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
让“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历史之门——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激趣
欲 、 高 教 学质 量 有 重 要 作 用 。 在 教 学 中也 要 注 意 有 选 择 讲 提 但 进 社 会 生 活 , 社 会 生 活 走 进 课 堂 。 教 学《 的 课余 生活 》 让 如 我 一 课 时 , 前 , 先把班 上一名学生课外 的生活制作成课 件 , 课 我 并 让 学 生 准 备 一 些 与 之 相 关 的 课 外 故 事 , 课 时 , 用课 件 展 示 上 我 这 位 学 生 的课 余 生 活 , 照片 中 的学 生 谈 淡感 受 , 鲜 活 的 生 请 让 活 现实 与 教 科 书 结 合 成 一 体 , 出教 学 主题 , 让 学 生 在 小 组 引 再 中分 别 介 绍 一 件 自己 课 外 生 活 有 趣 的 故 事 。 从 一 个个 真 实 的 故事 中学 生 体 会 到 课 外 生 活 的 乐 趣 。 由 于 我 的 教 学设 计让 教 材 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 间建立起一种 “ 相进 入” 通道 . 互 的 形 成 了 “ 中有 我 , 中有 你 ” 你 我 的关 系 , 此 , 堂 上 的 回归 生 活 因 课 使 学 生 在情 绪 上 受 到 感 染 , 感 上 产 生 共 鸣 , 而 拨 动 心 弦 , 情 从 引发 体 验 。 三 、 出教 室 . 走 融入 自然 怀 抱 品 德 与 生 活课 程 是建 立 在儿 童 的生 活基 础 之 上 的 ,需 要 儿 童 自 己直 接地 参 与 各 种 实 际 活动 , 实 地 和 周 围的 自然 、 切 社 会 、 、 发 生 实 际 的接 触 和相 互 作 用 , 而 产 生 真 实 的 感 受 人 物 从 和情 感 体 验 。 多 时候 , 都 要 求 我们 能 和孩 子 们 一起 走 出课 很 它 堂 , 开 一 个 宽 阔 的 生 活 空 间 , 显 然 , t然 是 最 好 的学 习 打 很 大 i 1 天 地 。开 放 性 的 品德 课 可 以在 任 何 适 宜 的地 方 进 行 ,如 会 议 室 、 览室 、 阅 操场 , 至 是 郊外 、 甚 田野 … … 如 在 《 山陵 前 》 题 活 动 中 , 了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机 会 中 主 为 了解 到 有 关 中 山 陵 的 事情 , 能 参 与 到 此 次 活 动 中去 , 课 前 都 我 利 用 多 媒 体 制作 了 相 应 的课 件 ,其 中准 备 了 大量 的 图 片 和 资 料 , 学生 去寻 找 , 发 现 , 让 去 去体 验 。 种 超 越 了空 间 的 形式 让 这 孩 子 们 忘 我地 投 入 到 发 现 的快 乐 中 , 得 的 快 乐 中 , 与 的快 获 参 乐 中 , 验 的快 乐 中 。 时 此 地 , 体 此 已经 不 是 活 动激 励 了他 们 , 而 是 他 们 转 动 了大 自然 这 旋 律 的 舞 台 。 四 、 伸 时 间 。 通 课 堂 内外 延 沟 儿 童 的 生活 是 一 个 连 续 的 、 展 的 过 程 , 童 的 品德 和 行 发 儿
运用语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运用语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著名的历史学家赵恒烈教授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
第二种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
第三种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
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就应该达到第三种境界,也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是我从教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一、“走进”历史需要语言历史,是过去了的客观存在,是过去的今天。
它应该是鲜活的、真实的,可以触摸的,更加可以感受的。
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感受到当时的时代脉搏,并且把古今联系起来,博古通今,又古为今用。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放在过去的历史人物中去体验当时同样复杂的情境,快乐着历史人物的快乐,忧伤着历史人物的忧伤,思考着历史状况的复杂,同时,折射到现代社会,思考着现状的复杂,那么情感与价值目标最终就实现了。
历史应该是属于美的。
历史之美在她的宏伟雄奇、在她的婉转悲泣,教人爱不释手,暇不绝思。
中国历史,一条5000年的长河,从古至今,延绵不绝。
世界历史,浩瀚辽阔,七大洲、四大洋,随手拾起一朵浪花,都有说不完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有追查不完的线索,这一段历史又和那一段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错综复杂,牵连甚广,纠缠不清,让人目眩神迷、一头雾水找不着北而敬而远之,大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架势。
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人类文明之美,人类力量之伟,皆让人为之感叹,为之动容。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就是有责任把历史之美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走进历史,回归生活——用生活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用生活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江 苏省泰 州市 田 家炳 实验 中学
【 摘
谢 昌松
要】 历史难教 、 难学一直是 困 地对教学做 整体 规划 , 运筹帷幄 , 更能 须通 过生活来实现 , 来履行 , 以求生 活
以无穷 的人格魅 力和学科 知识 吸引学 生, 使学生产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 。 二、 丰富课堂教 学手段 。 将 历 史 教 学 生 活化 陶行知指 出 : “ 教育 的根本意义 是 生活之变化 。 ” 要使学生“ 充分得到 自由 的生活 , 从 自由的生活 中得到真正的教 育。 ” 而历史总是过去 的, 距离学生的现 实生活比较遥远 。 如果依 旧采取灌输式 的传统教法 ,很难调动学 生的学 习兴 趣, 上课 昏昏欲睡 , 课堂死气沉沉 , 师生 之间缺 乏沟通与交流 ,在很多学生 看 来, 历史学科 无兴趣而言 , 只是 一 门 死 记硬背索然尤 味的学科。 学生感兴趣的 是鲜活的生活素材和历史故事 , 这就要 求历史教 师要构建一 个充满浓郁生 活 气息 , 能激起学生学 习热情的课堂。 将历史教 材生活化 : 高 中历 史教材 是专题教学 , 内容多 , 跨度大 , 这种编排 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很高 , 如基础知识 薄弱 , 就 比较难接受 , 听不懂 , 自然就没 兴趣 。这 就给教 师的教学提 出更高 要 求 ,教 师备课时应精 选一些学生感 兴 趣 ,比较容易理解 的素材制成校本 教 材, 例 如 自然风 光 、 文 物古迹 、 电影 电 视、 图片动 画、 民情风俗 , 国内外的重大 事件, 学生的 日常生活话题等 , 都是历史 教学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应 抓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 ,把这些 活生生的材料应用到课堂。这样 , 学生才 能感受到历史是“ 活生生” 的' 是可以感知 的, 也就容易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将历 史故事生活化 : 历史能给人聪 明 的启迪 , 而历 史故事 , 则令人 身心 愉 悦, 能带动学生主动思考 。历史故事能 将历史事件深入浅 出, 教师可将历史 事 件 ,用学生爱好的历史故事表现 出来 , 使学生将 阅读的过程 变成为一种美 的 享受和追求 ,同时也启迪学生的智慧 。 之向 } 二 与 提 高 的一 种教 育 理 论 和 学 说。 ” 历史就是“ 人” 的历 史 , 学 历 史无 非 就是 学 习 人 的 生 活 , 那 么历 史 教 学理 所 当然应贴近学生 的生活 , 学生感兴趣 的 东西 , 学起来也就轻松、 无负担 , 这样 才 能实现历史教学 的 目标。因此 , 教师应 设计 一些幽默 、能 引起学生兴趣 的问 题, 以活跃课堂气氛。利用生活教育理 论 丰富多彩起来 的课 堂能激发学生 的 学 习兴趣 , 使他们对历 史产生了强烈的 学 习愿 望 。 三、 丰富课 外活动 , 在 趣 味 中 回 归 历史 的生 活 化 历史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 , 还应在 课外生活 中拓展延伸, 教师要充分发掘 和利用所在地区的历史资源。 如讲到京 剧可去梅兰芳故居体味 国粹艺术; 讲 到 科举考试可去 学政试院亲身体验 古代 学子 的考试现场 ; 讲到古代农业水利灌 溉技术 , 有些乡村 保留了传统的农业 灌 溉工具 , 如 翻车等 , 可让学 生亲身体验 下, 如何操作 , 是使 用人力还是 自然 力, 这 种工具 的具 体功效等 , 学生在 体 验历 史 的 吲时 , 还 可 以给 当地 劳 动 人 民 讲述古代水利灌溉技术的历史 , 学以致 用, 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 的 教育 思想 。 还 可 在课 后 引导 学 生 邀游 书 海, 阅读感兴趣 的历史书籍 , 使学生 养 成主动阅读 的习惯 , 丰 富学生的知识积 累 和生 活 积 累 。在 趣 味 中感 悟 历史 , 走 进历史 , 更加关注生活 、 回归生活 , 让历 史学 习充 满 情 趣 。 历史总是过去的 , 生动的历史场景 和活生生 的历 史人物都与学生 有着难 以逾 越 的 距 离 。 在教 学 过 程 中 , 需 要 用 生活化 的教学 模式 、教学语 言将 抽象 的历史知识 具体化 ,让学生轻 松的走 进历史 , 走 进妙趣横生 的历史课堂 。 只 有生活化 了的历史教学 ,才能够激起 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兴趣 ;也 只有 让历 史 知识 回归生 活 ,才能达到教 育 的根 本 目的。我 们不是要学 生去刻意记 住那 些“ 陈年往 事 ” , 而是 让 他们用 历史 的 眼光关注 现实问题 ,用历史知识 解决 现实 问题 。生 活构成 了历史 , 历史离不 开生活 , 在 生 活 中学 习历 史 , 在 生活 中 感悟体验 历史 , 让学 习变成乐事 , 让生 活丰富多彩。
历史教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底蕴?
历史教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题库,是一个流淌着人类智慧和灵魂的江河。
在中学历史课上,教师们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并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一、让学生走进历史历史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历史的痕迹遍布大街小巷。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历史,在一些历史遗迹的地方散步。
一个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历史也同样如此。
要教好历史,就需要把历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参观博物馆、古迹、纪念馆、遗址等场所,以及身边的历史建筑和文物等,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到历史的韵味。
二、善用故事历史有很多个人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能够反映出历史的一些特点或者历史人物的性格、思想。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故事教学法,通过这样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历史的底蕴。
在进行故事教学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故事的来源必须可信、可靠,最好能够来源于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2、故事要有代表性,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意义,否则只是故事而已。
3、故事要有情节,要有悬念,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课堂讲述的语言表达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要注重课堂讲述的语言表达。
在进行历史讲解时,我们必须使用科学、准确、客观的语言来说明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渲染历史人物的性格、思想和人生经历。
在进行历史讲解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来讲解,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语句结构。
2、注意语言的富有感染力和力度,让学生能够从我们的语言中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渲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启发式教育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置于其中,强调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发挥。
历史教学也可以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教学理念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又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一、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历史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评价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乃至学习资源。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给予学生个性的帮助。
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一是结合时事进行教学。
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
如朝鲜核问题、日本福岛核事件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
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历史课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
要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使历史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学习北方民族南迁这个问题时,一上课,我首先问学生徐州属于哪一个省?再问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迁移到这个地方?迁移过程苦不苦?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进行归纳:生活不习惯,语言不通是其不便之处;长期与当地居民、民族生活在一起,取长补短,学习对方优点,这些是其好处。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历史课
让 学 生兴趣 盎然地 走进 历史 课
口 梁 金 平
( 安 阳新 区瓦亭 中学 河 南 安 阳 4 5 5 0 0 0 )
历 史 学科 是 一 门 有 血 有 肉 , 有声有色 , 丰 富 多彩 , 充 满 智 慧
与情 感 的 学科 。但 反 思 目前 的 历 史 教 育 , 尽 管 新 的教 育理 念 层 出不穷 , 新 的现 代 化 的教 育 手 段 日新 月 异 , 我 们 的 历 史 课 堂 总 体仍 脱 离 不 了 枯 燥 乏 味 的 感 觉 ,学 生 总 体 上 还 是 喜 欢 历 史 的 , 但 不喜欢历史课 , 更 不 喜欢 历 史考 试 。这 中 间 虽然 有着 诸 多 原 因, 比如 教 材 的 宏 大 叙 事 , 缺乏血 肉 ; 学校的重理轻 文 ; 社 会 的
至 爱 的人 的 那 段 往 事 时 , 他 们 真 正 地 用心 感 受 着 历 史 , 用情体
味 着 那个 狂 热 而 扭 曲 了 的 年 代 。那 些 从 实 际 生活 中获 得 的 历 史 信息就这样强烈地震撼和感染着他们 , 而 这 种效 果 仅 凭 教 师 抽 象 空 洞地 说 教 是不、 陈 词 痛 斥 日本 侵 略 者 残 害 中 国 人 血 腥 暴 行之余 , 既要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内外原因 、 严 重恶 果 , 还 要 联 系现 实 指 出近 几 年 日本 国 内军 国主 义 幽 灵仍 在 徘 徊 。 否 认 南 京 大屠杀 , 不断篡改教科书 , 歪 曲侵 华 史实 ; 日本 政 耍 则 连 续 参 拜 靖 国神 社 等 。中 曰之 间尽 管 有 近 代 的 民族 仇 恨 , 但 毕 竟 有 一 千 多 年 的友 谊 , 展 望未来 , 为 两 国共 同 利 益 之 计 更 应发 展 友 好 关 系, 但 这 需要 两 国 人民 及 其 政 府 的共 同努 力 。所 以 在 纪 念 抗 日 战争胜利 6 0周 年 之 际 , 我 国提 出 了 “ 牢记过去 , 不 忘历 史 ; 维 护
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
阅读 教学 中教师 是课堂 教学 的组织 者 、引导 者 ,同 时也 是 阅读 教学 的主导 者 ,要 能动 地有 效 点拨 和开 掘 ,要善 于 用 自己 的教 学 智慧 点燃 学生 的智慧 。 “ 读 无 定法 ” , “ 读贵 有 法” 。 在历 史 阅读 教学 中教 师 要根 据不 同 的 阅读 内容 选择不 同的 阅读
方 法 ,以达到 阅读 的 目的 。在阅读 教学 中应 注意一 下几 点 :a 让
学 生 养 成 勤做 读 书笔 记 的 习惯 。 “ 最淡 的墨 水 胜 过 最 强 的 记
忆 ”法 国 思想 家 布韦认 为 “ 读 书不 做记 号 等于 不读 书 。”初 中 学 生不 会 作记 号 ,有 的是一 字不勾 画 ,有 的是 全 书勾 画。教 师 进 行 阅读 教学 首 先要 指导 学 生作好 课 堂笔 记 。课 堂笔 记 由三 部 分 构成 : 即书上 划符 号 ,书旁 写批 注 ,本 上写 笔 记。 要求 学 生 备 有 红笔 或彩 色 笔专 门用 在 课本 上勾 画各 种符 号 ,备 有作业 本
物 、事件 和结 果 五大 要 素构成 ,要在 阅读课 文 时 注意 把握 这五 要素 ,注意 事件 的 主要 内容 或经 过 ,注 意事件 的意义 、性 质 、 作用 、影 响 、经 验 教训 、成 败原 因 、评价 等 。要 指导 学生 抓住 历史 事 件 的原 因 、经过 和结 果 ,从经 济 、政 治 、军事 、文化 、
民族 问题 、对外 关 系等 多方 面 去分 析解 决 问题 。如讲 授 《 英国 的新 生 》 ,指导 学 生抓 住英 国新生 即英 国资 产 阶级 革命 。在 阅 读课 文时 注意把 握 革命 的 原因 、革命 的经过 和革 命 的结 果三 大 版块 。再具 体 阅读 革命 的根本 原 因是 什么 ?革命 开 始 的标志 是
走进历史,参与进程
走进历史,参与进程培养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大胆质疑、探究发现,我在这一方面做了小小的探索,就是让学生融进历史,扮演一定的角色,引导他们走进历史,参与历史进程。
一、扮演历史人物,走进历史年代纷繁复杂的历史事情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遥远的、抽象的,而北师大版教材中对中国历史事件的片段式的,画面式的叙述,无助于学生认识历史的本来面目。
因此,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内容。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一课中“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灾难”这一知识点是一个难点。
北师大版的教材讲的不够生动,怎样让学生来了解那段疯狂的年代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灾难,是教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现在初中生的年龄跟当年的红卫兵相似,性格特点也相当,可以让他们走进那个疯狂的岁月,设想自己就是当年的红卫兵,自己去体会,去思考,去领悟。
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布置学生课前分组活动。
第一组,访问组。
要求访问老一辈中做过红卫兵的人,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形成史料。
第二组,调查组。
要求调查一下,在“文革”中,兴化地区有没有被红卫兵破坏的文物古迹。
第三组,文献资料组。
利用文献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整理“文革和红卫兵”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概述。
第四组,实物收集组。
收集“红卫兵”资料,如红卫兵袖章、红卫兵使用过的《毛主席语录》等,亲身体验。
其次,课堂中教师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以《疯狂的年代,疯狂的“我”》为主线,写出“我”在文革十年中的心路历程。
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观看了一些历史纪录片,看到了万人疯狂的场面;访问了当年的红卫兵,回忆起骇人听闻的往事;有些学生还听到了当年的歌曲,像《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红卫兵之歌》等等。
他们从“红卫兵”这一特殊时代的人物的视角出发,体会到文革的点点滴滴,他们很有感触。
学生在亲临其境后,对文革有了很深的了解,对文革中青少年在身心上受到的戕害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还谈到了文革中红卫兵的疯狂行为对自己的警示作用。
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 艺术让历史兴趣盎然[论文]
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艺术让历史兴趣盎然学生对待历史学科往往是缺乏兴趣的,因为他们觉得历史是遥远的,和自己毫不相干。
其实,历史就在我们的其他学科里:语文是文字和文学的发展历史的记录;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都是本领域先哲们研究的成果,是过去的人类科学成果的记录。
作为历史学科,其实是广义的历史,是社会形态的记录,它包括了人类的经济、政治、科学和艺术、社会生活、军事等综合的领域。
所以,在学习历史学科时,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历史,然后再通过艺术讲解,使历史课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增进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以史为鉴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新时期的国家建设者,家庭生活的组织者和幸福者。
笔者为实现历史教学目标,达到利用历史育人目的,采用了下面的活动方法。
一、数遗产贴近历史每一个新的学期,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总不急于学习课本。
我第一节课就是搞一个活动:要学生谈他们的祖先留给他们家庭最宝贵的遗产是什么——先想一想,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依次回答。
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是高楼;有的说是金元;有的说是房地产;有的说是祖传的医药秘方,有的说是唐朝的碧玉……凡此种种,不外乎是物质的动产和不动产或者知识产权。
这个时候我既高兴又悲哀。
高兴的是,他们没有回答到我要说的具有共性的最宝贵的是什么,给我留下了讲解的余地;悲哀的是,他们竟然一个也没回答出真正的宝贵的东西。
我沉默片刻,非常严肃地说:“你们说的都是宝贵的遗产,但是,不是最宝贵的,最宝贵的‘遗产’是你们自己。
”学生开始愕然了,继而是窃窃私语的讨论。
我对学生说:“遗产需要继承,人是遗产的继承者,但也是新的物质的创造者。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是先辈的子孙,我们的身上流淌着南方古猿的血液,这血液实实在在地穿越了几十万年的时空,奔腾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存在才使我们的家有了继承者,才使我们的国有了继承者和未来的建设者。
因此,我们才是最可宝贵的‘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和资源。
既然我们是最宝贵的,我们就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我们存在的神圣使命,因为我们要承前启后,也要成为我们后代的祖先,我们不能愧对先人,有损后代,所以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国家的未来。
调动学生积极性,走进有效历史课堂
调动学生积极性,走进有效历史课堂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老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一、明确目的,唤醒学生的意识人们只有从历史的映照中,才能正确认识自身,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
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
所以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一般不讲课,而是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我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由于认识有限,学生的回答都很肤浅,这时教师应当趁机深入引导。
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从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入手不少学生对历史人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应投其所好,不妨就从近期播放的历史连续剧中的人物说起。
如唐太宗李世民。
由于学生对李世民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不必再讲解他的事迹,可以用他说过的一句话:“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来和学生探讨他成为一代名君的原因。
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是为了现实的需要,不懂得历史的人是容易迷失方向的。
2.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入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引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简要地介绍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时间和经过,而后让他们讨论四大发明意义。
经过讨论学生会感知中国历史的悠久、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自然而然地学生就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3.从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入手由于学校为每个班配置了电视,并规定了看新闻的时间,学生大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事。
教师就可趁机把历史史实和现实联系起来。
如台湾、西藏问题等,让学生明白只有学习了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弄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
4.从当前的考试制度入手教师可简单介绍目前的考试制度。
如中考要考历史,高考还要考历史,并且高中的历史科目更加重要,过不了规定的级别就不能上大学等。
让阅读走进历史学习
让阅读走进历史学习摘要:阅读是人们接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不管是出于高考的目的也好还是发展学生的个人素质,阅读能力的获得是基础。
历史课堂的教育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历史统编版新教材的使用,需要高中学生具备更加高水平的阅读能力。
很多学生大多都存在不会阅读史料,史料阅读量不够以及对于课堂阅读不感兴趣等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阅读在历史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史料阅读,有效课堂一、反思课堂效果,正视阅读效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初中阶段,在台州市地区,虽然从今年开始历史学科中考是采取闭卷考试的,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基本上处于副科地位,在包括初中任课教师在内的家长学生心目中,历史学科重要性不大,就不够重视历史学习,认为只要简单的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和地点就够了,在历史课堂上的关注点往往也只是老师课堂上所说的一个个历史小故事。
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可以多拿几分,没有形成相应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
学生历史知识不够完整,历史思维没有形成,所以进入到高中学习之后,随着课堂难度的增加,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压力比较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学生往往不能从一段史料中读取正确有效的课堂信息,碰到一长串的史料手足无措,阅读速度比较慢,这就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往往可以从史料中得出的结论学生只能通过机械的记忆而没有理解透彻。
同时,历史试卷中有些题目比较重视材料的阅读和分析,重要的信息往往都在材料中,学生不能正确的找到这些信息,从而在一张考试卷中,学生的得分点只有那些通过识记获得的基础知识,直接影响了学生高分的获得。
这样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历史只是一门枯燥单调的学科,滋生消极情绪,从而失去对历史课堂和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走进”历史
、
故 事 引领 教 学 ,兴 趣 激 发 求 知
托 尔 斯 泰 说 过 : “ 功 的 教 学 需 要 的 不 是 强 制 , 而 是 成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有 兴 趣 的 学 习 ,是 一 种 轻 松 、 高 效 的学 习 。 因 为 学 生 对 所 学 内 容 感 兴 趣 ,就 会 最 大 限 度 的 激 发 他 们 的学 习主 动 性 ,调 动 他 们 的 注 意 力 ,使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充 分 发 挥 出 来 。 为 此 ,我 采 用 故 事 引 领 教 学 的 方 法 。 每 节 课 前 , 我 让 学 生 开 展 故 事 演 讲 。 学 生 要 提 前 做 好 准 备 、 查 找 、 筛 选 。 这 种 方 法 学 生 的 热 情很 高 ,不 仅 能使 学 生 精 力很 快 集 中起 来 进入 上 课 状 态 , 而 且 又 能 锻 炼 学 生 的语 言 表 达 能 力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每 一 历 史 事 件 我 都 让 学 生 以 新 闻记 者 发 布 新 闻报 道 或 新 闻 连 线 的 方 式 进 行 讲 述 出 来 。 例 如 : 在 讲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这 一 课 时 ,同 学 们 都 成 了 随 军 记 者 ,红 军 每 到 ~ 地 , 都 会 有 一 名 同 学 做 “ 场 ” 报 道 , 特 别 是 像 “ 义 会 现 遵 议 ”、 “ 四渡 赤 水 ” 、 “ 夺 泸 定 桥 ”这 几 个 环 节 ,学 生 飞 报 道 的 非 常 精 彩 。 课 堂 中 ,教 师 也 给 学 生 讲 一 些 故 事 ,如 我 在讲 《 罗马共 和 国的兴亡 》一 目时 ,生 动讲述 《 马城 罗 由 来 》 的 美 丽 传 说 故 事 。在 讲 《大 河 流 域 一 人 类 文 明 的 摇 一 篮 》一 课时 ,我就讲 述 《 身人面像 》的故 事 ,让学生 初 狮 步 领 略 亚 非 地 区 大 河 流 域 灿 烂 而 神 奇 的 文 明 。 通 过 这 些 生 动 的 故 事 ,激 发 了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使 学 生 学 得 “ 有 趣 ” , 学 得 “ 活 ”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 这 样 让 学 生 快
核心素养下历史阅读的指导策略
核心素养下历史阅读的指导策略作者:葛静丽来源:《江西教育C》2021年第05期摘要:读史使人明智,优秀的历史书籍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
针对历史阅读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几种指导学生阅读历史书籍的策略,包括引导性的阅读策略和深度阅读策略。
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历史阅读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历史阅读核心素养指导策略历史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和世界歷史发展的进程,丰富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培育家国情怀,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健全人格。
一、引导性的阅读策略(一)注重阅读启蒙为了让学生爱上历史阅读,教师可以坚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历史故事。
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历史的兴趣就会提升。
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历史书籍,如《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一书包含了许多精彩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还能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二)拓展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去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选自历史名著,因此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切入点,带动学生读一本名著。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借助影视资源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就是经典的历史故事,这些经典的历史故事有很多被拍成了影视作品。
在教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学完《虎门销烟》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去观看相关的电影,进一步感受课文的主旨内容。
在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之后,教师再拓展相关的历史书籍,就可以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
历史课堂的回忆
历史课堂的回忆历史课是我在高中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每当我走进历史课堂,仿佛穿越时空,与过去的人们相遇。
在这个课堂上,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的知识,更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智慧。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历史课堂上的回忆。
1. 探索古代文明历史课堂是一扇通向古代文明的窗口。
老师带我们穿越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伟大文明的时代。
我们学习到了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以及科技发展,这些都让我深深地着迷。
我记得当老师向我们介绍埃及金字塔时,我仿佛看到了那座庄严而神秘的巨大建筑,我想象着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历史课堂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也是我们的榜样。
我记得当老师向我们讲述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时,我被他的勇气和智慧所折服。
他带领军队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帝国。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3. 反思历史的教训历史课堂不仅让我们了解过去,还让我们反思历史的教训。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人类犯下的错误和付出的代价。
例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二战期间的纳粹大屠杀,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种族歧视和仇恨的危害。
历史课堂教会了我珍惜和平、尊重他人,不重蹈覆辙。
4. 培养批判思维历史课堂培养了我批判思维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提出问题,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我学会了观察问题的多个角度,不盲目接受他人观点。
这种批判思维的能力不仅在历史学科中有用,也对我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思考有着积极的影响。
5. 培养历史意识历史课堂培养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和意识。
我开始主动阅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我意识到历史是不断重复的,通过学习过去的错误和成功,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
历史意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也更加有信心面对未来。
历史课堂的回忆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籍,记录着我在高中时光中的成长和收获。
精彩历史走进历史课堂作文
感谢你的阅读!
文章分享精彩历史走进历史课堂作文
导读:历史课对我们七(1)班同学来说,绝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
那么,大家又是为何会喜欢上这门历史课而更亲近历史呢?答案自然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位充满激情的历史老师!还记得刚升入七年级时,当我们初识陌生的历史课,免不了有些担心,担心历史课程缺乏激情、索然无味。
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些担忧显然多余。
优秀的历史老师带领我们穿越着时间的长河,让我们能够发现历史其实是多么神奇和美妙!
每当历史课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就会很快坐端正,安静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自然,历史老师也表扬我们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每次课堂上,我们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图文并茂的PPT,它不仅方便我们掌握课程知识点,也有助于帮助大家熟记不少历史事件,而不用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要点。
历史老师的一句意义深刻的话,至今让我深省:学好历史对后世的我们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它好比一面镜子,反映前人曾经所犯的过失,也可以让后人对照,避免重复犯错。
从此,看似无声无息、悄然流逝的历史,却可以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什么不该做,起到好的借鉴作用。
回顾过去的几个月,我们越发开始喜欢上历史课,享受安静的课堂氛围、积极参与精彩的课堂应答,真正是做到了同学们开心、老师满意的课堂效果。
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大家依旧紧跟着老师的步伐,不仅将历史课上地精彩,而且学会将历史融进生活,创造我们的精彩历史!。
让历史贴近学生让学生走进历史
让历史贴近学生让学生走进历史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常听学生说:“我们生活在现代,还学那些历史干什么?历史学习太枯燥了。
”这样的疑问和抱怨,引发了我对当前历史教学的反思。
我们应该设法让历史贴近学生,让学生走进历史,消除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见,激发学习兴趣。
一、联系现实,激发兴趣,让历史贴近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无兴趣和兴趣高低,其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置于特定情境,引导深入体会、感悟教材内涵,让他们感到历史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时,我国刚正式加入WTO。
我就抓住这个时政热点导入新课,一开讲就问:“最近,在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学生争相回答:“我国加入了WTO。
”我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其实,我国早就有参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动。
远在西汉时候,我们就开辟了丝绸之路,以美丽的丝绸为纽带,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寻访丝绸之路。
”这样,非常自然地完成了导入环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增强了历史的现实感,使学生感到身边就有“历史”,“历史”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穿越时空,让学生走进历史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想象某一个历史场景或历史事件,通过编写历史剧、讲历史故事的方式演绎历史、重现历史,在活动过程中感知历史,体验历史,逐步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进程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维新变法运动》这一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另一组代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让他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双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论:维新变法和顽固守旧的各自原因;维新变法的具体措施和顽固守旧派的镇压办法;想象维新变法胜利后的中国发展前景,阐述顽固守旧派获胜的必然性。
走进历史课堂: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初中作文800字
走进历史课堂: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初中作文800字标题:走进历史课堂: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自从我上了初中,我对历史的兴趣便日益增长。
我渴望了解我们的过去,想知道那些我们从未见过的景象和故事。
因此,当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博物馆时,我感到非常兴奋。
那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踏入了博物馆的大门。
一进门,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
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展品,从古代的青铜器到近代的历史文物,每一件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
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背后的故事,体验到那个时代的生活。
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件明朝的青花瓷。
它的色泽鲜艳,图案精美,让我惊叹不已。
我想起了我在课本上学过的关于青花瓷的知识,这使我更加欣赏这件艺术品。
同时,我也为我国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而感到自豪。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更强烈的热爱。
我意识到,每一个展品都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遗产,并将它们传承下去。
此外,我还了解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可以亲眼看到、亲手触摸到历史,这种体验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这次参观博物馆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我明白了,历史不仅仅是一个个枯燥无味的事实,更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今天。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博物馆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更加热爱我们的文化和传统。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参观一下博物馆。
在那里,你可以亲眼看到我们的历史,感受我们的文化。
你会发现,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堂,去探索和学习我们的过去,更好地理解和珍惜我们的现在。
四史进校园方案
四史进校园方案四史进校园方案是指将中国的四部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纳入中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史书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一方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书,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述了从夏朝到西汉朝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汉书》是班固所著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书,它主要记述了西汉朝的历史。
《汉书》不仅记录了西汉朝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迁,还对中国古代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通过阅读《汉书》,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后汉书》是范晔所著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书,它主要记述了东汉朝的历史。
《后汉书》对东汉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揭示了东汉朝的兴衰原因和社会变革。
通过阅读《后汉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东汉朝的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三国志》是陈寿所著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书,它主要记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三国志》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揭示了三国时期的战争、政治斗争和文化交流。
通过阅读《三国志》,学生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各个势力的兴衰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史进校园方案的实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些史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了解历史,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史进校园方案的实施对于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
摘要: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近年来教科书改革使课本内容更丰富,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地图等,使教科书阅读更进一步增大,并且对阅读的要求也进一步深化。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初中历史阅读教学不同于语文阅读教学,它侧重于对已阅读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历史阅读的重要性,我就历史课内的阅读教学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阅读教学
一、整体感知,系统阅读
1、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课本知识结构。
每学期上新课之前就要引导学生读目录,了解课本有多少个主题,每一主题有哪几课构成。
从章节目录阅读到子目录,弄清主题,章,节,目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句、段落。
每一节历史课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主栏中的“大字”是学习主要内容,必须反复阅读,认真领会;“小字”是对大字内容的展开或补充,具体生动,也应该认真阅读。
此外,教材中的图像,图表和地图,为“再现”
历史提供了一些形象资料,应加以注意。
辅栏中的读、看、写、记、想、说、议等方面要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以优化学习过程。
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上)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由两课组成。
这两课标题正是点明了古代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一是掠夺战争,二是和平友好交流。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2、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在讲授历史课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五大要素构成,要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把握这五要素,注意事件的主要内容或经过,注意事件的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经验教训、成败原因、评价等。
要指导学生抓住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等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
如讲授《英国的新生》,指导学生抓住英国新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把握革命的原因、革命的经过和革命的结果三大版块。
再具体阅读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从革命经过中又认识到革命的长期性和
反复性。
二、方法多样,形式灵活
学生在阅读时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阅读纷繁杂乱,毫无重点。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循序渐进。
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上升到乐读,真正享阅读于一生。
我认为初中历史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指导阅读:
1、略读与速读:通读课文,大体感知教学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2、精读与细读:体会和推敲主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引导深入解读课文,进行研究性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精读细读才能读通读透,否则就好比隔靴搔痒,徒劳无益。
3、默读与朗读:对简单的可以让学生默读。
重要的段落可以让学生朗读。
既可集体朗读,又可分角色朗读。
对于难懂的词,不认识的字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
这两种读法相结合,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4、提问与讨论:在阅读之前,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景,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假如问题设计不当,就显得呆板、直白,索然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更要让学生读出问题。
教师提问之后又可将学生前后四人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
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适时、适度地参与,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习惯。
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主导者,要能动地有效点拨和开掘,要善于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
“读无定法”,“读贵有法”。
在历史阅读教学中教
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达到阅读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a让学生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法国思想家布韦认为“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
”初中学生不会作记号,有的是一字不勾画,有的是全书勾画。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批注,本上写笔记。
要求学生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在课本上勾画各种符号,备有作业本记一记板书,理清线索,抓住重点。
b重视课前导语的阅读指导,合理安排时间,控制阅读进程。
时间太长影响教学,也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来不及思考,阅读只能流于形式。
c注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热点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实践证明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学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改要求,为以后人生的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浪潮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