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宣传片的叙事技巧与传播策略——以人民日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为例

合集下载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叙事及意义探析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叙事及意义探析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叙事及意义探析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逐渐崛起,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作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其叙事及意义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叙事和意义进行探析,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立体的画面。

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特点1.叙事方式独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以纪实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和变化。

从城市到农村,从基层到高层,微电影以不同的故事和视角,展现了当代我国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令观众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2.题材多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采用了多样的题材,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苦岁月,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微电影用鲜活的影像和饱满的情感,展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和变革。

3.创作团队实力雄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创作团队由一些优秀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组成,他们在创作上追求精益求精,力求将每一部微电影拍摄得精彩绝伦。

这些优秀的创作者使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叙事更加生动和深刻。

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意义1.传承历史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记录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从闭关自守到开放包容的伟大转变。

这些微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过去的致敬,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2.展现人民生活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和面貌,这些生活状态常常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能让人们在欣赏微电影的深刻地思考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3.宣传我国形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和巨大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庆祝活动,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我国形象的机会。

微电影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精彩的形象,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繁荣昌盛、民族自信的我国形象。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变革,影响了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1978年,中国开始了一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也由此开始。

如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举世瞩目。

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许多媒体都推出了以此为主题的新闻专题节目,并对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和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其中一份关于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进行分析和评价。

新闻专题节目的名称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由一家知名的电视媒体机构制作播出。

该节目历时120分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改革的起点”、“民生改善”、“开放的成果”和“未来展望”。

本文将按照这四个部分依次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改革的起点”以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为主线,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珍贵影像资料,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初衷和历程。

主持人在介绍各个历史节点时,辅以专家学者和当事人的采访,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

该部分还特别关注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这部分内容,观众对改革开放的起源和背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第二部分“民生改善”聚焦于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的成果和影响。

从精准扶贫、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方面展开述说,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让观众看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民生的实质性改善。

此部分专门邀请了权威专家和基层干部进行访谈,通过他们的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为观众带来了更真实可信的报道。

该部分还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影响,特别是扶贫工作的成效。

通过这部分内容,观众看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民生的实质性改善,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现实影响。

第三部分“开放的成果”从国际视野出发,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报道重点关注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包括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多边合作、参与国际组织等方面。

如何抓准报道与人的联结点——浅观党媒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

如何抓准报道与人的联结点——浅观党媒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

传媒评论\2019年第1期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以往在不少读者的印象中,多是宏观视角的鸿篇巨制,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不过,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主流媒体对该主题的策划,表现得十分“接地气”。

有媒体讲述的人物故事将视角对准时代洪流中的“你我他”;有媒体开发的H5小游戏互动性强,触发全民分享;还有媒体出品的数据新闻选取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数据”来反映民生“大变化”。

抓准报道与人的联结点,主题报道才能真正@所有人,与时代共振。

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看主流媒体如何@所有人封面\COVER08传媒评论\2019年第1期封面\COVER张宇洲王晓婕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据分析室如何抓准报道与人的联结点——浅观党媒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文_张宇洲王晓婕2018年12月18日,随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闭幕,各地媒体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宣传报道也在2018年年末逐渐进入尾声。

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过去在不少读者的印象中,多是宏观视角的鸿篇巨制,文风严肃而又规范化,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不过,通过搜集与整理主流媒体在2018年推出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报道角度的选择上还是策划的呈现方式上,“接地气”“接人气”的报道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抓准报道与人的联结点,成为主流媒体在主题报道中的重要发力方向。

亲历者视角见证变迁提升认同感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40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回顾往昔,更要展望未来。

而这一过程,都离不开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场伟大变革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

媒体在宣传报道中,通过“亲历者”视角,娓娓道出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无疑更能让用户感同身受。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兴则浙江兴,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

民营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反映浙江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个重要切口,落到人上来,浙江日报将眼光瞄准了浙商这个极具代表性的群体。

去年10月19日起,浙江日报推出“2018,改革开放再出发”浙商来信系列报道,邀请了包括李书福、宗庆后、张道才等多位知名浙商,在报纸上陆续刊登他们的亲笔信。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册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册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册
1. 引言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之一。

它的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本宣传册旨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过去的成就,展望未来的发展。

2. 改革开放的背景
1978年,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在这之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不稳定。

改革开放的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对内对外政策的改变。

3. 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进展。

这些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开放政策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 展望未来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加强国内外合作,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有信心,中国在未来40年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6. 结束语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让我们回顾过去的成就,珍惜当下的机遇,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讲改革开放故事展亿万国人风采——人民日报如何做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融媒体产品

讲改革开放故事展亿万国人风采——人民日报如何做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融媒体产品

传媒评论\2019年第1期耿磊人民日报社研究部讲改革开放故事展亿万国人风采——人民日报如何做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融媒体产品文_耿磊刚刚过去的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主流媒体2018年最重头的主题报道之一。

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中展现改革开放的丰富成就,是值得每一个媒体人思考的问题。

人民日报发挥融合传播优势,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方法,全景化、立体式地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

一、全媒联动,融合报道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2018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之一,人民日报充分运用融合理念、融合视角、融合手段,跨平台联动、全媒体发力、多层次呈现,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道“盛宴”。

5月上旬,中宣部在深圳组织开启了“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拉开了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采访报道这一主题的帷幕。

人民日报从5月21日头版推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至年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连续推出“伟大征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等11个大型系列报道和众多相关主题报道。

在新媒体平台,人民日报推出“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震撼150秒!40年,中国人就是这样干出来的!》微视频、《幸福长街40号》H5等12款产品,其中更是打造了“时光博物馆”“时光照相机”等爆款。

此次重大主题报道,在有限篇幅中进行全面报道难度极大。

人民日报在报道策划与呈现过程中,巧妙把握特写与全景、细节与整体、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纸媒报道重在宏观叙事,全景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变革,深度阐释改革开放发展逻辑;融媒体产品重在贴近读者,直观呈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读者切身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纸媒与新媒体联动、全媒体记者联动、线上与线下联动,人民日报将这一重大主题落到了实处、深处。

尽显融合优势——第29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获奖作品分析

尽显融合优势——第29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获奖作品分析

在第29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共有十三件短视频作品入围,其中特别奖一件,一等奖两件,二等奖四件,三等奖六件。

本文以这十三件短视频作品为例,分析它们的亮点,以期为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作品的制作提供借鉴。

短视频新闻是新媒体背景下大众传播以及个人传播表达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时间短。

在本届获奖的十三件短视频新闻作品中,最长的不超过七分钟,最短的仅三十三秒。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作品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十秒为观众带来了内容丰富的视觉盛宴。

这些短视频新闻作品主题鲜明,制作精良,叙事呈现风格化,传播效果显著,可以说,每一篇短视频新闻作品都是精品。

现从选题、制作、叙事、效果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些获奖作品。

一、选题重大,意义深刻新闻选题,是大众媒体对报道内容的选择。

新闻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成败,它既是媒体彰显自身传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媒体提升其公信力、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2018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新闻媒体也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进行了报道。

短视频作品《臊子书记》就是一个扶贫的“助力器”。

它讲述了“80后”青年教师宋鹏,在扶贫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因地制宜,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走上幸福路的故事。

该视频主题重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秦岭最美小慢车穿越陕甘川三省,日输送小学生进500人次,车上急需新书》也是有关扶贫类的主题报道,作品讲述了秦岭贫困山区中小学生在6063次扶贫专车列车组的帮助下求学的故事。

短视频通过平实的记录,传达了学生需要图书的心声,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践行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扶贫必扶智”的要求,激发了网上正能量的传播。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日报社精心策划了“中国一分钟”系列短视频报道,将改革开放的宏大主题用“一分钟”的全新视角架构起来。

作为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视频以卓【摘要】第28届中国新闻奖开始设立短视频新闻奖项,究其原因主要是短视频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的成功因素

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的成功因素

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的成功因素孟妤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从2018年10月1日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合作,联动各地,推出 《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系列微视频。

视频以“一分钟”为维度,全方位呈现祖国的山河魅力,突出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展示各地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目前已播出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湖北、西藏、云南等多地视频。

截至2019年2月25日,新浪微博#中国一分钟#的话题阅读量超过9.4亿人次,参与讨论达46.8万次。

本文将在符号学视域下,解析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后文简称《地方篇》),分别从其文本构成和符号传播两个角度阐释该宣传片的亮点,并总结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成功要素。

一、《地方篇》的文本构成特点符号很少会单独出现,一般总是与其他符号形成组合,如果这样的符号组成一个“合一的表意单元”,就可以称为“文本”。

任何一个文本都会携带大量的社会约定和联系,这些约定和联系往往不显现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顺便”携带着。

[1](一)快:以“一分钟”为维度的文本风格本次国家形象宣传片一改以往宏观叙事的风格,从微观着手,以 “一分钟”为切入口,以大化小,将宏观数据一一拆解,具象到每一分钟。

一句话说一件事,一件事体现一个现象一分钟的发展变化。

每个视频基本都控制在3分钟之内,而每件事也就只有5秒钟左右的镜头表现。

以“一分钟”为维度,用短时间内的变化来呈现“快”的文本风格。

另外,数据符号的使用弥补了单纯文字表达过于抽象的不足,尤其是在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候,“一分钟”内的数据表达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微观层面为受众呈现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

《浦东一分钟》里“一分钟,上海证交所股票成交8.73亿元;一分钟,沪港通成交2422万元;一分钟,每平方公里金融业增加值424元……”“一分钟”的“短”时间概念,与“8.73亿元”“2422万元”“424元”这些“大”数据概念形成强烈对比,为受众展现了一个经济上突飞猛进、瞬息万变的浦东新区。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各大新闻机构纷纷制作了相关的新闻专题节目,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本文将对这些新闻专题节目进行分析,探讨其价值和意义。

一、新闻专题节目的回顾1.《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调查》这是央视制作的一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别新闻专题节目,该节目以大型调查的方式,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变革,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和勇气。

2.《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这是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节目,专门针对改革开放40周年所制作的特别节目。

该节目聚焦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并对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给予了全面的展现。

该节目通过采访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普通市民,呈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这些成就的诚意与决心。

3.《改革开放40年的人民群众生活画卷》这是一档由一些地方卫视合作制作的特别节目,旨在通过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呈现改革开放带来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

该节目通过采访普通群众,展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变化,同时也回顾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生活百态的记录和展现,该节目向观众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人民生活画卷。

1. 视角独特,展现历史变迁这些新闻专题节目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通过大量的资料和实地采访,展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成就。

观众通过这些节目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革和进步,也可以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新闻专题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感受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叙事及意义探析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叙事及意义探析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是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普通劳动者在各行各业艰苦奋斗实现“小康生活”、实现“中国梦”的宏大背景下拍摄制作的。

该系列微电影通过讲述一个个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故事,通过表现他们经历的时代变迁、他们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讴歌改革开放这一宏伟主题,讴歌广大劳动者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面貌。

该系列微电影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个人化的叙事逻辑,通过我们身边人和身边事的表达,展现各行各业的群像,让我们倍感亲切的同时,也进一步深思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下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巨大变化,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从叙事逻辑上探寻该系列微电影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时通过微电影叙事方式的探寻,阐释其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实现的意义,为主旋律微电影的制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的叙事策略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新的影像形式,越来越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形式短小精悍,节奏紧凑充实,构思新颖独特,在碎片化阅读环境的当下,迎合了当下观众的诉求。

但是形式短小,却不能丧失讲故事的作用,只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才能符合电影的特征,才能抓住受众的目光,达到传播的目的。

如何在短时间里讲好故事,除了构思精巧、新颖独特,更重要的是叙事逻辑清楚、脉络一目了然。

《四十年奋斗》《最高点的合影》《印记》《非遗传扬人》《慈母手中线》《没有军衔的特种兵》《张波的鞋》《青春无悔》《生命之美》等微电影,集中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没有宏大的视角,从小人物的小故事入手,感情真挚,引人共鸣,让人看到人物故事背后是改革开放的宏大主题,由一个个的小人物小故事创造了共同的伟大中国奇迹。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电影,都是不超过十分钟的短片,形式上短小精悍,如何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讲好一个故事,反映改革开放的成就,主要立足点就是在讲故事。

此系列微电影正是抓住一个个身边人的身边事,通过“我”“我们”的故事表达,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产生亲近感、认同感,达到共鸣的作用,以一个一个小故事带来的感动,串联起来,让观众感受到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带给我们的无限震撼。

城市宣传中的微视频叙事特色及符号的运用--以《中国一分钟·地方

城市宣传中的微视频叙事特色及符号的运用--以《中国一分钟·地方

收稿日期:2019-09-06作者简介:王馨慧,女,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媒实务、媒介素养与媒介文化、影视文化研究;马弋飞,女,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传媒实务、媒介素养与媒介文化研究。

城市宣传中的微视频叙事特色及符号的运用———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为例王馨慧 马弋飞(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 要:自1978年开始,中国大力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成就,恰逢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了《中国一分钟》微视频,以一分钟为单位时间,借助不同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展现四十年来中国各个城市的巨大变化与迅猛发展。

微视频中的叙事手法以及符号运用代表了当今新媒体环境下的城市宣传策略,本文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为例,深入探究微视频叙事和符号对于城市宣传的作用。

关键词:微视频;叙事特色;视觉修辞;符号;城市媒介形象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1-0098-0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城市化正在高速发展,不同城市展现出不同风貌。

传统的城市标语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开始建构独一无二的城市媒介形象。

如今,社会的快节奏与网络时代下的信息爆炸,使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这就促使了图像与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微视频开始进入受众的视野。

《人民日报》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推出的《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系列微视频,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这无疑成为建构城市形象的范例。

本文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为例,从微视频的叙事特点和符号的运用角度来分析其对于城市媒介形象构建的作用。

一、《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的叙事特色微视频是时长控制在30秒至20分钟之内的视频短片,在短时间内呈现抓人眼球的内容并不容易,所以微视频必须要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媒体如何报道改革开放40年

媒体如何报道改革开放40年

媒体如何报道改革开放40年作者:暂无来源:《传媒》 2018年第24期戴振宇: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新闻舆论传播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

面对改革开放40年这一重大话题,主流媒体要积极设置全民议题、贴近百姓生活,捕捉动人故事、创新传播方式、传达主流价值观,真正成为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此外,主流媒体还要肩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找准切口、生动讲述,以四十年的点点滴滴反映时代的变迁,以群众的生动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致敬历史、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岳振:进入媒体融合发展崭新时代,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迅捷化、个性化,要求内容生产更加突出价值特征,即在立足海量信息的大众传播框架构建之上,媒体需更加注重信息筛选与整合,把尽量丰富的、能够体现主流价值的信息,通过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及传统媒体载体进行立体呈现,从而重构时间和效率通道、重建信息流通体系,构建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进步的信息生产、传播、分享新格局。

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重大题材的报道中,如果没有内容和平台的支撑,重大题材议题将会被信息海洋中的巨浪淹没。

媒体应该更多考虑发掘具有普遍参考价值、能够充分调动受众(网民)兴趣点的历史事件和现实案例进行融合传播。

王晓婕:在改革开放40年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主流媒体铆足全力,从年初开始,便陆续推出了一批时间跨度长、内容形态丰富的策划报道,多维度展现全国各地的发展巨变。

主流媒体通过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将40年的变迁呈现在读者面前。

《人民日报》通过一系列产品的相互配合,打造爆款“时光博物馆”。

新华社借助大数据做了不少优秀的新媒体产品,除了设置线下展区外,还与百度合作推出的互动H5产品,联合网易云音乐和人工智能团队推出人脸识别互动产品。

除了策划报道,主流媒体也将视角渗透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地铁、LED路牌等都成了报道的载体。

人民网、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和哈啰出行,联合推出了征集活动《改革印记》,在城市中的哈罗单车上,可以看到“致敬40年改革在路上”的字样,显眼又醒目。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的节目来庆祝这个日子,其中包括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片。

这篇文章将通过对这个新闻专题片的分析,探究它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这个新闻专题片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和宣传的工具。

通过其中呈现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经济成就、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等影像,能够展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大变化和成就,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为中国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另外,这个新闻专题片的呈现方式非常煽情,通过优美的音乐、独特的影像处理和感人的故事,引发观众的共鸣,加强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这个新闻专题片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记录和文化遗产。

通过其中的影像和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过去四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以及它们取得的成就和发展。

这些记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中国的发展历程,以便更好地推动未来的发展。

此外,这个新闻专题片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成就和机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勇气,不断拓展并在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发展道路。

最后,这个新闻专题片也具有很高的教育启示意义。

通过其中的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发展,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并更好地了解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这样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素质和历史常识,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未来制定更好的发展计划。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节点,央视等主流媒体制作了多个专题片,其中包括《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等。

这些专题片涵盖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方面的变革和成就。

《开放的中国》这一专题片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片中展示了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步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化改革”,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多项重要经济改革的历程,包括农村改革、城镇化、金融开放等。

片中还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成就,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增长、外贸进出口的大幅增长、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等。

这些变化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更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另一部专题片《改革开放历程》则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角度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影响。

片中介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如“三权分立”、“全民选举”等政治改革;也讲述了文化领域的变革,如电影、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还介绍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变化,如现代化武器的研发和部署。

除此之外,这部专题片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中国在科技研发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等,这些成就让世界为之惊叹。

同时,片中也讲述了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

总之,这些专题片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成就,让人们回顾了这段意义非凡的历史。

这些成就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繁荣,同时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这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节目分析作者:文爽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9期摘要:选取《新闻1+1》进行分析,认为节目通过精心设计视听语言和叙事策略,为受众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宏观全面的视角,也为新闻专题节目运用新的传播技术提供了示范。

关键词:视听语言;叙事策略;《新闻1+1》;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节目概述《新闻1+1》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做了《追梦时代》五期专题节目,分别是激情出发(1978-1987)、市场活力(1988-1997)、走向世界(1998-2007)、复兴征途(2008-2017)和未来之梦(2018-)。

每一个名称都是针对特定的时间段的不同特点进行的总结,前四期节目是以十年为单位,将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进行回顾,重在回望过去;而最后一期节目重在展望未来。

二、视听语言分析(一)片头《新闻1+1》针对这五期节目制作了全新的片头,以橙色为主色调,象征着一种辉煌和光荣。

制造出一种金光夺目的感觉,容易使受众感觉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一种仪式感和自豪感。

(二)画面场景设置演播室的场景布置很简单,只有左右两个正方体、背景一块大LED屏幕,演播室顶部的橙色带状与背景LED屏幕上的橙色丝线装饰相对应。

场景里的两个正方体装饰一左一右、一大一小形成视觉美感。

这样的场景布置不花哨但也不单调,不会喧宾夺主,也便于受众跟上主持人的思路,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而且节目中的字幕样式也与整个演播室的场景布置相协调,采用橙黄色丝带状的样式,形成一种统一的美感。

(三)音乐1.背景音乐:在LED屏幕放资料的时候,根据不同的资料采用不同的背景音乐,展示不同的情感。

首先是纯音乐,在展现1978年小岗村农民大多数在挨饿的时候,用一种伤感的钢琴曲,旋律低沉,表现出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而从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个代表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的画面开始,钢琴曲的旋律变得渐渐轻快,节奏变快,表现出一种渐入佳境的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感觉。

人民日报社推出“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

人民日报社推出“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

人民日报社推出“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
佚名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8(0)30
【摘要】从10月1日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合作,联动各地,推出“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系列微视频。

视频以“一分钟”为维度,全方位呈现祖国的山河魅力,突出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展示各地方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总页数】1页(P2-2)
【关键词】人民日报社;视频;中国;移动网络;媒体中心;改革开放;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23
【相关文献】
1.浅析党媒微视频《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的叙事策略 [J], 朱婧敏
2.城市宣传中的微视频叙事特色及符号的运用——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为例 [J], 王馨慧; 马弋飞
3.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宣传片的叙事技巧与传播策略——以人民日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为例 [J], 周雅红
4.系列微视频“中国一分钟·地方篇” 用“一分钟”点赞壮美中国 [J], 陈太沁[1];王文涛[1]
5.微视频传播研究——以人民日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为例 [J], 吴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节点,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各种纪念活动和新闻专题片层出不穷,其中一部分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新闻专题片作为传播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动的重要载体,承载了纪念的使命,同时也呈现了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几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闻专题片进行分析,探究它们的新闻价值和艺术表现,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部分:新闻专题片的新闻价值新闻专题片还通过深入采访和细致的研究,揭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使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了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

新闻专题片还充分挖掘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成就,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人民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伟大道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新闻专题片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这些片子不仅通过大量的真实素材和丰富的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同时也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法,使得这些片子在视听上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通过对不同人物、事件的精彩表现,这些新闻专题片构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时代画卷,使得观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新闻专题片的制作中,导演们还注重叙事的艺术性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情境的塑造,使得这些片子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这些新闻专题片在音乐、配音、剪辑等方面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提高了专题片的整体品质和观赏性。

这些片子的制作水平,使得它们在观众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赞誉,成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三部分:新闻专题片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和影响这些新闻专题片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品质和价值,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新闻专题片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真实记录和生动呈现,激励了广大观众对伟大时代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专题片分析新闻专题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在2028年底播出的,全片分为前篇、中篇和后篇,总时长120分钟。

该片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主线,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展示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在影片的前篇中,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镜头,呈现了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落后和贫困状态。

影片以改革开放的元年1978年为起点,展示了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并且通过访谈记录了当时一些参与者的亲身经历,使观众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艰辛和不易。

影片中还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比如城乡差距的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让观众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中篇中,影片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为主线,通过展示中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展现了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

影片采访了一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成就的人士,他们的经历让观众深受感动,也让观众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无数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影片还通过记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崭露头角的过程,展示了中国对世界的积极贡献,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

影片的后篇主要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通过访谈一些专家学者和普通人,展示了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看法和期待。

影片中还展示了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影片也对中国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展示,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整部影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访谈,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巨大转变。

影片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展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未来方向。

这部影片在制作上做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和变化。

通过全面的资料和详实的访谈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影片不仅展现了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不畏艰难的精神面貌。

重大题材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例

重大题材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例

Media Practice媒体实战传媒∷MEDIA 2021.10(下)67重大题材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例文/王一如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像档案,也反映和折射出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现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而重大题材纪录片在塑造国家形象、留存时代记忆、启迪人类心智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2018年,18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上映仅三天,芒果TV、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上点播观看量便突破10万。

新浪微博上,“我们一起走过”的话题阅读量更是超过3000万。

这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以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通过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该纪录片精选了107个典型的改革故事,18个摄制组历时5个月,走访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拍摄了1300多个小时的纪实素材,采访了183位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是近年来我国纪录片领域完成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作品。

一、叙事视角:以小见大,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叙事视角是纪录片故事叙事的首要元素,无论是人还是物,都需要以合适的视角切入,形成以小见大的叙事效果,提高节目传播力。

1.平凡意象投射创作者深刻的情感。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赋予平常事物以意趣。

该纪录片大量运用意象手法表达每一集的主旨思想。

如第6集《爱拼才会赢》中,一张10101编号的个体营业执照背后,是改革开放大背景的时代红利,是每一个坚强拼搏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开端。

第7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中,人们的结婚彩礼从“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到“洗衣机、冰箱、电视”的改变,清晰地记录了人们生活需求与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巧妙地表现了时代的更迭,深刻地唤起了观众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实现了共情传播,深化了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聚焦视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宣传片的叙事技巧与传播策略——以人民日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为例□周雅红摘要: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日报》新媒体迎合时代潮流,推出了《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以一分钟的微视角展现祖国40年来丰富的发展成果与进步的活力。

文章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系列微视频为研究样本,从叙事学和传播学角度来研究其叙事技巧以及传播策略,探究微视频对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叙事技巧;传播策略重大题材宣传片是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促进一国国民对所宣传对象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扩大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渠道。

微视频是新媒体发展下的产物,它是在媒介形态的变迁和受众心理变化下产生的。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介形态的变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使得受众心理不断向快速化、碎片化发展。

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体设备为微视频提供播放平台,并且微视频以时间短小、内容丰富、题材新颖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功能集成化、需求多样化的需求。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自10月1日开始,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和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合作,联动各地推出了《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系列微视频,并在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联合推出。

每推出一个地区的微视频,都获得了当地媒体和网友的广泛点击和转载,如在10月1日,首次推出的微视频《黑龙江一分钟》,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并且由于《人民日报》的巨大影响力,黑龙江省的很多新媒体平台都转发了这条微视频,在扩大新闻传播源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观看量和转载量。

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为研究样本,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其叙事技巧,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其传播策略。

一、《屮国一分钟•地方篇》的叙事策略罗钢在《叙事学导论》中曾提到.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本质、形式和功能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故事、叙述话语和叙事行为等.它的基本范围是叙事文学作品①。

在当下媒介研究环境中.以叙事学的角度研究电影、电视节目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本文采用叙事学的知识来分析《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如何展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一)叙事方式:一分钟里以小见大,微观映射宏观微视频是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视频短片,其内容广泛新颖.视频形态多样.它的受众年轻化.传播能力强,在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宣传中国形象等方面效果良好。

《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与其他媒体单位联合制作。

针对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的大事件,一般媒体都会选择以宏大视角来宣传,以讲好故事为内容,呈现改革开放宏伟实践.如2018年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广播电台等机构联合制作拍摄的大型政论专题纪录片《必由之路》和《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等。

《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并不采用这样的制作方式,而是通过微视频的载体.叙述时间上利用微时间的视角来宣传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果.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首先,《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具有新媒体平台的优越性、受众的广泛性以及内容制作的技术条件,在微视频的特点和《人民日报》的平台优势共同作用下.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其次,与其他视频以数字上的宏大来展现发展成果不同,《中国一分钟•地方篇》以不同地区一分钟内发生的事情、做出的成就来反映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小见大,变抽象的数字为具体。

如《安徽一分钟》里,解说词为“一分钟15人攀登奇绝黄山,一分钟21人徜徉九华胜境,一分钟1201人领略安徽风采,一分钟219公斤安徽名茶静待品茗,一分钟3吨砺山酥梨销往海内外……一分钟文房四宝书写徽风皖韵,一分钟徽商故里迎来八方之客,一分钟新安江头游览画般风景.一分钟江淮大地绽放新的活力。

”从这段视频的解说词中可以看出,用短暂的一分钟时间里发生的具体事件和具体的数字来感受安徽改革开放的成果。

另外,内容丰富多样化.视频从旅游、特产、交通、经济、科技等方面展现了安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充满了活力.而不再是刻板的数字。

(二)叙事语言:文字+画面+音响相交配合,空镜头+长镜头联合使用在叙事语言上,《中国一分钟》通过简洁的文字、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响共同构成了一段美妙和谐的宣传音律。

在文字方面,全篇以简洁精炼、工整对仗的“一分钟x x x”形式展现出了每个地方不同的自然人文风景和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如《湖北一分钟》里,一分钟里电子交易网购小龙虾的数量为9万只,东风汽车一分钟内所生产的汽车为12辆,一分钟内武汉新港吞吐2.9个标准集装箱等。

在画面和音响上,以独具地方特色的视频画面和背景音乐显示当地特色文化和发展成就,如《北京一分钟》配合播放京剧和鸟巢烟花的视频和背景音乐。

文字、画面和音响配合紧密.相得益彰。

在画面表现上,多次使用空镜头和长镜头,二者交叉使用.意韵深远。

空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视听2019.03I 145视听新媒体聚焦写而不岀现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作为一种电视语言,空镜头常为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电视散文诗等广泛采用,空镜头不但在构图形式上不“空”,而且还蕴含丰富的信息®。

在《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系列微视频中,空镜头的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画面的观赏性,也蕴含了深刻的意蕴。

比如《浙江一分钟》里有关于浙江嘉兴红船的空镜头描写,也有钱塘江大潮的描写,两秒长的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空镜头不仅表现了钱塘江的宏伟壮阔,还象征着浙江勇立潮头的奋斗和拼搏精神。

另一方面是长镜头的广泛使用,长镜头的拍摄方式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能够形成一套连续的镜头段落,从而保证了电视新闻的连贯性和真实性③。

在《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中,运动长镜头的运用展现了一个个动态的事物发展过程,以短暂的时间映射了发展的活力与激情。

比如《江西一分钟》里,景德镇一件陶瓷工艺品的制作成型,一分钟内鄱阳湖迁徙来了40只候鸟,95名游客仰望庐山瀑布等,这些长镜头的电视语言带来的是客观真实的发展过程和身临其境般的强大效果,增强了画面镜头的艺术感染力。

(三)叙事功能:地方形象建构,映射一带一路发展从叙事功能方面来看,《中国一分钟》重视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的表达效果。

改革开放40周年,不仅仅是整个中国40年的辉煌成就,也意味着全国各地联合驱动,共谱开放华章的结果,更是14亿中国人40年来的奋斗创新。

《中国一分钟》以每个地区的特色景区和特色发展模式,向我们展示了各地40年来的进步。

比如,公路、高铁、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经济发展有所保障,才能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改变,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创造利益。

不同地区以地方特色来发展地方经济,如山西降煤炭产能,发展新能源科技;内蒙古产出牛羊肉销往各地,实现稀土产值;浙江互联网+服务风生水起,义乌小商品畅销全世界;等等。

这些叙事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也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形象和成果宣传。

另外,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到2015年我国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④。

2018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是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检验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中国一分钟》微视频里.有不少省份都参与到了其中,比如吉林与欧洲之间的“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四川川货在“一带一路”上坐着火车去欧洲,从义乌出发的中欧班列到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争为“一带一路”代言等,这些“一带一路”中的发展成就也是改革开放正确性的见证。

二、《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的传播策略作为我国党委机关报,《人民日报》拥有一大批忠实读者,其新媒体借助其传统读者群优势,在互联网上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传播策略是传播者借助某种工具、某种方式而达到的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方法和手段。

作为大众传播,它是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的传播活动,也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⑤。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推出《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系列微视频,立足于新媒体的便捷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通过不同的传播策略.满足了新媒体受众的观看需求,吸引他们的点击和播放。

这一系列微视频精确化、大众化的传播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二)大众化的选题,以情动人新闻选择一般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进行选择,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受众喜欢的事实。

受众具有广泛性、混杂性和隐蔽性,为了吸引到更多的受众,新闻媒体在信息的选择上要尽量满足受众的广泛需求,了解他们的共同话题,从而做到协调选题⑥。

《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

在两分钟的时间里展现一个省份的发展情况需要解决时间短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

在微视频中,每一个长镜头不超过3秒,短镜头不超过I秒,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每个视频中大概有18条“一分钟x x X”。

镜头之间的长短切换使得视觉效果更加宏大;在内容上,既要能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展现我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又要包括普通民众的生活变化,让普通人观看视频可以获得代入感、亲切感和自豪感,比如交通方式上的进步。

40年来,人们的出行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发展,从最初的步行、马车到火车汽车的普及,再到现在的高铁、飞机的常态化,展现出中国交通的大发展、大变革。

每个省份的风景名胜是每个地区的骄傲.也是展现地方文化的名片,在《山东一分钟》里,一分钟内有10人登上泰山,20人在蓬莱仙境驻足,17人游历“三孔”,5人游览大明湖。

这些题材的选择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大众化的题材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果与受众的生活出行联系起来.做到了思想共鸣,以情动人.增强了普通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精确化的对口传播,中央地方联动传播效果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传播者的可信度、传播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受传者的接受程度的相互作用。

新媒体时代,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做到精确化、对口化的传播。

《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以各个省份为介绍对象,也就说它更针对每个地区的受众。

这种有针对性的传播方式,会比以前的广撒网方式更直接,传播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根据新闻价值的接近性原理,那些在地域上接近,心理上能产生共鸣的新闻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信赖和怀念,这种感情的触碰和抒发往往会通过媒介来传达。

《中国一分钟•地方篇》微视频首先展现当地的风景文化和特产,其次展现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发展,最后,会以类似于“开放福建,风起帆张”等文字来总结某地发展的成果与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