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一、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加,土地的利用和开发不断加剧,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土地环境质量也随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土地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现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所能承受的最大资源利用强度和人口负荷强度。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评判标准是会有所差异的。
土地资源承载力有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可以分为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别是:1.自然因素:土地资源的数量、品质、利用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等,包括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自然植被、地貌地形及灾害等。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组成、产业结构、人口数量等,主要与土地的生产力、经济潜力及土地利用的功能有关。
3.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
4.技术因素:包括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技术、土地开垦和改良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新兴产业技术等,以及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三、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评价土地资源承载能力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模型,进行研究。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子系统模型、定量化方法和综合评价等。
1.子系统模型:是将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分解为多个子系统,针对不同的系统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例如,将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分解为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分别通过相应的指标综合评价,最终得到总的承载能力指数。
2.定量化方法: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相关数据,通过定量化分析、统计和模拟等的方式进行评价。
例如,研究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制定不同类型土地对资源的限度系数等。
3.综合评价:是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河北省海域承载力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21 0 0年 4月
中国环境 管理 干部学 院学报
j oURNA L OF EM CC
V o1 2 N O 2 .O . A pr 2 1 . 0 0
1 . 9 9 ] is . 0 8 8 3 2 1 . 2 0 8 0 3 6 /.sn 1 0 — 1 X. 0 0 0 . 0
河北省海域承载 力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崔 力 拓 李 志伟 ,
( . 国环境 管理 干部 学院 , 北 秦 皇 岛 0 6 0 ; 1中 河 6 0 4 2 .河北农 业 大学 海洋 学院 , 北 秦 皇 岛 0 6 0 ) 河 6 0 3
摘 要 : 鉴有 关承载 力的研 究成 果 , 用 多层 次模糊 综合评 判 法对 河北省 海域承载 力进行 了 借 利
m a i c n m y, t l w e o tm ia i d gr e rne e o o he o r p i z ton e e of m a i i rne ndu t i l t u t e, t e a i s ra s r c ur h r p d
g o h ofp pu a i n,t a ge q a ii s o lut nt n o t e n he l g o nv r n r wt o l to he l r u ntte fpo l a s i t he s a a d t a f e io — me a r t c i n a a i ce c nd t c o og nt 1p o e to nd m rne s i n ea e hn l y;Ba e n t i nayss,t u e to s d o h sa l i he s gg s i ns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研究的思路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研究的思路2.1 工作思路2.1.1 前期工作准备主要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落实工作经费。
技术单位成立项目组,开展项目人员培训和工作安排、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等工作,该工作内容预计用时5天,工作开展第5天内完成。
2.1.2 项目区调查XX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市内河网密布,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西部和南部水资源较丰富区域。
耕地、园地随地势自北—西北—西—东南呈半弧状包围城市中心城区。
其中,北部和南部平原大多种植粮食作物,西北部则是广东省特有的基塘耕作区域;林地则集中分布在中部及南部的XXX、XX镇和XX镇低山丘陵地区,也是XX市重要的林业分布区;其他农用地中以坑塘水面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水源丰富地区XX镇、XX镇等地。
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与XX市的人口地域分布、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中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多、密度较大的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此区域也是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
根据《XX市城市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整合》提出的市域空间布局,XX市将逐步实现由西北组团、东部组团、南部组团和中心组团构成的“组团式发展结构”,而XX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分布也恰好反映出“组团式”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特色产业发展趋势。
XX市其他土地以河流水面为主,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内陆河网密集地区。
主要包括:东部伶仃洋沿海地区,东北部北江水系的分支洪奇沥水道,中部东海水道的下分支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石岐河、横门水道,西部西江水系的磨刀门水道。
2.1.3 研究方法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和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多学科融合的分析手段。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对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中,需要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在本研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理论研究和二者关系理论研究都需要采用定性分析这一方法。
河北省海岸线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河北省海岸线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张婧怡1,刘书锦1*,高娜2,岳奇1(1.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2.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 石家庄 050051)摘要:海岸线是人类开发利用的重要区域,其开发强度会直接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针对河北省海岸线资源承载能力展开研究,计算了河北省11个县级行政区岸线开发强度,并综合开发利用现状、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区域发展定位及规划等多重因素,以“适宜”“临界”“超载”为标准评估岸线承载能力。
以期能在按资源承载能力谋划海洋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关键词:岸线开发;资源承载能力;河北省基金项目: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基金(C3220Z003)引言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1]。
岸线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的兴衰[2]。
近年来,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海岸带地区人口急剧增加,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活动持续增强,岸线资源发生剧烈变化[3],这些因素正逐渐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掌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平衡资源保护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因此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具体而言,开展岸线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了解岸线开发现状,合理配置近岸资源,科学谋划海洋开发等,对于分析沿海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科学提出重点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对策[5],以及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域1.1 区域概况河北省地处渤海西部,北部为秦皇岛市、唐山市陆域及海域,南部为沧州市陆域及海域[6]。
根据《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可知,全省近岸海域总面积7227.76 km2,大陆海岸线长487 km;海岸线开发程度较高,主要利用类型有渔业、交通运输、工业、旅游、矿产与能源。
基于生态承载力差值的生态用地调控研究——以河北省霸州市为例
基于生态承载力差值的生态用地调控研究——以河北省霸州市为例田凤雅【摘要】以河北省霸州市为研究区域,在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计算综合评价指数,通过指数差值预测生态用地调控量.在可供生态用地约束下,制定生态用地调控方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Taking Bazhou city of Hebei province as the study area,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was constructed,then the amount of ecological land control was predicted by the index difference.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ecological land available to develop,regula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of the ecological land were established;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ly.【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52)006【总页数】4页(P1474-1477)【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用地;调控【作者】田凤雅【作者单位】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1.1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旨在评估一个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指标的定义、分类、评价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指标的定义指标是衡量某一事物或现象的量化标准,是评价和比较的基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评价一个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量化标准,通常包括自然资源、环境质量、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指标。
二、指标的分类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标、环境质量承载力指标、人口承载力指标、经济承载力指标等。
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标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指标。
环境质量承载力指标包括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人口承载力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均资源占有量等方面的指标。
经济承载力指标包括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指标。
三、指标的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法。
定量评价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具体的评价结果。
定量评价的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
定性评价是指通过专家评估、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指标进行主观评价,得出相对的评价结果。
定性评价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结果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四、指标的应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在区域发展中,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确定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在环境保护中,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确定环境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总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指标的定义、分类、评价方法和应用等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河 北 省 综 合 承 载 力 评 价 研 究
■ 史宝娟 教 授 郑祖婷 副教授 ( 河北联合 大 学经 济学 院 河北唐 山
0 6 3 0 0 0)
域综合承载 力的内涵 “ 区域综合承载 力是 指 区域 的资源 禀赋 、 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 对 区域人 口及 经济 社会 生活的承载能力和
熵 值 法
相互影 响。因此 ,构建评 价指标体 系评 价 城市 的综合承载 力 , 要综 合考虑城市 发展
的方 方面面 , 将 评价指标 和 目标有机结 合 起来 ,系统评价 城市 的发 展。同时应 以科 学 的理论 和标准 的测 算方法 为基 础 , 选取
评 价
的指 标应 符 合统 计 的要 求 ,数据 来 源 可
靠 、稳定 。
引 言
经济 的快速 发展 为人类带来 了丰富的
物质产 品 ,同时也带来 了废气 、废 水 、废
2简单可操作性原 则。评价指标 的确
立既要系统全面 ,也要注意可操作性 。建
源和环境等 多个研 究领域 ,成为这些领域
定量评价研究 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对于承 载力 的相关研 究也 由狭义 的承载 力概 念 , 逐 步发展到资源承载 力、环境承 载力 ,并
之 间的矛盾 日益 凸显 ,环境污 染、资源枯
竭 成 为 世 界 各 国促 进 经 济 发 展 的主 要 限 制
因素。经济 与资源、环境 密不可分 ,三者
象的区域承载力研究 。可 以说承载 力的研 究伴 随着经济活动对环境 、资源 、社会 的 作 用 而 不 断
相 互作用 、相互影 响 ,只 有协 调好三者之 间的关系 ,才能实现可持 续发展。解决经
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状况及其改善的思路建议
天津行政学院课题组 2013-03
一、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 为全面评价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状况, 报告设计的指标体系涵盖生态 承载力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 即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并分别用 具体指标对其压力和承载能力进行描述。
2001-201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
石 北天家 京津庄
秦 唐皇 山岛
张 邯 邢保家 郸 台定口
承沧 廊衡 德州 坊水
压力指 0. 0. 0.3 0. 0.1 0. 0. 0. 0.2 0. 0. 0. 0. 数 55 48 9 46 3 35 33 29 0 23 10 10 15
支撑力 0. 0. 0.3 0. 0.4 0. 0. 0. 0.2 0. 0. 0. 0. 指数 63 34 0 36 3 27 22 25 0 40 23 23 19
集中表现在: (1)整体绿化水平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2)生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三)区域生态建设整体推进机制 不完善, 制约因素较多
1. 从国家层面上看
目前还没有制定京津冀区域生态建设 整体规
划,在绿色生态建设上的支持力度仍 不够,也没有一个较完备的区域生态 协调与治理机构。
(二)京津冀地区13城市生态承载力比 较研究
• 本文利用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法 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0年生态压力 、生态支撑力及生态承载力总体状况进行 了计算。根据数据分析和计算结果, 得出 2010年京津冀地区13城市生态压力指数 、生态支撑力指数以及生态承载力指数如 下表所示。
2010年京津冀地区13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
(二)积极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和低碳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自然资源与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压力。
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定量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成为学者们努力的方向。
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包括自然资源量、生态环境状况、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
其中,自然资源量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的总量,包括能源、矿产、土地、水资源等。
而生态环境状况则表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性、生态效能等。
环境保护措施则是指各种环保政策、技术手段、环境管理体制等。
经济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经济增长、生产力和劳动力的发展水平。
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三种:综合评价、生态足迹分析和物质流分析法。
其中,综合评价法是通过统计各种参数的数据,建立模型,进行评价。
生态足迹分析则是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并分析需要多少资源来维持活动水平。
物质流分析法则是通过物质循环的过程来分析各种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趋势是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
定量指标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有效办法,可以分析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原因。
4、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应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应用很广,主要应用在全球环境变化、沿海城市发展、生态建设、资源管理等领域。
在全球环境变化领域,可以利用评价指标来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预防和适应环境变化。
在沿海城市发展领域,可以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来指导城市规划、节约资源、提高环境质量。
在生态建设领域,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
在资源管理领域,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制定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挑战在于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指标能够反映现实情况。
河北省11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比较分析
数 法计 算 河 北 省 l 1 市 的 综 合 承 载 能 力和 承 压 水 平 , 指 出河 北 省 1 1个 城 市 综 合 承 载 力 差 异 较 大 , 城 市 在 快 速 发 展 经 济
的同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的还不够 , 应 重 点提 升 1 1 市 的资 源承 载 能 力和 环 境 承压 水 平 。
市 人 口及 经济 社会 生活 的承 载能 力和 承压 水平 , 是集
合 资 源承 载力 、 环境 承 载 力 、 经 济 承 载 力 和社 会 承 载
力 的综 合 承载 力 。 ”
在综 合 承载力 评 价 的指 标集 中 , 首先选 定基 准指 标, 然后 对 指标数 据进 行无 量纲 化处 理 。具体计 算公
“ 承 载力 ” 一 词最 早 出 自生 态学 , 随后 逐步 拓展 到
资源、 环 境领 域 。2 1世 纪后 , 越来 越 多 的 国内外 学 者 开始 关 注城 市 承 载 力 的研 究 。2 0 0 5年 1月 , 国 家 建
设 部 提 出“ 要 着重研 究 城市 的综 合承 载能 力” 之后 , 国
史 宝 娟 ,郑 祖 婷
( 河 北 联 合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河 北 唐 山 0 6 3 0 0 0 ) 摘 要: 城 市经 济 增 长迅 速 伴 随 而 来 的是 资 源 、 环境 、 社会 承载 能力的严重 下降。本文从 资源 、 环境 、 经济 、 社 会 四 方 面 建 立 城 市 综合 承 载 力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以 河 北省 内 1 1 个 设 区城 市 为研 究 对 象 , 基 于熵值法确 立指标权 重, 通 过 综 合 评 价 指
城 市综 合 承载力 评 价 指 标体 系 , 以河 北 省 内 1 1个 设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承载力概念、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承载力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承载力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承载力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等一系列原因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资源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与此同时,资源环境本身结构、状态的改变又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速度。
资源环境状态的优劣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很大的必要性,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
一、承载力概念的研究承载力概念一词原本是物理力学的一个概念,其本意是指物体在不受破坏时可承受的最大负荷能力,现在已经组建演变为对发展的限制程度进行描述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随着承载力研究的深入,承载力早已突破物理学上的概念范畴,成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研究对象。
国外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较早,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人口聚集、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
在此背景下,英国人口学家malthus首次发现环境因素对人类社会物质增长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在其著名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过剩理论”和“两个级数理论”,比利时数学家verhulst(1838年)进一步将malthus资源有限并影响人口增长的观点用logistic数学公式表现出来,并运用19世纪初英国essex的人口数据检验了方程结果,使人类意识到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限制作用。
在随后的20世纪,各国科研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logistic拟合和实证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我国科研项目《我国沿海新经济开发区环境的综合研究――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总报告》中,随后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
黄宁生和匡耀求等(2000)认为,环境承载力从广义上讲,指某一区域的环境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从狭义上讲,即为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系统对外界其它系统污染的最大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个国⼟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
⽽《纲要》的贯彻实施,资源环境承载⼒是刚性约束,因此,资源环境承载⼒的评价在国⼟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
资源环境承载⼒评价体系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然规律,采⽤科学的⽅法和⼿段,确⽴的指标必须是能够通过观察、测试、评议等⽅式得出明确结论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综合地反映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中各⼦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的⽅式、强度和⽅向等⽅⾯的内容。
综合性原则。
应综合平衡各要素,要考虑周全、统筹兼顾,通过多参数、多标准、多尺度分析、衡量,从整体的联系出发,注重多因素的综合性分析。
层次性原则。
评价体系也应具有层次性,能从不同⽅⾯、不同层次反映资源环境承载能⼒的实际情况。
区域性原则。
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环境承载⼒在不同空间、时间上具有较⼤的差异性。
资源环境承载⼒评价指标应因地因时地反映出评价⽬标的动态性特点。
资源环境承载⼒评价体系基本原则依据研究⽬标和指标体系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致可分为:单⼀性指标,侧重于描述⼀系列因素的基本情况;专题性指标,即选择有代表性专题领域,制定出相应的指标;系统化指标,是⼀种信息集合度最⾼的指标。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应衡量以下两种需求的差量关系:现有的资源供给量与社会经济对资源的需求量及现有环境质量与当前⼈们所需求的环境质量。
资源环境承载⼒评价指标定量化筛选是资源环境承载⼒评价的关键步骤。
⽬前,不少研究者都创⽴了指标定量化筛选⽅法,如:层次分析法、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变异分析法等。
笔者认为,国⼟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评价,体现的是按照⼀定标准对要素客体的价值所做出的判断。
⾸先要对⾃然资源和环境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空间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进⾏承载⼒分析,并对区域发展规划进⾏资源环境承载⼒评价。
城市承载力的评价与提升研究
城市承载力的评价与提升研究城市承载力是指城市能够承担的人口数量和资源利用程度的能力,是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和提升城市的承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需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对评价与提升城市承载力的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评价城市承载力需要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
评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满足人口和资源利用的需求,可以从设施覆盖面积、设施的功能完善程度、设施的使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还可以从设施投资和运维成本等经济指标,以及设施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来综合评价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其次,评价城市承载力还需要从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居住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
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可以从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指标进行评估。
比如,可以通过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标,如PM2.5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等来评价城市的空气质量;还可以通过对城市水体和土壤的监测,评估城市的水质和土壤质量;同时,噪音污染也是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估,可以揭示城市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此外,评价城市承载力还需要从社会服务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服务能力是指城市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评价城市社会服务能力可以从教育资源的分配、医疗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文化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
比如,通过统计城市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如学校数量、师资力量、学生师比等,来评估城市的教育服务能力。
同样,可以通过统计医疗设施的数量、设施的服务范围和质量等指标,评估城市的医疗服务能力。
通过评估城市社会服务能力,可以了解城市对居民的服务水平和需求满足程度,进而评估城市的承载能力。
河北省城市综合承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Th o g o r h n ie e a u t n a d c m p r tv n l ss r u h c mp e e sv v l a i n o a a i e a a y i .we d a t e f l wi g c n l so s o r w h o l n o cu i n :E vr n n a c r yn a o n io me tl a r i g c —
第2 7卷第 4期
21 0 0年 7月
河
北
工 业 .
He e J u n l f I d s r lS in e a d Te h o o y b i o r a n u ti ce c n c n lg o a
J l 0 0 uy2 1
省提 高综合承载 力的建议 和对策 。 关 键 词 : 市 综 合 承 栽 力 ; 方 差 决 策 法 ; 策 ; 北 省 城 均 对 河
中图分类 号 :2 0 F 9
文献标 志码 : A
An l ss a d c u t r a u e fct o p e e sv a y i n o n e me s r s o i c m r h n i e y
c r y n a ct n H b i a r i g c pa iy i e e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也日渐重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主要是指使用数学、统计学、信息学等方法来评价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该区域的资源和环境。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理、生态、经济等学科,因此建立完整的模型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该模型的研究。
1. 地理因素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中,地理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
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地理因素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状况。
例如,气候的干湿状况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地形的高低差异决定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
因此,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时,需要对地理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通过对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地理因素的分类和量化,可以建立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
2. 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了生态资源的状况,例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因此,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时,需要对生态因素进行考虑。
通常情况下,生态因素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生态因素进行分类和量化,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例如工业污染、农业面积和城市化等。
因此,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时,需要对经济因素进行考虑。
通常情况下,经济因素包含了工业污染、城市化水平、农业面积和能源消耗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经济因素进行分类和量化,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综上所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生态和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该模型的研究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河北省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城市病防治
137E nterprise E conomy河北省城市综合承载力分析与“城市病”防治□高洪岩孙立娟毕轶群[摘要]基于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市病”的内涵和内在联系,针对河北省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交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个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相关数据,以省会城市石家庄为例,对河北省城市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现象是制约城市承载力的短板因素,最后提出了关于河北省提高综合承载力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城市病[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12-0137-04[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城市病’防治研究”(批准号:HB11GL046)[作者简介]高洪岩,廊坊科森电器有限公司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孙立娟,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河北廊坊065000)毕轶群,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河北保定071000)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tent and internal links of city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ies and urban diseases,aiming at characteristicsof urban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we selected four indicators of carrying capacities of water,land,traffic and envi-ronment,and then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of city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ies.The city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ies of Hebei province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related data from 2003to 2008,showing that such urban diseases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and traffic conges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restricting city carrying capacities.Finally,th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ies of Hebei province were proposed.Key words:city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ies;index system;urbandiseases随着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就业困难和住房困难等“城市病”问题的出现,城市的承载能力备受关注。
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现状
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现状刘梦【摘要】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refers to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a region��s land.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monotone research method, the incomprehensive content despite the hierarchicalre⁃gional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singleness of research object were summerized, pointing out that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is the major method to evaluat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land.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prospection of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ew trend is to combinethe“qualitative”with“quantitative”and to broaden the range of research was given.%土地综合承载力是一个区域土地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以及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能力的反映。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19.06.22•【文号】•【施行日期】2019.06.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科技正文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为了团聚及发现人才,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自然资源部职能定位及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结合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制订2019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并经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
合格申请者可根据指南要求自定题目。
一、重点资助方向(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表达范式研究;不同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双评价”)方法;“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识别、划定、规划关系研究;重点区域国土空间开发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国土空间治理路径、方法与策略研究等等。
(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生态补偿研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与方法跟踪研究;生态修复优先领域、参照生态系统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机制研究;生态修复(治理)投融资机制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研究。
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地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评估研究;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多元化机制创新与典型案例研究;生态保护补偿体系构建研究等等。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乡村振兴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相关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保护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等等。
二、申报条件课题负责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在读博士、博士后。
2.应受聘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矿企业,从事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与管理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治理与发展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探究
魏彦景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又称土地承受力,是指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某一区域的土地资源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支撑能力 的最大限度,与一个区域的环境承栽力、资源承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章在掌握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土地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以中山市为例。)对中山市的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和应用实例探讨。
的支流包括:西江干流、中部的中海水道 和北江的洪奇沥水道,干支流的全长达到 980公里。
在生态方面,中山市由于广阔的面积 和发达的河流网络,目前的土地资源环境 承载力渐趋饱和状态。
2经济方面 根据2016年的数据调查显示,中山 市的粮食作物产量是1603吨。与2015 年相比略有下降;水果产量达到19万吨。 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3%;蔬菜作物 的产量为50.43吨,与去年相比下降了 403%,总之,土地生产率与去年相比, 有所下降。由于中山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 地区,受地形气候的影响,耕地的复种指 数与北方地区相比较高,这一优势大大提 高了中山市的各类作物产量。农业在GDP 中的占比与2015年相比,价值量略有增加, 但占比相对减少。肉类总产量为321吨, 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水产品高达 35吨,但是增长量为负。农民的人均纯收 入在原先基础上也有所提高㈤。 第三产业一服务业作为土地资源环境 承载力的宏观表现形式,在2016年的统计 中,社会消费品的零售额达到1210 91亿 元,增长11 7%。这一年里,无论是经营地 角度还是行业角度消费额增长都十分迅速。 在经济建设方面,该地各类建筑用地 迅速扩展.在短期内给土地的承载力增加 了很大负担。 3社会方面 在2016年人口统计数据调查中中山 市的常住人口达到323万,但是,粮食 产量才16.03吨,人均粮食产量较少。 2016年。交通运输方面的增加值达到80 万元,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也在这一年里 急剧上升。尾气排放使空气污染在一定程 度上有所加重。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后 备土地资源比重减少。 结合社会因素考虑,土地资源的环境 承载力伴随着外来人口增多、住房紧缺、 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而减弱。 三、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应用 1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教材
西海固地区虽土地资源未受地形条件显著约 束,但土壤贫瘠、蒸发强烈、水资源稀 缺, 北部干旱区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并存,降水 稀少、苦咸水分布广泛,而南部山区资源型、 工程型缺水突出,水量较为丰富的泾河由于 六盘山山脉相隔且缺乏大型调水工程,使本 来量少质差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更少。
废水处理
污废水排除
河流径流
氨氮排放
家畜生产
研究揭示了青岛资源环境的超 载现象,并提出未来缓解人地 矛盾的环境修复任务
人工堤防清淤
扩大公共污水处理系统
自然海岸线修复
增加污水处理量
调整产业结构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研究方法进展
综合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兴起,推动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模型 研究的发展。目前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 DPSIR(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分析框架和概 念模型在文献中使用频率较高。
图3 1960年以来怒江州与西海固地区人口 密度变动情况
人 口增长的压力集中反映在了资资源环境 负荷上,怒江州人均适宜建设用地仅 441.81 m3/人, 而现状人均建设用地达 447.29 m3/人,表明怒江州的用地发展空间 已经超出可承载规模。
同时,通过水资源承载指数测算,西海固地区水资源负
载指数为18.07,表示水资源利用程度很高、开发潜力
承载力提升潜力受限
相关标题文字
以水资源为例,西海固地区水资源 利用结构同宁夏其他区域相似,以 灌溉农业为主,农业灌溉用水占总 用水量的比重均在90%以上, 但西 海固地区主要供水来源为本地水。
环(如图4)。
图4 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素响应示意图
以怒江州为例,州内人口分布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空间上部分重叠,人类活动的轻微扰动 就可能对保护区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其中,能源消费需求过剩带来的区域生态环境响应具 有很强的典型性。长期以来,怒江州能源结构单一,主要靠砍伐树木来满足基本的燃料需求, 对当地森林植被和生态系统造成明显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综合承载力承压水平评价熵值法引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带来了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等多种污染。
经济、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经济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发达国家应当关注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强烈的经济活动使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压力增强。
我国高度重视区域综合承载力的研究与应用问题,中央多次要求各地区充分认识区域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和重要影响(李惠彬,2011)。
河北省2011年GDP总量居全国第六位,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上述问题。
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综合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尝试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正确认识河北省的综合承载力,找到不足、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承载力内涵纵观国内外研究进展,承载力的研究经历了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区域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三个发展阶段。
承载力最初是生态学里提出的概念,是表示某生态系统内光、热、水、植物体、动物体等多种资源能维持某一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
由于承载力在理论上可以运用模型来定量化描述,因此很快被学者们运用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多个研究领域,成为这些领域定量评价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对于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也由狭义的承载力概念,逐步发展到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并逐步发展到以区域内资源、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区域承载力研究。
可以说承载力的研究伴随着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社会的作用而不断深入,由对单一资源承载力的研究逐步向多资源、多系统的综合承载力转变(李婷婷,2006)。
承载力除受区域资源环境所制约外,还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李秀霞,2009)。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确定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区域综合承载力是指区域的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对区域人口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是集合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综合承载力” 。
按照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对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的评价;对河北省综合承压水平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系统科学性原则。
城市由多方位、多层次、多组织构成,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城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
城市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将评价指标和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评价城市的发展。
同时应以科学的理论和标准的测算方法为基础,选取的指标应符合统计的要求,数据来源可靠、稳定。
2.简单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立既要系统全面,也要注意可操作性。
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要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有利于当地政府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指标要选取信息量大、概括性强、可收集、可统计的数据资料,要充分考虑数据获取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尽量选取当前统计部门公开的数据资料。
同时,选取指标时还要注意避免指标之间的交叉和重复,尽量减少和避免指标之间的共线性联系。
3.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区域综合承载力涉及多个系统、多个方面,具有系统性特征。
因此,指标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系统,充分考虑各系统的协调性,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诸多方面,使评价的指标层、准则层、基础层和目标层形成系统、有机的整体。
同时,选取的指标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指标在实践中要能够较好地体现系统的特征。
指标体系要能够将全面性和针对性有机的结合,既能有针对性的体现单个系统特征,又能全面考察区域综合承载力的整体状况。
4.动态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同理,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也是动态变化、相对稳定的。
因此,指标体系应充分刻画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描述和评估城市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运行模式;同时指标体系也应反映城市的发展状态。
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同时兼顾动态性和稳定性。
(二)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的确定城市综合承载力包括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
因此,为了更好的体现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将所选取的指标分为两大类: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
压力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所施加的压力,即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
因此,资源的压力指标可以考虑选取能源消耗、水消费;环境的压力指标可以考虑选取城市环境噪音、SO2或CO2气体排放量;经济压力指标可以考虑选取GDP的增长、人均GDP;社会压力指标可以考虑选取人口增长、交通压力等指标。
承压指标体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支持能力。
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当一部分是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与城市的承压能力发生冲突的表现。
因此,将承压指标纳入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
与压力指标相对应的,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资源的承压指标可以选取水资源总量、总供水量;环境的承压指标可以选取城市的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经济的承压指标可以选取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社会的承压指标可以选取全社会货运保有量、人均机动车保有量等缓解交通压力的指标。
通过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可以考察区域的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
综合考虑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将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指标层内各指标项下的指标值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即可得出区域的承载能力;有针对性的分别考虑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通过计算承压指标与压力指标的比值,可得出区域的承压水平,如比值大于1,说明区域的支撑能力大于承受的压力;比值小于1,说明区域的支撑能力小于承受的压力。
(三)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压力指标、承压指标的确定原则,构建由目标层、基础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评价模型的构建(一)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由于所需的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及不同的单位,需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设X为综合承载力指数,对应于j个年份与i个评价指标的样本矩阵,有X=xij。
在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集中,一是对综合评价起正作用的指标,如水资源总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GDP增长率、人均机动车保有量等。
二是起负作用的指标,如恩格尔系数。
为了描述各项指标变化对综合承载力水平评价的正反作用,同时消除各项指标因量纲上的差异给评定工作带来的影响,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Yij为第i项指标在第j年的正向化处理后指标数值;Xij和Xi0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第j年和基年的统计值。
指标值增大,有利于综合承载力水平的提高,视之为正作用指标。
反之,不利于综合承载力水平的提高,视之为负作用指标。
对任一指标,经过正向化处理后,如果指标数值增大,则认为有利于综合承载力水平的提高。
这样便得到了标准化矩阵B=bij。
(二)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其根据各项指标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
由熵值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可以充分反映综合承载力水平所要求的在压力水平、承压水平和协调性上的描述,同时统计数据也满足熵值法的要求。
因此,采用熵值法来评价综合承载力是科学的(杨丽华等,2007)。
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1.指标层权重的计算。
首先,设基础层(或准则层)指标为i,目标层指标为j,第i项指标下第j样本指标的比重pij。
其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然后,计算指标的效用值αj=1-ej。
αj越大,该指标价值越大,其权重也就大。
那么第j项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下(陈娟等,2010):2.准则层和目标层权重的计算。
对于多层结构的评价系统,根据熵的可加性,可以利用下层结构的指标信息效用值,按比例确定对应于上层结构的权Wi数值。
在熵值法前面步骤中,已经计算了各个指标的效用值αj,对下层结构的各个指标的效用值求和,得到各类指数的效用值,记作Ai(i=1,2,…,l)。
进而得到全部指数效用值的总和:A=∑Ai,则相应类指数的权重为:Wi=Ai/A。
(三)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分析1.综合承载力整体评价。
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可以找出影响综合承载力的薄弱环节,以便提出相应对策。
对基础层中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Yi采用评价模型:(4)式中,Yi是基准层中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n是第i个子系统中所包含的评价指标个数;Wj是第i个子系统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Bij是第i个子系统中的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
若后一期的Y值大于等于前一期的Y值,则表明综合承载力是趋势递增的。
否则,承载力状况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目标层综合评价值A采用评价模型:(5)2.各系统承压水平分析。
承压指数表示各个系统中承压要素与压力要素之比,若承压指数大于或等于1,表明该系统承压能力大于或与压力平衡,反之则表明压力远远大于承压力,且承压指数越趋近于0,压力越大,承压力越小,承载力低下。
承压指数表由承压指标与压力指标比较得出,而承压指标与压力指标得分则由上述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得到。
评价结果及分析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和计算200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河北省经济年鉴》,2007-2011年《河北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相关数据,整体评价河北省综合承载力水平。
(一)综合承载能力评价通过对河北省2007-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中各系统承载能力及综合承载能力(见表2)。
通过表2及图1各子系统及综合承载能力来看,承载能力基本呈上升趋势。
2009年经济承载能力下降幅度较大,这是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并不影响经济承载能力的整体上升趋势。
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值虽然变化幅度不大,但一直呈上升趋势。
社会承载能力变动不大,只在2011年有一个很大的上升幅度,说明河北省的社会福利仍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