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研究现状

我国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研究现状

我国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研究现状我国羊肚菌,也被称为夏菇、鸽菌、草菇、石耳等,是一种优质食用菌类。

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被誉为“肉中之王”。

羊肚菌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被视为食用菌开发和推广的重要品种之一、在我国,羊肚菌的栽培、示范与推广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在羊肚菌栽培方面,我国的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栽培技术体系。

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性培养菌种,通过菌袋培养技术进行栽培。

栽培过程中,严格控制菌袋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合理调控培养基的配方,可以取得较好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建立了羊肚菌的大规模栽培基地,为市场提供稳定的供应。

其次,在羊肚菌示范与推广方面,我国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

例如,云南省丽江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肚菌主产区之一、当地政府和企业通过农户培训、技术指导和产销对接等方式,加快了羊肚菌的推广和应用。

类似的示范项目还在黑龙江、湖南、四川等地展开,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推动羊肚菌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羊肚菌研究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比如,羊肚菌的品种改良研究,在提高产量和耐逆性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遗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手段,研究者已经培育出一些具有丰产和优质特点的新品种。

此外,关于羊肚菌的菌丝体培养、营养生理、育种与遗传、菌棒制备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羊肚菌的推广和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我国在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栽培技术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难题、产业链的建设和市场推广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羊肚菌的栽培技术,推动其产业化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优质食用菌的需求。

羊肚菌研究概况

羊肚菌研究概况
的研 究进展 。 关键词 : 羊肚 菌 ; 生物学特性 ; 多糖 ; 深层发酵 ; 保健 功效 ; 功能保 健食 品 中图分类号 :88 2 ¥ 5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 37 5 (0 0 0 - 4 .2 10 -90 2 1 ) 1 0 60 0 -
羊肚菌被誉为世 界最名 贵的 食用菌之 一 , 我 国的 《 菌 在 广 谱》 本草纲 目 中就被列入“ 和《 》 菜部 ” 称羊 肚菜 , 因其 肉质脆 嫩 鲜 美、 具有很高 的营养价值 和利 用价值 ” 受 到关注 , 一种具 是 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菌。本文从羊肚 菌丝生物学 特性 , 羊肚菌多
4 6
青 海 畜牧 兽 医杂 志
21 00年第 4 o卷第 1 总第 25期) 期( 0
羊 肚 菌 研究 概 况
纪 亚君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西宁,106 80 1 )
摘 要: 了羊 肚菌菌丝 生物学特性 、 菌多糖 、 综述 羊肚 深层发 酵、 保健功效及羊肚菌功能保健 食品的开发利 用等方面

糖、 深层发酵 、 保健功效等 方面综述 了羊肚菌的研究进展 。 1 羊肚菌菌丝生物学特性 羊肚菌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 求 , 且价 格居高不 下。但至今 羊肚菌子实体仍 不能进 行产业 化 的人工栽 培。羊肚 菌菌 丝的 营养生长和菌核 的形成是羊肚菌生活史 的重要 阶段 , 是子实 也 体产生与否 的关 键 。菌 丝体 中含有 子实体 固有 的营养 素和 生物活性组分 , 能较好地保持子 实体 的独特风味 】 而且 , 肚 , 羊 菌菌丝体的生产较子 实体 的生产要 容 易, 因此 , 人 了解 羊 肚 深 菌菌丝 的生物学特性 , 对研 究菌丝 体 的培养 方法 、 增加 菌丝 体 的产量 ,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张松 等 从 培 养基 的碳 源 、 氮 抓 、 度等方面探讨了羊肚菌菌丝 的生物学特性 。试 验结果 酸碱 表 明, 羊肚菌菌丝在 p H为 6~7的 培养基 中生长最好 ; 羊肚菌 菌丝适宜在 黄豆芽一玉米粉一黄豆粉培 养基 中生 长 ; 以可溶 在 性淀粉为碳 源、 白脉 为氮 源的培养 基 中生 长较 好 ; 蛋 采用棉 籽 壳一木屑~北芪渣培养基 , 菌丝生 长最快。高成华等 的研究 也表明羊肚菌菌丝适 宜在 P A固体培养基及 黄豆芽一玉米 粉 D 液体培养基 中生长。羊 肚菌菌丝 的最适碳 源为葡萄糖 , 最适 氮 源为硫 酸氨 , 最适温度 为 2 5~3  ̄ 3C之间 , 并且在 光照条 件微 弱 为 了提 高羊肚菌液体深层 培养 的多糖得率 , 武秋立等 ” 研 羊肚菌菌丝生长状况较好 。董爱荣 等I7的研究 表明羊肚菌 菌 究 了影响羊肚菌胞内 、 6] . 胞外多糖 得率的各种 因素。经试验确定 丝在腐质土 P A培养基上生 长最佳 , D 最适 温度为 2 2 ℃ , 0— 5 最 羊肚菌胞外多糖分离 优化 条件 为 : 淀 温度 一1  ̄ 沉 淀 乙醇 沉 5C, 佳p H值为 5— , 6 最适碳源为葡萄糖 , 最适氮源为酒 石酸氨及 尿 倍数 3倍 , 沉淀 时间 2 h 沉 淀 p 4, H值 为 7 。羊肚 菌胞 内多糖 的 素 , 暗交替能促进 菌丝生长 。刁治民等I 研究 了微量元 素等 浸提优化条 件为 : 提温度 8 ℃ , 光 8 浸 5 浸提 时间 2 , h 浸提加水 比 5 O 对羊肚 茵丝生长的影响 , 结果表 明, — m / 只 1 5 g k 赤霉素 ( A) 六 :1浸 提 p G 、 , H值为 7 浸 提次数 2次 。经 Sn ae , ehdxG一10柱层 5 苄基 嘌呤 ( T 能促进菌丝生长 。z 、 u s K) n c 、e等微量元 素对羊 析结果 表明 , 羊肚菌胞外 多糖 由 5种 大分 子多糖 组成 , 而胞 内 肚菌生长影响最大 ; 、 iP 、1 Mo N 、h A 均不同程度地促进菌丝生长 。 多糖仅 由 2种组成。李洁等 用正交试 验的方 法分别研究 了 c 、 、 g 菌丝生长完全抑制 ,n+ d A 对 z Mn+c ,n+Mn Z uz ,n+Mn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 羊肚 菌多糖 提取率 的影 响 , 结果表 明 : 酶 + +z +Mo Mo n 对菌丝生长存在元 素协同效应 。刘生梅 验 证 法 可明显增加多糖提 取率 , 果胶 酶作用 的最佳 条 件是 : 酶加 量 了以上 的研究。彭璐等 引的研 究也表明 K z 、 B , 、n v 对羊 肚 1 % 、0 、h纤维素酶作用 的最佳条件是 :5 、5 、h 5 5℃ 3 ; 1% 4 3 。此 菌菌丝生长有促进 作用 , 照对菌丝 体生 长略 有促进 作用 , 光 但 外用酶法提取多糖 , 其提取率明显优于热水 浸提法。李群 报 影响不大。 道, 同一样 品浓缩液加 入 3倍 量 以上 的乙醇 时 , 即可使 多糖完 赵春燕等 对羊 肚菌菌丝生长条 件的研究结 果为最 佳碳 全析出 , 并用蕙酮显 色后 测定 光密度 , 讨 了准确测 定多糖 的 探 氮源为葡萄糖 和硝酸氨 , 最适生长 温度为 2 % , 4 最适 p H为7 5 方法。羊肚 菌多糖 的检测 可用 苯酚 硫酸法 测定 。纯 度鉴 定可 .; 光照培养不利 于菌 丝生 长 , 李洁等 ” 对 羊肚菌孢 子在 不 同温 用凝胶过 滤法、 高压 电脉法 、 超离 心法 、 光测 定法 、 旋 毛细 管电 度 、H、 p 光照 以及不同化合物存 在条 件下的 萌发和菌 丝生长 情 脉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 况进行 了研究 , 确定羊肚 菌孢子 萌发 和菌丝生长 的最 适条件 是 3 羊 肚 菌 深层 发 酵 2 q p 6 5~7 黑 暗 ; 定 浓 度 范 围 的 Mg O 、 N C C, 5C H . 、 一 S 。 K O 、 a I、 目前羊肚菌还不能实现商业 化大规模 生产 , 而羊肚菌 的菌 NN , a O 能促进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 中 MgO 其 S 的促进作 用最 丝体适合 液体 培养。深层 发 酵具 有 菌丝 体增 殖 快 、 生产 周期 为明显 。任桂梅等 用不 同碳 、 氮源 对羊肚菌 分别进行 固体 、 短 、 量大 、 产 不受环境 因素影 响 、 易控 制 、 效率高 、 格便 宜 , 价 适 液体培养 , 结果表 明: 佳碳源 , 最 固体培养 为葡 萄糖 , 液体 培养 合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所 以深层发酵技 术便成 为解决资源 为麦芽糖 ; 最佳氮源 , 固体培养 为尿素 , 液体培养 为蛋 白胨 。总 问题的最佳途径 , 给羊肚菌的产业 化生产开辟 了一条新路 。6 O 之 , 同株的羊肚菌的羊肚菌对营养条件 和环境 条件 的要求是 年代 以来 , 、 圜就 已经 开 始了羊肚 菌菌 丝 体液体发 酵培 不 美 法等 不相同的 , 同一株羊肚 蔺 , 在不 同的 营养 条件下 , 菌丝 的形 成 、 养方面的研究 , _ 能 够大 规模 进行 菌丝 体 发酵 的 工业 化生 现已 颜 色等培养特征 也不完全 丰 同. 【 这差异反映 了羊 肚菌生理 特性 产。但我 国在这 方面的研究离产业化 生产还有 一段距离 , 1 近年

羊肚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羊肚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羊肚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1. 羊肚菌研究现状国内外对羊肚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类学研究:针对羊肚菌的分类、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等研究。

(2)生物学研究:包括羊肚菌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生化特性等研究。

(3)营养和功能研究:以羊肚菌为主要食用之一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其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及生理功能等研究。

(4)防腐保鲜:羊肚菌在自然条件下易受,因此对其保鲜防腐效果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2. 羊肚菌的产业发展现状目前,羊肚菌产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生产商数量众多,但一些小规模的生产商产品质量不稳定。

大规模的生产商由于缺乏品牌建设,产销结构及信息透明度等问题,也存在较大发展难题。

另外,目前国内外的羊肚菌综合利用率仍不够高,尚未形成完整的羊肚菌产业链,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而在品牌建设、产品质量、营销网络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3. 羊肚菌产业发展建议(1)加强品牌建设。

针对各地不同的羊肚菌所处环境、生长条件等,选取优质品种进行培育,并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品牌效应的企业,整合市场资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环保生产。

推行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科学技术创新。

加强羊肚菌研发,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探索羊肚菌的应用前景,促进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标准化建设。

制定相关产业技术标准及规范,规范羊肚菌产业发展,建立羊肚菌产业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羊肚菌产品品质安全。

(5)拓展多元化产业链。

深入开发羊肚菌的多元化应用,如生物食品、医药等领域,将羊肚菌产业拓展至多个领域,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羊肚菌多糖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羊肚菌多糖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3 3 菌 活 性 .抗
龙 正 海 ,纪 其 雄 ,周 惠燕 等 对 羊肚 菌
M r h l a s u e t 多糖 的 体 外 抗 菌 活 性 进 o c e l e c l n a 行 初 步 研 究 [ ] 方 法 : 采 用 改 良 药 基 法 和 9。
3 5
20 6() 6 7 0 6 :3 —3 .
【 】 陈 彦 , 见 等 . 羊 肚 菌 胞 外 8 潘 多糖 抗 肿 瘤 作 用 的研 究 . 食 品 科 学 .
2 0 9: 5- 5 . 0 8() 5 3 5 6
[ 】 龙 正海 , 9 纪其雄 , 惠燕 . 羊肚 菌 周
了1 0 0 多种 真菌具有 显著的抑癌 活性 ,丽羊肚 菌就是这1 0 0 多种真菌 中的一种 。 周 丽 伟 , 陈 彦 , 孙 玉 军 等 , 研 究 羊 肚 菌
水 提 物 对 四 氯 化 碳 致 小 鼠 急 性 肝 损 伤 的 保 护
[ 】 孙 晓 明 , 卫 明 , 素玲 等. 肚 4 张 吴 羊 菌 抗 疲 劳 作 用 研 究. 中 国野 生植 物 资 源.
食 药 用 真 菌 多糖 是 一种 非特 异 性 免 疫 促进剂 ,能增 强 网状 内皮 系统 的吞噬 功能 , 提 高 、 调 节 机 体 免 疫 能 力 , 具 有 显 著 的 抗 肿 瘤 活性 ,并通 过活 化细胞 阻止癌 细胞 增生 , 香 菇 多 糖 坑 肿 瘤 功 效 之 后 , 截 至 目前 已证 明
3 羊 肚 菌 多糖 药 用 价 值 . 研 究 发 现 ,羊 肚 菌 有 降血 脂 , 调 节 免 疫 功 能 , 抗 疲 劳 、抗 肿 瘤 作 用 , 并 能 减 轻 癌 症 患 者 放 化 疗 引 起 的 毒 副 作 用 , 而 起 这 些 作 用 的 是 一 种 称 为 多 糖 的 物 质 下 面 简 要 列 举 部 分关于羊肚菌的药用价值研究成果 。

羊肚菌的研究进展

羊肚菌的研究进展

羊肚菌的研究进展羊肚菌的研究进展••食用菌技术网•55位粉丝•1楼羊肚菌是著名的珍稀美味食用菌,百余年来人工栽培羊肚菌一直是真菌学家和业余爱好者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国内外均有报道称已实现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但迄今为止仍未见商品化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报道。

本文概述国内外羊肚菌分类学、生态学、遗传学和栽培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促进国内的羊肚菌研究。

1.羊肚菌的分类研究所有羊肚菌均属于盘菌目(Pezi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 e)、羊肚菌属(Morchella)子囊菌。

由于羊肚菌的子实体具有很高的多态现象(Polymorphism),传统的形态分类法对羊肚菌种的命名争议很大。

,有的研究者认为羊肚菌有3种或6种,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多达28种或50种(GuzmanandTapia,1998)有的研究者通过长期的野外观察,认为小羊肚菌(M.delicios a)、美味羊菌肚菌(M.esculenta)与粗柄羊肚菌(M.crassipe s)可能分别属于同一生物学种的早、中、晚三个发育阶段;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尖顶羊肚菌(M.conica)与高羊肚菌(M.elata)也可能分别属于同一生物学种的早、中、晚三个发育阶段(Bunyard等,1994)。

VolkandLeonard(1989,a)根据菌丝融合试验认为小羊肚菌、美味羊肚菌和粗柄羊菌即使不是属于同一个种,在遗传上也必定存在密切关系。

Gessner等(1987)和Yoon 等(1990)根据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认为小羊肚菌与美味羊肚菌属于同一个种。

Jun等(1993)根据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结果,认为小羊肚菌、美味羊肚菌和粗柄羊肚菌属于同一个种。

Bunyard等(1994)通过28SRNA基因的RFLP分析,认为羊肚菌至少还有两个分类群:(1)黑色羊肚菌,包括黑脉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和高羊肚菌;(2)黄色羊肚菌,包括小羊肚菌、美味羊肚菌和粗柄羊肚菌,并且认为同一分类群的羊肚菌属于同一个种。

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科学 2021,53(10):149~156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 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1.10.023收稿日期:2021-07-06基金项目:山东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鲁渝科技协作)项目(2020LYXZ00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GSF107028)作者简介:张建军(198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食药用真菌生物活性研究。

E-mail:zhangjj@sdau.edu.cn通信作者:贾乐(1967—),男,教授,主要从事食药用真菌和微生物学研究。

E-mail:jiale9015@163.com李广贤(1974—),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E-mail:lgxrice@126.com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张建军1,贾乐1,李广贤2,周学标2,朱其松2,李景岭2(1.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羊肚菌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类可人工栽培的珍稀食药用真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多种药用价值。

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对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组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目前可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多为低温腐生型蕈菌,需要较为严格的环境条件,大田栽培中外援营养袋的提供对于稳定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起到一定作用。

生物活性方面,羊肚菌含有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抗肿瘤及器官保护等功效。

本文可为羊肚菌栽培技术研究及功能性食品药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羊肚菌;生物学特性;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S567.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1)10-0149-08ResearchProgressofBio characteristicsandBioactivitiesofMorchellaspp.ZhangJianjun1,JiaLe1,LiGuangxian2,ZhouXuebiao2,ZhuQisong2,LiJingling2(1.CollegeofLifeSciences,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2.InstituteofWetlandAgricultureandEcology,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nan250100,China)Abstract Asakindofrareedible medicinalfungiwhichcanbecultivatedartificiallyinrecentyears,theMorchellaspp.showshighereconomicandvariousmedicinalvalues.Accordingtothereportedliteratures,wegeneralizedthebio characteristics,nutritionalcomponentsandbioactivitiesofMorchellaspp.inthispaper.Presently,thecultivableMorchellaspp.wasconsideredaslow temperaturesaprophyticmushrooms,whichneedstrictenvironmentalconditions.Intheartificialcultivation,thesupplyofnutrition bagsplayscertainrolesinstabilizingtheyieldandqualityofMorchella.Intermsofbiologicalactivities,theMorchellacontainspolysaccharides,aminoacids,fattyacids,traceelementsandotheractiveingredients,showingbetterantioxi dant,anti tumorandorganprotectioneffects.Thepresentreviewwa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cultivationofMorchellaspp.and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functionalfoods/drugs.Keywords Morchellaspp.;Bio characteristics;Bioactivities 生产中的羊肚菌(Morchellaspp.)是指目前能够进行人工栽培的一类蕈菌,分类学上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omycota)盘菌纲(Peziz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最初由Dillenius建立,由Per soon和Fries等人修改验证后沿用至今,是子囊菌中著名美味的食用蕈菌。

我国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研究现状

我国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研究现状

我国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研究现状首先,羊肚菌栽培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相对成熟。

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菌种培养、菌丝植株培养、基质培养等方面。

羊肚菌的菌种培养已经可以通过培育液或菌种片进行繁育,但目前仍缺乏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菌丝植株培养和基质培养则在测定培养基组分、培养基配方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有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如菌丝体的冻干保藏和温室培养等。

其次,羊肚菌的示范栽培也在一些地区进行。

在一些山区和农村地区,相关部门已经对羊肚菌进行了示范和推广,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示范栽培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产区和种植户,同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通过示范栽培,已经形成了一些羊肚菌的种植园和合作社。

例如,在云南和四川等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需求,还能够出口到海外市场。

然而,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羊肚菌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只能在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限制了种植的区域和规模。

其次,羊肚菌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不同产地的品种和质量也有很大差异,影响了它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羊肚菌的价格相对较高,一些种植户在无法确定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抱有一定的风险。

为了提高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要加强羊肚菌的菌种选育和培育技术的研究,提高菌株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应加强对羊肚菌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以提供有针对性的种植和推广策略。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深入了解羊肚菌的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为其栽培、示范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我国羊肚菌的栽培、示范与推广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市场调研,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羊肚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羊肚菌研究进展

羊肚菌研究进展
羊肚菌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羊肚菌的背景和 重要性
02
二、羊肚菌的研究现 状分析
03
三、羊肚菌的研究方 法与成果展示
04 四、总结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的口感而备受。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羊肚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的逐渐认识,羊肚菌的研究也得到了越 来越多的重视。本次演示将就羊肚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 参考。
目前,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菌种选育技术不够成熟、 培养基质不够优化、环境因素控制不够精确等。
近年来,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菌种选育方面,通过诱变、 杂交等技术,成功选育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如F3、F6等。在培养基质优 化方面,研究者们不断尝试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在环 境因素控制方面,借助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如智能化温室、滴灌等技术,实现了 对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因子的精确控制。这些成果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提 供了有力支撑,为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内容
羊肚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真菌,因其子实体形状类似于羊胃而得名。羊肚菌 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丰富的氨基酸组成,是食品和保健品领域的珍贵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羊肚菌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而人工 栽培成为了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本次演示将综述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研究进 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感谢观看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不同种类的羊肚菌及其生长环境、营养成分等。同时,也 可以考虑将羊肚菌与其他真菌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羊肚菌的独特性质。
3、研究成果展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羊肚菌在分类学上存在多种不同种类,其分布广泛,适 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同时,羊肚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对人体 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外,我们还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羊肚菌种植技术, 提高了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为羊肚菌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羊肚菌发展调研报告

羊肚菌发展调研报告

羊肚菌发展调研报告羊肚菌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增加,羊肚菌市场逐渐兴起。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羊肚菌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进行调研分析。

二、羊肚菌的种植技术羊肚菌是一种野生菌种,其种植难度较大。

目前,主要的种植技术包括野外发现和人工培养两种。

野外发现是指在山区等自然环境中寻找羊肚菌的菌棒,并移植到自己的地块进行种植。

人工培养则需要借助科学手段,在实验室中进行菌株的培育。

由于羊肚菌的种植技术难度较大,目前种植规模较小。

三、羊肚菌市场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目前,国内羊肚菌市场规模较小。

由于羊肚菌的供应量有限且种植成本较高,导致市场上的供不应求现象。

然而,随着人们对高品质食材需求的增加,羊肚菌市场潜力巨大。

2. 市场价格由于羊肚菌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严重,其价格较高。

根据市场调研,目前羊肚菌的均价在每公斤2000元以上。

高价格也限制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进一步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3. 市场消费群体羊肚菌主要被高端消费群体所青睐。

这部分消费群体对食材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有较高的追求,愿意支付高价购买高品质的食材。

四、羊肚菌市场前景分析1. 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羊肚菌市场潜力巨大。

高品质食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羊肚菌作为一种珍贵的食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2. 市场竞争目前,国内羊肚菌种植规模较小,市场上的供应量有限。

然而,随着市场前景的看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羊肚菌种植行业。

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3. 发展机遇与挑战羊肚菌的种植技术难度较大,但也为种植者提供了机遇。

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种植成本较高,市场竞争激烈,也给种植者带来了挑战。

五、结论羊肚菌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

当前市场规模较小,但随着人们对高品质食材需求的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前景羊肚菌(Morchella spp)俗称羊肚菜、羊肚蘑。

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胃)而得名。

分析表明,羊肚菌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羊肚菌含有C-3-氨基-L-脯氨酸、氨基异丁酸和2,4-二氨基异丁酸等稀有氨基酸,因而具有其独特风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珍贵食药用菌之一。

它的人工驯化栽培一直是国内、外菌物学家致力研究探索的课题之一。

羊肚菌不同于常见的担了菌菇类,它是真菌中的子囊菌,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环境较特殊,因此实现人工栽培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国际的最高水平仅限“半人工栽培",即人工培育出营养菌丝体,之后必须返回或模仿羊肚菌的野生环境出菇。

这种栽培方式并没有突破自然环境的限制,出菇无把握且产量很低。

"物以稀为贵"。

近年来安新县白洋淀产的野生羊肚菌成为市场抢手货,价值很高,干品达600-800元/公斤。

国内7年前有商业广告(附参考资料)称获得了某个羊肚菌品种的栽培技术专利,技术转让费索价高达380万人民币。

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处生产成功的范例。

权威专家认为,羊肚菌的全程人工栽培尚未真正成功,需要进行应用基础研究,而且工作确有难度,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一旦成功,其成果的学术意义与经济价值较高。

例如,可在白洋淀产区建设我国的羊肚菌生产基地,因为白洋淀有十几万亩田苇田的原材料资源,栽培生产羊肚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人工栽培羊肚菌投资少、效益高,以亩产150公斤鲜菇、单价40元(目前产地收购价)计算,亩产值高达6000元,是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产值的10倍多,比目前苇田的产值高达约20倍。

安新县发展栽培2000亩羊肚菌,即可产干品3万公斤,产值1200万元,年增效益800万元,投入产出比约1:3。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发展人工栽培羊肚菌满足市场需求,可以防止人们滥采滥挖野生资源,也是环保农业的重要内容。

河北省农业主管部门为了研究保护并开发利用白洋淀这一名贵的野生种质资源,已将羊肚菌的研究开发列入全省食用产“十五"规划。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羊肚菌(Tuber indicum),又称黑松露,是一种珍贵的地下真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它被广泛用于烹饪中,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然而,由于羊肚菌自然生长环境的限制和其稀缺性,使得它的价格居高不下。

因此,人工栽培羊肚菌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羊肚菌的自然生长环境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如法国、意大利、中国等地。

它通常与特定的树种形成共生关系,比如松树和栓皮栎。

在自然条件下,羊肚菌需要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来生长,且生命周期长,培育困难。

因此,人工栽培羊肚菌的研究成为了研究者的关注点。

目前,人工栽培羊肚菌的研究进展如下:一、菌种筛选:研究者通过在自然生长区域取得的菌株中筛选出高产且适应性强的菌株。

他们利用一系列的鉴定方法,如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来确定所得到的菌株的物种和品种。

二、培养基优化:羊肚菌的培养基是人工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的调整,逐步优化了羊肚菌的培养基配方。

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培养基,可以培养出高产的羊肚菌。

三、菌株繁育:羊肚菌的繁育主要通过菌丝体的培养和播种来实现。

研究者发现,羊肚菌的菌丝体对培养基的成分、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非常敏感。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精确控制,可以实现高效繁育和播种,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四、栽培技术改进:羊肚菌人工栽培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比如困难的定植、枯竭现象以及产量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如土壤改良、控制灌水和施肥等。

这些技术的改进有助于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并且使其栽培更加可持续和经济。

总的来说,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羊肚菌的大规模人工栽培,使得羊肚菌的价格逐渐下降,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它的美味。

然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量低、质量差等。

因此,今后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努力,以进一步提高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效率和质量。

羊肚菌研究进展

羊肚菌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翟强(1965-),男,山东金乡人,实验师,从事植物学方面的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06!09!13羊肚菌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

羊肚菌以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凹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野生名贵食(药)用菌,肉质脆嫩可口,在欧洲仅次于块菌。

1种类据EmileJacguetant在《LeMorilles》一书中报道,羊肚菌属共有28个种,分布于法国、德国、美国、印度、中国等地。

戴芳澜等在《中国真菌总汇》记载,已知羊肚菌属菌物在中国有8个种:小顶羊肚菌M.angusticeps(Peck)Boudier;尖顶羊肚菌M.conica(Pers.)Boudier;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Krombh.)Boudier;小羊肚菌M.deliciosa(Fr.)Jet;开裂羊肚菌M.diatans(Fr.)Boudier;高羊肚菌M.elata(Fr.)Boudier;羊肚菌M.esculentaPers.exSt.Amans;硬羊肚菌M.rigidaJet[1]。

这些羊肚菌种类主要分布在云南、甘肃、湖南、四川、青海、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江苏等地。

2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羊肚菌营养丰富,含有多糖、酶类、氨基酸、吡喃酮抗生素、脂肪酸类等。

粗柄羊肚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粗脂肪含量为3.82%,由4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占56.0%,油酸占28.41%,硬脂酸占2.02%,软脂酸占13.5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优势,是羊肚菌具有药用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羊肚菌的蛋白质含量为22.06%,含19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7.47%,比一般食用菌25%~40%的水平要高;此外,羊肚菌还含有几种稀有氨基酸,如C!3!氨基!L!脯氨酸、氨基异丁酸和2,4!二氨基异丁酸,这是羊肚菌风味独特、奇鲜的主要原因。

羊肚菌的研究进展

羊肚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收 稿 日期
朱林(1982一 ),男,山东龙口人 ,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 :茵 物 生 态 2008.O1.11
沙壤土 、黄壤土等 。羊肚菌也常 发生在火烧地 上 。火烧林 中 ,在被火烧过 的杨 、桦 、松 等树 桩旁均 曾发 现过 羊肚 菌 ,而 且火烧 次年 是羊 肚 菌发 生 的旺期 ,第 3年 则 明显减 少l ’ 。 这表 明羊肚 菌能够 在短 时间 内耐受 高温 。羊 肚菌在 火烧 次 年 的大量 萌发和烧后 第 3年 的锐 减则表 明火 烧可 能为其 提 供特殊 的 营养 源。羊 肚 菌 生长 要求 的适 宜 pH值 为 6.3~ 7.5。有研 究表 明 ,羊肚 菌对 营养 基质 酸性 的要 求 随培养 基 深度 的增 加而增大 。 2.2 气候 羊肚菌子实体 的生长季节在 每年的 3~5月和 8 ~ 9月 ,当时气温 达 10~2o℃,地表 温度达 12~24℃ ,月降水 量一般 35~60 n硼_2I3 。所 以 ,羊肚菌是在低 温 、高湿 条件下 萌 发子实体的。有研 究表明 ,羊肚 菌的野外 发生条件 主要 取 决 于上 年度 11月的 降雨量 ,而 当年羊 肚菌 发生 的迟 早取 决 于当年春季 5 cm表层土壤温 度是 否稳定 通过 11.5℃_6 J。 3 形态特征
表 1 中国羊 肚 菌属 的种 类及 分 布
"Fable 1 The sped and d ̄tfibutlon of Morchella in China
2 生态环境 ’ 2.1 土壤及植被 羊肚菌多生 长在 阔叶林 或针阔混交林 的 腐殖质层上 。发 生 的土壤类 型有 黑壤 土 、山地灰 褐 森林 土 、
摘要 综述 了羊肚菌种类 、分布 、生 态环境 、形 态特征 、人 工栽培技 术 、液 体培 养、营养 成分 、食 用药 用价值 以及 开发利 用等 方面的研 究

富硒羊肚菌研究进展

富硒羊肚菌研究进展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21,29(2):131~132,143富硒羊肚菌研究进展王华丽1丁厚强2*谭新旺1(1.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10; 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250014)摘要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羊肚菌富硒后生物活性增强。

深度开发富硒羊肚菌功能食品、药品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富硒羊肚菌的培养、生物作用、产品开发三个方面综述目前开展富硒羊肚菌研究的进展情况,并由此提出富硒羊肚菌的应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羊肚菌;富硒;研究进展;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2-131-03羊肚菌又名美味羊肚菌、羊肚子等,是世界公认的美味食用菌。

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肚菌具有化痰理气、补脑提神、润胃健脾、补肾强身之功效[1]。

研究表明,羊肚菌富含酶、多糖、氨基酸、甾醇、有机酸等活性物质,其所含多糖具有抗肿瘤[2-4]、抗疲劳[5]、抗衰老[6]、抗氧化[7, 8]、降血脂[9]、调节免疫[10,11]、抗菌[12]等功效,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领域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机体抗氧化和能量代谢,具有多方面作用。

缺硒可诱发或加剧骨骼肌和心肌坏死、大骨节病等。

研究发现,羊肚菌菌丝体多糖和蛋白富硒,抗氧化作用会进一步增强[13, 14],产品附加值提高。

因此,无论在药用还是保健领域,开展富硒羊肚菌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羊肚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富硒羊肚菌培养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无富硒羊肚菌种植的相关报道,仅有菌丝体富硒发酵培养的相关报道,江洁等报道羊肚菌富硒培养的适宜条件为亚硒酸钠质量浓度10 mg/L,温度25 ℃,装液量100 mL/250mL,初始pH 7.0[13];赵航轲[15]研究发现梯棱羊肚菌液体培养在硒浓度20.0 mg/L、装液量125.0 mL/250.0mL、发酵时间8天、pH 7.0条件下,菌丝生物量达到11.304 g/L,硒含量为0.683 mg/g,富硒率为37.15%。

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Wꎬ微波功率 220 Wꎬ提取时间 7 minꎮ 此时羊肚菌胞内多糖提
取率为 4. 425% ꎮ 徐娜 [24] 研究了超声 - 微波辅助提取尖顶羊
肚菌子实体多糖ꎬ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固定超声频率 25 kHzꎬ
微波功率 211 Wꎬ料液比( g / mL)1∶ 41ꎬ提取时间 127 sꎮ 此时尖
收稿日期:2021 - 02 - 08
基金项目: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1) ꎻ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化学化工创新基地项目(2021)
作者简介:李国辉(2001—) 本科在读ꎬ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化学ꎻ通信作者:赵二劳(1952 - ) ꎬ教授ꎮ
第 10 期
法ꎮ 张利平等 [16] 分别以液体发酵培养的羊肚菌 GIM5. 69 和黑
羊肚菌子实体胞内多糖的碱液提取ꎬ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料
液比( g / mL)1∶ 25ꎬ碱液浓度 0. 7 mol / Lꎬ提取温度 90 ℃ ꎬ提取时
间 5 hꎬ提取次数 2 次ꎮ 此工艺条件下ꎬ多糖得率为 5. 39% ꎮ 热
水浸提羊肚菌胞内多糖ꎬ虽操作简单ꎬ对仪器设备要求低ꎬ提取
成本较低ꎬ但也存在提取时间较长ꎬ提取温度较高ꎬ易破坏多糖
顶羊肚菌子实体胞内多糖提取率为(7. 53 ± 0. 17) % ꎬ% 、(5. 86 ±
0 03) % 有明显提高ꎮ 范三红等 [25] 研究了超声 - 纤维素酶辅助
提取羊肚菌子实体多糖ꎬ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固定酶解温度
50 ℃ 、超声温度 50 ℃ 、超声功率 200 Wꎬ料液比( g / mL)1∶ 22ꎬ酶
摘要:羊肚菌是药食两用菌ꎬ多糖是其主要功能成分之一ꎬ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菌、降血脂和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活

羊肚菌菌核形成影响因素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羊肚菌菌核形成影响因素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羊肚菌菌核形成影响因素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羊肚菌概述 (4)1.2 菌核形成的重要意义 (5)1.3 本研究进展概述 (6)2. 菌核形成的环境因素影响 (7)2.1 温度对菌核形成的影响 (9)2.2 湿度对菌核形成的影响 (10)2.3 光照条件对菌核形成的影响 (11)2.4 土壤pH值对菌核形成的影响 (12)2.5 有机质含量对菌核形成的影响 (13)2.6 其他环境因子 (15)3. 菌核形成的遗传与生理机制 (16)3.1 遗传因素对于菌核形成的作用 (17)3.2 菌核形成的激素调控机制分析 (18)3.3 菌核形成过程中代谢路径的变化 (20)4. 菌核形成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 (21)4.1 相关基因的发现与鉴定 (23)4.2 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24)4.3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方法在菌核形成研究中的应用 (25)4.4 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应用 (27)5. 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实例研究 (28)5.1 实例研究案例解读 (29)5.2 不同菌株间的菌核形成差异及其机制分析 (31)6.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32)6.1 当前研究核心议题的总结 (33)6.2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4)6.3 食用菌菌核形成研究的共性问题 (35)1. 内容综述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因其外形酷似羊肚而得名。

其生产过程对于环境条件有严格的要求,而菌核的形成是羊肚菌繁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不仅对种苗的繁育有重要影响,还关系到后续生产中的产量和品质。

菌核本质是菌丝体在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代表了前一生长周期的总结,还是下一生长周期开端的起点。

对该过程的了解不仅有利于羊肚菌的选育和栽培管理,还能推动食用菌科学的发展。

研究菌核形成的影响因素时,关键在于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_conditions_为菌核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温度:研究发现菌核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较窄。

羊肚菌研究进展_李华

羊肚菌研究进展_李华

菌物研究2004,2(4):53-60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Vol .2,No .4,2004ISSN 1672-3538羊肚菌研究进展李 华,包海鹰,李 玉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所,吉林长春130118摘 要:综述了羊肚菌(Mo rchella Dill .ex Pers )的种类、成份及在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开发应用情况。

现在对该属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将其分为28个种,另一种分为3或4个种,并且在分子生物学和生化上应用一些方法证明了羊肚菌属内只含少数几个种。

在成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羊肚菌的多糖、氨基酸和脂肪类化合物,另外关于酶、吡喃酮抗生素、无机元素及其他成分也有报道。

羊肚菌的开发利用主要侧重在食用方面,尤其是在羊肚菌的液体培养上;药理学研究上证明羊肚菌具有多种活性,主要是增强免疫力。

关键词:羊肚菌;种类;化学成份;多糖;氨基酸;食用价值;药理学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538(2004)04-0053-08 羊肚菌,俗称羊肚菜,羊肚子,羊肚蘑,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盘菌纲(Dis -comycetes ),盘菌目(Pezizales ),羊肚菌科(Morchel -laceae ),羊肚菌属(M orchella ),是世界公认的名贵食用菌,肉质脆嫩可口,在欧洲仅次于块菌(Tuber ssp .)。

1 分类研究1.1 羊肚菌的种类羊肚菌为广布属,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

该属常见种有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 .],尖顶羊肚菌(M .c onica Pers .),粗腿羊肚菌[M .crassipe s (Vent .)Pers ],黑脉羊肚菌(M .angustic eps Peck .),美味羊肚菌(M .delic iosa Fr .),高羊肚菌(M .elata Fr .)和普通羊肚菌[M .vulgaris (Pers .)Boud ]等[1]。

羊肚菌研究综述_谢占玲

羊肚菌研究综述_谢占玲

羊肚菌研究综述谢占玲1,谢占青2(1.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青海西宁 810006;2.西宁第七中学,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综述了羊肚菌的研究简史、分类、与植物的关系、根部微生物区系、成分与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羊肚菌;分类;微生物区系;药理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96(2007)02-0036-05Review of Morchella studyXIE Zhan -ling 1,X IE Zhan -qing2(1.Department of B iological Sciences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China ;2.Xining No .7Middle School ,Xining 810000,China )A 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 ess of Morc hella ,including study histor y ,classifi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M orc hella and plants ,r oots microflora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Morchella ;classification ;microflora ;pharmacological effects羊肚菌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药)用菌,因其表面有蜂窝状的可孕头部,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

羊肚菌肉质脆嫩鲜美、营养和药用价值均极高[1],故在食品、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开发潜力[2,3]。

本文综述了羊肚菌的研究概况。

1 研究简史羊肚菌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医认为羊肚菌具有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效[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1996 12 15羊肚菌研究进展综述金若忠(辽宁省林科院食用菌中心 沈阳 110032)羊肚菌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为春末夏初发生的珍贵食药用菌。

本属分布广泛,国内分布于云南、甘肃、湖南、四川、广东、江苏、青海、内蒙、河南、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国外分布于法国、德国、美国、印度等地。

该菌常发生于各种杨树、栎树、苹果树下,以及云冷杉林下和各种阔叶树的采伐迹地,在许多真菌不能生长的胡桃属林下亦有发生。

羊肚菌多生长于石灰岩或白垩质土壤中,在腐殖质土、黑黄色壤土、沙泥混合土、砾壤土中均有出现,尤喜生于火烧迹地上,及旧苹果园,甚至认为苹果树的灰分和焦木块是羊肚菌的最好养分。

羊肚菌在欧洲被认为仅次于块菌的美味食菌,营养价值很高。

罗植柚(1985)对羊肚菌等5个不同种进行测定表明,每百克干样粗蛋白平均为28.31g,含19种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9.45mg 。

张广伦(1993)认为羊肚菌含维生素B 13.92mg,B 224.6mg,烟酸82.0mg,泛酸8.27mg,比多醇5.9mg,生物素0.75mg,叶酸3.48mg,B 120.00362mg,矿质元素粗柄羊肚菌每百克干样K 为2.8g ,P 为1.5g ,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7倍和4倍,锌含量491.14ppm,为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1583ppm 为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

羊肚菌能增强人体应激能力,促进副肾皮激素的分泌,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肌癌 180。

1 羊肚菌的种类按E.Jacqaetant(1984)记载,羊肚菌属共有52种,国内戴芳澜(1979)中国真菌总汇记载有8种即小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M orchella angusticeps)、尖顶羊肚菌(M.conica)、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小羊肚菌(M.deliciosa)、开裂羊肚菌(M.distans)、高羊肚菌(M.elata)、羊肚菌(黄羊肚菌)(M.esclulenta)、硬羊肚菌(M.rigida)。

2 羊肚菌生物学特性研究2.1 菌丝培养特征羊肚菌菌丝白色,有分隔,多核,无锁状联合,异宗接合,常产生菌核,菌丝体有短绒毛状和颗粒状2种类型,颗粒状菌丝可能为营养衰竭或不良外界条件的应变形态。

羊肚菌的同一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有不同的培养特征,包括生长速度、生长习性、菌核发育、颜色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林彬(1993)、尤国信(1995)研究工作也持这种观点。

2.2 子实体形成过程据R.Ow er 描述该过程可分为4步:(1)早期的原基由单一菌丝产生大小1mm 左右,呈辐射状排列的团聚体;(2)随着发育成熟,菌丝产生致密交织的核,不定菌丝从原基基点的较低表面伸出来;(3)很快(次日)子囊盘基从球形的原基表面伸出,子囊盘呈指状,基部肿大,长至3mm 长时,基部出现沟纹,并越来越明显;(4)子囊基继续增长,4天内达15mm 长,在其中部至顶部出现微细的垂直卷曲,以致菌盖呈花纹状。

2.3 繁殖和生活史2.3.1 有性孢子的研究。

羊肚菌的子囊为圆柱形,孢子通常8个,单行排列。

Seaver(1930)研究粗柄羊肚菌,偶然观察到亦有4个孢子的子囊,并认为这种孢子很可能是双核的。

Zeller(1935)报道双孢羊肚菌的子囊只含有2个孢子,大小74 18.5 。

Buller(1934)发现羊肚菌菌盖凹穴里的子囊有趋光性,成熟时向光弯曲,释放孢子时子实体的代谢强度骤然增加,产生热能而导致空气对流有利孢子的分散传布。

Schm idt(1983)试验表明,在土温15 以上,羊肚菌的孢子在24小时内可长出菌丝,但存在于土壤表面的超过一年则失去活性,提出子囊孢子未必是次年春天菌种的最初来源,认为异核体是在子囊孢子萌发阶段所形成的,这一点对获得双核菌丝是一关键。

2.3.2 生活史。

随着研究的深入,羊肚菌的生活史已逐渐清楚,现已知道,羊肚菌的子囊孢子萌发很快,菌丝日长速为12cm,菌丝体可以在短期内蔓延一大片,但当羊肚菌的菌丝体遇无营养的土层或竞争菌时,会停止扩展,其后,菌丝体长势渐弱,在土中形成一种坚硬的结构 小菌核,了解菌核是羊肚菌栽培的关键。

菌核是一种坚硬的无性的细胞包,形状像金黄的矿渣或小核桃。

许多食用菌都产生菌核,如菌核金线菌(Collhia tuberosa)、蓝柄锥盖伞(Concocybe cyanopus)、猪苓21(Grifola umbellata)、茯苓(Poria cocos)等。

从菌核长出的菇类都是土栖的种类,菌核是一种贮藏营养的器官,在休眠阶段可使其渡过不良的气候条件。

它们可干到一点即燃的地步,重新吸水细胞受潮膨胀时,菌核恢复生活,或长出子实体,或长出新的菌丝网。

在没有人为干扰下,羊肚菌在许多生境中,从泥炭土到沙土蒿秆中都会自然地产生小菌核。

不同种的羊肚菌,所产生的菌核大小,形状、色泽、数量是不同的,例如M.esculenta和M. crassipes新鲜的菌核质密度很重,光滑、暗色、核桃状,而M. atrotomentosa的菌核是蘑菇状、金黄色到橙色,新鲜时很轻,轻石状(pum ice like)每立方英尺土壤中其小菌核有好几千个。

M. esculenta的菌核数量比较少,把这两种羊肚菌的菌丝或孢子接种到培养基后,这种差别可以观察出来。

虽然Kon Ow er(1986)首先指出羊肚菌子实体是从菌核长出来的,但一个完整的羊肚菌生活史却是Thomas Volk(1990)首先提出的。

在这个生活史中还没有完全画完的是一个无性生活周期而不孕的细胞则生长在短的菌丝分枝上,类似于粉孢子。

这些无性孢子大量发生时,像白松菌一样,被称为康士坦丁菌Costantinella Cristata。

2.4 营养生理类型Role等证明羊肚菌对榆属等植物有菌根关系。

有人认为羊肚菌与菊科蜂斗叶有菌根关系。

Repin (1901)以及丁文奇等均认为羊肚菌是一种腐生菌。

有人报道在周围无任何植物的大田旁发现大量羊肚菌,而推测它是腐生的。

沙业雄(1990)在广东的调查也同意这一观点。

曾荣鉴(1993)认为羊肚菌是一种土生腐生菌,但与土生腐生菌竹荪相比,竹荪主要分解木材、竹根等以纤维素、木质素为主要成分的材料,而羊肚菌对这些物质分解能力很弱,在含有可溶性营养成分较多的半腐叶中生长较好,说明它们之间的腐生性质及腐生能力又有差别。

2.5 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顾云龙(1983)认为羊肚菌是低温型真菌,地下菌丝在早春1~2就开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12~20 ,菌丝体培养20~26 适宜。

罗植柚(1986)认为羊肚菌萌动地温2~4 ,盛产期地温4~9 ,最适地温5~9 ,消失期地温11 以上,即萌动期日平均气温4.1~4.6 ,盛产期6.9~9.1 ,消失期9.8~11.7 。

2.6 生长发育的酸碱度要求Fron(1905)认为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

Brock(1951)描述了羊肚菌(M.esculenta)的生长pH值曲线为双峰曲线,二峰值分别为6.93和8.3,最适pH6.93。

林杰等(1993)亦证明(M.esculenta)(M.conica)的pH值曲线为二峰曲线,峰值为7.0、8.4;7.3、8.3。

Robbins等(1959)的实验证明了中性或微碱性适于羊肚菌生长的观点。

2.7 羊肚菌生长的营养物质1 C、N源 Brock(1951)认为羊肚菌的较好C源是可溶性淀粉、果糖、麦芽糖、葡萄糖、松二糖,较好的N源是半胱氨酸 盐酸、天门冬氨酸、天冬酰胺、尿素、亚硝酸钠、各种铵盐、丙氨酸、谷氨酸 盐酸、硝酸钠,而柠檬酸铵、硫脲、羟胺 盐酸、肼 盐酸对羊肚菌有毒害作用。

Hans Hmurni(1947)的研究表明,作为羊肚菌(M.esculenta)的碳源,麦芽糖和小麦淀粉比葡萄糖好些,果糖、蔗糖、糊精中等,乳糖、菊粉对生长只有极微作用,而纤维素无作用。

作为N源,1%天冬酰胺比0.5%~1%尿素或酒石酸铵菌丝产量高,甘氨酸、蛋白胨硝酸铵中等,碳酸铵无作用。

尤国信等(1995)认为(M.esculenta)的最好C源是蔗糖,其次是硝酸铵、尿素和硫酸铵,不能利用蛋白胨。

林杰等(1993)认为以马铃薯和麦芽汁做为C源最好,其次是果糖、葡萄糖、蔗糖,最差的是可溶性淀粉。

蛋白胨为最佳N源,天门冬酰胺、天冬素次之,硝酸钠、酒石酸铵、甘氨酸较差,草酸铵最差,完全抑制菌丝生长。

看来在可溶性淀粉、蛋白胨等利用上存在相当的争议,这可能与各自采用的试验方法、材料来源有关。

2 维生素 有人认为羊肚菌是一种生长素,自养微生物、维生素B1和B2、泛酸、尼克酰胺 丙氨酸、次黄嘌呤对它的生长无作用,甚至40 /L酵母提取液也抑制羊肚菌生长。

Melin亦报道维生素B1对粗柄羊肚菌生长无促进作用。

3 有机酸和提取物质 有人认为苹果酸和丙二酸钠的铵盐可刺激羊肚菌生长。

琥珀酸延胡索酸、乳酸、羟基乙酸对羊肚菌无多大影响。

H ans H urni提出苹果提取液有利于羊肚菌生长。

Kobbin等发现,木材提取液、番茄汁、麦芽提取液对羊肚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木材提取液作用最大,并认为可能是由于它们提供了某种活性物质。

3 深层发酵1958年J.Sguest首次在发酵罐内培养羊肚菌菌丝球,并进行了25000加仑的生产试验,从而导致美、法等国的大规模羊肚菌菌丝工业化生产,使羊肚菌菌丝块能在市场上销售成为现实。

Gibbert(1960)以r.p.m为100的速度摇22瓶,菌丝形成大量小结节,48小时左右培养液变清澈,96小时形成圆滑或光滑的菌丝球,直径0.635~ 2.54cm,菌丝球白色或暗灰色,气味因不同种而异。

应当指出,颜色和气味是随培养基不同而不同的。

Gibber以40、45、50、55、60 F温度下培养羊肚菌,发现40 F菌丝生长慢,55 F以上生长速率增加,最适温度范围是55~70 F。

Sugihala等(1954)深层培养粗柄羊肚菌和羊肚菌可获20~25克干菌丝,Eddy (1958)培养羊肚菌获23.6克干菌丝,Gibbert(1960)仅获得10克, Ghosh获得30克,沙业雄(1990)获得40克。

Gibbert(1960)提出5种不同的菌丝加工方法,包括新鲜菌丝、冰冻鲜菌丝、菌丝干燥、菌丝粉末、香味浓缩剂。

宋淑敏等(1986)采用麦芽汁或大豆汁为培养基发酵培养羊肚菌,制成保健饮料,获得国家专利。

4 羊肚菌栽培技术研究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探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直到1982年,美国Ron Ower,ls及J.M ala-chow sd1986,1988申请并获得黄(白)羊肚菌的菌丝是以营养食物源长入非营养培养基的,一经物质上的分开,就在营养贫乏的基质中形成菌核,休眠期以后将菌核浸透水,膨胀,当遇到特殊环境条件就质变为羊肚菌,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职业的真菌学家和熟练的栽培者按专利介绍的方法栽出羊肚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