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棠画浅绛瓷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家第一代: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汪藩周子善俞子明吴少萍江永源罗允夔任焕章余焕文万子铭蒋玉卿第二代: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章许品衡方家珍周筱松汪照藜方少溪张云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许达生。
第三代:王子卿松石戴裕成梅春高恒生安少山胡献瑞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段生茂胡仲贞吴飞麟王琦潘匋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大吉生做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王恩怀王步第三子王声怀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文人画审美趣味对清末民初浅绛彩瓷影响
浅论文人画审美趣味对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的影响摘要清末民初是中国瓷器发展最为特殊的时代,瓷艺家简化了粉彩在瓷上进行绘画的工艺技法,将“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类似于浅绛山水画的瓷上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绘画由于受文人画审美趣味的影响,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它所表现的瓷绘特征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极大地提高了陶瓷艺术的文化品位,对日后的瓷艺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文人画审美趣味浅绛彩瓷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识码:a瓷器是中国一项重大的创造。
瓷器以其特有的精湛技艺和绚丽装饰,带给人精神的舒悦与美感。
从唐宋至明清,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产生的瓷器瑰宝,经由“陶瓷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地,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了伟大贡献。
清末民初时期浅绛彩瓷的辉煌,文人画家的作用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受到文人画审美趣味的影响,才有了后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繁荣和辉煌。
一清末民初的浅绛彩瓷“浅绛”原是中国山水画的术语,指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创造的一种水墨画,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以淡赭、花青、藤黄等颜色渲染而成的山水画。
中国画里的“绛”色就是赭红色,其颜色多由间色组成,又染以浅色,故名“浅绛”。
什么是浅绛彩瓷?清末民初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陶瓷,叫“浅绛彩瓷”。
它是以一种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已烧好的白瓷胎上绘制纹饰后,染上浅淡的赭石与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色彩,然后入火经700℃左右的低温烧制而成。
特点是在釉面上作画,色彩格外鲜艳夺目。
画面用色薄,色调清淡柔和,艺术风格与纸绢上的浅绛山水画大致相同。
题材除山水之外,还包括花鸟、人物、走兽等。
清末民初,无论是日用品瓷器还是陈设瓷器上都流行浅绛彩瓷,它首次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诗、书、画、印”表现在了瓷器上,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浅绛彩瓷属于民窑产品,盛行于市民阶层与中小官吏。
由于浅绛彩瓷具有深厚的文人绘画风格,加上文人画家用精彩技艺所描绘的清新淡雅画面,使一些上层官僚喜欢用其作为馈赠礼品。
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
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来源:网购瓷砖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家第一代: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汪藩周子善俞子明吴少萍江永源罗允夔任焕章余焕文万子铭蒋玉卿第二代: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章许品衡方家珍周筱松汪照藜方少溪张云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许达生。
第三代:王子卿松石戴裕成梅春高恒生安少山胡献瑞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段生茂胡仲贞吴飞麟王琦潘匋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大吉生做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王恩怀王步第三子王声怀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仙槎浅绛彩携琴访友图瓷板画
艺术品知识图片资料图片资料福建浦城陶正晨钱安,字仙槎,别署清华、惜花氏,斋名映莲轩,安徽黟县人,为清末民初著名浅绛彩瓷画家。
他是汪友棠的学生,又是浅绛彩画派后期重要传人,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及四体书法,尤精彩绘。
其彩绘种类包括浅绛彩、粉彩、墨彩、金彩、帖花、刷花、珊瑚红地描金、珊瑚红地粉彩等。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赭、青色彩渲染为主的山水画,称浅绛山水。
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湿变化之墨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这种浅绛山水的画法,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所创造。
浅绛彩携琴访友图瓷板画,壬戌年(1922)作,瓷质釉色洁白如玉,纵38.6厘米,横25.6厘米。
图作峰峦平湖,小桥曲岸,坡石疏林,隐见茅舍,云凝岭谷,翠缀岩石。
作者崇尚黄公望,追求其笔墨韵味,讲究空灵洒脱,平淡天真。
体现出仙槎所题“一湾碧水湖如镜,三向青山列帷屏”的意境。
描绘一雅士骑驴行至溪桥头,侍童携琴尾随,寻亲访友,情意甚殷。
在百年老树处,有静室明轩,二高士相逢倾谈。
平湖渐推远山,溪流注入近水,一舟泊于岩下。
幽静疏旷是这一境界的主要特色,它寓寄的无疑是文人雅士优游闲适的意趣,欣赏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对一种诗意的沉醉,毋宁说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思考。
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富有意味的笔墨形式,这是一幅民国时期浅绛彩瓷板山水画中的精品。
全图用赭石,并参以水黑数色,峰头山脊,用笔浑厚,得苍劲之感,皴笔繁密,披麻皴等相施并用。
画面上题记为:“一湾碧水湖如镜,三向青山列帷屏,时属壬戌(民国十一年)秋为铭卿仁翁先生雅玩,仙槎写。
下钤“印”白文方印。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汪友棠浅绛彩瓷版画赏析及其艺术成就
汪友棠浅绛彩瓷版画赏析及其艺术成就钱学进【摘要】黟县籍画家汪友棠作的浅绛彩瓷绘"右军潇洒出风尘"瓷版,从了解瓷版画中的人物故事入手,欣赏浅绛彩瓷名家的画中意境,领略浅绛彩瓷绘名家汪友棠瓷绘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为研究徽学,特别是研究黟籍画家在当年景德镇形成绘瓷的-个画派提供了史料.【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汪友棠;"右军潇洒出风尘";浅绛彩瓷;艺术成就;徽学【作者】钱学进【作者单位】黄山学院,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从某种意义上说,瓷版是将瓷艺与书法画艺结合得最为紧密、同时也是瓷器中与书画最为形似的一类器物,它以烧结的泥板代替纸绢作为文字和绘画的载体。
最早的瓷版是以墓志形式问世的,始见于唐代的越窑,到元明时不断增多。
入清以后,作为陈设美观之用的瓷版愈加风行,特别是康熙末年粉彩装饰工艺的出现,赋予了瓷版画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使其玩赏功能大大发展。
晚清民国时期,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汪友棠、潘甸宇、“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瓷画艺人继往开来,挥洒淋漓,创作了众多瓷版画精品,山水、花鸟、人物靡不入笔,一时间“昌南板贵”,成堂瓷版尤为官宦商贾重金追捧,瓷版画逐渐被推上艺术高峰。
[1] 晚清至民国初期陶瓷发展史上有一段光辉四射的浅绛彩瓷历史,虽然正史及其诸多有关陶瓷发展演变的著述都很少提及或者一带而过,但近年来,在报刊、拍卖会、古玩市场、网络媒体、私家收藏中,这段历史中的人或者是作品,无论是开宗立派的大师程门、金品卿、王少维,还是一些著名的大家汪友棠、潘甸宇、程言、任焕章、高心田、俞子明、马庆云等等,无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从流传实物来看,黟县瓷画家汪友棠最多,作品多有上款,颇为当时人所重。
风行于同治年间的浅绛瓷绘,在光绪中后期,影响最深、成就最大者当首推汪友棠。
浅绛盖碗里的一盏好茶
浅绛盖碗里的一盏好茶作者:初国卿来源:《收藏界》2015年第06期在浅绛彩瓷的各种器型里,我比较喜欢盖碗。
这种浅绛瓷盖碗玲珑三件,小巧精致,杯与盖上的瓷画小品也简约生动,诗意横生。
置于案上品茶赏器,给人以足够的玩味与惬意。
这当是浅绛彩瓷实用与观赏两厢结合最为恰当的妙品,也是此种彩瓷风行七十年,艺术魅力至今不减的一个奥秘所在。
正是出于这一审美意趣,我才在早春时节访景德镇的时候,与数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闲谈起当下景德镇大师级的作品,几乎都是观赏器,而极少实用器的现象。
对于这一问题,他们说也认识到了。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国大师甚至省大师是陶瓷艺术中的精英,就应当追求高端艺术,创作观赏器;而实用器为大众消费,应是一般工匠所为。
对于景德镇陶瓷界的这样一种倾向,我实不敢恭维。
因为自古以来陶瓷艺术都是与实用性结合在一起的,如果非要人为将实用与观赏予以分野或割裂,这实在是陶瓷艺术的悲哀。
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是说明,陶瓷的观赏性与实用性并不矛盾,它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且结合得越好,则生命力越强,盖碗就是典型。
盖碗在明末清初之时即开始使用,有的地方又称“盖盅”或“盖杯”。
其实它和“盖盅”或“盖杯”是有区别的,“盖盅”为圆形,只有盅身和半圆形盅盖,没有托;“盖杯”则是有杯身和杯盖的普通茶杯,典型器如7501水点桃花盖杯。
盖碗则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它是中国人经过长时间积累,创制出的一种既实用又具文化内涵的瓷质器型,在民间又称“三才碗”或“三才杯”,意即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一件小小的茶具寄寓了天地甚至宇宙之思,包含了古代哲人所谓“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自然之道,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之境和精妙之思。
到了瓷器的浅绛时代,盖碗的制作与普及几乎达到一个高峰时期。
在浅绛彩瓷流行的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和文人瓷绘家制作了大量的盖碗以供应市场需求,这一点从现存的清末民初盖碗中即可印证。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民国徐仲南绘粉彩山水插牌>>拍品介绍年代:民国尺寸: 41×28cm其他:瓷板配有木框,为青绿设色山水画,图绘山峦峻岭之景,峰高耸立,飞瀑直流而下,双峰间地势平坦,小石斜坡,树木郁郁葱葱,一老者侧杖石桥之上,整图以墨彩勾画轮廓浑然挺拔,布局严谨,山石采用细笔横线皴法,由内而外渐趋疏朗。
全图意境静远恬淡,设色青翠悦目。
题款“丙寅冬月以为少泉雅赏,白恒俊敬赠”、“仲南”红彩篆书款。
徐仲南(1872-1953)艺名“竹里老人”。
江西南昌人。
所画人物,逼真传神;所画山水,意境深远;所画松竹,清秀挺拔,神韵清逸。
此作品於1999年被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赵荣华先生主编的《瓷板画珍赏》收录。
(第89页)类别:估价:75,000-100,000成交价格: RMB -- | HKD -- | USD -- | EUR --公司全称:南京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点击查看该公司所有拍卖纪录]拍卖会名: 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专场名称:瓷器玉器工艺品拍卖日期: 2006-11-09 本数据来自于拍卖公司或第三方平台,仅供参考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作者:藏行天下时间:2009-11-3 16:27:54 浏览量:1715人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中国近代名家彩绘瓷画图典》质疑
l.周筱松人物花盆 ( 16 4 页 3)
此件为新胎仿制 , 此图与本书第l页作品雷 同, 7 应为同一人所仿。
l . 门山水印盒 ( 13 5 程 页 4) 此件疑为新胎仿制, 其风格 、 构图与 中国浅绛 彩瓷》 | 第4 页作品类似, 5 但不及真品简练沉着 雄浑 大气, 而题款亦不及程门熟练高超, 有拼凑摹仿之嫌。 l.汪照藜人物笔筒 ( 15 6 页 4) 此件疑为新胎仿制, 与真品深厚的笔墨功力有较 大的落差。 请参见 ( ( 浅绛彩瓷画》第7 至7 页作品。 O 7 l .汪友棠山水笔洗 ( 17 7 页 4) 此件的画工一般 , 书法太差, 不符大家手笔。 请 参见本书第5 、10 7 5 页的二件真品, 比之下, 相 高低
从以上所举的作品考察 , 可以看出仿品笔力软弱, 用笔生硬不畅, 缺少变化, 尤其款识书法, 笔路不清, 结字太丑,大多难 以人目。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不仅
l.宝文六角帽筒 ( 15 2 页 2)
此件为新胎仿制, 画工浅率而无力, 线条僵硬不 畅, 与真品比对 , 有较大差异。 请参见 官窑内造款 作品集》第 6 6页的宝文作品。 l.曾万盛人物帽筒 ( 17 3 页 2)
・
2 .周筱松人物瓷板 ( 1) 页 7
此件为新胎仿制, 抄袭 瓷板画珍赏 第 8 页 0
的周筱松原作 , 但此仿品用笔细弱 , 线条雷同单调 , 缺少灵动、 虚实变化 其署款 , 亦可参见 浅绛彩瓷
画》 第 5 6页作品 。
3 安少山人物大瓶 ( 4 ) . 页 8
此件为新胎仿制, 笔力绵弱 , 且有稚气。 尤其是
笔法 显然不 同。
6 .高心田山水人物笔筒 ( 6 ) 页 5 此件为新胎仿制, 抄袭拼凑 , 用笔杂乱拙劣, 与 原作精熟的笔墨技法有较大的落差。 请参见( 《 中国浅 绛彩瓷》第 7 、7 页的高心田作品。 3 5 7 .潘植南山水印盒 ( 6 ) 页 7 此件为新胎仿制, 画工粗糙 , 款字亦拙劣 而真 品则技法娴熟,功力深厚。请参见本书第 1 2 、 2 5 1
浅谈古代德化陶瓷发展历程
18艺术家The artists在欧洲和美国,被称为“中国白”(法文“Blanc de China”)的陶瓷即为福建省德化县生产的白瓷。
虽然以前荷兰人是中国瓷进入欧洲的主要进口商,但第一个系统写出“中国瓷”的却是法国人,“布兰克帝支那”(“中国白”)是德化瓷的法语名称,其汉语名称是“优质白瓷”。
福建地处沿海地区,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技艺精湛,陶瓷一直占有一席之地,整个福建有成百上千个窑址。
在最近的调查中,人们对德化有着这样的写实印象:(如图1)到处可见碎陶瓷片和废品,匣钵被用来砌地基的墙(它们对普通泥砖有增加强度的作用,建工厂时可挖出数量上千的碎片,这些碎片都在窑址,堆积层厚达60多厘米)。
德化陶瓷像一条稳定的白瓷河流,由于地理位置、人民秉性、品位及材料的限制,没有受到太多皇家品位的影响,亦没有昙花一现。
相反,德化陶瓷在历史的长河中鲜少受到影响,它重视“线”的作用,凭借图1汪友棠《寿星图》浅绛彩瓷版画上,绘寿星仙容。
寿星乃主人间寿夭之神,又称南极仙翁,深受人们的崇仰与供奉。
画中寿星相貌奇古,隆额秃顶,白发银须,双手持杖。
仙童立于右侧,手托肩扛寿桃、石榴,左侧仙鹿回望仙童,饶有情趣;画左上角飞一仙蝠,鹿、蝠相伴,表现福寿齐天的寓意。
画右上角题书“降尔遐福,受天百禄,眉寿无有极”,祝愿人们福、禄、寿三吉祥。
三、浅绛彩吉祥瓷画的成绩及意义(一)继承了传统吉祥艺术与传统思想浅绛彩吉祥瓷画继承了陶瓷绘画、文人画、中国书诗画、陶瓷书诗画等多种艺术的吉祥艺术因素,从而形成了浅绛彩吉祥瓷画特有的艺术面貌及风格。
尤其是在思想内容上,通过题材的继承形式,传承了我国人民的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
在以艺术形式传承我国的思想文化方面,浅绛彩吉祥瓷画的贡献很大。
(二)开拓了吉祥艺术题材领域除继承传统吉祥艺术题材外,浅绛彩吉祥瓷画以中国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为核心,将优秀的历史故事、名人佳话、文化教育、艺术创作、生产劳动、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珍贵材料选入吉祥瓷画题材,开拓了吉祥艺术题材领域,建立了新的吉祥题材体系。
国汪友棠代笔题款初探
国汪友棠代笔题款初探民国汪友棠代笔题款初探——兼及效仿程门“筱园”山水李俨在中国晚清浅绛彩瓷里,汪友棠是最优秀的一位瓷画大师,也是在作品中从不彰显其名的最重要的官窑代笔书家和近代书法大家。
在官窑内,他最初从事代笔题款,曾为王少维、程门等等代笔。
应该说,他代笔之多、历时之久、水平之高,无人可及。
就其书法而言,光绪时期曾先后出现四种常见的书法,不过这四种书法前后演变的痕迹还是比较清晰的,只是宣统时期的书法开始出现很大变化,简直是判若两人手笔,这或许是他的另一种创新。
民国时期,汪友棠的书画却愈益显得纷繁复杂。
除了出现几种以前未见有且数量较少的书法以外,常见的则是一种近似其光绪末年的书法,这种书法与光绪之间的承续和演变,也是不难发现的。
民国年间,他的山水有不少创新和突破,成绩很大,花鸟也有所变化,都与晚清作品完全不同。
民国年间,还出现了不少书画皆为弟子代笔的伪作,同时汪友棠为弟子代笔题款却也不在少数。
对这些代笔资料的收集和考定,是一件特别烦难之事。
单是代笔资料的搜集已历时十余年的储备。
十多年来,笔者曾搜求的有关民国汪友棠代笔题款的所有资料如下:(一)民国汪友棠常见书法作品(民国8、9、10年)1.贴花花卉青花边帽筒,上题:“花样翻新。
己未(民国8年)之夏仿八大山人笔法,汪友棠写。
”底款白文印:“汪友棠造”。
(自藏)2.贴花花卉茶盘,上题:“名花集锦文章秀。
己未(民国8年)夏,清渠先生雅正,汪友棠写。
”3.人物青花边帽筒,上题:“教子读书,己未(民国8年)之秋月汪友棠写意。
”底款朱文印:“汪友棠造”。
4.花鸟烟缸,上题:“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己未(民国8年)之秋仲月汪友棠写”5.山水盖碗,上题:“竹里消闲,己未(民国8年)之冬月铸书仁兄赏玩,汪友棠写意。
”底款朱文印:“汪友棠造”。
6.山水盖碗,上题:“长日消闲一局棋,庚申(民国9年)中春汪友棠写。
”底款朱文印:“汪友棠造”。
7.人物帽筒,上题:“读书声里是吾家,庚申(民国9年)夏汪友棠写。
晚清民国浅绛彩名家
晚清民国浅绛彩名家早期浅绛彩文人瓷画的清雅不俗和文人性突出,在于瓷作者的个性表达同一题材的韵味,不同的画家的笔墨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往往不同,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在作品中揉合了自己的心声。
汪藩浅绛山水纹四方瓷板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打景德镇。
入城后,见御窑厂专造皇帝用瓷,便迁怒于此,一把火把御窑厂烧了。
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官员、画师、工匠人等或作为“妖”被杀,或侥幸逃脱,全作猢狲散尽。
金品卿浅绛花鸟瓷板御窑厂一停就是好几年,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间,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银十三万两,命九江关督蔡锦清在御窑厂旧址,重建堂舍七十二间,复兴御窑厂,所有督陶事务也由九江关监督管理。
王少维浅绛彩九老观峰大瓶御窑瓷器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生产不存在随意性,基本不允许工匠有主观意识的发挥和创造。
在清代两百多年间,御窑瓷器的生产都是遵照内廷所颁样式进行生产。
还有一些非制式的瓷器在乾隆时期居多,题材虽丰富多样,有名家山水、闲情逸趣悟道说禅等,但出产量很少,仅供皇家把玩。
这些御窑帝制,禁锢了画师们的创作才气。
太平军来后,御窑厂倒闭,画师群体解散,但拥有一技之长的画师们并不愁活路,为大官富商们画些生活用具以及和祀奉用器、礼瓷还能解决温饱问题。
闲暇之时,以自制、受托、馈赠等方式,创作一些个性表达的作品满足自己的一些爱好和过年过节馈赠亲朋好友。
这是如今我们能够看到卓而不群的文人雅瓷的重要来源。
王凤池山水兽耳大瓶所以,恰恰相反,不是浅绛画师们的生活所迫创造了浅绛彩瓷,而是清廷对御窑的失控和倒闭,让长期受陈规限制的画师们能够不再受到帝制的约束,在馈赠亲友、同好酬和、自制享用、官贾定制的瓷绘上充分发挥自己绘画创造力。
有了自己个性的表达。
此时画什么呢?青花、粉彩费工费料,成本高且不一定有销路,处于战争环境之中自然是行不通的。
他们只有选择省工省料,依仗画技去打开市场的浅绛彩。
早期的瓷胎厚重,釉质洁白莹润无比,质量之好,不是寻常百姓家能够享用的。
汪友棠别号的新发现
但是 , 汪友 棠是安徽黟县碧 山人 ,其生平主要是在江 西景德镇绘 瓷 ,他是 否跟 这两个 地方 有关连 ,一 因文 献无征 ,二 因地处 偏
远 ,恐怕靠不住 。
图5 a -
图5b -
匪
笔筒上题 : “ 读书 声里是吾家 。庚子 ( 光绪2 之冬月 ,阁 山樵 6) 隐 。” ( 图2)
图1a -
从 款题 书法来看 ,使我更 加确定为汪友棠作 品 ,因而判定 “ 阁山
樵 隐”为汪友 棠别号 。
浑厚 大气 。笔墨浑厚华滋 ,生动有致 ,加之 色彩 绚丽 、丰富 ,笔
特色 ,都是汪友棠 的风格 。
在书法方面 , 汪友 棠也是不拘一格 。这件笔筒的题句 : “ 读书 声 里 是 吾家 ” ,书 法挺 秀 多 姿 ,近 似 二 王 。款 题 “ 子 ( 绪 庚 光
2 之 冬月 ,阁 山樵隐 ” ,则 以魏碑 体楷书 笔法写 小行 楷字 , 6)
运笔刚健挺拔 、婀 娜多姿 。这些特征 , 都是他 的风格 。
陶 瓷 史 话
TAo CISH IHU A
2 0. . 2 01 11 1
汪友 棠别号的新发现
李 俨 中国科技大 学
合肥 2 0 2 309
藏 著()》有 笔 件 山 居 的 绛 一 ,想 友 的 家 图 1这书 水 一 画 读 《百 图 山 筒 棠 是 编 国。 画 我 汪 。 书 浅 家 使起 ,
法 细腻 、多 变 ,使 浅绛 彩 展现 了 新 面 目 。试 看他 庚 子 ( 绪 光 2 秋月 所作的山水 、花 乌大瓶 ( 6) 图3),其色彩 的运 用 ,笔墨
我的理 由是 ,笔筒的书法画 法都 是典型的汪友棠 风格 ,并且炉火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导读: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洪兵起义,贵州的苗民起义,云南的回民起义等,席卷大半个中国。
其时,贪赃枉法朝纲崩坏,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大清王朝风雨交加摇摇欲坠。
二、浅绛彩瓷的突现“咸丰3年(1853年)2月,太平军50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政权。
”。
“咸丰5年——咸丰6年(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许怀林《江西史稿》,江西高校出版社)。
“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
他们将皇帝、孔子等统统视为‘老妖’、‘魔鬼’,把他们作为革命对象,加以镇压和打击”。
“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
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刘仁坤、贾诚先《太平天国兴亡》,哈尔滨出版社)。
在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后,于咸丰5年(1855年)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个精光,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官员、画师、工匠人等或作为“妖”被杀,或侥幸逃脱,全作猢狲散尽。
浅绛瓷绘名家中的徽州人
浅绛瓷绘名家中的徽州人安徽徽州与瓷都景德镇相比邻,两地历来联系密切,百姓交往频繁。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的崛起,景德镇的徽州人更多,他们为景德镇瓷器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仅以清末民初浅绛瓷绘名家为例,据初步统计,徽州人就占有二分之一之多,而且大多数享誉甚隆,是景德镇瓷绘名家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笔者由于对“徽学”颇有兴趣,在收集各种资料过程中,发现不少浅绛彩瓷的作者都是徽州人,其中尤以黟县人为伙。
故将其作为徽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经多年苦苦寻觅,现藏有浅绛瓷绘作品数百件,通过辨析、考证,从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似可弥补史料之不足。
现择有关者逐一叙之,以证其实。
一、程门,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雪笠散人、雪笠道人。
斋名古琴斋、寄庐,黟县五都田段村人,自幼聪慧,喜爱书法和绘画,作行书随意落笔,潇洒自如,对于历代名家作品,皆能细心揣摩,摄其神髓,随笔写意,点染生姿,所画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鸟兽,无不精工。
客居景德镇画瓷,作浅绛画,极钩勒渲染之妙,因而名噪一时,被视为浅绛彩绘的集大成者和开创领袖。
笔者藏有其作品数件,从中可发现其不仅善画,而且工书、能诗,国学功底深厚,学古入而能出,富有创新精神。
如他在所绘山水扇面上题署:“画云山当以气胜,不必米氏父子为然也。
吉堂仁兄大人雅属,雪笠弟程门。
”说明他绝非那种人云亦云之辈,敢于向前人质疑。
又如他在所绘山水人物横披上题署:“见三仁兄大人,'野老携节间物色,苍龙作吼拔山力,欲从黄海博奇观,踏遍桃源路欹侧,源中峭壁一何多,隔岸人家住烟萝,画成相对发遥想,还须料理薜荔阿。
’见三仁兄大人谈黄山之胜,不禁神游象外,偶写此意并系以诗就正,雪笠程门识。
”说明其能将他人所言之象,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并作诗唱和。
再如其在所作浅绛瓷绘山水人物笔筒上题:“野翁携杖看香山,石径茅亭数往还,身似浮云心似水,不将名姓落人间。
笠道人程门”。
用诗作为画的补充,画龙点睛,相得益彰,成为珠联璧合之作品。
照藜与兴藜
照藜与兴藜——浅绛彩瓷中的“汪氏兄弟”初国卿按:此文原刊于2014年第6期《收藏界》,最近收到许多玩家朋友的信息,要此文的文本文件。
还有雅昌旧友说,为什么不发到雅昌民版,让更多的朋友参考。
于是我发于此处,再发雅昌论坛民版,那是浅绛价值的肇始地,许多知名的浅绛瓷收藏家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并从那里练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我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玩浅绛彩瓷,买的第一件藏品是汪兴藜的“青花纹与刘备招亲图浅绛大瓶”。
那是在辽西古昌黎义县的一家寄卖行,大瓶虽身有裂纹,且缺耳一只,但66厘米的高大器型和三层青花纹饰,一面浅绛人物,一面书法诗作,既有纪年款,又有署名的彩瓷作品,着实让人喜欢。
在看惯了满世界的瓷器包括官窑器在内大都为匠人之作的时候,见到这样具有书卷气象和文人韵致的大瓶,自然令人眼目一新,于是毫不犹疑地花三百元买了下来,尽管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我被打眼了。
买到这件瓷器不久,我才知道它叫作“浅绛彩瓷”,它的作者汪兴藜是徽州人。
汪兴藜还有一位兄长叫汪照藜,似乎比他更有名。
于是我开始满世界地寻找这类瓷器。
到2004年入藏最后一件浅绛彩瓷时,我的浅绛轩里已有28件汪氏兄弟的作品,其中汪照藜的22件,汪兴藜的6件。
一浅绛彩瓷的创世到衰落,经历了70年;而衰落之后到成为藏界新宠,也是隔了70年。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世人重新发现浅绛彩瓷并成为热门藏品,这期间,汪氏兄弟,尤其是汪照藜的名字大概是玩家最熟悉的,几乎所有收藏浅绛的人,手中可能都会有一两件汪照藜的作品;早期浅绛玩家,也大都是先淘到汪照藜后再收到程门或金品卿的。
因为在上百位流传到今天的浅绛彩瓷名家作品中,汪照藜的存世量可能是最多的,保守估计,他应当有一二百件作品存世,相比其兄,汪兴藜的则要少了许多。
在资料匮乏,缺少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要搞清楚当年浅绛彩瓷名家的生平事迹一向很难,直到今天,我们也查不到汪氏兄弟的生卒年和具体出生地。
知道他们是徽州人,是因为汪照藜的作品上偶有“新安汪照藜”的署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友棠绘读书图小碗
汪友棠画浅绛瓷
秋 荼 文/ 摄 在藤荫书屋的悠闲日子里 " 鉴赏 藏玩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 # 那些到处 奔走$ 收集古旧物件的过程 " 经过光 阴的浸润 " 也成为种种有趣的往事 # 藤屋所藏系列 " 浅绛彩瓷是大宗 # 随 着全民收藏的热潮 " 社会对浅绛彩瓷 绘名家的关注越来越多 " 汪友棠就是 当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汪友棠 " 名汪棣 " 号柳村 " 室名 修竹草舍 $ 修竹轩 " 安徽黟县人 # 人 物$ 山水$ 花鸟皆长# %黄山画人录& 引 %西西斋随笔& 载! '汪棣字友棠" 好读书 " 尤长于画 " 挟技遨游南北 " 人珍其画争礼之 # 曾于屯溪老街茂槐 商号见友棠设色花鸟四屏 " 常见清末 瓷器画署 ( 汪友棠画于珠山 ) 者 " 风 格与余所见四屏极似 " 似为一人也 #* 民国十五年版 % 黟县四志+人 物 传 & '程门* 条目后附曰" '后桂林人程士 芬$ 碧山人汪棣" 效法之亦有声*" 可 见汪友棠为浅绛瓷绘大师程门之弟子# 就藤屋所见 " 汪友棠画浅绛彩瓷 " 有 纪年的作品 " 最早出现在光绪十七年 (1 8 9 1 年) " 最晚延续至民国十二年 (1 9 2 3 年) " 创作生涯长达三十余年 " 亦可谓瓷坛长青树了# !""$ 年 $" 月中旬 " 自己对近代瓷 器发生兴趣不久 " 便赶赴江西婺源 $ 景德镇作乡土文化的寻访之旅 # 婺源 晓起村是江氏族人聚居的村落 " 分为 上晓起和下晓起 # 和婺源许多村落一 样" 明清时期 " 晓起江氏出了很多徽 商和官员 " 村中有不少高墙深院的徽 派大宅 # 为开发旅游修筑的简易乡间 公路尘土飞扬 " 通到下晓起村口 # 下 晓起风水不错" 清澈的山溪绕村而流" 围着全村前人还种植了一圈枝繁叶茂 的古樟树 # 我到这里的时候是个秋高 气爽的下午 # 村口有座 ' 江南第一砖 雕老屋饭店*" 门楼砖雕看起来和一般 徽派宅院并没有两样 " 和江南水乡旧 家世族的苏式水磨砖雕门楼比起来就 显得简陋了# 老屋饭店倒是名副其实" 不过这时午餐时间已过 " 店家正在收 拾桌凳碗筷 # 在门厅角落破旧的一只 玻璃柜里我发现有些积满灰尘的坛罐 碗杯之类的旧瓷 " 便蹲下来耐心翻检 了一番 " 终于找出一个金丝边粉彩小 碗" 绘教子读经图 " 题款为 ' 松荫咏 书" 丙辰春月为益堂五兄雅玩 " 汪友 棠 *" 飘逸的行书 # 丙辰为民国五年 (1 9 1 6 年) # 美中不足的是画面和题款 中间有一条冲线 " 还好未影响到绘画 和书法 # 店主人叫汪富荣 " 以十块钱 价格把汪友棠款小碗卖给我 # 说来惭 愧"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汪友棠是晚清 民国时期景德镇的瓷绘名家# !""! 年国庆前后 " 和好友卢君自 驾车绕太湖一周" 寻访近代浅绛彩瓷# 太湖四周城市" 如嘉兴$ 苏州$ 常熟$ 无锡$ 常州 $ 宜兴 $ 湖州 " 都属于晚 清民国时期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区域" 我们觉得到这些地方的古玩市场文物 商店转转 " 作一点市场的调查 " 对于 我们收藏浅绛彩瓷会有帮助 # 宁波范 宅是此行的最后一站 " 刚好碰上周日 范宅古玩市场集市日 # 我们赶到这里 已经是午前时候 " 集市高峰已过 " 整 个市场只剩下寥落的几个摊位 # 虽说 逛市场赶巧不赶早 " 搞收藏讲究的是 缘分" 但早来的人从小贩手中觅得称 心藏品的可能性总是大得多 # 我随意 溜达着 " 顺便看看集市里人家挑剩的 东西# 一个老者的地摊里 " 稀稀拉拉 摆了几件不上档次的瓷杂玉器大路货" 我无意识地蹲下来 " 拿起一只晚清浅 绛彩人物纹金属双提梁直筒壶 # 这是 件残器 " 原盖已经缺失 " 后人随便拿 个瓷壶盖子顶着 # 我照例先看题辞和 落款 " ' 闲来无事不从容 " 睡觉东窗 日已红 " 万物尽观皆自得 " 四时佳兴 与人同# 壬寅冬" 梅卿妹倩大人雅赏" 姻弟孙听滔敬赠#* 写的是纯熟率意的 行书 " 晚清浅绛彩瓷绘艺人的书法功 底普遍很到家 " 这是到藤屋鉴赏过浅 绛彩瓷的书画家们所公认的 # 可惜这 件茶壶没有落绘瓷者名款 # 壬寅为光 绪二十八年 (1 9 0 2 年) # 我把壶身转过 来看瓷绘 " 树石间一老携一少 " 老者 挥手目送远方点点飞鸿 " 画面右上角 落 ' 柳村氏 * 款 # 心头暗喜 " 柳村氏 就是汪友棠 " 光绪年间景德镇瓷绘名 家" 把壶底翻过来 " ' 汪友棠印 * 篆 书单框矾红方章赫然在目 # 我问摊主 这茶壶怎么卖 " 老者毫不含糊要价四 百# 我心说这缺盖的残器竟要这等高 价" 难怪整上午都没卖出去 # 经过讨 价还价 " 花二百元买下这件茶壶 " 旁 观的人都说买贵了 " 我心里想 " 你们 知道柳村氏是谁吗 , 回藤屋后翻检资 料" 此壶题句为北宋大儒程颢 %秋日& 诗中的四句 " 全诗还有 ' 道通天地有 形外 " 思入风云变态中 # 富贵不淫贫 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等四句# 藤屋原来藏有光绪汪友棠款浅绛 彩山水纹帽筒 " 八年前得自苏州观前 街新开张的古玩市场 # 图纹为古松瀑 布石桥边小童牧牛 " 题款为 ' 松张华 盖千层翠 " 水落银光一派清 # 己亥冬 仿黄子久笔" 汪友棠作*# 黄子久即元 代浅绛山水画的大家黄公望 # 这件帽 筒笔触工细 " 连童子放牧的极细牛缰 绳都清晰可辨 # 整个画面以浅绿淡赭 色调为主 " 但在瀑布下水潭边 " 以淡 红色点染桃花一棵 " 视觉效果在悠远 中增添了明快 # 藤屋藏瓷中 " 如论精 工细写的水平 " 这件松瀑图帽筒无愧 第一 # 浅绛彩瓷名家汪友棠仿浅绛山 水画名家黄公望的山水纹帽筒 " 巧合 中可供纪念的意义又增添了几分# 说到汪友棠所绘瓷器 " 爱好浅绛 彩瓷的好友卢君" 机缘巧合" 从宁波$ 杭州 $ 临海等地集藏了三件汪友棠绘 制的瓷器精品" 绘笔精到" 品相完好" 具体分别纪述如下! 一为光绪中期山水图海棠形执壶# 海棠型是颇为少见的壶型 # 画面题款 为 '片帆飞影# 柳村作*# 另一面的题 款为 ' 注以丹泉 " 饮之延年 # 提壶相 呼" 俱是寿仙 # 时乙未冬月 " 彩文一 兄大人雅品" 汪友棠作#* 乙未为光绪 二十一年 (1 8 9 5 年) # 二为光绪晚期花 鸟图温锅 # 画面绘仙鹤牡丹图 " 落款 '柳村氏*# 题款为 ' 汉瓦当文 " 延年 益寿 # 周铜盘铭 " 富贵吉祥 # 癸卯之 春于昌江客次 " 汪友棠作于修竹轩西 窗#* 癸卯为光绪二十九年 (1 9 0 3 年) 。 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民国早期墨彩山 水图$("件双耳大瓶# 画面题款为 '远 浦归帆# 庚申之初冬" 仿八大山人法" 汪友棠作*# 另一面题款为 '闲来无事 不从容 " 睡觉东窗日已红 # 万物尽观 皆自得 " 四时佳兴与人同 # 岁在庚申 之初冬月" 友棠汪棣书画#* 庚申为民 国九年 (1 9 2 0 年) 。 卢君还藏有民国十二年 (1 9 2 3 年) 汪友棠款山水图粉彩小碗# 题款为 '坐看云起势# 癸亥秋月" 汪友棠作*# 底款为朱文 '皖黟汪友棠制*# 这件汪 友棠小碗 " 当属后期红店弟子的代笔 之作 " 绘笔潦草 " 不复有盛年之作的 神韵 # 这也折射出进入民国之后 " 随 着新粉彩瓷的兴起 " 浅绛彩瓷无可奈 何地衰落了#
!"#"年$%月!&日 星期五
编辑 林 倩 校对 周钱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01
在藤荫书屋的悠闲日子里,鉴赏藏玩是消磨时间的好办 法。那些到处奔走、收集古旧物件的过程,经过光阴的浸润, 也成为种种有趣的往事。藤屋所藏系列,浅绛彩瓷是大宗。 随着全民收藏的热潮,社会对浅绛彩瓷绘名家的关注越来越 多,汪友汪友棠绘目送飞鸿图直筒壶
汪友棠绘远浦归帆图墨彩双耳大瓶
汪友棠绘目送飞鸿图直筒壶 题款
汪友棠绘片帆飞影图海棠型执壶
汪友棠绘片帆飞影图海棠型执壶 题款
汪友棠绘远浦归帆图墨彩双耳大瓶 局部
汪友棠绘仙鹤富贵图温锅
汪友棠绘仙鹤富贵图温锅 题款
汪友棠绘远浦归帆图墨彩双耳大瓶 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