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结构计算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之基坑工程结构计算

基础工程之基坑工程结构计算
21
二. 支护结构监测常用仪器 2. 孔隙水压力计
测量孔隙水压力使用最多的是孔隙水 压力计,其形式、工作原理均与土压力 计相同。
孔隙水压力计宜钻孔埋设,待钻孔至 要求深度后,先将孔底填入部分干净的 砂,将测头放入,再将测头周围填砂, 最后用粘土将上部钻孔封闭。
基坑底部土体突涌稳定性通常考察土压力与承压水压力是 否平衡。
h
m (hd h) 1.1
pw
hd
h
Pw
13
坑底下某深度范围内,无承压水层时
rw
w
mhd
0.5h hd
hd
14
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验算
5.7 地下水控制
➢ 常用的处理措施
一般中粗砂以上粒径土用水下开挖或堵截法;中砂和细 砂土用井点法和管井法;淤泥或粘土用真空法或电渗法
构法。属于此类方法的有等值梁法,太沙基法
(a)
a
bc
(b)
a
bc
(c)
a
b
等值梁法原理
等值梁法示意图
2
采用等值梁法的关键是确定弯矩为0的位置,也即反 弯点的位置,一旦确定,支护结构的支点力、嵌固深度 及结构内力(剪力和弯矩)就可以按照弹性结构的连续 梁法求解。
规程JGJ 120-99规定,单层支点支护结构的反弯 点的位置位于基坑底面以下水平荷载标准值与水平抗力 标准值相等的位置,并据此计算支护结构的支点力、嵌 固深度,按照静力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弯矩和剪力
三级
应测 宜测 宜测 可测 可测 可测 可测 可测 可测
17
二. 支护结构监测常用仪器 ✓支护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监测,主要分为应
力监测与变形监测。 ✓应力检测主要用机械系统和电器系统的仪

园建工程量计算(基础结构等)

园建工程量计算(基础结构等)

钢筋制安
计算公式:长度*比重0.00617*D^2/1000
钢筋比重 ¢ 8 =0.395Kg/m、¢ 10 =0.617Kg/m
¢ 12 =0.888Kg/m、¢1 4 =1.209、¢ 16=1.58
模板制安 计算公式:长*宽 模板将基础、立柱、梁、面板等按类别分开计算
基础混凝土结构
计算公式:长*宽*高(基础承台、基础梁分开计算)
木材材积计算
计算公式: 1、长度*材积(查材积表) 2、按公式计算 检尺径4~12厘米的小径原木材积公式V= (0.7854*L*(D+0.45*L+0.2)^2/10000)
14厘米以上的原木材积公式V=(0.7854*L*[D+0.5*L+0.005L2+0.000125L(14-L) ^2*(D-10)]^2/10000)
C25混凝土浇筑: 1、基础承台=1.1m*1.1m*0.4m*4个+1.3m*1.3m*0.4m*4个=4.64m3 2、基础梁=(3m-0.25m*2侧)*0.2m*0.4m*10个=2m3
混凝土结构
计算公式:长*宽*高(柱子、梁、面板 分开计算)
木结构制安
计算公式: 方木:长*宽*高 圆木:截面积*高
无法利用广联达等算量软件直接算量,要求手算的较多。
➢注意上下复核工程量,核实是否存在计算错误、重复计算、漏算等现象;
➢注意检查工程量计算对应的单位是否填报错误; 收集 ➢注意核实总地面铺装面积是否合理,是否严重超出红什线范么围内的施工面积。
注意什么?
做些 什么
➢ 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就是在计算工程量时,将有关联的分部分项工程 按前后依赖关系有序的排列在一起,然后进行计算,其目的是为了计算流畅,避 免错算、漏算和重复计算,从而加快工程量计算速度。比如基础工程分部中包括 了土方工程、桩基工程、混凝土基础、砖基础等四项,虽然土方工程按施工顺序

基础结构计算

基础结构计算

第四章 基础设计4.1 基础设计资料根据本设计中建筑物的规模、功能特点、上部结构型式、荷载大小和分布以及地基土层的分布、土的性质、地下水的情况等因素,确定本设计基础结构类型为现浇柱下独立基础,具体设计资料如下:基础结构类型:现浇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置深度:1.5米4.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1)自然地表1米为填土,填土下层3米厚为红粘土,再下为砾石层。

红粘土允许承载力为180kN/m 2,砾石层允许承载力为300kN/m 2,地基为二类场地土。

(2)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米,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柱截面尺寸:500mm ×500mm m基础材料:采用C25混凝土,HRB335级钢筋,设混凝土垫层(C25)。

4.3基础计算4.3.1A 柱下独立基础结构计算由框架结构计算结果可得:由A 柱传给基础的轴向力N K =3682.49/1.3=2832.68kN 、N=3682.49kN ,力矩'K M =51.162kN ·m 、'M =66.51kN ·m ,剪力V K =45.81kN 、V=59.55kN4.3.1.1初步确定基础高度根据埋置深度和构造要求,初步确定H0=800mm4.3.1.2按中心荷载初步估计所需的基础底面尺寸A0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先不考虑宽度修正fa=fak+ηbr(b-3)+ηdrm(d-0.5)=180+1.4×20×(1.5-0.5)=208kN/m 2先按轴心受压基础试算基础面积,基础底面积:A ≥NK/(fa-rd)= 2832.68/(208-20×1.5)=15.91m 2考虑荷载偏心,将基底面积扩大1.1~1.5倍,即A0=(1.1~1.5)A=17.5m 2~23.87m 2取基底边长比b/l=1(b 为荷载偏心方向边长),可取基础底面积:A0=l ×b=l2=20.25m 2 ,取l=4.5m,b=4.5m4.3.1.3验算荷载偏心距e基底处竖向力:K K G N +=2832.68+20×4.5×4.5×1.5-1.0×10×2=3420.18KN基底处的力矩: M K =51.16+11.14×(3.6-0.4)×(0.6-0.12-0.2)+ 45.81×0.6=88.23KN ·m偏心距:1058.46 75.06/5.46/026.018.342023.88==<==+=b m G N M e K K K可以。

最新建筑基础计算公式

最新建筑基础计算公式

建筑基础计算公式常用计算公式[折叠](一)基础1.带形基础(1)外墙基础体积=外墙基础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2)内墙基础体积=内墙基础底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T形接头搭接体积其中T形接头搭接部分如图示。

V=V1+V2=(L搭×b×H)+ L搭〔bh1/2+2(B-b/2×h1/2×1/3)〕=L搭〔b×H+h1(2b+B/6)〕式中:V——内外墙T形接头搭接部分的体积;V1——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上部所示,无梁式时V1=0;V2——由两个三棱锥加半个长方形体积,如T形接头搭接示意图下部所示,无梁式时V= V2 ;H——长方体厚度,无梁式时H=0;2.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 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 V=V1+V2=H1/6×[A×B+(A+a)(B+b)+a×b]+A×B×h2截头方锥形基础图示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 m3 )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 m3 )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 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4)杯形基础基础杯颈部分体积( m3 ) V3=abh3式中:h3——杯颈高度V3_——杯口槽体积( m3 )V4= h4/6+[A×B+(A+a)(B+b)+a×b]式中:h4—杯口槽深度(m)。

杯形基础体积如图7—6所示:V=V1+V2+V3-V4式中:V1,V2,V3,V4为以上计算公式所得。

3. 满堂基础(筏形基础)有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基础板面积×板厚)+(梁截面面积×梁长)无梁式满堂基础体积=底板长×底板宽×板厚4.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体积=顶板体积+底板体积+墙体体积5.砼基础垫层基础垫层工程量=垫层长度×垫层宽度×垫层厚度(二)柱1.一般柱计算公式:V=HF式中:V——柱体积;H——柱高(m)F——柱截面积2.带牛腿柱如图所示V=(H × F)+牛腿体积 ×n=(h × F)+[(a ×b ×h1)+a × b V2 h2/2]n =h ×F+a ×b ×(h1+h2/2)n式中:h——柱高(m);F——柱截面积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n——牛腿个数3.构造柱:V=H ×(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m); A.B—构造柱截面的长和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槎1/2宽度; n—马牙槎边数(三)梁1.一般梁的计算公式(梁头有现浇梁垫者,其体积并入梁内计算)V=Lhb式中:h—梁高(m); b—梁宽; L—梁长2.异形梁(L、T、十字型等梁)V=LF式中:L—梁长; F—异型梁截面积3.圈梁圈梁体积V=圈梁长×圈梁高×圈梁宽4.基础梁V=L×基础梁断面积式中:V—基础梁体积(m3); L—基础梁长度(m)。

框架结构基础计算

框架结构基础计算

基础设计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子截面尺寸为b h ⨯=500×500,基础采用C30混凝土,c f =14.3N/mm 2,t f =1.43N/mm 2。

钢筋采用HRB335级钢,y f =300N/mm 2,基础埋深d =1.5m ,地基持力层为粘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ak f =200kpa 。

2.13 A 柱基础尺寸图 2.14 B 柱基础尺寸图设计基础的荷载包括:①框架柱传来的M 、N 、V②基础自重和回填土重 ③底层地基梁传来的M 、N地梁尺寸边梁b h ⨯=250×500,中梁b h ⨯=250×400。

2.6.1外柱独立基础设计 (1)荷载计算(A 柱)框架柱传来:158.6211.940.774.81122.93M =++⨯=kN m ⋅11273.83189.890.616.11454.06N kN =+-⨯= 134.827.090.724.7859.28V kN =---⨯=- 地基梁传来:20.250.592528.13N kN =⨯⨯⨯=247.250.1 4.73M kN m =⨯=⋅122.93 4.73127.66k M kN m =+=⋅ 1454.0628.131482.19k N kN =+=59.28k V kN =-(2)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宽度大于3米或埋置深度大于0.5米时,需按下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既设计值。

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值a f 为(3)(0.5)a ak b d G f f b d ηγηγ=+-+-a f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k 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b η、d η—基础宽度和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所求承载力的土层土的重度,b —基础底面宽度,G 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d —基础埋置深度。

重度计算:杂填土1γ=16kN/m 3,粘土2γ=20kN/m 310.450.50.7252h m =+=2 1.50.51h m =-= 加权平均重度3112212160.72520118.32/0.7251m h h kN m h h γγ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深度修正:(0.5)200 1.618.32(1.50.5)229.31a ak d m f f d kPa ηγ=+-=+⨯⨯-=(3)基础底面尺寸确定按中心荷载作用下计算基础底面积'A 为21482.197.44·229.3120 1.5k G N A m f d γ'===--⨯G γ—基础与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S底+2L外+16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A —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三十、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⑴、构造柱工程量计算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度A、B——构造柱截面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马牙差边数⑶、框架柱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其中柱高: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如图1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如图2c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如图3d预制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依附于柱的牛腿,并入相应柱身体积计算。

如图4三十一、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规则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油库汽油罐基础结构计算书

油库汽油罐基础结构计算书
取1.1) γ Qm ( 环 墙 自重分项系 数取1.0) γ w( 水 比 重) hm(环墙高 度) fy(钢筋设 计 强 度 KN/MM2)
1.1 环墙实际宽度b 1 容重γ m1 9.8 2.5 0.3
基础回填平均
0.6 20 100000
罐容C(KN)
储罐罐壁底端传 环墙单位高 计算环墙宽 给环墙顶端的线 23.14035487 0.556834 度环向力设 度b(m) 分布荷载g 计值Ft
2479.5 445
βK
0.5
r0
1 32104.93 642.0986 102479.5
28 R(半径M) 2.5 π
γ Qw( 水 自
Gk自重和基础 0.5 上的土重 14 A(罐底面积) Fk( 标 准 组 合 时,上部结构 3.14 传至基础顶面 的竖向力, KN)
7.3 重分项系数 25 18 16.18 16.48
油罐基础结构计算书
罐基础底面
5195.269333 处的平均压 209.6008775
力设计值Pk
径宜为12mm-18mm,间距宜为150mm-200mm,其上下两端宜封闭。

环墙单位 高度
1558.5808 环向配筋 总面
积Asmm2/m
1.竖向配筋构造配置,竖向钢筋的截面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2%(每侧),钢筋直径宜为12mm-18mm,间距宜为150mm 2.β (0.4-0.6一般取0.5) 3.K(外墙侧压力系数,一般地基0.33,软土地基0.5).白色为输入值,黄色为输出结果。
油库10000m3汽油罐基础结构计算书 油库10000m4汽油罐基础结构计算书 油库10000m5汽油罐基础结构计算
设计条件

扩大基础计算

扩大基础计算

42.6
基底应力
基底总压力N (KN)
8901
基底总弯矩M (KN*M)
基底总水平力N (KN)
135
基底应力δmax(KPa)
317
基底应力δmin(KPa)
抗倾覆稳定系数k0
10.6
抗滑动稳定系数kc
0.75 0.75
1 0.75 0.75
1
0
35 .
3 4.5
6 36 65.3
0.271 9.7 85.3
769.5
主动土压力系数(μ)
土对柱的水平力(KN)
0.0
土对第1级台阶水平力(KN)
土对第2级台阶水平力(KN)
40.2
土对第3级台阶水平力(KN)
各部水平力对基底中心产生的弯矩
柱底水平力产生的弯矩
0
土对柱底水平力产生的弯矩
土对第1级台阶水平力产生的弯矩
24.4
土对第2级台阶水平力产生的弯矩
土对第3级台阶水平力产生的弯矩
水平力(KN)
弯矩(KN.m)
2389
土的特性
侧土高度(m)
3
土的摩擦角α
土的密度(m)
18
地基容许承载力
基础特性
第1级长(m)
3
第1级宽(m)
第2级长(m)
4.5
第2级宽(m)
第3级长(m) 扩基高度(m)
截面模量W (m3)
6
第3级宽(m)
3
基底面积A (m2)
36.0
扩基体积
土产生的荷载
土自重(KN)
扩大基础计算
基本数据
柱直径(m)
1.5
第2级横桥襟边(m)
柱个数

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构造及计算独立基础是建筑物承重结构的基础部分,其作用是将建筑物的重力和其他荷载传导到地基上,并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独立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周边土体的稳定性和地震等因素。

在独立基础的构造中,顶部配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顶部配筋主要用于增加独立基础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配筋的选择应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配筋。

在设计独立基础的顶部配筋时,首先需要确定基础的受力情况。

基础受到的主要荷载包括建筑物自重、活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这些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可以计算出基础的受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和土壤的承载能力,可以确定基础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来说,基础的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大,但施工难度和成本也会增加。

因此,在确定基础尺寸时需要考虑经济性和施工性。

确定了基础的尺寸和形状后,可以进行顶部配筋的计算。

计算时需要考虑基础的受力情况、配筋的抗弯和抗剪强度以及弯矩、剪力和轴力的作用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计算出需要的配筋数量和直径。

一般来说,配筋数量越多,基础的承载能力越大,但施工难度和成本也会增加。

在设计和计算独立基础的顶部配筋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和行业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其中规定了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要求,如地震区域的设计要求等。

总之,独立基础的顶部配筋是基于结构设计的需要和土体承载能力来确定的。

在进行设计和计算时,需要考虑基础的受力情况、配筋的抗弯和抗剪强度以及配筋数量和直径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整理)各种基础的形式及计算.

(整理)各种基础的形式及计算.

7月23号独立基础编辑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

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

目录1简介2构造3表示方式4计算方法1简介编辑独立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

一般是指结构柱基,高烟囱,水塔基础等的形式。

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独立基础的特点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

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联合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特点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长宽比在3倍以内且底面积在20 m2以内的为独立基础(独立桩承台)。

2构造编辑独立基础一般设在柱下,常用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杯形。

材料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

当柱为现浇时,独立基础与柱子是整浇在一起的;当柱子为预制时,通常将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用细石混凝土嵌固,此时称为杯口基础。

3表示方式编辑表示方式见下表:参考11G101-34计算方法编辑⑴、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⑵、独立基础垫层模板垫层模板=垫层周长×垫层高度⑶、独立基础体积独立基础体积=各层体积相加(用长方体和棱台公式)⑷、独立基础模板独立基础模板=各层周长×各层模板高(5)、基坑土方工程量基坑土方的体积应按基坑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基坑底面积应以基坑底的长乘以基坑底的宽,基坑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

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

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6)、槽底钎探工程量槽底钎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积计算。

带形基础编辑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从基础结构而言,凡墙下的长条形基础,或柱和柱间距离较近而连接起来的条形基础,都称为带形基础。

结构基本周期计算

结构基本周期计算

结构基本周期计算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0.08-0.1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06)N其中N为结构层数。

也可采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第1平动周期。

具体计算方法高层建筑1、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结构:T=0.25+0.00053H2/(B)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T=0.03+0.03HA2/(B)式中:H一房屋总高度(m):B-房屋宽度(m)。

高耸结构1、烟肉1)高度不超过60m的砖烟肉:T=0.23+0.0022HA2/d:2)高度不超过15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T=0.41+0.001HA2/d:3)高度超过150m,但低于21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T=0.53+0.0008HA2/d式中:H一烟囱高度(m);d—烟肉1/2高度处的外径(m)。

2、石油化工塔架1)圆柱(简)基础塔(塔壁厚不大于30mm)当HA2/D0<700时:T=0.35+0.00085HA2/D0:当HA2/D0>=700时:T=0.25+0.00099H2/D0式中:H一从基础底板或柱基顶面至设备塔顶面的总高度(m):DO-设备塔的外径(m);对变直径塔,可按各段高度为权。

取外径的加权平均值。

2)框架基础塔(塔壁厚不大于30mm):T=0.56+0.0004H2/D0:3)塔壁厚大于30mm的各类设备塔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应按有关理论公式计算。

4)当若干塔由平台连成一排时,垂直于排列方向的各塔基本自振周期T可采用主塔(即周期最长4)当若干塔由平台连成一排时,垂直于排列方向的各塔基本自振周期T可采用主塔(即周期最长的塔)的基本自振周期值:平行于排列方向的各塔基本自振周期T可采用主塔基本自振周期乘以折减系数0.9。

某工程板、梁、柱、基础结构计算

某工程板、梁、柱、基础结构计算

某工程板、梁、柱、基础结构计算1.上部结构荷载取值1.1、板厚取值及荷载计算㈠面层1、板底抹灰:20×0.015=0.3kN/㎡2、楼层板面装修荷载:20×0.020(找平层)+20×0.020(粘结层)+0.4(贴面荷载)=1.2kN/㎡当用于卫生间时增加0.5kN/㎡。

3、屋面、露台面层荷:q=20x0.02(板底抹灰)+11.0×0.09(水泥炉渣找坡层,根据屋面建筑找坡情况调整)+0.2(防水及保温材料) +20×0.020(找平层)+25×0.04(细石混凝土)=3.0 KN/m2 ㈢各种板厚恒载1、楼面:板厚取 110mm,130mm,150mm 恒载输入1.5kN/㎡(板自重程序自动计算)卫生间输入2kN/㎡(板自重程序自动计算)2、上人屋面:板厚取120mm,130mm 恒载输入3kN/㎡(板自重程序自动计算)露台: 板厚取120mm,130mm 恒载输入3kN/㎡(板自重程序自动计算)㈣楼面活荷载1.2、外墙、隔墙及栏板荷载1.2.1、外墙:墙厚190,根据国标煤矸石容重为13.0kN/㎡,详细荷载取值见不同层高墙荷载取值表1.2.2、分户墙内墙:190厚煤矸石详细荷载取值见不同层高墙荷载取值表1.2.3、100厚煤矸石卫生间,厨房隔墙:详细荷载取值见不同层高墙荷载取值表1.2.4、100厚煤矸石房间隔墙:详细荷载取值见不同层高墙荷载取值表1.2.5、女儿墙荷载,玻璃顶线荷载:5.0 kN/m1.3、板厚取值及荷载1.3.1.P1恒载=面层板底抹灰0.3 kN/㎡+楼层板面装修荷载1.2kN/㎡+屋面、露台面层荷3.0 KN/m2+上人屋面板厚恒载3kN/㎡+绿化填土等3kN/㎡=10.5 kN/㎡1.3.2.P2楼面活荷载=8.0 kN/㎡2、板配筋结构计算按3.8×6.0m计算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按弹性板计算:2.1 计算条件计算跨度: L x=6.000mL y=3.800m板厚h=200mm板容重=25.00kN/m3;板自重荷载设计值=6.00kN/m2恒载分项系数=1.20 ;活载分项系数=1.40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均布荷载q=23.80kN/m2砼强度等级: C35, f c=16.70 N/mm2, E c=3.15×104 N/mm2支座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板底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纵筋混凝土保护层=15mm, 配筋计算as=20mm, 泊松比=0.20支撑条件=四边上:固定下:固定左:固定右:固定角柱左下:无右下:无右上:无左上:无2.2 计算结果弯矩单位:kN.m/m, 配筋面积:mm2/m, 构造配筋率:0.20%弯矩计算方法: 双向板查表---------------------------------------------------------------2.2.2.1 跨中: [水平] [竖向]弯矩 6.9 15.9面积 400(0.20%) 400(0.20%)实配 E12@250(452) E12@250(452)2.2.2.2 四边: [上] [下] [左] [右]弯矩 -33.0 -33.0 -24.3 -24.3面积 526(0.26%) 526(0.26%) 400(0.20%) 400(0.20%)实配 E12@210(539) E12@210(539) E12@250(452) E12@250(452)-----------------------------------------------------------------------3、柱配筋结构计算3.1竖向荷载:1.板自重荷载(6×3.8×0.2×25 kN/m3)÷4=28.5kN;2.均布荷载(23.80kN/m2×6×3.8) ÷4=135.66 kN.每根标准荷载P=28.5kN+135.66 kN=164.16 kN3.2柱截面设计(ZJM-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3.2.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1)已知条件:矩形柱b=300mm,h=300mm计算长度 L=4.40m砼强度等级 C30,fc=14.30N/mm2 ft=1.43N/mm2纵筋级别 HRB400,fy=360N/mm2,fy'=360N/mm2箍筋级别 HPB300,fy=270N/mm2轴力设计值 N=164.16kN弯矩设计值 Mx=100.00kN.m,My=0.00kN.m剪力设计值 Vy=50.00kN,Vx=0.00kN(2)计算要求:1.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裂缝计算-----------------------------------------------------------3.2.2 受压计算3.2.2.1 轴压比===A ⨯b h ⨯30030090000mm2=3.2.2.2 偏压计算(1)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混凝土规范》式6.2.7-1:b 1f E scu(2)计算轴向压力作用点至钢筋合力点距离 e:=-=-=h 0h a s 30035265mme 1004 ==e a m a x {20,h /30}20.0mm=+=+=e i e 0e a 609.220.0629.2mm(3)计算配筋 ==>=e i 629.2mm 0.3h 0⨯0.326579.5mm===N b 1f cb h 0b⨯⨯⨯⨯1.0014.33002650.5176588487N且N=164.16kN ≤ N b =588.49kN, 按照大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6.2.17:1f 因x=38.3mm < 2a s =70mm, 取x=70.0mm=A-1f744.23.2.2.3 轴压验算(1)计算稳定系数φ根据《混凝土规范》表6.2.15: 插值计算构件的稳定系数φ=0.903 (2)计算配筋, 根据《混凝土规范》公式6.2.15:-9取A s =0mm 2偏压计算配筋: x 方向A sx =1019mm 2: y 方向A sy =0mm 2轴压计算配筋: x 方向A sx =0mm 2: y 方向A sy =0mm 2计算配筋结果: x 方向A sx =1019mm 2y 方向A sy =0mm 2最终配筋面积:x 方向单边: A sx =1019mm 2 > ρmin ×A=0.0020×90000=180mm 2y 方向单边: A sy =0mm 2 ≤ ρmin ×A=0.0020×90000=180mm 2, 取A sy =180mm 2全截面: A s =2×A sx +2×A sy =2399mm 2 > ρmin ×A=0.0055×90000=495mm 23.3 受剪计算3.3.3.1 x 方向受剪计算剪力为零, 采用构造配筋: 箍筋最小配筋率: 0.40%由于箍筋不加密, 故ρvmin =0.4%×0.5=0.2%min3.3.3.2 y 方向受剪计算=-h0h a s3*******mm==-7.55=yλy=7.5 > 3.0, 取λy=3.0(1)截面验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式6.3.1:h w/b=0.9 ≤ 4, 受剪截面系数取0.25k N 0.25c f c b h0⨯⨯⨯0.251.0014.3300265284.21kN⨯==<=V y50.00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条形基础计算

条形基础计算

条形基础计算条形基础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基础结构类型。

其主要特点是以条形形式承受建筑物负荷并将其传递到基础土体中。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条形基础计算的相关内容,内容如下:一、条形基础计算的概念1.1 条形基础计算的定义:条形基础计算是指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一定的分布形式集中到狭长的基础结构上,利用条形基础的传递作用将荷载传递到基础土体中的一种基础结构类型。

1.2 条形基础计算的适用范围:条形基础计算适用于一些建筑物上有长条形墙体或柱子,又或者是建筑物本身就是狭长型的情况。

这种基础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效果。

二、条形基础计算的设计方法2.1 计算荷载:在进行条形基础计算时,首先应确定建筑物预计承载的最大荷载,包括静荷载和动荷载。

静荷载包括死荷载和活荷载,动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其次应计算基础的有效宽度,有效宽度应该大于基础重心距离中心线的距离。

2.2 计算基础尺寸:根据荷载大小计算出最小基础面积,然后按照一定的长度比例,计算出条形基础的长度和宽度。

在计算中,应考虑到该地区的土体承载力等因素,确保基础承载能力足够强。

2.3 基础的布置:条形基础的布置方式有直线式和网格式两种。

直线式是将基础结构布置在一条直线上,适用于单排房屋;网格式是将基础结构布置成一定的网格状,适用于多排房屋。

2.4 条形基础配筋:条形基础的配筋应该使其在承受荷载的同时保持稳定,避免因为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或破坏。

在配筋中,应考虑到基础所在区域土壤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配筋方案。

三、条形基础计算的注意事项3.1 基础材料要求:在进行条形基础计算中,基础材料的质量对于基础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基础材料时,应考虑到质量、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比如说,钢筋和混凝土的材质、强度等都应该符合国家标准。

3.2 计算精度:条形基础计算的精度需要非常高,需要精确计算出建筑物的最大荷载和基础材料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错误的计算结果有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框架结构中的箱形基础内力计算

对框架结构中的箱形基础内力计算

对框架结构中的箱形基础内力计算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箱形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基础结构,它通常用于承载框架结构的柱子或墙体的荷载。

箱形基础的设计与计算是保证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一环。

一、箱形基础的结构和构造形式箱形基础是一种矩形或正方形断面的混凝土基础,常用于框架结构中的柱子或墙体的承载。

它的结构和构造形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墩身:箱形基础的主体部分是由混凝土墩身构成的,它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具体尺寸根据结构荷载和地基条件进行设计。

2.混凝土底座:箱形基础的底部是一个扩大的混凝土底座,用于增加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提高基础的稳定性。

3.钢筋骨架:为了增强箱形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通常在混凝土墩身中设置钢筋骨架,具体的筋肢数量和直径根据设计荷载和结构要求进行确定。

二、箱形基础内力计算步骤1.确定荷载:首先需要确定箱形基础所承受的荷载,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荷载等。

这些荷载通常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计算。

2.计算活载:在确定了荷载后,需要根据荷载的作用位置和大小计算出对应的活载。

活载一般可以按荷载组合的方式进行计算,包括正常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3.基础受力计算:根据箱形基础的受力性质和受力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得到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包括底座受力、墩身受力、地基反力等。

受力计算可以采用静力平衡方法或有限元分析方法,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留意基础变形:框架结构中的箱形基础承受荷载后也会产生变形,尤其是长期荷载作用下,基础的沉降和倾斜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在进行内力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基础的变形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5.进行验算与校核: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基础内力计算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与校核。

主要包括基础的抗剪承载力、抗扭矩承载力和弯曲承载力等的校核,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提出设计建议:最后,在完成基础内力计算和验算校核后,需要根据计算结果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包括增加底板和墩身的厚度、调整墩身的尺寸和筋肢的配置等。

独立基础计算

独立基础计算

独⽴基础计算独⽴基础(砼独⽴基础与柱bai在基础上表⾯分界)du(1)矩形基础:V=长×宽zhi×⾼(2)阶梯形基础:V=∑各dao阶(长×宽×⾼)(3)截头⽅锥形基础:V=V1+V2=H1/6+[A×B+(A+a)(B+b)+a×b]+A×B×h2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m3)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m3)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h1——棱台部分的⾼(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m)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

独⽴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

单独基础,也称独⽴式基础或柱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其形式有阶梯形、锥形等。

单独基础有多种形式,如杯形基础、柱下单独基础和柱下单独基础。

当柱采⽤预制钢筋混凝⼟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形,然后将柱⼦插⼊,并嵌固在杯⼝内,故称杯形基础。

柱下单独基础:单独基础是柱基础最常⽤、最经济的⼀种类型,它适⽤于柱距为4-12m,荷载不⼤且均匀、场地均匀,对不均匀沉降有⼀定适应能⼒的结构的柱做基础。

它所⽤材料根据柱的材料和荷载⼤⼩⽽定,常采⽤砖⽯、混凝⼟和钢筋混凝⼟等。

在⼯业与民⽤建筑中应⽤范围很⼴,数量很⼤。

这类基础埋置不深,⽤料较省,⽆需复杂的施⼯设备,地基不须处理即可修建,⼯期短,造价低因⽽为各种建筑物特别是排架、框架结构优先采⽤的⼀种基础型式[1] 。

墙下单独基础:当地基承载⼒较⼤,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较⼩,或当浅层⼟质较差,在不深处有较好⼟层时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和减少开挖⼟⽅量可采⽤墙下单独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的经济跨度为3-5m,砖墙砌在单独基础上边的钢筋混凝⼟梁上。

基础计算方法

基础计算方法

6 .基础设计■rt1J6.1.1柱下独立基础计算: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来进行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

设计资料: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200KPa基础及其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G 20KN/m3垫层采用C10混凝土,厚度为100mm。

独立基础采用C25混凝土,f t 1.27N/mm2,钢筋采用HPB235,f y210N/mm2。

柱子尺寸:600 X 600计算④轴横向框架地梁传给基础顶面荷载:1、地梁传给A、D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纵向地梁传来荷载①地梁自重:25 X 0.25 X 0.4 X 4.5=11.25KN②地梁上部材料传来荷载:墙重:19 X 0.24 X 1.3 X 5.05=29.94KN 窗重:0.4 X 2.7 X 2.15=2.32KN横向地梁传来荷载①地梁自重:25KN地梁传给A、D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刀F=16.88+29.94+2.32+14.63=63.77KN 2、地梁传给B C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纵向地梁传来荷载地梁自重:②地梁上部材料传来荷载:墙重:19X 0.3 X 0.5 X 7.8 X0.5=14.6325X 0.3X 0.5X 4.5=16.88KNX 0.24 X (4.5-0.9 ) X 5.05=82.9KN地梁传给B 、C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刀 F=16.88+82.9+0.19+19.69=119.66KN ⑴ A 、D 轴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按构造一般要求拟定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1、按轴心荷载初步确定基础底面面积:A N F 963.55 63.77 匚 “ 2A5.06mf ak G d 260 20 2.85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A 。

增大30%后有:A 1.3A 0 1.3 5.066.58m 2采用方形基础:b \ A 2.6m6.1.2计算基底最大压力P max基础及回填土重: G G Ad 20 2.62 2.85 385.32 KN基底处竖向力合力: F k 963.55 385.32 1384.87KN 基底处总力矩: M k 53.09 34.62 0.9 83.71KN m偏心矩M k83.71 b 2.60.06m0.43mF k1384.8766所以偏心力作用点在基础截面内。

某独立基础设计 (详细计算过程)

某独立基础设计 (详细计算过程)

现浇独立柱基础设计(Jc-1)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设计校对审核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1 设计资料:1.1 已知条件:类型:阶梯形柱数:单柱阶数:1基础尺寸(单位mm):b1=1100, b11=500, a1=2000, a11=1000, h1=400柱:方柱, A=400mm, B=400mm设计值:N=201.00kN, Mx=5.80kN.m, Vx=-5.60kN, My=3.30kN.m, Vy=7.60kN标准值:Nk=160.80kN, Mxk=4.64kN.m, Vxk=-4.48kN, Myk=2.64kN.m, Vyk=6.08kN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fc=14.30N/mm2钢筋级别:HRB400, fy=360N/mm2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0mm基础与覆土的平均容重:20.00kN/m3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基础埋深:1.00m作用力位置标高:0.000m剪力作用附加弯矩M'=V*h(力臂h=1.000m):My'=-5.60kN.mMx'=-7.60kN.mMyk'=-4.48kN.mMxk'=-6.08kN.m1.2计算要求:(1)基础抗弯计算(2)基础抗冲切验算(3)地基承载力验算单位说明:力:kN, 力矩:kN.m, 应力:kPa2 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2.1 基底反力计算:2.1.1 统计到基底的荷载标准值:Nk = 160.80, Mkx = -1.44, Mky = -9.88设计值:N = 201.00, Mx = -1.80, My = -12.352.1.2 承载力验算时,底板总反力标准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pkmax = (Nk + Gk)/A + |Mxk|/Wx + |Myk|/Wy= 119.55 kPapkmin = (Nk + Gk)/A - |Mxk|/Wx - |Myk|/Wy= 66.63 kPapk = (Nk + Gk)/A = 93.09 kPa各角点反力 p1=115.62 kPa, p2=66.63 kPa, p3=70.56 kPa, p4=119.55 kPa 2.1.3 强度计算时,底板净反力设计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pmax = N/A + |Mx|/Wx + |My|/Wy= 124.44 kPapmin = N/A - |Mx|/Wx - |My|/Wy= 58.29 kPap = N/A = 91.36 kPa各角点反力 p1=119.53 kPa, p2=58.29 kPa, p3=63.20 kPa, p4=124.44 kPa 2.2 地基承载力验算:pk=93.09 < fa=100.00kPa, 满足pkmax=119.55 < 1.2*fa=120.00kPa, 满足2.3 基础抗冲切验算:抗冲切验算公式 F l<=0.7*βhp*ft*Aq [GB50007-2002第8.2.7条](冲切力F l根据最大净反力pmax计算)第1阶(kN): F l下=60.79, F l右=6.47, F l上=60.79, F l左=0.00砼抗冲面积(m2): Aq下=0.27, Aq右=0.27, Aq上=0.27, Aq左=0.00抗冲切满足.2.4 基础受弯计算:弯矩计算公式 M=1/6*l a2*(2b+b')*pmax [l a=计算截面处底板悬挑长度]配筋计算公式 As=M/(0.9*fy*h0)第1阶(kN.m): M下=34.51, M右=14.60, M上=34.51, M左=8.21, h0=355mm 计算As(mm2/m): As下=273, As右=63, As上=273, As左=36基础板底构造配筋(构造配筋E12@200).2.5 底板配筋:X向实配 E12@200(565mm2/m) >= As=565mm2/mY向实配 E12@200(565mm2/m) >= As=565mm2/m3 配筋简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基础设计4.1 基础设计资料根据本设计中建筑物的规模、功能特点、上部结构型式、荷载大小和分布以及地基土层的分布、土的性质、地下水的情况等因素,确定本设计基础结构类型为现浇柱下独立基础,具体设计资料如下: 基础结构类型:现浇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1.5米4.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1)自然地表1米内为填土,填土下层3米厚为红粘土,再下为砾石层。

红粘土允许承载力为180kN/m 2,砾石层允许承载力为300kN/m 2,地基为二类场地土。

(2)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米,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柱截面尺寸:500mm ×500mm m基础材料:采用C25混凝土,HRB335级钢筋,设混凝土垫层(C25)。

4.3基础计算4.3.1A 柱下独立基础结构计算由框架结构计算结果可得:由A 柱传给基础的轴向力N K =3682.49/1.3=2832.68kN 、N=3682.49kN ,力矩'K M =51.162kN ·m 、'M=66.51kN ·m ,剪力V K =45.81kN 、V=59.55kN 4.3.1.1初步确定基础高度根据埋置深度和构造要求,初步确定H0=800mm4.3.1.2按中心荷载初步估计所需的基础底面尺寸A0 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先不考虑宽度修正fa=fak+ηbr(b-3)+ηdrm(d-0.5)=180+1.4×20×(1.5-0.5)=208kN/m 2 先按轴心受压基础试算基础面积,基础底面积:A ≥NK/(fa-rd)= 2832.68/(208-20×1.5)=15.91m 2考虑荷载偏心,将基底面积扩大1.1~1.5倍,即A0=(1.1~1.5)A=17.5m 2~23.87m 2取基底边长比b/l=1(b 为荷载偏心方向边长),可取基础底面积:A0=l ×b=l2=20.25m 2 ,取l=4.5m,b=4.5m4.3.1.3验算荷载偏心距e 基底处竖向力:KKG N+=2832.68+20×4.5×4.5×1.5-1.0×10×2=3420.18KN基底处的力矩: M K =51.16+11.14×(3.6-0.4)×(0.6-0.12-0.2)+ 45.81×0.6 =88.23KN ·m偏心距:1058.4675.06/5.46/026.018.342023.88==<==+=b m GNM e KKK可以。

4.3.1.4验算基底边缘最大压力pmax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1条规定,pmax ≤1.2fa 因短边小于3m ,故仍取fa=208KN/m2(无需修正)2max /75.174)5.4026.061(5.45.418.3420)61(mKN be AG Np K K=⨯+⨯⨯=++=2/6.2492082.12.1mKN f a =⨯=<,满足要求。

可取基础底面积:A=b×l=4.5×4.5=20.25m 2,W=bl2/6=4.5×4.52/6=9.45m 3 4.3.1.5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和最小压应力2max/23.17845.923.8825.2018.3420mKN W M A G Np KK KK =+=++=2min/56.15945.923.8825.2018.3420mKN W M AG Np KK KK=-=-+=p kmax <1.2fa =1.2×208=249.6KN/m 2,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1条规定,满足要求。

4.3.1.6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基础计算如图30所示: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冲切强度验算图24 A 柱基础取保护层厚度为40mm ,取阶梯形基础两级,每阶高度为400mm,即h0=800-40=760mm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中的第2条规定求at 、ab 、at=400mm ab=400+2×760=1920mmx1=(4500-1920)/2=1290mm 、mmx x 33512504654652/)4004500(46522=⇒++=-x3=465-335=130mm251069.3)46546521(21304500mmA l ⨯=⨯⨯⨯-⨯=KNN 5.7945.15.45.420187=⨯⨯⨯+=225.20mmA = 45.9=WmKN M ⋅=⨯+--⨯-⨯+=22.1126.055.59)2.012.06.0()4.06.3(14.1151.66地基净反力为:2max,/11.5145.922.11225.205.794mKN pj =+=2min,/36.2345.922.11225.205.794mKN pj =-=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中的第2条规定 Fl=pj,maxAl=51.11×0.369=18.86KNKNh a f m t hp 67976029204001.10.17.07.00=⨯+⨯⨯⨯=β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中的第2条规定: ,7.00h a f F m t hplβ<满足要求① 基础变阶处的冲切强度验算:取阶梯形基础两级,每阶高度为450mm,即h0=450-40=360mm 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中的第2条规定求at 、abmma t 245040024)4004500(=+⨯-=ab=2450+2×400=3250mmx1=(4500-3250)/2=625mm 、mmx x 32520025062525022=⇒+=、x3=625-325=300mm2510625.10)25025021(22504500mmA l ⨯=⨯⨯⨯-⨯=Fl=pj,maxAl=51.11×1.063=54.33KNKNh a f m t hp 3.7623602325022501.10.17.07.00=⨯+⨯⨯⨯=β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中的第2条规定:满足要求。

,7.00h a f F m t hp l β<4.3.1.7基础底板配筋①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冲切强度验算: a 、沿基础l 方向计算Ⅰ-Ⅰ截面。

mmh b a 20252450450021=-=-=,2max,max/11.51mKN pp j ==2min,min /36.23mKN pp j ==通过几何方法求p ,见图图25求解p =103.68KN/m 2KNG G K 13.793)2100.15.15.45.420(35.135.1=⨯⨯-⨯⨯⨯⨯==])()2)(2[(121max max '21l p p AG p p a l a MI-+-++=]5.2)11.5123.178()5.45.413.793268.10323.178()625.05.42[(025.21212⨯-+⨯⨯-+⨯+⨯⨯⨯=mKN ⋅=7782637917603009.0107789.0mmh f MA y IsI =⨯⨯⨯==b 、沿基础b 方向计算Ⅱ-Ⅱ截面,如图31。

)2)(2()(481min max '2'AG p p b b a l M-++-=∏)5.45.411.739211.5123.178()4.05.42()625.05.4(4812⨯⨯-+⨯+⨯⨯-⨯=mKN ⋅=4442621647603009.0104449.0mmh f MA y s =⨯⨯⨯==∏∏②基础变阶处的冲切强度验算:a 、基础l 方向计算Ⅰ-Ⅰ截面,如图26。

mma 7251=,ma 56.12625.024625.05.4'=+⨯-=mmb185********'=+⨯=通过几何方法求'p,见图。

求解'p=102.1KN/m 2])()2)(2[(121'max 'max '21l p p AG p p a l a MI-+-++=]5.4)1.10223.178()5.45.411.79321.10223.178()56.25.42[(725.01212⨯-+⨯⨯-+⨯+⨯⨯⨯=mKN⋅=29.1172610273603009.01029.1179.0mmh f MA y IsI =⨯⨯⨯==b 、基础b 方向计算Ⅱ-Ⅱ截面。

)2)(2()(481min max '2'AG p p b b a l M-++-=∏)5.45.411.793211.5123.178()85.15.42()56.25.4(4812⨯⨯-+⨯+⨯⨯-⨯=mKN⋅=68.1282613243603009.01068.1289.0mmh f MA y s =⨯⨯⨯==∏∏综合上述计算可知,A 柱下独立基础底板配筋结果为:①沿基础l 方向计算的Ⅰ-Ⅰ截面应按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进行配筋: As Ⅰ=1027mm 22/m)②沿基础b 方向计算的Ⅱ-Ⅱ截面应按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进行配筋: As Ⅱ=1324mm 22/m)4.3.2B 柱下独立基础结构计算由框架结构计算结果可得:由B 柱传给基础的轴向力N K =1009.4/1.3=776.75kN 、N=1009.4kN ,力矩'K M =128.9kN ·m 、'M =167.57kN ·m ,剪力VK=37.24kN 、V=48.41kN 。

4.3.2.1初步确定基础高度根据埋置深度和构造要求,初步确定H 0=600mm4.3.2.2按中心荷载初步估计所需的基础底面尺寸A0 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先不考虑宽度修正fa=fak+ηbr(b-3)+ηdrm(d-0.5)=180+1.4×20×(1.5-0.5)=208kN/m 2 先按轴心受压基础试算基础面积,基础底面积:A ≥NK/(fa-rd)=776.75/(208-20×1.5)=4.66m 2考虑荷载偏心,将基底面积扩大1.1~1.4倍,即A0=(1.1~1.4)A=4.8m 2~6.1m 2 取基底边长比b/l=1.0(b 为荷载偏心方向边长),可取基础底面积:A0=l ×b=l2=5.76m 2 ,取l=2.4m,b=2.4m4.3.2.3验算荷载偏心距e 基底处的竖向力:KKG N+=776.75+20×2.4×2.4×1.5=950KN基底处的力矩: MK=128.9+37.24×0.6=151KN ·m偏心距191.240.2/6 2.4/60.4950KKKM e m b NG ===<==+,可以4.3.2.4验算基底边缘最大压力pmax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1条规定,pmax ≤1.2fa2m a x 695060.2(1)(1)247/2.4 2.42.4K KN G e p K N mAb +⨯=+=⨯+=⨯2/6.2492082.12.1mKN f a =⨯=<,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