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pptx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1、(填空)广播总统:罗斯福;电视总统:肯尼迪;广播之父:德福雷斯特;电视之父:贝尔德2、(名词解释)炉边谈话:1932年,罗斯福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振奋民心,树立信心,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决定使用广播发表演讲,广播节目名为“炉边谈话”。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罗斯福也被成为“广播总统”。
3、“这里是伦敦”:1940年8月18日,CBS《这里是伦敦》开始进行现场报道。
主持人爱德华默罗每次广播都以“这里是伦敦”开始,以“晚安、好运”结束。
他常常在战争第一线进行现场报道,用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听众领悟到战争的性质。
这就是战地现场播报,它奠定了默罗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杰出广播电视主持人和杰出战地记者的地位。
4、美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无线电视网面向大众市场,仿佛百货商店;有线电视频道针对分众市场,类似于专卖店5、美国广播事业发展的特点:①商业电视占主体,等级结构奇特;②制播分离使独立制作公司发展强大;③节目形态呈多样化、专业化、本地化;④各式新闻频道角逐国内外市场6、美国商业电视网发展概况:等级结构奇特,制播分离7、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电视网主要有五家:①全国广播公司NBC:隶属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今天》透明演播室、《老友记》星期四效应;NBC的性格:温柔的绚烂,多彩但不刺目;首次使用电视对总统竞选做现场实况广播;②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我爱露西》、《这里是伦敦》、《60分钟》(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幸存者》、《人人都爱雷蒙德》、《犯罪现场调查》;如今CBS节目日益老化,创新节目匮乏③美国广播公司ABC:《迪斯尼乐园》《根》《绝望的主妇》《丑女贝蒂》《实习医生格蕾》《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交换妻子》《Always Being Crazy》④福布斯电视网Fox:Fox的节目风格辛辣、刺激、反传统,在色情与暴力的边缘游走,却吸引了年轻人的传统。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周君言第二章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的物质条件是电子技术的发明,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
第一节世界广播业的诞生与发展1、广播业的诞生1920--1930年,广播业的成熟与发展1930--1960年,电视时代广播业的适位调整1960--1990年。
2、促进美国无线电广播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事通讯业务的大公司和电器制造业。
(美国无线电公司、西屋电器公司、通用电器公司)3、美国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创办。
(独立性、垄断并集中)4、KDKA电台虽不是最早的广播电台,但却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进行商业经营的广播电台,也是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于1920年10月27日获得了美国商务部颁发的正式营业执照。
5、1921年6月21日,法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一家广播设备制造公司CSF建立。
6、1922年夏,前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强的广播电台。
7、1922年10月8日,英国第一家广播公司BBC创立,其目的是为了促销收音机。
(私营---公营1927) 8、1925年日本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播,后合并其他台成立日本广播协会NHK。
9、广播业的发展与成熟的表现:①广播业及网台规模的不断扩大。
②广播新闻报道的独立与成熟。
③广播经济实力及媒介地位的不断提升。
④对外广播,广播功能的拓展。
10、广播业面对电视冲击的调整:①广播电台的调整策略--专业化、地方化②广播从低谷中逐步复苏--开发移动空间11、广播的优势:广播作为弹性媒介,适应性、移动性强,服从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排。
第二节世界电视业的蓬勃发展1、世界电视业的初创1936--1945年,二战后世界电视事业的恢复与发展1945--1960年,美国电视业的蓬勃发展1960--1990年。
2、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的英国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出节目,从而标志的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1.广播产生的物质基础:电报与电话的发明。
2.无限广播的技术支撑:电磁波理论。
3.广播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①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FM(调频广播)鼎盛时期②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AM FM Stereo radio 三足鼎立时期③20世纪70年代——至今数字广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时期4.调频广播:,Frequency Modulation ,简称 FM,指的是以调频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其特点是音质好,不易受干扰,失真小,广播收听效果佳。
缺点是传输距离短。
5.电视的发明:1817年,瑞典人布尔兹斯首先发现了具有质光体的物质“硒”。
1873年,英国入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扫描板,这一发明,形成现代化电视的雏形。
6.电视的制式:任何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都要采用特定的制度和技术标准,这种特定的制度和技术标准就是我们所讲的电视制式。
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
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
7.电视的技术革新与发展①有线技术(CATV)的优势:首先,它削减了干扰因素影响;其次,有线电视节省了空中资源;再者,有线电视的高容量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机会。
8.美国广播电视事业: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有线电视新闻网(CNN)9.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珠江模式: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开创了以大板块、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播出模式,被誉为“珠江模式”,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用全新方式广播的频道,一反传统的“录播”和“分割式”节目编排,采用“以新闻信息为骨架,以大板块主持人节目为肌体”的形式,每逢半点播出新闻,逢正点播出经济信息,按听众的收听习惯和需要安排内容,通过主持人灵活地将新闻、资讯、服务、娱乐等各种话题熔于一炉,开通热线电话与听众即时交流、实时直播。
广播电视复习提纲
1.声音的特性可由三要素来描述,即响度(和幅度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音色(和频谱结构有关)2.什么是传声器?是一种换能器件,作用: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工作原理包括:声波接收部分、机械能部分。
传声器的作用?两个过程:首先,感应外界的声波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机械振动,然后,将此机械振动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动圈传声器的工作原理:当声波使振膜振动时,振膜将带动音圈使它在磁场中振动,于是音圈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出和声音变化相应的变化电流。
3.什么是扬声器?换能器件扬声器的作用:将按声音变化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喇叭)4.立体声:我们平常所听的声音是由四面八方不同生源传到我们耳朵里来的,因此我们经常处于立体声声场中,所以我们所听到的声音都是立体声。
立体声的分类:①立体声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声器、传输通路和扬声器组成的系统,经过适当的安排,能使听者有声源在空间分布的感觉。
②单声道系统:只由一只传声器拾音,经一个传输通路传输后,由一只扬声器或一组扬声器重放出来。
5.抽样频率:f s>2f m 取样频率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二倍6.单声道:数码率=取样频率(f s)×量化比特数(n);双声道:2×取样频率×量化比特数。
例如: 声音信号的取样频率f s=48kHz,量化比特数n为16bit,对于双声道立体声数字信号,其总数据率为多少?2×48×103×16=1536(kb/s)=1.536(Mb/s)7.数字音频压缩编码主要基于哪两种途经?①去除声音信号中的“冗余”部分;②利用人耳的听觉特性8.节目信号交换系统由多路节目信号输入母线、多路节目信号输出母线及交换矩阵组成。
交换矩阵的作用?通过对电子矩阵(或继电器)开关进行实时控制,在预选的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之间建立连接通道,从而实现节目互换。
9.什么是调幅,什么是调频?调幅: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器的幅度,使其幅度的变化量随调制信号成正比变化。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A.广播电视的起源1.无线电技术的发展2.广播电台的建立3.电视技术的出现B.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广播电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2.电视的发展及广播电视的多样化形式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广播电视的定义和本质特点2.广播电视与传统媒体的区别B.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1.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和运作A.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和架构1.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2.广播电视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B.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和运营管理1.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方式2.广播电视的运营管理和节目审核制度四、广播电视的影响和社会功能A.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2.广播电视的社会文化功能B.广播电视的影响和问题1.广播电视对个人的影响2.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和问题五、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创新A.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1.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技术2.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产业链B.广播电视的创新与变革1.广播电视的媒介融合与互联网化2.广播电视的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六、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方法A.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的传播学理论2.广播电视的社会学理论B.广播电视的研究方法1.广播电视的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2.广播电视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七、广播电视的国际比较和跨文化交流A.广播电视的国际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2.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格局B.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1.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途径和方式2.广播电视在国际间的影响与接受八、广播电视行业的规范与监管A.广播电视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1.广播电视行业规范及其意义2.广播电视的行业自律机制B.广播电视的监管与管理体制1.广播电视的监管机构和职能2.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九、广播电视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A.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设置2.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渠道和机会B.广播电视就业前景和职业素质要求1.广播电视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2.广播电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以上是一个广播电视学概论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复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起源、发展、特点、组织与运作、社会功能、影响与社会问题、发展趋势与创新、基础理论与学科方法、国际比较与跨文化交流、规范与监管、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等方面的知识。
广播电视概论 打印版 终极整理版 知识要点
第一章3.调幅广播的技术优势:传送节目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容量大、可播出多套节目,容易实现立体声广播。
5.世界彩色电视主要制式:NTSC、SECAM、PAL。
7.电视传送的方式:(1)无线电波传送。
优点,良好的抗灾性能。
缺点,易受干扰,直线传播,同一微波电路上不能使用相同频率于同一方向,不能有高楼阻挡。
(2)有线传送。
(一)电缆传送:传输节目的容量大。
不受外界无线电信号干扰,节目传递质量较高。
容易对传输范围进行控制,实现有偿服务。
可以与互联网和各种数据库连接,扩展自身业务范围。
(二)光缆传送:频带宽、节目容量大,损耗低,不受电磁波干扰。
(3)卫星传送。
优点,不受地形阻挡影响;建设卫星传播系统投资比地面传播系统少;卫星传播信号传送质量好,信息容量大。
第四章1.人声语言的作用:(1)传递信息(2)提炼主题(3)营造过渡(4)表达情绪,渲染气氛(5)塑造空间(6)张扬人物个性2.人声语言的形式:(1)解说:一般用来传达图像和同期声没有或不能包含的其他信息内容,如交代新闻的五要素、深化主题思想、加强叙述和表现事件或人物,强化视觉效果,有时还可以发挥语言转场的作用(2)人物同期声:带有现场的气氛和情绪,不仅内容是对方有感而发,而且对方的语音、语调、语气都是我们在其他事件和地点无法再现或模仿的。
极富感染力,比解说词加画面的表达方式更真实感人。
(3)现场报道:现场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
现场报道较之影像新闻具有更强烈的现场感,观众更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
(4)导语和串联词:(一)导语的重要作用是吸引观众收看新闻。
(二)串联词通过揭示节目要点、升华节目主题、揭示节目内容的含义、激发受众联想等,把节目的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以增强节目的系统性和整体感。
(三)消息的导语常和衔接前后消息的串联词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导语引起关注的功能和串联词的整合功能也就结合在一起了,共同发挥起信息整合、背景分析、间接阐述等作用。
3.景别:(1)远景(2)全景(3)中景(4)近景(5)特写角度:(1)正面(2)侧面(3)背面(4)平视(5)仰视(6)俯视4.电视画面的特性:(1)连续运动的。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视觉暂留”原理:人们感官的意象不随外物停止刺激就马上消失,人闭上眼睛后,视觉物体印象仍然会在眼中短暂停留。
2.格式塔心理学:影像的运动感和深度感不禁产生于观众的生理机制,而且依赖于特殊内心体验,即把各个画面组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
认为人的视觉又想想补充功能,当一图出现残缺,会引起视觉强烈追求完整,对称,和谐倾向,会有一种将它“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的冲动里。
3.彩色电视的三种形式:①NTSC-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恩制。
(优点-可与黑白电视兼容。
缺点-成本较高。
)②SECOM-顺序传送和彩色储存制,又称赛康制。
(优点-在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方面有所改进。
缺点-对黑白电视兼容下降)③/PAL-相位逐行交变制度,又称帕尔制。
(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4 .1920/11/2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标志着美国广播业的诞生,同时也是世界广播业的开端。
5.1936/11/2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电视台播出节目,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6.(1)珠江模式:1986/12/15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迅速以广播内容综合化,节目设置板块化,栏目主持固定化,栏目播出直播化,开通社会热线,鼓励社会参与等特点赢得了大量观众。
意义-我国第一个专业经济广播电台,推动了广播的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广播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树立改革榜样,使广播改革从节目单项改革进入版块式整体改革阶段。
(2)1992/10/28秉承以信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标志的节目宗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大胆改革,率先使用双台体制,引入竞争;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广告收入为来源;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用人机制;开创新节目形式,开拓直播节目,大力开展社会活动。
7.纪录片:打破了“声画分离”制作传统,大胆启用拍摄时的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简介《广播电视概论》课是传媒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编号为120102,学时为48个学时。
《广播电视概论》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基本了解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与特征,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大体分类与特点,从而认识广播电视的基本规律,培养广播电视的思维方法,提高对广播电视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强化专业修养与素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广播电视概论》以电视节目为论述的主要内容,始终立足于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及由此形成的特征来展开;以近十多年电视的发展为重点,并以此来考察我国电视制度的变迁及其中国特色。
在考察内容变化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表现形式的变化,分析其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与电视节目自身的嬗变,预测其发展趋势。
在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介绍,又要结合电视发展的实际,在适当的地方采取个案分析,力避经验总结式的概括,对于近年来我国电视发展的新趋向、新特点要进行重点介绍和深入分析,努力吸纳理论研究界的最新成果。
同时又注意到国外电视节目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以开放的眼光进行横向比较,将我国的电视节目纳入到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考察。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20102二、课程类型、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48。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先修课程:无。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高等院校艺术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讲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基本原则与特征,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大体分类与特点,从而认识广播电视的基本规律,培养广播电视的思维方法,提高对广播电视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强化专业修养与素质,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及特征为基本线索,重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析与认识能力。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和基础技术1.广播电视定义: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播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广播电视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缆。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①语言的形成和使用②文字的创制和运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3.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亚历山大·波波夫与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几乎在同时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磁信号的设备——无线电收发报机4.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与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发明家李·德弗雷斯特。
5.威斯汀豪斯公司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呼号KDKA。
6.1884年,德国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扫描盘——“尼普科夫圆盘”(把图像分解成小像素由无线电传出去,为电视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7.苏格兰科学家贝尔德是“电视之父”。
8.美国是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9.英国最早正是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10.1902年,奥地利芬·伯兰克提出彩色电视图像的发射和接收原理——三基色原理11.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12.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为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
13.3种彩色电视制式:N制(美日韩菲)、P制(帕尔制、大陆、港澳)、S制(色康制,法苏、非洲大部)第二章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1.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建立的。
2.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
3.1927年3月19日,新新公司无线电台被认为是我国国民自己兴办的第一座民间商业性质的广播电台。
4.果党民营广播电台主要以下三种类型:1.商业性,娱乐节目为主2.教育性3.宗教性5.194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x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将信息信号同时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事业从微观到宏观的四个层次:1、认识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主体的传播活动。
2、认识广播电视制作者和接受者。
3、认识广播电视事业。
4、认识广播电视与外部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
传播阶段:符号、语言、文字、印刷、电子传播。
广播电视——通讯技术、新闻、娱乐、社会教育、文化艺术、信息产业。
名词解释:受众:大众媒体传播媒介的接受者及其传播者内容的使用者。
制片人制度:使一个节目变成一个组织,以主持人为中心,四周有一大群人在支持它,供给它需要的一切,做它的后盾,主持人在麦克风前表演,幕后则凝聚着一个组织的智慧,努力心血与成就,而策划催动这个组织的人便是节目制片人。
带机采访:电子媒介记录与采访共生的采访形式。
界面人物: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担任着传播媒介听众观众进行联系的中介人。
广电新闻的编辑:狭义:后期制作广义:对前期采访进行参谋和组织;把好广播电视新闻流程的最后一天;对广播电视前期创作再加工;表明电视台,电台的立场和态度。
文化:广义的文化史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即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
狭义的文化有时指个人和群体具备和体现出来的所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知识素养和层次,文学艺术修养,有时文化又特指文学艺术。
广义文化在广电发展中扮演的角色:1、文化本身对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使广电不得不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广电传播的文化圈的需要。
2、文化传播的优势扩散原理告诉我们优势原理有利于广电的发展。
3、文化的圈层性使广电产生“窄播”和“非群体化”的发展态势狭义文化在广电发展中扮演的角色:1公众文化素质与广电发展的关系(居民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成为广电受众的重要因素;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位影响节目的编制制作)2广电的发展需要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传播者1906年12月25日,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登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传声实验,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诞生。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1.广电媒介发展的逻辑线索:传播技术发明---传播政策和制度完善---生活方式的形成---经典广播电视文本出现2.媒介技术的发明得益于人类两种内驱力的作用:·克服空间限制·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第三章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规律:技术进步是发展基础,体制类型决定运作理念,社会文化是外部资源,特定时代的关键人物是核心促进因素第一节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1.技术是广电媒介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
原因如下:·广电媒介的诞生得益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提供关键机遇·技术革新可直接推动广电事业的发展甚至飞跃(催生新的节目形态)·技术是变革的力量(电话热线)(例,互联网:把普通电视观众的意见引入电视;网络在线收看电视;互动性的特色等)技术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它只是给变革提供可能,如何变革的根本在人的使用。
第二节体制的类型决定广电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体制,指机构的组织制度。
·思考体制问题,就是考察构成广播电视媒介的从业人员、技术设备、信息来源等元素按怎样的规则被整合。
·两个因素决定了广电媒介的体制内涵:---媒介领导人的任命规则---决定了媒介的社会使命---媒介的资金来源---决定了媒介的运营规则和目的一、国家经营型的广电体制1.定义指由一个国家的政府独家经营广电媒介,政府拥有所有的对广电媒介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资金—政府出资;人事—领导人的任命由政府决定。
本质上追求权力最大化。
2.特点·不追求商业目的·宣传色彩浓厚·受众地位不高(不必为争广告提高收视率;节目体现国家政府尊严;艺术表达凸显精英文化;基本功能是宣传,传达国家政权声音,影响、说服、引导观众)(遵循意识形态引导原则;将观众置于被传播、被教育的位置;是自上而下的传播,具有绝对权威,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部分被过滤)二、公共机构型的广电体制1.定义是独立的媒介机构。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重点笔记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稿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27年成立,总部设在纽约,是由16家广播电台联合组建的独立广播电台联营公司,后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接手,改名为哥伦比亚唱片广播公司,其后又改名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形成全国性广播电视网。
NBS:全国广播公司,1926年成立,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于纽约,是美国一家主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以孔雀为标记,为联播节目分别组建了“蓝色”(14座电台)和“红色”(26座电台)两个广播网。
ABC:1943年,根据《广播联营条例》中关于一个广播组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只能经营一个广播网的规定,全国广播公司被迫出售所拥有的蓝色广播网,保留红色广播网,被出售的蓝色广播网新组建为美国广播公司。
1、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视台是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2、世界上第一家成立的电视台是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立的电视台。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视台是5、1927年法恩斯沃斯成功用电子技术把图像从摄像机传输到接收器上,这是公认的电视诞生的标志。
有线电视最早出现于1948年的美国“广播之父”----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电视之父”----贝尔德[英]“广播总统”----罗斯福“电视总统”----肯尼迪“无线电之父”-----马可尼电话机的发明者贝尔电视传播的制式分为:(西德)PAL制式(我国使用)(法国)SECAM制式(美国)“点描法”NTSC制式SNG是卫星新闻采集,也叫“卫星新闻采访车”东京广播公司---TBS美国之音---VOA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2、“炉边谈话”:①1932年,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危机时上任,为恢复民众的信心,在就任第8天决定使用广播发表演讲。
②因希望演讲能够亲切、温馨、得民心,就坐在白宫壁炉边谈话,并取名“炉边谈话”。
③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件
伦理规范
从业人员应遵循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规范, 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有 偿新闻和虚假报道等不良行为。
广播电视行业的自律与他律机制
自律机制
行业内部应建立自律机制,通过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等组织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推 动行业健康发展。
他律机制
除了自律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他律机制, 包括公众监督、媒体曝光和法律制裁等手段 ,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惩罚,维护行
营销策略
通过合作、赞助、广告等方式,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受众。
推广策略
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扩大节目传播范围,提高节目覆盖率。
06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
法规体系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体系由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等多个 层级构成,确保行业有序、规范发展。
《广播电视学概论》ppt课件
目录
• 广播电视学概述 •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特点 •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 •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与市场分析 •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01
广播电视学概述
广播电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广播电视学是一门研究广播电视传播活动的学科,其特点包括跨学科性、实践性和应用 性。
宣传语和海报设计
创作吸引人的宣传语和海报,提高节目知名 度。
活动推广
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如观众见面会、话题讨 论会等,吸引关注度。
05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与市场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特点与需求分析
受众特点
受众群体广泛,年龄、性别、职业、 地域分布多样;受众需求多样化,包 括娱乐、信息、教育等方面。
(完整版)广播电视艺术学课程复习提纲及详细答案
广播电视艺术学课程复习提纲及详细答案一、名词解释1、综艺节目充分调动电子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
2、色键色键功能是一种用电子技术方法所完成的特技功能,是一种键控特技效果,其键控信号取自彩色电视信号的色度分量,用来控制一个高速电子开关。
简单来说,就是把图像中一种或几种特定的颜色变成透明以便合成。
大多数准专业和专业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中都有色键功能,好的线性编辑器也会有色键功能。
3、长镜头理论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根据自己的“摄影影像本体论”提出来的和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理论。
巴赞认为,长镜头表现的时空连续,是保证电影逼真的重要手段。
这种理论对强调影视作品的真实性,有积极意义。
4、ENG答:ENG全称是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携带小型、轻便、灵活、机动的摄录设备适合新闻采访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电视新闻采集。
5、蒙太奇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表现蒙太奇和叙事蒙太奇,其中又可细分为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等。
蒙太奇理论最早由格里菲斯提出,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
6、电视艺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
7、地球村这一概念是著名传播家麦克卢汉最早提出来的。
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1.广播电视定义(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的诞生与发展(填空)(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广播之父:费森登(3)第一家广播电台是美国的KDKA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 电台开始播音。
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4)英国人贝尔德由于第一次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后人称为“电视之父”。
1928年,贝尔德首次进行彩色电视实验。
(5)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成了全世界第一座电视台,并于11月2日开始了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诞生。
(6)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3.广播电视传输特性(简答)(1)迅速及时的时效性(现场直播)(2)高度综合的连续性:连续播出;符号;内容;传播形式(3)深入社会的渗透性:直接;接受免费;一次性投资;感情色彩;直面现实;便捷轻松;文化程度(4)传播过程的参与性:热线电话现场观众4.广播声音的三要素(填空):语言,音响,音乐。
5.广播中音响的作用(简答)(1)充当广播电台和节目的标志(开始曲);(2)组成广播中的文艺性节目(音乐广播);(3)配乐广播,渲染情绪,烘托气氛;(4)作为新闻节目内容的间隔或过渡,调整节目节奏,活跃节目的连接。
6电视声音的作用(简答)(1)加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感,揭示报道的思想内涵。
(2)烘托环境气氛,交代、渲染事件的发展,更好地体现报道主题。
(3)声音的叙事功能,可以扩展画面的时空,扩大新闻的信息量。
(4)声音可以使画面连接流畅、顺利。
(5)声音有助于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五阶段(一)符号和信号时代(二)口语传播时代(三)文字传播时代(四)印刷传播时代(五)电子传播时代英国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定律1831年发现提出,该定律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英国麦克斯韦与电磁学1855-1864年间,对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理论分析,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每秒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相同。
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认为光是频率介于某一范围之内的电磁波。
为无线电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俄罗斯)波波夫1895年发明无线电接收装置,但专注于研究可以预告雷电的检测装置,并非通讯系统;他的发明也主要用于俄国海军的军事用途,而非商业市场,且并没能得到俄国政府的重视,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意大利)马可尼1896年发明无线电报机,进行通讯,1897年成立无线电报及信号公司, 1899年在三艘英国军舰上安装了无线电设备,跨越英吉利海峡51公里的无线电通讯试验成功。
1901年,试验成功了在加拿大的纽芬兰与英国的昆沃尔间横跨大西洋3000公里的越洋无线电通讯。
1920年,康拉德在西屋公司位于匹兹堡的九层楼厂房顶的小屋里建立了100瓦功率的广播电台,呼号KDKA。
11月2日,正式播送节目。
到1960年代,美国之音(VOA)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即开始用英语进行环球广播,日本广播协会(NHK)用英语和日语进行环球广播,莫斯科广播电台于1970年用英语和俄语开办环球广播。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电视的正式播出,标志电视传播事业的诞生。
NTSC制,为日本、美国和一些美洲国家使用,采用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简称。
特点:电视成本较低,兼容性能较好,但彩色不稳定PAL(帕尔)制,许多亚洲和西欧国家使用,如英国、意大利、德国、印度、中国。
采用逐行倒相(Phase-Alternative Line) 的简称。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精品文档15页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精要一、名词1、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
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
狭义上讲,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和导线,只用声音传播内容的。
广义上讲,广播包括我们平常认为的单有声音的广播及声音与图像并存的电视。
2、政治异化:由于电视新闻更为直观,因而它在报道政治腐败现象时对公众的刺激也就更大。
因此,那些依赖于电视新闻获取公共事务信息的人,比那些依赖于报纸的人,对政府更加持否定的态度。
这种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政治异化”。
(公众对电视网过高信任,电视新闻报道的解释性特点,电视将重点置于反面的东西,以及强调冲突和暴力等,是造成这种政治异化的重要因素)3、席卷式调查:调查公司通常采用的是统计调查,也称为席卷式调查。
它选择一小部分人,收集有关他们视听行为的数据,然后根据受众总人数按比例进行放大,得出所有类似视听行为的受众数目。
4、平均受众率:某一段时间或某一节目的受众率就是这些(反映某一瞬间视听行为的)“瞬间率”的平均数,称作“平均受众率”。
5、累积受众率:一组时间、一组系列节目或是电视网台所有节目的受众率,称之为“累积受众率”。
受众只计入累积受众一次。
6、节目音乐:除了在广播音乐节目中以完整的音乐形式出现外,绝大多数时间音乐是以节目音乐的面目出现的。
节目音乐既有一般音乐艺术运动规律的共同性,又有受广播具体节目内容制约的特殊性。
节目音乐是把实现具体节目的目的、结构方式和风格特色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它借助音乐形象来表述节目内容、深化主题思想、烘托环境气氛、抒发人物感情、推动情节发展,使节目的内容更加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它必须根据特定节目的总体要求,与有声语言、电视画面、电声音响有序组合,互渗互补,融为一体,以提高节目的整体效应。
详见P108-1097、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一、选择1.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2.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广播从此诞生;为了推销收音机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1925年英国人贝德尔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3.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传播新闻、舆论监督、传授知识、提供服务、愉悦身心、宣传动能、社会教育功能4.按节目内容划分节目类型:①四分法:新闻性、文艺性、教育性、公共服务性②六分法:新闻类、文艺类、服务类、教育类、知识类、言论类5.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中央台模式、珠江台模式、东广模式(上海东方广播模式)6.我国电视广告最早出现在上海(“参桂补酒”,1979年1月28日),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1979年3月15日)7.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口播新闻、广播讲话、清谈节目即脱口秀、知识性节目、教育服务性节目等)、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实况广播和录音报道)、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娱乐性、综艺性、广播文学性节目)、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广播剧和少数专题性新闻报道)8.广播电视管理: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9.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接轨;产业化趋势10.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11.文化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源自文化本身的维模与适应原理、优势扩散原理、传播圈层原理。
12.1985年7月1日,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出现。
13.电视综艺的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和综合化。
14.语言的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思维的脉络15.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1、广播电视记者?2、广播电视播音员?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二、问答1、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影响体制的因素:政治和意识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问答 1、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影响体制的因素:政治和意识形态。地理面积、地形地貌、人口、经济、语言、文化传统等。 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A、国营制度型(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国营制度型电视传播,一般不从事商业性活 动,是政府的直接舆论机构。我国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属于“国营制度型”,分别由中央或地方的广播 电影电视管理部门直接领导,我国各级电台、电视台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俄罗斯、朝鲜、古巴、 越南、法国、新加坡、印度、土耳其、西班牙、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等近 50 个国家) 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 政治性、思想性,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广告或广告比例较小。 B、公共制度型:这一现象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 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而是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广播电视通过国 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经费主要或全部为受众缴纳的收视收听费,有的还从少量的广告中取 得部分费用。(代表国家: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等) 实行原因:实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便是基于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稀有性这样的传统信条, 通 过国家特许和委托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媒介,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特点:广播电视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
学海无涯
公共机构经营型电视节目主要特点: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 府的方针、政策采取独立立场,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重视受众调查,重视传播的社会效益。(BBC 世界最早的公共广播机构;日本 NHK) 局限性:首先,由于其不播或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分费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 众的经济负担;其次,“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 。 再次,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 和 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 C、商业制度型:按市场原则组建的。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 受众为市场,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其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以赢利为 重要经营目的。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加拿大、 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
(1).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 最早的公共广播电台成立于上海,由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于 1923 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 ------1926 年 10 月 1 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内容主要为新闻、 音乐、演讲和物价报告。
2 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事业: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 年 8 月 1 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规模及影响力:1932 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 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 年 3 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 司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从 1928 年到 1946 年,国民党政府在国内成立的电台达 41 座,形成了大规模的广播网络;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具有很强的正面意义。
3 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广播事业: 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 1940 年。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1947 年 3 月更名为陕北新闻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曾在淮海战役中撰写了三篇广播稿,包括《敦 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等,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 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 广播事业以对内广播为主。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对内无线广播系统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级地方广播 电台共同组成的。1949 年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简称 CNR。90 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的受众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的核心受众群正在由乡村转向城市;随着私家 车的迅猛增加,受众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由收听调幅广播转向收听调频广播甚至数字音频广播; 受众的收听习惯也由以往的“固定收听”转向“移动中的清晰收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 城市,先后建立诸如文艺频率、新闻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等专业化频率,我国广播开始进入“窄 播”和频道专业化的探索实践。 (二)电视事业:我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 1958 年,到 2003 年,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 94.4%,观众 超过 11.15 亿人 ,全面进入到空前大发展的时期。 1初创期: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 1958 年。195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这是我国 一 座电视台(央视前身),这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9 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分别成为我 国第二座、第三座电视台。中国电视事业是在大跃进中开始起步的。 1958 年 6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自己拍摄的第一条电视新闻片(指图像报道)——报道《红旗》杂 志创刊。1958 年 6 月 15 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 年 6 月 19 日,第一次现场直播体育比赛实况:“八一”男女篮球队的比赛;1960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 试验成功。 我国早期电视特点:a.节目形式简单,新闻以口播和纪录片为主。b.电影和戏剧转播在电视节目中占很大 比重。c.节目的重播量非常大。d.特别重视宣传性和政治性。e.受众面非常小 2 停滞期 文革十年,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挫折,进入停滞阶段。 3发展期(三次革命)从 1977 年开始,中国电视事业逐渐恢复,并进入迅猛的发展期,文革中停办 的 专栏节目得到恢复,同时又创办了一些新栏目
学海无涯
广播电视学概论1 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开始实验播出; 2.1906 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广播从此诞生;为了推销收音机
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 KDKA 电台;1925 年英国人贝德尔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 的雏形,1926 年 1 月 28 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 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传播新闻、舆论监督、传授知识、提供服务、愉悦身心、宣传动能、社会教育 功能 4.按节目内容划分节目类型:①四分法:新闻性、文艺性、教育性、公共服务性 ②六分法:新闻类、文 艺类、服务类、教育类、知识类、言论类
激烈的商业竞争往往导致广播电视事业的兼并和垄断。垄断的方式有:(1)在兼并的基础上成立大型 媒 介联合企业;(2)通过其政治势力对公营传播媒介进行干预;(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费间接影响和 控 制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2、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上,从 1940 年春季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设立广播委员会筹建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既具 有阶段性又具有继承性的中国广播(电视)制度就形成了。
5. 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中央台模式、珠江台模式、东广模式(上海东方广播模式) 6. 我国电视广告最早出现在上海(“参桂补酒”,1979年 1 月 28 日),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1979
年 3 月 15 日) 7. 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口播新闻、广播讲话、清谈节目即脱口秀、
1973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正式试播彩色电视;1978 年 1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开办《全国电视台
学海无 涯
新闻联播》节目,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7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定 名为“中央电视台”,成为我国的国家电视台。(CCTV——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台”时代----“栏目”时代----“频道”时代(三次革命): 第一次:中央电视台 CCTV 东方时空,记者身份播新闻,老百姓的事,制片人制和聘用制。 第二次:湖南省湖南台《快乐大本营》,综艺节目
我国广播电视大发展分为这几个时期: 1 、雏形期(1940-1949 年)战争年代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体制的雏形。 2 、成形期(1950-1981 年)广播电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事业体制。 3、发展探索期(1982-1990 年)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纵向管理的体制转变为“条块结合 、以 块为主”,即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的广播电视事业,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 播电 视宣传。 4、创新期(199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也得到确认,广播电 视体 制的变迁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
知识性节目、教育服务性节目等)、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实况广播和录音报道)、有声语言+音乐 的构成模式(娱乐性、综艺性、广播文学性节目)、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广播剧和少数专 题性新闻报道)
8. 广播电视管理: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9. 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接轨;产业化趋势 10.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11. 文化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源自文化本身的维模与适应原理、优势扩散原理、传播圈层原理。 12.1985 年 7 月 1 日,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出现。 13. 电视综艺的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和综合化。 14. 语言的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思维的脉络 15.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1、广播电视记者 2、广播电视播音员 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