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推理与证明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
跟踪练习
(2014~2015·合肥一六八中高二期中)观察下题的解答过
程:
已知正实数 a、b 满足 a+b=1,求 2a+1+ 2b+1的最
大值.
解:∵
2a+1· 2≤
2a+12+ 2
22=a+32,
2b+1· 2
≤
2b+12+ 2
22=b+32,
相 加 得 2a+1 · 2 + 2b+1 · 2 = 2 ( 2a+1 + 2b+1)≤a+b+3=4.
综合法: ∵a、b、c∈R+,∴(a-b)2+(b-c)2+(c-a)2≥0, ∴2(a2+b2+c2)≥(ab+bc+ac), ∴3(a2+b2+c2)≥a2+b2+c2+2ab+2bc+2ac, ∴3(a2+b2+c2)≥(a+b+c)2, ∴ a2+b32+c2≥a+3b+c.
人教版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目标导航
• 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熟练应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 命题.
重点难点
•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思考过程、特点. •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新知导学
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 1.定义 • 利用___已__知__条__件___和某些数学__定__义____、__定__理____、
、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 (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 ,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 的证明,常用分析法;
• (3)思路方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 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 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类比推理
以点(x0,y0,z0)为球心, r为半 径的球的方程为(x-x0)2+(yy0)2+(z-z0)2 = r2
10
例2 类比实数的加法和乘法,列出它们相似的运算性质.
类比角度 实数的加法
实数的乘法
运算结果 若a,b∈R,则a+b∈R
若a,b∈R,则ab∈R
运算律 (交换律和 结合律)
逆运算
Hale Waihona Puke a+b=b+a (a+b)+c=a+(b+c)
(2)从已知的相似性质中推出一种明确体现的 普通性命题(猜想).
3
从一种传说说起:春秋时代鲁国的公输班(后 人称鲁班,被认为是木匠业的祖师)一次去林 中砍树时被一株齿形的茅草割破了手,这桩晦 气事却使他发明了锯子. 他的思路是这样的:
茅草是齿形的;
茅草能割破手. 我需要一种能割断木头的工具;
它也能够是齿形的. 这个推理过程是归纳推理吗?
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数学的对的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运用类比进行简朴
的推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办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2
复习
1.什么是归纳推理?
部分
整体
特殊
一般
2.归纳推理的普通环节:
(1)通过观察个别状况发现某些相似性质;
C
结
论 pa pb pc 1
ha hb hc
空间中
A
P
B
D
C
pa pb pc pd 1 ha hb hc hd
18
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通过 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 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2020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合情推理讲义 2-2
2.1。
1 合情推理1.归纳推理(1)概念:由某类事物的□01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错误!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由错误!个别事实概括出错误!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2)特征:归纳推理是由错误!部分到错误!整体、由错误!个别到错误!一般的推理.(3)一般步骤:第一步,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错误!相同性质;第二步,从已知的错误!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2.类比推理(1)概念: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11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错误!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2)特征:类比推理是由错误!特殊到错误!特殊的推理.(3)一般步骤:第一步,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错误!相似性或错误!一致性;第二步,用一类事物的错误!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错误!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合情推理(1)含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错误!观察、错误!分析、错误!比较、错误!联想,再进行错误!归纳、错误!类比,然后提出错误!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2)合情推理的过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或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联系:在前提为真时,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结论都可真或可假.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这种估计属于类比推理.( )(2)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定理应用. ()(3)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数列{a n}中,a1=1,a n+1=错误!(n∈N*),则可归纳猜想{a n}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数列5,9,17,33,x,…中的x等于________.(3)等差数列{a n}中有2a n=a n-1+a n+1(n≥2且n∈N*),类比以上结论,在等比数列{b n}中类似的结论是__________.答案(1)a n=错误!(n∈N*) (2)65 (3)b错误!=b n-1·b n+1(n≥2且n∈N*)探究1 数列中的归纳推理例1 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1,且a n+1=错误!(n=1,2,3,…),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当n=1时,a1=1,当n=2时,a2=错误!=错误!,当n=3时,a3=错误!=错误!,当n=4时,a4=错误!=错误!,…通过观察可得:数列的前四项都等于相应序号的倒数,由此归纳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 n=错误!。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讲解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讲解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精确的学科,其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数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推理和证明来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推理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介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
一、数学推理的基本概念数学推理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法来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数学中,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种形式。
1. 直接推理直接推理是通过已知的命题和已知的推理规则,从已知的前提出发,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直接推理是数学证明中最基本和常用的推理方法之一。
例如,已知命题“若a=b,b=c,则a=c”,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推理得出结论“若a=b,b=c,则a=c”。
2. 间接推理间接推理是通过反证法来进行推理的方法。
当我们无法通过直接推理得出结论时,可以尝试使用间接推理。
间接推理的基本思想是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所要证明的结论是成立的。
例如,要证明命题“根号2是无理数”,可以采用反证法,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
二、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有许多常用的数学推理与证明方法。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适用于证明一些具有递推关系的命题。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由此可得出结论: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都成立。
例如,要证明命题“1+2+3+...+n=n(n+1)/2”,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1+2+3+...+k=k(k+1)/2成立;再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即1+2+3+...+k+(k+1)=(k+1)(k+2)/2成立。
由此可得出结论: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都成立。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课件精选推理与证明2.1.2演绎推理
◎已知四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前三个数之积为 1,后三个 数之和为74,求其公比.
【错解】 设这四个数分别为 aq-3,aq-1,aq,aq3,
a3q-3=1,
①
由题意知aq-1+aq+aq3=74.
②
由①得 a=q. 把 a=q 代入②并整理得 4q4+4q2-3=0.
解得 q2=12,q2=-32(舍去),
理的过程中往往省略,而小前提指出了大前提下的一
个特殊情况,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三
段论.一般地,在寻找大前提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 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
• 1.用三段论的形式写出下列演绎推理.
• (1)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 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 (2)若两角是对顶角,则此两角相等,所以若两角不 相等,则此两角不是对顶角.
雅山上发现它们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 洋.地质学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 [提示] 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推 理过程:
• 大前提:鱼类、贝类、鱼龙,都是海洋生物,它们 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洋里.
• 小前提: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它们的化石. • 结论: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演绎推理
• 答案: (1)A (2)C
演绎推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
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
• [思路点拨]
•
三段论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 (1)三段论是最重要且最常用的推理表现形式,我们 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证明,都不自觉地
运用了这种推理,只不过在利用该推理时,往往省略 了大前提.
所以其公比为12.
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1_归纳与类比1_2类比推理-精选学习文档
1.2 类比推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2)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3)体会并认识类比推理在数学发现和生活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递进的了解、体会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体验类比法在探究活动中:类比的性质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就越相关,从而类比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类比法在数学发现中的基本作用:即通过类比,发现新问题、新结论;通过类比,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探索问题的信心、收获论证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领略数学方法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数学的正确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归纳推理的概念: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
我们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
注意: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1.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2.典型例子方法归纳。
(二)引入新课:据科学史上的记载,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和干扰等。
又已知声是由一种周期运动所引起的、呈波动的状态,由此,惠更斯作出推理,光也可能有呈波动状态的属性,从而提出了光波这一科学概念。
惠更斯在这里运用的推理就是类比推理。
(三)例题探析例1:已知:“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将空间与平面进行类比,空间中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对应三角形?在对应图形中有与上述定理相应的结论吗?解:将空间与平面类比,正三角形对应正四面体,三角形的边对应四面体的面。
得到猜测: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
• 4.其他演绎推理形式 • (1)假言推理:“若p⇒q,p真,则q真”. • (2)关系推理:“若aRb,bRc,则aRc”R表示一种传递性关系
,如a∥b,b∥c⇒a∥c,a≥b,b≥c⇒a≥c等. • 注:假言推理、关系推理在新课标中未给定义,但这种推理
形式是经常见到的,为表述记忆方便,我们也一块给出,以 供学生扩展知识面.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2 演绎推理
目标导航
• 理解演绎推理的概念,掌握演绎推理的形式,并能用它们进行 一些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 重点:演绎推理的含义及演绎推理规则. • 难点:演绎推理的应用.
新知导学
1.演绎推理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这样的推理形式:“所有金属都导 电,因为铁是金属,所以铁导电”,它是合情推理吗?这种 推理形式正确吗?
• (2)利用集合知识说明“三段论”: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 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 __S_中__所__有__元__素__也__都__具__有__性__质__P__.
• (3)为了方便,在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常常采用省略大前提或 小前提的表述方式.对于复杂的论证,总是采用一连串的三段 论,把前一个三段论的___结__论___作为下一个三段论的前提.
互动探究
1.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三段论
• 例题1 用三段论的形式写出下列演绎推理. • (1)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方形的对
角线相互垂直. • (2)若两角是对顶角,则此两角相等,所以若两角不相等,则
此两角不是对顶角. • [分析] 即写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大前提可能
环小数,所以e是无理数. • [答案] (1)a=-8,(2)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
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推理与证明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推理与证明导言: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描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函数的极限与连续,这是进一步理解函数性质与应用的基础。
本教案将以极限与连续为核心内容,通过推理与证明的方式展示相关知识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函数的极限定义、极限的运算规律以及连续函数的特性和证明方法。
一、函数的极限1. 极限的引入极限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取值趋势的概念。
通过接近或逼近的方式,我们可以研究函数在某一点的表现。
2. 极限的定义函数f(x)在x=a处的极限为L,表示为lim[x→a] f(x) = L,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存在δ>0,对于所有满足0<|x-a|<δ的x值,都有|f(x)-L|<ε。
3. 极限的性质(1)极限唯一性:如果函数f(x)在x=a处的极限存在,则极限唯一。
(2)四则运算性质:设lim[x→a] f(x) = A,lim[x→a] g(x) = B,则(i) lim[x→a] [f(x)±g(x)] = A±B(ii) lim[x→a] [f(x)·g(x)] = A·B(iii) lim[x→a] [f(x)/g(x)] = A/B (其中B≠0)4.无穷小与无穷大(1)无穷小:当x趋近于某个数a时,如果f(x)的极限是0,则称f(x)为x→a时的一个无穷小。
(2)无穷大:当x趋近于某个数a时,如果f(x)的极限不存在或者无穷大,则称f(x)为x→a时的一个无穷大。
二、连续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 连续函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a处连续,表示为f(a)=lim[x→a] f(x)存在且等于f(a)。
2. 连续函数的性质(1)基本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其反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函数。
高中数学第一章推理与证明1.4数学归纳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14/27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维辨析
变式训练 2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 1 的正整数 n,不等
1
1
证明:(1)当 n=2
4
∵3 >
1
1 + 5 ·…·1 + 2-1 >
式 1+3
√5
2
1
时,左边=1+
3
=
√2+1
2
均成立.
4
√5
;右边= ,
n=k(k>n0)时命题是否成立;若只有步骤②缺乏步骤①,则假设就失
去了成立前提,步骤②就没有意义了.
(2)用数学归纳法证实相关问题关键在第二步,即n=k+1时为何成
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依据相关定理、定义、公
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不然
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实.
探究三
2+1 2+2
·2+1
2
2
>
=
4 +8+3
=
=
2+2
2 2+1
思维辨析
2
=
4 +8+4
2 2+1
2+3· 2+1
2 2+1
2 2+1
2+3
2(+1)+1
=
,
2
2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和(2),知对一切大于1正整数n,不等式都成立.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小结》
3.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圆与球中,从几何元素 的数目、位置关系、度量等方面入手,将平面几 何的相关结论类比到立体几何,相关类比点如下:
平面图形 点 直线 边长 面积 三角形 线线角 空间图形 直线 平面 面积 体积 四面体 面面角
第5个图形,中间有一个圆圈,另外的圆圈指 向五个方向,每个方向有四个圆圈,共有5×(5 -1)+1个圆圈;……
由上述的变化规律,可猜测第n个图形中间 有一个圆圈,另外的圆圈指向n个方向,每个 方向有(n-1)个圆圈,因此共有n(n-1)+1= (n2-n+1)个圆圈.
归纳推理在图形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一组平面或空间图形的 变化规律,研究其一般性结论, 通常需形状问题数字化,展现 数学之间的规律、特征,然后 进行归纳推理.解答该类问题 的一般策略是:
方法二:第2个图形,中间有一个圆圈,另外 的圆圈指向两个方向,共有2×(2-1)+1个圆圈;
第3个图形,中间有一个圆圈,另外的圆圈指 向三个方向,每个方向有两个圆圈,共有 3×(3-1)+1个圆圈;
第4个图形,中间有一个圆圈,另外的圆圈指 向四个方向,每个方向有三个圆圈,共有 4×(4-1)+1个圆圈;
(3)类比推理问题 例4.(1)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 么,在四面体中,各个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四面体中的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 第四个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与高乘积的 ,那么 在四面体中,如何表示四面体的体积? 【提示】 四面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的积
2.已知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归纳推理的方 法 (1)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个等式(或不等式) 中项数和次数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2)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个等式(或不等式) 中结构形式的特征; (3)提炼出等式(或不等式)的综合特点; (4)运用归纳推理得出一般结论.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要点梳理】1、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任何推理包括 和 两个部分。
是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是根据前提推得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2、从个别事实中推演车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通常称为 ,它的思维过程是3、归纳推理有如下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 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 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 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 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填“能”或“不能”)(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 的推理,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指点迷津】1、运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首先,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然后,对所得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
2、在数学上,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是否能进行严格的证明。
3、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什么?S 1具有P ;S 2具有P ;……;S n 具有P (S 1、S 2、…、S n 是A 类事件的对象) 所以A 类事件具有P【典型例题】例1、设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f n n ∈'='='==-),()(,),()(),()(,sin )(112010 ,则)()(2005=x fA 、x sinB 、x sin -C 、x cosD 、x cos - 【解析】:,cos )(sin )(1x x x f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42615432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f xx x f xx x f x x x f n n ====-='==='=='-=-='-=-='=+故可猜测)(x f n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有x x f x f x f n n sin )(,cos )1()(2414-===++xf x f x x f n n sin )4()(cos )(4434==-=++故选C【点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学习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所探求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记凸k 边形的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f (k )+( ) A .2π B .πC .32π D .2π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31n n n n ++++>∈+++N ,在验证1n =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 A .111234++ B .1123+C .12D .13.两个正方体1M 、2M ,棱长分别a 、b ,则对于正方体1M 、2M 有:棱长的比为a:b ,表面积的比为22:a b ,体积比为33:a b .我们把满足类似条件的几何体称为“相似体”,下列给出的几何体中是“相似体”的是( ) A .两个球B .两个长方体C .两个圆柱D .两个圆锥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5 (1236)n n n +++≥++时,从n k =到1n k =+,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是( ) A .111313233k k k +++++ B .11113132331k k k k ++-++++ C .131k + D .133k + 5.现有下列四个命题: 甲:直线l 经过点(0,1)-; 乙:直线l 经过点(1,0); 丙:直线l 经过点(1,1)-; 丁: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假命题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2123()2n n n n N *+++++=∈,则当1n k =+时,等式左边应该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 A .21k +B .2(1)k +C .2(2)k +D .222(1)(2)(1)k k k ++++++7.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1nn na a n a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n a a +<,在验证1n =成立时,不等式右边计算所得结果是( )A .12B .1C .32D .28.设平面内有k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则()1f k +与()f k 的关系是( ) A .()()11f k f k k +=++ B .()()11f k f k k +=+- C .()()1f k f k k +=+D .()()12f k f k k +=++9.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 甲:我的成绩比乙高. 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 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D .甲、丙、乙10.在正整数数列中,由1开始依次按如下规则取它的项:第一次取1;第二次取2个连续偶数2,4;第三次取3个连续奇数5,7,9;第四次取4个连续偶数10,12,14,16;第五次取5个连续奇数17,19,21,23,25,按此规律取下去,得到一个子数列1,2,4,5,7,9,10,12,14,16,17,19…,则在这个子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 ) A .3976 B .3974 C .3978D .3973二、填空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n 为正整数)时,第一步应验证的等式是______.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1+1123++…+1222n n +>(n ∈N +,且n ≥2)”时,第一步要证明的结论是________.13.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_______.14.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若10100a =,则等式()121220192019,*n n a a a a a a n n N -+++=+++<∈恒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在等比数列{}()*n b n N ∈中,若1001b =,则与此相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恒成立.三、解答题15.(1)请用文字语言叙述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把(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并用反证法证明.16.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___________.17.下列各题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1)求证:当N*n ∈时,1=+n n .证明: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k k =+. 则当1n k =+时,左边1(11)k k =+=++=右边. 所以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此得出,对任何N*n ∈,等式1=+n n 都成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 证明,∈当1n =时,左边=11S a =,右边1a =,等式成立. ∈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2k k k a a S +=.则当1n k =+时, 11231k k k S a a a x a a ++=+++++, 11121k k k k S a a a a a ++-=+++++.上面两式相加并除以2,可得 111(1)()2k k k a a S ++++=,即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可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18.一本旧教材上有一个关于正整数n 的恒等式22211223(1)(1)12n n n n ⨯+⨯+++=+? 其中问号处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看出它是关于n 的二次三项式,具体的系数已经看不清楚了.请你猜想这个恒等式的形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B【分析】根据题意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得出选项. 【详解】由凸k 边形变为凸k +1边形时, 增加了一个三角形,故f (k +1)=f (k )+π. 故选:B 2.A【分析】将1n =代入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解:1111231n n n ++++++代入1n =为:111234++. 故选:A 3.A【分析】分别使用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计算后即可发现结论. 【详解】设两个球的半径分别为R ,r . 这两个球的半径比为::R r , 表面积比为:22224:4:R r R r ππ=, 体积比为:333344::33R r R r ππ=, 所以,两个球是相似体. 故选:A . 4.B【分析】比较n k =、1n k =+时不等式左边代数式的差异后可得需添加的项,从而得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当n k =时,所假设的不等式为1115 (1236)k k k +++≥++, 当1n k =+时,要证明的不等式为1111115 (2233132336)k k k k k k ++++++≥+++++, 故需添加的项为:11113132331k k k k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学归纳法时,要注意归纳证明的结论和归纳假设之间的联系,必要时和式的开端和结尾处需多写几项,便于寻找差异.本题属于基础题. 5.C【分析】设(0,1)A -,(1,0)B ,(1,1)C -,计算AB k 和BC k ,可判断三点共线,可知假命题是甲、乙、丙中的一个,再由斜率即可求解.【详解】设(0,1)A -,(1,0)B ,(1,1)C -则10101AB k --==-,101112BC k -==---,因为AB BC k k ≠,所以,,A B C 三点不共线,所以假命题必是甲、乙、丙中的一个,丁是真命题,即直线l 的斜率大于0, 而0AB k >,0BC k <,0AC k <,故丙是假命题. 故选:C. 6.D【分析】由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可得答案.【详解】当n =k 时,等式左端2123k =++++,当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增加了项222(1)(2)(1)k k k ++++++.故选:D . 7.C【分析】将1n =代入即可得结果. 【详解】当1n =时,不等式右边为1211311122a a a =+=+=+. 故选:C. 8.C【分析】考虑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由于直线l 与前面n 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所以要多出k 个交点,从而得出结果. 【详解】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 则除l 外的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为()f k , 因为已知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所以直线l 必与平面内其他k 条直线都相交(有k 个交点); 又因为任何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 所以上面的k 个交点两两不相同,且与平面内其它的()f k 个交点也两两不相同, 从而1n k =+时交点的个数是()()1f k k f k +=+, 故选:C 9.A【分析】利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则甲比乙成绩高,丙比乙成绩低,故3人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若乙预测正确,则丙预测也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预测正确,则甲必预测错误,丙比乙的成绩高,乙比甲成绩高,即丙比甲,乙成绩都高,即乙预测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将数学知识与时政结合,主要考查推理判断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注重了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10.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出第n 次取n 个数,前n 次共取(1)2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然后算出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从而能得到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3976.【详解】由题意可得,奇数次取奇数个数,偶数次取偶数个数,前n 次共取了(1)1232n 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 当63n =时,()6363120162⨯+=, 即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第63次取的数都为奇数,并且最后一个数为2633969=, 即第2 016个数为3 969,所以当n =64时,依次取3 970,3 972,3 974,3 976,…,所以第2 020个数是3 976. 故选:A. 11.11122-=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令1n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依题意,当1n =时, 1112121-=⨯⨯, 即11122-=, 故答案为:11122-=.12.1112212342++++>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可知第一步要证明2n =时的不等式成立.【详解】因为n ≥2,所以第一步要证的是当n=2时结论成立,即1+111222342+++>. 故答案为:1112212342++++> 13.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分析】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所以找出命题的否定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因为“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的否定是:“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所以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故答案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14.()*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有12019101020n n a a a +-+==,等比数列的性质有21199100=1n n b b b +-=,类比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12122019n n a a a a a a -+++=+++ 1122019n n n a a a a a +-++=++++,12201820190n n n a a a a ++-∴++++=.10100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1201922018101020n n n n a a a a a +-+-+=+===.等比数列{}()*n b n N ∈,且1001b =,有等比数列的性质得,211992198100===1n n n n b b b b b +-+-=.所以类比等式()*121220192019,n n a n a a a a a n N -+++=+++<∈,可得()*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 故答案为:()*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类比的规则,和类比积,加类比乘,得出结论,属于中档题.15.(1)见解析; (2)见解析.【分析】(1)将判定定理用文字表述即可;(2)根据(1)中的前提和结论可得定理的形式,利用反证法可证该结论.【详解】(1)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直线是异面直线. (2)(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如下: ,,,P Q l Q l ααα∉∈⊂∉,求证:,PQ l 为异面直线.证明:若,PQ l 不为异面直线,则,PQ l 共面于β,故,,Q l ββ∈⊂ 而Q l ∉,故,αβ为同一平面,而P β∈,故P α∈, 这与P α∉矛盾,故,PQ l 为异面直线.16.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分析】将边类比为面,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详解】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17.(1)有错误,理由见解析;(2)有错误,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分为两步,∈证明当1n =时,结论成立,∈假设当n k =时,结论成立,当1n k =+时,应用归纳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也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判断过程的错误之处. 【详解】(1)有错误,错误在于没有证明第(1)步,即没有证明1n =时等式成立;(2)有错误,错误在于证明1n k =+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而是应用了倒序相加法,这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18.222211223(1)(1)(31110)12n n n n n n ⨯+⨯+++=+++,证明见解析 【分析】设222()1223(1)f n n n =⋅+⋅+⋅⋅⋅++即可求得f (1),f (2),f (3);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由f (1),f (2),f (3)的值可求得a ,b ,c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详解】设222()1223(1)f n n n =⋅+⋅+⋅⋅⋅++, f ∴(1)2124=⋅=,f (2)22122322=⋅+⋅=, f (3)22212233470⋅+⋅+⋅=; 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则f (1)12()412a b c ⨯=++=, 24a b c ∴++=∈,同理,由f (2)22=得4244a b c ++=∈, 由f (3)70=得9370a b c ++=∈ 联立∈∈∈,解得3a =,11b =,10c =.2(1)()(31110)12n n f n n n +∴=++. 证明:1︒当1n =时,显然成立;2︒假设n k =时,2(1)(1)(2)(35)()(31110)1212k k k k k k f k k k ++++=++=, 则1n k =+时,2(1)()(1)[(1)1]f k f k k k +=++++2(1)(2)(35)(1)[(1)1]12k k k k k k +++=++++2(1)(2)(31724)12k k k k ++=++ (1)(2)(3)(38)12k k k k ++++=(1)[(1)1][(2)1][3(1)5]12k k k k +++++++=,即1n k =+时,结论也成立.综合1︒,2︒知,存在常数3a =,11b =,10c =使得2(1)()(31110)12n n f n n 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人教版2017高中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课件PPT
证明:要证 a b
ba
a
b 证明:
综合法:
只需证a a b b b a a b 因为; a 0,b 0
只需证a a b b b a a b 0 所以a b 2 a,b a 2 b
而 a( a b) b( a b)
( a b)( a b)2 0
b
a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2 反 证 法
反证法
内容:反证法的概念、步骤
应用: 1.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
2.“至少”、“至多” 型命题
3.否定性命题 4.某些存在性命题
本课主要学习反证法。反证法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 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 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 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盾的结论.本课以视频王戎的故事引 入新课,从生活实例抽象出反证法的概念、步骤.让学生感受 到了反证法处处可在,也从这些具体的例子中更加熟悉反证法 的步骤.并能利用反证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证明方法的选择,以 及如何发现证明思路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 ,且本节内容涉及过多以往知识点的应用,建议教师在使用本 课件时灵活掌握.
方法二(综合法) 证明: a b(a b)2 0
即 a2 2ab b2 0
即 a2 ab b2 ab
由条件可知 a b 0
(a+b)(a2 ab b2 ) ab(a b) 即 a3 b3 a2b ab2 , 所以命题得证.
例2: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的 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 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a
1 a2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模块复习课 第二课 推理与证明 (共50张PPT)
【解析】选B.球心到各面的距离相等,且到各顶点距离 也相等,所以位置是各正三角形的中心.
【补偿训练】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 变化规律,试猜想第n个图中有________个点.
【解析】观察图形中点的分布变化规律,发现第1个图 形只有一个中心点,第2个图形除中心点外还有两边,每 边一个点,第3个图形除中心点外还有三边,每边两个 点,…,以此类推,第n个图形除中心点外有n边,每边有 (n-1)个点,故第n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n(n-1)+1,即n2n+1. 答案:n2-n+1
即证2abcd≤b2c2+a2d2, 即证0≤(bc-ad)2. 因为a,b,c,d∈R, 所以上式恒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综合①②知,命题得证,
方法二(综合法):因为 (a2+b2)(c2+d2)=a2c2+a2d2+b2c2+b2d2 =(a2c2+2abcd+b2d2)+(b2c2-2bcad+a2d2) =(ac+bd)2+(bc-ad)2 ≥(ac+bd)2,2
【解析】(1)选B.P=log112+log113+log114+log115 =log11120,1=log1111<log11120<log11121=2,即1<P<2. (2)方法一(分析法):①当ac+bd≤0时,显然成立. ②当ac+bd>0时,欲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ac+bd)2≤(a2+b2)(c2+d2). 即证a2c2+2abcd+b2d2≤a2c2+a2d2+b2c2+b2d2.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第十六章推理与证明
1 (n N ) , f (n) (1 a1 )(1 a 2 ) (1 a n ) , (n 1) 2
试通过计算 f (1), f (2), f (3) 的值,推测出 f (n) 的值。 (2)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的某些类似的属性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 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是有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简称为类比推理。 例 3.在平面上,设 ha,hb,hc 是三角形 ABC 三条边上的高.P 为三角形内任一点,P 到相应三边的距 离分别为 pa,pb,pc,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试通过类比,写出在空间中的类似结论. (3)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做演绎推理,简言之, 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在;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题----------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 “三段论”可以表示为: 大前提:M 是 P;小前提:S 是 M;结论:S 是 P。 2、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
*
am a bm b
72 5
1 4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例如: 在数列{ a n }中, a1 =1, a n 1 再推测通项 a n 的公式, 最后证明你的结论. 又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 n .
2
an * (n∈ N ), 先计算 a 2 , a 3 , a 4 的值, 1 an
pa pb pc 1 ha hb hc
项 目
内容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推理形式 部分到整体,个别到 一般 推理所得结论
类比推理 特殊到特殊 一般到特殊
高中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详解
高中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详解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学科,而在高中数学中,推理和证明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推理与证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之一,在数学中经常使用。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已知条件和已有定理,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分为两步:先列出已知条件和已有定理,再根据这些条件和定理推导出结论。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几何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的两边相等。
”首先,我们列出已知条件: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然后,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推导出结论:∠ABC=∠ACB,即底角的两边相等。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反证法,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数论定理:“如果一个整数的平方是奇数,则这个整数本身也是奇数。
”我们假设存在一个整数n,使得n^2是奇数,但n本身是偶数。
根据假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存在整数k,使得n=2k。
然而,根据等式n^2=(2k)^2=4k^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n^2是偶数,与已知条件矛盾。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列、等式和不等式等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当n为某个特定值时结论成立,再证明当n=k时结论成立时,可以推导出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数列的等差性质:“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有an=a1+(n-1)d。
”首先,我们验证当n=1时结论成立:a1=a1+(1-1)d,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ak=a1+(k-1)d。
我们再来验证当n=k+1时结论是否成立:ak+1=a1+(k-1)d+d=a1+kd。
由此可见,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因此,根据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有an=a1+(n-1)d。
2021_2022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
④平面上,“在△ABC 中,∠ACB 的平分线 CE 将三角形 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SS△ △ABEECC=ABCC”,将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中, 有“在三棱锥 A-BCD 中,平面 DEC 平分二面角 A-CD-B, 且与 AB 交于点 E,则平面 DEC 将三棱锥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 VA-CDE=S△ACD”. VB-CDE S△BDC
• 1.类比推理 •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__类__似____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
_已__知__特__征_____,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 比推理(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__特__殊____到 __特__殊____的推理. • (1)类比是从人们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中的 事物的属性,它以旧有认识作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
牛刀小试
• 1.鲁班发明锯子的思维过程为:带齿的草叶能割破行人的腿,“ 锯子”能“锯”开木材,它们在功能上是类似的.因此,它们在 形状上也应该类似,“锯子”应该是齿形的.该过程体现了( )
• A.归纳推理
B说法都不对
• [答案] B
• [解析]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来确定一个新的判断的 思维过程,上述过程是推理,由性质类比可知是类比推理.
• [解析] 圆与球在它们的生成、形状、定义等方面都具有相似 的属性.据此,在圆与球的相关元素之间可以建立如下的对应 关系:
• 弦 ↔ 截面圆, • 直径 ↔ 大圆, • 周长 ↔ 表面积, • 圆面积 ↔ 球体积, • 等等.于是,根据圆的性质,可以猜测球的性质如下表所示:
圆的性质
圆心与弦(不是直径)的中 点的连线垂直于弦
cos2A+cos2B=bc2+ac2=a2+c2 b2=1.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3.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2b22b高二22数学
第一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数学 归纳法 (shùxué)
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
归纳(guīnà)奠 基
归纳(guīnà)
递推
第二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常用 的证明方法 (chánɡ yònɡ)
第三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怎么(zěn me)证 明?
第四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第五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第六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数学归纳法在这儿(zhèr)为什么会失效?为什么归纳递 推会不成立?
第七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数学归纳法在这儿如何(rúhé)修正?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数学归纳法的具体(jùtǐ)应用
内容(nèiróng)总结
No
Image
12/12/2021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第八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第九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第十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还有别的方法(fāngfǎ)吗?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这些证明方法(fāngfǎ)有何异同之处?
第十二页,共十四页。
2021/12/12
方法(fāngfǎ) 小结
高中数学 模块复习课 第2课时 推理与证明课件 a选修12a高二选修12数学课件
专题二
演绎推理(yǎn yì tuī lǐ)及其应用
【例 2】已知函数
1 2
f(x)= x +aln
2
x(a∈R).
(1)若 f(x)在[1,e]上是增函数,求 a 的取值范围;
2
3
(2)若 a=1,1≤x≤e,求证:f(x)< x3.
12/8/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
专题整合
专题
2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12/8/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C+ccos A)
专题整合
专题
(zhuāntí)归
纳
高考(ɡāo
kǎo)体验
专题四 反证法及其应用
【例4】 已知直线ax-y=1与曲线x2-2y2=1相交于P,Q两点,证明不存在实
数(shìshù)a,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
证明:假设存在实数 a,使得以 PQ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 O,
(2)分析法是从待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
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
12/8/2021
第四页,共三十六页。
自主梳理
知识(zhī
网络
shi)
要点
(yàodiǎn)
梳理
思考(sīkǎo)
辨析
4.反证法
(1)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
(2)反证法中,必须首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
|x|+|y|=20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 (
A.76
B.80
)
C.86 D.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A组——基础对点练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A.方程x3+ax+b=0没有实根B.方程x3+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C.方程x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D.方程x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解析: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否定是没有实根,故要做的假设是“方程x3+ax+b=0没有实根”.答案:A2.(2018·重庆检测)演绎推理“因为对数函数y=log a x(a>0且a≠1)是增函数,而函数是对数函数,所以是增函数”所得结论错误的原因是()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错误解析:因为当a>1时,y=log a 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当0<a<1时,y=log a 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所以大前提错误.故选A.答案:A3.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等于() A.f(x) B.-f(x)C.g(x) D.-g(x)解析:由所给等式知,偶函数的导数是奇函数.∵f(-x)=f(x),∴f(x)是偶函数,从而g(x)是奇函数.∴g(-x)=-g(x).答案:D4.(2018·丹东联考)已知“整数对”按如下规律排列:(1,1),(1,2),(2,1),(1,3),(2,2),(3,1),(1,4),(2,3),(3,2),(4,1),…,则第70个“整数对”为() A.(3,9) B.(4,8)C .(3,10)D .(4,9)解析:因为1+2+…+11=66,所以第67个“整数对”是(1,12),第68个“整数对”是(2,11),第69个“整数对”是(3,10),第70个“整数对”是(4,9).故选D.答案:D5.(2018·山西质量监测)对累乘运算∏有如下定义:∏k =1na k =a 1×a 2×…×a n ,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k =11 0072k 不能被10100整除B.∏k =12 015(4k -2)∏k =12 014(2k -1)=22 015 C.∏k =11 008(2k -1)不能被5100整除D.∏k =11 008 (2k -1)∏k =11 0072k =∏k =12 015k解析:因为∏k =11 008 (2k -1)∏k =11 0072k =(1×3×5×…×2 015)×(2×4×6×…×2 014)=1×2×3×…×2 014×2 015=∏k =12 015k ,故选D.答案:D6.已知13+23=(62)2,13+23+33=(122)2,13+23+33+43=(202)2,…,若13+23+33+43+…+n 3=3 025,则n =( )A .8B .9C .10D .11解析:13+23=(62)2=(2×32)2,13+23+33=(122)2=(3×42)2, 13+23+33+43=(202)2=(4×52)2, ……由此归纳可得13+23+33+43+…+n 3=[n (n +1)2]2,因为13+23+33+43+…+n 3=3 025,所以[n (n +1)2]2=3 025,所以n 2(n +1)2=(2×55)2,所以n =10,故选C.答案:C7.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3a ”索的因应是( )A .a -b >0B .a -c >0C .(a -b )(a -c )>0D .(a -b )(a -c )<0解析:由a >b >c ,且a +b +c =0得b =-a -c ,a >0,c <0.要证b 2-ac <3a ,只要证(-a -c )2-ac <3a 2,即证a 2-ac +a 2-c 2>0,即证a (a -c )+(a +c )(a -c )>0,即证a (a -c )-b (a -c )>0,即证(a -c )(a -b )>0.故求证“b 2-ac <3a ”索的因应是(a -c )(a -b )>0.故选C.答案:C8.下列三句话按“三段论”模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y =cos x (x ∈R)是三角函数;②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③y =cos x (x ∈R)是周期函数.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②③①D .③②①解析:根据“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可知:①y =cos x (x ∈R)是三角函数是“小前提”;②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是“大前提”;③y =cos x (x ∈R)是周期函数是“结论”.故“三段论”模式排列顺序为②①③.故选B.答案:B9.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S,则△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2Sa+b+c.将此结论类比到空间四面体:设四面体S ABC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体积为V,则四面体的内切球半径为r=()A.VS1+S2+S3+S4B.2VS1+S2+S3+S4C.3VS1+S2+S3+S4D.4VS1+S2+S3+S4解析: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则球心O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所以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O为顶点,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4个三棱锥体积的和.则四面体的体积为:V=13(S1+S2+S3+S4)r,所以r=3VS1+S2+S3+S4.答案:C10.袋中装有偶数个球,其中红球、黑球各占一半.甲、乙、丙是三个空盒.每次从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将其中一个球放入甲盒,如果这个球是红球,就将另一个球放入乙盒,否则就放入丙盒.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袋中所有球都被放入盒中,则()A.乙盒中黑球不多于丙盒中黑球B.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C.乙盒中红球不多于丙盒中红球D.乙盒中黑球与丙盒中红球一样多解析:若袋中有两个球,则红球、黑球各一个,若红球放在甲盒,则黑球放在乙盒,丙盒中没有球,此时乙盒中黑球多于丙盒中黑球,乙盒中黑球比丙盒中红球多,故可排除A、D;若袋中有四个球,则红球、黑球各两个,若取出两个红球,则红球一个放在甲盒,余下一个放在乙盒,再取出余下的两个黑球,一个放在甲盒,则余下一个放在丙盒,所以甲盒中一红一黑,乙盒中一个红球,丙盒中一个黑球,此时乙盒中红球比丙盒中红球多,排除C;故选B.答案:B11.在一次调查中,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的阅读量有如下关系:甲、丙阅读量之和与乙、丁阅读量之和相同,甲、乙阅读量之和大于丙、丁阅读量之和,丁的阅读量大于乙、丙阅读量之和.那么这四名同学按阅读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__________.解析:因为甲、丙阅读量之和等于乙、丁阅读量之和,甲、乙阅读量之和大于丙、丁阅读量之和,所以乙的阅读量大于丙的阅读量,甲的阅读量大于丁的阅读量,因为丁的阅读量大于乙、丙阅读量之和,所以这四名同学按阅读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甲、丁、乙、丙.答案:甲、丁、乙、丙B组——能力提升练1.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 018的末位数字是()A.2 B.4C.6 D.8解析:通过观察可知,末位数字的周期为4,2 018÷4=504……2,故22 018的末位数字为4.故选B.答案:B2.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A.28 B.76C.123 D.199解析:记a n+b n=f(n),则f(3)=f(1)+f(2)=1+3=4;f(4)=f(2)+f(3)=3+4=7;f(5)=f(3)+f(4)=1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f(n)=f(n-1)+f(n-2)(n∈N*,n≥3),则f(6)=f(4)+f(5)=18;f(7)=f(5)+f(6)=29;f(8)=f(6)+f(7)=47;f(9)=f(7)+f(8)=76;f(10)=f(8)+f(9)=123.所以a10+b10=123.答案:C3.某学校运动会的立定跳远和30秒跳绳两个单项比赛分成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下表为10名学生的预赛成绩,其中有三个数据模糊.秒跳绳决赛的有6人,则( )A .2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B .5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C .8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D .9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解析:由数据可知,进入立定跳远决赛的8人为1~8号,所以进入30秒跳绳决赛的6人从1~8号里产生.数据排序后可知3号,6号,7号必定进入30秒跳绳决赛,则得分为63,a,60,63,a -1的5人中有3人进入30秒跳绳决赛.若1号,5号学生未进入30秒跳绳决赛,则4号学生就会进入决赛,与事实矛盾,所以1号,5号学生必进入30秒跳绳决赛.故选B.答案:B4.(2018·武昌区调研)一名法官在审理一起珍宝盗窃案时,四名嫌疑人甲、乙、丙、丁的供词如下,甲说:“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乙说:“我没有作案,是丙偷的”;丙说:“甲、乙两人中有一人是小偷”;丁说:“乙说的是事实”.经过调查核实,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人说的是假话,且这四人中只有一人是罪犯,由此可判断罪犯是________.解析:由题可知,乙、丁两人的观点一致,即同真同假,假设乙、丁说的是真话,那么甲、丙两人说的是假话,由乙说的是真话,推出丙是罪犯,由甲说假话,推出乙、丙、丁三人不是罪犯,显然两个结论相互矛盾,所以乙、丁两人说的是假话,而甲、丙两人说的是真话,由甲、丙供述可得,乙是罪犯.答案:乙5.“求方程(35)x +(45)x =1的解”有如下解题思路:设f (x )=(35)x +(45)x ,则f (x )在R 上单调递减,且f (2)=1,所以原方程有唯一解x =2.类比上述解题思路,方程x 6+x 2=(x +2)3+(x +2)的解集为________.解析:令f (x )=x 3+x ,则f (x )是奇函数,且为增函数,由方程x 6+x 2=(x +2)3+x +2得f (x 2)=f (x +2),故x 2=x +2,解得x =-1,2,所以方程的解集为{-1,2}. 答案:{-1,2}6.观察下列等式:1+2+3+…+n =12n (n +1);1+3+6+…+12n (n +1)=16n (n +1)(n +2);1+4+10+…+16n (n +1)(n +2)=124n (n +1)(n +2)·(n +3);……可以推测,1+5+15+…+124n (n +1)(n +2)(n +3)=________.解析:根据式子中的规律可知,等式右侧为15×4×3×2×1n (n +1)(n +2)(n +3)(n +4)=1120n (n +1)(n +2)(n +3)(n +4).答案:1120n (n +1)(n +2)(n +3)(n +4)7.已知数列{b n }满足3(n +1)b n =nb n +1,且b 1=3.(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已知a n b n =n +12n +3,求证:56≤1a 1+1a 2+…+1a n<1. 解析:(1)因为3(n +1)b n =nb n +1,所以b n +1b n=3(n +1)n . 因此,b 2b 1=3×21,b 3b 2=3×32,b 4b 3=3×43,…,b n b n -1=3×n n -1, 上面式子累乘可得b n b 1=3n -1×n , 因为b 1=3,所以b n =n ·3n .(2)证明:因为a n b n =n +12n +3,所以a n =n (n +1)2n +3·3n . 因为1a n =2n +3n (n +1)·13n =3(n +1)-n n (n +1)·13n =(3n -1n +1)13n =1n ·13n -1-1n +1·13n ,所以1a 1+1a 2+…+1a n=(1·130-12·131)+(12·131-13·132)+…+(1n ·13n -1-1n +1·13n )=1-1n +1·13n . 因为n ∈N *,所以0<1n +1·13n ≤16,所以56≤1-1n +1·13n <1, 所以56≤1a 1+1a 2+…+1a 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