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合集下载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一、中学生心理特点:1、初中生心理特点:⑴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⑵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⑶不成熟的“成人感”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⑸同一性问题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⑴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两者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⑵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⑶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⑷进取性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⑸闭锁性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非希望有单独的空间,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秘密.⑹社会性` 高中生对现实生活的很多规范都很感兴趣,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热心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对社会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校生活中,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强烈.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日趋增强.他们开始以从未有过的认真与严肃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与职业前途.二、中学心理健康辅导对策一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目标1.增进心理健康.班级心理教育的基础目标,就是通过班级心理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进行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能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保持乐观、稳定的积极心态.2.优化心理素质.这要求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以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3.开发心理潜能.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不仅要造就他们与未来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心理素质,更要造就他们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创造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开发人的心理潜能.班主任要从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的成功经验那里,吸收和借鉴一些开发心理潜能的经验,如思维训练教学、开发右脑教育、创造能力培养,以及旨在提高情商水平的情感教育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尽可能多地发挥他们远未发挥出来的心理潜能,使弱智者增智,低能者增能;使智者更智,能者更能.二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1.以科学为指针2.以全体为对象3.以活动为前提4.以发展为重点5.以尊重为基础6.以自助为目的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3.能承受挫折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分年段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的建议高一年级学生特点: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成人感”突出.面对新的环境有陌生感和孤独感,强烈希望尽快结交多些新朋友.与初三比较,学科科目大大增加,学科知识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加大,很多学生的学习出现不适应现象,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压力过大,甚至出现学习焦虑.有些同学成绩不如以前“辉煌”,或从“班干部”变成了“平民百姓”,自身无法接受这种心理落差.部分择校生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经历了紧张的升中考试后会产生歇一歇的思想,会把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多地分配在娱乐上如打球、听歌、玩计算机游戏、上网聊天等.高三年级学生特点:1、精力充沛,富于想象,情感丰富,易被复杂、新奇事物吸引;学习上勤于思考,善于质疑,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巨大的潜能.有的同学在总复习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勇于表现自己,好尝试,追求高远目标.另外学生已步入成人阶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尤其关注自身的发展,考虑升学择业和人生理想问题.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陷入精神不振,郁闷生气和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之中.心理教育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升学观和择业观,正确对待高考,掌握科学合理的系统复习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控制焦虑情绪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三年级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总之,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第一、情绪波动大。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第二、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被理解与尊重,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若按大人的意愿去做就感觉任人摆布,觉得很委屈、很不甘心。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都持批判的态度,产生叛逆。

第三、意志不坚定。

青春期孩子在做某些事情时,对于自己的目的可能并不明确,而且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青春期孩子很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这也是因为青春期孩子较少被社会锻炼所导致的结果。

中学生青春期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第一、人际关系上的敏感与退缩。

有些中学生十分自卑,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对他人的反应过分敏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中被动、胆小、易害羞,害怕在公共场合出头露面,甚至会发展到躲避与人交往。

第二、攻击、敌对和仇视行为。

冲动性是中学生的行为特点,他们易采取直接简单的攻击行为方式来解决困境,如:与同学闹矛盾,说不了几句就会拳脚相加;对父母的责骂,当面顶撞,甚至负气出走。

有些中学生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常常采取公开的敌对和仇视行为,以至于发展到对社会存有一种普遍的反抗态度。

第三、情绪上的紧张、焦虑与抑郁。

适度的焦虑不安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但有些中学生面对困难与矛盾时,比如,受老师、家长责骂,与同学争吵,考试不如意,面临重要的考试等等,陷入持久而深刻的不良情绪中,以致于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又加深了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长期不能自拔。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如何解决?第一、培养自尊和自信。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可能受到挑战。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强调他们的优点和成就。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身心的变化、个性的塑造、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交关系的发展等方面。

具体而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对自身能力和身体形象高度关注。

由于身体发育和性征出现的变化,中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身体感到陌生和困惑,对外貌和体型有很高的要求。

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和外貌会产生强烈的现实焦虑,常常对于自己的身体和外貌产生不满和不自信的情绪。

其次,中学生个性开始形成,对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的个人价值,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为自己树立目标。

中学生往往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自己的表现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产生高度关注。

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往往对他人的评价和意见高度敏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再次,中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较高。

中学生开始对世界和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并有持续的求知欲。

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多样,既通过课堂学习,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等途径积极获取知识。

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十分关键,他们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和学业表现。

此外,中学生的社交关系开始发展,对同伴的关注和认同成为重要的心理需求。

中学生进入了一个社交活动较为频繁的阶段,他们开始主动寻求和同伴的交往,并对同伴的看法和评价高度敏感。

中学生往往倾向于与同龄人建立互助合作的学习关系和友谊关系,以满足对情感认同和社会支持的需求。

最后,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易受情绪的影响。

中学生这个阶段由于身心发展的变化,情绪容易波动。

他们往往情感丰富,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此外,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对事件的解读容易偏向消极或过于敏感。

总的来说,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在身心发展迅速、个性的塑造、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交关系的发展等方面。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中学生是青春期的儿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特点也开始显现出来。

以下是中学生阶段的心理特点。

1.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进行思考和探索。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试图与他人区分开来。

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2.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中学生对他人的看法非常敏感,并容易受到他人的评价和评论影响。

他们会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改变自己,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受。

3.对同伴关系的重视:中学生注重交朋友和组成团体。

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支持,并希望在集体中有一定的地位。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这也是他们建立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4.积极追求独立和自主:中学生希望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

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项目中,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5.心理波动明显:中学生的情绪变化比较剧烈,有时会表现出情绪激动、易怒、消沉和情绪低落等。

这是因为他们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上的稳定性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6.对待学业的态度:中学生在学习上有积极的态度,渴望取得好成绩和进一步深造。

他们希望能够在学习上取得成就,并通过成绩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然而,他们可能会遇到学习压力和适应新学科和教学方式的困难。

7.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中学生开始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道路感到迷茫和焦虑。

他们面临着选择高中课程和大学专业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成年后的责任和独立生活的挑战。

8.对社会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中学生开始对社会和社会问题表现出关注和兴趣。

他们开始思考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问题,并希望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1.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关系,提供稳定的家庭和学习环境。

2.增强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1.思维逐渐成熟: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开始具备更加成熟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开始从表面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

同时,中学生也逐渐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2.个性发展初步显现:中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能力。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去追求。

在同伴关系中,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友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同伴的影响。

3.对自我认识的探索: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认识逐渐加深,开始思考自己的个人特点、优点和缺点。

有些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身材、自信等方面开始过分关注,产生自卑心理;而另一些中学生则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探索,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4.情感变化明显:中学期间青春期的到来,使得中学生的情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和恋爱情感,并且对友情和亲情的需要也日益增长。

由于身心发展不均衡,中学生的情绪也相对较为波动,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等问题。

5.学业压力增加:中学时期学业负担较大,课业压力也相对增加。

中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知识学习,需要掌握更高深的学科知识。

在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时,中学生可能面临着焦虑、紧张、幸福感减少等问题。

6.社交能力培养:中学生开始更多地参与社交活动,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

他们需要学会与不同人群相处,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交际能力。

此时,中学生的羞涩和自卑心理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交流。

7.逐渐形成自我责任意识: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责任逐渐形成意识。

他们需要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习惯,开始自己制定计划并且全面负责。

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自律意识,并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体现在思维的成熟、个性的初步显现、自我认识的探索、情感变化明显、学业压力增加、社交能力培养和自我责任意识的逐渐形成等方面。

第二讲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

第二讲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

第二讲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是指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独特表现和特点。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一、身心特点1.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躯体发育迅速,性征逐渐显现,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对强烈的生理需求有着追求的欲望。

2.心理上,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1.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定位。

2.中学生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度较高,常常关注他人的反应和评价,注重社会认同感和他人的肯定。

三、自我认同的建立1.中学生期望寻找自己独立的个性和认同感,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同。

2.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自我价值和角色的理解和建构有较高的需求。

四、情绪和人际关系的波动1.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常表现出易激动、易冲动、易情绪低落等特点。

这与他们生理发育、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认同建立等发展特点有关。

2.中学生开始接触和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友情矛盾、恋爱纠葛等情感问题,需要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五、价值观的塑造和选择1.中学生开始面临各种价值观的挑战和冲突,需要通过思考和体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2.中学生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对于理想、责任、公平等价值观的认同和选择有所关注。

六、学业压力和自我管理1.中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责任。

2.中学生面临着课业、班级、家庭和兴趣爱好等多重角色和要求,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以上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主要内容,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措施,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我意识强烈中学生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能力和价值,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他们会对自己的外貌、穿着、言行举止等方面产生较强的注意和关注,希望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形象和关系。

二、情感波动大中学生阶段的孩子们情感波动较大,既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兴奋和快乐,也可能因为一些挫折和困难而沮丧和消极。

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常常会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对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产生怀疑和否定。

三、自我认同困惑中学生阶段的孩子们正在经历身份认同的过程,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然而,由于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他们常常会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惑,不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对未来产生迷茫和疑虑。

四、对权威的挑战中学生阶段的孩子们开始对权威和传统观念进行质疑和挑战。

他们开始思考社会规范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规定和约束产生抵触和反抗,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独立。

五、社交需求增强中学生阶段的孩子们对社交的需求增强,开始重视与同伴的交往和合作。

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和喜欢,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他们通过社交活动来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六、自主意识增强中学生阶段的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始追求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

他们希望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不再满足于被他人指导和控制,表达自己的主见和意愿。

七、学业压力增大中学生阶段的孩子们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压力。

他们需要适应更为繁重和复杂的学习任务,面对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需要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之间进行平衡。

这种学业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关爱。

八、对未来的焦虑中学生阶段的孩子们开始对未来产生焦虑和担忧。

他们面临着选择学科、规划职业、考取大学等重要决策,这些决策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精神特点
1、追求完美:中学生开始看待个人,开始追求完美,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同时表达爱憎。

2、求知若渴:中学生在这个阶段,想知道各种有趣的事情,有积极的探究心态。

3、神采奕奕: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促使中学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催生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小团体。

二、心理特点
1、情绪不稳定:由于进入社会,不被家庭成员完全接受,不确定的情况令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多变样态。

2、自卑感强: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和社会融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感和社会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担忧的情绪。

3、他人意识弱:由于对社会运作及社交关系不熟悉,他们对他人的理解及遵守还不完全充分,因此行为缺乏责任感和他人意识。

三、学习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中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稳定,近期的信息坚持时间短;学习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学习状况也很不理想。

2、多学科知识模糊:中学生太多的学科知识前后模糊,缺乏系统性联系,大部分重视的是了解概要,而不是深入理解学习。

3、兴趣浓厚:在学习过程中,中学生会全面发展,增强在学习当中的兴趣和情感,表现出兴趣浓厚的态度。

初中生 心理特点

初中生 心理特点

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体差异,对自己的价值、形象和地位产生更多的关注。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长相、穿着、社交关系等方面,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

2.追求独立和自主性:初中生追求独立和自主性,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更加希望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

他们愿意独立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个人才华。

3.正确认识和处理情绪: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往往面临着情绪波动和困扰。

他们可能经历焦虑、压力、挫折感等情绪,需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4.社交需求增强:初中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希望能够融入集体,与同龄人建立更紧密的友谊关系。

他们渴望获得认同和关注,同时也需要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5.价值观开始形成:初中生对于价值观的认知开始形成,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对于现实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并在日常行为中逐渐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需要给予关注和理解,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注重个人潜能的发展,形成独立自强的品格。

中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中学生心理特点”是一个常考的内容,考查形式主要有单选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考生在备考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对知识点的理解。

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部分知识点: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然而它又是动荡多变的阶段。

因此,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期心理可概括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

1.过渡性中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各种心理特征接近成人,表现出由对成人的依赖向相对的独立过渡。

2.闭锁性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的特征,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他们开始不轻易地表露内心世界。

他们常常不愿对长辈诉说心里话,但是却容易向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其真正的思想。

【练一练】(单选):读初二的小凯把日记写在电脑里,并且对文档进行加密,也不愿对长辈诉说心里话,甚至连自己卧室房门都要贴上“无事勿进”“有事敲门”的标识。

小凯的做法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A.动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过渡性【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的特征,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他们开始不轻易地表露内心世界。

他们常常不愿对长辈诉说心里话,但是却容易向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其真正的思想。

题干中,小凯把自己的日记加密,不愿和长辈说心里话,甚至不愿意让父母进入自己的卧室,这些都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闭锁性。

故B选项正确。

3.社会性中学生活动的社会性增强,社会环境对其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4.动荡性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学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生理上的快速发展让中学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强烈希望外界能把自己当作大人一样看待,希望在父母、师长那里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

但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导致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注意的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注意的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注意的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注意的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身份和价值观念,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更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和成长上的进步和价值。

2. 社交和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学生对与同龄人的关系非常关注,朋友圈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因此,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对权威和规则的挑战:中学生开始对权威进行质疑,并有时候表现出对规则的抵制。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同时也要引导他们理解和遵守适当的规则和纪律。

4. 心理压力的增加:中学阶段是学业压力较大的时期,学生需要面对升学压力、考试压力等。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压力。

5. 兴趣和动机多样化: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个性化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方式。

6. 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总之,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就。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资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资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资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教资考试中重要的考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偏执心理。

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常常会表现出过度自我保护的心理,并且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

2. 自我意识增强。

中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也会更加自信。

3. 好奇心强。

中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快。

4. 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中学生开始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5. 学习动力强。

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动力比较强,同时也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和追求。

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针对中学生的好奇心,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1 -。

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1200字

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1200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渴望获得认可:初中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在同伴中间的形象和地位,渴望获得同伴和老师的认可和赞扬。

因此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成绩,希望通过表现来获取他人的认可。

2. 兴趣爱好多样化:初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开始对各个方面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领域,初中生能够全情投入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 容易分心和厌烦:初中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容易被外界环境和其他事物干扰,分心是他们学习时常见的问题。

此外,初中学生面对各科学科和各种任务的增加,容易出现学习疲劳和厌烦情绪,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4. 学习目标模糊:初中学生处于转化期,面临许多新的学科和学习任务,他们对学习的目标和希望能够更加明确和清晰。

如果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容易迷失方向,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自卑和焦虑情绪:由于青春期的身体、生理和心理变化,初中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和焦虑情绪,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怀疑。

这种自卑和焦虑情绪对于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学习效果。

6. 需要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渴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能够符合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关注初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初中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他们认可和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 理解和尊重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

3. 提供有针对性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初中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学习计划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生心里特点

中学生心里特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自我意识、情绪波动、价值观变化、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心理适应问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主题,涉及到个体差异、发展阶段、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生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行为和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强烈的自我表达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情绪波动:青春期是情绪波动比较明显的时期。

中学生的情绪可能变得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他们可能经历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也可能体验到正面的情感高峰。

价值观和信仰的变化: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逐渐深化,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可能会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对传统观念产生质疑,追求独立和个性表达,同时也会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进行思考。

人际关系的变化:中学生的社交圈子逐渐扩大,他们开始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同时,他们也可能面临与朋友、家人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个时期,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历孤独、社交焦虑等情感问题。

学业压力: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的时期。

他们需要应对日益增加的学科内容和考试压力。

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厌学等情绪,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适应问题: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学生需要适应身体、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这个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适应问题,例如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以及自我评价不高等认知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都是独特的,这些一般性的特点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个体。

此外,这些心理特点也并非绝对孤立的存在,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处理情感和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特点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特点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特点
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初中学习过程中青少年心理特征的综合
反映。

它表现为青春期的不同发展特征。

由于孩子的心理特征与年龄有关,因此,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是不一样的,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哪些!
首先,初中生的个性尚未完全成熟。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的认识能力仍然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很容易被别人的话和说法左右,
容易被现有的影响所影响。

同时,他们的思想意识也没有完全发展,他们
有时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常常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以自己的想
法影响别人。

其次,初中学生情绪波动大。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有时会比较敏感
和急躁,对待别人的事情有时会比较固执和不包容。

他们也很容易被感染
和影响,感情也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初中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也尚未形成完全。

他们在认知上
比较模糊,认知能力也不强,往往会根据他人的看法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而且会很容易地根据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认知。

这使得初中生经常无
法正确认识自己,往往会遇到自卑的情绪,有时甚至会出现自身焦虑等心
理问题。

最后,初中学生容易迷惑。

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

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

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中学生是思想活跃、心理敏感的阶段,正处在青春期的边缘,他们的心理特点很多,以下是几个比较主要的心理特点分析。

首先,中学生存在着丰富的情感需求。

青春期是人生中情感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中学生既有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情感需求,又有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

他们渴望得到父母和师长的关心和理解,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期望。

而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导致中学生出现情感上的不稳定和消极情绪。

其次,中学生存在着自我意识的突出。

青春期是个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中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才能、成就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关注和要求。

他们会比较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不足或失败会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

同时,中学生也更容易受到舆论和社会期待的影响,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可能违背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

另外,中学生存在着逐渐长大的矛盾心理。

在中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产生了矛盾。

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决策权。

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感到无助和依赖,需要父母和老师的保护和指导。

这种矛盾心理常常使他们感到困惑和无措,特别是在面对重要决策时更为突出。

此外,中学生还存在着压力和焦虑感。

在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压力等方面,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要应对学业的挑战,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还要面对个人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和挑战。

同时,社会和家庭的期待也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

这种压力常常使中学生陷入焦虑、紧张和疲惫,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中学生存在着丰富的情感需求,自我意识突出,逐渐长大的矛盾心理以及压力和焦虑感。

了解并正确应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给予中学生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动荡期,迈向成熟与成功。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刚升入初中,学科增多,内容变深,加上不太适应初中生活,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压力都比较大。

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适应,然而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比较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为此常常感到孤独、寂寞。

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使得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甚至想到轻生。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

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形象和个性,对自己的
外貌、才能、兴趣等方面开始有更明确的认知。

2. 自我评估压力大:中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容易产生对
自己能力的怀疑、自卑感,并且对于自己的不足处经常自我批评。

3. 社交关系复杂:中学生的社交圈开始扩大,他们需要应对来自同龄
人的群体压力,学会应对友谊、恋爱等情感关系。

4. 学习压力增加:中学生面临着学业的挑战,需要应对考试压力、时
间管理等问题,同时还要选择出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鼓励中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
我评价的积极性,避免过分苛求自己的完美。

2.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空间:中学生面临各种情感问题,我们可以倾
听他们的困扰,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机制。

3. 培养社交技巧和合理期望:通过培养中学生的社交技巧,帮助他们
解决社交问题,并教导他们建立正常的友谊和恋爱关系。

4. 督促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教导中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帮
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缓解学习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5.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为中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
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减少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

总之,通过积极引导和关注,我们可以帮助中学生应对他们的心
理特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 自我认同的探索初中时期,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行探索。

他们渴望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并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赞同。

因此,教育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活动,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自信和自尊。

2. 情绪波动和适应困难由于荷尔蒙的变化和学校生活的压力,初中生常常经历情绪波动和适应困难。

教育者应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感受,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倾听的空间。

同时,建立积极的研究环境,提供心理辅导和适度的压力释放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3. 自主研究和控制欲望的增长初中生对自主研究的需求和控制欲望逐渐增长。

教育者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过程,提供一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帮助他们培养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建立合理的纪律和规范,帮助学生理解自主和责任的平衡。

4.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非常重视同伴关系,他们渴望被认可,并希望融入一个友好的社交群体。

教育者应鼓励积极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活动,培养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

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待他人的尊重。

5. 未来职业规划的探索初中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思考和规划。

教育者可以组织职业指导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此外,教育者还应鼓励学生拓宽兴趣爱好,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对于教育者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的心理引导和适当的教育措施,可以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面临更多的学习压力、生活变化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也表现出一些普遍的特点。

首先,初中生开始对自我有更强的认识。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他们可能更加关注他人的评价,并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可,而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欠缺,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敏感。

其次,初中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压力。

他们开始接触更复杂、抽象的学科,并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学校的竞争激烈,升学压力也开始逐渐显现。

初中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尤其是在考试或者面对各种评价时。

他们也可能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对学习失去兴趣。

此外,初中生开始渴望独立。

他们想要在家庭和学校中发展自己的个性,追求自主决策的权利。

他们可能对家庭和老师的约束感到厌倦,并试图独立处理问题。

初中生还会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寻找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并试图脱离幼年时期的依赖。

初中生也会面临情感上的挑战。

他们可能面临与同伴的竞争、嫉妒和冲突。

他们的情感也会更加复杂和脆弱,可能会经历友谊的起伏和挫折。

初中生往往更容易受到情绪的波动影响,情绪的稳定性较差。

尽管初中生面临这一系列的心理特点,但这个阶段也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和关注他们的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

为了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

与初中生建立亲近和信任的关系,让他们感到可以随时向你倾诉困扰和问题。

与他们沟通时,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其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就观。

初中生可能会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为了获取成绩和成就感而努力。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成绩,帮助他们理解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成绩,还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心态。

再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开始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家长和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并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的特点分析
中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青春初期。

青春初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护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

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他们对为了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坚强与行动的自觉性有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基本形成阶段。

他们已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不管有无具体事物,都可以了解形式中的相互关系和内涵的意义,他们初步具备了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有鉴于此,为了促进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化,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具体经验的支持,把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同化于他们的认知结构,当前一个阶段逐渐变得巩固以后,渐渐地摆脱具体经验的支持,就能促进具体运算到抽象的形式运算过渡。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即个体组织自我地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他们根本无法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当个体通过对各种现实选择的考虑,已采取决定并追求目标的完成时,就获得成功的自我同一性。

中学生很少能达到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学生要持续几年以后才能作出选择。

他们中有些人往往认同于他人(通常是父母)的目标、价值观及生活方式。

他们缺乏反思和主见,过分尊重“权威”,对传统价值观感兴趣。

他们广泛尝试各种价值观念、人生取向与职业选择,而把自我确定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推迟一段时期。

这种同一性延迟现象在当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

同时中学生的个体自我意识(主体的自我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成分)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正处于心理自我阶段。

他们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他们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时一个对自己充满着迷和无法解答的世界,他们为了避免成人干扰自己发现这个新的世界,尽可能采取保密的态度,悄悄地探索。

中学生自我发展的这一特点使他们产生独立的愿望,努力争取自身的解放,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形成面向未来的新态度,因而,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趋于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理想,追求有意义的价值和目标。

因为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控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自我调控能力也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充分张扬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自信、乐于探索、善于交往和自我调控的品格。

基于上述认识,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正适应了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其必要性。

我们应当不断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努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