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布拉格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JIAOZILIAO
2015年第10期(总第678期)
现代语言研究中,“功能主义”指的是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1]。作为功能主义思潮发源地的布拉格学派之所以被冠以“结构—功能学派”,概因其首次将结构和功能同时引入对语言的研究。布拉格学派认为语言首先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服务的,是用于交际的、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功能系统,与“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这一共识相契合。布拉格学派对于语言的认识及理论研究即使到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有深刻的影响。
一、布拉格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布拉格学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以“布拉格语言学派”的组织形式存在是从1926年到1953年。尽管其组织形式存在还不到三十年,但期间布拉格学者们在语言理论方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对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一)准备时期(1922-1925年)
1920年,俄国学者雅各布森移居捷克,由于对原“莫斯
科语言小组”学者缺乏联系不满,在1925年应马泰修斯之
邀,与马泰修斯的助手特伦卡博士制订了创立布拉格语言小组的计划。同年10月马泰修斯邀请雅各布森等五名学者聚会。会上,首先由马泰修斯作了题为《语言研究中的新潮流和趋势》的报告。他列举了语言研究新的方法,并把报告的主要论点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以作为准备成立的语言小组的思想基础[2]。之后布拉格学派的会议就固定沿用了这种报告加讨论的形式。这次聚会的圆满成功为之后布拉格学派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经典时期(1926-1939年)
1926年10月6日,布拉格学派举行第一次聚会,此次参会者共六人,首先由德国语言学者Henrik Becker 做题为《欧
洲的语言精神》的报告,之后就报告精神进行组内讨论,这次聚会标志着布拉格学派的成立。1928年,布拉格学会在参加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时把音位学的观点第一次公之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1929年,布拉格学会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语文学家大会上提出了一个“论纲”,系统阐明了其语言
理论和方法论观点。在1932年的海牙语音科学会议上,人们正式提出了“布拉格学派”这一称呼[3]。
鲜明的国际性是经典时期布拉格学派的显著特点:与西欧的语言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也与前苏联语言学界有较深的关系。雅柯布逊、特鲁别茨科伊和卡尔采夫斯基这三位侨居国外的语言学家也加入布拉格学派。前两位是这一学派代表人物,学派的成就与他们的杰出贡献密不可分;后一位是索绪尔的学生,这表明了日内瓦派与布拉格派的密切联系。布拉格学者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活动。在学派顶峰时期,功能主义的语言观影响广泛,一些非布拉格学会成员的语言学者因其理论与学派观点接近,也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派刊物《布拉格语言小组论丛》的开始和结束正好界定了布拉格学派的经典时期,即该学派最有朝气、最有成就的时期。
(三)后经典时期(1940—1948年)
后经典时期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活动不再活跃,理论见解上也不像之前那般新锐和富有朝气。对学派发展更不利的是,部分布拉格学派学者的观点向传统观点提出挑战和质疑。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国家机构调整的原因,布拉格学派被解散。至此,布拉格学派从有组织的理论研究转入零散的个人小组研究。
二、布拉格学派的理论成就(一)音位理论
布拉格学派最突出的贡献是区分了语音学和音位学。其相关理论集中体现在特鲁别茨柯依所著的《音位学原理》一书中。这本专著耗尽特鲁别茨柯依一生的心血,是该学派最杰出的作品,主要成就在于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他将音位学从之前的语音学中独立出来并与语音学予以区别———语音学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是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进而明确了音位的定义: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提出了划分音位的“替换原则”;分析了语音特征,即元音、辅音和非音质特征。
摘
要: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 ),被语言学界公认为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学派,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本
文旨在通过对布拉格学派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各阶段成就的纵向介绍探讨其在语言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和功绩,以及学习布拉格学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布拉格学派
功能
结构
音位学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青海西宁
810000)
丁乃妮范荣玲
略谈布拉格学派
(二)结构功能语言观
布拉格派学者对语言的基本看法可概括为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可称作结构功能语言观。马泰休斯提倡应从语言功能入手去研究语言形式;从讲话人的角度去考察语言,“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形式”[4]。简单来说就是功能语言观将语言视为一种工具,担负各种功能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三)句法功能
句法功能也被称作句子功能展示成分,即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或文句,测量一句话的各个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5]。在传统的形式切分即语法切分的基础上,马泰休斯提出增加句子的实际切分。实际切分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即从功能角度分析句子的方法。与形式切分的基本要素—主语和谓语所不同的是,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核心,即主位和述位。主位指说话人要叙述的对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说话人和受话人已知的或不言而喻的信息;述位表示受话者所不知道的新信息。
除了以上理论成就外,布拉格派学者还在系统和共时研究、语言联盟理论、语言分析的普遍理论体系、标记和无标记理论等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将最新的语言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
三、布拉格学派的余音及现状
(一)学派余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布拉格学派又开始活跃。在1960年,Josef Vachek编辑的《布拉格学派语言学辞典》出版。1964年,《布拉格语言学论丛》在布拉格创刊。之后,Vachek编撰的《布拉格学派语言学读本》及其著作《布拉格语言学派》在美国出版问世。由于特伦卡等学者们的坚持和努力,布拉格学派的传统在捷克本土得以恢复。雅各布森等布拉格学者到美国后,通过在几所著名高校如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的教学,使布拉格学派的思想理论在美国生根发芽并继续发扬光大,并对美国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布拉格学派的现状
1.Jan Firbas小组:JanFirbas是布拉格学派学者Josef Vachek(1909—)的弟子,而Vachek是布拉格学会会长马泰休斯的弟子。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以Firbas为中心形成的语言小组研究“功能句子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简称FSP),该小组的研究成果经常发表在刊物《Brno英语研究》上。Petr Sgall小组:Petr Sgall(1926—)也是布拉格学派成员的学生。他提出了语言的“功能生成描述”(functional generative approach)。以他为中心的小组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个以“依存句法”为基础的描写框架。
1966年到二十一世纪初,结合这两个小组的“功能句子观”与“功能生成方法”理论研究,从本质上看,他们研究的都是表达手段与表达需要之间的关系,继承了学派以马泰休斯、雅各布森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传统[6]。
2.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功能主义语言理论继续发展。时至今日,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已在国际语言学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根据布拉格学者关于语言的功能学说提出了“三大纯理功能”。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观无论从功能学说方面,还是主位理论方面,抑或是语境思想方面都有对布拉格学派的继承和发展。
四、结语
在语言的功能结构研究方面,布拉格学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对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发展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财富。笔者在这里纵向把握布拉格学派的历史及成就,最期盼的是从该学派的成长过程中学习他们在学术理论方面的积极发现,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对之前理论的批判、包容的精神,也学习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国的语言学界应在广大先辈们的理论基础上提倡合作与发展,全方位地发展我们的语言研究尤其是汉语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永峰.经典重温:布拉格语言学派的历史与现实[J].山东外语教学,2005(1).
[2][3]钱军.布拉格学派历史研究[J].外语学刊,1995(1).
[4][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钱军.布拉格学派近况与现状[J].国外语言学,1996(4).
指导教师:范荣玲
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