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计算》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周长(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周长》的第三课时,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封闭图形周长的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认识周长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图形周长计算中,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估算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周长相关教学软件、尺子、绳子。

-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不同形状的卡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边,进而引入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卡片,要求学生合作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3.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课堂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几个基础的周长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巩固提高: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尝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指导解题策略。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要点:- 周长的定义- 计算周长的步骤-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实例展示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 提高题:估算并计算生活中常见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 学生在测量和计算周长时的操作技能。

-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的情况。

- 对教学难点的处理和学生掌握情况。

-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4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等【教学过程】一、理解周长的概念1、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①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景。

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板书:一周②(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③小结: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

板书:一周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其余伸出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再评价)②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抽生说,师描,其余手指跟着比划)③小结:(取下树叶)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描一圈,回到起点,就能描出树叶的一周.3、迁移类推,感知其它具体物体表面的一周。

(语言表述,手指比划)除了树叶的面有一周,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请找一找,你能指出它的一周吗?4、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①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有长有短,各自的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 板书:的长度②揭示课题: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板书:周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是内容。

三年级上册周长讲解

三年级上册周长讲解

三年级上册周长讲解一、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边缘的长度。

简单来说,就是围绕一个平面图形的边的总长度。

二、直边图形周长的计算对于具有直边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相对简单。

以正方形为例,假设每一边的长度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为4a。

对于长方形,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宽)。

三、曲边图形周长的计算对于曲边图形,如圆,计算周长需要用到特定的公式。

圆的周长,也称为圆的周长或圆的边界长度,是圆边缘的长度。

数学符号表示为C,公式为:C = 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四、周长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周长的概念有许多应用。

例如,计算矩形区域的周长可以帮助确定所需的篱笆或围墙的长度;在图形设计或图案制作中,周长可以帮助确定所需的材料量。

五、组合图形的周长计算当两个或更多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时,要计算整个组合图形的周长,需要分别计算各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将它们相加。

但是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特殊的技巧或公式来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

六、周长的变化规律1.增加边长:当一个多边形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长度增加时,其周长也会相应增加。

增加的长度等于每条边增加的长度乘以边的数量。

2.缩减边长:当一个多边形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长度缩减时,其周长也会相应减少。

减少的长度等于每条边减少的长度乘以边的数量。

3.增加或减少顶点:当一个多边形增加或减少一个顶点时,其周长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结构来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一个顶点会使周长增加两条边的总长度;而减少一个顶点会使周长减少两条边的总长度。

4.变形规律:当一个多边形发生变形时,其周长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规律取决于变形的类型和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变形程度越大,周长的变化越大。

变形可能是通过拉伸、压缩、旋转等方式进行的。

5.规律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多边形的周长变化规律取决于边长的变化、顶点的增减以及变形的程度。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周长的变化情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一. 教材分析《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包括周长的定义、计算周长的方法、周长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周长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实物、图片、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如圆形、正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边界,引出周长的概念。

2.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用实物和图片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列出物体的名称和对应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物体的周长计算结果。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来检测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设置一些实际问题来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如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的封闭图形的周长。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知识,对于测量工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

2.学会用工具(如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3.能够计算简单的封闭图形的周长。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增强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如圆形、方形等)和图形,用于展示和测量。

2.准备测量工具(如直尺),用于学生测量实践。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如圆形、方形等)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边界是什么。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边界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周长的概念,解释周长的意义。

–展示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使用直尺测量其周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学生举例说明,如围成一个正方形花园,需要多少米栅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最后,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周长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长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要测量一个图形的边线长度的情况?”(如测量桌子的周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长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掌握,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直观发现平面图形的周长特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周长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举例:
(a)在讲解三角形周长计算时,指出难点在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之和即为周长,可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概念理解: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教师提供的资料,明确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周长是什么。

2. 图形周长计算:选取几种常见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

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周长的计算公式,并注意单位换算。

3. 实际问题解决:设计几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窗户的周长、计算学校操场跑道的周长等。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地测量和计算,得出答案。

4. 创意手工: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如纸片、布条等)制作出具有周长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并尝试计算其周长。

此环节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认真细致:计算过程中需细心检查,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3. 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独立思考,尽量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规范书写:答案需书写规范,步骤清晰,方便教师批改。

四、作业评价1. 正确性评价:根据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对计算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

2. 思维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对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创意性评价:对学生在创意手工环节中的创意和制作能力进行评价,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4. 书写规范性评价:对学生的书写规范性进行评价,对书写规范、步骤清晰的作品给予表扬。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批改:教师需认真批改作业,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标记和指正。

2. 课堂讲解:在下一课时的课堂上,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纠正。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周长。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并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

3.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4. 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建立,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周长测量工具(软尺、线等)2. 学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直尺、软尺、线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周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周长的概念、测量方法,并尝试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4. 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探究其他图形的周长测量和计算方法。

3. 拓展题:研究生活中的周长现象,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情况。

3.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周长的测量方法与计算方法一、周长的测量方法周长的测量方法是基于对周长概念的深入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工具来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第2节 周长》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第2节 周长》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七第2节 周 长温故知新 1.分一分,找一找。

( 1、7、12 )是长方形,( 2、8 )是正方形,( 5、9、)是平行四边形。

1、7、122、8 5、9、10新课先知2.教材第83页例3。

(1)下面哪些图形能描出周长?用彩笔把它的周长描出来。

提示:第二、四、五、六、七幅图。

第二、四、五、六、七幅图能描出周长。

新课先知(2)①测量直边图形和物体的周长。

对于那些规则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可以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再计算出()。

②测量圆的周长,我们除了可以用()法,还可以用()法。

周长绳测滚动新课先知(3)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采用()来测量周长。

绳测法预习检验3.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提示:自己描出即可。

) 10+7+2+5=24(厘米) 3+4+7+9+7=30(分米)提示:自己描出即可。

预习检验4.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12+12+5+5=34(分米) 10+7+2+5=24(厘米) 3+4+7+9+7=30(分米)12+12+5+5=34(分米)3+4 +7+9+7=30(分米)10+7+2+5=24(厘米) 每日口算5.48+16= 12+29= 14+23=37 38+24= 15+36=64×2= 41×9= 37×2= 62×2=124 51×2=6441376251 128369741241021.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提示:描出图形的边缘即可。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9×2+6=24(厘米) 7×4=28(分米)9×2+6=24(厘米) 7×4=28(分米)5+7+5+6+10=33(厘米)8+8+15+20=51(分米)3.先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4+4+2+2=14(厘米)4.算出图形的周长。

4+9+2+5+2+4=26(厘米)4+9+2+5+2+4=26(厘米)5.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周长》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卡片,直尺,彩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 提问: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思考。

2. 探究周长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概念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 强调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周围的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周长概念2.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3. 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周长—巧求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周长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巧求周长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巧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建立。

2. 巧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二、探究周长的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图形的边都是直线。

3. 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些图形的边长总和,应该怎么计算呢?4. 学生回答:将所有边的长度相加。

5. 总结:将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图形的周长。

三、测量周长(10分钟)1. 分组活动:每组发一张图形卡片,要求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

2.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方法。

四、巧求周长(10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有什么规律?2. 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和乘以2。

3. 教师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这就是巧求周长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总结(5分钟)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周长的概念、测量周长的方法以及巧求周长的方法。

2. 教师总结: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周长,也可以通过巧求周长的方法快速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重点和难点解析周长的概念是学生理解数学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

在引入周长时,我使用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体的形状。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周长的存在,并将其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

通过触摸和观察,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周长是指围成封闭图形的边的总长度。

测量周长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

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正方形作为示例,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其周长,并讲解了测量方法。

我强调了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过程中要确保准确无误。

学生们在动手测量时,我鼓励他们互相合作,交流测量方法,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测量准确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难点。

是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有些学生可能会将周长与图形的面积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了周长的定义,并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在测量周长时可能会遇到测量误差的问题。

我指导学生使用精确的工具,并且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细节,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题。

这些题目既包括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也包括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学生解答题目时,我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以正方形为例,展示了测量和计算周长的过程,以及周长的概念。

板书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回顾和复习所学内容,同时也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对于作业设计,我选择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图形,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这些题目覆盖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并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课时,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感知、操作和思考。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师需要不断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

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

)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引导)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2认识周长39-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2认识周长39-人教版

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7.2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的跑道、花坛的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 提问:这些实例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周长的定义。

2. 讲解周长的概念- 给出周长的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边缘的长度。

- 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 解释周长的单位:周长的单位通常是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3. 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针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4 × 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2 × (长宽)- 圆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2 × π× 半径-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动手计算周长,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实际问题解决- 给学生发放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操场的周长、计算花坛的周长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知识解决。

-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 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练习,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际问题解决等环节,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教案
群学
阶段
1.给出例题,计算周长
2.全班交流讨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共学
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和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练习
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
作业
设计
完成练周长
2.长方形计算
正方形计算
教学
后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 教案
课型
整合课
课题
周长
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
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测量、计算等活动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难

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展示生活图片和实物,通过描边线的方式回顾周长
2.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周长的定义。
互学
阶段
1.回顾长方形正方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小组内交流讨总结正方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组合作总结长方形的特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的方法。
5小组展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描一描等过程,深刻理解“周”的含义,再理解“长”的含义,最后再归纳总结出“周长”的含义。

2. 从熟悉的三角形入手,研究得到一般多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再通过对树叶周长测算方法的研究,知道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算有曲边图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研究树叶周长的测算方法,学生发现了化曲为直的方法,再一次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

2. 通过课前学生的自主提问,课堂以学生提问为线索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带着问题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教给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3.在摸一摸、描一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说一说及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对学生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中,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喜悦;2. 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给学生成就感的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深刻准确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及曲边图形周长的测算方法。

教法学法: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主探究,课前主动提出问题,课堂上根据问题探究新知,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树叶、卡纸做成的五角星、直尺、绳子、学习卡、作业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并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相关的什么内容?预设学生的问题分类如下:①周长是什么?②周长怎么求?③求周长有什么用?)【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让学生面对要学习的新知提出问题。

这样把思考的主动性交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带着问题研究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想探究、要探究、会研究。

】二、探究新知(一)解决“周长是什么”的问题1.理解“周”(1)解意“周”让学生说“周”的意思,之后师生归纳:“周”就是“一周”的意思。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周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1. 掌握周长的概念和基本计算公式。

2. 理解周长的应用,如求圆形和矩形周长等。

3. 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练习(1)周长概念理解: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明确周长的定义,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 图形周长计算(1)简单图形周长计算:如矩形、三角形等,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核对答案。

(2)组合图形周长计算:通过一些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复杂图形,锻炼学生分析图形和计算周长的能力。

3. 实际问题应用(1)利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窗户的周长等。

(2)根据已知条件编制简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练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并理解每道题目的解题思路。

2. 图形周长计算部分需学生仔细分析图形结构,准确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组合图形,要能够分解成基本图形进行计算。

3. 实际问题应用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地测量或编制应用题。

4. 作业书写要求清晰、整洁,步骤完整,答案准确。

5. 家长监督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批改作业时,需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给予详细的批阅和指导。

2. 对于正确率较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错误较多的学生需指出错误原因并指导改正。

3.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将问题及疑惑反馈给老师或同学,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师需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3.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什么是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什么是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什么是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周长。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四单元《认识面积》中的第7节课,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周长,并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周长。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将周长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尺子和剪刀,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自己的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周长的概念,比如拿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四条边,然后把这四条边加起来,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然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写在黑板上,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周长的练习题,让同学们回家后练习,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比如,计算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但也有部分同学对于一些特殊图形的周长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会在课后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额外的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尝试计算它们的周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周长概念的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例如,我可以通过拿出一个正方形,让同学们亲自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四条边,然后把这四条边加起来,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这种实践的方式,可以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三年级 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周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 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周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周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

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

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

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

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

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