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气储层的相关书籍

合集下载

第12章 油气藏及油气聚集

第12章 油气藏及油气聚集

油 气
二、油气藏
1、油气藏的定义 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 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只聚集了石油,则称油藏;
圈闭
只聚集了天然气,称之气藏;
油、气同时聚集,称之为油气藏。
三个储集层组成的三个油藏
同一套储层,三个油气藏
同一套储层,四个油气藏
⑴ 溢出点 溢出点:指流体充满圈闭后,开始向外溢出的点。
200
100
平面图
300 200 100
闭合 高度
剖面图
构造 等高线
溢出点 闭合 面积
图5-1 背斜圈闭中度量最大有效容积的有关参数示意图
⑵ 闭合面积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封闭面积或其与断层线 、剥蚀线、尖灭线等所封闭的面积。闭合面积愈大,圈闭的有效容积 也愈大。一般由目的层顶面构造图量取。
油气(柱)藏高度:油水界面到油气藏最高点的高程差。
气含 顶油 高高 度度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油 气 藏 高 度
图5-5 背斜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示意图
注意:以上所指的是静水条件,若在动水条件下,情况有所不同。
气柱高度:油气藏中含气部分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差。 油柱高度:油气藏中含油部分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差。 油气柱高度:油气藏中含气部分最高点与含油部分最低点的高差。
2、圈闭的度量 圈闭的大小由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来度量,表示该圈闭能容纳油 气的最大体积,它往往决定着油气藏的储量大小。
V=F· H· P
式中:V--圈闭最大有效容积,m3; F--圈闭的闭合面积,m2;
H--储集层的有效厚度,m;P--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取决于圈闭的闭合面积、储层有效厚度、有 效孔隙度。

中国石油大学《储层表征与建模》吴胜和 绪论

中国石油大学《储层表征与建模》吴胜和  绪论
Deutsch C.V,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9. Geostatistical reservoir modeling.
Deutsch,C.V. Oxford Unversity Press. 2002 (另:学术期刊相关文献,教材每一章之后)
二、课程安排
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 储层表征概论 第二章 储层构型 第三章 储层质量 第四章 确定性建模 第五章 随机建模
2
绪论
课程安排
先修课程(地质本科课程):
地质类:
♦ 《沉积岩石学》(含岩相古地理) ♦ 《油矿地质学》(地层对比与储层部分)
地球物理类:
♦ 《地球物理测井》 ♦ 《地震勘探原理》
(北京)
储层表征与建模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 Modeling
主讲 吴胜和 助课 李宇鹏
绪论
(课程概况)
What? Why? How?
储层表征与建模
课程定位 课程安排
一、课程定位
What? Why?
储层: 能够储集流体并能使其在一定压差下
渗流的岩石(层)。
储集岩的特性 ----孔隙性与渗透性
账号: reservoir_cup@ 密码: reservoir@cup
自学:教材、相关文献
考核方法:作业(20%) 开卷考试(80%)
3
油 气 田 勘 探
油 气 田 开 发
绪论
课程定位
生产阶段
区域勘探 选凹定带 (生储盖组合)
区 域

圈闭预探
圈闭的含油性
(有利储集相带)
层 研

油藏评价 开发早期

《测井储层评价》含油性评价

《测井储层评价》含油性评价

《测井储层评价》含油性评价测井储层评价是石油地质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利用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评价,包括测量储层的物性参数、油气饱和度和油气产能等。

其中,油性评价是测井储层评价的基础,它是为了确定储层中的油气种类、含量和分布等方面的参数,从而帮助石油开发者评估储层的产能和开发方案。

油性评价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分析测井曲线特征首先,可以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特征来确定储层的油性。

常用的测井曲线包括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电性测井曲线、声波测井曲线等。

这些曲线所反映的是储层中的物性参数,比如储层的密度、电阻率和波速等。

通过分析这些曲线的特征,可以找出与不同油性相关的参数,从而确定储层的油性类型。

以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为例,它反映了岩石中伽马辐射的强度。

对于含油储层,其伽马射线强度通常较高,因为油中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元素。

因此,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含油储层往往表现为高伽马值。

2.应用油气空间模型油气空间模型是建立在测井数据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方法,它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组合特征,将储层划分为不同的油气空间类型,从而确定储层的油性。

油气空间模型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地层分带、沉积模式和沉积相。

地层分带是利用测井曲线的特点将储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层类别,比如贫油层、含油层和富油层等。

沉积模式是利用沉积学原理对测井曲线的组合特征进行解释,从而确定储层的沉积模式,比如河道沉积、湖泊沉积和海相沉积等。

沉积相是描述储层中沉积岩的物性和特征,比如岩石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等。

通过分析这些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储层的油性评价结果。

比如,贫油区域常常表现为低伽马值和低密度值,含油区域则表现为高伽马值和高密度值,富油区域通常表现为高伽马值和低密度值。

综上所述,油性评价是测井储层评价的基础,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特征和应用油气空间模型,可以确定储层的油性类型。

这对于石油开发者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评估储层的产能和开发方案,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油气储层地质学

油气储层地质学

油气储层地质学
油气储层地质学是一门研究油气储层的学科,包括储层的结构、性质、形成机制、演化历史等方面。

其研究对象包括致密储层、页岩气、页岩油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储层沉积学:研究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模式,包括河流及分支河流体系、浪控滨岸、砾质滨岸、沙漠沙丘滨岸、洼地滨岸、高破坏性三角洲滨岸等。

- 储层地质学:研究储层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包括储层的结构、性质、形成机制、演化历史等。

- 储层地球化学:研究储层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演化和分布等。

- 储层表征技术:研究储层的表征方法和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测井技术、岩心分析等。

在油气储层地质学的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研究成果。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百分数不断上升,其变化的含水饱
和度称之为自由水饱和度。 3 、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间的关系 关系较为密切。
四、岩石的比表面
1、概念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 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 2、岩石比表面的计算
沙姆韦和伊格曼提出的沉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估算图
晶粒之间形成片状喉道。
(四)碳酸盐岩储集岩中的孔隙结构
捷奥多罗维奇根据孔隙的大小、形状和相互连通关系的分类: 1、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于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 成。
(2)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孔隙由 细粒孔隙性 连通带所连

(4)孔隙系 统在白云岩
的主体或胶
(3)相对渗透率 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中,每一种或某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二)碳酸盐岩的渗透率
1、碳酸盐岩总渗透率和渗透率贡献值
2、利用岩心资料计算裂隙渗透率
3、帕森斯的碳酸盐岩储集岩裂隙渗透率公式
(三)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粒度和分选,有正相关性。 研究资料:结晶石灰岩和白云岩的粒径大于0.5mm时,
二、砂岩储集岩的孔隙与喉道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 (一)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形成后没有遭受过溶蚀
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 (1)粒间孔隙 发育于颗粒支撑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具有孔 隙大、喉道较粗、连通性好以及储渗条件好的特征,是最重
要的有效储集孔隙类型。
分为3大类15种基本类型。
2、根据碳酸盐岩储渗条件的孔隙分类 主要考虑储层孔隙对流体的储集与渗滤影响,采用根据

原版油气田勘探开发书籍

原版油气田勘探开发书籍

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丛书(一)油田注水开发综合管理Integrated Waterflood Asset Management(本帖)油藏工程手册Reservoir Engineering Handbook/bbs/read.php?tid-177611-keyword-Reservoir%20Engineering%20Handboo k.html储层表征新进展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Recent Advances(本帖)油藏增产措施(第三版)Reservoir Stimulation/bbs/read.php?tid-178535-keyword-Reservoir%20Stimulation.html油气圈闭勘探Exploring For Oil and Gas Traps(暂无)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丛书(二)油层伤害—原理、模拟、评价和防治Reservoir Formation Damage, Fundamentals, Modeling,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bbs/read.php?tid-188863-keyword-Reservoir%20Formation%20Damage.ht ml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专论丛书(15)酸气开发设计指南Sour-gas Design Considerations(暂无)油藏评价一体化研究Integrated Reservoir Studies(本帖)异常高压气藏Overpressured Gas Reservoirs(暂无)油藏工程实践(修订版) The Practice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bbs/read.php?tid-197322-keyword-The%20Practice%20of%20Reservoir% 20Engineering.html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丛书(三)储气库的设计与实施Underground Gas Storage Faciliti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暂无)石油科学进展50 异常地层压力成因与预测Origin and prediction of abnormal formation pressures(本站FTP)采矿和油田化学新进展之二三次采油新进展Novelties in Enhanced Oil and Gas Recovery(暂无)计算机辅助油藏管理Computer-Assisted Reservoir Management(本帖)酸化增产技术Production Enhancement with Acid Stimulation(暂无)SPE教材系列之卷7 实用油藏模拟技术Basic Applied Reservoir Simulation(本帖)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丛书(四)井喷与井控手册Blowout and Well Control Handbook/bbs/read.php?tid-197712-keyword-Blowout%20and%20Well%20Control% 20Handbook.html多分支井技术Multilateral Wells(暂无)油井打捞作业手册-工具、技术与试验方法The Guide to Oilwell Fishing Operations Tools,Techniques and Rules of Thumb(本帖)综合渗流模拟Intergrated flow modeling(本站FTP)油藏工程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暂无)气藏工程Gas Reservoir Engineering/bbs/read.php?tid-209887-keyword-Gas%20Reservoir%20Engineering.html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丛书(五)项目计划与控制现代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Well Test Analysis the Use of Advanced Interpretation Models (本帖)钻井液处理手册Drilling Fluids Processing Handbook/bbs/read.php?tid-196769-keyword-Drilling%20Fluids%20Processing%20H andbook.html油井试井手册Oil Well Testing Handbook/bbs/read.php?tid-169181-keyword-Oil%20Well%20Testing%20Handbook. html油层物理Petrophysics/bbs/read.php?tid-225319-keyword-Petrophysics.html气井试井手册Gas Well Testing Handbook/bbs/read.php?tid-229772-keyword-gas%20well%20testing%20handb ook.html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丛书(六)螺杆泵与井下螺杆钻具Progressing Cavity Pumps,Dovnhole Pumps,and Mudmotors(本帖)气井排水采气Gas Well Deliquificaiton/bbs/read.php?tid-237910-keyword-gas%20well.html钻井和修井作业实用公式与计算手册(第二版) Formulas and Calculation forDrilling,Production and Workover/bbs/read.php?tid-234496-keyword-Petroleum%5C%26quot%3B%CF %E0%B9%D8%B5%C4%D3%A2%CE%C4%D4%AD%B0%E6%CA%E9%BC%AE.html。

《油气藏描述》1

《油气藏描述》1
国家储量委员会要求,1994年以后全国所有油田 申报的储量,必须是油气藏描述的结果。
3.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
传统的石油地质工作在许多方面习惯于定性分析和 定性的说明。储量计算是地质勘探中要求最严格的部份。 从构造面貌、含油边界、油气层划分,到具体储量参数 的选取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因实际的钻井密度、取 心、分析、测井、试油等各环节上的问题,往往在进行 计算储量时,不得不用一平均化的数值,表述油藏的各 项特征,实际上,在定量中掺杂了某些定性的内容。油 气藏描述借助地震、测井、计算机把高度概括的油气地 质理论和客观规律性认识加以综合,形成一系列参数分 布模型,当用已知井点数据进行严格的趋势校正后,就 形成定量描述油气藏静态特征的参数数据体。尽管许多 描述单元的钻井密度不大,有时甚至只有1口井或几口 井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油气藏静态描 述。
油气藏描述概论
二.油气藏描述的内容
根据油气藏开发分类,油气藏描述系统应 包括下图所示内容,反映出不同类型油气藏有 不同的描述内容和重点,应采用不同的描述系 统和技术。岩性油气藏要以落实储集体几何形 态为其重点;断块构造油气藏要以落实断层的 空间组合和断块的空间位臵、产状为其重点。 当然,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也有所不同。岩 性油气藏描述必须立足于高分辨率地震及特殊 处理;复杂断块油气藏必须以三维地震为基础 等等。
5.由粗到细
目前许多老油田已进入后期开发,均面 临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的 “三高”问题,开发与挖潜难度加大。如何 根据大量的钻井和测井资料,研究和寻找复 杂油气藏类型的隐敝性储量,开展剩余油分 布规律的研究,是油气藏描述面临的新的任 务。由于隐敝性储量往往存在于构造复杂地 区和薄层内,存在于注水驱扫不到或波及效 率低的非均质程度较强的地区,这些剩余油 分布相当分散,其规模往往小于一个井距。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五章--储层特征研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五章--储层特征研究

C) 常见的良好隔层(特征):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① 岩性:泥岩、泥质粉砂岩、盐岩、膏岩;
② 分布:一般大于砂层分布范围;
③ 微裂缝、小断层不发育。 D) 隔层主要研究内容:
● 隔层的岩石类型:泥岩、粉砂质泥岩、蒸发岩等。
● 隔层在剖面上的分布(位置);
● 隔层厚度及其在平面上的变化:隔层等厚图 表示。 ● 隔层级别:岩性致密、排替压力大、厚度大、平面分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一)储层在纵向上分布的复杂程度
1、分层系数 An
--指一套层系内砂层的层数(以平均单井钻遇砂层数表示)
n
nBi
nBi --某井的砂层层数
An
i 1
n
N--统计井数
砂岩总厚度一定时,垂向砂层数越多,隔层越多,越
易产生层间差异--分层系数越大,层间非均质性愈严重
2、砂岩密度 Kn (砂岩厚度系数) --指垂向剖面中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
隔层—分隔垂向上不同砂体间非渗透性岩层。 ★
A) 隔层研究意义:对研究上下油层的非连通性、划分 开发层系及在同一开发层系内阻挡流体的垂向渗流 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B) 隔层的确定条件--两个标准: ▲ 物性:20~70MPa,地层不透水;K一般<10×10-3μm2 ▲ 厚度:具备一定厚度,一般>5m。
布稳定,则其封隔能力好;否则,反之。
四个级别:油层组间隔层、 砂层组间隔层、
砂层间隔层、 砂层内薄夹层。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⑵ 层间差异
① 沉积旋回性--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沉积成因。 ② 相关参数计算:分层系数(An),垂向砂岩密度(Kn),
渗透率变异系数、级差、单层突进系数、均质系数 等
③ 主力油层与非主力油层的识别及垂向配置关系: 识别--在平面及层内非均质性研究后,通过各砂层的分布

中国石油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历程与展望

中国石油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历程与展望

文章编号:1000 − 7393(2023)01 − 0067 − 09 DOI: 10.13639/j.odpt.2023.01.009中国石油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历程与展望王欣1,2 才博1,2 李帅1,2 马锋1 严增民1 童征1 张浩宇1,2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引用格式:王欣,才博,李帅,马锋,严增民,童征,张浩宇. 中国石油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历程与展望[J ]. 石油钻采工艺,2023,45(1):67-75.摘要:回顾了近70年的储层改造技术发展历程,指出储层改造技术经历了介入、融入、主导油气藏勘探开发三大技术变革,强调了储层改造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各个环节中发挥的重要纽带作用,创新以电驱压裂泵、可溶桥塞、滑溜水与石英砂、工厂化作业、立体压裂为特征的低成本改造新技术。

结合中国能源“3步走”战略技术路线图,剖析“十四五”规划及未来油气与新能源资源发展对储层改造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储层改造技术在保障中国油气资源效益建产中“两提一降”发展方向,展望了储层改造技术在地热资源开发、煤炭地下气化、水合物及含贵、稀有金属地层开发、碳中和埋碳等方面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空间,该研究可为储层改造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储层改造;体积压裂;非常规油气;新能源;低成本;人工油气藏;CO 2埋存;碳中和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 A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spect of CNPC’s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WANG Xin 1,2, CAI Bo 1,2, LI Shuai 1,2, MA Feng 1, YAN Zengmin 1, TONG Zheng 1, ZHANG Haoyu 1,21.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NPC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Stimulation , Langfang 065007, Hebei , ChinaCitation: WANG Xin, CAI Bo, LI Shuai, MA Feng, YAN Zengmin, TONG Zheng, ZHANG Haoyu.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spect of CNPC’s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J ]. Oi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23, 45(1): 67-75.Abstract: It is shown by reviewing the nearly 70 years’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that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experiences three main stages of involving in, integrating into and leading oil and gas reservoi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manifests the important bridge effect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in various stage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low-cost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characterized by electric fracturing pump, soluble bridge plug, slickwater and quartz sand, factory-like oper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fracturing are innovated. In this paper, the requirements of 14th Five-Year Plan and future oil & gas and new energy resource development for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China’s “three-step ” energy strategic and technical roadmap. In addition, the “two-increase, one-decrease ”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to ensure the cost-effective productivity construc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China was pointed out, and the important space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whole industrial chain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geothermal resource development,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hydrate development with precious and rare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重大专项“页岩油储层复杂缝网形成机制与高效体积改造技术研究”(编号:2021DJ1805);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页岩油储层改造新技术现场试验”(编号:kt2020-10-15)。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参考文献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参考文献

一级类目:石油科技专著二级类目: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三级类目:参考文献技术类型:前沿技术参考文献1. <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著组,1984,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科学出版社。

2. 陈昌明、李继亮译,1979,(H.E.赖内克与I.B.辛格著)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石油工业出版社。

3. 陈建强、周洪瑞、王训练编,1998,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 陈景山、陈昌明译,1981,三角洲沉积与油气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

5. 陈丽华,1993,储层实验测试技术,石油大学出版社。

6. 陈绍周等,1982,中国第三纪海陆过渡相,石油与天然气地质,Vol.3,№.4。

7. 大港油田地质研究所等,1985,滦河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质出版社。

8. 邓宏文、钱凯,1993,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分析,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63。

9. 邓宏文、王宏亮等,200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地质出版社。

10. 地矿部情报研究所译,1979,沉积相模式。

11. 地质矿产部情报所编译,1982,国外沉积相及古地理,资料汇编(一)、(二)。

12. 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沙庆安、王德发等著,1994,中国沉积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13. 冯增昭主编,1993,沉积岩石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14. 盖洛韦W.E.、霍布德D.K.著,1989,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在石油、煤和油勘探中的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

15. 关士聪等,1980,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构造和油气,石油地质论文集,地质出版社。

16. 何登春等,1987,测井地层分析与油气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

17. 何更生,1994,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18. 何镜宇、孟祥化,1987,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地质出版社。

19. 洪庆玉,1992,沉积物重力流地质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 纪友亮、张世奇,1998,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地质出版社。

油气层渗流力学第二版第一章(张建国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油气层渗流力学第二版第一章(张建国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体)为着眼点来研究介质的物理现象。
五、连续流体
流体是由很大数量的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统计力学的方法: 不以个别分子为对象 以由很多分子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 象 对流体的每一个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都 以统计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47
把流体处理成连续的介质
把流体中的质点看成是在一个很小的体积 中包含着很多分子的集合体。 质点的大小既要比单个分子的自由路程大
得多,但又要充分的小,比所研究的流体区
域要小得多。
质点内的流体和流动性质是分子平均起来
的统计值,这些数值和某些质点的质量中心
有关。
48
通过在包含的分子上取平均性质,在流 体所占区域的每一点上,都存在着一个具有 一定动力学性质和能量性质的质点,这些质 点均匀地充满整个流体所占区域,从而使流 体成为连续的,即连续流体。
♪ 在大型溶洞中的流动已不
属于渗流 ♪ 范畴流动规律遵循Navierstokcs方程
裂缝-孔隙结构
四川碳酸盐岩气 田中普遍存在这 种双重介质储层
♪ 主要出现在裂缝、溶孔同时发育的碳 酸盐岩储层中 ♪ 在石灰岩、白云岩油气层中最为常见 ♪ 在某些砂岩油气藏中,也可能会出现 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结构 注意:由于构造变形的影响,不少砂岩
毛细管力
♪ 油气层由无数个微小的毛细管连接组成。
♪ 两相流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在毛管内两相体界面会产生压力跃
变,这个压力跃变就称为毛管压力。 ♪ 毛管力用拉普拉斯方程表示,大小与界面张力、界面曲率有关。 ♪ 方向与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亲水或亲油)有关 ♪ 毛管力即可表现为动力或也可表现为阻力。在驱动压力不大时,
流向A井
A
B
流向B井 水动力 液源水 头压力

石油工程的书籍

石油工程的书籍

石油工程的书籍以下是一些关于石油工程的经典书籍:1.《石油地质学》(Petroleum Geology) - Leverson, V.2.《石油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 Zoback, M. D.3.《石油工程导论》(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Engineering) - Selley, R. C.4.《石油勘探技术》(Petroleum Exploration Techniques) - Al-Lababidi, H. M.5.《石油开采工程》(Petroleum Production Engineering) - Boyun Guo, William C. Lyons, and Xuehao Tan.6.《石油储运工程》(Petroleum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 Guo, Chunlei.7.《油藏工程》(Reservoir Engineering) - Craft, B. C. and Hawkins, M. F.8.《油田地质学》(Oilfield Geology) - Hanshaw, B. B. and Edward, R.9.《油井工程学》(Drilling Engineering) - Pejić, D. M. and Abou-Kassem, J. H.10.《油井完井工程》(Well Completion Engineering) - Paul, R. J.这些书籍涵盖了石油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质学、勘探、开采、储运、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完井工程等内容。

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这些书籍都能为您提供全面的知识和理解。

储层改造书

储层改造书

储层改造是石油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对储层进行人为干预,以改善其物理和/或化学性质,从而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关于储层改造的书籍,市面上有很多,其中一些比较知名的包括《油气储层改造技术问答》、《储层改造原理与技术》、《储层改造工程》等。

这些书籍一般会从储层的地质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储层改造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

同时,也会结合实例介绍储层改造在不同类型储层中的应用,以及改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书籍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书籍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

此外,储层改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因此建议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石油储罐相关书籍

石油储罐相关书籍

石油储罐相关书籍《石油储罐:危险与挑战》
第一章:石油储罐的背景与重要性
1.1 石油储罐的定义与功能
1.2 石油储罐在能源行业中的地位
1.3 石油储罐对经济与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二章:石油储罐的类型与结构
2.1 不同类型的石油储罐及其特点
2.2 石油储罐的结构与设计原理
2.3 石油储罐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考量
第三章:石油储罐的运营与管理
3.1 石油储罐的建设与维护
3.2 石油储罐运营中的安全措施
3.3 石油储罐的监控与故障处理
第四章:石油储罐事故与应急处置
4.1 石油储罐事故的原因与类型
4.2 石油储罐事故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4.3 石油储罐事故应急处置的方法与技术
第五章:石油储罐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5.1 石油储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5.2 石油储罐行业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5.3 石油储罐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结语:石油储罐的重要性与未来展望
通过以上章节的划分,本书将全面介绍石油储罐相关的背景知识、结构设计、运营管理、事故应急处置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通过人类的视角,以真实的叙述方式刻画石油储罐的危险与挑战,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石油储罐行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与真实性。

本书力求用流畅、准确的中文表达,避免数学公式与图片链接的使用,确保内容的独一性与准确无误,给读者带来一次愉快、真实的阅读体验。

测井书籍目录检索大全

测井书籍目录检索大全
34.《测井解释原理与应用》
作者:李舟波潘葆芝等
页数:238出版日期:1991年03月第1版
简介:书名原文:Log interpretation principles/applications
35.《地球物理测井仪器》
作者:胡澍
页数:389出版日期:1991年08月第1版
简介:高等学校教学用书:本书介绍了国内外的各种测井仪器的测井原理、仪器结构及电路原理。
58.《声波测井原理》
作者:楚泽涵
页数:193出版日期:1987年04月北京第1版
简介: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59.《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培训教材测井地层分析与油气评价(下册)》
作者:曾文冲欧阳健何登春
页数:273出版日期:1987年06月第1版
简介: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培训教材
60.《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培训教材测井地层分析与油气评价(上册)》
简介:书名原文:Advanced well log interpretdtion
24.《测井资料地质分析》
作者:(美)S·J·皮尔森
页数:297出版日期:1982年12月第1版
25.《矿场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声速、感应、放射性、微侧向测井》
作者:江汉石油地质学校编写组
页数:156出版日期:1977年08月第1版
63.《岩性密度测井》
作者:陆介明杨荣礼耿全喜编译
页数:148出版日期:1986年08月第1版
简介:内部发行
64.《数控测井》
作者:徐莉莉邓克全王寿奎缪文芳编译
页数:166出版日期:1986年06月第1版
65.《感应测井》
作者:冯启宁李忠荣编译
页数:73出版日期:1986年05月第1版
66.《声波测井》

cmg技术手册

cmg技术手册

cmg技术手册
CMG技术手册是一本全面介绍CMG技术的指南。

CMG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油藏模拟技术,用于预测油藏的产量和优化油藏开发方案。

这本手册提供了关于CMG技术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原理、应用领域、建模方法和模拟过程等。

首先,手册介绍了CMG技术的原理。

它解释了如何使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方程来描述油藏中的流体流动和岩石特性。

通过对这些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可以得到油藏中各种参数的分布情况,从而预测油藏的产量和优化开发方案。

其次,手册详细介绍了CMG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领域。

它包括勘探阶段、开发阶段和生产阶段等不同阶段的应用。

在勘探阶段,CMG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潜在油藏的位置和规模;在开发阶段,它可以优化井网布置和注采方案;在生产阶段,它可以预测产量变化并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

然后,手册介绍了CMG技术的建模方法。

它详细说明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类型和参数,并介绍了常用的建模软件和工具。

此外,手册还提供了一些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模过程。

最后,手册描述了CMG技术的模拟过程。

它解释了如何进行数值求解和模拟实验,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

通过这些过程,读者可以获得准确的油藏预测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总之,CMG技术手册是一本全面介绍CMG技术的指南。

它提供了关于CMG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建模方法和模拟过程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对于石油工业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手册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MG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储层地质学作者:王允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1-1目次前言1概论 (1)1.1储层和产层的概念.....................一. (1)1.2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1.3储层研究的阶段划分和分类 (3)1.3.1 储层诊断 (3)1.3.2储层评价 (3)1.3.3 储层(油气藏)描述 (4)1.4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4)1.4.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储层地质中的作用 (4)1.4.2应用地震资料进行油气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 (5)1.4.3 储层建模和储层模拟技术的发展 (5)参考文献 (6)2油气藏构造 (7)2.1构造图的编制方法 (7)2.1.1 构造图层位和比例尺的选择 (8)2.1.2 绘制构造图的步骤和方法 (9)2.2地震层位标定及断层解释 (10)2.2.1地震层位标定 (10)2.2.2 断层的解释 (11)2.2.3不整合面的解释 (13)2.3用三维地震资料水平切片作构造解释 (15)2.3.1 直接划等值线和断层识别 (15)2.3.2 解释程序及其他应用 (17)2.3.3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和不整合面解释的实例 (20)2.3.4真三维构造解释 (24)参考文献 (26)3油气储集层的沉积相 (27)3.1碎屑岩储集层 (27)3.1.1 冲(洪)积扇相碎屑岩储集层 (27)3.1.2 河流相碎屑岩储集层 (28)3.1.3 三角洲相碎屑岩储集层 (32)3.1.4 扇三角洲相碎屑岩储集层 (35)3.1.5 湖(海)底扇和浊积相砂砾岩储集层 (36)3.1.6 滨浅湖相碎屑岩储集层 (36)3.1.7 滨浅海相碎屑岩储集层 (37)3.2碳酸盐岩储集层 (38)3.2.1 潮坪沉积环境碳酸盐岩储集层 (38)3.2.2 浅滩沉积环境碳酸盐岩储集层 (40)3.2.3 生物礁沉积环境碳酸盐岩储集层 (42)3.2.4湖泊沉积环境碳酸盐岩储集层 (43)3.2.5 海洋深水沉积环境碳酸盐岩储集层 (46)3.3沉积相的分析方法 (47)3.3.1 描述沉积微相的方法 (47)3.3.2碎屑岩岩心描述沉积微相的方法 (48)3.3.3 碳酸盐岩岩心描述沉积相的方法 (52)3.3.4 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 (56)3.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沉积相研究中的作用 (57)3.4.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57)3.4.2 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层序划分原理 (59)3.4.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地层格架 (62)3.4.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描述方法 (66)参考文献 (69)4储层成岩作用 (71)4.1储层成岩作用的概念及研究方法...................................................(711 4.1.1 储层成岩作用的概念 (71)4.1.2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方法 (72)4.2碎屑岩的成岩作用 (73)4.2.1 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73)4.2.2碎屑岩的孔隙演化与成岩相分析 (77)4.3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82)4.3.1 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82)4.3.2碳酸盐岩的孔隙演化 (83)4.3.3 成岩作用分布区图的编制 (86)参考文献 (88)5储集岩的物性和孔隙结构 (89)5.1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 (89)5.1.1 储油气岩石的孔隙度 (89)5.1.2储油气岩石的渗透率 (91)5.1.3 储集岩的油气水饱和度 (95)5.2储油气岩石的孔隙结构 (98)5.2.1 表面张力 (99)5.2.2 润湿性 (101)5.2.3 毛细管压力 (102)5.2.4储油气岩石的相对渗透率 (114)5.2.5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 (117)5.3储层下限和分类评价 (119)5.3.1 储层物性参数的下限 (119)5.3.2储集岩的分类评价 (120)参考文献 (123)6测井地质解释 (125)6.1油气层对比 (125)6.1.1 碎屑岩的油层对比 (125)6.1.2碳酸盐岩储集单元对比 (128)6.2油气水层的判断 (131)6.2.1 应用测井资料划分油气水层的方法 (131)6.2.2 复杂油气水层的分析 (134)6.2.3 生产测井 (136)6.3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微相 (138)6.3.1 测井相分析概述 (138)6.3.2 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进行相分析 (139)6.3.3 根据测井曲线定量特征与岩性的关系进行相分析 (146)参考文献 (149)7油气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151)7.1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法进行储层预测 (151)7.1.1 应用宽带约束反演法进行波阻抗反演 (151)7.1.2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高分辨地震资料约束反演 (152)7.2应用多井约束地震波阻抗反演进行砂体及含气性预测 (156)7.2.1 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原理 (157)7.2.2波阻抗反演处理 (158)7.2.3 自然伽马和声阻抗曲线反演处理 (159)7.2.4 白马庙气田侏罗系蓬莱镇组砂体及含气砂体预测研究 (159)7.3多波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162)7.3.1 多波地震技术简介 (162)7.3.2 多波多分量地震在莺歌海盆地的应用 (163)7.3.3 多波多分量地震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165)参考文献 (171)8储层建模和油气藏描述 (173)8.1油气藏地质模型的建立 (173)8.1.1 油气藏地质模型的类别 (173)8.1.2确定性建模方法 (174)8.1.3 随机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176)8.1.4储层地质模型实例 (180)8.2油气藏描述 (185)8.2.1 油气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186)8.2.2 油气藏描述的目的 (188)8.2.3 油气藏描述的任务 (188)8.2.4 油气藏描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 (189)8.2.5 油气藏描述的阶段划分 (190)参考文献 (192)油气储层地质学原理与方法作者:姚光庆蔡忠贤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11 目录绪论第一篇油气储层形成、演化的基本原理第一章破屑岩储层沉积学基础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冲积扇储集体第三节河流储集体第四节三角洲储集体第五节扇三角洲储集体第六节滨岸滩坝储集体第二章碎屑岩储层埋藏成岩演化第一节储层压实作用第二节储层胶结、交代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第三节储层中矿物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的形成第四节储层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标志第三章储层层序地层学分析原理第一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础第二节层序地层对陆相储层的控制原理第三节储层层序地层学综合分析第四章碳酸盐岩储层沉积与成岩演化第一节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基础第二节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成岩改造第三节碳酸盐岩主要储集体类型及其特征第二篇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及其评价第五章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层次性第一节储层层次表征第二节储层层次划分与分级描述第六章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微尺度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第一节大尺度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第二节中尺度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第三节小尺度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第七章裂缝性储层评价基础第一节裂缝性储层概述第二节裂缝储层描述参数第三节裂缝性储层识别与评价第八章储层建模第一节储层地质模型类型第二节储层建模方法第三节储层划软件——petrel简介第三篇油气储层水淹及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第九章储层敏感性分析第一节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第二节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第三节板桥油田储层敏感性实例分析第十章水淹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第一节水淹后储层参数变化实例分析第二节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分析第十一章储层水淹机理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第一节储层水淹级别划分第二节水淹储层剩余油饱和度测量技术第三节水淹计层微观剩余油分布第四节水淹储层宏观剩余渍分布书名:油气储层地质学作者:戴启德纪友亮页数:184出版社:东营市: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6.08出版日期:1996年08月第1版第二章储层的沉积学特征第12页第一节碎屑岩储层的沉积学特征第12页一、碎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第12页二、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第13页三、碎屑岩储层中的胶结物及对物性的影响第13页四、碎屑岩储层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及其对物性的影响第14页五、碎屑岩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第14页第二节碳酸盐岩储层及其特点第27页第三节泥质岩类储层第29页二、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第30页第四节低渗透致密储层第30页一、低渗透致密储层的研究现状第30页二、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第31页第三章储层的成岩演化及其模型第37页第一节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第37页五、油气的聚集对成岩作用的影响第55页一、东德克萨斯棉花谷砂岩(上侏罗统致密含气储层)成岩作用模式第62页三、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综合模式第64页四、不同地温场盆地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第65页第六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第71页第七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阶段的划分及主要指标第73页第四章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第79页一、储层的孔隙空间第79页二、储层的孔隙结构第79页二、评价储层第97页第五章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107页第一节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第107页第二节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0页四、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第120页第三节储层非均质性对储层开发的影响第120页第一节油气储集层损害的机理第126页一、岩石成分及孔隙结构对储层损害的影响第126页二、外来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的损害第128页第七章储层描述与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第138页第四节储层横向追踪的地震技术第152页第五节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第156页一、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及级别第156页二、河流相储层模型的建立第159页第八章储层综合分类及评价第162页第一节碎屑岩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第162页第二节碳酸盐岩储层的分类评价第167页第九章储层实验测试技术第171页四、油气生成与运移分析第180页书名:石油储层地质作者:吴元燕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油气储层地质学基础(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书籍作者:于兴河主编图书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图书品相:10成品相库存量:10 本图书售价:38.00图书类别:文学图书标签:于兴河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4开本:16开页数:393页印张:1装订:平装印数:1千册ISBN:9787502167103【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述了储层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涵盖油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形成与分布孔隙结构、成岩作用、非均质性、敏感性、地质建模及其综合评价等内容,同时补充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储层地质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加入了各参编人员的科研成果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