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认识
李艳玲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土木工程系,河南省信阳市,464000
摘 要:建筑法规是高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对培养学生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既具有法规类课程系统理论性强的特点,又具有工程技术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为顺应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必须重视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法规;法律意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Talking about teaching knowledge of building code course
Li Yanling ,Zhang Li ,Wang Dongdong ,Zhang Yula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rui college, Henan province 464000
Abstract :Building codes are specialized cours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legal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and capa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course has both features of the theory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regulations is strong, but also has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the industry's new demands on personnel trai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building code course teaching effects, improving the students '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uthor for problems discovered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ing the course. Key Words :building codes; legal awareness; teaching effects; teaching methods; recommendations
收稿日期:2012-10-26;修订日期:2012-11 -15;E-mail :**************** 作者简介:李艳玲(1986-),女,助教,本科。

1.建筑法规课程特点
1.1 时代性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国家陆续出台和更新了大量约束工程建设行为的法律法规,适应这一发展,很多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规划设计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等陆续把建设法规这门课程纳入学生在校期间的修读课程。

该课程既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全国注册建造师、建筑师、造价工程师、以及监理工程师等执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建筑立法同样如此,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逐渐健全、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的过程。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 我国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管理的依据主要是各部门的政策性文件,没有专门的法规体系。

在这之后各行各业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完善,建筑业亟需建立较为系统的建筑法体系。

随之在199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建筑法》,作为约束建筑工程从业单位和执业人员的基本法律,基本涵盖了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的处理[1]。

2001年我国加入WTO 组织后,国务院住建部将与建筑活动有关的法规、规章进行了清理,废止了一些与国际组织规则相冲突的法规,并根据需要
及时颁发了一些新的法律条文,顺利完成与国际建筑法律制度的接轨。

土木建筑行业发展很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单一的技术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工程建设更需要的是技术、管理及法律的综合型人才,从而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引起了各校的高度重视。

2004年起大部分高校开始在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专业开设建筑法规课程,并且将其定性为专业必修课;据了解2009年起,一部分高校还将“建筑法规”作为全校选修课程,即非建筑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修这门课。

1.2 综合性
建筑法规涵盖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各阶段的法律环节和内容。

具体包括工程建设执业资格法规,城乡规划法规,建设用地法律法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法规,建筑许可法规,工程招投标法规,工程合同法律法规,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工程建设标准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法规基本概念、发布情况,理解主要工程建设法律内容,掌握违反工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常见工程纠纷的处理;培养学生的工程法律意识和综合应用法律法规解决工程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1.3 抽象性
建筑法规课程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工程建设领域内比较重要的法律制度,包括很多允许和禁止性的条文规范,不像工科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经常会看到很多公式、数字、图片等较为直观的灵活应用型内容[3]。

建设法规课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程序等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抽象。

2.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1 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笔者发现学生对建筑法规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来到课堂上也是听或不听觉得无所谓。

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土木工程是工科专业,学生接触的多是力学、技术类课程。

他们拿到建筑法规教材后看到整本书满满的都是文字,连图片都没有,就认为这门课是“文科”,读读背背就行了。

另外,加上由于文化、环境、教育因素等原因造成学生缺乏法律意识、法律信念,这些都为课程教授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2.2 学生法律基础差,教学困难
建筑法规课程的学习中必然会涉及法律基础知识。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大多注重专业课,对法律基础课不够重视,只是到快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获得的法律知识可谓有限。

无法律基础知识的积累,而直接进入建筑法规的学习对建筑类学生来说势必是一个挑战。

很多学生对法律概念模糊不清,例如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不分,合同形式不明了,法律关系不清楚等。

加之内容方面的抽象,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无味,并产生懒惰和厌学心理。

这些情况也导致了建筑法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2.3 内容繁多,知识点交叉
建筑法规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建设全过程,涉及建筑企业资质、工程承发包、工程监理、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合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每一领域的建筑法律规范数量庞大,内容及其繁杂[4]。

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前面的知识点往往会提到后面没有讲授部分的概念、术语。

例如按照教材章节内容,工程承发包法规在前,工程合同法律在后,但是工程建设单位确立承发包关系后,要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

这就是前后知识点有交叉。

本来授课是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但是该门课却不存在顺序。

2.4实施案例教学有障碍
对于建设法规课程的诸多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无疑是最生动有效的,对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实施案例教学确实也存在相应的难度和障碍。

首先现有的大多数教材编写的案例数量很有限,内容也很陈旧甚至重复,真正适合在课堂上供学生讨论和学习的新颖并且难度适中的案例是比较少的。

如果选择复杂案例,涉及的问题可能涵盖工程建设全过
程,例如一个有关工程质量的案例中也存在合同、勘察设计、监理等相关法律问题。

也就是可能出现学生还没学习到的知识点,学生肯定分析不全面,同时也给教师讲解加大了难度。

如果选择简单案例,背景材料比较单一,学生简单思考便能分析出案例症结所在,这就达不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授案例的方法也有待考究,比如只是老师在讲台上满堂灌自圆其说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思考、踊跃发言也是需要教师努力思考的问题。

2.5 传统考核方式不适用
高校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期末的闭卷考试为主。

若建设法规课程采用这种方式很容易产生一些弊端,比如学生可能会平时上课经常旷课,不专心听讲,临近期末打突击死记硬背法条等。

这样的话学生表面通过考试了,实际上他们对所学所考的知识仅是过眼云烟很快便忘了。

所以如何考核学生这门课的成绩也需要授课教师多动脑筋慎重思考。

3.课程教学建议
3.1 教学互动,重视学生参与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参与。

如果只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对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回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花心思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采取课堂讨论、设置招投标模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抢答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当然也可以利用网络寻找一些相关的工程案例资料、建筑图片和视频来丰富教学内容。

进行案例讨论时不要太在乎学生所答结果的对错,而应注重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而且有争议的案例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反思。

3.2 实施全过程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对独立的章节可以随堂插入案例,在全部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再组织一次综合性的案例分析课,巩固所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推荐采用“全过程案例教学法”,易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5]。

全过程案例教学法是指选取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工程项目,将该项目从前期阶段直至竣工验收保修阶段全过程可能发生的事件编成一系列案例,课堂上先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介绍相关法规,随时插入该项目设置案例分析,使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

3.3 考核方式多元化
为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也要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既要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考核模式应该多元化。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督促。

但通过一次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真实水平,只有考查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才能给他们一个综合的、真实的成绩。

因此,考试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

对于要求识记性的内容,仍然可以采用常规的考试形式;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课程设计、答辩、写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试。

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在分数上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高,从而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思维;对主动提出实际问题的学生也可以给予成绩上的鼓励,并应把这些成绩按一定方式计入学生的总成绩。

学生结业的总成绩应该是本门课程各种形式考核的综合结果。

3.4 对学生要严格管理
因为有些学生认为建设法规课程是偏文科的,所以对这门课不重视,上课不积极,甚至旷课率比较高。

这样是很难保证正常的教学质量的。

因此要采取严格措施督促学生来上课,比如每节课要点名,期末成绩中出勤率也须占到较大的比重,或者规定出勤率过低的学生重修该门课程等。

这样才能有效督促学生不旷课。

4.结语
建筑法规的学习有助于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尤其是毕业后从事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笔者通
过自身教学体会以及收集的诸多资料,总结了建筑法规教学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探讨了建筑法规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和克服的困难。

但是课程的学习只通过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多下功夫,最好能参与工程实践,这样才能掌握的更加全面。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认识发现才能进步提高。

通过对该课程的思索和探讨,期望达到对该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更大的教学成果提供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东佐.建筑法规[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 肖铭.建设法规[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3] 冯需.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初探[J].高校讲坛,2010,3
(15):129-130.
[4] 朱国红.工程建设法规与实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05.
[5] 卢士华.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徐州: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
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