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3、体会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2、品味鉴赏词中句,把握词的意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

2、领悟婉约派词的情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教具

黑板、粉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宋词的创作中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趣的。但其作者多为男性,他们写的词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二、检查预习巩固知识

1、作家作品简介

李清照(180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教育下,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李清照18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常一起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晚年。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易安居士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三、朗读词作,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语速快且豪放)学生谈感想,明确词的感情基调。

2、学生试读,老师评价。

3、全班齐读(注意感情基调,节奏)

4、提问:通过阅读,我们读出了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首词是李清照独守闺中思念远方的丈夫而作的一首相思的词,一首情歌。

四、品读思想情感

1、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

明确:愁

2、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了,少有才力的李清照如何去表现愁呢况且,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比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杜甫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大家看,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落红,愁是有数量的,李煜说,愁像一江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绵绵不尽的春江之水;秦观说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有数量,还有深度.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如何写愁才可以在文学史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呢她是如何写愁思的?词的上片是怎样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愁”来?

明确:“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永昼,漫长的一天;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丈夫离家至少一年了.重阳佳节,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女主人公的愁苦之情着实浓重.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3、李清照写愁,不仅秀出了心理体验,而且还写出了切肤感受,这一点异于他人。她的切肤感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明确:“凉”“凉”一语双关。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4、我们继续看下片。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结果怎样?

明确:以饮酒消解愁绪(东篱把酒),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所以从词中的“痩”字可看出作者并未消除愁绪,反倒却愁痩了。

5、瘦成什么程度?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瘦比黄花;“人比黄花瘦”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菊花外形消瘦,作者以菊花自比。落蕊的秋菊,是憔悴的,相思中的女子是憔悴的.,并且菊花有清高孤傲、高洁之意,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

6、在下片“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明确: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