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合集下载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第一篇、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内容测定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轮。

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齿数为偶数的各一个)。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可直接从被测齿轮上数出。

2.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5-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由图5-1可知。

式中,Pb为基圆齿距,(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和后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是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

图5-1 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和首先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列公式计算跨齿数。

式中—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5—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圆附近。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心得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元件,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齿轮的参数测定方法,进一步加强对齿轮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培养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进行了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准确分析与总结。

以下是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实验过程1. 齿轮参数的测定方法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细分仪和光电测微仪两种方法来测定齿轮的参数。

细分仪是通过对齿轮进行刻度,来测定齿轮的模数和齿数的方法;而光电测微仪则是通过探测齿廓曲线来测定齿轮的压力角和齿宽的方法。

2. 实验操作在实验中,我首先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参数,并对设备进行校准。

然后,我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齿轮参数的测量。

在使用细分仪进行模数和齿数测量时,我要注意对刻度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

在使用光电测微仪进行齿宽和压力角测量时,我要保持探头与齿廓的接触稳定,并注意排除干扰光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完成实验后,我计算了测得的齿轮参数,并与已知参数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我发现实验结果与已知参数基本吻合,测量误差较小,说明测量方法的准确性较高。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误差的来源,如仪器的精度限制、操作的不规范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进一步优化操作,并尝试更精确的测量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齿轮的认识和了解。

我不仅学会了测量齿轮参数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操作测量仪器和处理实验数据。

同时,我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齿轮参数的测定方法,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提高了我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可以更好地掌握齿轮参数测定的方法,并在未来的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件,其使用范围广泛,从小型日用品到大型工业机械都需要使用到齿轮。

在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对齿轮参数进行精确的测定。

通过测定齿轮参数,可以确保齿轮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对齿轮参数进行测定,从而了解不同齿轮参数对齿轮运动学特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1.齿轮齿数计算齿轮齿数是齿轮的基本参数之一。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齿轮齿数比计算和模数计算两种。

齿轮齿数比计算需要通过输入齿轮的齿数,再通过给出的齿轮齿数比计算得到另一齿轮的齿数。

模数计算需要先给出齿轮的模数,再通过齿轮齿数计算得到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2.齿轮齿廓测量齿轮齿廓是齿轮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其测量需要用到螺旋测量仪。

通过螺旋测量仪,可以得到齿轮齿廓曲线的三维坐标数据。

通过对齿轮齿廓曲线进行计算和比较,可以评价齿轮的齿廓精度和几何误差。

3.齿间角测量齿间角是齿轮参数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齿轮的传动精度。

通过齿间角的测量,可以评估齿轮的传动性能和齿间配合情况。

实验步骤根据测定到的齿轮分度圆直径,通过模数计算测得齿轮齿数,将齿轮齿数记录下来。

通过给定的齿轮齿数比,可计算出另一齿轮的齿数。

通过齿间角测量器对齿轮齿间角进行测量,并记录齿间角的数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齿轮的齿数、齿廓、齿间角等参数,得到如下数据:齿轮1的齿数为20,模数为1.5mm,齿廓误差为±0.01mm,齿间角为22.5度。

通过计算机对齿轮齿廓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齿轮1和齿轮2的齿廓精度都较高,且几何误差较小。

通过齿间角的测量,发现齿轮1和齿轮2的齿间角都符合设计要求。

可以认为齿轮1和齿轮2均符合齿轮设计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传动精度。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齿轮的齿数、齿廓和齿间角等参数,得到了齿轮的基本几何参数和齿轮运动学特性,可以用于评估齿轮的传动精度和几何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齿轮齿数、齿廓和齿间角对齿轮的传动精度和齿轮工作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项目3(齿轮的检测)

项目3(齿轮的检测)

项目3 齿轮的检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题齿轮传动在现代机器和仪器中应用广泛,其功用是按规定的速比传递运动和动力。

本项目,我们先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及相应的检验项目,并进行两个简单的实验: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齿厚偏差和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

二、教学内容3.1 任务描述下发任务书,明确项目3(齿轮的检测)的要求。

任务书附图:3.2 检测技术知识(一)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要求齿轮在一转范围内,实际速比相对于理论速比的变动量应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运动准确协调。

2、传动的平稳性保证齿轮传动的每个瞬间传动比变化小,以减小冲击、振动,降低噪声,保证传动平稳。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要求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良好,以免引起应力集中,造成齿面局部磨损加剧,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4、传动侧隙的合理性保证齿轮啮合时,非工作齿面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

用以贮藏润滑油、补偿齿轮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及热变形和受力变形,防止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出现卡死或烧伤。

(二)齿轮精度的评定指标及检测1、影响齿轮转动准确性的误差切向综合总误差(F i′)齿距累积总公差Fp与齿距累积公差Fpk径向跳动公差Fr径向综合总偏差Fi〞2、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一齿切向综合公差f 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i〞齿廓偏差单个齿距极限偏差±fpt3、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螺旋线总偏差(Fβ)螺旋线形状偏差(ffβ)螺旋线倾斜偏差(fHβ)4、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偏差√齿厚偏差(△ES)√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m)(三)齿厚偏差(△ES)指在分度圆柱上,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齿厚上偏差代号为E ss、齿厚下偏差代号为E si齿厚偏差可以用齿厚游标卡尺来测量。

由于分度圆柱面上的弧齿厚不便测量,所以通常都是测量分度圆弦齿厚。

标准圆柱齿轮分度圆公称弦齿厚分度圆公称弦齿高四、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公法线长度变动△Fw是指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评定齿轮运动准确性的指标之一。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测量实验报告齿轮测量实验报告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元件,其精确度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齿轮的质量,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齿轮的模数、齿距、齿顶高和齿根高等参数,掌握齿轮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1. 实验原理齿轮的几何参数是通过测量齿轮的外形和齿面来确定的。

常用的齿轮测量方法有两种: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齿轮的外形尺寸,如齿距、齿顶高和齿根高等来求得齿轮的几何参数。

间接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齿轮对啮合齿轮的影响来推算出齿轮的几何参数。

2. 实验装置和仪器本实验所用的装置和仪器有:齿轮测量仪、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学投影仪等。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待测齿轮清洗干净,并检查齿轮表面是否有损伤。

(2)测量齿距:使用游标卡尺沿齿轮的齿距方向测量相邻两齿的距离,并取平均值作为齿距。

(3)测量模数:使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的外径,并用测量结果除以齿数得到模数。

(4)测量齿顶高和齿根高:使用齿轮测量仪测量齿轮的齿顶高和齿根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齿轮的几何参数,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齿轮几何参数如下:齿距为2.5mm,模数为1.5,齿顶高为1.2mm,齿根高为1.0mm。

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发现齿距和模数的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相符合,但齿顶高和齿根高略有偏差。

可能的原因是测量时存在的误差或者齿轮制造过程中的偏差。

5.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掌握了齿轮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结果显示,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需要注意测量误差和齿轮制造过程中的偏差。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对齿轮测量的精确度控制,以确保齿轮的质量。

6. 参考文献[1] 齿轮测量技术及设备. 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6): 1-5.[2] 齿轮测量方法与技术. 机械制造, 2012, 50(1): 15-18.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齿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齿轮参数的测定

齿轮参数的测定

齿轮参数的测定齿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其作用是通过齿轮齿的啮合,将动力传递到另一个齿轮或机器设备上。

在齿轮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准确的齿轮参数测定非常重要,可以保证齿轮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正确性。

本文将介绍齿轮参数的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齿数是齿轮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比和载荷分配。

齿轮齿数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 直观法直观法是在放大平面上,通过直接观察齿轮齿数来进行测量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齿轮放在平面上,并用标尺测量齿轮的直径。

(2)确定齿轮的头尾端,计数器从齿轮头部开始,数出每个齿槽的齿数。

(3)计数每一排的齿数,求和即可得到齿轮齿数。

直观法的误差较大,适用于小型齿轮的齿数测量。

2. 相位比较法相位比较法是利用相位差和比较装置进行齿数测量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齿轮装在正反转可调的齿轮测试台上,同时与光电传感器相连。

(2)通过调整齿轮测试台的正反转方向,使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两个齿轮齿槽之间的光电信号。

(4)调整相位比较仪的灵敏度和滤波器信号,通过观察比较仪指针的运动,可以确定齿轮的齿数。

相位比较法的测量精度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齿轮。

(1)将齿轮与模模配合时,将模模倾斜固定在工作平面上。

(2)将齿轮逐渐向模模缩进,同步注意齿轮啮合时的颤振、异响等感觉。

(3)当齿轮的两齿相隔距离感觉和模模的一般齿距接近时,将齿轮和模模分离出来,测量齿轮的齿距。

(4)对齿距进行测量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齿轮的模数。

2. 分度盘法分度盘法是通过加工齿轮时使用的分度盘来测定齿轮模数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齿轮压在加工装置中,使其保持稳定的位置。

(2)在加工装置上安装分度盘,然后将这两部分起子联接,用千分尺、正确器等工具精确检查,使它们在转过固定度数后精确对位。

(3)在加工装置上移动齿轮和分度盘,将齿轮和分度盘上的相邻齿槽对齐。

(4)通过观察分度盘的标号来测定齿轮的模数。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非常重要的元件,常用于提供转矩和速度的传递。

因此,对于齿轮参数的测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次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齿轮的模数、齿数和齿轮厚度等参数,确定齿轮的准确参数,以便于后续的齿轮设计和制造。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我们需要测量齿轮的模数。

模数是齿轮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表示每毫米齿数的数量。

测量齿轮模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刻度尺和卡尺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需要测量齿轮的齿数。

齿数是指齿轮上齿的数量,也是齿轮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测量齿数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齿间距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两个相邻齿的中心距离测量出来,然后通过计算得到齿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相邻齿轮的齿数差不大的情况。

我们需要测量齿轮的厚度。

齿轮的厚度也是齿轮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测量齿轮厚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卡尺测量法。

具体来说,我们使用卡尺测量齿轮的厚度,同时注意卡尺的测量精度。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通过测量齿轮的模数、齿数和齿轮厚度等参数,确定了齿轮的准确参数。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测量的精度,尽量减小误差。

这些测量参数对于后续的齿轮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

齿轮参数测绘实验指导书

齿轮参数测绘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一、目的l、掌握应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轮各基本参数的方法。

2、巩固并熟悉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参数关系和渐开线的几何性质。

二、设备和工具l、变位齿轮一对2、游标卡尺(游标读数值为0.02毫米)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4、计算工具(自备)三、原理和方法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齿顶高系数h a*、径向间隙系数c*、分度圆压力角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来测量,并通过计算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测量方法如图3─2所示。

1、确定模数m和压力角α(1)利用游标卡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之间的公法线距离为W n毫米;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距离为W n+1毫米。

为了保证使卡尺的两个量足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n值应根据被测齿轮的齿数Z参照表3一1决定。

备注:当按表中跨齿数n测量变位齿轮时,如发现卡尺卡脚在齿廓顶部(或根部)接触时,应减少(或增加)跨齿数。

(2)由渐开线的性质可知,齿廓之间的公法线ab(图3—1)与所对应的基圆上的圆弧 长度相等。

因此W n=(n-1)p b+S b (3一1)同理W n+1=n·p b+S b(3一2)所以W n+1―W n= p b(毫米)(3一3)(3)根据(3—3)求得的基圆周节p b,可按下式算出模数mm=p bπαcos (毫米)(3—4)由于式(3一4)中的压力角α可能是15°也可能是20°,故分别代入式(3—4)算出其相应的模数m ,其数值最近于标准值的一组m 和α即为所求的值。

(4)也可按求得的基圆周节p b ,从表3—2来确定m 和α。

2、确定变位系数x (被测齿轮可能是变位齿轮) 利用基圆齿厚公式来确定x 因为 S b =Scos α+2r b inv α=m ()cos πααα222++xtg r inv b可得x=S m Zinv tg b cos απαα--22(3—5)式中 S b =W n+1―n ·p b3、确定齿顶高系数h a *和径向间隙系数C * 利用齿顶高公式来确定h a *和C * 因为h m h c x mz d f a f=+-=-()**2(3—6)式中d f ——齿根圆直径,可用游标卡尺测定。

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齿轮参数的测定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元件,其参数的测定对齿轮传动的性能分析和齿轮的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和载荷特性,来了解齿轮的基本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一、实验原理1. 齿轮几何参数齿轮的几何参数主要包括模数、齿数、齿宽、齿厚、齿向分度圆直径等。

这些参数对齿轮的传动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齿轮加工完成后进行准确的测量。

2. 测量仪器齿轮的测量仪器主要包括齿轮测微计、千分尺、内径千分尺、计算机等。

其中,齿轮测微计是测量齿轮模数、压力角和齿高的重要工具,千分尺和内径千分尺则用于测量齿轮的直径和孔径。

此外,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大大增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载荷特性齿轮的载荷特性包括转矩、扭转角、轴向力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转矩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拉力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了解齿轮在不同载荷下的性能特点,对齿轮传动的设计和选用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内容(1)齿轮模数的测量将齿轮放在支承装置上,使用齿轮测微计测量齿轮的模数。

先将齿轮对中,然后在齿轮的顶端和齿沟底部各测量一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齿轮的模数值。

将齿轮放在测量台上,使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的直径,并计算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再用齿数计算公式(z=πd/m)计算齿数。

(4)齿宽和齿厚的测量将齿轮装在试验台上,在齿轮轴上放置转矩传感器。

经过校准后,通过转矩传感器可以测量出齿轮在不同转速下的转矩值。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了解齿轮在不同载荷下的承载能力和其它性能特点。

将齿轮装在试验台上,在齿轮轴端部固定角位移传感器。

接下来,通过对齿轮的转动进行测试,可以测量出齿轮在不同载荷下的扭转角。

扭转角的测量结果对于了解齿轮的变形情况和变形量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实验步骤将齿轮放在支承装置上,使用齿轮测微计测量齿轮的模数。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齿轮测量时要小心操作,防止使齿轮受到损坏。

2. 在进行齿轮载荷特性测量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校准,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第一篇、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内容测定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轮。

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齿数为偶数的各一个)。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可直接从被测齿轮上数出。

2.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5-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由图5-1可知。

式中,Pb为基圆齿距,(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和后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是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

图5-1 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和首先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列公式计算跨齿数。

式中—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5—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圆附近。

齿轮参数测定

齿轮参数测定

实验三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应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2. 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的知识。

二.设备和工具1.齿轮一对(齿轮为奇数和偶数的各一个);2.游标卡尺(游标读书值不大于0.05mm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工具(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单个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压力角ɑ,齿顶高系数*a h ,顶隙系数*c ,变位系数x 。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来测量齿轮,并且通过计算得出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其原理和方法如下:1. 确定齿轮的模数m 和压力角ɑ。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计算如下:如图3-1所示,若卡尺跨n 个齿,其公法线长度为:n l =(n-1)b p +b s同理,若卡尺跨n+1个齿,其公法线长度则应为:1+n l =n b p +b s所以 1+n l -n l =b p ………………………………………………(3—1) 又因 b p =pcos а=πmcos а所以 m=b p /πcos а……………………………………………(3—2) 式中b p 为齿轮基圆周节,它由测量得的公法线长n l 和1+n l 代表式(3—1)求得。

压力角а可能是15°,也可能是20°,固分别用15°和20°代入式(3—2)算出两个模数,取其模数最接近标准值的一组m 和а,即为所求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

为了使卡尺的两个卡脚能保证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所需的跨齿数n 按下式计算: n=180αZ+0.5………………………………………………………(3—3)根据基圆的的齿厚公式b p =scos а+2b r inv а=m(π/2+2xtg а)cos а+2b r inv а得 x=(αcos m s b-π/2-zinva)/2tga …………………………………………(3—4)式中b s 可由以上公法线长度公式求得,即b s =1+n l -n b p …………………………………………………(3—5) 将式(3—5)代入式(3—4)即可求出变位系数x.3. 确定齿轮的齿顶高系数*a h 和顶隙系数*c (本实验不考虑齿顶降低系数)。

齿轮参数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齿轮的各项参数,了解其基本性能,为后续设计与加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齿轮作为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与参数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运行。

通过测量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螺旋角等参数,可以评估其承载能力、传动精度和效率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具与材料:游标卡尺、直尺、百分表、齿轮测量仪、待测齿轮。

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齿数:将齿轮放置在测量台上,调整好位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齿数。

3.使用直尺测量模数:在齿轮上选择任意一个齿,使用直尺测量其齿高,计算出模数。

4.使用百分表测量压力角:将百分表固定在齿轮测量仪上,将齿轮放置在测量台上,调整好位置,读取百分表上的数值,得到压力角。

5.使用齿轮测量仪测量螺旋角:将齿轮放置在测量台上,调整好位置,使用齿轮测量仪测量螺旋角。

6.记录数据:将测量得到的各项参数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7.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齿轮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传动比、承载能力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该齿轮在设计与加工过程中得到了准确的控制。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对齿轮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得到了准确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待测齿轮的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误差较小。

这表明该齿轮在设计与加工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实验可为同类齿轮的设计与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六、建议与展望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到了待测齿轮的各项参数,证明了其性能良好。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关注一些细节问题以进一步提高齿轮的性能。

以下是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1.在齿轮设计与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加工工艺,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性。

2.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齿轮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过度磨损或损坏。

3.对于长期运行的机械设备,应对齿轮进行定期更换,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4.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齿轮的修形与优化设计方法,提高其传动精度和效率。

齿轮范成原理及参数测定

齿轮范成原理及参数测定

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及参数测定一、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形成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4.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井熟悉变位齿轮上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二、设备和工具1.齿轮范成仪;2.剪刀、自备圆规、三角板、红兰铅笔、小刀、游标卡尺、齿轮模型三、齿轮范成原理和方法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轮齿的。

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它们保持固定的角速比传动,安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沿轮坯的齿宽方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制得的齿轮的齿廓就是刀具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

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齿廓,则其包络线亦为渐开线。

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过程,并用铅笔将刀具刀刃的各个位置记录在绘图纸上,这样就清楚地观察到齿廓范成的过程。

齿轮范成仪所用刀具模型为齿条插刀,仪器构造如图:圆盘1绕其芯轴0转动,在圆盘的后面装了一个齿轮与横拖板2上的齿条啮合传递运动,横拖板可以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通过齿条、齿轮的啮合带动圆盘转动,在横拖板上通过螺钉固定了一个齿条刀具模型3,齿条插刀的参数是:压力角a=20·;齿顶高 系数h *a =1;径向间隙系数C*=0.25;模数:m=lOmm 。

四、范成法实验步骤1.将图纸剪成与圆盘1大小相等的圆形图纸,再将圆形图纸中心剪出一圆洞,然后将带有圆洞的圆形图纸套在芯轴上,将压板螺母5旋紧压紧图纸。

2.三等分圆形图纸,把图纸划分为三个相等的区域,根据已知的刀具基本参数α、m 、*ah 、C *和被加工齿轮的齿数Z(标准齿轮Z=17;负变位齿轮Z=17;正变位齿轮Z=17)。

将被加工的标准齿轮的基圆、齿根圆、齿顶圆及分度圆求出画在图纸的相应区域内,井将有关数据填在实验报告有关栏目内。

三坐标测量齿轮参数的方法

三坐标测量齿轮参数的方法

三坐标测量机是可以在三维可测的空间范围内,能够根据测头系统返回的点数据,通过三坐标的软件系统计算各类几何形状、尺寸等测量能力的仪器。

但是三坐标很难测量齿轮参数,对一些孔或键槽才好测。

其压力角及齿形齿向等参数,需要用专门的测量设备。

齿形角是指齿轮分度圆上的压力角。

它有端面齿形角和法向齿形角之分,其法向齿形角为标准值,在齿轮零件图的参数表里,标明的就是法向齿形角。

压力角:是渐开线齿廓各点的法线(受力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每一点的压力角是不一样的,也分端面压力角和法向压力角,它们之间有换算公式,压力角是渐开线齿形固有的参数。

啮合角:简单的说,就是两个齿轮啮合时,其节圆上的压力角,单个齿轮是不存在啮合角的。

齿轮几何参数的测定

齿轮几何参数的测定

验证性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齿轮几何参数的测定实验简介:齿轮在使用过程中难免损坏,这样就必须重做一个和原来的一样的新齿轮,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没有图纸资料而需要修配损坏的齿轮或者对某些机器进行测绘时,通过对齿轮的参数需要进行实物测定,从而绘出它的工作图来进行加工制作,因此必须对齿轮的一些基本参数进行测定。

通过本实验将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从而初步掌握测定齿轮参数的基本方法,并有助于巩固课堂中所学的有关齿轮参数的基本知识和计算公式。

适用课程:机械原理实验目的:A培养学生运用齿轮—章的知识,解决齿轮参数测定这样一个实际生产问题的动手能力;B掌握齿轮基本参数:齿数、模数、压力角、变位系数及齿顶高降低系数的测量方法。

面向专业:机械类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课内选做)计划学时: 2学时实验分组: 2人/组《机械原理》课程实验 实验三 齿轮几何参数的测定齿轮在使用过程中难免损坏,这样就必须重做一个和原来的一样的新齿轮,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没有图纸资料而需要修配损坏的齿轮或者对某些机器进行测绘时,通过对齿轮的参数需要进行实物测定,从而绘出它的工作图来进行加工制作,因此必须对齿轮的一些基本参数进行测定。

由于各国采用的齿轮啮合制度不同,(有模数制和径节制),在同一种啮合制度中,又有正常齿、短齿及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之分(变位系数又各不相同),而且压力角α的标准值也有若干种。

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要确定一个齿轮是模数制还是径节制,并测定出它的全部几何参数是一项比较复加的工作,难以在一次实验课中完成。

本实验只要求学生对模数制正常齿制(ha*=1,C*=0.25)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它的基本参数,从而初步掌握测定齿轮参数的基本方法,并有助于巩固课堂中所学的有关齿轮参数的基本知识和计算公式。

一、 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运用齿轮—章的知识,解决齿轮参数测定这样一个实际生产问题的动手能力;2. 掌握齿轮基本参数:齿数、模数、压力角、变位系数及齿顶高降低系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 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齿数Z 、模数 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a h 、顶隙系数*C 、变位系数X 等是齿轮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

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切点间距11B A 和22B A 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11B A =22B A =00B A ,且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

这时所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

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k W '、1k W +',齿数Z 、顶圆直径da 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数:m 、α、x 、*a h 和*C 。

方法如下:1. 齿数Z :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 模数m 和压力角α根据齿数Z 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 (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k W '、1+'k W (1-'k W 亦可),由图3—2可得,k W '=Pb (k-1)+Sb (1) 1+'k W =Pb ·k+Sb (2)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Pb=1+'k W -k W '=πcos α∴ 模数m=απcos bP (3)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α=20°但也有α=15°,故分别以α=20°和15°代入式求出m 值,如与标准值相符或极接近者,则此压力角为该齿轮压力角。

测绘范成齿轮参数测量三个实验

测绘范成齿轮参数测量三个实验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一、实验目的:1、对运动副、另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2、熟悉并运用各种运动副、构件及机构的代表符号;3、培养根据实际机械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4、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示例图示一偏心轮机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一)机构简图测绘步骤:1、认清构件数目。

转动手柄,使机构运动,注意观察此机构中哪些构件是活动构件,并逐一标注构件号码,如1-机架,2-手柄及偏心轮,3-连杆,4-活塞。

2、判断各构件间的运动副性质反复转动手柄,判定构件2与构件1的相对运动是绕轴A 转动,故2与1在A 点组成转动副;构件3与2的相对运动是绕偏心轮2的圆心B 点转动,故3与2在B 点组成转动副;构件4与3绕销子C 相对转动;故4与3在C 点组成转动副;构件4与1沿水平方向x -x 相对移动,故4与1组成方位线为x -x 的移动副。

3、画出运动副的构件符号对于组成转动副的构件,不管其实际形状如何,都只用两转动副之间的连线来代表,例如AB 代表构件2,BC 代表构件3。

对于组成移动副的构件,不管其截面形状如何,总用滑块表示,例如滑块4代表构件4,并通过滑块上转动副C 的中心画出中心线x -x ,代表4与1相对移动的方向线。

机架用斜线表示,以便与活动构件区别,如构件1。

主动构件上打箭头表示,以便与从动构件区别,如构件2。

图示(b )即为(a )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4、测量构件尺寸并按比例绘制机构简图。

测量AB 杆和BC 杆的长度以及滑块4移动方向线x -x 至转动副A 的距离。

选择恰当的长度比例尺(/)e mm mm 按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μe=有时,只要了解机构运动特征而不需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不按比例绘制简图,只需大致按相对位置关系绘出即可。

(二)自由度计算 1、计算机构自由度F自由度公式 32P P L h F n =-- 式中:n -活动构件数 P L -低副数。

齿轮几何参数测定的实验

齿轮几何参数测定的实验

齿轮几何参数测定的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普通量具测定齿轮基本参数的基本技能;2、进一步巩固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尺寸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渐开线齿轮的几何性质。

二、实验用具1、待测齿轮:选用模数制正常齿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h a*=1;c*=0.25)。

标准齿轮或变位齿轮均可(最好是变位齿轮)。

要求选用奇数齿和偶数齿的齿轮各一个;2、量具:游标卡尺、公法线长度百分尺(如没有,可用游标卡尺代替)。

三、实验内容1、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

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X。

2、有余力的学生可再测一个径节齿轮。

四、实验说明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在机修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国所彩的齿轮啮合制度不同(有模数制和径节制,即使是同一种啮合制度,压力角α的标准值也有若干种)。

此外还有正常齿和短齿、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之分,变位齿轮的变位系数又各有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确定一个齿轮是模数制还是径节制,并测出其全部几何参数,是一项颇为复杂的工作,难以在我们的一次实验课内完成,故本实验只要求学生作上述“实验内容”中要求的几项工作,这样已能达到预期目的。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为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 a*、顶隙系数c*。

对于变位齿轮,还多一项变位系数X。

五、实验原理利用“渐开线上任意点的法线恒为基园的切线”这一特性,使用游标卡尺量出齿廓公法线长度,并通过它来计算齿轮的几个基本参数,利用这些基本参数就可以将齿轮的各个几何尺寸推算出来。

六、实验步骤1、确定齿数Z齿数Z可直接从被测齿轮上数出。

2、确定齿顶圆直径d a和齿根圆直径d f用游标卡尺测量,为减少测量误差,同一数值应在不同位置上测量三次,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

当齿数为偶数时,d a和d f可用游标卡尺在被测齿轮上直接测出,如图1所示。

当齿数为奇数时,直接测量得不到d a和d f真实值用游标卡尺在被测齿轮上直接测出先量出齿轮安装孔直径D,再分别量出孔壁到某一齿顶的距离H1和孔壁到某一齿根的距离H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 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齿数Z 、模数 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
a h 、顶隙系数*
C 、变位系数X 等是齿轮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

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
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切点间距11B A 和22B A 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根据渐开
线性质可知:11B A =22B A =00B
A ,且必与基圆
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

这时所
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

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
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k W '、1k W +'
,齿数Z 、顶圆直径da 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数:m 、
α、x 、*a h 和*
C 。

方法如下:
1. 齿数Z :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 模数m 和压力角α
根据齿数Z 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 (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
k W '

1
+'k W (
1
-'k W 亦可),由图3—2可得,
k W '
=Pb (k-1)+Sb (1) 1
+'k W =Pb ·k+Sb (2)
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 Pb=
1+'k W -
k W '
=πcos α
∴ 模数m=απcos b
P (3) 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α=20°但也有α=15°,故分别以α=20°和15°代入式求出m 值,如与标准值相符或极接近者,则此压力角为该齿轮压力角。

所求得的m 值为该齿轮的模数。

3. 变位系数
根据测得的公法线长度
k W '

k
W (由附表3—1
求得),则可得齿轮变位系数 X=αsin 2m W
W k
k
-' (4)
根据计算结果:如X=0,则为标准齿轮;如果X>0,则为正变位齿轮;如果X<0,则为负变位齿轮。

对非机类专业,由于变位齿轮是超出其教学要求,故不要求非机类同学进一步测定和计算变位齿轮的有关参数和尺寸。

4. 分度圆直径d :对直齿圆柱齿轮 d=mz (5)
5. 测量齿顶圆直径da 和齿根圆直径df ,,当齿数Z 为偶数时,可直接量出a
d '和
f
d '.。

当齿数Z 为
奇数时
(6) (7)
102H d d a
+=
'2
02H d d f +='
H1和H2分别为从齿轮孔壁到齿顶和齿根之距(见图3—3)
6. 齿顶高系数*a h
齿顶高
2
d d h a a -=
(8)
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
a a mh h = (9)
由(8)和(9)式得出齿顶高系数
m
h h a
a =
* (10) 如果求出的*a h 符合标准值:如*a h =1则为正常齿,此时*C =0.25,如*
a h =0.8,则为短齿,
此时*
C =0.30。

四、实验步骤
单个齿轮参数的测量可按下列方框图所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实验要求
六、实验报告要求
七、讨论与思考题
1. 决定齿廓形状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2.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卡尺的卡脚若放在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上,对所测定的公法线长度
k W '

1
+'k W 有无影响?为什么?
3. 在测量顶圆直径da 和根圆直径df 时,对偶数齿和奇数齿的齿数的齿轮在测量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与卡测齿数K(α=20°)
注:1. 当m≠1时,公法线长度:Wk等于表中数值乘以该轮模数而得。

2. 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Wk=(W ko+0.684x)m
卡测齿数k =0.111Z+0.5+1.75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