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2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2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一、个案档案:杨洋,男,2007年11月11日出生,父母在外开店,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杨洋非常好动,经常在活动室里随意跑动,也极度任性,想要什么必须满足,稍不满意就用脏话骂人,而且还常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如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把他打个西巴烂,摔死他……”有时一天,他就能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

班里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家长也对他的怨言很多,经常找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调座位,让离杨洋远点。

三、资料收集:通过入户走访,杨洋的爷爷告诉我们,他们一家四代单传,杨洋的父母自杨洋9个月时便给孩子断奶外出打工,杨洋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平时只是偶尔打电话或寄财物,为了弥补孩子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和隔代亲的缘故,从小杨洋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就是“含在嘴里怕化,顶在头上怕吓”,对杨洋真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虽说家里条件比较艰苦,但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他们都会无原则的满足。

四、个案分析:1.亲情的缺失:杨洋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孩子相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虽说有爷爷奶奶的爱护和照顾,但父母长期的不闻不问,让年幼的杨洋还是觉得自己和同龄孩子相比,似乎少了什么,于是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可能更多的就是“胡作非为”了。

2.祖辈的溺爱:从前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杨洋的一脉单传使他从一出生对爷爷来说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再加上父母的长期在外,更使得爷爷奶奶对他无原则的一味溺爱、娇宠,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具体的是非观念,爷爷奶奶长期的姑息纵容造就了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的性格。

比如有一次在幼儿园吃完水果后其他幼儿都把桌子上的水果皮仍到了垃圾桶里,只有杨洋前面还有一大堆。

老师提醒他应把水果皮扔掉,他就是不肯扔掉,还在一边瞪眼。

就因为这样,他没有奖到五角星。

放学爷爷来接他时,他说:“爷爷,帮我买好多好多五角星。

”爷爷就要求老师帮他也贴一颗,却没有询问孩子没有奖到五角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作,这导致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无人照顾,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治理问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并对其进行反思。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乡村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在某乡村,有一家幼儿园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行动。

幼儿园对留守儿童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需要。

接下来,幼儿园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情感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还通过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和学习经验。

幼儿园还积极协调当地社区资源,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饮食和安全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案例二:城市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关爱措施在城市,某幼儿园也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该幼儿园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专属的课程体系,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进行教育和教学。

幼儿园还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和社工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沟通和辅导,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还举办亲子活动,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鼓励他们多参与子女的成长,加强亲子关系。

三、反思与总结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丰富课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幼儿园也注重家长参与,从源头上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需要更多的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幼儿园要继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力度。

四、观点与理解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我认为应该注重的是多方合作,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等各方的齐心协力。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本案例研究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学情况进行的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资源的不足,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挑战和困境。

案例分析本研究选择了某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研。

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资料收集,研究人员了解了这些儿童的生活环境、教育需求和实际研究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面临以下问题:1. 情感孤独感:由于长期分离父母,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安全感。

情感孤独感:由于长期分离父母,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安全感。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3. 研究动力不足:由于家庭困境和生活压力,留守儿童对研究的兴趣和动力较低。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家庭困境和生活压力,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较低。

4. 心理压力过大: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心理压力过大: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学情况,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和教育条件,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和教育条件,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心理辅导和关爱: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制,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并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辅导和关爱: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制,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并提高心理素质。

3. 家庭教育支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支持,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和关心孩子的研究和成长。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1篇一、案例.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班里二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小颜,“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颜的父母在小颜两岁时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小颜交给他奶奶看管.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小颜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二、措施.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她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或者聊qq,把小颜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颜要多鼓励,少批评.有一次,小颜在作文中写到:“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呆在我身边.”我知道他想念妈妈了,我特意带他到家里跟他父母视频聊天,看着他们激动地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连我都感动了.2.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一件他喜欢的小礼物,还请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过生日.这一天,他流着泪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吃蛋糕,今天我也能吃到蛋糕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知道我的努力没白费.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颜,快来呀!”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小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2篇我们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才上七年级就开始吸烟,所以我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余海波当今社会,家长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

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

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就这样,我们班的谢世何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学生。

五年级上期才从碑垭完校转来,父母因外出打工,只的奶奶在羊角街上照顾他读书,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一、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场景一:谢世何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在坐在位置上发呆,一次我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活动,所有学生都出来了,就只有谢世何还在门口站着,我微笑地向他招手示意,让他知道快出来了。

可是他明明看见了,却故意把目光转向一边,我生气了,大步走过去,训斥道:“同学们都在等你了,你还在这里愣着干嘛?”谢世何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的哭,从他眼里,我看到了,委屈,愤怒,憎恨。

训练拍球的时候,学生们拿着皮球来到了操场上,便开心地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地练拍球,谢世何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谢世何,你怎么不拍球啊?要认真练习的呀。

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5篇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5篇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5篇材料)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个案基本情况:向朝辉同学,男,2003年7月出生,父母离婚且都无固定职业,家境困难,居住条件差,现随奶奶生活,问题行为概述:(1)行为方面:①学习成绩不佳,经常拖拉作业。

②喜欢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自制力不强,容易影响班级荣誉。

(2)学习方面:对学生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经常拖拉作业。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3)性格方面: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坚决不改,并千方百计找茬,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个案分析:首先我试图了解他“双差”原因:1.找向朝辉同学谈话。

我找向朝辉同学进行了多次的、推心置腹的谈话。

教育他要团结同学,热爱劳动,遵守校纪班规;鼓励他要好好学习。

每次说服教育之后,他在各方面会好上那么一二周,不过之后又恢复原来状况。

2.和家长交流。

为了能摸清向朝辉同学不良的原因,我请其家长共商教育之法。

奶奶说:“他父母离婚,无人照管,我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和经验教育……他已经这么大了,该…骂也骂了‟,该…打也打了‟可他还是那样……唉!”3.找同学谈话。

同学对他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对自己还不错,私人友谊很深,有的说他不好。

4.找科任教师谈话。

认真听取各科任教师对向朝辉同学的看法。

他们普遍认为向朝辉表现太差了,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他身上,等于做了无用功,因为他自己太不在意了。

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还是应该努力求其成才,求其“成人”。

所以我初步诊断为:1.缺乏坚强的意志: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老是“反复”,是向朝辉同学意志品质薄弱的表现。

也正是由于他意志薄弱,所以常常是错误刚刚改正又出现“反复”,不能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

2.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考试去作弊等,正是他怕苦怕累无恒心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之后的表现。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就要也是重中之重。

你想知道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吧!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吴会会性别:女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二、个案分析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

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

她的身材比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

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

不过,吴会会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

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

她的脾气很犟。

今年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

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

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

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

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吴会会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

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

从此以后,吴会会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

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吴会会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

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

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

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

”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经济、就业等原因长时间不在身边,与父母或监护人分离而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的儿童。

在中国,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化。

下面将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分析,来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解决方案。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身边。

小明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顾下生活,但由于老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给予他充分的关心和教育。

小明长时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固定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

由于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小明在学业上遇到了很大困难,成绩一落千丈。

同时,由于没有人管教,小明的行为逐渐变得叛逆,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多次矛盾冲突。

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1.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这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单、焦虑和自卑,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社交。

2.学业困难: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缺乏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

3.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人的管教,留守儿童容易放纵自己,没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对有组织的生活产生困惑。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境,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意识。

同时鼓励留守父母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给予他们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生活和教育的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临时照管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

3.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和自卑感。

对于情绪问题较严重的留守儿童,还需要开展个别心理治疗。

4.加强乡村教育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学生)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学生)个案分析

留守学生个案分析一.个案情况姓名:何某年龄:10性别:女基本情况:她是我的一个小邻居,今年上四年级,爸爸.妈妈.爷爷都在深圳打工,和一个弟弟在一起,随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按时向家里寄钱。

她妈妈生下弟弟十个月后便离开了,到现在弟弟已经五岁了,可是妈妈还没有回家一次,十岁的她就担负起了姐姐和妈妈的双重职责。

我可以从她的日常行为中看出年纪不大的她有一种同龄人少有的成熟,能够熟练处理家务。

但是由于她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何某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老师发现他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其他人表现为不信任。

遇到困难一言不发,很难沟通。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退步快,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3.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4.与奶奶关系不稳定没有争执的时候和奶奶还能和谐相处,但是一旦就耨一问题发生小小的意见不统一,就会和奶奶吵起来,使奶奶很无奈。

久疏父母的她,对他们也没有多少感情,反而有很多不满。

二.个案分析和指导思想原因分析:1.久疏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的关怀和指导,缺乏合作与服从的孩子性格,形成独立和孤僻的个性。

2.没人鼓励,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他的成绩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彭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

《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

《萨提亚模式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而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常常面临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问题。

萨提亚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干预方法,在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纠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个案,探讨萨提亚模式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中的实践与效果。

二、个案背景本案例中的小李,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小李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小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行为,如逃学、打架、沉迷网络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也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了困扰。

三、萨提亚模式介入1. 建立信任关系:社工和心理老师首先与小李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理解、关心等方式,让小李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

2. 认知重建:通过萨提亚模式的认知重建技巧,帮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偏差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3. 情绪管理:帮助小李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保持冷静,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4. 家庭沟通:与小李的祖父母进行沟通,引导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改变教育方式,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

四、个案实施过程在萨提亚模式的指导下,社工和心理老师通过上述方法对小李进行了持续的干预。

首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让小李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其次,通过认知重建、情绪管理和家庭沟通等手段,帮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改变。

在实施过程中,社工和心理老师还根据小李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萨提亚模式的各种技巧,如共情、积极倾听等。

五、个案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李的偏差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主动回到学校上课,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他的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

家庭关系也得到了改善,祖父母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六、结论与建议本案例表明,萨提亚模式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需求,本报告将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案例背景留守儿童姓名,性别,年龄,来自具体地区的一个农村家庭。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姓名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家庭状况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父母的收入主要用于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和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爷爷奶奶只能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对于学习和心理方面的关注和引导十分有限。

学习情况在学校里,留守儿童姓名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差,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多次与家长沟通,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督促和辅导。

心理状况留守儿童姓名性格内向,不太愿意与同学交流。

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得较为孤僻,缺乏自信。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使其内心感到孤独和失落,甚至出现了轻微的自卑心理。

生活情况日常生活中,留守儿童姓名需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但由于年龄较小,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

在饮食方面,营养搭配不够均衡,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

社会支持当地政府和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家访,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但这些措施还不足以完全弥补父母陪伴的缺失。

问题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出现问题。

2、心理关怀不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3、学习辅导困难缺乏家长的督促和辅导,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4、社会支持有限虽然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对于留守儿童面临的复杂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

解决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及干预效果评估

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及干预效果评估

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及干预效果评估1. 背景介绍幼儿园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无人照顾的孩子。

他们通常在家长的缺席下,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

针对这一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

2. 案例分析2.1 案例一:小明小明是一名幼儿园留守儿童,由奶奶照顾。

在上学前,小明经常表现出焦虑和孤独,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总是躲在角落里一个人玩耍。

在进行疏导工作后,小明逐渐打开心扉,与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并尝试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

2.2 案例二:小红小红是另一名幼儿园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外婆照顾。

小红在幼儿园表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和自卑情绪,她总是担心外婆会无法回来接她,害怕被抛弃。

经过心理疏导与关爱,小红逐渐克服了分离焦虑,敢于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干预效果评估针对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需要疏导师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发现在心理疏导工作中,首先需要建立起对孩子的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安全。

利用游戏和绘画等方式进行情绪表达,帮助孩子释放内心的情绪。

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合作,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支持和关爱。

对于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的干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孩子行为的转变和情感态度的改善来评估。

观察孩子是否更加愿意与其他人交流,是否愿意尝试新的活动和游戏,以及是否逐渐恢复了自信和快乐的态度。

同时也要关注家长的反馈,观察孩子回家后的情绪表现和行为举止。

4. 我的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疏导师,我认为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疏导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沟通和表达,以及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也要与家长和老师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园留守儿童表达内心的情感,并逐渐克服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做好教育案例分析,利于对学生情况对症下药,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范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范文请关注。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xx
性别:男
年龄:十岁
年级:四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

有时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内向、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太武断,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我园留守儿童观察个案记录

我园留守儿童观察个案记录

我园留守儿童观察个案记录第一篇:我园留守儿童观察个案记录留守儿童个案观察记录观察时间:2014年4月——6月观察对象:刘宇翔(男)年龄:4岁半家庭情况:父母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带,家中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姐姐。

观察记录:记录片段一翔翔是本学期刚转来的新生,年龄也已符合中班下学期入学标准。

入园初期,经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入园初期,语言很少,几乎不与同伴交流。

2.几乎不参与集体活动,自由游戏时间很活跃。

3.认知水平发展较同龄孩子明显滞后,最明显的表现在不能唱数1-10,不会点数说总数。

记录片段二入园半个学期左右,翔翔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1.开始表现出对交友的渴望,但是与朋友交往过程中经常会被其他孩子告状“翔翔打人”,大部分孩子不喜欢与其交往。

老师观察发现,翔翔最容易与朋友发生矛盾的地方在自由游戏时间,当别的孩子在游戏(玩积木)时,他会以“抢夺”、“破坏”的方式吸引同伴注意。

2.集体活动中,渐渐开始有了一定的兴趣,表现在对老师夸张的表现、生动的描述、动听的音乐有愉快、开心并给予关注的表情和表现,但是从不给予老师的问题回应。

3.对动手活动,尤其是绘画不感兴趣。

表现在,绘画手工等动手活动时,不愿意动手,多以观望的状态参与活动。

记录片段三在对翔翔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观察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指导,发现翔翔在临近学期末时,有了以下一些表现:1.与同伴交往依然有些困难,很难得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同。

每当这时会表现出失落感,会一个人坐到座位上不啃声。

2.喜欢为老师做事情,比如叠毛巾,摆桌子(尤为积极)等,甚至有时会主动参与不需要任何提醒和指导。

3.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变化不太明显,但在动手活动上有所进步,表现在:在老师的鼓励和陪伴下愿意尝试动手操作,得到鼓励后会表现出开心、更有积极性。

4.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当受到排挤或者高兴时,会主动靠近老师,表现出对老师的依赖或是依恋。

观察分析:一、成长环境的了解在与翔翔爷爷奶奶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翔翔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教养陪伴,几乎都是由爷爷奶奶包办,而爷爷还有一份工作。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一、个案档案:熊帅,男,1995年7月6日出生德耀镇柏坪七组,就读于德耀中学七年级4班,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该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资料收集:其祖父告知熊帅的父母自熊帅9岁始便外出打工,前两年偶有回家,偶打电话,或偶寄财物,但总体状况欠佳,勉强度日。

近两年,不但分文未曾寄回,反倒让亲戚邻朋为其投入经济2万有余(据说,好像是在从事传销活动,正在努力寻找下线)。

而且准备将子女两一起以借读到当地为由,听其使唤,为其卖力。

熊帅祖父由于维修自家被风雨摧毁的房屋,从梁上摔下,脊柱严重受伤,险些半身不遂;四、个案分析:1、亲情的缺失:熊帅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何亮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生活的贫困:父母近两年的音讯杳无加上祖父母的连年病痛已经让这个不幸的家庭日趋破产,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3、繁重的劳动:由于上面谈及的诸多原因,熊帅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明”的笑容,老师的一句话有时是那么的重要。

(2)、同学的榜样感染:为了让孤独、自卑的熊帅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

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摇旗呐喊,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农忙时节,动员全班同学为其割麦,既减轻了他的劳动负担,更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心理个案分析与应对班里有一个叫周守来的同学,刚进校的时候,课堂上好讲话、与同学逗闹、扔纸团、捉弄同学时有发生;学习拖拖拉拉,行为懒散,作业迟交或根本不做,参加集体活动很不积极,对他人和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

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守来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与他交流沟通很少。

爸爸妈妈很娇宠他,在物质上关注很多,有求必应,还专门为买了名牌手机,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负责他的饮食起居。

一、分析与策略
1.我以恳诚的态度,鼓励周守来同学把自己的经历、爱好和感受说出来,从中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在面谈中,周守来主动倾诉:他觉得读书枯燥、没意思,班上大多数同学知道他的学习成绩糟糕,同学都看不起他。

因此,他会经常搞一些恶作剧,如喊别人绰号,或打别人一下,看到同学害怕他自己觉得很开心。

2.家庭原因与周守来同学行为的异常有着直接的联系,重视物质保障,忽视情感交流,忽视理想人生观教育,忽视行为管束,周守来同学自身放纵,导致了周守来同学行为的变坏,不求上进,贪图享受。

3.改善家庭和班级心理环境。

(1)与家长交流。

我便打电话给他父母,让他们了解周守来同学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回来,在家乡附近找份活,多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关爱。

(2)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周守来同学的心灵比较脆弱,有一定的自卑感。

数学课上,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便请他来回答,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把精力和兴趣主要转移到学习上来。

然后对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剖析。

比如在班级内部,努力营造关心互助的氛围,把周守来同学囊括在这种氛围中,一旦发现他的闪光点,就当全班同学的面予以表扬。

这样周守来同学的情绪慢慢会趋于稳定,心情会开朗起来,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行为上也会随之出现向积极方面转化的迹象。

(3)引导周守来同学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在周守来同学成长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及时引导周守来同学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周守来同学的坏行为已成习惯,若不及时对他提出要求,而是听之任之,只单方面要求他的同班同学牵就他,这种关系维持不长久的。

在发现他又对同学叫人绰号时,及时启发周守来同学,激励周守来同学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引导他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

循着这样的辅导思路,周守来同学在三个月后情绪再没出现大起大落,没有过激行为发生,与同学的交往也可以。

(4)加强学习的引导。

我安排在班里最要好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张越龙同学来给他做面对面的交流。

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加上同学间的信任,周守来同学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二、教育效果
现在的周守来同学又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能静下心来学习。

虽然成绩时有反复,但讲话吵闹大有好转,作业基本上能够按时上交。

三、教育反思
1.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当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行为。

教师只有在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恰当的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偶发事件,才能真正的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健全学生人格,为其成长铺平道路。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厌学、早恋、暴力、网恋等等,要在教学活动中留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在细微处感化,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心理敏感期和步入新环境的转型期,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捕捉学生特殊的心理特质,疏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