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智能控制器与传输设备的通讯协议
Ethernet/IP协议简介
目录1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 - 1 -2 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 -3 -2.1 通讯确定性和实时性技术........................................................................................... - 3 -3 Ethernet/IP协议简介.......................................................................................................... -4 -3.1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 - 4 -3.1.1 Ethernet/IP协议模型及协议内容................................................................... - 5 -3.1.2 EtherNet/IP 的通信机制.................................................................................... - 7 -3.2 ProfitNet工业以太网................................................................................................. - 8 -3.2.1 基本介绍............................................................................................................ - 8 -3.2.2 实时通信............................................................................................................ - 8 -3.2.3 PROFINET .......................................................................................................... - 9 -3.2.4 安全.................................................................................................................. - 10 -3.3 Modbus-IDA工业以太网 ........................................................................................ - 11 -3.3.1 基本信息.......................................................................................................... - 11 -3.3.2 特点.................................................................................................................. - 12 -3.3.3 传输方式.......................................................................................................... - 13 -3.3.4 CRC ................................................................................................................... - 15 -3.4 Controlnet工业以太网............................................................................................. - 17 -3.4.1 原理.................................................................................................................. - 17 -3.4.2 ControlNet网络................................................................................................ - 18 -3.4.3 控制网国际有限公司...................................................................................... - 18 -3.4.4 可建造ControlNet的设备.............................................................................. - 18 -3.5 World FIP工业以太网............................................................................................. - 20 -3.5.1 概述.................................................................................................................. - 20 -3.5.2 WorldFip的特点 .............................................................................................. - 20 -3.5.3 WorldFip 协议 ................................................................................................. - 21 -3.5.4 WorldFip总线典型器件 .................................................................................. - 22 -3.5.5 开发工具.......................................................................................................... - 23 -3.5.6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用前景.................................................................. - 23 -4 Ethernet/I P通信适配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25 -4.1 硬件系统总体架构.................................................................................................. - 25 - 4.2电源设计................................................................................................................... - 25 - 4.3复位电路设计........................................................................................................... - 26 - 4.4以太网通讯接口设计............................................................................................... - 26 - 4.4.1以太网电路原理......................................................................................... - 27 -4.4.2以太网芯片CS8900A-IQ3功能描述........................................................ - 27 -4.5串行通讯接口设计...................................................................................................... - 29 -4.6 主从USB接口设计.............................................................................................. - 29 - 4.7 外部I/0扩展接口设计 ........................................................................................ - 30 - 5 EtherNet/IP 工业以太网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 31 -1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的现场设备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控制器、智能现场测控仪表和传感器等方便地接入了现场总线。
RS816DS智能空调控制器通信协议
RS816DS智能空调控制器通信协议版本号:V1.01.协议概述RS-816遵循MODBUS RTU规约,MODBUS协议采用主/从通讯方式,主机发送请求,从机收到属于从机的正确数据后响应主机请求。
在协议中主机为上位机,RS-816为从机。
2.协议格式通信采用Modbus通信协议功能代码:03H——读单个或连续多个寄存器 (读取保存寄存器)04H——读单个或连续多个寄存器(读取输入寄存器)06H——写单个寄存器10H----- 写多个寄存器RTU命令格式及示例:03H ——读单个或连续多个寄存器(功能码04H与03H的命令格式相同)下传命令:注:从地址为返回数据:注:从地址为影部分)。
06H——写单个寄存器下传命令:注:向地址为(阴影部分)。
返回数据:10H——写连续多个寄存器下传命令:注:向地址为字数据内容(阴影部分)。
返回数据:高字节解析:00:发码01:学习低字节解析如下:Array通信协议举例:(默认地址1,波特率9600)注意:功能码03H和04H在本产品中功能相同1、学习空调关机指令(空调关机指令不需要携带模式和温度信息,模式和温度可发送任意数值)发码:01 06 00 00 01 00 88 5A返回:01 06 00 00 01 00 88 5A2、发送空调关机指令(空调关机指令不需要携带模式和温度信息,模式和温度可发送任意数值)发码:01 06 00 00 00 00 89 CA返回:01 06 00 00 00 00 89 CA3、学习空调指令(制冷模式,开机,24度)01 | 0011 1 001学习温度开机制冷组合数据为:0139发码:01 06 00 00 0139 48 48返回:01 06 00 00 01 38 48 484、发送空调指令(制冷模式,开机,24度)发码:01 06 00 00 00 39 49 D8返回:01 06 00 00 00 39 49 D85、开机指令无需单独学习,除关机指令外的任一空调命令都可开机。
工业互联网-阀门MODBUS_RTU协议简单介绍
工业互联网-阀门MODBUS_RTU协议简单介绍MODBUS_RTU协议格式的通信的简单介绍Modbus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
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
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
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
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果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
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
当在一Modbus网络上通信时,此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
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并用Modbus协议发出。
在其它网络上,包含了Modbus协议的消息转换为在此网络上使用的帧或包结构。
这种转换也扩展了根据具体的网络解决节地址、路由路径及错误检测的方法。
协议在一根通讯线上使用应答式连接(半双工),这意味着在一根单独的通讯线上信号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传输。
首先,主计算机的信号寻址到一台仅有的终端设备(从机),然后,在相反的方向上终端设备发出的应答信号传输给主机。
协议只允许在主计算机和终端设备之间,而不允许独立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这就不会在使它们初始化时占据通讯线路,而仅限于响应到达本机的查询信号。
目前工业控制现场大量使用了各种智能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检测,把智能仪表检测出来的数据传送到监控计算机供显示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虽然智能仪表的通信协议种类繁多,但是很多智能仪表都具备RS-232 和RS-485 两种通信接口类型。
RS-232 是美国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与BELL 等公司一起开发的1969 年公布的通信协议,也是工业控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但是它的传输距离短,(z)大约为30 米,传输速率低,(z)高速率为20kb/s,共模抑制能力差,抗噪声干扰性弱的缺点,所以RS-232 只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仪器通信协议标准
仪器通信协议仪器通信协议是用于规范仪器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交换的标准,其体系结构主要包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物理层是仪器通信协议的最底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
它定义了通信链路的机械、电气、功能和定时特性,以确保比特流的正确传输。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连接、传输和断开连接的方式,以及比特流的同步和错误控制方式。
常见的物理层协议包括RS-232、RS-485和USB等。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并在通信链路上发送和接收帧。
它定义了帧的格式和结构,以及帧的传输顺序和错误控制方式。
数据链路层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和Wi-Fi等。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
它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最佳路径,并建立和维护通信链路。
网络层还提供了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包括IP、ARP和ICMP等。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数据分段并发送到目标主机。
它提供了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并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传输层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和UDP等。
应用层应用层负责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
它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协议,并提供了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
应用层协议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Web浏览等功能。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和SMTP等。
总之,仪器通信协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涵盖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各个方面。
Ethernet/IP协议简介
目录1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 - 0 -2 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 ......................................................................................................................... - 2 -2.1 通讯确定性和实时性技术........................................................................................................... - 2 -3 Ethernet/IP协议简介........................................................................................................................... -4 -3.1 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 - 4 -3.1.1 Ethernet/IP协议模型及协议内容............................................................................... - 5 -3.1.2 EtherNet/IP 的通信机制 ................................................................................................. - 8 -3.2 ProfitNet工业以太网.................................................................................................................. - 9 -3.2.1 基本介绍 .............................................................................................................................. - 9 -3.2.2 实时通信 ............................................................................................................................ - 10 -3.2.3 PROFINET ......................................................................................................................... - 11 -3.2.4 安全...................................................................................................................................... - 12 -3.3 Modbus-IDA工业以太网 ........................................................................................................ - 13 -3.3.1 基本信息 ............................................................................................................................ - 14 -3.3.2 特点...................................................................................................................................... - 15 -3.3.3 传输方式 ............................................................................................................................ - 16 -3.3.4 CRC ....................................................................................................................................... - 18 -3.4 Controlnet工业以太网 ............................................................................................................. - 21 -3.4.1 原理...................................................................................................................................... - 21 -3.4.2 ControlNet网络................................................................................................................. - 22 -3.4.3 控制网国际有限公司 ..................................................................................................... - 23 -3.4.4 可建造ControlNet的设备 ............................................................................................ - 23 -3.5 World FIP工业以太网 ............................................................................................................. - 25 -3.5.1 概述...................................................................................................................................... - 25 -3.5.2 WorldFip的特点................................................................................................................ - 26 -3.5.3 WorldFip 协议 ................................................................................................................... - 27 -3.5.4 WorldFip总线典型器件.................................................................................................. - 28 -3.5.5 开发工具 ............................................................................................................................ - 29 -3.5.6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用前景 .............................................................................. - 30 -4 Ethernet/I P通信适配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4.1 硬件系统总体架构................................................................................................................... - 31 -4.2电源设计 ...................................................................................................................................... - 32 -4.3复位电路设计............................................................................................................................. - 33 -4.4以太网通讯接口设计 ............................................................................................................... - 34 -4.4.1以太网电路原理......................................................................................................... - 34 -4.4.2以太网芯片CS8900A-IQ3功能描述 ................................................................... - 34 -4.5串行通讯接口设计........................................................................................................................ - 37 -4.6 主从USB接口设计............................................................................................................... - 37 -4.7 外部I/0扩展接口设计........................................................................................................ - 38 -5 EtherNet/IP 工业以太网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 39 -1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的现场设备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控制器、智能现场测控仪表和传感器等方便地接入了现场总线。
plc的通讯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plc的通讯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器,具有可编程性和逻辑运算能力。
PLC通讯协议是PLC 与其他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人机界面等)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讯的规范和标准,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不同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PLC通讯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能够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
不同的PLC通讯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通讯协议对于确保系统稳定性、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PLC通讯协议的概念、作用、常见类型及应用领域,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PLC通讯协议的基本知识,为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PLC通讯协议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PLC通讯协议的概念、作用、常见类型以及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解析,读者将对PLC通讯协议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PLC通讯协议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通过一些结束语,对整篇文章做出一个简要的总结。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PLC通讯协议的概念、作用、类型和应用领域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PLC通讯协议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希望通过对PLC通讯协议发展趋势的展望,引发读者对未来PLC通讯技术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深入了解PLC通讯协议的相关知识,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优化PLC通讯协议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PLC通讯协议的概念和作用PLC通讯协议是指用于控制系统中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讯的规定和约定。
BAS系统结构综述
2.2 车站级BAS系统结构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提供的车站BAS构成如下: a) 车站BAS网络采用分层分布式现场总线结构; b) 由PLC控制器、现场传感器、维护终端等组成。 c) 监控对象包括: d) 车站隧道兼公共区通风系统; e) 车站小系统; f) 暖通空调系统; g) 冷水系统; h) 车站给排水系统; i) 电扶梯系统; j) 照明系统等设备。
典型地高架站系统网络图 图 2-3典型车辆段/停车场系统网络图
2.3 BAS现场级网络
地下车站BAS在靠近车控室一侧的环控电控室设一组冗余的 BAS主控制器和BAS维护工作站,在远离车控室一侧的环控电 控室设置另外一组冗余控制器,作为车站BAS的从控制器。车 辆段/停车场BAS在环控设备机房设一组非冗余的BAS主控制器 和BAS维护工作站,控制车辆段/停车场的所有设备 车站BAS主控制器经双以太网与综合监控系统(ISCS)冗 余交换机相连。 地下车站两端BAS冗余控制器通过冗余以太网采用光纤进行 连接。
在车站控制室设IBP盘(综合监控系统提供),作为灾害模 式下紧急后备控制。
系统的构成方案
在靠近车站控制室一端的环控电控室内设置一套冗余PLC控 制器,作为整个车站的主控制器兼作与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 并通过冗余以太网与车站BAS维护工作站、IBP盘PLC、及车 站从控制器进行连接,同时负责本端的设备监控,在每个CPU 上标准配置两个以太网接口,通过工业以太网分别连接到综合 监控系统的两台互备冗余交换机上,实现双冗余通讯。 在远离车站控制室侧环控电控室设置一套冗余PLC控制器, 作为车站BAS的从控制器,通过冗余的工业以太网与车站BAS 主控制器进行通讯连接,同时负责本端的设备监控。
典型高架站系统网络图
图 2-2典型高架站系统网络图
(完整word)Ethernet/IP协议简介
(完整word)Ethernet/IP协议简介目录1.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2.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3.Ethernet/IP协议简介4.Ethernet/I P通信适配器硬件设计与实现5.EtherNet/IP 工业以太网优缺点及发展前景Ethernet/IP协议简介1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的现场设备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控制器、智能现场测控仪表和传感器等方便地接入了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顺应智能现场仪表而发展起来的。
它的初衷是用数字通讯代替4--20mA模拟传输技术,但随着现场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管控一体化(仪表调校、控制组态、诊断、报警、记录)的发展,在控制领域内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控制专家们纷纷预言:FCS将成为21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
然而在控制界对FCS进行概念炒作的时候,却注意到它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不协调,其主要表现在迄今为止现场总线的通讯标准尚未统一:8种现场总线经过14年的纷争,最后IEC的现场总线标准化组织经投票,通过以下这8种现场总线成为IEC61158现场总线标准,即:FF H1,Control Net,ProfiBus,InterBus,P.Net,World FIP,Swift Net,FF之高速EtherNet即HSE。
这8种现场总线互不兼容,这也使得各厂商的仪表设备难以在不同的FCS中兼容。
此外,FCS的传输速率也不尽人意,以基金会现场总线(FF)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为例,它采用了ISO的参考模型中的3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和极具特色的用户层,其低速总线H1的传输速度为31.25kbps,高速总线H2的传输速度为1 Mbps或2.5Mbps,这在有些场合下仍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又如广泛用于汽车行业的Can总线系统,其最高的传输速率为1 Mbps/40米;这些现场总线受通讯距离制约较大。
论文:DCS通讯网络的概述
DCS通讯网络的概述何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092摘要:本文介绍了DCS的通讯网络的概况和特点,并对美国的Bailey的DCS的通讯网络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还有对DCS通信网络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个预估。
关键词:DCS I/O总线控制总线,DCS网络,DCS的通讯网络,DCS现场总线1.引言DCS(分散型控制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基础,以危险分散控制,操作和管理集中为特性,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CRT技术和控制技术即4C技术于一体的控制系统。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DCS正向着多元化、网络化、开放化、集成管理方向发展,使得不同型号的DCS可以互连,进行数据交换,并可通过以太网将DCS系统和工厂管理网相连,实现实时数据上网,成为过程工业自动控制的主流。
2.DCS的结构组成[1]DCS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带I/O部件的控制器、通讯网络和人机接口(HSI)。
控制器I/O部件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接收现场设备送来的信号;人机接口是操作人员与DCS相互交换信息的设备;通讯网络将控制器和人机接口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早期的DCS系统的通讯网络都是专用的,DCS有几级网络,完成不同模件之间的通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DCS的最多网络级有四级,它们分别是I/O总线、现场总线、控制总线和DCS网络。
3.DCS的通讯网络[2]美国Bailey的DCS通讯网络主要是3级,分别是:子总线(Slave Bus)相当于上面所述的I/O总线、控制通道(Controlway)即控制总线和Cnet(Control Network)即DCS网络。
(1) I/O总线它把多种I/O信号送到控制器,由控制器读取I/O信号,I/O模件之间并不交换数据。
I/O总线包括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I/O总线的传输速率是不高的,从几十K到几兆不等,为了快速,最好是并行总线。
采用并行总线,其I/O模件必须与控制器模件相邻。
若采用串行总线,I/O模件和控制器之间的距离也要比较近才行。
综电课程综述(浅析1533B总线)
综电课程知识综述和认识——浅析1553B总线摘要:通过对1553B的学习简单阐述其由来和特性,分析其优势和发展现状,表明其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1553B 系统性能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引言:1553B总线又称MILSTD1553B总线,是美国军方专为飞机上设备制定的一种信息传输总线标准,也就是设备间传输的协议。
每个国家根据本国的情况,并参考美国的标准制定出自己的总线协议。
而相关的公司又根据本国的协议标准开发出相应的总线接口模块。
一、由来: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飞机机载电子系统没有标准的通用数据通道,各个电子设备单元之间连接往往需要大量的电缆。
随着机载电子系统的不断复杂化,这种通信方式所用的电缆将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和重量,而且对传输线的定义和测试也较为复杂,费用较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SAE A2K委员会在军方和工业界的支持下于1968年决定开发标准的信号多路传输系统,并于1973年公布了MIL-STD-1553标准。
1973年的1553B多路传输数据总线成为了未来军机将采用的技术,它取代了在传感器、计算机、指示器和其他飞机设备间传递数据的庞大设备,大大减少了飞机重量,并且使用简单、灵活。
二、性能及优点:1553B总线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总线控制器BC;远程终端RT;数据总线Data Bus。
1553B总线的工作频率是1 Mb/s 。
采用曼彻斯特II码,半双工工作方式。
1553B数据总线用的是指令/响应型通信协议。
他有3种类型的终端,分别为:(1)总线控制器(BC)他是在总线上惟一被安排为执行建立和启动数据传输任务的终端。
(2)远程终端(RT)他是用户子系统到数据总线上的接口,他在BC的控制下提取数据或吸收数据。
(3)总线监控器(MT)他“监控”总线上的信息传输,以完成对总线上的数据源进行记录和分析,但他本身不参与总线的通信。
1553B总线是一种集中式的时分串行总线,其主要特点是分布处理、集中控制和实时响应。
can通讯协议
can通讯协议CAN通讯协议。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最初由Bosch公司开发,用于汽车内部的通信。
如今,CAN协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
它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备受青睐。
CAN通讯协议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通信方式,即多主机共享总线的方式。
在CAN总线上,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且不需要主从节点的概念,这使得CAN总线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时性。
CAN通讯协议的数据帧结构非常简洁明了,分为标准帧和扩展帧两种类型。
标准帧包含11位标识符,而扩展帧则包含29位标识符。
数据帧中还包含了控制位、数据位和校验位等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CAN通讯协议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最高可以达到1Mbps。
这种高速传输的特性,使得CAN总线非常适合于需要大量数据交换的场合,比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等。
除了高速传输外,CAN通讯协议还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CAN总线上的通信是基于差分信号的,这种信号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下,数据传输也能够保持稳定。
另外,CAN通讯协议还支持多种工作模式,比如标准模式、回环模式、静默模式等。
这些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切换,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通信要求。
总的来说,CAN通讯协议作为一种成熟的串行通信协议,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随着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CAN通讯协议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Ethernet/IP协议简介
目录1.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2.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3.Ethernet/IP协议简介4.Ethernet/I P通信适配器硬件设计与实现5.EtherNet/IP 工业以太网优缺点及发展前景Ethernet/IP协议简介1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的现场设备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控制器、智能现场测控仪表和传感器等方便地接入了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顺应智能现场仪表而发展起来的。
它的初衷是用数字通讯代替4--20mA模拟传输技术,但随着现场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管控一体化(仪表调校、控制组态、诊断、报警、记录)的发展,在控制领域内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控制专家们纷纷预言:FCS将成为21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
然而在控制界对FCS进行概念炒作的时候,却注意到它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不协调,其主要表现在迄今为止现场总线的通讯标准尚未统一:8种现场总线经过14年的纷争,最后IEC的现场总线标准化组织经投票,通过以下这8种现场总线成为IEC61158现场总线标准,即:FF H1,Control Net,ProfiBus,InterBus,P.Net,World FIP,Swift Net,FF之高速EtherNet即HSE。
这8种现场总线互不兼容,这也使得各厂商的仪表设备难以在不同的FCS中兼容。
此外,FCS的传输速率也不尽人意,以基金会现场总线(FF)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为例,它采用了ISO的参考模型中的3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和极具特色的用户层,其低速总线H1的传输速度为31.25kbps,高速总线H2的传输速度为1 Mbps或2.5Mbps,这在有些场合下仍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又如广泛用于汽车行业的Can总线系统,其最高的传输速率为1 Mbps/40米;这些现场总线受通讯距离制约较大。
由于上述原因,使FCS在工业控制中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plc网口tcp通讯
plc网口tcp通讯PLC网口TCP通信在当今工业自动化领域中,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的控制和监控系统中。
而PLC通信方式的选择对于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和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PLC网口TCP通信技术,介绍其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一. PLC网口TCP通信的原理PLC网口TCP通信是通过以太网(Ethernet)作为物理传输介质,并采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
具体而言,通过网口(Ethernet Port)将PLC与计算机、服务器或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在设备之间的传输和交互。
对于PLC和计算机等设备间的TCP通信,通信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连接(Connection Establishment):PLC和设备之间通过网络建立TCP连接。
在连接建立之前,PLC和设备需要互相验证身份和确认通信参数。
2. 数据传输(Data Transmission):一旦TCP连接建立成功,PLC和设备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PLC将需要传输的数据封装为TCP数据包,通过网口发送给设备。
设备接收数据包后进行解析和处理。
3. 连接维持(Connection Maintenance):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LC和设备之间需要维持连接的可靠性。
双方会定期发送心跳包(Heartbeat),以确保连接不会断开。
4. 连接关闭(Connection Termination):当PLC和设备的通信结束时,TCP连接会被关闭,释放相关资源。
二. PLC网口TCP通信的应用场景1. 数据采集与监控当多台PLC控制的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地点时,通过PLC网口TCP通信可以实现对这些设备的集中管理。
例如,一个工厂中的多个生产线上都有各自的PLC控制系统,通过连接到同一个服务器上,工厂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并采集生产数据,便于及时处理故障或做出调整。
PPI协议详解 ppi通讯协议 ppi通信协议 vb与ppi协议通讯
PPI协议详解 ppi通讯协议 ppi通信协议vb与ppi协议通讯PPI协议详解1. 引言PPI(Point-to-Point Interface)协议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协议,用于实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PPI协议的定义、特点、通信方式以及与VB语言的通信。
2. 定义PPI协议是西门子公司开发的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PL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它基于RS485物理层通信标准,通过串行通信方式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3. 特点3.1 高可靠性:PPI协议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工业环境中的长距离通信。
3.2 简单易用:PPI协议的通信格式简单明了,易于实现和调试。
3.3 数据传输速率可调:PPI协议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4. 通信方式4.1 物理连接:PPI协议使用RS485接口进行通信,需要通过串行通信线缆将PLC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
通信线缆一般采用双绞线,长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2 通信协议:PPI协议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数据帧的结构清晰,便于数据的解析和处理。
4.3 通信流程:PPI协议的通信流程包括握手、数据传输和确认等步骤。
通信的发起方发送请求帧,接收方接收请求帧并发送响应帧进行确认。
通信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数据的传输方式和速率。
5. VB与PPI协议通信5.1 VB语言支持:VB语言是一种常用的编程语言,可以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与PLC进行通信。
VB语言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与PPI协议的数据交互。
5.2 通信流程:在VB程序中,首先需要建立与PLC的串口连接,然后按照PPI协议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VB程序可以通过调用相应的API函数实现数据的封装和解析。
5.3 数据处理:VB程序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操作。
melsec通讯协议 参考手册
melsec通讯协议参考手册一、melsec通讯协议简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而melsec通讯协议则是用于PLC之间通讯的重要协议之一。
melsec通讯协议是三菱公司生产的PLC设备所使用的通讯协议,通过这一协议,不同型号的三菱PLC之间可以进行高效、稳定的通讯,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由于三菱PLC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melsec通讯协议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二、melsec通讯协议的基本原理melsec通讯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RS485、以太网等通讯方式,实现PLC之间或PLC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RS485通讯方式中,采用了半双工通讯方式,其中一个PLC作为主站,其他PLC作为从站,主站通过发送不同的命令帧来控制从站的工作。
而在以太网通讯方式中,通过TCP/IP协议实现PLC之间的通讯,具有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
三、melsec通讯协议的应用范围melsec通讯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工业生产线、机械设备、采矿设备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通过melsec通讯协议,不同的PLC可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melsec通讯协议的优势和发展趋势相比其他通讯协议,melsec通讯协议具有通讯速度快、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melsec通讯协议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以适应新的工业控制需求。
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大力推动,melsec通讯协议将在工业控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通讯协议,melsec通讯协议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深入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melsec通讯协议,可以更好地掌握PLC之间的数据通讯方式,从而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melsec通讯协议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
PLC几种常见的连接口和通讯协议
PLC几种常见的连接口和通讯协议1RS232接口与RS485接口的区别一、接口的物理结构1、RS232接口:计算机通讯接口之一,通常 RS-232 接口以9个引脚 (DB-9) 或是25个引脚 (DB-25) 的型态出现,一般个人计算机上会有两组 RS-232 接口,分别称为 COM1 和 COM2。
2、RS485RS485无具体的物理形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的接口。
二、接口的电子特性1、RS232:传输电平信号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信号“1”为“-3V至-15V”,信号“0”为“3至15V”),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电平(0~“<0.8v”,1~“>2.0V”)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另外抗干扰能力差。
2、RS485:传输差分信号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
接口信号电平比RS-232降低了,就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电路连接。
三、通讯距离长短1、RS232:RS232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15米,且只能点对点通讯,最大传输速率最大为20kB/s。
2、RS485:RS485最大无线传输距离为1200米。
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ps,在100Kb/S的传输速率下,才可以达到最大的通信距离。
采用阻抗匹配、低衰减的专用电缆可以达到1800米!超过1200米,可加中继器(最多8只),这样传输距离接近10Km。
四、能否支持多点通讯RS232:RS232接口在总线上只允许连接1个收发器,不能支持多站收发能力,所以只能点对点通信,不支持多点通讯。
RS485:RS485接口在总线上是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
即具有多站通讯能力,这样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设备网络。
五、通讯线的差别RS232:可以采用三芯双绞线、三芯屏蔽线等。
台达AS系列PLC网口通讯协议
台达AS系列PLC网口通讯协议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成为各种工业设备的核心控制模块。
而在PLC的使用过程中,通讯协议作为PLC与上位机、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重要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台达AS系列PLC网口通讯协议为主题,探讨其特点、应用场景以及一些实用技巧。
台达AS系列PLC网口通讯协议相比于传统的串口通信方式,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通讯协议。
它采用的是以太网作为通信媒介,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PLC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这种通讯方式不仅具有较低的传输延迟,而且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台达AS系列PLC网口通讯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其高度可靠性。
它采用了TCP/IP协议作为网络传输协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即使在网络环境不稳定或者存在故障的情况下,协议依然可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这对于工业控制系统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因为通讯中断而导致设备故障或者生产线停产等不可预知的问题。
另外,台达AS系列PLC网口通讯协议还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它支持多种不同的通讯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可以与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无缝对接。
无论是与上位机、HMI人机界面设备,还是与其他PLC、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外部设备进行通讯,都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数据交换。
而且,协议本身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接口和开发工具,方便开发和定制各种应用程序,满足不同工业控制需求。
台达AS系列PLC网口通讯协议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制造业领域,它可以用于控制生产线上的各种机器和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和高效操作。
在交通运输行业,它可以与信号控制系统配合,实现道路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和优化调度。
在能源管理领域,它可以用于监控和控制电力系统、水处理系统等复杂的能源设备。
总之,台达AS系列PLC网口通讯协议凭借其可靠性和灵活性,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NT8001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6.3.4 “网络设置”的说明 ............................................. - 32 6.3.5 “手控点号”的说明 ............................................. - 34 6.3.6 “广播分区”的说明 ............................................. - 35 6.3.7 “空码查询”的说明 ............................................. - 35 6.4 手动控制功能:“操作”菜单的说明 ................................... - 35 6.4.1 “器件曲线”的说明 ............................................. - 35 6.4.2 “自检操作”的说明 ............................................. - 36 6.4.3 “点确认灯”的说明 ............................................. - 37 6.4.4 “启停设备”的说明 ............................................. - 37 6.4.5 “屏蔽操作”的说明 ............................................. - 38 6.4.6 “时钟设置”的说明 ............................................. - 39 6.4.7 “重启音响”的说明 ............................................. - 39 6.4.8 “关闭音响”的说明 ............................................. - 40 6.5 历史记录查询与打印功能:“记录”菜单的说明.......................... - 40 6.6 突发事件介绍 ...................................................... - 42 6.6.1 “火警页面”的说明 ............................................. - 43 6.6.2 “监管页面”的说明 ............................................. - 44 6.6.3 “自检页面”的说明 ............................................. - 44 6.6.4 “故障页面”的说明 ............................................. - 45 6.6.5 “屏蔽页面”的说明 ............................................. - 45 6.7 直控点说明 ........................................................ - 45 6.7.1 功能概述 ....................................................... - 45 6.7.2 主要技术指标 ................................................... - 45 6.7.3 面板说明 ....................................................... - 46 6.7.4 内部结构说明 ................................................... - 46 6.7.5 安装与布线 ..................................................... - 46 6.8 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 46 七、安装接线图 .......................................................... - 47 7.1 外形尺寸图 ........................................................ - 47 7.2 内部接线图 ........................................................ - 49 7.3 接线端子说明 ...................................................... - 51 7.3.1 交流 220V ...................................................... - 51 7.3.2 通讯插箱: ..................................................... - 51 7.3.3 回路总线: ..................................................... - 51 7.3.4 直控点: ....................................................... - 51 7.3.5 通讯: ......................................................... - 52 八、注意事项 ............................................................ - 52 -
modbus协议的通信原理
modbus协议的通信原理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
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
Modbus 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
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果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
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
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
1、在Modbus网络上转输标准的Modbus口是使用一RS-232C兼容串行接口,它定义了连接口的针脚、电缆、信号位、传输波特率、奇偶校验。
控制器能直接或经由Modem组网。
控制器通信使用主—从技术,即仅一设备(主设备)能初始化传输(查询)。
其它设备(从设备)根据主设备查询提供的数据作出相应反应。
典型的主设备:主机和可编程仪表。
典型的从设备:可编程控制器。
主设备可单独和从设备通信,也能以广播方式和所有从设备通信。
如果单独通信,从设备返回一消息作为回应,如果是以广播方式查询的,则不作任何回应。
Modbus协议建立了主设备查询的格式:设备(或广播)地址、功能代码、所有要发送的数据、一错误检测域。
从设备回应消息也由Modbus协议构成,包括确认要行动的域、任何要返回的数据、和一错误检测域。
如果在消息接收过程中发生一错误,或从设备不能执行其命令,从设备将建立一错误消息并把它作为回应发送出去。
2、在其它类型网络上转输在其它网络上,控制器使用对等技术通信,故任何控制都能初始和其它控制器的通信。
这样在单独的通信过程中,控制器既可作为主设备也可作为从设备。
提供的多个内部通道可允许同时发生的传输进程。
在消息位,Modbus协议仍提供了主—从原则,尽管网络通信方法是“对等”。
如果一控制器发送一消息,它只是作为主设备,并期望从从设备得到回应。
同样,当控制器接收到一消息,它将建立一从设备回应格式并返回给发送的控制器。
DCS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DCS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2、DCS有什么特点?DCS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
DCS通常采用若干个控制器(过程站)对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控制点进行控制,各控制器间通过网络连接并可进行数据交换。
操作采用计算机操作站,通过网络与控制器连接,收集生产数据,传达操作指令。
因此,DCS的主要特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3、DCS的结构是怎样的?上图是一个较为全面的DCS系统结构图,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
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
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
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4、DCS的控制程序是由谁执行的?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5、过程控制站的组成如何?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6、I/O是什么?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
DCS中的I/O 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7、什么是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
CPU 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 模块的机架就是I/O 单元。
8、I/O 单元和CPU单元是如何连接的?I/O单元与CPU是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的。
9、什么是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应用于过程控制现场的一种数字网络,它不仅包含有过程控制信息交换,而且还包含设备管理信息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智能控制器与传输设备的通讯协议
一、说明:
1、控制器作主;传输设备作从。
2、控制器对传输设备:进行复位、巡检、传输火警、故障、监管等事件。
3、传输设备对控制器:控制器巡检传输设备时,传输设备复位时回答
DFH;接收数据出错回答33H;正常回答66H。
4、采用RS-232串行标准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接口芯片为MAX232,通讯
速率为2400bps, 异步串行数据方式为: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低
位在前)、一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位。
二、控制器发给传输设备的命令如下:
1、复位E1H
数据流格式:AAH 55H DFH E1H E1H 01H E1H
2、消音E2H
数据流格式:AAH 55H DFH E2H E2H 01H E2H
3、重启E3H
数据流格式:AAH 55H DFH E3H E3H 01H E3H
4、报告当前控制器已发生的事件
数据流格式:AAH 55H DFH [异或和] [累加和] [数据长度]
[TT] [机号] [路号] [地编号] [设备类型] [区号
高字节] [区号低字节] [年] [月] [日][时] [分]
[秒]
其中:特征字为TT:特征字含义见事件类型表;
设备类型: 见设备类型表
机号:0-31;
路号:1-32;
地编号:1-252;
区号:0-512;
时间字节为BCD码。
5、巡检E6H
数据流格式:AAH 55H DFH E6H E6H 01H E6H
对传输设备的巡检可每1秒进行一次.
三、串行通讯程序设计提示
1、数据传送格式是:[AAH][ 55H] [ 地址] [异或和] [累加和][ 数据长度]
[命令] +[数据]+……
其中[地址]分配如下:传输设备DF ;异或和[XHR]、累加和
[ACCR]、数据长度[LENGTH] 均以[命令]字节为基准开始算起。
2、收到数据/命令后应答:正确 66H;错误 33H
3、接收方在接收完最后一个数据后,应改接收态为发送态。
但应延时几
个毫秒再行发送应答数据(66H/33H),以保证给发送方足够的时间进行
状态转换。
4、AAH、55H是每帧的引导符,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异或和与累加和也可能
是AAH、55H,如不妥善处理很可能出现通讯错误。
为避免这一情况的
出现,在软件设计时,只在接收标志末树起时才认为AAH、55H是引导
符,而在接收标志树起后不再判断AAH、55H。
四、附表:事件类型表
五附表:设备类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