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和风精品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一、热力环流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①高低气压: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对于某垂直面,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气压值,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反。

②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③气流方向:水平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地面风和高空风。

垂直气流受热力作用影响,受热上升,受冷下沉,和气压高低无关。

注: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答案】C二、几种重要的热力环流1、城市风 城市释放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称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因此在城市和效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尽可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避免污染物流入。

2、海陆风 海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受热 受热 冷却 等压面(线)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小范围:热力环流3、山谷风山谷中,白天吹谷风,夜间吹山风。

4、焚风:空气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比迎风坡高,这种现象叫焚风。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风全册精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风全册精

要点串讲知能突破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应用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 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 形式。 (2)形成过程
• 大气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因为地球是 球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低纬获 得太阳辐射多,高纬获得太阳辐射少,造 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 运动的根本原因。
• (2)两种关系 • ①温压关系:(如下图中甲、乙、丙三地所
示)
近地面气
温高的地 方甲地
―→
空气膨 胀上升
―→
近地面形成低 压,其对应的 高空形成高压
气温
近地面气 温低的地 方乙地、 丙地
―→
【思考】 拯救司马懿的这场“奇雨”为何 下得如此及时,难道真是“苍天保佑”吗? 大战在山谷进行,山顶并未着火,为什么在 山顶发现衣服碎屑和炭灰呢? 【提示】 山谷着火,谷底空气受热上升产 生谷风,上升气流凝结降雨。上升的谷风从 谷底把未烧尽的衣服和黑色炭灰带到四周山 顶。
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具体应用.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 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生弯曲(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时间
过程
第三 阶段
同一水平面上的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类型
图示
城市风
山谷风
海陆风
• 思维拓展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要 抓住“一个着眼点、两种关系”
• (1)一个着眼点:即近地面的热力差异。其 影响着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水平 方向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影响风向。
提示:(1)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 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 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北半球。因为风向右偏。 (4)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 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相反。标注略(根据前面的分析即 可进行标注)。

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热力环流和风

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热力环流和风

同水平面⑦气压差异 ⑨ 高气压

高空:D⑩高气压,E、F 低气压
大气 水平 运动 近地面: B、C 流向 A 高空: D 流向E、F 低气压
(2)运动方向: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大气热力环流 的运动方向。
思维点击 1.古诗云:“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试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 答案 巴山地区谷地众多,夜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 而谷中暖温气流被抬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 云致雨。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
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B)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解析 若为城郊环流,则a为郊区,b为城市,城
市形成“热岛效应”,从郊区绿地吹来的风对城
市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
3.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D )
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风 诱思导学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热力环流 1.概念:热力环流是由①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 动,它是大气运动的② 最简单 的形式。 2.过程
(1)形成:地面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A④受热 ,
B、C⑤ 冷却 。

大气⑥ 垂直 运动:A处气流上升,B、C处气流下沉。

近地面:A⑧ 低气压,B、C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 由图示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下方指向上
方,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向右偏,即风向由西向东吹,故为逆风飞行。
5.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单位:百帕)
( D)
解析 近地面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 风向右偏,因此符合要求的只有D选项。

地理配套:第一册第三单元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

地理配套:第一册第三单元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

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最新考纲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考点一 热力环流1. 概念: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2. 形成过程(1)图解(2)描述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海陆风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影响城市风: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1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解析由图知,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

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项错误。

(2011·大纲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热力环流和风经典版

热力环流和风经典版

A1
B 密度变大
B1 低压
低压
高压
A 低压
B
高压
低压 A
B
高压
图⑵
热力环流原理板图
B1 A1 C1 高空



风 髙 B 冷却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 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 低 A 受热

高 地面 C 冷却
地面 冷热 不均
空气 垂直 运动
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异
空气 水平 运动
讨论:等压面特点 :
高压区 向上凸; 低压区
基本原理
1、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垂直方向上,高空的气压低于低空的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大,气压高
4、气压高低一般只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
5、空气会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
6、等高面是指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等压面是指气压值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等压线是指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同的各点 的连线
低压 B′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A 低压 热
风 向
B 高压 冷
只受一个力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hPa)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4
水 平 气 1006 压 梯 度 1008 力
1010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如果你是城市规划师,请思考: 1、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你会 选择哪个地点(用序号)?请阐述你的理由。 2、为使市区的大气质量改善,你会选择哪个或者哪些地点 大量植树种草(用序号)?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和风(精讲)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和风(精讲)
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P30相应的任务
低压
高压
热 低压
海洋
冷高压
大陆
高压
低压
热低压
冷高压
海洋
大陆
1、城市热岛环流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2、如何减弱甚至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气 流 上 升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热岛环流
等压线
定义: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点的连线。 992
1000 1002 1004 994 996
990
特点:1、等压线不相交不重叠 2、相邻等压线间的气压差相同
1006
99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3、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 1008 大;反之,越小。
1010 hpa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 区的力 99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100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地转偏向力
998 998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1000 1002
1004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1006
1008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010 (hPa)
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考虑摩擦力)
大 气 作 水 平 运 动 所 受 作 用 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大小:由气压梯度决定,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994 1002
996
992
风向 1004
1006 1008
(hPa) 1010

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

航海
借助风力进行船舶航行,如帆船。
农业
风可以帮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 繁殖;同时,风力还可以用于农
业中的风干和扬场等作业。
气象观测
通过观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
03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
热力环流对风的影响
风向影响
热力环流引起的气压差异和温度梯度会导致风向 的改变,形成气流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 向,使风向发生偏转。
风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
风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 有重要影响,如季风气候 的形成。
洋流形成
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 之一,如盛行西风和信风 对洋流的影响。
风力发电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风能发电可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
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系统,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拟的意义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 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预警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征兆, 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关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气候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和结 果。
04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 拟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方法
1 2
气象观测站
通过设立气象观测站,收集温度、湿度、风速、 风向等气象数据,分析热力环流和风的特征。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热力环流和风 场信息,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和风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和风
A:1时: 1 千米高度以下先 向西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 B:7时: 1 千米高度以下向 西南; D:19时:1 千米高度以下先 向西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 最后转向西南;
真题体验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 1 千 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
气球的时间可能为(C )
A.1 时 B.7 时 C.13 时 D.19 时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甲>乙>丙。>丁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 降低,气温 。 降低
(4)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空凸;气压低,等压面向 (5)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规律2
①近地面热低压,低压上升多
低压
高压
低压 阴雨; 冷高压,高压下沉
高空
多晴天
②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
面而言。不同高度难比较。
③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近地面
高压
10℃

低压
20℃

高压 ④先垂直后水平
10℃
垂直:海拔高、气压低;
海拔高、气温低

水平:从高压流向低压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 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详细描述
随着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得以形成并不断循环。在热力环流的作用下,热量和水分得以在全球 范围内重新分配,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热力环流也是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风的形成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风的形成原理
风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导致空气的流动。
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在利用风能发电等过程中,需要注意 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 破坏。同时,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 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气垂直运动
总结词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和温度产生差异,进而引起大气的垂 直运动。
详细描述
由于赤道地区地面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而极地地区地面温度较低,空气冷 却下沉。这种大气的垂直运动进一步加剧了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总结词
在大气垂直运动的基础上,由于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 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
农业种植
在某些地区,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分布和强度变化, 合理安排农业种植和灌溉计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交通和航海
风是船舶航行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了解风向和风速的变 化,可以合理规划船舶航行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如何应对由热力环流与风引起的环境问题
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对于由热力环流和风引起的极端气候 事件,需要加强预警和应对措施。例 如,在暴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 警信息,采取排水、加固等措施,减 少灾害损失。
05
总结与思考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对气候的影响
01
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影响温度、降水、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

(3)城市热岛环流
针对性练习
1.根据城市环流原理,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 )。 A.农村 B.市区 C.郊区 2.造林重点区对该城市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保持水土 C.降低噪声 D.净化空气
气温高 气压低
等压面向下弯曲是低压,向上弯曲是高压。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气温高 气压低
)。
1002 1004 1006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A
B
C
D
4.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 水平气压梯度力 A_______________; 风向 B _________; C___________; 摩擦力 低压 A B
增温快 (热源)
增温慢 (冷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山风
降温快 (冷源)
降温快 (冷源)
降温慢 (热源)
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等压面向下弯曲是低压,向上弯曲是高压。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低压
高压
白天
夜晚
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陆地
海洋
沙石(陆地)的昼夜温差=30℃-15 ℃= 15 ℃
水(海洋)的昼夜温差=20℃-17 ℃= 3 ℃
海陆间循环
暖锋
海陆风 (或季风)
地形雨
等压面向下弯曲是低压,向上弯曲是高压。
低压 热
海风 高压 冷
白天
(2)山谷风
白天,站在你家门前,你会感受到风从谷里吹来,这 种风称为谷风。

地理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地理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地理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地理大气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和特征•地理大气热力环流对风的影响•地理大气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拟•地理大气热力环流和风的研究展望目录01引言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交叉学科特性地理大气热力环流和风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学科应用广泛,涉及到气象、环境、资源等多个领域课程背景有助于合理规划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指导意义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重要问题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从陆地到海洋、从区域到全球多学科交叉,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与现代科技结合紧密,数据驱动和模型模拟成为重要手段02地理大气热力环流1地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定义23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中热量和动力过程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它包括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升降和水平方向上的风带形成与变化。

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中热量和水分循环的重要机制之一。

地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基于辐射平衡的地面温度差异地面受热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基本动力。

基于压力差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面温度差异导致大气垂直运动,形成气压差异,进而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气流水平运动。

基于地转偏向力的科氏力气流在水平运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科氏力,导致气流发生偏转。

地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分类及特征由大气的垂直运动引起的环流,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和由此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热力环流动力环流偶极子环流大型纬向环流由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产生的环流,包括气旋和反气旋。

由南北半球两个相反的气压中心引起的环流,包括极地高压和副热带低压。

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形成的纬向气流,包括极地东风带和副热带西风带。

03风的形成和特征03地球的旋转地球的旋转会对大气产生一定的作用,导致大气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风的形成01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差的存在,地球上存在气压梯度力,这个力会促使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课件PPT

《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课件PPT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 PD′=PC′、PA′=PB′。综上 分析可知:PB>PA>PD>PC。
命题方向
EXAMINATION POINT SORTING
(3)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往往相反。如图中近地面 A 为低压,对应高空
D 为高压;近地面 B 为低压,对应高空 C 为低压。

必备知识
REQUISITE KNOWLEDGE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 球)
受力 风向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同影响
与等压线 平行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 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与WLEDGE
高/考/复/习
热力环流与风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运用示意图 等,说明热 力环流原 理,并解释 相关现象
区域认知:通过不同地点下垫面受热状况、等压面图,认识不同区 域的热力环流。 综合思维:利用等压面图,综合分析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影响;利用 等压线图,分析南(北)半球近地面或高空的风向、风力状况。 地理实践力:利用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 的地理现象。 人地协调观:分析现实生活实例,从“人地和谐”的视角透析人类 对热力环流的应用
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 时
B.7 时
C.13 时
D.19 时
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热力环流和风课件必修1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热力环流和风课件必修1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hpa) 1000
1002
高压 A′
低压 B′
1004 1006 1008 1010
水 平
(fēngxià ng)
(shuǐpíng)
A 低压
B

风 向
高压


梯 度


只受一个(yī ɡè)力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第十三页,共二十页。
1、地转偏向(piānxiàng)力对风的影

N:向右 方向:垂直于风向 S:向左
3


2
1
低压 高压
甲乙
500(百帕)
等压面
第五页,共二十页。
讨论 : (tǎolùn)
1、气温与近地面气压的关系?
近地面温度(wēndù)高,气压低,温度(wēndù)低,气压高。
2、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地面的冷热不均
3 、高空水平面气压与近地面水平面气压的关系? 相反(xiāngfǎn)
4、高低气压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的比较?
(百帕)
地转偏向(piānxiàng大)力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
1002

1004 压
(低)
地转偏向力越大 特点:只改变方向,不改变

1006 度 力
速度大小
1008
(高)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1010 地转偏向(piānxiàng)力
(北半球)
二力作用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风)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No 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远航的水
兵多么辛劳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地转偏向(piānxiàng)力+水平 气压梯度力。(4)F3是___________力,它与风向V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风示意图
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解释陆风的成因?
海陆风示意图
思考:如果谷底有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为 什么白天山坡上大气污染会加重?
思考:为什么说“巴山夜雨涨秋池”?
请观察分析:
1. 引起空气运动 的直接动力是 什么?
2. 高空风向取决 于哪些力的作 用?风向稳定时 指向何方?
3. 与高空风向相 比,近地面风 的受力、风向 有何不同?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
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请
标出近地面的气温、气
A
B
压差异和近地面风向;
请将下图中四点的气温和
气压从高到低排序:
C
D
气温:
; 郊区
城区
郊区
气压:

热力环流 水平运动 理想环流 三圈环流 风带移动
海陆影响 季风环流 课堂练习 影响气候
受热
A
高气压
冷却
B
实际气压大小:B>A>D>E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 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 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 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 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 甚至比郊区高出6°C以上。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 个的热力环流 。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解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水平运动 理想环流 三圈环流 风带移动
海陆影响 季风环流 课堂练习 影响气候
主页
N
单位:百帕
东北风
东南风
P
Q
西北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0 1005
西南风
1010
M
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
体验高考
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 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城市风示意图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风示意图
郊区
市区
郊区
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风的成因?
城市风示意图
郊区
市区
郊区
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风的成因?
1、假如你在海边,你会感觉到白天和夜晚 的风向有什么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
海陆风示意图
海陆风示意图
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风的成因?
300 288
A 276 北半球某地
300
288
B 276
南半球某地
C 1036
E 1028 1020
D
1012 1004
996 北半球某地
导航
热力环流 水平运动 理想环流 三圈环流 风带移动
海陆影响 季风环流 课堂练习 影响气候
主页
90°
130°
Q
读图回答问题。 1、N 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M P
40°N
C、西北风 D、西南风
N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低气压
高气压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一、热力环流
F
低气压
D
高气压
E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
一、热力环流
F
低气压
D
高气压
E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主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图中三点风力最强的是:

C
1010
A
1008
1006
B
导航
热力环流 水平运动 理想环流 三圈环流 风带移动
海陆影响 季风环流 课堂练习 影响气候
主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3、请按要求画出下列各图中各点的风向:A:高空风向、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B:高空风向;CDE:标近地 面风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毛晓建
目标导学:
1、理解并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 流的形成原理。
2、理解风的形成过程并掌握风向与等 压线的关系。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某些自然现 象、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气压: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的气压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等压面:空间上(不同地点、不同海拔) 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 连线。
一、热力环流
F
D
E
C
A
B
一、热力环流
F
D
E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一、热力环流
F
D
E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一、热力环流
F
低气压
D
高气压
E
低气压
高气压
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
一、热力环流
F
低气压
D
高气压
E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试一试:比较ABDE 四点气压大小?
1.图中所示的高压和低压是就同一水 平面而言的。
2.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值总 是近地面高于高空。
一、热力环流
F
低气压
D
高气压
E
低气压
高气压
冷却
C
低气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