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专题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双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前解法分析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双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前解法分析双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前解法分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绕另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以双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数学问题,在近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大量出现.本文拟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剖析,找到某些共性,以达到帮助大家提高解题题能力的目的.一、共直角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例1.如图1,已知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ECD D ∠=∠=°为AB 边上一点.(1)求证: ACE BCD ;(2)求证: 2222CD AD DB =+.分析当两等腰直角三角形绕着公共的直角顶点进行旋转时,必会出现全等三角形,此题第(1)问运用“通性”直接证明全等.第(2)问借助第(1)问的结论,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以及勾股定理,证明等式成立.注意到等腰三角形中的两腰相等,则旋转使两腰重合往往是解题中常用的途径之一.例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过点E 作AB 的垂线,过点F 作CD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 ,连结,,,AG BG CG DG ,且AGD BGC ∠=∠.(1)求证: AD BC =;(2)求证: AGD EGF ??:;(3)如图3,若,AD BC 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求AD EF的值.分析初看此题是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问题,可仔细分析条件可以发现,DGC ?和AGB ?均为等腰三角形,当四边形ABCD 中AD BC ⊥时,两等腰三角形即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题中三个问题层次分明,逐级递进.第(1)问利用垂直平分线性质直接证全等;第(2)问利用顶用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相似得到对应边成比例,再借用夹角相等证相似;第(3)问通过对四边形中相等的一组对边特殊化,形成两等腰直角三角形,把两条线段的比转化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的比.虽然通过中点,转化的方法较多(相似、中位线、中位倍长构全等),但本质上均需要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二、共底角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例3.如图4, ,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且MON ∠为钝角,现以线段,OA OB 为斜边向MON ∠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是,OAP OBQ ??,点,,C D E 分别是,,OA OB AB 的中点.(1)求证: PCE EDQ ;(2)延长,PC QD 交于点R .①如图5,若150MON ∠=°,求证:ABR ?为等边三角形;②如图6,若ARB PEQ ??:,求MON ∠的大小和AB PQ的值.分析本题中两等腰直角三角形OAP ?与OBQ ?中的一底角顶点O 重合,通过OAP ?绕点O 旋转来设计相关问题.第(1)问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结合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全等(边角边).第(2)①问从对称的角度,通过添加辅助线(连结OC )过度,利用线段中垂线证线段相等;第(2)②问,需要对(2)①问逆向思考,通过证PE EQ ⊥这一中间环节,得出PEQ ?与AR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与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两线段的比值.值得注意的是,此题与例2图形相近,解法相近,考查的核心知识点相近.例4.已知两个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Rt ABC ?和Rt CEF ?,90ABC CEF ∠=∠=°,连结,AF M 是AF 的中点,连结,MB ME .(1)如图7,当CB 与CE 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证: //MB CF ;(2)如图7,若,2CB a CE a ==,求BM ,ME 的长;(3)如图8,当45BCE ∠=°时,求证: BM ME =.分析两个共底角顶点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当两腰在一条直线上时,另两腰必平行.第(1)问利用这个性质结合M 点为中点直接证全等;(2)问在(1)问的基础上,证明BE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3)问研究在CEF ?绕点C 旋转45°时,BME ?的形状问题.图形形状发生了改变,但结论不变,方法不变,仍可借助中点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中位线性质进行转化证明.三、一直角顶点和一底角顶点重合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例5.如图9,在Rt ABC ?中,90,BAC AB AD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结,BE EC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分析等腰直角ADE ?的底角顶点A 与等腰直角ABD ?的直角顶点A 重合,借助BAE EDC 证明B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当于共直角顶点等腰三角形ADE ?与BEC ?旋转问题的逆问题.例6 如图10 , ABC ?和ACD ?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ADC ∠=∠=°,延长DA 至点E ,使AE AD =,连结,,EB EC BD .(1)求证: BDA BEA ;(2)若BC =BE 的长.分析本题中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另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重合,此种情况下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必与另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垂直.第(1)问即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第(2)问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特征,借助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四、一直角顶点和一底边中点重合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例7如图11,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CO AB ∠=°⊥于点O ,点,D E 分别在边,AC BC 上,且AD CE =,连结DE 交CO 于点P ,给出以上结论:①D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CDE COE ∠=∠;③1AC =,则四边形CEOD 的面积为14; ④22222AD BE OP DP PE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分析本题表面上看,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作出斜边上的高探究相关结论的问题,实质上是等腰直角DOE ?的直角顶点O 在等腰直角ABC ?斜边中点O 处的结论探究问题.对于选项④利用“四点共圆”,并借助“共角共边的母子”相似三角形,能起到事半攻倍的效果,五、一底角顶点和一底边中点重合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例8 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和ODE ?,点O 为BC 中点,90,BAC ODE OD ∠=∠=°交BA 于,M OE 交AC 于N ,试求,,BM NM NA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 DOE ?绕等腰直角ABC ?的底边中点O 旋转,在图12~图14三种情况中,对应的线段和差关系分别是,BM MN NA MN BM NA =+=+.此时DO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不是必备条件,本质上45MON ∠=°才是这一模型的必备条件,其基本的解题途径是,构造共直角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截长补短解决线段的和差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中点具有独特的性质,以双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几何图形,常常具有中点(隐含中点)这一条件,并且图形中常常包含全等三角形,发现其中的全等三角形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而基本的辅助线便是借助中点构造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旋转探索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旋转探索学习目标:1.学生能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2.学生熟悉旋转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3.通过本节课探索,学生掌握具有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旋转之间的联系,从而利用旋转来转化线段,求线段的长度.一、复习引入二、例题与变式探究例:如图,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和CD 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旋转的性质说明上述关系成立的理由吗?(九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第10题)变式一:如图,△ABD 、△A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BE=CD.变式二: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4,CD =3,∠ABC =∠ACB =∠ADC =45°,求BD 的长.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如图,△ABC 中,∠ABC =30,AB =6,BC =8,△ACD 是等边三角形,求BD 的长.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对角线,ABC ∆是等边三角形,30ADC ∠=,3AD =,5BD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微课,对于共本课题是学生学会《旋转》的图形的旋转及性质后,通过一个 课后习题引起的探究,意在通过基教材之根本,挖掘教材中典型,即由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通过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进而联想到其它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旋转的性质得到呢?特别是在变式二的探究上是创新的,而且本微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到旋转的本质,对学生不仅是直观感受颇深,而且对于旋转性质的理解与掌握甚至是灵活运用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最后的作业设计更是精心设计,第1小题力求达到巩固,第2小题稍有拓展,旨在培养学生深层次综合思维。
共顶点模型-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大题之经典模型培优案(全国通用)(原卷版)
【压轴必刷】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大题之经典模型培优案专题1共顶点模型模型1:等腰三角形共顶点模型2: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顶点模型3:等边三角形共顶点解题策略模型4:相似三角形共顶点【例1】(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边上一点,连接BD,M为BD的中点,连接AM.(1)如图1,若AB=2√3+2,∠ABD=45°,求△AMD的面积;(2)如图2,过点M作MN⊥AM与AC交于点E,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N,求证:AD=CN;(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将△ABM沿AM翻折得△AB′M,连接B'N,当B'N取得最小经典例题值时,直接写出BN−DE的值.MN【例2】(2022·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连接AD,BE,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EB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连接AD,BE,点A、D、E不在一条直线上,请判断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DCE=α,则直线AD和BE的夹角为__________.(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例3】.(2022·江苏·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1,在△ABC中,AE⊥BC于E,AE=BE,D 是AE上的一点,且DE=CE,连接BD,CD.(1)试判断BD与AC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将△DCE绕点E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试判断BD与AC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将(2)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换成等边三角形,其他条件不变.①试猜想BD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你能求出BD与AC的夹角度数吗?如果能,请直接写出夹角度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例4】(2021·福建·闽江学院附中九年级期中)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的边长分别为3和1,将正方形AEFG绕点A逆时针旋转.(1)当旋转至图1位置时,连接BE,DG,则线段BE和DG的关系为;(2)在图1中,连接BD,BF,DF,求在旋转过程中△BDF的面积最大值;(3)在旋转过程中,当点G,E,D在同一直线上时,求线段BE的长.一、解答题1.(2022·四川自贡·九年级专题练习)问题: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内,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分别是3,4,5,求∠APB的度数?探究:由于P A、PB、PC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到△ACP′处,连结P P′,这样就将三条线段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利用全等的知识,求出∠APB的度数.请你写出解答过程:应用:请你利用上面的方法解答:如图2,△ABC中,∠CAB=90°,AB=AC,E、F为BC上的点,且∠EAF=45°,求证:BE2+FC2=EF22.(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探究发现】(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是O,求证:AB2+CD2=AD2+BC2.【拓展迁移】(2)如图2.以三角形ABC的边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CE⊥BG.(3)如图3,在(2)小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连接GE,若∠EGA=90°,GE=6,AG=8,则培优训练BC的长_____________.(直接填写答案)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顶点,并将它们的底角顶点分别对应连接起来得到两个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AB=AC,AD=AE,∠BAC=∠DAE,连结BD,CE,则△ABD≌△ACE.(1)请证明图1的结论成立;(2)如图2,△ABC和△AED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EC交于点O,求∠BOC的度数;(3)如图3,AB=BC,∠ABC=∠BDC=60°,试探究∠A与∠C的数量关系.4.(2022·重庆开州·八年级期末)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在AC上截取AE=BC,连接BE,过点A作AF⊥BE于点F,延长AF交BC于点M.(1)如图1,连接ME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点Q,若BC=5,求△AQM的面积;(2)如图2,过点A作AP⊥AM于点A,交CD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AP−2FM=BE.5.(2022·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模拟预测)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D为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端点A,B重合),以C为旋转中心,将CD逆时针旋转90°得到CE,连接AE,BE,F为AE的中点.(1)求证:BE⊥AB;(2)用等式表示线段CD,BE,CF三者之间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CF=3,CD=√5,求tan∠BCE的值.26.(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已知在Rt△ABC中,∠ACB=90°,a,b分别表示∠A,∠B 的对边,a>b.记△ABC的面积为S.(1)如图1,分别以AC ,CB 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BGF C .记正方形ACDE 的面积为S 1,正方形BGFC 的面积为S 2. ①若S 1=9,S 2=16,求S 的值;②延长EA 交GB 的延长线于点N ,连结FN ,交BC 于点M ,交AB 于点H .若FH ⊥AB (如图2所示),求证:S 2−S 1=2S .(2)如图3,分别以AC ,CB 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CD 和等边三角形CBE ,记等边三角形ACD的面积为S1,等边三角形CBE的面积为S2.以AB为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ABF(点C在△ABF内),连结EF,CF.若EF⊥CF,试探索S2−S1与S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7.(2022·贵州遵义·三模)某校数学兴趣学习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些特殊几何图形具有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1)发现问题: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点M是边BC上任意一点,连接AM,以AM 为腰作等腰△AMN,使AM=AN,∠MAN=∠BAC,连接CN.求证:∠ACN=∠ABM.(2)类比探究:如图2,在等腰△ABC中,∠B=30°,AB=BC,AC=4,点M是边BC上任意一点,以AM为腰作等腰△AMN,使AM=MN,∠AMN=∠B.在点M运动过程中,AN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BC上一点,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H 是正方形DEFG的中心,连接CH.若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6,CH=2√2,求△CDH的面积.8.(2022·重庆一中七年级期中)如图,等腰三角形ABC和等腰三角形ADE,其中AB=AC,AD=AE.(1)如图1,若∠BAC=90°,当C、D、E共线时,AD的延长线AF⊥BC交BC于点F,则∠ACE =______;(2)如图2,连接CD、BE,延长ED交BC于点F,若点F是BC的中点,∠BAC=∠DAE,证明:AD⊥CD;(3)如图3,延长DC到点M,连接BM,使得∠ABM+∠ACM=180°,延长ED、BM交于点N,连接AN,若∠BAC=2∠NAD,请写出∠ADM、∠DAE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9.(2022·重庆巴蜀中学一模)在等边△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将线段DE 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接CF.(1)如图(1),点D是AB的中点,点E与点C重合,连接AF.若AB=6,求AF的长;(2)如图(2),点G在AC上且∠AGD=60°+∠FCB,求证:CF=DG;(3)如图(3),AB=6,BD=2CE,连接AF.过点F作AF的垂线交AC于点P,连接BP、DP.将△BDP沿着BP翻折得到△BQP,连接QC.当△ADP的周长最小时,直接写出△CPQ 的面积.10.(2022·江苏·八年级课时练习)△ACB和△DCE是共顶点C的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等边三角形.(1)问题发现:如图1,若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AE,BE.①求证:△ACD≌△BCE;②求∠AEB的度数.(2)类比探究:如图2,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AE,AD,BE,CM为△DCE中DE 边上的高,请求∠ADB的度数及线段DB,AD,D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3,若设AD(或其延长线)与BE的所夹锐角为α,则你认为α为多少度,并证明.11.(2022·浙江·诸暨市浣江初级中学一模)【问题探究】(1)如图1,锐角△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等腰直角△ABE和等腰直角△ACD,使AE=AB,AD=AC,∠BAE =∠CAD=90°,连接BD,CE,试猜想BD与CE的大小关系,不需要证明.【深入探究】(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5,BC=2,∠ABC=∠ACD=∠ADC=45°,求BD2的值;甲同学受到第一问的启发构造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和△ABD全等的三角形,将BD进行转化再计算,请你准确的叙述辅助线的作法,再计算;【变式思考】(3)如图3,四边形ABCD中,AB=BC,∠ABC=60°,∠ADC=30°,AD =6,BD=10,则CD=.12.(2022·河南周口·九年级期末)观察猜想(1)如图1,在等边△ABC中,点M是边BC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C),连接AM,以AM为边作等边△AMN,连接CN,则∠ABC与∠ACN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类比探究如图2,在等边△ABC中,点M是B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C),(1)中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3,在等腰△ABC中,BA=BC,点M是边BC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C),连接AM,以AM为边作等腰△AMN,使顶角∠AMN=∠ABC.连按CN.试探究∠ABC与∠AC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3.(2021·辽宁·东港市第七中学一模)如图,在△ABC、△ADE中,AB=AC,AD=AE,设∠BAC=∠DAE=α.连接BD,以BC、BD为邻边作▱BDFC,连接EF.(1)若α=60°,当AD、AE分别与AB、AC重合时(图1),易得EF=CF.当△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图2)位置时,请直接写出线段EF、CF的数量关系________;(2)若α=90°,当△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图3)位置时,试判断线段EF、C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α为任意角度,AB=6,BC=4,AD=3,△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周(图4),当A、E、F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AF的长度.14.(2022·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三模)【学习概念】有一组对角互余的凸四边形称为对余四边形,连接这两个角的顶点的线段称为对余线.【理解运用】(1)如图1,对余四边形中,AB = 5,BC = 6,CD = 4,连接AC,若AC = AB,则cos∠ABC=___________,sin∠CAD=__________.(2)如图2,凸四边形中,AD = BD,AD⊥BD,当2CD2 + CB2 = CA2时,判断四边形ABCD 是否为对余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拓展提升】(3)在平面直角坐标中,A(-1,0),B(3,0),C(1,2),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 u,点D的纵形,点E在对余线BD上,且位于△ABC内部,∠AEC = 90° + ∠ABC.设AEBE坐标为t,请在下方横线上直接写出u与t的函数表达,并注明t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ABC和△ADE如图所示,其中∠ABC=∠ACB,∠ADE=∠AED,∠BAC=∠DAE.(1)如图①,连接BE、CD,求证:BE=CD;(2)如图②,连接BE、CD、BD,若∠BAC=∠DAE=60°,CD⊥AE,AD=3,CD=5,求BD的长.16.(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如图1,∠ACD=90°,AC=DC,MN是过点A的直线,过点D作DB⊥MN于点B,连接CB;过点C作CE⊥CB,与MN交于点E.(1)连接AD,AD是AC的______倍;(2)直线MN在图1所示位置时,可以得到线段BD和A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BD−BA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请证明你的结论;(3)直线MN绕点A旋转到图2的位置,若BD=2,BC=√2,则AB的长为______(直接写结果);(4)直线MN绕点A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直接写出线段BA,BC,BD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17.(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中)【理解概念】当一个凸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原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若其中有一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等腰直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当一个凸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原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若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真等腰直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叫做“真等腰直角四边形”.(1)【巩固新知】如图①,若AD=3,AD=DB=DC,BC=3√2,则四边形ABCD______(填“是”或“否”)真等腰直角四边形.(2)【深度理解】在图①中,如果四边形ABCD是真等腰直角四边形,且∠BDC=90°,对角线BD是这个四边形的真等腰直角线,当AD=4,AB=3时,则边BC的长是______.(3)如图②,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DE都是等腰直角四边形,且∠BDC=90°,∠ADE=90°,BD>AD>AB,对角线BD、AD分别是这两个四边形的等腰直角线.求证:AC=BE.(4)【拓展提高】在图3中,已知:四边形ABCD是等腰直角四边形,对角线BD是这个四边形的等腰直角线.若BD正好是分得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且AD=3,AB=4,∠BAD=45°,求AC的长.18.(2022·江苏·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等腰△ABC与等腰△ADE中,AB=AC,AD=AE,∠BAC=∠DAE=α,连接BD和CE相交于点P,交AC于点M,交AD于点N.(1)求证:BD=CE.(2)求证:AP平分∠BPE.(3)若α=60°,试探寻线段PE、AP、P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在△ABC中,∠B=90°,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 为线段AC,CD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连接EA,EC,ED.(1)如图1,当∠BAC=50°时,则∠AED=_______°;(2)当∠BAC=60°时,①如图2,连接AD,判断△AED的形状,并证明;②如图3,直线CF与ED交于点F,满足∠CFD=∠CAE.P为直线CF上一动点.当PE−PD 的值最大时,用等式表示PE,PD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并证明.20.(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连接BD,CE,BD与CE交于点O,BD与AC交于点F.(1)求证:BD=CE.(2)若∠BAC=48°,求∠COD的度数.(3)若G为CE上一点,GE=OD,AG=OC,且AG∥BD,求证:BD⊥AC.21.(2021·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线段BC 上一点,将线段AD以点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连接BE,点D关于直线BE的对称点为F,BE与DF交于点G,连接DE,EF.(1)求证:∠BDF=30°(2)若∠EFD=45°,AC=√3+1,求BD的长;(3)如图2,在(2)条件下,以点D为顶点作等腰直角△DMN,其中DN=MN=√2,连接FM,点O为FM的中点,当△DMN绕点D旋转时,求证:EO的最大值等于BC.22.(2021·河南许昌·九年级期中)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DE中,AC=AB,AD =AE,连接BD,点M、N分别是BD,BC的中点,连接MN.(1)如图1,当顶点D在边AC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E与线段MN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当△ADE绕点A旋转时,连接BE,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成立,请就图2情况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AC=8时,在△ADE绕点A旋转过程中,以D,E,M,N为顶点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AD的长.23.(2021·福建莆田·九年级期中)如图1,在等边△ABC中,∠A=6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MPN=;(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BD,CE,则上面题(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4,AB=10,请直接写出△PMN 周长的最大值24.(2021·四川·成都七中八年级期中)已知,在△ABC中,AB=AC,(1)如图1,∠ABC=2α,∠BDA=α,若α=30°,且点D在CA的延长线上时,求证:CD2= BD2+AD2;(2)如图2,∠ABC=2α,∠BDA=α,若α=30°,试判断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BDA=∠ABC=45°,AD=6√2,BD=5,求CD的长.25.(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中)在△ABC中,∠BAC=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1,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经过分析已知条件AB=AC,D为BC的中点.容易联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因此,连结AD(如图2),以下是某同学由已知条件开始,逐步按层次推出结论的流程图.请帮助该同学补充完整流程图.补全流程图:①___≅____,②∠EDF=___(2)如果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DEF 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先作出判断,然后给予证明.26.(2021·四川·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期中)正方形ABCD中,点E、F在BC、CD 上,且BE=CF,AE与BF交于点G.(1)如图1,求证AE⊥BF;(2)如图2,在GF上截取GM=GB,∠MAD的平分线交CD于点H,交BF于点N,连接CN,求证:AN+CN=√2BN;,求AB的长(3)在(2)的条件下,若tan∠AEB=3,S△CHN=95。
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侧拉手(婆罗摩笈多模型)
结论二:取BC中点M,连结MO并延长交AD于点N, 则ON AD,且OM 1 AD(中线变高)
2
证明方法: 延长OM 至点K,使得OM KM,连结BK
OA OB AOD KBO OD BK AOD OBK (SAS)
3 1
同侧拉手(婆罗摩笈多模型)
结论二:取BC中点M,连结MO并延长交AD于点N, 则ON AD,且OM 1 AD(中线变高)
AOC BOD(SAS)
交叉拉手(手拉手全等模型) 静态视角:
结论二(线的角度): AC BD, AC BD(8字形)
证明方法:AOC BOD AC BDA 在APQ与BPO中 PAQ PBO, APQ BPO AQP BOP 90 即AC BD
或同理证明DQC DOC 90也可
OD BI OC
OI AD
1 2 90
3 1
同侧拉手(婆罗摩笈多模型)
结论三: 为BC中点,且OM 1 AD(高变中线)
2
BMI CMO IBM OCM BI OC IBM OCM(AAS)
OM IM 1 OI 1 AD 22
结论三:过点O作ON AD与点N,延长NO交BC于点M,
则M 为BC中点,且OM 1 AD(高变中线) 2
过点B作BI // OC,交OM的延长线于点I
BI // OC IBO COB 180 AOD COB 180 IBO AOD AOB 90 3 2 90 ON AD
1 3 OA OB AOD IBO AOD OBI(ASA)
交叉拉手(手拉手全等模型) 静态视角:
结论三(角的角度): QO平分BQC,即BQO CQO 45
证明方法:
过点O作OM BD于点M 过点O作ON AC于点N AOC BOD SAOC SBOD,AC BD OM ON 点O在BQC的角平分线上 即QO是BQC的角平分线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专题复习)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基于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两部分内容基础上的共顶点等腰三角形与全等的综合理解与运用.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和第十三章轴对称这三章内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探究具有某种特殊位置关系的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相关性质是解决本节知识的一个关键突破点,预证两条线段和两条边相等,就需要将其置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复杂图形中的基本图形也为求角的度数提供了简洁的思路方法;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也为本节内容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借助于特殊角60度构造等边三角形,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转化到同一线段中,这也提供了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同时,根据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为本节知识的变式提供了思路,可以从多种不同形式中让学生去探究其中变与不变的因素;将等边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背景下,借助于直角三角形中,含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决相关变式问题.从等边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探索与运用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根据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找出全等三角形.(2)能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综合运用.(3)结合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具体几何题目中,总结基本图形,归纳几何结题策略.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从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的复杂图形中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两个三角形面积求线段的等量关系、角的度数和证明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推出对应的高也相等,利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证得一条线段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同时,学生还能熟练掌握预证两条线段相等,则需将两条线段置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解决问题.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在求证一条线段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时,通过向角的两边作双垂线,利用双垂线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还能在求线段和差关系时,借助于60度角,构造等边三角形,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转化到同一线段中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添加不同的辅助线,真正体会了截长补短的意义.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由于添加辅助线的经验不足,对于任何需要添加的辅助线,如何添加,添加的理由是什么,如何描述辅助线仍然没有规律性了解.例如:在“求线段和差关系”的证明中,由于题中60度角比较多,学生如果以不同的角为出发点构造等边三角形,所得到的辅助线也不尽相同,这样,有学生就会很茫然,为什么我的辅助线会和其他同学不同这样的疑问,包括作完辅助线后,我到底将哪条线段进行了平移,接下来该证明哪两条线段相等这些问题.事实上,添加辅助线、描述辅助线本身就是一项探究性活动,是获得证明所采取的一种尝试,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对于变式训练,旋转前后哪些量变了,哪些量保持不变,这些都是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线段和差关系中辅助线的添加描述和对于旋转问题,能够明确变与不变的元素.四、教学过程设计引言我们前面系统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对其都有所理解和掌握.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这两部分内容的综合应用.1. 复习巩固问题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等边三角形有哪些判定?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旧知,充分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设计意图:复习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问题2 你能分别找出以下列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吗?(1)若△ABD 和△AEC 均为等边三角形,请找出下列各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2)若△ABD 和△AEC 均为等腰三角形,其中AB=AD ,AC=AE ,∠BAD=∠CAE ,请找出下列各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尝试找出以上图形当中的全等三角形,教师给与适当评价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共顶点的等边或等腰三角形几种常见的摆放位置,通过寻找这些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为下面设置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2. 探究学习问题3 如图,已知A 是线段BC 上一点,分别以AB 、AC 为边在同侧作等边△ABD 和△AEC.(1)填空:BE= ,∠ABE= ,∠DFB= °.(2)求证: AF 平分∠BFC.(3)求证: AF +DF=BF.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相互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派学生代表讲解思路,同学间相互补充,教师再此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从特例出发,让学生经历发现结论,说明论证过程,体会相关知识的运用.追问1:还有不同方法解决(2)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2)的不同解法.追问2:你们解决(3)的方法一致吗?还有不同见解吗?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表意见,教师点拨.追问3:想要解决(3),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哪?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给与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追问4:若BE 、AD 交于点M ,CD 、AE 交于点N ,链接MN ,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全等三角形吗?△AMN 是什么三角形?MN 与B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增加新条件,并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一一作答,学生间相互评价补充,教师最后点评并适当总结,给与恰当评价.问题4 如图,若将上题中的等边△AEC 绕点A 都还成立?请说明理由.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补充,给出结论,说明原因,教师给与评价与鼓励.设计意图:通过旋转变换,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多变,在其过程中体会变与不变元素,抓住本质特征,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5 如图,若将上题中的等边△ABD 和△AEC 改为等腰△ABD 和△AEC ,其中AD=AB ,AE=AC , ∠BAD=∠EAC=a. 上述结论是否都还成立?请说明理由.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作答,说明其原因.设计意图:拓展问题的研究范围,将问题一般化,让学生经历3. 微课展示4. 巩固应用1. 已知△ABC 和△AEF ,AB=AC ,AE=AF ,∠BAC=∠EAF ,BE 、CF 交于M ,连接MA.(1)如图1,若∠BAC=60°,则△BAE ≌ ;∠CMB= .图1B图2图3BC (2)如图2,若∠BAC=90°,则∠CMB= .(3)如图3,若∠BAC=a, 直接写出∠AME 的度数(用含a 的式子表示).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评价.设计意图:巩固加深对探究学习中(1)-(3)问题的认识,再次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探讨问题的过程.2. 如图,△AOB 是等边三角形,以直线OA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B(a,b)且a 、b 满足(20b +-=,D 为y 轴上一动点,以AD 为边作等边△ADC ,CB 交y 轴于E.(1)如图1,求点A 的坐标.(2)如图2,D 为y 轴正半轴上一点,C 在第二象限,CE 的延长线交x 轴于M ,当D 点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M 点坐标是否变化,若不变,求M 点的坐标,若变化,说明理(3)如图3,D 在y 轴负半轴上,以DA 为边向右构造等边△DAC ,CB 交y 轴于E 点,如果D 点在y 轴负半轴上运动时,仍保持△DAC 为等边三角形,连BE ,试求CE ,OD ,AE 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师生活动: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的特征,用 30设计意图:直角解决问题,(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条件推理的能力.5.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解决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问题关键是什么?(2)本节课解决一条线段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的方法有几种?(3)本节课解决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的方法是什么?(4)本节课的探究学习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从知识内容、学习过程和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归纳知识,小结方法,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旋转 公开课课件
【解题过程】 解: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F,∠DAF =360°-∠DAE-∠EAF=135°, ∴ △ DAF≌△DAE , ∴ DF = DE.∵∠FCD = 90° , ∴ CD2 +CF2=DF2,∴CD2+BE2=DE2,故以BE,CD,DE为边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24章 圆
微专题7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旋转
1.如图,△ABC中,分别以AB,AC为 直 角 边 向 外 作 等 腰 直 角 三 角 形 , △ ABD 和 △ACE.求证:(导学号:49854069)
(1)CD=EB;
【解题过程】 证明:(1)∵等腰直角△ABD和△ACE,∴AD=AB,AC = AE , ∠ ADB = ∠ ABD = 45°.∵∠DAB = ∠ EAC = 90° , ∴∠DAC=∠BAE,∴△DAC≌△BAE,∴CD=EB;
(2)CD⊥EB. 【解题过程】 证 明 : (2) 由 △ DAC≌△BAE 得 , ∠ ADC = ∠ ABE.∵∠ADB = ∠ ABD = 45° , ∴ ∠ CDB + ∠ DBA + ∠ABE=90°,∴CD⊥EB.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4, CD=3,∠ABC=∠ACB=∠ADC=45°, 求BD的长.(导学号:49854070)
∴∠BFM=∠BAC=∠MGC,∴∠BFM+90°=∠MGC +90°,即∠DFM=∠MGE.∵∠BAD+∠CAE=90°,
∠CAE+∠AEG=90°,∴∠BAD=∠AEG,∴tan∠BAD =tan∠AEG,∴DAFF=AGGE,即MDFG=FGME .又∵∠DFM=∠MGE, ∴△DFM∽△MGE游仙诗》 鲍照的《拟行路难》 庾信的《拟咏怀》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就不贴了orz。
共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的性质
共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和轴对称的性质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几何图形。
对于等腰三角形的考查,教学中多着重于其性质与判定,而以等腰三角形构图从而发现图形性质却成为历年重要考试的一个高频考点,给八年级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
本文选取其中一个类别:共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从三个不同的构图视角,去发现、论证其图形的性质。
一、知识点回顾⑴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所对的角也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例1、如右图:在△OAB 中,OA =OB . 性质①:∵OA =OB∴∠A =∠B (等边对等角)性质②: ∵OA =OB ,OC ⊥AB∴OC 平分∠AOB ,AC =BC (三线合一)或 ∵OA =OB ,AC =BC ∴OC 平分∠AOB ,OC ⊥AB (三线合一)或 ∵OA =OB ,OC 平分∠AOB ∴AC =BC ,OC ⊥AB (三线合一)⑵等腰三角形的角:已知顶角,可求底角;已知底角,可求顶角.例2、如右图:在△OAB 中,OA =OB . ∵OA =OB ∴∠A =∠B =AOB AOB ∠°=∠°21-902-180∴∠AOB =180º-2∠A =180º-2∠B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二、探究构图⑴共顶角顶点且共腰的几个等腰三角形 例3、如右图,OA =OB =OC发现1:已知顶角和,可求底角和;已知底角和,可求顶角和. 证明:∵∠1=180º-2∠7,∠2=180º-2∠6 ∴∠1+∠2=360º-2(∠7+∠6)∠7+∠6=180º-21(∠1+∠2)发现2:∠7+∠6-∠5=90º 证明:∵∠7+∠6=180º-21(∠1+∠2) ∠5=90º-21(∠1+∠2) ∴∠7+∠6-∠5=90º发现3:∠3=21∠2,∠4=21∠1, 证明:∵∠4=∠OCB -∠5 =(90º-21∠2)-[90º-21(∠1+∠2)] =21∠1同理可得:∠3=21∠2小结:构图⑴主要考查“等边对等角”这一性质,而发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是等量代换、整体思想和设元导角的方程思想,这也是解决角关系的一般方法。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模型构建专题:“手拉手”模型——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3类热点题型讲练)(解析版)
第08讲模型构建专题:“手拉手”模型——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3类热点题型讲练)目录【类型一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 (1)【类型二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1)【类型三共顶点的一般等腰三角形】 (21)【类型一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例题:(2023上·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点C 是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N 交CM 于点E ,连接BM 交CN 于点F .(1)求证:NAC BMC(2)连接EF ,判断C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CEF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由等边三角形可得其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证明 SAS ACN MCB ≌,即可得证;(2)由(1)可得EAC FMC ,继而得到ACE MCF ,证明 ASA ACE MCF ≌,得CE C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证明:∵ACM △与CBN △为等边三角形,∴60ACM BCN ,AC MC ,NC BC ,∴ACM MCN BCN NCM ,即ACN MCB ,在ACN △和MCB △中,AC MC ACN MCB NC BC,∴ SAS ACN MCB ≌;∴NAC BMC ;(2)CEF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180ACB ,60ACM BCN ,∴180606060MCF ACE ,∵NAC BMC ,即EAC FMC ,在ACE △和MCF △中,EACFMC AC MC ACE MCF,∴ASA ACE MCF ≌∴CE CF,∵60MCF ,∴CEF △是等边三角形.【变式训练】1.(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1,等边三角形BCD 和等边三角形ACE ,连接AD ,BE ,其中AC BC .(1)求证:AD BE ;(2)如图2,当点A C 、、B 在一条直线上时,AD 交CE 于点F ,BE 交CD 于点G ,求证:BG DF ;(3)利用备用图补全图形,直线AD ,BE 交于点H ,连接CH ,若3DH ,5CH ,直接写出BH 的长.【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8BH 【分析】(1)由“SAS ”可证ACD ECB △≌△,可得AD BE ;(2)由“ASA ”可证BCG D CF ≌,可得BG DF ;(3)如图3,过点C 作CP BE 于P ,CN AD 于N ,由面积法可求CP CN ,可证60BH C CH A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 2.5PH HN ,由“AAS ”可证BCP D CN ≌,可得 5.5D N BP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BCD ∵ 和ACE △是等边三角形,BC CD ,AC CE ,60BCD ACE ,BCE DCA ,在ACD 和ECB 中,AC CE ACD ECB CD BC,()ACD ECB ≌SAS ,AD BE ;(2)证明:AC D EC B ∵ ≌,EBC ADC ,∵点C 在线段AB 上,60BCD ACE ,60DCE BCD ,在BCG 和DCF 中,90EBC ADC BC CD BCG DCF,()BCG DCF ≌ASA ,BG DF ;(3)解:如图3,过点C 作CP BE 于P ,CN AD 于N ,EBC ADC∵,DBH EBC,60DHB DCB,120BHA2.(2023上·广西南宁·八年级校考期中)数学课上,张老师带领学生们对课本一道习题层层深入研究.教材再现:如图,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 DC .(1)请写出证明过程;继续研究:(2)如图,在图1的基础上若CD 与BE 交于点O ,AB 与CD 交于点M ,AC 与BE 交于点N ,连接AO ,求证:AO 平分DOE ;(3)在(2)的条件下再探索OA ,OC ,O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OE OA OC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B AD ,AE AC ,60BAD BDA DBA CAE ,求出BAE DAC ,根据SAS 证ABE ADC △≌△即可;(2)过点A 分别作AG BE ,AH DC ,垂足为点G ,H ,由得到ABE ADC △≌△,从而ABE ADC S S ,故有AM AN ,根据角平分线判定即可求证;(3)在OE 上截取一点Q ,使得OQ OA ,证明AOQ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明 SAS OAC QAE ≌,从而得证.由(1)知:ABE ADC △≌△,BE ∴ABE ADC S S ,∴11··22BE AM DC AN ,∴AM AN ,由(1)知:ABE ADC△≌△, ,∴ADC ABE∴ADC BDO ABE BDO 在BOD中,为边在直线AD 右侧作等边三角形ADE .(1)如图1,当点D 在BC 边上时,连接CE ,此时AB ,C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ACE ______;(2)如图2,当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连接CE ,(1)中AB ,C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新的结论及证明过程;(3)如图3,当点D 在射线BC 上运动时,取AC 的中点F ,连接EF ,当EF 的值最小时,请直接写出CFE 的度数.【答案】(1)CE CD AB ;60(2)不成立,CE CD AB ,证明见解析(3)30【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BD ACE ≌△△,可得ACE B ,CE BD ,即可得到AB ,C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2)同(1)中原理证明ABD ACE ≌△△,可得AB ,CD ,CE 之间新的数量关系;(3)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连接CE ,取AB 的中点G ,连接DG ,根据ABD ACE ≌△△,证明BDG CFE ≌,则可得EF DG ,当GD BC 时,取最小值,则EF 此时也去最小值,即可求得此时CFE 的值,见手拉手模型则考虑证全等,将EF 转换到ABD △中等量的中线看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解:ABC ∵ 是等边三角形,ADE V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60AB BC B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BAD 与CAE V 中,AB AC BAD CAE AD AE, SAS BAD CAE △≌△,CE BD ,60ACE B ,CE DC BD DC BC AB ,即CE CD AB ,故答案为:CE CD AB ;60 ;(2)不成立,CE CD AB ,证明如下:证明:ABC ∵ 是等边三角形,ADE V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AB BC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BAD 与CAE V 中,AB AC BAD CAE AD AE, SAS BAD CAE △≌△,CE BD ,CE CD BD CD BC AB ,即CE CD AB ;(3)解:如图,连接CE ,取AB 的中点G ,连接DG ,【类型二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例题:(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1)如图1,点D 、E 在AB ,AC 上,则BD ,CE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答案不证明)(2)如图2,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ABC 外部,连接BD ,CE ,则BD ,CE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BD CE ,BD CE(2)BD CE ,BD CE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结合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延长BD ,分别交AC 、CE 于F 、G ,证明ABD AC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垂直的定义解答;【详解】(1)解:∵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AB AC ,AD AE ,∴AB AD AC AE ,即BD CE ,∵点D ,E 在AB ,AC 上,AD AC ,∴BD CE ;(2)BD CE ,BD CE ,理由如下:延长BD ,分别交AC 、CE 于F 、G ,∵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AB AC ,AD AE ,∵BAD BAC DAC ,CAE DAE DAC ,∴BAD CAE ,在ABC 和ADE V 中,AB AC BAD CAE AD AE,∴ABD ACE ≌△△,∴BD CE ,ABD ACE ,∵A F B G F C ,180AFB ABD BAC GFC ACE CGF ,∴90CGF BAF ,即BD CE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2023春·八年级课时练习)(1)问题发现:如图1,ABC 与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则线段AE 、BD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AE 、BD 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2)深入探究:在(1)的条件下,若点A ,E ,D 在同一直线上,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请判断ADB 的度数及线段CM ,AD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AE BD ,AE BD ;(2)90ADB ,2AD CM BD ;理由见解析【分析】(1)延长AE 交BD 于点H ,AH 交BC 于点O .只要证明 SAS ACE BCD ≌,即可解决问题;(2)由ACE BCD ≌,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如图1中,延长AE 交BD 于点H ,AH 交BC 于点O ,∵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AC BC ,CD CE ,∴90ACE ECB BCD ECB ,∴ACE BCD ,∴ SAS ACE BCD ≌,∴AE BD ,CAE CBD ,∵90CAE AOC ,AOC BOH ,∴90BOH CBD ,∴90AHB ,∴AE BD .故答案为:AE BD ,AE BD .(2)90ADB ,2AD CM BD ;理由如下:如图2中,∵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45CDE CED ,∴180135AEC CED ,由(1)可知:ACE BCD ≌,∴AE BD ,135BDC AEC ,∴1354590ADB BDC CDE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中,CM 为斜边DE 上的高,∴CM DM ME ,∴2DE CM ,∴2AD DE AE CM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2023秋·山东日照·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 是直线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连接CE .(1)在图1中,当点D 在边BC 上时,求证:BC =CE +CD ;(2)在图2中,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时,结论BC =CE +CD 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猜想BC ,CE ,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图3中,当点D 在边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不需写证明过程,直接写出BC ,CE ,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及直线CE 与直线BC 的位置关系.【答案】(1)见解析;(2)结论BC =CE +CD 不成立,猜想BC =CE -CD ,理由见解析;(3)BC CD CE ;CE BC ,理由见解析【分析】(1)证明△BAD ≌△CAE (SAS ),可得BD =CE ,即可证得BC =BD +CD =CE +CD 成立;(2)同样证明△BAD ≌△CAE (SAS ),可得BD =CE ,即可证得BC BD CD CE CD 成立,故BC =CE +CD 不成立;(3)补全图形,同样证明△BAD ≌△CAE (SAS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作出结论:BC CD CE ;CE BC .【详解】(1)证明:∵△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AD =AE ,90BAC DAE∴90BAD DAC CAE DAC∴BAD CAE∴△BAD ≌△CAE (SAS )∴BD =CE∴BC =BD +CD =CE +CD(2)结论BC =CE +CD 不成立,猜想BC =CE -CD ,理由如下:∵90BAC DAEBAC CAD DAE CADBAD CAE又∵AB =AC ,AD =AEBAD CAE SAS BD CEBC BD CD CE CD(3)BC CD CE ;CE BC ;理由如下:补全图形如图3,∵△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ABC =45°,∴∠ABD =135°,由(1)同理可得,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EAC AD AE,(1)如图1,若30CAD ,10DCB ,求DEB 的度数;(2)如图2,若A 、D 、E 三点共线,AE 与BC 交于点F ,且CF BF ,AD (3)如图3,BE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若CD AD ,延长CD 与AB 交于点△BNM≌△BNT (SAS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详解】(1)解:如图1中,90ACB DCE Q ,ACB BCD DCE BCD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CA CB ACD BCE CD CE,ACD ≌ SAS BCE ,30CAD CBE ,10DCB ∵,901080ECB ,180803070CEB ,45CED ∵,704525DEB ;(2)如图2中,过点C 作CQ DE 于Q .∵,AD CD90ADC ,同理:ACD ≌BCE ,90ADC BEC ,90BCT ECB ∵,90ECB CBG ,BCT CBG ,在CBT 和BCG 中,90BCT CBG CB BC CBT BCG,CBT ≌ ASA BCG ,BT CG ,CT BG ,BM CG ∵,BM BT ,在BNM 和BNT 中,45BM BT NBM NBT BN BN,BNM ≌ SAS BNT ,MN NT ,CN MN CN NT CT BG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类型三共顶点的一般等腰三角形】例题:(2023秋·广东·八年级校联考期末)若ABC 和ADE V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B AC AD AE ,当ABC 和ADE 互余时,称ABC 与ADE V 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ABC 的边BC 上的高AH 叫做ADE V 的“余高”.(1)如图1,ABC 与ADE V 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若连接BD ,CE ,判断ABD △与ACE △是否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______(填“是”或“否”);(2)如图1,ABC 与ADE V 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当0180BAC 时,若ADE V 的“余高”是AH .①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H ;(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②求证:2DE AH .(3)如图2,当90BAC 时,ABC 与ADE V 互为“底余等腰三角形”,连接BD 、CE ,若6BD ,8CE ,请直接写出AB 的长.【答案】(1)是(2)见详解(3)5【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90ABC ADE ,90ACB AED ,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求出【变式训练】1.(2023秋·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BC .分别以AB 、AC 为腰在AB 左侧、AC 右侧作等腰三角形ABD .等腰三角形ACE ,连接CD 、BE .(1)如图1,当60BAD CAE 时,①ABD △、ACE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②求证:BE DC .(2)若60BAD CAE ,①如图2,当AB AD AC AE ,时,BE DC 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②如图3,当AB DB AC EC ,时,BE DC 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等边三角形;②证明见解析(2)①成立,理由见解析;②不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有一个内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解;②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 AD ,AE AC ,60DAB CAE ,证明BAE DAC ≌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2)①证明BAE DAC ≌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②根据已知可得BAE 与DAC △不全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①∵ABD △是等腰三角形,ACE △是等腰三角形,60BAD CAE∴ABD △、ACE △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②证明:∵ABD △、ACE △是等边三角形,∴AB AD ,AE AC ,60DAB CAE ,∵DAC DAB BAC ,BAE CAE BAC ,∴DAC BAE ,在△BAE 与△DAC 中,∵AB AD BAE DAC AE AC,∴ SAS BAE DAC ≌ .∴BE DC .(2)①当AB AD ,AE AC 时,成立.理由:如图,∵AB AD ,BAE DAC ,AE AC ,∴ SAS BAE DAC ≌ ,∴BE DC ;②当AB DB ,AC EC 时,不成立.理由:如图,∵60BAD CAE ,∴AB DB AD ,AC EC AE ,∴BAE 与DAC △不全等,∴BE D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定义:顶角相等且顶点重合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叫做“同源三角形”,我们称这两个顶角为“同源角”.如图,ABC 和CDE 为“同源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与DCE 为“同源角”.(1)如图1,ABC 和CDE 为“同源三角形”,试判断AD 与B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同源三角形”ABC 和CDE 上的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90ACE ,则 EMD ______°.(3)如图3,ABC 和CDE 为“同源三角形”,且“同源角”的度数为90°时,分别取AD ,BE 的中点Q ,P ,连接CP ,CQ ,PQ ,试说明PC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1)AD BE ,详见解析(2)45(3)详见解析【分析】(1)由“同源三角形”的定义可证ACD BCE ,然后根据SAS 证明≌ACD BCE V V 即可;(2)由“同源三角形”的定义和90ACE 可求出45DCE ACB ,由(1)可知≌ACD BCE V V ,得ADC BEC ,然后根据“8”子三角形即可求出EMD 的度数;(3)由(1)可知≌ACD BCE V V ,可得CAQ CBP ,BE AD .根据SAS 证明ACQ BCP △≌△,可得CQ CP ,ACQ BCP ,进而可证结论成立.【详解】(1)AD BE .理由:因为ABC 和CDE 是“同源三角形”,所以ACB DCE ,所以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所以 SAS ACD BCE △≌△.所以AD BE .(2)∵ABC 和CDE 是“同源三角形”,∴ACB DCE .∵90ACE ,∴45DCE ACB .由(1)可知≌ACD BCE V V ,∴ADC BEC .∵MOE COD ,∴45EMD DCE .故答案为:45;(3)由(1)可知≌ACD BCE V V ,所以CAQ CBP ,BE AD .因为AD ,BE 的中点分别为Q ,P ,所以AQ BP .在ACQ 和BCP 中,,,,CA CB CAQ CBP AQ BP所以 SAS ACQ BCP △≌△,所以CQ CP ,ACQ BCP .又因为90BCP PCA ,所以90ACQ PCA .所以90PCQ ,所以PC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3上·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规定:顶角相等且顶角顶点重合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互为“兄弟三角形”.(1)如图①,在ABC 与ADE V 中,AB AC ,当BAC BAD BAE 、、、满足条件____时,ABC 与ADE V 互为“兄弟三角形”;(2)如图②,在ABC 与ADE V 互为“兄弟三角形”,AB AC ,BE CD 、相交于点M ,连AM ,求证:MA 平分BMD(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180BAD BCD ,AD AB ,AC BC DC ,求BAD 的度数.【答案】(1)BAE BAC BAD ;(2)见解析(3)60BAD【分析】(1)顶角相等且顶角顶点重合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互为“兄弟三角形”.据此推导出BAC BAD BAE 、、的关系便可;(2)过点A 作AM BE 于点M ,作AN CD 于点N ,再证明ABE ACD ≌得AM AN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得结论;(3)延长CD 至E ,使得DE BC ,连接AE ,证明ABC ADE △≌△,进而得ACE △是等边三角形,便可得60BAD CAE .【详解】(1)∵在ABC 与ADE V 中,AB AC ,∴当BAC DAE 时,ABC 与ADE V 互为“兄弟三角形”,∵BAE DAE BAD ,∴BAE BAC BAD ,故当BAE BAC BAD 时,ABC 与ADE V 互为“兄弟三角形”,故答案为BAE BAC BAD ;(2)过点A 作AH BE 于点H ,作AN CD 于点N ,∵在ABC 与ADE V 互为“兄弟三角形”,AB AC ,∴BAC DAE ,AD AE ,∴BAE CAD ,∴ SAS ABE ACD ≌,∴AH AN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MA 平分BMD ;(3)延长CD 至E ,使得DE BC ,如图③,∵180BAD BCD ,∴360180180 ABC ADC ,∵180ADC ADE ,∴ABC ADE ,∵AB AD ,∴ SAS ABC ADE ≌,∴AC AE BAC DAE ,,∴BAD CAE ,∵AC BC DC DE DC CE ,∴AC CE AE ,∴60CAE ,∴60BAD .【点睛】此题考查了新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 共顶点的等腰(等边)三角形导学案
共顶点的等腰(等边)三角形问题探讨五、精练――当堂训练、提升能力1.如图,已知△ABC,△ADE是等边三角形,点E恰在CB的延长线上,求证:∠ABD=∠AED.2.如图,A点在y轴正半轴上,以OA为边作等边△AOC,点B为x的正半轴上一动点,连AB,在第一象限作等边△ABE.在点B运动过程中,∠AC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P为等边三角形,A(0,1),点B为y轴上一动点,以BP为边作等边△PBC.(1)求证:OB=AC;(2)求∠CAP的度数;(3)当B点运动时,AE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4.已知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ADE,∠BAC=∠EAD=90°,AB=AC,AD=AE,F为BE和CD的交点.(1)求证:BE⊥CD;.(2)求∠AFE的度数5.如图,点D 是△ABC 的边BC 上一动点,且AB =AC ,DA =DE ,∠BAC =∠ADE =120°,求∠BCE 的 度数.B6.如图,△AOB 是等边三角形,以直线OA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B (a ,b ),且a,b满足(20b -=.D 为y 轴上一动点,以AD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DC ,CB 交y 轴于E .(1)如图1,求A 点的坐标;(2)如图2,D 在y 轴正半轴上, C 在第二象限,CE 的延长线交x 轴于M ,当D 点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M 点的坐标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M 点的坐标,若变化,说明理由;(3)如图3,点D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以DA 为边向右构造等边△DAC ,CB 交y 轴于E 点,如果D 点y 轴负半轴上运动时,仍保持△DAC 为等边三角形,连AE .试求CE ,OD ,AE 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E
D
C
B
A
P
O
D C
B
A P
O
D
C
B
A
P
O
D
C
B
A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方法与技巧:
(1)如果两个等腰三角形共顶点,那么图中一定有SAS 的全等三角形,这种全等叫做手拉手全等 (2)图中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根据题意,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手拉手全等 强化练习:
1、已知:如图,∠ACB=∠DCE=90°,CA=CB ,CD=CE ,求证:(1)AD=BE (2)AD ⊥BE
2、 已知:OA=OC ,OB=OD ,∠AOC=∠BOD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P (1)如图1,若∠AOC=∠BOD=900
,则∠APD= (2)如图2,若∠AOC=∠BOD=600,则∠APD=
(1)如图3,若∠AOC=∠BOD=a ,则∠APD= ,请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在△ABC 中,AB=AC ,∠BAC=90°,∠ADB=45°,(1)求∠ADC 的度数(2)求证:AD 平分∠BDC
4﹑如图,在△ABC 中,AB=AC ,∠BAC=120°,∠ADB=30,(1)求∠ADC 的度数(2)求证:AD 平分∠BDC
5﹑如图,在△ABC 中,AB=AC ,∠BAC=∠ADB=60°,(1)求∠ADC 的度数(2)求证:AD 平分∠
BDC
B D
C B A D
C
B
A。
专题六: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手拉手模型:共点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直角顶点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的含义:如图,已知两个共直角顶点O的等腰Rt△AOB和等腰Rt△COD正面看向△AOB,将之扶正,保持头部O在上,则A为“左手”,B为“右手”;同理,正面看向△COD,将之扶正,保持头部O在上,则C为“左手”,D为“右手”.紧接着进行拉手操作,理应产生两种情形,即“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和“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分而治之!情形一:左手拉左手,右手拉右手(手拉手全等模型)连接左手A与左手C,连接右手B与右手D,请证明下列结论:(1)形的角度:如图1,△AOC≌△BOD.(2)线的角度:如图1,AC=BD且AC⊥BD.(3)角的角度:如图2,若AC和BD相交于点E,则OE平分∠BEC,即∠BEO=∠CEO=1/2∠BEC=45°.情形二: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婆罗摩笈多模型)连接左手A与右手D,连接右手B与左手C,则又构成了所谓“婆罗摩笈多模型”,请证明下列结论:(1)如图1,S△AOD=S△BOC.(2)如图2,取BC中点M,连接MO并延长交AD于N,则ON⊥AD,且OM=1/2AD.(中线变高)(3)如图3,过点O作ON⊥AD于N,延长NO交BC于M,则M为BC中点,且OM=1/2AD.(高变中线)二、共45°底角顶点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等腰Rt△AOB和等腰Rt△COD共底角顶点O,且公共顶点O、直角顶点与另一底角顶点均按相同顺序排列(如此图均为顺时针方向排列). 若将两直角顶点A、C和另两个底角顶点B、D相连,则构成了经典的“手拉手相似模型”,如下图.请证明:(1)形的角度:旋转相似必成对△AOB∽△COD(老相似),△AOC∽△BOD(新相似).(2)线的角度:AC、BD的数量关系为AC:BD=OA:OB=OC:OD=1:根号2;AC、BD的位置关系为两线夹的锐角=45°.情形二:逆序脚拉脚1.如图,等腰Rt△AOB和等腰Rt△COD共底角顶点O,且公共顶点O、直角顶点与另一底角顶点逆序排列(如下图中O、A、B为逆时针排列,而O、C、D为顺时针排列). 不妨将B、D看作两个等腰Rt三角形的两只脚,连接两脚,即形成了经典的“脚拉脚模型”(也叫“脚勾脚模型”).请证明下列结论:(1)取拉脚线BD上的中点M,分别与两直角顶点相连,则有结论AM=CM且AM⊥CM2. 若将双等腰直角三角形弱化为两个逆序等腰三角形共底角顶点,且顶角互补,再连接另一组底角顶点并取中点,则该中点与两顶角顶点构成直角三角形.请证明:如上图,△ABO中,AB=AO,△COD中,CO=CD,且∠OAB+∠OCD=180°,取BD中点,则有AM⊥CM.【举一反三练习】1.【操作发现】如图①,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1)请按要求画图: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B′,点C的对应点为C′,连接BB′;(2)在(1)所画图形中,∠AB′B=.【问题解决】如图②,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C=7,点P在△ABC内,且∠APC=90°,∠BPC=120°,求△APC的面积.小明同学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对上述问题形成了如下想法:想法一:将△AP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P′B,连接PP′,寻找P A,PB,P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想法二:将△AP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P′C′,连接PP′,寻找P A,PB,P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参考小明同学的想法,完成该问题的解答过程.(一种方法即可)【灵活运用】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E⊥BC,垂足为E,∠BAE=∠ADC,BE=CE=2,CD=5,AD=kAB(k为常数),求BD的长(用含k的式子表示).2.我们定义:如图1,在△ABC中,把AB绕点A顺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AB',把AC绕点A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连接B'C'.当α+β=180°时,我们称△AB'C'是△ABC的“旋补三角形”,△AB'C'边B'C'上的中线AD 叫做△ABC的“旋补中线”,点A叫做“旋补中心”.特例感知:(1)在图2,图3中,△AB'C'是△ABC的“旋补三角形”,AD是△ABC的“旋补中线”.①如图2,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AD与BC的数量关系为AD=BC;②如图3,当∠BAC=90°,BC=8时,则AD长为.猜想论证:(2)在图1中,当△ABC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与BC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拓展应用(3)如图4,在四边形ABCD,∠C=90°,∠D=150°,BC=12,CD=2,AB=2.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P,使△PDC是△P AB的“旋补三角形”?若存在,给予证明,并求△P AB的“旋补中线”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菱形ABCD中,∠ABC=60°,点P是射线BD上一动点,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APE,点E的位置随着点P的位置变化而变化.(1)如图1,当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E,BP与CE的数量关系是,CE与AD的位置关系是;(2)当点E在菱形ABCD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选择图2,图3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或说理);(3)如图4,当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连接BE,若AB=2,BE=2,求四边形ADPE的面积.4.在菱形ABCD和正三角形BGF中,∠ABC=60°,P是DF的中点,连接PG、PC.(1)如图1,当点G在BC边上时,易证:PG=PC.(不必证明)(2)如图2,当点F在A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PC、PG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与证明;(3)如图3,当点F在C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PC、PG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思考1:以上三问中△BFG的位置均为特殊位置,若将△BFG绕点B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以上结论(CP⊥PG,PG= PC)还成立吗?【思考2】如果将菱形和等边三角形换成其他图形呢,结论还成立吗?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点P为DF中点,连接AP、EP,则AP与EP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共点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专题复习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共点专题本文介绍了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共点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对于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它们共点,但顶点直角开口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使它们的底边重合,从而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
典型例题:考虑同侧型问题,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连接DC,M是中点,求EM,AM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将DE平移到CF,或者将EM倍长到MF,然后证明△XXX≌△AFC,关键在于证明∠ABE=∠ACF。
由于DE⊥BE,CG⊥XXX,因此有∠ABE=∠ACF。
这样就可以得到EM=MF,AM=MC,即EM=AM/2.对于对侧型问题,如图所示,在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EF中,顶角互补,我们可以将AE平移到BC,或者将中线AF倍长到BC,从而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
提高:考虑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等腰直角三角形DBE中,且BE在AB边上,取AE的中点F,CD的中点G,连接GF。
我们需要探究FG与DC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及△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首先可以证明四边形BEFG是矩形,然后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可以得到FG与DC垂直且FG=DC/2.当且仅当FG=EF时,平行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即△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最后,我们还介绍了一个关于正方形的问题: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接PG、PC。
我们需要探究当PG与PC的夹角为多少度时,平行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
我们可以先证明四边形BEFG是矩形,然后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可以得到PG与PC的夹角为60°时,平行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
专题-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解:(1)60°,连接BN,证△ABD≌△CBE,∠DAB=∠ECB, AD=CE,AM=CN,再证△AMB≌△CNB(SAS),BM=BN, ∠MBN=∠ABC=60°,△BMN为等边三角形
类型三: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4.等腰△ABD和△ACE的顶角∠BAD=∠CAE,BE交CD于F, BA,CA分别平分∠FBC和∠FCB.
专题-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类型一: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
1.(2017·衡阳模拟)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 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 △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_3_2__.
2.已知△ABC与△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E在BC的同侧. (1)如图①,点D在BC上,写出线段AC,CD,CE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
解:CE-CD=AC,证法同(1)
类型二: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已知,AB=BC,BD=BE,∠ABC=∠DBE=α,M,N分别 是AD,CE的中点. (1)如图①,若α=60°,求∠BMN; (2)如图②,若α=90°,∠BMN=___4_5_°__; (3)将图②的△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一锐角,在图③中完成作图 ,则∠BMN=__4_5_°___.
(1)如图①,若∠BAD=90°,则∠DAE=__4_5_°___; (2)如图②,若∠BAD=60°,则∠DAE=__9_0_°___.
The End
谢谢您的聆听!
期待您的指正!
解:CD+CE=AC.证明:∵△ABC与△ADE均为 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 ∠DAE=60°,∴∠BAD=∠CAE, ∴△BAD≌△CAE,∴CE=BD,∴CD+CE= BC=AC
九年级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旋转构全等乐乐课堂
九年级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旋转构全等乐乐课堂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得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一般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但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每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所在的直线,和高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长的平方等于底边上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勾股定理)。
9.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它的高的关系:腰大于高;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判定的方式编辑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除了以上两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如下判定的方式: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高度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与该边上的高度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边为底边。
显然,以上三条定理是“三线合一”的逆定理。
有两条角平分线(或中线,或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专题 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模型一:手拉手模型(一)有公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二)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例11.[问题提出](1)如图①,△ABC、△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DE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连结BD、CE.在图②中证明△ADB≌△AEC.[学以致用](2)在1的条件下,当点D、E、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EDB的大小为度.[拓展延伸](3)在1的条件下,连结CD.若BC=6,AD=4,直接写出△DBC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变式12.(1)如图1,已知△CAB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D在AC上,E在CB上,易得线段AD和BE的数量关系是.(2)将图1中的△CDE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直线AD和直线BE交于点F.①判断线段AD和B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图2中∠AFB的度数是.(3)如图3,若△CAB和△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DEC=90°,AB=BC,DE=EC,直线AD和直线BE交于点F,分别写出∠AFB的度数,线段AD、BE间的数量关系.模型二半角模型(一)等边三角形中120°含60°半角模型(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90°含45°半角模型例2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1)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试猜想AE,CF,EF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将三条线段分别填入后面横线中:+=.(不需证明)(2)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2)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3)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线段AE,CF,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变式24.如图1,在菱形ABCD中,AC=2,BD=23,AC,BD相交于点O.(1)求边AB的长;(2)求∠BAC的度数;(3)如图2,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60°角的顶点放在菱形ABCD的顶点A处,绕点A左右旋转,其中三角板60°角的两边分别与边BC,CD相交于点E,F,连接EF.判断△AEF是哪一种特殊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一)“共斜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模型(异侧型)已知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BC,则AB+AC=2AD.(二)“共斜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模型(同侧型)已知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BC,则AB-AC=2AD.(三)“等边三角形对120°模型”.△ABC是等边三角形,∠BPC=120°,则有PB+PC=PA;(四)“120°等腰三角形对60°模型”△ABC是等腰三角形,且∠BAC=120°,∠BPC=60°,则有PB+PC=3PA;例35.如图1,在Rt△ABC中,∠ABC=90°,BA=BC,直线MN是过点A的直线CD⊥MN于点D,连接BD.(1)观察猜想张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线段DC,AD,BD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经过观察思考,小明出一种思路:如图1,过点B作BE⊥BD,交MN于点E,进而得出:DC+AD=BD.(2)探究证明将直线MN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图2的位置写出此时线段DC,AD,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拓展延伸在直线MN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当△ABD面积取得最大值时,若CD长为1,请直接写BD的长.变式36.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点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BAD,连接EF,试猜想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EAF=12(1)思路梳理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ADG,使AB与AD重合,由∠B+∠ADC=180°,得∠FDG=180°,即点F,D,G三点共线,易证△AFG≌△AFE,故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2)类比引申∠BAD,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若点E,F由原来的位置分别变到四边形ABCD的边CB,DC延长线上,∠EAF=12连接EF,试猜想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若BD=1,EC=2,直接写出DE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模型四三垂直模型【结论】如图所示,AB⊥BC,AB=BC,AD⊥DE,CE⊥DE,则△ABD≌△BCE,DE=AD−CE.例47.如图,AB=BC,AB⊥BC,AE⊥BD于F,BC⊥CD,求证:EC=AB-CD.变式48.如下图所示,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DE=6cm,AD=9cm,则BE的长是()A.6cm B.1.5cm C.3cm D.4.5cm模型五一线三等角模型题型特征:图形的某条线段上出现三个相等的角,如图中∠B=∠2=∠C解题方法:只要题目再出现一组等边(BE=AC或EF=AE或BF=EC),必证△BEF≌△CAE(AAS或ASA)证明过程:∵∠1=180°-∠2-∠3,∠4=180°-∠C-∠3,∵∠2=∠C,∴∠1=∠4,∵∠B=∠C,若BE =AC或EF=AE或BF=EC,则△BEF≌△CAE(AAS或ASA)例59.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EDC=______°,∠AED=______°;(2)线段DC的长度为何值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求∠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变式510.(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模型六雨伞模型模型讲解【结论】如图,AP是∠BAC的平分线,BO⊥AP,垂足为O,延长BO交AC于点D,则△ABO≌△ADO,AB=AD,OB=OD.【证明】根据题意得,在△ABO与△ADO中,∠BAO=∠DAO,AO=AO,∠AOB=∠AOD,∴△ABO≌△ADO,∴AB=AD,OB=OD.例611.已知,如图ΔABC中,AB=AC,∠A=90°,∠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E,∠BDC=90°,求证:CE=2BD.变式712.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模型七边边角模型SSA(胖瘦模型)胖瘦模型——两条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两个角互补.模型讲解【模型】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点P在线段BC上且P不是BC的中点.【结论1】(变胖)如图所示,在BC上截取CQ=BP,连接AQ,△ABQ≌△ACP(SAS),AP=AQ.6【结论2】(变瘦)如图所示,在BC上截取CQ=BP,连接AQ,△ABP≌ACQ(SAS),AP=AQ.【结论3】如图所示,过点A作AM⊥BC,垂足为M,△ABM≌△ACM(SAS).【总结】两个三角形满足两条边对应相等,并且其中一条边的对角相等,满足的条件为SSA.处理方法:1变胖(加等腰).2变瘦(减等腰).3找中间状态(加、减直角三角形).例7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实践练14.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D、E,AD=3,BE=1,则DE的长是()A.1.5B.2C.22D.1015.如图,△ABC的面积为9cm2,BP平分∠ABC,AP⊥BP于P,连接PC,则△PBC的面积为()A.3cm2B.4cm2C.4.5cm2D.5cm216.如图,BN为∠MBC的平分线,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PC+∠ABC=180°,给出下列结论:①∠MAP=∠BCP;②PA=PC;③AB+BC=2BD;④四边形BAPC的面积是△PBD面积的2倍,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17.如图,点C在线段BD上,且AB⊥BD,DE⊥BD,AC⊥CE,BC=DE,求证:AB=CD.18.如图,△ABC中,AC=BC,∠ACB=90°,A(0,3),C(1,0),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1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4,点E在AC上,且AE=1,连接BE,∠BEF=90°,且BE=FE,连接CF,则CF的长为____________20.如图,OC平分∠MON,A、B分别为OM、ON上的点,且BO>AO,AC=BC,求证:∠OAC+∠OBC=180°.21.如图,△OAB和△OCD中,OA=OB,OC=OD,∠AOB=∠COD=α,AC、BD交于M(1)如图1,当α=90°时,∠AMD的度数为°;(2)如图2,当α=60°时,求∠AMD的度数;(3)如图3,当△OCD绕O点任意旋转时,∠AMD与α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如果存在,请你用α表示∠AMD,不用证明;若不确定,说明理由.22.已知:△ABC中,CA=CB,∠ACB=90º,D为△ABC外一点,且满足∠ADB=90º(1)如图所示,求证:DA+DB=2DC(2)如图所示,猜想DA.DB.D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所示,过C作CH⊥BD于H,BD=6,AD=3,则CH=.23.例:截长补短法,是初中几何题中一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也是把几何题化难为易的一种策略.截长就是在长边上截取一条线段与某一短边相等,补短就是通过延长或旋转等方式使两条短边拼合到一起,从而解决问题.(1)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下方一点,∠BDC=120°,探索线段DA、DB、DC之间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E,可得AE=AD,CE=BD,∠ABD=∠ACE,∠DAE=60°,根据∠BAC+∠BDC=180°,可知∠ABD+∠ACD=180°,则∠ACE+∠ACD=180°,易知△A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D=DE,从而解决问题.根据上述解题思路,三条线段DA、DB、DC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2)如图2,Rt△ABC中,∠BAC=90°,AB=AC.点D是边BC下方一点,∠BDC=90°,探索三条线段DA、DB、D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分别交x轴、y轴于A(a,0),B(0,b)两点,且a,b满足(a−b)2+|a−4t|=0,且t>0,t是常数,直线BD平分∠OBA,交x轴于点D.(1)若AB的中点为M,连接OM交BD于点N,求证:ON=OD;(2)如图2,过点A作AE⊥BD,垂足为E,猜想AE与BD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5.如图,在△ABC中,点D为边BC的中点,点E在△ABC内,AE平分∠BAC,CE⊥AE点F在AB上,且BF=DE(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2)线段AB,BF,AC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D平分∠ABC,∠BAD+∠C=180°,求证:AD=CD.27.如图,已知∠AOB=6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120°角的顶点与点C重合,它的两条边分别与直线OA、OB相交于点D、E.(1)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1),请猜想OE+OD与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到达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在图3中画出图形,若成立,请给于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与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旋转
3.同学们( )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 ),听不到一点声响。 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陈述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 化宝库 中一颗 璀璨的 明珠。 (缩写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 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已经 成了我 灵魂的 一部分 。(用 关联词 连成一 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 的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 路,犯 过错误 ,并不 是坏事 ,更不 是什么 耻辱, 要在实 践中勇 于承认 和改正 错误。 ——爱 因斯坦 6、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 是长在 恶性土 壤中的 最好。 ——培 根 7、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共顶三等腰初探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共顶三等腰初探等腰三角形的组合图形----共顶三等腰,常出现在中考命题中,故专题探究此类几何模型。
一、共顶点三等腰是指有公共顶点且任意两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公共腰的三角形,如图1,以公共顶点A引三条相等的线段AB、AC、AD,如果把非公共端点两两相连,可以得到三个等腰三角形,且每两个等腰三角形都有一条公共腰,二、共顶点三等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点A在△BCD的外部,另一种是点A在△BCD的内部,如图2,AB=AC=AD,则△ABC、△ACD,△ABD为共顶三等腰。
图图2图31三、共顶三等腰的性质: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非公腰的夹角等于底夹角的二倍,图1中,AB=AC=AD,导角可证∠BAC=2∠BDC,∠CAD=2∠CBD,特别地,当AC为公共腰时,两腰夹角为∠BAD,结论:∠BCD=180°-∠BAD或∠BAD=2∠DCE,也可把图2看做飞镖型,图3同图1,但在证明三等腰逆命题时区别图1,但图3中结论仍然成立。
图2中,腰夹角等于2倍底夹角,即当AB=AC=AD时,可证∠CAD=2∠CBD,∠BAC=2∠BDC,∠BAD=2∠BCD。
(以上结论导角均可完成,简记为:双等腰产生二倍角)。
四、三等腰逆命题的证明(一)一点连三线时有两条线段相等且三线中两线的夹角等于三条线段的末端围成的三角形中某个特定角的二倍,则此图为一点连三等线段,这样每种图形要分三次证明(以图4为例)1 、已知:当AB=AC,∠CAD=2∠CBD,求证:AB=AC=AD证明:设∠BAC=2α,∠CBD=β,则∠CAD=2β,则∠ABC=∠ACD=90°-α,∠ABD=90°-α-β,在△ABD中,∠ADB=90°-α-β,∴AB=AD,∴AB=AC=AD,当AB=AC,∠BAD=2∠D CK,(或者∠BCD+ =180°)∠DCK=α+β,∠ACB=90°-α,∠ACD=90°-β,在△ACD中,∠ADC=90°-β,∴AB=AC=AD.2 、当AB=AC,∠BAC=2∠BDC时,不可以导角,需构形九年级方法:作∠BAC的平分线,四边形AKCD四点共圆,△ABK≌△ACK,∴∠ABD=∠ACK= ∠ADB,∴AB=AD,∴AB=AC=A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共点专题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共点专题共锐角顶点直角开口方向相反基本方法:△EDB中与△ABC不共顶点B的那条线段DE平行移到另外等腰三角△ABC的底边BC的另一个点C处的CF。
典型例题同侧型:连接DC(不共顶点的两个底角点的连线),M是中点,求EM,AM的大小关系.方法:平移DE到CF,或倍长EM到MF思路:证明△AEB≌△AFC关键:证明∠ABE=∠ACF方法:∵DE⊥BE∴CG⊥BG∴∠ABE=∠ACF回头看:1.△ABC和△AEF是共直角顶点旋转2.四边形GBCA是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共圆(外垂直)对侧型:四边形ABGC对角互补,共圆推广: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互补也可以平移,或中线倍长提高.如图,在等腰Rt△ABC 与等腰Rt△DBE 中, ∠BDE=∠ACB=90°,且BE 在AB 边上,取AE 的中点F,CD 的中点G,连结GF.(1)FG 与DC 的位置关系是 ,FG 与DC 的数量关系是 ;(2)若将△BDE 绕B 点逆时针旋转180°,其它条件不变,请完成下图,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请证明你的结论.两个方法:已知: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边BC 的中点.求证:PM =PN正方形逆向15、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 和平行四边形BEFG 中,点A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P 是线段DF 的中点,连接PG 、PC 。
探究:当PG 与PC 的夹角为多少度时,平行四边形BEFG 是正方形?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首先可以说明四边形BEFG 是矩形;然后延长GP 交DC 于点H ,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可以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个问题。
(1)求证:四边形BEFG 是矩形;(2)PG 与PC 的夹角为多少度时?四边形BEFG 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14、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M 为AF 的中点,连接MD 、ME .⑴如图①,B 、C 、G 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MDE 等腰直角三角形;⑵如图②,将正方形CEFG 绕顶点C 旋转45°.使B 、C 、F 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则△MDE 的形状是 ⑶如图③、将正方形CEFG 任意旋转,设∠DC E=α°,猜想△MDE 的形状?写出你的结论并给予证明. 反开口,两个中点变一个中点再找关系19.如图,△ABO 与△CDO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BAO=∠DCO=90°,M 为BD 的中点,MN⊥AC,试探究MN 与A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