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有关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有关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有关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三篇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

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

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二、目标任务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三.主要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4篇)-最新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4篇)-最新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

设男生x人,女生y人。

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

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

方程如何表示?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

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①x2+y=0 ②y=2x+4 ③y+?x ④x=2/y+1 ⑤(x+y)/3-2=0(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篇)

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篇)

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篇)初一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3. P56页练习1、2III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条件V布置作业:1.P58页习题12.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

这样的点有多少个?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2024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集合6篇

2024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集合6篇

2024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集合6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一(1)班有学生40人,新转学来一名女生。

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28人,高分人数3人,优秀人数15人,虽然学生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一,能过镇中线,但是学生未能发挥出真实水平。

优秀临界生以及及格临界生的提升潜力较大。

一(7)班有学生38人, 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18人,高分人数2人,优秀人数5人,全班优秀学生不多不够拔尖,成绩中层的学生占据大部分。

学生好动,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够高,学生好动,课堂气氛较活跃。

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

提升空间较大。

两班的整体成绩均不够理想。

二、教材分析:本套教材切合《标准》的课程目标,有以下特点: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5.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第一章: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经历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

4.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 (a+b)=a2+2ab+b2第二章: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整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整册教案

教案一:整数的认识与运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的概念,了解整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运算。

3.能够解决生活中与整数有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2.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运用整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2.运用整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提高。

四、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1.展示一些由正负号和数字组成的数,让学生猜测它们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猜测数字的意思。

学生参与讨论,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概念讲解1.讲解整数的概念和意义,正数表示向右移动,负数表示向左移动。

2.引入整数的表示方法:正数前可不写正号,负数前要写负号。

3.讲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学生积极思考,向老师请教。

练习1.针对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设计一些小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2.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比较答案,互相纠正错误。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练习。

学生互相纠正错误,加深对整数运算的理解。

巩固与拓展1.针对生活中与整数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运算进行解答。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直观的导入和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小练习的加深理解,学生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掌握。

并且通过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有了提高。

然而,有些学生在分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还比较被动,需要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习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

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平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

在学习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1章:平行线。

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3章:整式的乘除。

第4章:因式分解。

第5章:分式。

,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

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

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

初中华师版数学七下教案

初中华师版数学七下教案

初中华师版数学七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平面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及特征2. 平面图形的分类3.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面图形的定义及特征,平面图形的分类。

2. 难点: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性质。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

3. 运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属于哪一类图形?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平面图形的定义及特征,总结出平面图形的性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分类,以及各类图形的特点。

4. 教师讲解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出平面图形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性质。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

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考试情况,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

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

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实数和相交线及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及其证明;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具体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四、教材分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六章、实数: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

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

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1、潜心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

2024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篇)

2024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篇)

2024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校长办公会关于新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研组为参考,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点,紧扣“质量”这一立足点,加强研究,大力实践,抓实教学常规工作并有所创新,积极稳妥地推动我校的课改工作,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办学风格,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以学生为本。

备课组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二次备课的艺术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学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发课程资源,以在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三、工作1、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好老教师和各级骨干老师的带头作用。

2、备课:以集体备课为主,形成统一的有本校特色的讲学稿,保管好所有教学案、课件,供下一届使用。

3、每周备课时,确定下周每节课的内容及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每节课的教法和策略,严格把关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每章开课前,我们先阅读全章内容,确定全章的重难点,做完全章的课后习题。

5、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在二次备课时重新修改设计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掌握知识,力求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提高思维水平。

6、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更好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实验的环境。

2023最新-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2023最新-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本节课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应用、课堂小结、探究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1、如何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2、如何表示一个角?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

活动目的: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环节三角形概念的讲解(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边角的表示方法。

并出两道习题加以练习,从练习中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项。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力目标: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7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7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7篇)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负数没有平方根及非负数开平方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能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及其近似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方与开平方这一对互逆运算的辩证关系,感受平方根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

【教学难点】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

【教具准备】小黑板科学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七年级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对数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个学期,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八年级的数学知识,这个学期的知识将会更加有趣。

2板书:实数 1.1 平方根二新授(一)探求新知1探讨:有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如果有,那它的边长是多少?(少数学习超前的学生可能能答上来)这个边长是个怎样的数?你以前见过吗?2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像(2.82842712……)这样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就叫做无理数。

3你还能举出哪些无理数?(,)1/3是无理数吗?4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二)知识归纳:1板书:1.1平方根2李老师家装修厨房,铺地砖10.8平方米,用去正方形的地砖120块,你能算出所用地砖的边长是多少吗?(0.3米)3怎么算?每块地砖的面积是:10.8120=0.09平方米。

由于0.32=0.09,因此面积为0.09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为0.3米。

4练习:由于( )=400,因此面积为4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为( )厘米。

5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遇到要找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如已知一个数a,要求r,使r2=a,那么我们就把r叫做a的一个平方根。

(也可叫做二次方根)例如22=4,因此2是4的一个平方根;62=36,因此6是36的一个平方根。

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⑴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⑶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⑴复习角的定义。

你知道有哪些特殊的角?⑵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你有什么发现?新课:由学生的发现,给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文字叙述)。

并且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理解。

问题1:如何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①∠1的余角:90°-∠1②∠α的补角:180°-∠α练习:填表(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拓广:观察表格,你发现α的余角和α的补角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理论推导?结论:α的补角比α的余角大90°α一定是锐角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本节的学习目的是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

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悉,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为难点。

)4、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根据,有侧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使学生掌控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控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情势,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情势,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情势。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有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进程,就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

大家判定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2.公式讲授如x2—16=(x)2—42=(x+4)(x—4)。

9m2—4n2=(3m)2—(2n)2=(3m+2n)(3m—2n)。

四、精讲精练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5—16x2;(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9(m+n)2—(m—n)2;(2)2x3—8x。

补充例题:判定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掌握内容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掌握内容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掌握内容2023年,作为一个七年级学生,数学是必修科目中最重要的一门。

下学期的数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技能,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阐述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掌握内容。

一、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学科,需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才能深入理解数学。

因此,下学期的数学课程将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包括数、算式、代数、函数、几何等。

2. 掌握基础技能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学科。

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技能,下学期的数学课程将注重数学计算方面的训练,包括数字运算、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数据分析和图表的制作等。

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下学期的数学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基础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重点掌握内容1. 数的概念和分类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等。

根据不同的分类,学生可以进行数的比较、运算等。

2. 代数和方程式代数是数学的重要部分,是现实世界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代数来表示问题,例如使用字母代表未知数,建立代数式和方程式等。

3. 几何和三角几何和三角是数学中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习平面和立体几何,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解决各种三角形问题的方法。

4. 统计和概率统计和概率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统计和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数据分析、抽样调查、概率计算等。

5. 实际应用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学会如何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数学解决购物、算账、时间和距离计算等实际问题。

总之,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学目标
一、认识大数的概念与比较大小能力
1. 能够认识亿与万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数位计数方法。

2. 能够使用亿与万进行数的比较,理解大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掌握小数的概念与运算技巧
1. 理解小数的意义,了解小数点的作用。

2. 能够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3. 能够将分数与小数进行相互转化,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熟练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1. 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能够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

2. 能够进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包括百分比的计算。

3. 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打折、利率等。

四、发展代数思维与方程解题能力
1. 能够认识变量与常数的概念,了解代数式的含义。

2. 能够通过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方程与解方程的过程。

3. 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五、培养空间想象与几何推理能力
1. 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如线段、角等,认识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如证明等腰三角形、平行线定理等。

3. 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六、提升统计与概率的应用能力
1.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2. 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如计算事件的可能性等。

以上就是本课程对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希望同
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思维与应
用能力,为今后更高级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下数学教学目标

七下数学教学目标

七下数学教学目标
一、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1. 掌握代数基础知识,包括正负数、代数式、方程式等。

2. 掌握几何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角等。

3.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包括概率、统计等。

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1.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利息等。

2. 了解数学与各学科的联系,如数学在物理、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3. 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庭预算、时间管理等。

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 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等。

2. 培养数学推理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

3. 提高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解决方案。

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1. 学会分析问题,能够理解问题并转化为数学语言。

2.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定义问题、建立模型、求解和验证等。

3. 学会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1. 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美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鼓励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和竞赛,提升数学素养和能力。

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数学学习时间。

2. 养成认真听课、做笔记、复习的好习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培养独立思考、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

北师大七下数学教学目标

北师大七下数学教学目标

北师大七下数学教学目标
北师大七下数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技能:掌握七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式,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3. 问题解决: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5. 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具体来说,北师大七下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来确定,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七年级下学期数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如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代数式与方程的运算:让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如角、边、周长、面积等。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了解基本的统计概念。

教学难点:方程的实际应用:将方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运用已知条件进行几何证明。

复杂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学会筛选、整理和分析数据,形成有效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相关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学习。

2. 知识讲解与演示系统讲解新课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确保学生理解。

通过示例和演示,展示知识的运用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练习与指导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

4. 小组合作与探究分组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制定了2024年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下面是该计划的详细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熟练掌握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内容,包括整数、分数、代数式、线性方程组等;b. 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解题方法;c.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b. 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c.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程度;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a. 整数的概念及运算;b. 常见分数的概念及运算;c.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d. 代数式的运算及其应用;e. 相交线和平行线。

2. 教学重点和难点:a.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的理解;b.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c. 代数式的运算规则的掌握;d. 形象化地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 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归纳法: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抽象总结出规律,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4. 演绎法:根据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 整数的概念及运算(2周)a. 教师讲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整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c.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2. 常见分数的概念及运算(2周)a. 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b.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c.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4周)a. 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b.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c.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应用。

初一下数学的教案

初一下数学的教案

初一下数学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学初一下学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分析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和重点:
1. 直线与角
2.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3. 平面图形的计算
4. 三角形的性质与运算
5.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
6. 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应用
7. 整式代数与因式分解
8. 分数式
9. 代数方程与不等式
10. 统计与概率
教学方法:
1. 形式多样的教学
2. 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
3. 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
4. 思维导图和图表法的使用
教学资源:
1. 教材教辅资料
2. 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新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使用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进行相关例题和练习。

3. 利用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4.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图表的绘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小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评估与反馈:
1. 定期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

2. 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五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基本事实,会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会用这些语句画出图形;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5.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会识别邻补角和对顶角。

2.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

3.会运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计算。

重点: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性质。

难点: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的运用及推理过程表述。

5.1.2垂线
学习目标:
1.掌握垂线的定义,并会画垂线。

2.掌握垂线的两个性质。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重点:垂线的定义、性质。

难点:垂线的性质。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
1.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知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得到的。

重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难点:复杂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5.2.1 平行线
学习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掌握平行公理和推论。

重点:平行线的含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难点: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

5.2.2 平行线的判定
学习目标:
1.熟记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2.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表述判定。

重点: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难点:由判定1得出2、3的思考与推理过程。

5.3.1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熟记平行线的性质。

2.会运用性质解题。

重点:性质的运用。

难点:性质与判定易混淆。

5.3.2命题定理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知道命题的组成,能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重点:命题定性的理解。

难点:分清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5.4平移
学习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
形。

2.会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重点:1.图形平移的特征。

2.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画法。

难点:1.认识图形平移特征。

2.作出简单图平移后的图形。

第六章: 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坐(标为整数)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3.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

通过研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使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换。

5.结合实例,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有序数对
学习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会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重点: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6.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习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在给定的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
标。

重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难点:理解有序数对和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学习目标:
1.会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2.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重点: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