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难40例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难40例临床观察
郭亮,王玮△,孙晋,李兴剑,闫业军,党宏伟
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宝鸡721008)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守吸困难的患者采用无创守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 取8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合并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守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上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pH、Pa02、PaCO^K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Pa02、PaC0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 变,且观察组的血Pa0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0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患者的血P H在治疗后均有提高,且在正常值范围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 改变,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 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 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 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难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加上常规药物治疗,疗效确切。
主题词心力衰竭/并发症 守吸困难/治疗 @无创呼吸机
中图分类号:R541. 6+1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issn. 1000-7377. 2017. 08. 020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难是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其具有治疗难度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常规的治疗方 式为吸氧、扩张血管、利尿等,但已不能有效的治疗此 疾病。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机器在临 床上的应用有巨大的进步[1]。应用无创呼吸机在临床 上效果很显著。无创呼吸机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减 少心脏的回血量来减轻心脏压力。另外,它可以增加
心肌供氧量和降低心脏跨壁压力。本文对无创呼吸机
应用与治疗呼吸困难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治疗效 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日至 2015年2月20日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 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 例;年龄21〜69岁,平均(37. 58 ±1. 58)岁。对照组 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5〜73岁,平均 (37. 46±1. 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_P>0. 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 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同意。
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具
体治疗方法如下。多巴酚丁胺(国药准字号为H31021904,剂量为40 mg);酚妥拉明(国药准字号为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2JK0758)
A通讯作者H22023234,剂量为10〜20 mg),使用方法为:将多巴 酚丁胺40 mg、酚妥拉明15 m g加人5%葡萄糖注射 液500 m l内,每分钟滴速为15〜20次,每天静脉滴注 一次。血压偏低则减慢滴速。
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美国泰科公司,型号 PB 840)。机器为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患者采用面罩 给氧,控制氧流量每分钟为2. 5L,控制呼气压在5〜10 cmH20,控制吸气压在7〜12 cmHzO。
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设定为 每分钟2. 5L。
3观察指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H、Pa02、PaC02水平,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 率、呼吸频率以及总有效率。
■4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标准为,显效:在治疗后,心率和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有效:在治疗后,心率和呼 吸频率都接近正常;无效:在治疗后,心率和呼吸频率 未恢复,严重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每组总例数X100%。
5统计学方法所有患者数据采用SPSS 17. 00 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z检验。以P<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pH、PaC02Pa02、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pH、PaCOz Pa02、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〇.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 度改变,且对照组的血Pa02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而
对照组PaC0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P H在治疗后较治疗前 均有提高,并且在正常PH(7.35-7. 45)范围内,见表1。
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治疗 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_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水平均 有不同程度改变,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治 疗前,且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〇. 05),见表2。
两组患者P H、P a C O z、P a O z、水平变化情况(x±0
组别
p H P a02(m m H g)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40 7. 21 ±0. 11 7. 34 ±0. 19 68. 14 ±4. 07 73. 47 ±7. 13#观察组40 7.14 +0.22 7. 44 ±0. 11 69.15 +5.01 78. 41 ±5.25#,注:与治疗前比,井P<〇. 〇5;与对照组比较,P<〇. 05
表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次/m in)
组别
心率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
P a C02(m m H g)
治疗前治疗后
44. 15 ±4. 18 40. 2 ±4. 17#
45. 03 ±5. 02 35. 6 ±6.
呼吸频率_________
治疗后
对照组40 30. 74 ±1. 27 25. 71 ±1. 13#100. 75 ±9. 81 80. 82 ±8. 87#观察组40 30. 14 ±1. 31 19.13±1.21#*101. 83 ±9. 22 70.26 ±9. 20#,注:与治疗前比,井P<〇. 〇5;与对照组比较,P<〇. 05
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对照组82. 5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 00%,两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 〇5),见表3。
表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例(%)]
组另||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观察组4020(50.00)18(45.00)2(5. 00)38(95.00)
对照组4013(32. 50)20(50. 00)7(17. 50)33(82.50)
注:两组比较总有效率P<〇. 05
讨论
呼吸困难的患者严重时会出现自身机体内环境紊 乱的现象。呼吸出现问题的患者多数伴有器官出现病 变的情况,特别是伴有心脏性疾病较多,如呼吸衰竭合 并心力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设备已经成功治疗多例呼 吸衰竭的患者,但救治患者时并发症较多,有一定的局 限性[2]。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困难合并心力衰竭的患 者,正压通气通过增加胸膜腔内压,会在一定程度上减 少静脉回流,从而减轻心脏前负荷。无创呼吸机能使 胸腔压力变大,增加心排血量,进而舒张期容积变小,能改变冠脉的供血量,最终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的控 制肺水肿的渗出[3]。因此,肺泡中的液体渗出量减少,同时能增加肺泡的压力,有助于肺泡中氧气的穿过并 避免肺泡的缩小。本文结果显亦,治疗后两组患者 的血Pa02、PaC0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且观察组 的血Pa0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02水平明显低 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p H在治疗后均有提高,并 且在正常pH(7. 35-7. 45)范围内。本研究采用无创呼 吸机治疗改善了通气血流状况,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扩大了心肌供氧量。另外无创呼吸机给患者供氧时主 要是采用面罩或者鼻面罩的方式,此种方法患者的疼 痛降到很低,并此方式极易操作[5]。
无创呼吸机工作方式为双水平正压,患者对漏气 补给性能和同步功能感到很满意,在呼吸困难合并心 力衰竭患者中治疗效果明显[6]。与本文结果一致,治 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 变,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合并呼吸困难的患者采用无 创呼吸机加上常规药物治疗,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周玉平.急诊IC 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
创呼吸机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4):
44-45.
[2]张宁,车现涛.ICU病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
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
(24):15-16,
[3]于波涛,孙瑞府,王英.无创呼吸机用于急诊IC U中急
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杂志,2014,22(7):61-62.
[4]安亚东.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
竭78 例[J].陕西医学杂志,2〇16,45(2):221_222.
[5]胡宏.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 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
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〇15,21 (21):23_24. [6]马华,鱼丽荣,祁玉凤,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
90例效果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〇15,44(5):557_559.
(收稿: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