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课考研复习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3名成功跨校跨专业学员有2名来自跨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
——完备学习计划
李燕
前言:
学校现在改变命题的方式了,重要命题都是多人命题,每人命多套题的,然后随机选题的。

例如:ABC老师分别命三份卷子,然后随机九选出一份,有的甚至更多。

所以不要指望所谓的捷径,真的不靠谱的,最后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论成败,都坦然。

一、一、专业信息介绍(跨考考研提供)
1、院校专业信息
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管、理、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

传播学专业(050302)
传播学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

该专业主要包括理论传播与传播史、应用传播、传播研究方法、电视文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几个方向。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传播学方面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传播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传播学理论、传播史、基础统计学、传播研究方法、文化与传播研究
2.专业选修课:传播效果理论与应用、传播制度比较研究、传播学名著选读、国际新闻史、跨文化传播研究、文化外交研究、传播全球化研究、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国际传播史、电视编导理论与实务、影像文化研究、电视采访研究、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美学研究、电视写作研究、
3.补修课(不计学分):新闻理论、新闻采访、电视概括、新闻写作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③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④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二、复习规划指导复习规划指导(跨考考研提供)
1、大纲解析
(1)传播理论与历史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

纵观自己所搜集到的1991-2013年共20多年的考研真题来看,历年考试内容稳中有变。

题型依然是名词解释(一般5个)、简答题(一般2-3个)、论述题(一般2-3个)。

但考察内容更加细致更加灵活,在书上不容易找到现成的答案,需要综合多本书才能作答。

这就要求考生知识面要广,而且要善于将知识点归纳总结,考试时才能临危不乱。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传播理论与传播实践的结合。

考试大纲里的第十四章“传播研究的新领域”是论述题的重点。

这部分内容在书上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需要考生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以及传媒行业发展实践。

复习阶段,针对此章的知识点,要专门查阅相关论文,积累媒体案例,应试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2)文史综合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旨在考核考生的文科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识和表达能力。

文史基础知识涵盖文科8门课程: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世界近代史为主的世界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
以欧美近现代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语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政论写作旨在考核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考试的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包括古文阅读)和政论写作。

纵观自己所搜集到的1991-2013年的考试真题和往年指定的参考书所看,考试基本范围还是出自《文史要览》,但是填空题变化较大,考察知识点更加灵活,更注重平时积累。

单看《文史要览》基本能保证120分以上,但是想要得高分(130以上),则比较难,需要深厚的文史功底。

此外,对于高中和大学阶段都不是文科专业的同学,复习此门课程可能需要先粗阅一些入门级别的文学史、历史课本(如高中历史课本等,没有一定之规,简单明了即可),理清这些史实的基本脉络比较好。

4、参考书目推荐
本专业从09年起不设参考书目,考试内容也较为灵活,因此在之前的书目之外顾问还推荐了一些拓展性书目。

必读书目(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备注:“官方指定”的书目指08年及以前官方指定的参考书目。

历年真题:《1990-2013传播理论与历史真题》
《1990-20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类】真题》
辅导书目:中华传媒网《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传播学最新增修本》
中华传媒网《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重点热点难点50题透析(最新修订)》
杂志网站(积累最新信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大学》复旦大学
《青年记者》大众日报
中华传媒网:
人民网传媒频道:
陈力丹的博客:/chenlidan
马少华的博客:/
5、参考书目分析(跨考考研提供)
《传播学引论》(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语言通俗易懂,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适合作为入门读物。

另外,书中的批判学派阐述是亮点,要重点注意。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此书堪称传播学的经典教材,翻烂也不过分。

主要集中在经验学派,基本概念多,讲解很全面。

值得注意的是其辩证的思维方式,对答题很有帮助。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段鹏张磊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个书的第二版是08年底出的,删除了97版最后一章陈旧的传媒实践方面的内容,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

这个书对传播学是个系统的介绍,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传播学教程。

最后一章关于传播效果的介绍,注意其体系与郭庆光的不同,郭庆光等大部分书籍都是按对传播效果的认识历史来纵向划分的,而他是按传播效果的类型来横向分的。

10年的论述题的第二道就是“谈谈你对大众传播文化效果的认识”,可惜我的笔记主要是按郭庆光的逻辑整理的,胡正荣的后来忘记看了,最后只好瞎掰。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
段鹏的参与胡正荣的《传播学总论》改版时,把这本书的内容直接贴到了《总论》里他负责的那几章。

所以《总论》和此书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另外,此书被很多人质疑成拼凑之作,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拼凑的确实不错,传播学的基础概念和框架都涵盖进去,适合作为后期的整合复习和记忆的书。

不过框架虽然建立了,但内容并不完善,里面关于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研究方法亮点。

《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夫林、坦卡德
这个书信息量非常大。

第一遍读可能会觉得拗口,并且外国人的思维会让人觉得很散。

第一遍读的时候除了偶尔有些顿悟,读完以后并没有对该书的清晰框架。

多读几遍会有新的收获,因为里面有很多胡正荣、段鹏、郭庆光的书里面都没有的一些新理论。

《传播学史》罗杰斯
一本人物传记,读起来很有意思。

但主要是故事叙述,而没多少可考试的内容。

注意每章后面的总结比如某人、某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般出题主要是名词解释和简答。

如发展传播学,贝特森,芝加哥学派和帕克的研究。

此书适合对传播学有基本的了解后再读,读的时候应将相关人物和学派以及该学派的理论和发展整合起来。

《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
真应该为这本书的出现叫好。

传播学的指定书目里终于出现了一本研究我国传媒业实践的书。

07年出了广电体制改革那道题几乎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因为当年的指定书目里根本没有实践性这么强的内容。

但近年对传媒行业的考察并不多。

09年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纲要》,我以为10年要考,但是没有。

不过,这本书对于了解整个大众传媒行业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也要看看,有个基本的了解。

《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段鹏
这是段鹏08年底出的新书,主要是讲传播效果的一些最新成果,是传播效果领域比较重要的一个补充。

适合在对传播学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进一步的加深阅读。

《现代传播》
这个杂志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报,一定要看,里面的一些论文对传媒学术和行业的最新研究和发展的深入了解非常有价值。

因为作为核心期刊,它选登的论文还是很有深度的。

另外,它对于我们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传媒实践,对传统概念的补充和新研究、新发展,都可以在答题中运用。

杂志比较贵,如果图书馆有可以借阅。

适合在复习后期阅读,后期阅读的好处是不至于因为你看过的时间太久而在答题时想不起来。

三、学习方法解读(跨考考研提供)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在目录法的基础上,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专题法:打乱参考书目的编排体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按专题重新整理。

每个专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体系,将各本参考书里及期刊文章的相关论述都容纳进来。

答题的时候,不仅很容易找到答案“拿出来”,而且会逻辑完整,不至于漏答、乱答。

要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专题。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最好做电子版的笔记。

一方面方便笔记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便于保存,有利于后期复习。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找一份框架比较完整的笔记,一边看书一边添加。

当然不是看一页书就录一页笔记,而是看完一章后,经过自己的思考,把书里值得记忆的内容添加到笔记里相应的地方。

3.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专业课复习特点(跨考考研提供)
第一,强化专题概念。

将知识点“打包”,分割成不同的脉络,梳理出通用的概念,做好应对陌生题目的准备。

第二,强化时政敏感。

将政治复习和专业课复习有机结合,两方面对时政进行分析,特别强调对热点新闻事件尤其是传媒行业方面的最新事件的了解。

(建议关注中华传媒网-传媒资讯网。


第三,强化答题概念。

不要刻意猜题,也不要太过于执着地追寻出题规律,因为我校出题变化多端,而是要全方位准备,放弃侥幸心理,从复习之初开始,将所有内容都要为我所用,消化吸收,争取看一次书就记一遍,将书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答题语言,训练自己的答题思路,在和顾问的交流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注重答题技巧。

考研是两个过程,一个是“装进去”,一个是“倒出来”。

复习阶段就是努力地向自己的头脑中多装些知识,考试阶段就是将这些脑海中的知识有序地倒出来呈现在答题纸上的过程。

往往考研都注重第一阶段的准备,而忽略了第二阶段的训练。

正所谓复习得好不一定考得好,因为答题也是一定技巧的。

就算碰到复习漏洞的考题,只要掌握答题的技巧,也一样能得高分。

总体来说,要做到逻辑严密、思路完整。

无论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层递进式,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横向剖析式,都要求在思路严密的基础上,论点鲜明,论证有力。

只要把自己的思路阐述完了就行了,而不必一味地在乎答了多少字。

【这个问题单列一讲】
五、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6月份):知己知彼,博览群书。

首先,了解报考学校的相关信息,将历年考研真题扫读一遍,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将上面所列选读书目快速浏览一遍,对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起对传播学的浓厚兴趣。

第二阶段(7月至9月份):重点精读。

暑假期间,在第一轮阅读的基础上,选择重要的书目,进行细致的阅读,将散落在不同书目、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做好笔记。

9月份考试大纲出来后,对照大纲的考点,对笔记进行查漏补缺。

在网上下载一份文史综合复习资料,对照《文史要览》各条目都浏览一遍,对资料进行查漏补缺,做好自己的答题版本。

第三阶段(10月至12月份):背诵理解。

从10月份开始,进入背诵阶段。

背诵前面
阶段整理好的笔记,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回到书中去反复揣摩。

大概一个月可以背诵完,随即进入总结阶段,合上笔记,凭着记忆按照专题将知识点再重新罗列出来。

再进行第二轮的背诵。

12月中下旬可以开始总结2011年传媒热点事件;文史笔记(按书上体例版)背诵两遍,专题背诵一遍,理出重点、兼顾“冰点”,将没考过的文言文都读一遍。

第四阶段(1月份):根据考纲条目一条条“过关”,针对论述题有自己的答案总结,建立自己的答题模式,公共课此时也不能放松,各科都达到应考的状态。

六、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了解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了解报考学校和专业的相关信息,将历年考研真题扫读一遍,做好心理准备;抽课余时间将上面所列选读书目大致浏览一遍,激发起对传播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第二阶段:强化阶段(2013年7月-2009年9月)
一、阶段目标:
1.精读书本:在第一轮泛读的基础上对指定参考书进行精读,整理出完善的笔记。

2.真题研究:整理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整理真题答案,总结考试出题规律。

建立整体框架结构。

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

三、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
(一)新大纲复习计划:新大纲一般在9月中旬出台,具体复习会根据新大纲,编写重难点知识讲义,请一定要根据基础阶段的复习安排把参考书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突破。

(二)历年真题研究要点:
这个阶段才正式进入复习状态,不要急着去做题,更不是要求每一道题都会做,而是在精读课本、整理好笔记之后对考试重点和题型的一个总体把握。

主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1.题型。

有哪几种题型,每种题型大概有几道题,分值分布如何。

2.出题特点。

不同类型的题目,在考察范围和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哪些知识点是重复考察的,总结出一个大致的规律。

比如名词解释的一个规律就是每年必出一道传播学者、一道传播研究方法的题目。

3.答题规律。

通过对真题答案的分析,总结出不同的题型答题规律。

对同一类型的题目,总结出相应的答题模版。

这样从真题入手,顺瓜摸藤,把握出题和答题规律,再针对性地去备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配套习题集巩固计划:强化阶段一定要注意书后的习题并进行思考,把习题考查的知识点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形成答题的思路和总结出答题的规律。

注:9月底招生简章发布,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一、阶段目标
1.大纲查漏。

到9月底10月初大纲出来后,先对照笔记检查一遍有无遗漏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笔记。

另外,传播理论大纲的第十四章里面的东西,都是些前沿热点,是论述题出题的重点。

而这部分内容书上基本上没有,如果有,也很少,而且很零碎。

需要自己对照大纲的考点搜集资料,理出主要问题和研究现状。

2.知识背诵。

先保证能把经过整理的知识点全部记住,在记住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要能够做到融合贯通。

在这个阶段,对于背多少遍没有具体的要求,只要能记住就行了。

每一遍背完后都要对知识点加以总结,将复杂的表述简单化,零碎的知识整体化。

3.热点整理。

传播理论与传播现象紧密结合,对于理论的考察并不死板地照搬书本,而需要结合传播实践。

整理一年来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媒体报道、学者观点。

一来为自己积累了论证的案例,二来专家学者的态度和观点可以作为自己的论点。

二、备考方案
1.知识背诵。

基本上分为三轮,平均一个月一轮。

但一般第一遍花的时间会比较多,需要一个月,之后的第二遍、第三遍就会越来越轻松,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这之间的空档可以用来总结、整合知识点,整理大纲热点和一年热点事件。

2.大纲查漏。

在互联网上输入考点关键字搜索,进一步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库进行相关搜索,不一定要把所有搜到的都整理出来,只要挑几篇有代表性的就行了。

提取每篇文章的主要论点,对考点涉及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精彩的案例也可以适当记录。

3.热点整理。

跟大纲整理差不多,但主要是把握一年内的重要事件。

主要是参考各位学者的论文,如平时看的《现代传播》等期刊,著名传播学者的博客等,尤其是报考学校老师的最新论文。

三、注意事项
1.不要有押题心理,认为这个不会考,那个可能性不大就不背或少背。

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和进度,尽可能地将书上的知识点一网打尽,尽量在“装进去”这个阶段多“装”一点。

2.在背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自己按照自己的记忆特点,总结出一些好记又易懂的小敲门。

注:11月中旬研究生考试报名确认,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第四阶段:冲刺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一、阶段目标: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二、具体复习安排:参考书回归;历年真题回归;专业课笔记回归;模拟考场测试。

四管齐下,把前面复习的知识点逐一消化和提升。

1.花三天左右的时间迅速地回顾一下专业课笔记,以免第三轮背诵与考试时间间隔太长而忘记了基础知识。

2.严格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和顺序做2-3套专业课模拟题,模拟考试的感觉,测试知识的掌握度。

3.花一天的时间研究真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思路。

4.过一遍热点事件,对书上的知识进行补充。

七、心理准备:
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

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具体的要求只有三点: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

3、跟时间赛跑,注重效率。

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

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

另一方面,备考过程中,越到后面越容易觉得没有复习好,很容易崩溃,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好好放松一下,发泄了再继续复习。

一味地抓紧时间,效率跟不上也不行。

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

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