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生平简介
女性人物-三毛介绍
![女性人物-三毛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61c2655767f5acfa1c7cd20.png)
2017.11.11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
走进撒哈拉沙漠,仿佛不是去另一个地方,而是去另一段时空,以泛黄的标签标注着方向。
四十年前,一位奇女子,走进这片风尘滚滚的撒哈拉,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
从此,整整一代人都对撒哈拉产生了一种如乡愁般莫名的思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三毛的世界三毛,台湾著名作家,英文名:ECHO,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
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
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在台北士林区荣民总医院病房卫生间里,三毛用丝袜上吊自杀身亡,终年48岁。
她生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广为流传,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
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
”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
三毛生平
![三毛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30e375bb69dc5022aaea0021.png)
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年,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年,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学习。
1955年,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
后休学在家。
1956年,一度复学,後正式退学。
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腕自杀获救。
1962年,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初恋。
1967年,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
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年,与荷西分别。
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年,返回台湾,任教于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年,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
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年,进入撒哈拉沙漠。
1974年,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年,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年,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
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
九月三十日,荷西在海底进行水下工程操作(荷西是水下工程师)时意外丧生。
回到台湾。
1980年,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年,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年,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
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年,赴美度假治病。
1985年,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年,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年,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年,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0年,四月,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
当到乌鲁木齐时,她离队找到王洛宾。
《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三毛流浪路上的坚韧品质与无畏精神
![三毛流浪路上的坚韧品质与无畏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a10609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a.png)
三毛流浪路上的坚韧品质与无畏精神三毛,一个名字,一个传说。
她是一个流浪者,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旅人,一位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的作家。
她的生平充满坎坷与波折,但她始终展现出了无比的坚韧品质和无畏精神。
三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童年时代就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然而,这些苦难并没有让她屈服,反而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一股顽强和不屈精神。
从小,她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感,用敏锐的观察力描绘周围的世界。
正是这种对于文字的热爱和执着让她坚守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怕困难。
在她的流浪生涯中,她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但无论是在西班牙的贫民窟,还是在非洲的荒漠中,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和无畏。
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让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自由旅人,一个不受拘束的灵魂。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用自己的文字传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她的笔下,世界变得更加真实和触手可及,每一个故事都流淌着她的血脉和心情。
三毛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她的文字简洁而质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她的作品不仅赢得了文学界的赞誉,更让广大读者得以从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自由的重要性。
她的坚韧品质和无畏精神在她的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成为了她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道独特风景。
总的来说,三毛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的生平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行为举止也展现出了一种传奇气质。
她的坚韧品质和无畏精神是她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作品中的精髓所在。
她用自己的文字唤起了读者心中对于自由和真理的追求,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命运的选择。
三毛,一个名字,一个传说,一个永远流浪在路上的灵魂。
关于三毛作品女性文学角度分析
![关于三毛作品女性文学角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07ab35dd36a32d737581c9.png)
主要作品
• • • • • • • • •
《倾城》 《温柔的夜》 《哭泣的骆驼》 《雨季不再来》 《撒哈拉的故事》 《送你一匹马》 《背影》 《我的宝贝》 《闹学记》
• • • • • • • •
《万水千山走遍》 《稻草人手记》 《随想》 《谈心》 《我的快乐天堂》 《高原的百合花》 《亲爱的三毛》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 如作品《哑奴》,写“我”被请去吃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年 仅七八岁的小黑奴,他跪在地上给主人端肉倒茶,任人使 唤、打骂,以及他的父亲“哑奴”,在酷暑骄阳中劳作却没 有任何回报,任人买卖没有人身自由。作者在展示这些愚 昧落后的习俗和制度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当地 居民中,俯拾生活中的些微小事,抒发真切感受,让悲喜 爱恨的细腻情感,承载着一些深奥的社会、文化、风俗内 涵她采取的总是女性化的个人情感视角。
个人总结
一个永远让人捉摸不定的女子,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浪漫的女子, 一个带着梦想流浪天涯的女子。
作品女性特色小结
• 三毛总是以女性化的叙述方式、人性和人情的切入视角, 力图在日常生活细节和普通人间悲喜剧中,探讨一些重大 问题。在三毛身上,我们更多的看到了女性的艺术天赋和 对命运的不屈服。三毛的创作是她真正生活的记录,因而 也是真正的女性化的文本,它们会像三毛精彩的人生一样 ,永远向我们昭示着历久弥新的东西。
• 2. 对有关社会历史文化的硬性题材,她不是从整体上加 以宏观把握和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而是选取个人情感的 切入角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一个个故事的规定情镜中, 展现出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的生活画面,至于制度的优劣 、文化的内涵、生命的哲理等深层主题,则自然而然地从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和故事中流露出来。
总感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0ded00e87101f69e31954a.png)
关亍荷西
1.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仍此 形成了撒哈拉! 2.黄昏了,太阳正落下地平线,辽阔的 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红。这时鼓声响了 起来,它的声音响得很沉郁,很单调,传得 很进,如果丌是事先知道是婚礼,这种 神 秘的节奏实在有些恐怖。我一面穿毛衣一面 往罕地家走去,同时幻想著,我正跑 迚天 方夜谭的美丽故事中去。 3.“我丌要,先给家,再来装修我,沙漠 里用丌著衣服。” 他仌穿鞋底有洞的皮鞋 上班。 4.太阳像溶化的铁浆一样洒下来,我被 晒得看见天地都在慢慢的旋转。
撒哈拉的故事
人物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 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亍重庆黄桷桠。卒亍1991年 1月4日,享年四十七岁。“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 “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 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 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丌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 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丌但如此,还把 “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 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 都拿掉了。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定居西属撒 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后结婚,幵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 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 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 年仅四十八岁。 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无论是做人还 是写作,笔调自然轻快,丌经意间说着最在作 者: 三毛 出 版 社: 北京十 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年3月1日 1976年,夫 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 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撒哈拉的故事》。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 故事》在1976年5月出 版。
三毛与西班牙男子荷西,谱写了旷世悲情之爱
![三毛与西班牙男子荷西,谱写了旷世悲情之爱](https://img.taocdn.com/s3/m/65c767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78.png)
三毛与西班牙男子荷西,谱写了旷世悲情之爱
三毛,原名陈懋平,幼年改名为陈平,三毛是她的笔名。
出生于重庆,成长于南京、台北。
是台湾20世纪70到80年代的著名作家。
荷西·马利安·葛罗,西班牙人。
当初三毛与荷西相识时,三毛刚读大二,而荷西是一名职业潜水员。
一次,荷西对三毛说:“你要等我六年时间,因为我有四年大学要读,还有两年需要服兵役,六年一过,我就娶你。
”
三毛与荷西分开之后,三毛去了德国、美国等地,六年之约到后,三毛回到马德里,荷西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再次出现在三毛面前,两人热情相拥,相许一生。
正如三毛曾说过的,“因为幸福满溢而怕得悲伤。
”1979年9月30日,悲剧意外到来,荷西在拉芭玛岛的海底进行水下操作工程时意外丧生。
爱人过世对三毛造成了巨大打击,她曾几次试图自杀,但是又不舍亲情而选择止步。
然而,数年之后,三毛还是以悲剧终结自己的一生,在医院自杀。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
![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bb782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6.png)
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每当高唱这首《橄榄树》时,撒哈拉漂泊的灵魂,仿佛萦绕在身旁。
雨季永不再回,可那个传奇的女子,却永远留在后世的人心中,提醒着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一腔孤勇,她的名字,叫三毛。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才女三毛传奇一生的故事1、与众不同的少年岁月所有传奇人物,似乎都注定会拥有一段不平凡的童年。
年少时候的三毛偏科严重,十分厌恶数学。
她总想不通鸡兔同笼到底是怎么计算的,也无法运用枯燥的公式去做题。
她所有的灵气都表现在文科上,一本《红楼梦》翻了又翻,再三揣摩。
数学老师对三毛充满敌意,大骂她“比猪还笨”。
年少的心,总因为外界的一点责备就变得不安,三毛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她潜心钻研数学课本,竟然连续三次都考了满分。
这本是值得表扬的一件事,没想到却换来老师的质疑,说她的成绩是作弊得来的。
三毛很不服气,出言顶撞,老师有意修理她,故意找来高年级的卷子让她当场做。
可怜三毛看到试题胆战心惊,一题未解。
那位老师为了维护了自己的威严,拿起毛笔饱蘸墨水,在她脸上画了一个巨大的“鸭蛋”,在全班的哄堂大笑中,三毛的眼泪决堤而下。
从那一日,活泼的女孩变成了沉默的影子,她屡次逃课,在墓地中一待就是一下午,黑暗的河流中,看不见光芒。
三毛病了,患上了今天所说的抑郁症。
父亲给她换了一个学校,而三毛刚刚踏进校门就晕倒在走廊。
她变得极端,暴躁。
她和堂弟打架,非常凶狠的把钢梳子扎到堂弟脸上;端着刚烧开的热水去浇花,看着刚开放的花儿枯萎。
父母看着女儿饱受折磨,心急如焚,最终在初二时,选择让她休学,至此,三毛才逐渐打开了心扉。
文学,拯救了她的灵魂。
此后七年时光,三毛一直在家中读书,学习画画,在等待父母下班的时间里,她常常只能自言自语,或者对着墙壁和家具说话。
三毛的童年,就在孤独与偏执中度过了。
2、短暂苦闷的留学生涯1967年,三毛第一次出国,奔赴西班牙留学。
三毛生平简介
![三毛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c66fc5aa8956bec0975e3bd.png)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年仅48岁。
1974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台湾省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三毛生平简介
女作家三毛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三毛一生概要
![三毛一生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a573bb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0.png)
三毛(Zhang Ailing)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深情细腻著称,被誉为“东方的海明威”。
本文将从三毛的生平、文学创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平三毛于1920年出生在中国浙江绍兴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她小时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多种语言和文学知识。
1947年,她前往台湾追随丈夫,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之路。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红楼梦外传》、《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二、文学创作三毛的文学创作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她的作品风格独特,以清新脱俗、深情细腻为主,表达了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她的作品被誉为“东方的海明威”,被广泛地传诵和阅读。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红楼梦外传》、《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三、影响三毛的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深情细腻,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潮流。
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崇,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她的作品还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人特点1. 独立思考:三毛是一位独立、自由思考的作家。
她不受束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深入探讨人类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2. 对于爱情的追求:三毛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渴求和追求,她用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丽和伤痛。
3. 对于文学的热爱:三毛对于文学的热爱是她作品的重要来源之一。
她不断地追求文学的真理和美感,用她独特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出来。
五、结论三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深情细腻著称,被誉为“东方的海明威”。
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崇,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深情细腻,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潮流。
她的作品和思想将会继续影响着后代的文学创作和思考。
三毛简介及热爱她的人们写下的文字
![三毛简介及热爱她的人们写下的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9cd3383731126edb6f1a10e5.png)
本人很喜欢三毛,这是我搜集的关于三毛的资料,以及大家对她的评价,分享给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物简介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桷桠。
卒于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岁。
“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
到三岁时,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曾留学欧洲,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后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无论是做人还是写作,笔调自然轻快,不经意间说着最在意的人和事。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三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她本人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人物评价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
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父亲陈嗣庆在我这个做父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
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三毛母亲缪进兰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
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三毛流浪路上的乐观与坚强品质
![三毛流浪路上的乐观与坚强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8bce9c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2.png)
三毛流浪路上的乐观与坚强品质三毛,一个名字在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女作家,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生活态度深受读者喜爱。
三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游走在世界各地,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挑战,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品质。
这种品质不仅贯穿于她的一生,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中,让人们为之折服,感到敬佩。
乐观品质三毛从小就饱受家庭困难和生活挫折,但她却没有沉沦于自怜和消极中。
相反,她选择了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即使在异国他乡,生活艰难,三毛也总是微笑着面对,用乐观的心态化解困难。
这种乐观的品质感染了周围的人,让她成为一个备受尊重和喜爱的人。
乐观的三毛总是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丝微弱的光芒和希望,她相信即使面对再大的挑战,也总会有一种解决的办法。
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正是这种乐观品质,让三毛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了下来,赢得了尊重和敬佩。
坚强品质三毛的坚强品质也是她生活中的一大特点。
面对生活的艰难和挑战,三毛从不退缩,而是选择前行,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无论是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挫折,还是在家庭生活的磨难和矛盾,三毛总是能坚守初心,勇敢地面对一切。
三毛的坚强品质不仅体现在她的生活中,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中。
她的文字充满力量,笔下的人物虽然经历磨难,但却始终保持着坚韧和勇气。
这种坚强的品质不仅让她在文坛上大放异彩,也启发了无数读者,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强不屈。
总结三毛是一个具有乐观和坚强品质的人,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乐观与坚强的真谛。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三毛都展现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们为之动容,感到敬佩。
或许正是这种乐观和坚强的品质,让三毛成为一个永远值得追随和崇敬的人。
不拘小节,不忧世事,走在她孤独的路上,眼前总是一片光明……。
关于三毛的作文素材
![关于三毛的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0393cad2bb4cf7ec4afed0b2.png)
三毛
•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 日、冬雪。——《岁月》 • 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不 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 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 一切,总会来的。 • 人之所以悲伤, 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 而更无法 面对的是有一日, 青春, 就这样消逝过去
三毛的热情,三毛的不羁,三毛的柔情万 种;三毛的忧伤,三毛的悲情,三毛的敢爱 敢恨,曾经无数次地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的 心灵,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 的一种人,他们敢于面对生活,敢于面对自 己。 生活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安 逸,可以选择平淡,也可以选择波涛汹涌。 而正是那些不安于寂寞的人,才是真正活 得洒脱的,真正值得另人崇敬的。
三毛的故事—数学
三毛小的时候,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尽管她非常努力,但是让她苦恼 的是她的数学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她多么希望自己能考一个100分让数学老 师喜欢她呀! 后来,她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的数学测验所用的题目都是老师从课 本后面的练习题里摘抄的。于是她在每次测验之前,就努力的下很大功夫 把课本后面的题目全部背下来。结果用这种方法她连续考了七个 100分。这 件事情不但没有让数学老师高兴,反而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疑,幼小的三 毛被老师请到了办公室,一个几岁的孩子的心眼怎么能够与老师比呢?老 师略施小计就识破了三毛的小“技巧”--------她拿了一张初中生的数学 卷子让三毛写,结果三毛当然一道题也不会。胜利了的老师一脸得意的把 三毛带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边嘲笑她一边用蘸满了墨汁的毛笔 在三毛脸上画了两个又黑又大的熊猫眼。然后命令三毛在讲台上站了一节 课。下课后,又命令三毛带着这两只熊猫眼在全校的走廊里走了一圈,正 是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全校的孩子象看怪物一样把三毛围了一层又一层。 可怜的三毛面对老师的权威毫无反抗之力,连基本的反抗意识也没有, (一个那么渴望得到老师喜欢的孩子怎么会有反抗意识呢?!)老老实实 的在众人的围观中把走廊转了一圈 。只是第二天,三毛没有来上学。在以 后她就再也没有来到学校,因为她患了自闭症,不但再也没有勇气踏进学 校,而且也丧失了与人、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对三毛一生的总结
![对三毛一生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0b2ba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0.png)
对三毛一生的总结三毛,是中国文坛上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
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辉煌,她的文字,流露着深情与深思。
回顾三毛的一生,我不禁感叹她那坎坷的命运,也为她的才华和勇气所折服。
三毛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是普通的农民。
然而,她的出生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的童年。
母亲早逝,父亲再婚,后来也去世了。
亲人的离世给了她巨大的打击,却也让她学会了坚强。
她不甘于平凡,不甘于被安排好未来的生活,于是选择了离开家乡,踏上了寻找自己的旅程。
三毛的文字充满了情感和灵魂的呐喊。
她的作品,常常让人感觉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撒哈拉的故事》是她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她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小说以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她与丈夫谢西身世两重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现实而又虚幻,寓意深刻。
通过这个故事,三毛展示了一个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除了散文和小说,三毛也写过一些诗歌。
她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警醒人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她在诗中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灵魂的呼唤。
她的诗歌可以让读者陶醉其中,也可以让读者痛彻心扉。
不仅仅是文字的创作,三毛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她喜欢旅行,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她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选择了不同的地方作为她的家。
她曾经居住在中国台北、葡萄牙的花房、荷兰的塞勒姆、摩洛哥的撒哈拉等地。
她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这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然而,三毛的生命也面临着巨大的困扰和挑战。
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两次婚姻都以离婚告终。
她的感情生活混乱而痛苦,她曾经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助之中。
然而,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她在痛苦中寻找到了创作的动力和力量。
三毛一生的经历,饱含了生命的美和挣扎。
她的文字,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的勇气和无畏,让人肃然起敬。
回顾三毛的一生,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够在人生的较量中平凡而幸福。
然而,命运给了她坎坷和磨难,她却依然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和独立。
她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却又是如此的辉煌。
作家三毛简介
![作家三毛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59a2e7de2bd960590c677c3.png)
作家三毛简介导读: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
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
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
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
曾经,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
三毛简介大全汇总
![三毛简介大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b1988adda38376baf1faedf.png)
三毛简介三毛简介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曾用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
1943年出生于重庆黄桷垭。
中国现代作家。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原籍浙江舟山定海,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
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三毛相册(30张) 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
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
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
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作家三毛简介
![作家三毛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cfee1c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8.png)
作家三毛简介作家三毛简介简历是用于应聘的书面交流材料,它向未来的雇主表明自己拥有能够满足特定工作要求的技能、态度、资质和自信。
成功的简历就是一件营销武器,它向未来的雇主证明自己能够解决他的问题或者满足他的特定需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家三毛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
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
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
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台湾作家三毛简介
![台湾作家三毛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3714a15fad6195f312ba695.png)
台湾作家三毛简介三毛与丈夫荷西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
“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
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
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
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
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yìyè)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乾卦-所以。
《我的快乐天堂》哈尔滨出版社)。
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
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作品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剧本:《滚滚红尘》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诗:《朋友》作品评论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毛流浪记故事简介
![三毛流浪记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b9451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1.png)
三毛流浪记故事简介三毛,原名陈平,是中国台湾作家三毛的笔名,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三毛流浪记》是三毛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她在世界各地流浪的故事,充满了浪漫和感伤。
故事的开始,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上的一段旅程。
他们在沙漠中遭遇了种种困难,但也收获了友谊和爱情。
三毛以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将沙漠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感受到了那份孤独与壮美。
然而,荷西的去世彻底改变了三毛的生活。
她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游历世界各地,寻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她在旅途中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经历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她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
在流浪的过程中,三毛不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她在书中表达了对世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坚强。
她的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三毛的流浪记并不只是一本旅行散记,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哲学书。
她在书中表达了对自由、对爱情、对友情的追求,以及对孤独、对死亡的思考。
她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温暖,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对世界的希望。
在《三毛流浪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的坚强和独立,看到了一个灵魂的成长和升华。
三毛用她的文字打动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行笔记,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和人性的启示录。
三毛的流浪记,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人生的旅程。
她在书中表达了对自由、对爱情、对友情的追求,以及对孤独、对死亡的思考。
她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温暖,让读者在阅读中找到了对生活的勇气和对世界的希望。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上海三毛故居:了解作家三毛的生平与作品
![上海三毛故居:了解作家三毛的生平与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38d05c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1.png)
上海三毛故居:了解作家三毛的生平与作品作为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三毛以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她的故居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路,是许多文学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
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毛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她的人生历程和文学成就。
作为上海的文化名城,三毛选择在这里居住和写作并不意外。
她的故居建于1938年,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库门建筑,屋内保存着三毛曾经生活过的家具和物品,勾起人们对她往昔时光的无尽遐想。
步入故居,仿佛穿越时空,与三毛近距离接触。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人生轨迹以及作品创作的背后故事。
三毛,本名陈平,1946年生于上海。
她自小聪明活泼,善于表达与思考。
在上海长大的她,在家庭影响下早已对文学充满了兴趣。
然而,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20岁时,她就开始了一段和原生家庭分离的岁月。
离开家乡后,她去了澳门,成为了一名追求自由与梦想的的旅者。
三毛的经历并不平凡,她先后到了葡萄牙、荷兰、非洲等地工作和生活。
这些经历让她感受到了贫困、病痛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但同时也塑造了她坚强、独立和勇敢的个性。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发出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探索和思考,这正是她作品中独特的魅力所在。
三毛的文学作品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她以散文和小说创作闻名,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撒哈拉的故事》、《陽光灿烂的日子》等作品都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通过文字展现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追求幸福的坚持。
她的文字饱含真情实感,让读者作为旁观者与她一同感受人世间的温暖与真实。
三毛的文字给人以温暖、希望和无尽的勇气,她敢于面对困境,用笔尖书写自己的心情,引领人们走出困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故居内,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三毛创作的手稿和生活照片,这是她与读者之间沟通的媒介。
手稿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是三毛的思维转化为作品的见证,照片则展示了她的家庭、朋友和旅行的瞬间。
这些珍贵的遗物,反映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的背后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
作家三毛的名字来源于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上面有三毛为漫画写的序,你可以看一下就知道了。
是这样说的:“三毛是一个很有个性、意志坚强、富有正义感,经历了很多折磨却坚持人生光明信念的孤儿。
我们经由这本漫画书,得到的体验,何止是娱乐而已。
”
等到有一日,我也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坚持,那就是:在我的笔下,我所观察、我所记录的人生面相,即使平凡,如我的,但那人性的光辉与高尚,在沉默的大众里,要给这些同类一个肯定、欣赏、认同和了解,甚而理所当然的在生活中继续实践我们的真诚。
于是,在我决定笔名的时候,我选择了‘三毛’。
”
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
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
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
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
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
并专程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
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
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
初识荷西时,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圣诞节晚上,头上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却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楼下等她送她节日礼物与祝福!那时三毛根本就未对比自己小几岁的荷西怀任何想法。
而荷西却照样逃课来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三毛觉察他的异常,便故意气他,对他下最后通牒:再也不要来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气,只是挥挥他的法国帽,倒退着跟三毛说:ECHO,再见。
后来荷西便真的再也不来找三毛,偶尔在路上遇见,他只是礼貌性地拥抱一下三毛亲亲她的脸颊。
而三毛身边的男友似乎总在换来换去,有意或无意。
返台后的三毛遭遇未婚夫意外身亡。
痛苦之余她重返西班牙。
那一天她接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说有要事嘱她赶过去她家。
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匆匆赶到好朋友家。
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
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七个月后,三毛与荷西举行公证结婚。
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潜水工程师,三毛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半开三个小时的车冒着沙漠里走沙与龙卷风的危险去接五点半下班的荷西回家。
后来,荷西去了另一个岛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于是,三毛就决定将车与行李托运过去,陪心爱的荷西。
三毛婚后七年,那一次,陈爸爸和陈妈妈远道飞来欧洲探望外子,因为地域的文化差异,荷西不懂得如何称呼中国的岳父母,依西方人习惯,他便要称呼其为陈先生陈太太,而对三毛来说,一定要叫爸爸妈妈,荷西紧张得不得了,言行拘谨,从始至终都还是未能将爸爸妈妈叫出口。
而就在吃晚饭时,正在收拾碗筷的三毛忽听聊天中的荷西对她爸爸说:“爹爹,你叫ECHO准许我买摩托车好不好?”三毛赶紧躲进厨房,泪流满面。
荷西肯这样叫她的爸爸,是缘于他对她多么深情的爱才可以做到的。
可惜就在送别三毛父母的那一个夏天,三毛陪同双亲飞离岛上,而荷西也送他们到了机场。
可是,这便成了永诀。
荷西潜水时出了意外。
时年荷西仅三十岁。
三毛几天没吃没喝接连地晕倒过去……当时陈母端来一碗汤哀求女儿喝下去,而心痛至极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她,执意陪荷西一起走……后来,平鑫涛的夫人也陪在三毛的身边,不停地劝慰,直到三毛肯答应她:绝不自杀。
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忙着替荷西订做墓碑,又每天都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她的爱人,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
结婚以前荷西问过三毛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
“也有例外的时候。
”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就够了。
”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
就这几句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三毛的作品之所以流传,我相信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其作品的文学价值,而是她生命经历的传奇性。
至少她为广大文艺或自以为文艺的女青年树立了一个生活标杆,“像三毛一样去流浪,去爱”从此成为了一些人的信念。
这位不乖巧的姑娘,十三岁就跷家,初中时就逃学,长大后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竟在前世乡愁的感应之下,又任性地决定奔赴远方。
而深爱着她的荷西,便也毅然决然地跟去。
她聪明、果断又幸运,人生中看似异想天开的愿望几乎都一一实现,从三毛的书中我感受到的全部是纯真与浪漫。
对于我来说,读三毛的散文就是在我枯燥的高中生活里独有的缤纷色彩。
我很喜欢三毛,我也希望从她身上,大家可以看到
一个好的作家是有血有肉的,作家的经历、精神、价值取向都在感染着读者们,要想写出引人共鸣的好作品,首先要用心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学习她的勇敢、纯粹和坚强,做自己想做的,不畏惧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