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为使研究生、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掌握各个具体内容与要求,特作如下说明: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新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手册》中填上培养计划的相关内容,经导师同意并签字后,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提交。
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本人对自身有关培养信息进行管理的开端,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在个人培养计划制订上务必严谨、严肃。
2.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
在规定的学制内,研究生入学后的第1~3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需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及时、认真地做好网上选课工作,积极修读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源头上既与培养方案有关,更与个人培养计划相关,后续还与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开题环节管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毕业与学位管理等,因此,研究生本人、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和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须按有关规定合理安排、规范操作、认真核对。
选入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必须修学并获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招录生须修学“补修课程”但不计学分)。
3.课程中期考核
研究生课程中期考核是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课程修学情况进行的考核。学术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学术活动、本科课程助教三部分:
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
一、报名阶段
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想要进一步深造并攻读硕士学位,首先需要了解并报考相关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报名阶段是整个流程的起点,学生需要根据各个高校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报名材料,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提交给招生办公室。常见的报名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位证书和成绩单等。
二、考试阶段
报名成功后,学生将进入考试阶段。大多数高校都会要求学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为“考研”)。考研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基础知识,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面试则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的考察,通常包括个人陈述、学术报告和答辩等环节。
三、录取阶段
考试结束后,高校将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面试表现,综合评定并确定录取名单。录取结果通常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公示或通知学生。被录取的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确认录取,并完成相关的报到手续。
四、导师选择
在确认录取后,学生需要尽快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是指指导学生
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和研究方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匹配,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五、学习阶段
一旦确定导师,学生将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学习阶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学生需要按照培养计划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并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实验实践。在学习阶段,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会,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交流能力。
六、科研阶段
硕士研究生不仅需要完成各门学科的课程学习,还需要进行科研工作。科研阶段是学生提升科研能力和掌握研究方法的重要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选择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科研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论文撰写。期间,学生还需参与学术讨论和研究团队的合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
一、招生与入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的第一步是招生与入学。在招生季节,各高校会发布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包括报名时间、考试科目、录取条件等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专业,并按照要求提交报名材料。通过初试和复试,最终确定录取名单。录取后,学生需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入学手续,完成报到注册。
二、学习课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二步是学习课程。根据培养计划,学生需要修读一定的学术课程,包括专业课和公共课。专业课是学生在自己研究方向上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而公共课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的基础课程。学生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并按时参加考试。
三、科研与实践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是科研与实践。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方向并制定研究计划。通过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科研活动,学生能够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学术会议、实习实践等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社会交往能力。
四、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步是撰写学位论文。学生在完成科研工作后,需要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学位论文,并提交给学校进行评审。学位论文的写作需要严谨科学,遵循学术规范,表达清晰准确。学生还需要根据导师和学院的要求进行答辩,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学位授予
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通过评审后,学生即可获得硕士学位。学位授予的具体程序包括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学校审核和学位证书颁发等环节。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综合考量,最终确定学位授予名单。
硕士培养方案
硕士培养方案
硕士培养方案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管理和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培养其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以700字介绍一个典型的硕士培养方案的内容,并简要解释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硕士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和学业考核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硕士培养目标,明确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和培养方向。这部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学道德意识。
其次是硕士培养要求,主要包括学位论文、学术报告、实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并进行学习总结和学业考核。此外,还要求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是硕士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分要求。课程的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学术研究训练课程等。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研究方向是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研究方向要符合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学校的研究优势,
以保证学生能够开展有意义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导师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导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规划研究方向、提供学术指导和研究资源。
最后是学业考核,主要包括课程成绩考核和学位论文评审。课程成绩考核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学位论文评审是对学生学术能力的一次大考。通过学业考核,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和认可。
硕士培养计划
硕士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
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培养硕士研究生,制
定科学合理的硕士培养计划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保障四个方面来谈谈硕士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
的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
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
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
二、培养内容。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
业技能的学习,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
精神的培养,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学术
研究和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式主要包括导师制度、课程教学和科研训
练等。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
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学校还要建立
健全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培养保障。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的
建设,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科研项目和科研基金的支持等方面。要求学校要加大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的
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硕士培养计划,对于提高硕士研究
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途径方法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途径方法
1. 课程学习: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课程学习,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提供学生所需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2.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验、项目实践等方式,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导师指导:学生将被分配给一位或多位导师,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导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研究方向,并指导学生完成论文或项目。
4. 学术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工作,包括撰写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学术交流:学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学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6. 企业合作:一些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会与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经验。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7. 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硕士研究生还需要培养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途径和方法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
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培
养学生具备系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
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独立研究能力。
2.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
学制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0学分,
其中学术课程学分不少于20学分,论文学分不少于10学分。
3.培养课程
(1)学术课程
学术课程灵活多样,包括管理科学基础、运筹学、决策分析、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学生需根据
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至少8门学术课程,其中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
课程。
(2)研究方法课程
研究方法课程包括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运筹学建模与优化方法等
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3)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指导,选修一定领域的深
入课程,提高学生对行业和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4)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学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第一学年进行选题确定,由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需参加企业实习、科研
项目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
研究生期间,学生参加专业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学术
会议、进行学术发表、撰写学术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科研能力。
硕士生培养方案
硕士生培养方案
引言: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硕士生培养质量,各大学制定了相应的硕士生培养方案。本文将就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案。
一、硕士生培养目标
硕士生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培养目标。不同学科领域的硕士生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总体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硕士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如学术研究能力、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
硕士生培养方案要详细规定学生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符合培养目标,既要提供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硕士生培养方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提供选修课程,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实践环节
硕士生培养方案要充分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实践环节可以包括实验、实习、科研项目等。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将所学
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科研要求
硕士生培养方案中应明确科研要求。硕士研究生是以科研为重点培养的,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硕士生培养方案可以规定硕士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学位论文
硕士生培养方案中要规定学位论文的要求。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培养方案可以规定论文选题范围、论文撰写要求等,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引言: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与结构。
1. 简介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简介,包括方案的目标、主要内容等。
2. 专业设置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设置与专业方向的具体安排,满足不同学科领域的需求。
3. 课程体系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研究能力。课程体系应包括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合理设置考核。
4. 导师选择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明确导师选择的标准和程序,确保合适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
5. 学位论文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需阐明学位论文的要求和规范,包括选题、撰写、答辩等流程。同时,要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6. 学术活动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学术报告、
论文发表等,提升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7. 实践环节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需明确实践环节的安排与要求,包括实习、科研实践、社会调研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学术道德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强调学术道德的培养,在学术领域中要求学生严格
遵守学术规范和规则,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9. 国际交流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0. 学术评价
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需要明确学术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包括成绩评定、论
研究生培养环节简介
11
六、预答辩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规 定》 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40天举行 学科组织预答辩,给出成绩 。
12
七、论文评审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评审的规定》 研究生部统一组织盲审
成绩优、良:正常答辩 成绩中、合格:参加复审 成绩不合格:延期答辩
通过盲审后,聘请2名同行专家 (至少1名校外)对论文进行评审
5
依据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充分协商 后确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 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模板》、各学科培养方案
6
研究生课程包括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政治、英语、数学等 学科学位课:学科设置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特色课、人文社科类课、 跨门类课 学科选修课:学科平台课、学科方向课
等公共课,学科安排学科课。
课程成绩不合格,研究生重修。
9
四、开题报告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 规定》 在第二学期末到第三学期初完成 研究生填写《开题报告表》 学科组织开题报告答辩,给出成 绩。
10
五、中期检查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 规定》 第四学期进行 研究生填写《中期检查表》 学科组织中期检查答辩,给出成 绩。
东南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攻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类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一)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详见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学制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
三、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理工类28学分、医学类30学分、文管类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理工类16学分,文管医类18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学分。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3个学分。
(一)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硕士学位外语4学分
专业基础和必修课至少10学分
(二)非学位课: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一门
1学分
其余选修门数应满足总学分要求。
(三)必修环节:实践环节训练1学分
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1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1学分
说明:
1、学位课程学分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2、非学位课应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当年的开课目录中选择。
3、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必要的实践环节训练,一般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临床实践)或社会调查,要求提交总结报告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秘书保管并计1学分。
学历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介绍
学历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介绍
学历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介绍
学校高度重视硕士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各院系所领导和导师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建议硕士生第三学期末前完成实践活动,自己联系实践单位或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其中学生社团、研究生会等可以发挥很好的品牌效应和团队优势,早些抢占实习机会,将有力提升求职的竞争力。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从事社会调查、兼职实习、科研课题、教学实践等工作。工作量累计应不少于30日。考核合格者方能获得1学分,并按考核等级记入成绩单。
实践活动考核表下载地址: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下载区。
学历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介绍
1.硕士生在入学后的前三学期学习课程,应修总学分为:36≤X≤50。在第三学期参加中期考核(完成开题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会)。第四学期4月底将出具毕业生成绩单。
港澳台硕士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硕士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外国留学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
2.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
(1)各门已学课程成绩及格(60分为及格),已修学分不低于26学分(即应在第一学年完成公共必修课和学位课程的基本学分要求)。
(2)有一定科研水平,开题报告评为合格(含)以上。
(3)中期考核综合思想品德、课程成绩、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中期考核通过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考核未通过者,经考核小组提议,本人申请,导师和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可申请参加第二次考核,如仍未通过,应予退学,按肄业处理。考核结果也将作为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学术硕士生)培养工作,保证学术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学位条例》、《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培养目标
第一条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理论体系,拥护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条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三条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
第四条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章学制与学习年限
第五条学术硕士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但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时间)。
第六条凡修满规定学分、科研成果突出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其他条件者,经导师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因故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导师、所在学院同意,研究生工作部(处)审核,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时间)。
第三章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
第七条培养方案是学术硕士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均应制定培养方案。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由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研究生工作部(处)审核、备案后实施。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是指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为学术学位
硕士研究生提供的一系列培养活动和环节。这些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
研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学术道德等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学术学位硕
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首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硕士研究
生期间,这些环节对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环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在学术研
究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和水平,而培养环节则是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训练
和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术界的要求。
其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具体内容多种多样,包括科研
能力建设、学术道德教育、学术硕士论文等等。首先,科研能力建设是学
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各类科
研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如文献检索与阅读、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学术论
文写作与发表等等。通过这些培训和实践活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
掌握科研的基本要领,提高科研能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还包括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
是学术界的基本准则,也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一环节中,学校会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让
他们了解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遵循学术道德规范,崇尚学术诚信。
最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还包括撰写学术硕士论文。学术硕士论文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会安排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并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一定科研价值的论文。在此过程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进行课题选择、研究计划制定、数据收集与分析等一系列科研工作。通过撰写学术硕士论文,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为使研究生、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掌握各个具体内容与要求,特作如下说明: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新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手册》中填上培养计划的相关内容,经导师同意并签字后,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提交。
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本人对自身有关培养信息进行管理的开端,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在个人培养计划制订上务必严谨、严肃。
2.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
在规定的学制内,研究生入学后的第1~3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需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及时、认真地做好网上选课工作,积极修读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源头上既与培养方案有关,更与个人培养计划相关,后续还与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开题环节管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毕业与学位管理等,因此,研究生本人、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和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须按有关规定合理安排、规范操作、认真核对。
选入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必须修学并获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招录生须修学“补修课程”但不计学分)。
3.课程中期考核
研究生课程中期考核是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课程修学情况进行的考核。学术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学术活动、本科课程助教三部分:
(1)专业实践。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可在第4或5学期安排为期2~3个月的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研究生在专业实践工作结束后,根据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实践的程序、内容、标准和要求,提交相应支撑材料和填写《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由各学位点组织导师进行审核和评分。
(2)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和研究进展进展,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与所学学科、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不少于10个,且在公开报告会上做学术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次。学校提倡研究生积极参加跨学科学术交流和国内外访学活动。根据培养方案中关于学术活动的标准和要求,提交相应支撑材料。
(3)本科课程助教。研究生助教一般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正式注册的
学术型硕士(中国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担任助教工作满一学期,考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依据研究生参与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的实际情况作考核,相关的纸质材料由学院保存归档,并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给予审核。
必修环节纳入“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并作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审核条件之一。
5.学位论文开题
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范围不超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交叉学科除外)。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或第四学期的前四周)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提交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开题报告应包含选题的来源、依据、意义、研究内容、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等内容。。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开题环节的信息管理内容有:
(1)研究生本人录入“开题申请”信息,并由研究生秘书作出审核;
(2)研究生本人录入“开题结果”信息,并由研究生秘书作出审核;
6.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初进行,由导师组根据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时研究生须提交论文初稿或详细提纲。
7.科研活动与成果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一定数量的科研活动,包括承担导师或导师组的部分科研任务。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公开发表一篇本学科、专业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按《浙江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8.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须在申请答辩所在学期结束前3个月前完成论文终稿,并在该学期结束前1个月前完成论文答辩。
在申请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前,研究生须按规定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提交“答辩申请”信息,并由研究生秘书作出审核。
9.其他
各学科、专业根据可根据自身特点作出进一步的要求,并在培养方案中予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