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课堂展示材料。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展示材料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情景,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思考。
3.2 知识讲解3.2.1 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示例和解释,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强调物质变化是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3.2.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通过示例和对比,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强调物理性质是物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性质。
3.2.3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介绍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讲解在不同条件下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3 实验探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3.4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反应,用文字和图片展示并解释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变化。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5 拓展应用•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应用和意义,例如食物烹饪、药品的制作等。
3.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展开讨论。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家庭中发生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并分析其中的物质性质变化。
5.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与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模糊,对物质性质的描述不准确,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善于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则对理论知识更感兴趣,善于思考和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激情。
2.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学过程】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3] 演示[实验1—4]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要求,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本质;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关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类型,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水的电解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讲解化学符号、化学计量数等概念,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示物质变化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性质分类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提问。
2.书写以下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a件下反应
3.选择一道课堂练习题,对其进行详细解答,要求步骤清晰、逻辑严谨。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深入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观察和思考。因此,针对这一学情,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语言: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不改变物质的本质。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的变化,会生成新的物质。
2.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示、表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点。
3.学生互动: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三)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互动:学生积极发言,总结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出生活中至少5个物理变化和5个化学变化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完成课后练习题:参照教材第XX页,完成第1-5题,重点关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针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教学设计将围绕上述目标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培养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实验操作技能
① 显微镜的使用:正确操作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变化。
②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试管操作、烧杯使用、酒精灯控制等。
③ 数据分析:学会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4. 观察和记录
① 观察物质的变化:仔细观察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演示。同时,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6. 教学PPT或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或课件,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7. 教学指导用书: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指导用书,以便在教学中参考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水的沸腾、木炭的燃烧等,这为本节课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提供了实践经验。然而,对于更复杂的物质变化和性质,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有何不同?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等。
5.拓展阅读:请同学们阅读一篇关于物质变化和性质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科普文章,并总结至少三个对自己有启发的知识点。
作业要求: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组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性质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物质变化和性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
3.知识拓展:教师介绍一些特殊的物质变化现象,如干冰升华、灭火器的原理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实践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燃烧、氧化铁生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变化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常见的物质性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2.通过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但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尚需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氧化、还原等。
3.实践应用:讲解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如灭火器的原理、铁生锈的原因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针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性质的应用等方面,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4.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前预习1 物理变化:概念如特征例如,、、气味、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 化学变化概念如特征自主学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铁锅生锈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3、翰林汇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放热和发光C.有气体逸出D.有其它物质生成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6、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7、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C.酒精能够燃烧.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9、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10、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1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合作交流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介绍。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难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知识讲解】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介绍。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案例分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变化过程。
2.理解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原理。
3.了解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4.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1.物质的化学变化概念和类型。
2.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3.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
4.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变化过程;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原理。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2.比较实验法:对比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特点。
3.实验模拟法:通过图示或模型模拟物质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准备教材和课件等教学辅助资料。
导入介绍化学反应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与实验1.物质的化学变化概念和类型。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变化类型。
–分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2.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演示物质质量守恒的原理。
–讨论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影响因素。
3.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概念。
–实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影响因素。
4.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解和分析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实验演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拓展应用1.讨论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反应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总结反思1.回顾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和实验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并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建议。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在课本上或其他资料上查找更多化学反应实例,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原理、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掌握以及对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的了解程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 环节2】 科 学探 究、挖掘 信息 :初 步感 知物质的各种变 化 以及它们的特点 。 【 环节2 】 说明教法 ,指导学法 【 教学 内容 】 通过对 学科特点 的分析 ,指出本课 题的研 究 方法是实验 探究法 ,并对 学生进行 必要 的学法指导 ,指导 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观察。
【 环节6】 强化练习、提升概念 【 教学 内容 】 通过练习 ,将学生获得 的概念进行提升 【 活动设计 】 完成下列练 习,判断下列变化 的类型 :( 啪 【 活动 目标 】引导学生对变化 的类 型以及变化 的特征进
行分析 ,进一步的提升对概念 的理解 。
【 媒体 使用及分 析 ( 交互式 电子 白板使 用功能 )】 利 用 课件 ,展示 图片 ,使 物质的变化更 加形象生 动 ,加深 对物理 变化 和化学 变化的定 义和概念 的理 解 ,并将 其应用到 判断物 质 的变化 中去 ,同 时利用物质 的变化 ,又将 判断物理 变化 和 【 活动设计 】1 、讲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化 学变化 的实质提升 ,使 学生 明确 判断物理 变化和化 学变化 学 ,因此 ,本 节课我们采用 实验研究 法进行 研究 。那 么 ,如 的根本依据 。 何进行实验研究呢?如何观察 实验 呢? 【 环节7 】 强化训练 、提升概念 2 、展示 实验 前 、实验 中 、实 验后需 要 观察 的现象 和 内 【 教学 内容 】 通过练 习 ,总结 出化 学变化的特 征 ,以及 容: 判 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 据 实验前 :关注物质的颜 色、状态 、光泽 、气味 、硬度等 【 活动设计 】 通过对以上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变化的 实验 中 :关注物质 的变化 ,发光 、放 热 ,以及反 应的条 特征是什 么呢?如何 判断物 理变化 和化 学变化?化学 变化 的 件 ,如加热 、点燃等 特征 :1 、生 成其 他物 质 ;2 、伴 随有能 量的变化 。判 断物理 实验后 :关注反应 生成 的物 质的颜 色、状态 、光 泽 、气 变化和化学变化 的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味 、硬度 等 【 活动目标 】 引导学生从分析中找出化学变化的特征以 【 活动 目标 】 通过 学法 和教 法指导 ,引导学生 明确学 习 及 判断物理 变化和 化学变化 的依据 , 进 一步提升概念 的理解 的方法 和学习 的内容 ,使得学 习更具有 目的性 ,使学 生 的效 和 应 用 率更高。 【 媒体使用及分析 ( 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 利用 【 媒体使用及分析 ( 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 利用 课件 ,展示化学变化 的特征 以及判断依据 笔功 能将 观察 的要点 进行强化 ,从而使 学生对科 学探 究 的观 【 环节8 】 信息提炼、总结延伸 察更准确 。 【 教学 内容 】 总结与延伸 【 环节3 】 科学探究 、挖掘信息 【 活动设计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 教学 内容 】 进行 实验 ,获取信息 :将学生 分组 进行 实 在进 行化学研 究时 ,我 们经常采用 的方法是 什么 ?在进 验。 1 、水受 热蒸 发;2 、粉笔 的研磨 ;3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 行研究使 , 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酸铜溶液反应 ;4 、蜡烛燃烧 。 【 活动目标 】1 、总结延伸,加深巩固 【 活动设计 】 通 过学生对 物质变化 进行 的探究 ,并将所 2 、指导总结研究方法 和学 习方法 ,为后 续的学习进行 指 得的实验 现象记 录在学案上。 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联系及运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
合作探究探究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胆矾研碎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粒状石灰石等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课堂讨论变化前观察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2)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1)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2)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1)有几种物质生成(2)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知识拓展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师】实验引入小实验1:冰块融化、粉笔折断小实验2:撕纸并点燃一小条纸【生】认真观察发生变化的现象【师】在这三个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新的物质?直接引入概念,并强调物质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每小组4人,合作完成4个小实验并将实验的现象与结论填写在表格中。(10分钟)【师】巡堂指导,答疑解惑:
【生】课堂检测,拓展提高。5—10为课堂小测,检验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Hale Waihona Puke 【师】理解古诗词中的化学原理,万变不离其宗,要分析变化的本质。
【师】学会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的“气息”。
【生】核对答案,通过课堂检测了解本堂课的掌握情况,完成学习目标情况。
【生】通过练习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
【师】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但是如何描述?可加入“能、易、可以”等字眼来体会。【生】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说出加入“能、易、可以”后句子的含义。理解变化是指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而性质是可以发生,但是并没有发生。
【生】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
【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有这些现象存在,是不是一定发了化学变化呢?【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区分现象与新物质的生成。
【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不等于一定生成了新的物质。进一步强调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生】讨论交流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出本组答案。此题关键在于“生成其他物质”,即新的物质。如何知道新的物质的生成呢?就是不同于刚开始给的原料。【师】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同一纠错。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
2.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3.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粒子变化。
2.引导学生掌握物质变化伴随的能量变化,理解吸热、放热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4.请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益处和潜在风险。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家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烹饪、清洁等,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内容要求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3.家长参与作业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增进亲子关系。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实验: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如铁生锈、燃烧蜡烛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质变化现象。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变化的本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物质变化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合作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4.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如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5.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取代另一种元素的化学反应,如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物质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变化的吗?这些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物质变化的魅力。
简短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练习】(5分钟)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5分钟)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 作业第二章:物质的溶解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溶解过程。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溶解的定义和条件。
物质的溶解过程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溶解过程。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讲解物质的溶解的定义和条件。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溶解过程。
5. 作业第三章:物质的变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变化。
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物质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讲解物质的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5. 作业第四章:物质的性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性质。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物质性质的实验观察。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
4.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讲解物质的性质的类型和特点。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性质。
人教版(202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一、课标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二、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化学思维,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进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4.能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和药品,如蜡烛、镁条、稀盐酸、石灰石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学会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成水、铁生锈、木材燃烧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展示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首先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物质的变化。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物理变化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玻璃破碎等。
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概念。
展示一些化学变化的例子,如铁生锈、木材燃烧、食物腐烂等。
讲解化学变化的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一些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从生理上讲,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性较强、理智相对较弱,心理现象异常活跃复杂、而且易变。从知识水平来看,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感觉比较生疏,但多数学生对化学课比较感兴趣,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尝试新事物的热情较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难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五、教学资源
实验(演示)教具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研钵、烧杯、橡皮塞、玻璃导管、洁净的玻璃片
实验药品:胆矾、NaOH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王朝锡
课题名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2
作者
张文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第一个课题,也是绪言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节正式的化学课。本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再透过化学变化过程的揭示,初步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4.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实验的基本常识还没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放手”还不够。
【实验1-4】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分组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与生活中的有关事例进行对照比较。
这是化学课中的第一次实验,由于学生还不了解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所以对于【实验1-3】和【实验1-4】由教师演示,目的在于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另外这个环节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检测练习
思考并完成练习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巩固提升
教
学
过
程
流
程
图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到得第一节化学课,学生兴趣较高。教后有以下感受: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印象比较深刻。
2.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现代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由学生判断
思考并判断
学以致用
列举蜡烛然绕的事例,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哪些现象?
小组讨论并交流结果
通过了解变化中伴随的一些现象,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具:ppt课件
教学支持资源
网络资源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
导入
“小魔术”导入
参与“小魔术”操作,并注意观察现象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研碎
【实验1-3】胆矾研碎前后的溶解,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
(2)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