主要症状外,兼见面白唇暗,痰涎 壅盛,四肢欠温,舌苔白腻,脉沉滑缓。休克早期表 现为紧张、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心律增快,呼吸加 快,四肢湿冷等与闭证的临床表现相似。由闭证转为 脱危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昏迷的病人保持呼吸道通 畅,牙关紧闭时注意唇舌咬伤,大便不通可用开塞露 塞肛通便。尿潴留者可按摩小腹部,并针灸中极、三 阴交、必要时导尿。脱证病人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 呼吸、舌苔脉象变化,尤其是汗出。若见汗出如油,
在病情稳定后1~2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呼吸困难给予 氧气吸入,警惕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发生。休克时病人体 温一般偏低,但热厥时有高温,寒厥是偏低。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一、目的为规范诊疗护理操作及疾病护理常规,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二、范围全科护理人员三、概念感染性休克是指由于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向血液内释放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良而引起的休克。
常见于严重胆道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其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
根据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分为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和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
四、内容(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引起休克的各种原因,如有无腹痛和发热;有无因严重烧伤、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大量失血和失液;患者受伤或发病后的救治情况。
2.身体状况:(1)意识和精神状态:意识是反映休克的敏感指标。
若患者呈兴奋、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常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休克。
(2)生命体征:①血压:是最常用的监测指标,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提示休克;②脉搏:休克早期脉率增快,且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因而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休克加重时脉细弱。
临床常根据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正常值约为0.58;21.0提示休克;>2.0提示严重休克,估计失血量>50%;③呼吸:呼吸急促、变浅、不规则,提示病情恶化;呼吸增至30次/分以上或8次/分以下,提示病情危重;④体温:多数休克患者体温偏低,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高热。
若体温突升至40°C以上或骤降至36°C以下,提示病情危重。
(3)外周循环状况:皮肤和口唇粘膜苍白、发绀、呈花斑状,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表现为皮肤干燥潮红、手足温暖。
(4)尿量:可反映肾灌流情况,也是反映组织灌流情况最佳定量指标。
尿少通常是休克早期的表现;若患者尿量〈25ml/h、尿比重增加,提示肾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若血压正常而尿少、比重低,提示急性肾衰竭。
(5)局部状况:了解患者有无骨骼、肌肉和皮肤、软组织损伤;有无局部出血及出血量;腹部损伤者有无腹膜刺激征和移动性浊音;后穹隆穿刺有无不凝血液。
中医急症护理
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中暑
因长夏之季,感受暑热 之邪所致,以出汗、头晕 头痛、神疲、胸闷、心慌 泛恶、少汗,甚至汗闭、 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 搐、肢厥等为特征
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中暑的经过和伴随症状。 2、周围的环境、工作种类、生活方式,心理社会状况。 3、辩证:暑热侵袭证、热盛动风证、气阴两伤证。
二、护理要点
6、临证(症)施护 (1)口唇紫绀缺氧时遵医嘱及时吸氧。 (2)出现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时,遵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艾灸。 (3)抽搐痉挛者,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4)大汗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 (5)出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者,遵医嘱给予藿香正气水口服及针刺。 (6)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醒脑急救中药或针刺治疗。
二、护理要点
4、饮食护理 (1)遵医嘱鼻饲,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通便药或按摩腹部。
二、护理要点
5、情志护理 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
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二、护理要点
6、临证(症)施护 (1)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 (2)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3)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4)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5)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6)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中医护理常规
五、盆腔炎盆腔炎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多因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出之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所致。
病位在胞宫、胞脉。
中医属“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癥瘕”等范畴。
【临床表现】1.少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拒按,食欲不振,腹胀。
2.可伴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3.带下量增多,色黄质稠,脓样,有秽臭。
4.阴道可有充血,穹隆有明显触痛。
5.辨证:热毒炽盛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寒湿凝滞证、气虚血瘀证。
【临证护理】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腹部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观察有无腹膜炎的症状等。
3.观察患者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嘱病人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及经垫,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1~2次,忌盆浴。
4.取半坐卧位,以利炎症及脓液局限于盆腔低位,以达到体位引流的效果。
5.腹痛剧烈者绝对卧床休息,勤巡视,做好生活护理;恢复期病人可适当下床活动。
6.热毒炽盛者衣被不宜过厚,定时测量体温,如高热持续不降,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后的效果,及时记录。
7.湿热瘀结者病室忌潮湿。
8.手术病人按妇科围手术期护理。
【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忌辛辣、煎炸、燥热等刺激之品。
2.高热口渴者,多饮水及鲜果汁,如西瓜汁、雪梨汁等以利尿降温。
3.口干苦者,可用菊花、银花各10g,煎水代茶饮。
4.热毒炽盛大便燥结难解者,每天早、晚服蜂蜜一匙或麻仁丸6g,以利润肠通便;或予生大黄6g或番泻叶9g开水泡服。
5.湿热瘀结者,可多食清热利湿之物,如山药、白果、莲子、茨实、薏苡仁粥等。
口干者,多吃西瓜、黄瓜、番茄、白菜等。
【用药护理】1.遵医嘱输液,按时应用抗生素。
2.寒湿凝滞者遵医嘱予小茴香热敷下腹部,中药硬膏贴敷下腹部、中药直肠滴入及微波治疗,注意观察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及疗效。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 疾病分类
• 高动力型休克
高动力型休克又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或温暖型休克, 是以外周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增加为血流动 力学特点的休克。
• 低动力型休克
低动力型休克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或寒冷型休克, 是以外周阻力增高和心排血量减少为血流动力学特
点的休克。
病因
• 病因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入
治疗
除等引起的低血压,也可用于治疗椎管内阻滞时的低血压及 心跳骤停复苏后血压维持。对本品不耐受患者应慎用,滴注 时药液外溢可致组织坏死。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病人的常用药,主要作用于血小板,具有 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支气管 痉挛性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神经系统、血尿等,出现
就医
8.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 • 诊断休克的临床指标 1.意识和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和幅度,皮肤色泽、 湿度和温度,颈静脉和外周静脉充盈情况、脉搏、 尿量、甲皱微循环和眼底检查都符合休克体征标准。 2.动脉血压、脉压和中心静脉压(CVP)降低。 3.血液生化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及DIC的有 关检查等。
肝功能障碍发生率仅次于肺,发生时间在肺肾功能之 后或最先,主要表现为黄疸或肝功能不全、有或无肝 性脑病。 • 并发症 • 脑水肿
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造成颅内压增高,从而导 致脑水肿。
症状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主要表现为皮肤青紫、多个
脏器出血等。 •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精神错乱、 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 • 肾衰竭
治疗
病因治疗
在患者病因未明确前,可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 推测最可能的致病菌,先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 杀菌剂进行治疗。在分离得病菌后,按药物试验结果 选用药物,剂量可大,首次给冲击量,由静脉滴入或 缓慢推注。为更好地控制感染,可联合用药,但一般 二联已足。为减轻毒血症,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 可考虑暂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时处理原发感染 灶和迁徙性病灶,重视全身支持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 能力。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感染的表现:(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2)发热或低体温(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5)病原体检查阳性2.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劳,PaCO2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6)乳酸明显升高【观察要点】1. 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3.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1.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2.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2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2、乳酸、血气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精选五篇)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精选五篇)第一篇: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时间:2013-1 地点: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全科护士学习内容:教学查房题目: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主讲:王丹丹休克概述休克是机体由于各种病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休克的分类• 1 低血容量性休克• 2 心源性休克• 3 分配性(血管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定义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或败血症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与真菌等)及其代谢产物(内毒素、外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机体内引起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与器官代谢和功能损害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病因主要原因• G-杆菌:临床最为多见(LPS),冷休克• G+球菌:暖休克常见病:暴发性流脑、中毒性痢疾、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化脓性梗阻性胆管和肺炎等易并发休克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 感染的表现+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感染的表现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 2 发热或低体温 3 HR快、呼吸快WBC升高或下降、CRP升高5 病原体检查阳性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皮肤:苍白、花纹,唇甲发绀意识情况:意识和精神状态(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流量)经初期的躁动后转为抑郁淡漠、甚至昏迷,表明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兴奋转抑制,病情由轻转重。
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
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脉搏在休克早期血压尚未下降之前,脉搏多已见细速、甚至摸不清。
随着休克好转,脉搏强度往往较血压先恢复。
5 血气:PaO2降低;PaCO2升高 6 乳酸:明显升高并发症感染性休克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循环障碍综合征,由它所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关键。
•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脑水肿• 心功能障碍• 肾功能衰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病例:患者黄某,男性,89岁,因头晕、乏力伴畏寒1天来我院就诊,急诊测血压75/45mmHg,血常规:WBC19.1×10^9/L,N0.91,于2012-1-21由急诊拟“感染性休克”收入科。
脱病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医专科病护理常规脱病(感染性休克)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脱证: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漏汗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
(二)阴脱证(亡阴证):神志恍惚,面唇苍白或潮红,发热烦躁,心悸多汗,汗出如油,口渴喜饮,尿少色黄,皮肤唇舌干燥而皱,肢厥不温。
舌红而光,无苔或少苔。
(三)阳脱证(亡阳证):神志淡漠,面唇苍白,声低息微,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甚者,突然大汗不止,神志恍惚或昏迷,四肢逆冷,紫绀,二便失禁,舌卷而颤,舌淡。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神志淡漠1将病人平卧于床,保持室内安静。
2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寒热、面色、脉象、汗出、二便情况。
(二)肢厥不温1加盖衣被,注意保暖。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足三里、气海、神阙等穴。
(三)汗漏不止1患者卧床休息,室内温暖,湿度适宜。
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用干毛巾擦干汗液并更换汗湿衣物,注意保暖。
3遵医嘱耳穴埋豆,取肾上腺,皮质下,肺,心,肝等穴留针30分钟。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艾条灸法(详见附录2)。
2.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注意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保持安静。
2.卧位:应使患者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即头偏向一侧,抬高头胸部10~20度,抬高下肢20~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3.保暖:注意四肢和躯干的保暖,适当加盖棉被、毛毯。
(二)饮食指导1.气脱证:留置鼻饲管方便给药,可进食的患者给予补气药膳,多食温热含营养的食品,增加抗病能力,防止外邪内侵。
2.阴脱证(亡阴证):病情稳定后,可鼻饲全流质饮食,以顾护胃气,气生化有源,多食滋阴生津之品,如食梨、蜂蜜熬汁温服。
3.阳脱证(亡阳证):病情稳定后,可鼻饲全流质饮食,以顾护胃气,气生化有源,多食温阳补气之品,如虫草、灵芝核桃膏等。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一、一般护理1.保持急诊室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流通,并根据病证的性质调节好室内温、湿度,每日定时消毒。
2.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建立急症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三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体温在39℃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或遵医嘱。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三日后,每日测一次,危重患者随时测量。
4.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并观察分泌物、排泄物,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
并每日记录大便一次。
6.介绍主管医生、护士。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凡涉及到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8.及时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9.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使之对病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对转科、转院的危重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及终末消毒处理。
预防交叉感染。
13.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高热高热多由外感六淫、疫疠之毒、饮食不节或不洁等所致,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证,病位在表或在里。
西医学中的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均可参照本证护理。
(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执行。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光线柔和,避免一切刺激,表虚证不宜吹风,恶寒重者避风保暖。
感染性休克护理
感染性休克护理
CONTENTS
01
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及诊 断
02
感染性休克护理的必要 性
03 感 染 性 休 克 护 理 的 方 法
04
感染性休克护理的注意 事项
感染性休克的症 状及诊断
感染性休克的症状
● 发热:体温升高,通常超过38.5℃ ● 寒战:身体颤抖,皮肤发冷 ●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 ● 心跳加快:心率增加,超过100次/分钟 ● 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 ● 意识模糊:神志不清,反应迟钝 ●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尿色加深 ● 皮肤苍白:皮肤苍白,四肢发冷 ●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 ● 肌肉酸痛:全身肌肉酸痛,无力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
心率加快:通常超过 100次/分
血压下降:通常低于 90/60mmHg
尿量减少:通常低于 30ml/h
影像学检查:如X线、 CT等,显示感染灶及
器官功能损害
乳酸水平升高:通常超 过2mmol/L
体温升高:通常超过 38.5℃
呼吸急促:通常超过 20次/分
意识障碍:如昏迷、谵 妄等
感染性休克护理 的方法
一般护理方法
监测生命体 征:密切观 察患者的血 压、心率、 呼吸等生命 体征,及时 发现病情变 化。
保持呼吸道 通畅:采取 必要的措施, 如吸痰、翻 身等,保持 呼吸道通畅, 防止呼吸衰 竭。
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 病情,及时 补充血容量, 改善组织灌 注,防止休 克加重。
的发生。
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压疮:保 采取有效的预 持患者皮肤清 防措施,防止 洁、干燥,防 血栓形成,如 止压疮的发生。 使用抗凝药物、 按摩下肢等。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常规【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持续性低血压、低灌流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综合征。
1.感染的表现:(1)感染源或病灶的表现(2)发热或低体温(3)心动过速、呼吸急促(4)白细胞(WBC)计数升高或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5)病原体检查阳性2.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1)皮肤:温度、苍白、花纹,唇甲发绀(2)意识情况: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意识不清(3)尿量情况:尿量少,尿比重升高(4)心率、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降低(5)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除非存在严重呼吸肌疲劳,PaCO2通常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6)乳酸明显升高【观察要点】1. 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3.观察并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
4.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及末梢的温度及色泽变化,了解末梢循环状况。
5.监测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及乳酸变化。
【护理措施】1.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2.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3.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2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5.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乳酸、血气分析、末梢2血管充盈时间等,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7.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效果。
感染性休克护理
PART 1
01
失血性休克
04
感染性休克
02
创伤性休克
05
心源性休克
03
烧伤性休克
06
过敏性休克
定义
机制
感染性休克
诊断
治疗
病因 临床表现 并发症
感染性休 克的定义
实质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导致炎性介质大 量释放而引起的全身效应。又称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征(SIRS)。当严重脓毒症继续发展, 合并循环功能衰竭时,即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又称为中毒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或脓毒 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一.疼痛、腹痛:与腹膜炎症刺激、手术创伤等有关。 二.护理目标:患者腹痛逐渐好转 三.护理措施:
1. 禁饮食和胃肠减压:减少食物溢出对腹膜刺激引起的疼痛。 ② 疼痛明显时遵医嘱给与止痛药,按三阶梯治疗给药。 ③ 做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④ 患者意识清醒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教会减轻疼痛的方法。
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
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心动过速、神志改 变以及白细胞增高等。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
外科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 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 及结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重症胰腺炎、肛 周脓肿、气性坏疽、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脓肿、伴尿 路梗阻的化脓性肾盂脓肿、大面积烧伤等。
发展期:症状进一步加重, 血压下降;
休克晚期:DIC和重要脏 器功能障碍(心、肺、脑、 肾、肝)。
尿心血
呼非体
量 减 少
率 明 显 增 快
压 下 降 或 体 位
出 现 酸 中 毒
吸 加 快 伴 低 氧
中医护理
神昏一、定义病位在脑,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
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位在脑。
昏迷等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声光刺激。
3、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叩背,受压部位皮肤按摩,防止压疮形成。
4、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位,举颌仰额,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预防窒息。
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液。
5、烦躁不安者,加床挡或约束带,防止坠床。
抽搐时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之间,防止咬伤。
6、四肢冷厥者,注意保暖,伴有肢瘫者保持功能体位。
7、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
9、密切观察病情,神志、瞳孔、面色、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四、临证护理1、神昏高热者给予针刺治疗。
2、突然昏迷、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穴。
3、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4、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遵医嘱给氧,随时吸出气道分泌物。
五、饮食护理鼻饲,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保持大便通畅。
六、情志护理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七、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
八、并发症护理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冰敷。
2、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
3、尿失禁者,保持床铺平整干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九、健康指导1、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避免过度劳累。
3、饮食有节,进食清淡,营养丰富宜消化,忌烟酒。
4、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锻炼项目。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有什么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有什么
感染是我们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发烧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些患者在感染后可能会出现休克的情况,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包括脉搏、血压、呼吸和体温等。
脉搏快而弱、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为休克早期表现。
根据病情每10-20分钟测一次脉搏和血压,每2-4小
时测肛温1次。
意识状态也需要观察,例如病儿突然嗜睡或已经清醒的患儿又突然沉闷等。
此外,还要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等变化,详细记录尿量。
二、输液过程的护理。
迅速扩容、纠酸是抗XXX的关键。
三、积极控制感染。
按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按时雾化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口腔护理,防止新的感染;有创面的部位按时换药,促进愈合。
四、心理护理。
关心患儿,向家长介绍有关本病的知识及诊疗计划,消除恐惧心理,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在感染后出现发烧是正常的,但要注意防止休克的发生,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中医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课件
中医护理注重综合治疗,将护理与治疗相结合,通过针灸、 推拿、拔罐、中药煎汤等手段,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减轻 症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协助诊断
中医护理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病史、体征等信息,为医生 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通过综合治疗和个性化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同时,中医护理还 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预 防疾病的复发。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恢复情况 ,调整饮食计划,提供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的食物,促进身体恢
复。
03
CATALOGUE
中医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 的优势
中医护理的个性化与整体性优势
强调个体差异
中医护理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包括 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最 佳护理效果。
开发中医护理产品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产品,如中药敷贴、针灸器材、按摩器材等,丰富中医 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的手段和方法。
中医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领域
将中医护理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包括疾病的早期干 预、药物治疗、症状控制和康复保健等 方面,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 。
04
CATALOGUE
中医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 的挑战与对策
中医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的挑战
缺乏专业培训
中医护理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仍存在缺乏专业培训的问题 ,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充分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资源配置不均
中医护理资源在不同地区和医院之间的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影响 了其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内科护理策略(全)
中医内科护理策略(全)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内科护理策略,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
中医内科护理原则
1. 个性化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体质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综合施护:结合中医药治疗,综合运用中医内科护理手段,促进康复。
3. 预防为主:注重疾病的早期干预与预防,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 患者教育:通过给予患者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内科护理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内科护理策略:
中医药理疗
1. 草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2. 针灸疗法:有针对性地采用针灸疗法,促进患者的体内平衡和康复。
中医调理
1. 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膳食,促进身体的恢复和营养补充。
2. 气功调理:运用气功调节体内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和平衡。
中医按摩
1. 推拿按摩:运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2.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手法,促进患者体内湿气的排出和疏通经络。
中医药膳
1. 中药膳食:结合中医理论制定药膳,利用食物疗法来调理疾病。
患者心理支持
1. 沟通与关怀:与患者进行心理上的交流,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
2.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
结论
中医内科护理策略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理疗、中医调理、中医
按摩、中医药膳和患者心理支持等手段,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医务人员在实施护理策略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
特点,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