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一化学·同步讲义 第06讲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6.2.1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课件 品质课件PPT
①c(H2)=c(I2)=c(HI)时 ②c(H2):c(I2):c(HI)=1:1:2时 ③c(H2)、c(I2)、c(HI)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2nmolHI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 I2 ⑥反应速率v正(H2)=v正(I2)=v正(HI) ⑦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2)各种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 量、质量分数、质量,体积分数等)保持不 变。
2SO2 (g) + O2 (g)
➢C(SO2):C(O2)=2:1 ➢二氧化硫的浓度不变 ➢氧气的质量不变 ➢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2SO3 (g)
• H2(g)+ I2(g) 是
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
(2)各种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 质量分数、质量,体积分数等)保持不变。
(1)等速标志,即v(正) = v(逆);
以N2+3H2 2NH3 反应为例,单位时间内:
①若有1mol N2消耗,则有1mol N2 生成 ②若有1mol N2消耗,则有 H2—— ③若有1mol N2消耗,则有 NH3 ____ ④若有1mol N≡N键断裂,则有 N-H键____ ⑤生成1mol NH3,同时消耗了 0.5mol N2 ⑥生成1mol NH3,同时生成了 0.5mol N2 ⑦ v(N2) : v(H2)=1:3 ⑧ v(N2) : v(NH3)=1:2 ⑨ v正(N2) : v逆(H2)=1:3
H2(g)+ I2(g)
2HI(g)
2 A(g)
B(S)+2C(g)
(6)颜色不变:其实就是浓度不变
颜色不变,则说明达到平衡
2SO2 + O2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教学指导书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为生成物一、本课时设计思路(一)简析教材本课内容位于高一化学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为生成物》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包括: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特征以及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本部分内容要求达到B级。
中学化学中平衡理论体系包括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其中化学平衡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溶解平衡和一些可逆反应,对可逆反应和平衡体系的对立统一思想、平衡的建立过程和平衡的特征已有初步了解。
本章之后,还有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要学习,化学平衡的学习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加上本章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也为通过正逆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正逆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来理解化学平衡打下基础。
反过来,在学习化学平衡原理的过程中有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结合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上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3)初步学会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可逆反应中化学平衡建立过程的研究,初步学会图像法和数形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逐步树立动态平衡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为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省略(二)、阐述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是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细节处理上,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引入和教师归纳时采用的是讲授式。
在旧知链接阶段采用谈话法引领学生对“溶解平衡”进行复习。
在对新授知识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探究讨论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尚可。
但对于抽象思维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到这一点。
高一化学第六章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学生版)
高一化学教师辅导讲义
22HI
mA(s)+nB(g)pC(g)+qD(g) mA + nB pC + qD
) N
H
2
B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件是。
2
(g)
:mA(g)+nB(s)
2
N
2
C
+I2 2HI,达到平衡时,
2
则达到平衡时生成的HI可能是下列中的(
,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2SO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
yB
A(g)+B(g) C(g)
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
.可逆反应:aA(g)+ bB(g)cC(g)+ dD
压强P1P2(填“<”“>”)②体积(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3(g) + Q (Q>0)
)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平衡向__________移动,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变成生成物课件
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性质上存 在差异,反应物通常具有不稳定 、活跃的特性,而生成物则具有 相对稳定、不活跃的特性。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
转化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经过一系列的 化学键断裂和重组,最终转化为生成 物。这个过程涉及到能量的变化和物 质的转化。
平衡关系
在某些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 会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反应物和生成 物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不再发生变 化。
绿色化学的发展
总结词
绿色化学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化学反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绿色化学强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尽量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通过开发绿色合成路线、 采用无毒或低毒性的原料和溶剂、优化反应条件等手段,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环境负担,并促进可持 续发展。
高效率反应技术的探索
总结词
高效率反应技术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产率。
02
反应物变成生成物的原理
化学键理论
化学键理论认为,反应物通过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将物质 转化为生成物。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而化学键的形成则释放能量。
在反应过程中,如果吸收的能 量小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能 够自发进行,反之则不能。
能量变化原理
能量变化原理认为,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 决于能量的变化。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变 成生成物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 • 反应物变成生成物的原理 • 提高反应效率的方法 • 实际应用案例 •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01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
定义与性质
定义
反应物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中, 被破坏或被改变的物质;生成物 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新生成 的物质。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化学平衡 课件(共15张PPT)
选填: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
V正
I2
消耗速率
H2
消耗速率
HI 生成速率
V逆
生成速率 生成速率
消耗速率
H2 + I2 2HI
探究二:可逆反应中化学平衡 的建立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二, 理解下列内容: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的特征。
探究三: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 合作完成探究三的内容 来理解: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的本质标志。 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的外观标志。
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 转变为生成物
“平衡”一词,我们都 不陌生,请举出一些平衡 的例子。
膳食平衡:
生态平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理平衡
旧知链接:
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块不规 则的胆矾,过一段时间后变规则了, 但胆矾质量不变。 1、解释原因。
2、复习溶解平衡的特征。
探究一:可逆反应: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自学 指导书中探究一的内容,理解 下列内容: • 1、可逆反应、正反应、逆反应 的概念。 • 2、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在自学指导书上用简要的文字 (或关系图)来归纳本节课所学。
本节课标题: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为生成物》
1、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变为生成物。 (WHY?) 2、反应物如何尽量完全转变为生成物。
(HOW)
化学平衡:
• 充分了解了化学平衡,才能使平衡 朝着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从而为 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服务。
•谢谢大家!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课件
现象 0.005mol/L 溶液颜色 变深
溶液颜色 变深
结论
FeCl3溶液 0.005mol/L
FeCl3溶液浓度 增大,
KSCN溶液浓度
增大,
KSCN溶液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YOUR SITE HERE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LOGO
【设计实验】探究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浓度的
避种免改一变些并的无方实效向的移方动案。。
Le Chatelier, Henri Louis (1850~1936)
YOUR SITE HERE
万一煤气中毒了,怎么办?
HbO2 + CO
(氧合血红蛋白)
Hb(CO) + O2
LOGO
用高压 氧舱治疗
YOUR SITE HERE
LOGO
Thank you!
化学平衡的移动
YOUR SITE HERE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Fe3+ + 3SCN—
硫氰根离子
Fe(SCN)3 硫氰化铁
LOGO
(无色)
(血红色)
【试剂】1mol/L FeCl3溶液、1mol/L KSCN(硫氰化钾)溶液
1
2
3
步骤
滴加3滴1mol/L FeCl3溶液
滴加3滴1mol/L KSCN溶液
重铬酸根离子
(橙红色)
A
B
pH
原平衡
2CrO42— + 2H+
铬酸根离子 (黄色)
LOGO
加入1moபைடு நூலகம்/L
H2SO4
D
达到新平衡 E
平衡向逆反应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 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课件1
那么( D )
A. C 的浓度会增大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平衡不移动
D.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⑶.如果已知 B是气体,增大压强时,化学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那么( ④ )
①A是气体, C是固体 ②A、B、C都是气体
③A 、 C都是固体
④A是固体、 C是气体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
平衡建立的实质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 ,正反正应反速应率速和率和
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混合物中各各组组成成成成分分的的百百分分
含量保持不不变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征 ?
平衡建立的标志
逆: 可逆反应
等: v正=v 逆
定: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或浓度保持一定
动:动态平衡,速度相等 v正=v 逆≠0
不加 ( 对比 )
少量 1mol/L
KSCN 溶液
10mL0.01mol/L
的FeCl 3溶液
1号
2号
3号
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黄色) (无色)
(血红色) (无色)
V正 V正= V逆
旧化学平衡
V逆
t1
t
不加 (对比 )
加几滴NaOH
件及改变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逆反应 方向
正反应 方向
气体体积缩小方向 气体体积增大方向
思考:
反应 2HI(g) H2(g)+I 2(g) 达到平衡后,
只改变压强,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吗? 如果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呢?
推论: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 总体积不变 的或 平衡混合物都是
固体、液体 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压强, 化学平衡不移动。
高一化学下册 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课件 沪科版
C、生成A2的速率与生成AB的速率相等
D、A2,B2,AB三者的浓度均不再改变
例题分析
2、下列说法,可以表示反应N2(g)+H2(g) 2NH3(g)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D )
A、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H-H键形成 B、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 C、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N-H键断裂 D、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键断裂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 的浓度
C (H2)
C (I2)
C (HI)
第一次
0.0022mol/L 0.0022mol/L 0.0156mol/L
第二次
0.0022mol/L 0.0022mol/L 0.0156mol/L
结论:H2和I2反应生成HI的反应是 与生成物共存。
,体系中反应物
思考: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1)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3)压强 (4)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5)密度 (6)温度 (7)气体颜色
例题分析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D )
2AB(g)
A、A2,B2,AB三者共存 B、A2,B2,AB三者浓度相等
二、化学平衡
1、定义: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任何可 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正反应和逆反 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不变,这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定:体系中各物质的含量是定值; (3)变:外界条件改变就,平衡会变化。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2HI(g)达到平
反应物如何尽快可能转变成生成物课件ppt课件下载 沪教版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0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0
20
30
40
时间(s)
so3
soo22
50
60
定性画出SSOO22正速逆率反随应时速间率变随时化间曲变线化图趋势图
速率(mol/L·s)
v正
v逆
0
10
20
30
40 50
时间(s)
二、可逆反应中的平衡状态
v 1.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P46
2SO3。为了更好研究可逆反应完成后各物质的状态,
每隔一定时间,测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数据
如下时:间 C(SO2)
C(O2)mol/ C(SO3)mol/
(S) mol/L
L
L
0
2.00
10
1.50
20
1.06
30
0.66
1.00
0
0.75
0.50
0.53
0.94
0.33
1.34
浓度(mol/L)
▪
2.我公司在开工前,将根据合同中明 确规定 的永久 性工程 图纸, 施工进 度计划 ,施工 组织设 计等文 件及时 提交给 监理工 程师批 准。以 使监理 工程师 对该项 设计的 适用性 和完备 性进行 审查并 满意所 必需的 图纸、 规范、 计算书 及其他 资料; 也使招 标人能 操作、 维修、 拆除、 组装及 调整所 设计的 永久性 工程。
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 物
2SO2 + O2 2SO3
2SO2 + O2 2SO3
S18O2 S16O18O
2SO2 + O2 2SO3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勒夏特列原理 教案设计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勒夏特列原理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主题——化学平衡(包括勒夏特列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中学中的化学平衡理论体系包括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化学平衡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学习其他各种平衡的基础,对许多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6.1节中刚刚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在高一氯气性质的学习中对可逆反应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了解和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后,概念会发生混淆,常常出现当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这种错误或不会分析数据和图表,无法从数据和图表中判断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求快,多从数据分析,实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外界条件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
三、课程标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3.能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化学平衡。
4.初步了解DIS实验(数字化实验)在化学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等方法来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
2.通过DIS实验中的压强传感器进行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实验,认识勒夏特列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勒夏特列原理能够普遍适用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各种平衡。
2.感受生活中的一些平衡现象,从中获得启示。
3.提高数据阅读的能力,从而提升分析能力五、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借用化学DIS实验的“壳”,来进行化学平衡移动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6讲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一、知识梳理:2NH3,怎样才能使N2、H2尽可能多地转变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 2 + 3H2高温、高压催化剂成生成物?(一)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它的生成物在同一条件下又能重新生成原来的反应物,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常用符号“”表示。
2.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建立:①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情况如下:a.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零。
b.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减小→v(正)逐渐变小。
生成物由无到有逐渐增多→v(逆)从零开始逐渐增大。
c.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 = v(逆),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②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生成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如图所示:(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任何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不变,这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简称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③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④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⑤变: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4)化学平衡的实质:v(正) = v(逆)。
(5)平衡的标志: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后,平衡状态也将被破坏。
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得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因而,v(正)≠v(逆)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而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平衡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浓度、各组分的组成发生了变化,移动过程可表示如下:2.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操作:现象:加入少量1 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和加入少量1 mol/LKSCN溶液的试管中溶液颜色都比原来深。
原理:FeCl 3与KSCN反应生成红色的Fe(SCN)3和KCl :FeCl3 + 3KSCN Fe(SCN)3 + 3KCl。
结论: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类型平衡移动方向压强改变无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不移动不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不移动不移动(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操作:现象:烧瓶中的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常温时深,在冷水中比常温时浅。
原理:2NO2(g)N2O4 (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红棕色)(无色)结论:升高温度,NO2浓度变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即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NO2浓度变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即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1)对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应当是:从定性角度看,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时,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时,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从定量角度看,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适当降低条件改变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变化的能量。
例如:压强由2. 02×105 Pa增加到4.04×105 Pa,平衡移动后,压强为2.02×105 Pa至4.04×105 Pa之间。
(2)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它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也适用于溶解平衡等动态平衡体系。
(三)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1.酸碱指示剂中存在的化学平衡: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中就存在着化学平衡。
如果用HZ 表示石蕊分子,它存在着以下平衡: HZH + + Z -(红色) (蓝色)在接近中性的溶液中:c(HZ)≈c(Z -),溶液呈紫色;在酸性溶液中:由于c(H +)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溶液呈红色; 在碱性溶液中:由于OH -和H +生成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呈蓝色。
2.血液中的化学平衡: 血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 2 + H 2OH 2CO 3H + + HCO 3- ,当有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平衡向生成CO 2的方向移动,通过加深呼吸排出CO 2,减少的HCO 3由肾脏调节补充;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平衡向生成HCO 3-的方向移动,过多的HCO 3由肾脏调节吸收。
血液中HCO 3-与H 2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维持在20 : 1左右,其pH 值保持稳定。
3.膳食与人体血液的平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饮食。
对膳食要有如下基本认识:(1)食品的酸碱度并不是指食品本身汁液的酸碱性。
例如,食醋里面含有醋酸,但它却是碱性食品;柑橘汁液的pH 值小于7,可它也是碱性食品。
(2)食品的营养成分中,影响血液pH 值的是食品中的矿物质。
(3)注意酸、碱性食品的平衡,不偏食才能身体健康。
二、例题分析:【例1】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 )NH 4Cl 受热分解,在试管口又生成NH 4Cl(B) 2H 2 +O 2−−−→点燃2H 2O ,2H 2O −−−→电解2H 2↑+O 2↑ (C)2HI ∆−−→H 2 + I 2,H 2 + I 2 ∆−−→2HI (D)工业上用SO 2制SO 3的反应【例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 ,同时生成3n mol B (C)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A 、B 、C 的分子数比为1:3:2 【例3】下列各组数据能反映可逆反应2AB+3C 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例4】对于可逆反应2HI(g) H2 (g) + I2 (g)的平衡体系,改变外界条件后,下列叙述中说明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是 ( )(A)混合体系的压强增大为原平衡体系的2倍(B)混合体系气体颜色加深(C)混合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为原平衡体系中H2体积分数的80%(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发生了改变【例5】反应A(g)+2B(g)2C(g)-Q达到平衡后,降低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v正减小,v逆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v正和v逆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v正和v逆都减小r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6】反应2A(g)2B(g)+E(g)-Q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增大,A的浓度减小,应采取的措施是 ( ) ( A)加压 (B)减压 (C)增加E的浓度 (D)升温【例7】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 45,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H 2O + CO2肺H2CO3血液H+ +HCO3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快而太深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B)太快而太深的呼吸可以导致酸中毒(pH过低)(C)太慢而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酸中毒(pH过低)(D)太慢而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三、课堂练习: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 HI(g) H2(g) + 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 n mol HI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③c(HI) = c(I2)④反应速率v(H2) = v(I2) = 1/2· v(HI)⑤c(HI) : c(H2) : c(I2) = 2 : 1 : 1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B)在强碱性条件下,氯水中的Cl-和ClO-能大量共存(C)煅烧硫铁矿制SO2时,将矿石粉碎(D)为加快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可加入适量固体NaOH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反应达到半衡。
CO(g) + H2O(g)CO2(g) + H2(g)+Q(1)当使用催化剂时,平衡移动。
(2)通入过量水蒸气,平衡移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移动。
5、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 H2O+NH2Cl(一氯氨).NH2Cl较HCl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批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要洗涤,可用铁盐溶液来作洗涤剂,因为Fe3+ 与Ag+ 可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Fe3+ + Ag+ Fe2+ + Ag+。
实验室中可选的铁盐溶液有FeCl3、Fe2(SO4)3和Fe(NO3)3(三种溶液中[Fe3+]相等)。
甲同学认为三种溶液中FeCl3洗银效果最好,乙同学则认为Fe(NO3)。
效果最佳,两人都提出了各自合理的判断依据(结果如何当然还要看谁提出的理由在实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1)甲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的判断依据是。
7、有两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中有一个可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
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2 : 1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并使A和B 容积相等。
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 + O22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