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国际化_个性化_创新型的计算机人才_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铭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题/ 策/ 划
培养国际化、个性化、创新型的 计算机人才
——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铭教授
本刊记者:郭小明 / 文 各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其灵活性, 给学生提供更 多的选择。对学习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允许在主修 专业之外经过批准辅修第二专业。 1988 年北京大学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 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教学改革方针,本科阶 段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 高年级进入宽口 径的专业教育并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课。 2001 年开始“元培计划”本科教改试验,全面试 行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基础教育和课 程学分制,为今后在全校推广提供经验。同年开始举 办“元培计划”实验班,可以说是未来北大本科教育
张铭教授,1966 年生,籍贯山西,现任职北京大学信 息科学技术学院,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主持教师。 主要科研方向为数 据库与信息系统、语义网、数字图书馆,曾发表科研 与教学论文 45 篇,著作和教材 5 部。2001-2005 年任 教育部高等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 员会秘书, 参与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 方向教学规范的制定工作。2006 被聘任为教育部高 等教育理工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任期 5 年。
模式的雏形和发展方向。 2002年进行了大幅度的教学计划修订, 减少了总 学分和必修课的学分,取消限制性选修课,突出宽基 础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学生所需修得的学分 为 140 分,部分院系只需 130 分。从 2003 级本科新生 实行新的教学计划, 全面推行院系大学科类招生, 低 “ 年级打通,高年级分流” 。目前,北大每学期开设160 门左右通选课,分属于文理不同的五个领域,以国外 著名大学的“核心课程”为参考、结合国内和北大的 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北 京大学设立 “本科生科研基金” ,鼓励学有余力的优 秀本科生提早参加科研工作, 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 导师指导下, 《Science》 在 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 物上发表论文,很多本科生发表的论文被 SCI 索引。 北京大学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坚持 , “一流的教 学培养一流的人才”的信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
记者:北京大学的教学改革讨论和实践始于何 时?它对北京大学教学发展有何意义? 张铭:1977 年恢复高考以后到 1981 年,北京大 学实行学年学时制, 学制四年。这样的教学计划“规 定过死,学生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 从1981年开始, 北京大学实施学分制改革, 要求
4
计算机教育 2007.4
专/ 题/ 策/ 划 技术的进步, 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也在不断调整。 由于一届本科生培养周期为四年, 因此形成了四年一 度教学改革讨论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惯例。当然,各院 系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2006 年,北京大学继 2002 年的教改大讨论,又 开始了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改革的大讨论。 北京大学教 育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加强人文与科学的融合, 适 应学生能力、兴趣、个性、人格全面发展的需要,强 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 为国家培养 出一批高素质的、优秀的人才,使得他们将来能够为 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记者: 2006年北京大学的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什么? 张铭: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以学生为本” 校 , 方总体思路是“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加学生对于 课程、专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 施教。 ” 许智宏校长指出,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 基础,并对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 4 点建议:坚持以学 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完善本科生的导师制,建立健全 对学生的帮助体系来体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基础,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和 能力培养体系; 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 加强制度建设, 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制度体系, 包括人事制度和经 费分配制度等来保证本科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具体部 署: (1) 加强基础, 拓宽基础。 每个学科都要明确 “基 础”的内涵,院系要对什么是本院系、本学科的基础 进行深入研究; (2)实行导师制; (3)增加学生的选 择性。工作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关心他们在想什 么, 希望得到什么, 学校要在制度上给予保证; (4) 加 强制度建设。 记者:针对此次教学改革,您在计算机专业课程 体系方面作了哪些研究? 张铭:我们研究了国际上关于计算机课程体系的 IEEE/ACM CC2005 系列规范,研究了排名最靠前的 MIT 等美国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重 点研究了以多元化培养 ThreadsTM 方案而走在教学 改革前沿的佐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Tech)。 我们还研究了 M I T 、C M U 、U C B e r k e l e y 、 Stanford、 Harvard、 Princeton、 GeorgiaTech等大学 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例如Berkeley在计 算机理论、计算机工程方面都开设出系列的课程; Princeton在计算机工程、 信息技术等方面有明显的方 向分流;MIT 明显地强调 EE 和 CS 的融合,其硬件课 程非常重, 而硬件和软件实验课程都很扎实 Stanford ; 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可以分出算法理论、数据库和 信息系统、图形和人机交互、网络与分布式系统、人 工智能、软件系统设计等方向。 2006 年 12 月,我们在对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 学、香港科技大学这三所大学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仔 细研究了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并与负责课程设置的教授讨论了他们关于课程改革的 设想。 香港的同行十分重视 CC2005 的课程体系, 在他 们的课程改革中参照了该体系的思想,而且大家都 非常重视数学基础和编程基础。港大和中大具有比 较浓厚的人文基础,在人文和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 很有特色。 香港大学率先完成了新课程体系的设置, 中文大 学的 CS、CE 两个方向的设置非常明显。而香港科大 的选修课程比较丰富,相对于内地,香港的大学更国 际化,实践教学开展得比较好,更注重个性化培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的情况,其改革重点在哪些方面? 张铭: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于 1978 年, 目前有教授19 人 (其中一位院士, 两名长江 学者) ,副教授29 人,讲师 20人。每一年新招收 40名 博士、135 名硕士、120 名本科生。 北大本科毕业生要求总学分为140分, 其中英语、 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占了24学分, 通识教育类选修课占 16 学分,毕业论文6 学分,只有94学分可以用于专业 课程而且其中只有 12 学分为专业选修课。 在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生教学改革、 本科教学质 量工程,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自主权的大背景下,北 大关于教学改革的需求促使我们认真审视并重新设置 北大信息学院本科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 另一个方
计算机教育 2007.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