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塘交响曲
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采菱》课件
传统乐器的华彩演奏
《采菱》运用了传统中国乐器, 如古筝、笛子和二胡等,为歌 曲增添了独特的音色和魅力。
歌曲演唱1ຫໍສະໝຸດ 声音的起伏《采菱》歌曲中,演唱者通过音调和
声音的共鸣
2
音量的变化,将情感传达给听众,使 人们感受到其中的欢喜和忧伤。
歌曲中的和声协调而有力,演唱者们
通过共同的呼吸和表达方式,诠释了
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舞姿优美动人
象征富贵吉祥
《采菱》舞蹈表演中充满了中 国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舞姿 流畅而优美,与歌曲完美融合。
舞蹈中的荷花动作,象征着幸 福、吉祥和富贵,通过形体语 言传递给观众美好的寓意。
舞者的心灵共鸣
舞者在演绎过程中,通过动作 和表情的呈现,与歌曲的情感 产生共鸣,使舞蹈更加深入人 心。
心灵的触动
歌曲中透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让人们产生共鸣,感受到音乐的魔力。
歌曲编配分析
合奏编配 乐器运用 旋律变化
多声部和声编排,让音乐更加丰满和饱满。
采用古筝、笛子和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为歌 曲增添独特的韵味。
在歌曲中穿插着欢快、悠扬和悲怆的旋律,表 达了不同情感和氛围。
歌曲舞蹈表演
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采菱》PPT课件
欢迎来到《采菱》PPT课件!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介绍这首古老而动人的歌 曲,以及它的演唱、舞蹈表演和编配分析。让我们开始吧!
曲目介绍
古老而庄重的音乐
《采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 表作品之一,它脱胎于古代文 人的歌谣,传承了千年的文化 韵味。
唤起心灵的诗意
这首歌曲以描绘荷塘采菱的情 景为主题,通过音乐和歌词, 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 爱。
3
谐音的呼应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经典曲目。
这部交响曲由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创作,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欣赏性的作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欣赏并学习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第二乐章为行板,采用降E大调,4/4拍子。
乐曲开头是一个简单的降E大调主和弦,接着引入了富有表现力的小调旋律。
这一部分的音乐形象生动,富有张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概念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交响乐的认识尚浅,对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理解乐曲。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背景知识,包括作曲家、创作年代、乐曲结构等。
2.通过欣赏和学唱第二乐章,使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和声。
2.针对重难点,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乐曲,帮助他们理解乐曲的特点和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学唱、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利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海顿及其作品《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播放第二乐章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和声,分析乐曲的特点。
4.学唱:教授乐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增强音乐表现力。
5.讨论:学生讨论乐曲的表现手法,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心得。
采菱音乐PPT课件
箫是一种优雅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悠扬、低沉,常用于演奏抒情的 曲子,如《梅花三弄》中就可以使用箫来进行演奏。
唢呐
唢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嘹亮、高亢,常用于演奏喜庆 的曲子,如《得胜令》中就可以使用唢呐来进行演奏。
弹奏乐器
1 2 3
古筝
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其音色悠扬、清脆 ,常用于演奏优美的曲子,如《渔舟唱晚》中就 可以使用古筝来进行演奏。
采菱音乐ppt课件
目录
• 采菱音乐简介 • 采菱音乐的历史 • 采菱音乐的类型 • 采菱音乐的曲目 • 采菱音乐的演奏方式 • 采菱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01
采菱音乐简介
采菱音乐的背景
历史背景
采菱音乐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 音乐,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背景
采菱音乐主要流传于长江下游的 江南地区,特别是太湖流域和钱 塘江流域,这些地区以其水乡风 貌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
采菱音乐的特点
旋律优美
采菱音乐的旋律通常非常优美, 具有柔和、细腻的特点,给人一
种柔和、舒适的感觉。
节奏独特
采菱音乐的节奏有其独特的规律, 通常是以四拍或二拍为主要节奏形 式,同时还会运用一些特殊的节奏 变化,如紧拉慢唱等。
演奏技巧高超
采菱音乐的演奏需要高超的技巧, 特别是对于琴、瑟、箫等乐器的演 奏,需要演奏者具备精湛的技艺和 深厚的音乐素养。
分类
根据地域和民族的不同, 民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劳动号子、山歌、渔歌 等。
特点
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 奏明快,歌词简单明了, 易于传唱。
山歌
定义
山歌是指在山区、农村等 地方流行的歌曲,通常在 户外演唱,具有高亢、嘹 亮的特点。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斯美塔那(1824年~1884年)斯美塔那是捷克作曲家,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斯美塔那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5岁参加弦乐四重奏演出,6岁举办钢琴独奏会,8岁创作第一部作品。
1848年参加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被迫流亡国外。
1850年任瑞典哥尔德交响乐团指挥。
1861年回国后任布拉格合唱团指挥。
1874年不幸双耳全聋,他在痛苦中辞去剧院指挥职务,以惊人毅力坚持音乐创作。
斯美塔那用他的作品激发捷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成为捷克的民族英雄,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者。
斯美塔那的主要作品有8部歌剧、11部管弦乐作品、2部弦乐四重奏,以及若干钢琴曲和声乐曲。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欣赏作品写于1879年,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
《我的祖国》综合了“交响诗”和“套曲”两种结构,是以捷克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历史以及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等为题材而创作的。
作品共6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一部有标题的交响诗,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贯穿起来连成整体。
其中,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最为著名,艺术形象鲜明,通俗易懂,演出次数最多,最受人们的喜爱。
《沃尔塔瓦河》描写了贯穿布拉格的一条大河——沃尔塔瓦河。
作曲家作品目录_柴可夫斯基_钢琴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作品目录Pyotr Il'ich Tchaikovsky (1840-1893)Catalogue of Works Piano Music安娜斯塔西-圆舞曲(1854年)(Anastasie-Valse (1854))在河边,在桥旁(1862年)(By the River, By the Bridge (1862))f小调小快板(1863年-1864年)(Allegro in f minor (1863-64))主题和变奏(1863年-1864年)(Theme with Variations (1863-64))b e小调即兴曲,作品第Op. 1号之2(1863年-1864年)(Impromptu in e flat minor, Op. 1, No. 2 (1863-64))#c小调奏鸣曲,作品第Op. 80号(1865年)(Sonata in c sharp minor, Op. 80 (1865))俄罗斯风格谐谑曲,作品第Op. 1号之1(1867年)(曲Scherzo á la russe, Op. 1, No. 1 (1867))回忆哈普萨尔,作品第Op. 2号(1867年)(Souvenir de Hapsal, Op. 2 (1867))随想圆舞曲,作品第Op. 4号(1868年)(Valse-Caprice, Op. 4 (1868))浪漫曲,作品第Op. 5号(1868年)(Romance, Op. 5 (1868))歌剧《市长(又译“总督”、“司令官”)》中的集成曲(1854年)(Potpourri from the opera The Voyevoda (1867-68))谐谑圆舞曲,作品第Op. 7号(1870年)(Valse-Scherzo, Op. 7 (1870))随想曲,作品第Op. 8号(1870年)(Capriccio, Op. 8 (1870))小品3首,作品第Op. 9号(1870年)(Three Pieces, Op. 9 (1870))小品2首,作品第Op. 10号(1871年-1872年)(Two Pieces, Op. 10 (1871-72)) 小品6首,作品第Op. 80号(1873年)(Six Pieces, Op. 19 (1873))同主题小品6首,作品第Op. 21号(1873年)(Six Pieces on One Theme, Op.21 (1873))四季,作品第Op. 37a号(1875年-1876年)(The Seasons, Op. 37a (1875-76))#f小调圆舞曲(1876年)(Valse in f sharp minor (1876))根据《禁卫军》主题而的葬礼进行曲(1877年)(Funeral March on themes from The Oprichnik (1877))小品12首(中级),作品第Op. 40号(1878年)(Twelve Pieces (of moderate difficulty), Op. 40 (1878))G大调大奏鸣曲,作品第Op. 37号(1878年)(Grande Sonate in G major, Op.37 (1878))纳塔利圆舞曲(1878年)(Nathalie-valse (1878))志愿海军进行曲(1878年)(Volunteer Fleet March (1878))儿童纪念册,作品第Op. 39号(1878年)(Children's Album, Op. 39 (1878))小品6首,作品第Op. 51号(1882年)(Six Pieces, Op. 51 (1882))幻想即兴曲(1884年)(Impromptu-Caprice (1884))杜姆卡,作品第Op. 59号(1886年)(Dumka, Op. 59 (1886))谐谑圆舞曲(1889年)(Valse-Scherzo (1889))b A大调即兴曲(1889年)(Impromptu in A flat major (1889))热情的自白(?1891年)(Aveu passionã (?1891))抒情的瞬间(1892年)(Moment lyrique (1892))军队进行曲(1893年)(Military March (1893))小品18首,作品第Op. 72号(1893年)(Eighteen Pieces, Op. 72 (1893))其它的钢琴作品 (Other works for piano)。
交响乐《沃尔塔瓦河》欣赏
来是 岸边 静 谧 的村庄 因举行 婚 礼而 热 闹起
来。
3 结尾 篇 . 乐 曲 中长 笛 和 单簧 管 又 开 始 翩 翩 起 舞 ,响应 了乐 曲的 开篇 ,更 与竖 琴配 合演 奏 , 就 如 同沃 尔 塔 瓦 河 水 在 耳 边 不 断 向 更 广
的 生 命 中 可 以 说 是 非 常 重 要 的作 品 ,有 着 不 可 或 缺 的 地 位 。他 的 一 生 创 作 了许 多 优 秀 的
投 稿热 线 :1 1 4 e \I 5 l 8 j 7 l 0 1 5 8I 2 9 3 4 9 8
q q:5 0 4 4 \ a l wk 9 @s n c m 4 B 8 E i :1 一 3 9 5 91 la.o
交 响 乐《 沃尔 塔 瓦 河 > > 欣赏
音乐作品,大部分都反映 了他心 中的爱 国热 情 ,强烈的民族风 格与 民族舞 曲相结合 ,将 捷克 民族 的顽 强不 屈和 积极的精神融入乐 曲 中。从此 斯美塔那 成为了捷 克民族乐派的奠
基 者 ,通 俗 的 《 尔 塔 瓦 河 》 为 受 欢 迎 。 沃 最
浓 厚的 民族情感和艺术色彩 。这 首乐章的出
了完 成 《 的 祖 国 》 曲一 共 花 费 了整 整 五 年 我 套
中,旋律在沃 尔塔 瓦河 穿过圣 ・ 约翰峡谷 时
逐 渐 中 断 ,全 体合 奏 随 后 紧 跟 着 定 音 鼓 的重
的时 间,顽强 的毅 力并没有 使得双 耳失聪的
他 失 去 创 作 的斗 志 ,他 给 世 界带 来 了 许 多 优
■ 袁文钦
[ 要] 摘 《 尔 塔 瓦河 》是斯 美 塔 那 所创 作 的 《 的 祖 国 》交 响 套曲 中 的 第二 部 ,主 要 的 创作 灵 感 来 沃 我 自 于 象 征 着 捷 克 民 族 摇 篮 的 沃 尔塔 瓦 河 。本 文 将 对 这 演 绎 着 热 爱 祖 国 的 交 响 乐 浅 析 欣赏 。
编者絮语
文 学 2018年 第 1期 (总第 2l9期 )文学双 月刊
编 者 絮 语
2018年 向我 们迎面 走来 。在 新 的一年里 ,我 刊也 呈现 出~些 新 的面貌和气息 。不仅更新 了刊物 的纸张 ,而且版式也力求清爽简 约 ,同时对 一些栏 目进 行 了重新 定位 ,最 突出的就是将 “海外手记 ” 改 名为 “丝 路 手记 ”,把 “西部风 景线 ”改名 为 “风 景庭 州 ”。前者是 《回族文学》对 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 的积极响应 ,它不仅使这一放眼 世界 的栏 目注入 了新 的时代气息 ,也更加开阔了 自己兼收并蓄 的文 化 视野 ,这在 本期该 栏 目推 出的三篇作 品中也得到鲜 明体现 ;后者 的意义则是 进~步彰 显这本刊物 不忘初心 ,发展 昌吉 本土文学 , 呈 现 昌吉古今 风貌 ,突 出 昌吉本土 元素 的办刊 举措 。本 期在 “风景庭 州 ”中推出的三篇 作品 ,或描 写 山水 ,或追忆人事 ,都把 目光 与笔触 聚焦在北庭故地 ,构成 了三位作 者不约 而同的一个 文学关注 点。
乐中有戏——论朱践耳第十交响曲‘江雪’
乐中有戏——论朱践耳第十交响曲‘江雪’
朱践耳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许多音乐类型,是当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中,他的第十交响曲《江雪》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交响曲以李白的诗歌《江雪》为主题,音乐表现了江雪的清幽和壮美。
整个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一乐章是介绍部分,以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的音色为主,表现了江雪时静时动的自然景观。
第二乐章是快板,描绘了江雪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飘零飞舞的景象。
第三乐章则是缓板,专注于表现江雪的静谧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最后一个乐章是终曲,它以高潮迭起的形式表现江雪最终的自由之美。
作为一位中国作曲家,朱践耳在这首交响曲中充分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并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成为一部意义深远的乐作。
这首曲子能够让听众感受到江雪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展现了朱践耳作为作曲家的才华与创意。
这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情感的交响曲,值得听众们细细品味。
采菱歌的意思
采菱歌,亦作“采菱”,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歌。
白居易的《采菱歌》中云:“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将一幅幅菱塘水彩画呈现于人前,景色清新秀美得令人陶醉也向往。
采菱歌的歌词内容往往描绘了人们在菱塘中采摘菱角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抒发。
歌词中常常出现对菱花的细腻描绘,如“白点花稀青角多”,形象地表现出菱花的洁白与稀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音乐形式上,采菱歌通常采用流畅自然的旋律,以及简洁明了的节奏。
其曲调质朴自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种音乐风格能够很好地表现采菱歌所蕴含的纯真、质朴的情感。
此外,采菱歌在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印记。
例如,广州的“泮塘五秀”之一就有菱角,而且据说以前的广州也曾有“绕城菱莲一千顷,三夏菱歌满街头”的景象。
这说明采菱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表现。
总的来说,采菱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方式承载了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
无论是其歌词中描绘的美景,还是其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都充分展现了采菱歌的艺术魅力。
浅析《汨罗江上》的情景表现及演奏特点
浅析《汨罗江上》的情景表现及演奏特点汨罗江上是由中国音乐大师唐景岩创作的著名交响乐曲,它标志着中国音乐及相关演奏技术的久远脉络。
汨罗江上的情景表现及演奏特点为曲子带来了宏大的气势及绚丽的色彩,也受到了许多观众及乐迷的喜爱。
汨罗江上的曲调流畅,抒发出热烈的情感。
当曲子开始时,轻柔的号角声和清新的双簧管声像晨曦的曙光一样,从远处穿过山谷,一缕阳光洒入汨罗江上。
此后,大提琴的低沉而优美的旋律包裹着号角及双簧管的轻快旋律,勾勒出一幅怡人的汨罗江景色。
当提琴带着大提琴的伴奏缓慢地靠近时,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水乡,看见了芦苇丛中清澈的汨罗江,也感受到了它柔软而又缠绵的曲调。
汨罗江上的演奏特点也令人印象深刻。
为了体现曲子的本质,唐景岩在演奏中多次使用了比例及音色的变换,既体现出汨罗江上的美丽,又表达出汨罗江上的伤感。
此外,唐景岩还大胆地使用了多种乐器,比如大提琴、双簧管、号角等,用他们紧凑的音色和缓慢的变换,为汨罗江上增添了深厚的情感,也为曲子带来了宏大的气势及绚丽的色彩。
总之,汨罗江上是一首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典范作品,它的情景表现及演奏特点为曲子提供了宏大的气势及绚丽的色彩,也受到了许多观众及乐迷的欢迎。
- 1 -。
采菱歌的典故
采菱歌的典故荷叶古香,清香扑鼻。
在江南的盛夏里,这不仅是一片美景,也是一片收获的季节。
而采菱歌,则成为了这个季节里最为动听的一曲。
“采菱歌”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民歌,歌词中讲述了南汇县女子在荷塘采菱的生动场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珍贵收获。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流传甚广的民歌,实际上起源于哪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采菱歌”的典故。
古时候,有两位女孩,一个叫做莲花,另一个叫做荷花。
她们生活在南汇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与父母亲人们一起过着贫苦的生活。
莲花和荷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天下了田之后,她们总会一起到荷塘里采菱。
莲花和荷花两人一起边唱歌、边玩耍,采下的菱角则被她们带回家,成为了日常的食物。
有一年,因为天灾,南汇县发生了旱灾,村民们都过着捉蚂蚱、抓青蛙的生活,而莲花和荷花还是每天放学后去荷塘采菱。
她们生来就是贫苦的,但却活得那么坚毅、那么自信。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采菱的日子也随之渐渐过去,莲花和荷花也终于长大了。
就在这时,南汇县的一位好心人来到了莲花和荷花的家里,把她们带到了城里。
好心人告诉她们,有位富商需要一位女佣,只要勤劳、聪明就可以得到这份工作。
两个女孩心中都激动不已,她们相约好,只要有一人得到这份工作,就要尽力去支持对方的生活。
最后,这份工作被莲花得到了,荷花则留在村里,成为了一位缝纫工人。
莲花离开后,荷花的日子过得也变得越来越好。
她总是在唱着采菱歌,感叹着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但就在这时,她的丈夫突然病倒了,而她却没有足够的钱去支付医药费。
她心中十分着急,但最终,荷花还是想起了那些年同采菱的好友莲花。
于是她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了最后一分钱,又借了周围村民几分钱,终于筹够了医药费,挽救了丈夫的生命。
事后,荷花非常感动,便用她那清脆的歌喉,创作了一首新的歌曲——《采菱歌》,以此记念她与她的好友莲花一起收获的甜蜜日子。
“采菱歌”虽然是一首民歌,但其中却蕴含了很深远的情感寓意。
它鼓舞着人们要顽强抗争,不要气馁,不断为自己的生活奋斗。
夏天交响曲
夏天交响曲
施奕帆
【期刊名称】《新作文(小学123年级)》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啾啾啾,听,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是鸟妈妈嘴里含着虫子在喂鸟宝宝,真让人感动。
哗啦啦,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慢慢地流淌着。
看,被调皮的冬天剪成“秃头”的大树,又长出了青翠欲滴的“头发”。
【总页数】1页(P27-27)
【作者】施奕帆
【作者单位】315400 浙江省余姚市兰江小学301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夏天哟,夏天:夏天在哪里
2.夏天的哲学哲学的夏天——《夏天也是好天气》赏读
3.琴键上的交响曲李斯特改编的贝多芬交响曲
4.夏天的交响曲
5.大器晚成的浪漫交响曲坚守者--布鲁克纳的《零号学习交响曲》与《第四交响曲》终曲“人民的节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艺版音乐八下第六单元欣赏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德沃夏克介绍
德沃夏克介绍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Folk Music)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
13,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
但是少年德沃夏克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
他最初跟随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16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
这所音乐学校是让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
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
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
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
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18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
1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
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了纽约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此时德沃夏克已经51岁高龄了。
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
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之一——《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Opera),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Oratorio),九部交响曲(Symphony),五部交响诗(Symphonic Poem),六部协奏曲(Concerto),三十二首室内乐(Chamber Music)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又译自新大陆)、《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
阅读水墨菱塘的答案
阅读水墨菱塘的答案【篇一:四年级下册《阅读快车》参考答案】=txt>第二单元真诚的力量《共同的秘密》1.指矿工们约定,他们中的一个兄弟死了,其他矿工必须帮助照顾这位矿工的老婆和孩子。
3.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
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指病重将要死亡。
4.(1)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
5.队长去世以后队长的妻子虽然时光飞逝,但是共同的秘密不变,对矿工兄弟的爱恒久不变。
《列宁新年赴约》1.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决定在家里举行晚会和孩子们一起欢度新年劝他取消新年晚会认为不能对孩子们失信尽管病痛难忍,却还是来到孩子们中间列宁信守了新年之约3.守信强壮增加5.(1)按照约定的期限,文中具体指列宁遵守每年和孩子们欢度新年的约定,抱病举办并参加了新年晚会。
(2)从这两个词语中能读出列宁信守承诺,热爱儿童的崇高品德。
《一个贫穷的小提琴手》2.(1)专心致志(2)议论纷纷(3)语无伦次(4)情不自禁3.(1)悠扬(2)以前(以往、从前)文雅5.(1)你当时那么需要一笔学费,为了赚够这笔学费,你必须每天到地铁站拉小提琴(2)一位中年男人急急忙忙跑过来,拨开人群,冲到小提琴手面前。
6.(1)小提琴手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小提琴。
(2)因为有一位听众不小心将一张中了五十万美元大奖的彩票扔进了他的礼帽,小提琴手为了找到彩票的主人,在大纸上写下认领告示铺在地上。
第三单元倾听自然的声音《植物也有“喜怒哀乐”》1.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植物不但喜好颜色而且喜好声音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第四单元渴望和平《两条毛毯》1.(1)因为周恩来同志关心老百姓的疾苦,让人感动,所以阿仲母亲这样说。
2.优美魁梧神采和蔼4.(1)自己人不用谢(2)只有一块像和尚袈裟一样的单薄被单,刮这么大的风,老人家挨不过去。
5.(3)√《火云鸟》1.“火云鸟”是一种美丽的小鸟,它的羽毛红得像火烧云一样,会唱各种鸟儿都会唱的歌。
沃尔塔瓦河(交响乐)赏析
乐声渐渐远去,静谧的夜幕降临了.月光下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
音乐中,长笛和单簧管奏着起伏波动的音型,竖琴拨响串串琵因音,圆号以极其微弱的力度在长音上爬行,在这迷迷朦朦、水波荡漾、阵阵涟漪飞溅的背景下,小提琴在高音区咏唱出晶莹优美的象征水仙女的主题。
沃尔塔瓦河水继续向前奔流,当它穿越圣·约翰峡谷时,巨浪猛烈的冲击着石头、峭壁,发出雷鸣般的吼声。
这里的音乐没有旋律,只有紧张、阴暗、严峻的音响在不断增涨,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加入,使音乐更加凶险.河水终于冲出了险滩,这时速度加快、力度增强,音乐骤然明亮、坚定,沃尔塔瓦河主题由原本柔和、暗淡的小调式转为明朗的大调,它波澜壮阔、满载胜利的喜悦向前奔腾。
最后,沃尔塔瓦河来到了离布拉格不远的城堡—维谢格拉德,所有的管乐器高昂地奏出这来自第一首交响诗中的古老城堡的主题,象征着捷克民族历史的悠久.滔滔河水依旧向前奔流,并渐渐地消失在远方.作品内容:“1.两条小溪从源头始流,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2。
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
3。
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
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4。
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
5.黎明时刻,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
6.沃尔塔瓦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7。
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的旁边流过。
8。
河水流向天际,流向远方."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像这样细腻的描写一条河流,它让捷克人引以为傲的沃尔塔瓦河更富灵性.乐曲为e小调 6/8拍子自由曲式,全曲由引子及六段音乐加尾声组成.引子.先由两支长笛互相衔接奏出波动的音型,不久又加入两支单簧管以同样奏法奏出与长笛反向流动的音型,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由数条小溪溶汇而成:第一段是单三部曲式,小提琴深情地奏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沃尔塔瓦河主题:中间部主题转为G大调,使音乐更加雄壮、明朗.再现时又通过主题的大小调交替.把情感的浪潮步步向前推进。
七弦琴音乐移植革命歌曲
作者: 钟玉
出版物刊名: 人民音乐
页码: 74-75页
主题词: 新音乐;作品;革命歌曲;移植;风格特点;演奏;反映现实;新生活;创作;乐器
摘要: <正> 近几年来,一些琴家为了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琴曲,曾做了许多尝试,写出了像《跃进歌声》《胜利操》《丰收之歌》《黑非洲的黎明》等作品。
但这些新创作数量毕竟不多,而且其中有一部分作品,反映生活还不够深刻,七弦琴的性能也还发挥得不够。
但是广大听众要求七弦琴演奏新的作品,要求从七弦琴上听到时代的心声,得到鼓舞,受到教育。
为了解决当前的矛盾,各地琴家移植了像《东方红》《歌唱共产党毛主席》《社会主义好》《社员都是向阳花》《高举革命大旗》《学习雷锋好榜样》《新疆。
木琴曲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木琴曲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了古典音乐,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木琴曲。
木琴曲是一种以木琴为主要乐器,讲述故事、表现情感、传递思想的音乐形式。
在这里,我想为大家介绍几首我喜欢的木琴曲。
第一首是《江南水乡》,这是一首来源于中国南方的传统民间音乐。
曲调简单、旋律悠扬,曲调中融入了许多东南亚的元素。
这首曲子所表现出来的是对中国南方富饶景色的赞美,让人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在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
第二首是《别了,我的爱人》,这是一首源于19世纪德国的曲子。
旋律流畅、节奏明快,透过音乐的声音传达出了情感的悲伤。
听这首曲子,仿佛能感受到一个人在离别时内心所产生的苦涩和痛楚。
第三首是《雷雨思长》,这首曲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曲子中所传达的情感是忧伤和心痛,它向我们诉说了惠州范湖边上的景色以及其中出现的那个离别的女子。
听这首曲子,仿佛能看到一个女子面对着别离,心中的感伤和惆怅。
总之,木琴曲是一种表现情感、传递思想的音乐形式。
每一首木琴曲都代表了一种思想,让人感受到一段特殊的历史或维度。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用更多的心去聆听这些优美的音律,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情感。
谭小麟名词解释
谭小麟名词解释
谭小麟,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琵琶演奏家。
谭小麟(1911-1948),作曲家。
原籍广东,生于上海。
1932 一1939 年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琵琶,兼学作曲。
1939 年赴美在欧伯林大学、耶鲁大学学习作曲,师从作曲大师欣德米特。
回国后,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系教授兼主任。
1948年病逝于上海。
谭小麟是近代中国室内乐创作的主要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留美期间创作的《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中提琴与竖琴《浪漫曲》、《弦乐三重奏》以及艺术歌曲《自君之出矣》、《彭浪矶》等。
其中《弦乐三重奏》获约翰·杰克森奖,这是中国人创作的该类作品第一次在国外获奖。
谭小麟在创作和教学中都贯穿着欣德米特的现代作曲理论体系,并力图将其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在当时中国乐坛独树一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菱塘 .湖河是绿 水,田 园是绿 }直,乡间是绿道 ,沿路 是绿带 .村
镇 是 绿 地 ,村 民 目之 所及 是 绿 意 ,拂 面 而 来的 是 绿 风 ,深 深 呼 吸 一 口
82
气也
是清凉甘甜
的 绿
近
年
来
,
菱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乡 坚持
以绿化
为引
领 .全
面 建
巷 设园林型企业、花园型小区、景点型村部、生态型农村,形成了“水在
图 、是 菱 塘 乡直 击 高速 、四 会 五 达 、通 畅 便捷 的 道 路 交通
菱塘 乡历 史文化 源远流 长,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就有文 气浓郁 、内涵丰润 的民风 菱塘 I9I3年就创 办“菱 塘 乡回民 实验小 学”(现 名 ),这 个距今有一个 多世 纪的学校说 明菱塘 一直以来十分重视 教育
: 是现任 菱塘 乡党委 书记 王怀忠(右二 ) 到 村 民 家 中 走访 ,了 解 民 情 民 意
81
回族 文 学
菱 塘 乡党 委 、政 府 领 导 成 员 大 郜 是 土 生 土 长 的 菱塘 人 他 们说 菱塘话 ,办菱塘事 ,得 菱塘 山水 之 气 ,想菱塘 民众之 想 ,急 菱塘 民众之 急 ,形 成上 下 一 条 心 ,一 呼 百 应 的 向 心 力 ,走 在 了全 国 乡镇 社 会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前 列
= 绿 中 .树 在 水 中 ”的 菁 象
图 、是 农 民 集 中居 住 区宽 敞 明 亮 的 男1l墅 洋 房 家 京 户 户笑语 盈 盈 ,洋 溢 着 居 民 小 康 生 活 的 温 馨和 甘 甜
菱塘 乡三面环湖 ,一侧临 山 在过 去漫长的岁 月里,因为交通等 因素 的影响 ,一 度成 为发展的“盲点” 破 解发 展 难 题 的 “总 钥 匙 ”就 是“致 富 ” “耍 想 富 ,先 修路 “,在 菱 塘 乡演 绎 成活 生 生 的现 实
图 为 端 庄 大 气 的 民 族 文 化 宫 正 立 面 民 族 文 化 宫,融 综 合 民 族馆 、规 划展 示 馆 、闺 书 馆 、影 剧 院 、文化 信 息共 享工程 、青 少年 活动 中心等 于一 体 ,成 为菱塘 乡民 族 、历 史 、文 化 展 示 、保 护 培 育 及 其 发 展 传 承 的 集 大 成 之 所 , r-文 聚 艺之 地
图文整 理 一 族 一马 悔
菱 塘 交 响 曲
80
回族 文学
今 日萎 塘
水灵灵的 名字,一幅 霞光里 弥漫着菱花 幽 香的写意 画,一首绿 野上 萦绕 着 乡音 乡韵 的抒 情诗 让我们 走进 菱塘 ,收获一份 不 寻 常 的 体 验
菱塘 是江苏 肯内唯 一的 少数 民族 乡, 位 于 苏皖 交 界 处 ,不 显 山 ,不 露 水 但 是 , 只要 一 提起 高 邮 市 菱塘 回族 乡 ,去过 的 人 .都 会 发 出 由衷 的 赞 叹
早 在《明代 高邮 州境 图》上 ,就标 注 着菱塘 有 条“对 舍街 ” 这 是一条贯 穿 了菱塘 明清社 会 民 生 史的 著 名 老 街 ,青 砖 铺 路 ,沿 街 商 店 、民 居 均 为砖 瓦结构 ,街 上有 布店 、杂货店 、粮铺 、禾行 等 ,招幌 满街 ,人 声鼎沸 旧有“菱塘老 街,三 里 长街 ”的 民 谣 ,道 出 了明 清老 街 的 祭华 蒂 象
菱塘 在 全 国的知 名度 、影响 力 、公 众 形 象 ,都是 有 口皆啤 的 它历 史悠 久 ,早 在 宋末 元初便 有 回族 先民定 居 .史称 “回
回 湾 ” 图① 是 菱塘 古清真 寺双层飞檐三 门牌楼 进 入这 个牌楼 中,有一 座三百 多年历 史的古清真寺 ,浓郁的 中
国化风格 ,成为菱塘 乡的标志性建筑 2006- ̄-,经 江苏 肖人 民政 府批 :住,该清真寺被 列为 肖级 文物保护单位
图f 就 是 菱墉 现 存四 百 多年 的明 清古街 , 街 上许 多老屋 门楣 上挂 着“高邮 市 文物 保护 单 位”的牌 子 推开其 中的每 一扇 门,都 是一 方庭 院深 深 、青 苔 满 地 、雕 梁 画栋 、别 有洞 天的 景 象
菱塘 乡现 有人 口两 万三千人 ,百 分之 七 十 是回族 全 乡共 产党 员一千二 百 多名 ,乡党委 下辖八 个党 总 支 、六十五 个党 支部 菱塘 乡始 终 以 “科 学 统 筹 两 手 抓 ,文明 新 风 进 万 家 ”为 总 抓 手 ,呈现 出精 神 文 明 建 设 新 格 局 ,先 后被 中共 P央组 织部 表彰 为“全 国创先 争优 先进 基层党 组 织 ”,被 江 苏 省委 授 予 “先 进 基 层 党 组 织 ”和 “文明 乡镇 ”标兵 等 荣誉 称号 菱塘的 发展凝 聚 看 乡党委 、政 府历届领导班子 的勤恳与智 :鎏, 他们 关注 民生 、体恤 民情 ,在 发展 经济 的 同时 , 把 焦 点 投 注 列 社 会 民 生 的 方 方 面 面 ,为社 会 安 定和谐 、民众安 属乐业发挥 着潜移默化的作 用
图r 是 现任 菱塘 乡党委 副 书记 、乡长 薛元金 (回 族 右二 1,走访 慰 问 村 民
为推 动菱塘 民族 丈化事业和 民旋 团结进 步事 业芡 展 ,2Ol2年 ,菱塘 乡在 乡民族广场 南侧规 划建设 了民族 文化宫 民族 文化 宫建筑 面积近 八 千平方 米 ,建筑造 型与装饰既 充满现 代气息.又有古老的 传统韵味
蓑塘 乡回民 实验 小学每年 l0月都会 迎 来解放 军空 军指挥 学院的 外籍 军官来校 参观 、访 问 图⑧ 是 20l2 年 ,空军指挥 学院副院长朱和平 (朱德将 军之刊、)率领军官 来校视察时 ,提 笔写下 了“百年 育人”四个大4-
图( 中李伟(前排 右一 ),是值得 一说 的 菱塘 回族人 .今年五十 七岁的他 ,在 菱塘 回民实验 小学教 书百人 已经三 十七年 I978年 高 中毕 业后 ,他 回 家 乡学校教 书 一是 ,他要 回报 家 乡,家 乡也 需要 教师 ;二是 ,李伟 的 父亲李广德就 是这个学校的校 长,他是 第一 届高邮师范学校的毕业 生,当时学校要 他留校任教 ,他知道 家 乡 的孩子 们需要老 师,便返 回 家乡从教 至退休 李伟 回到 家 乡通过 自学修 完大专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教 百管理 专业等 ,成为 高级教师 ,是 第二代 菱塘 回民实验 小学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