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残余旋转与烟道能量分布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某660 MW锅炉低温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长期高幅值超温分析及治理

某660 MW锅炉低温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长期高幅值超温分析及治理

No. 2 (Ser.227)Apr. 2021第2期(总第227期)2021年4月山西电力SHANXI ELECTRIC POWER某660 MW 锅炉低温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长期高幅值超温分析及治理邵兴恩1,李前宇2,祝艳平1(1.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床城013750; 2.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24)摘要:某锅炉进行了低氮燃烧器、节能减排综合升级改造,使锅炉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值较大,引起低温过热器、后屏过热器等受热面管壁严重超温。

通过对超温点、超温时间统计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

关键词:受热面;壁温;逻辑;氧量;风量中图分类号:TK22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0320(2021)02-0060-050引言也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存在锅炉低过和后屏长期某660 MW 发电机组,锅炉为亚临界、控制循环、一次中间再热汽包炉、直流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屏式过热器(以下简称“屏过”)布置在炉膛出口处,末级过热器(以下简 称“末过”)布置在炉膛折焰角上方,末级再热器(以下简称“末再”)位于水平烟道入口处。

锅炉设计煤种为准格尔烟煤。

2011年1月投入商业运营,2013年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2018年进行节能减排综合升级改造,机组容量由600 MW 增至660 MW,锅 炉的供汽参数由16.67 MPa/541七/539七提升至16.97 MPa/571七/569 °C 0 2013年低氮燃烧器改造、2018节能减排综合升级改造后,虽然660 MW 发电 机组的其他性能有所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但收稿日期:2020-11-07,修回日期:2021-01-05作者简介:邵兴恩(1983),男,山东泰安人,2007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师,从事火电厂运行管理 和技术研究工作;李前宇(1981),男,江苏宿迁人,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热能工程系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高级工程 师,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的研究和电厂技术 管虹作;祝艳平(1971),男,内蒙古赤峰人,2011年毕业于华北电 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师,从事电站锅炉运行管理工作。

热力学: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分析

热力学: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分析

热力学: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分析引言: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当然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事故。

在火灾发生时,除了直接的明火危险外,烟气也对人们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了解火灾中烟气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对于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应对和处理火灾事故非常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热力学角度下,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分析,并为相关应对策略提供一些参考。

一、烟气产生原理及组成1.1 燃料与空气的反应在火灾发生过程中,可燃物质与空气中存在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燃料与空气混合物。

当混合物浓度达到可燃限制范围内,并且受到足够高温源(如明火)加热后,就会引发可燃条件下的爆发性反应。

1.2 火焰产生当可燃物质被点燃后,就会形成明亮且能释放大量热能的火焰。

火焰是可燃物质反应的结果,同时也是火灾事故中最直接、最容易引起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因素之一。

1.3 烟气成分烟气是指火灾发生时由可燃物质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物组成的混合物。

主要包括燃料气体、固体颗粒物和液态微滴等。

二、火灾中的烟气运动规律2.1 温度梯度与扩散在火源周围,燃料聚集并被点燃后,温度迅速升高。

这导致周围空气中形成了一个温度梯度,即温度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

随着火焰不断释放大量的热能,由温暖到凉爽的空气通过对流作用逐渐上升,并进入到更高处,造成了明显的上升式运动。

2.2 对流和溶解火源周围空气受到加热后密度下降,比周围环境轻,从而使得新鲜空气以对流的形式进入到火焰区域。

同时,在火焰区域中因为可燃物质的燃烧释放大量的热能,新产生的烟气在火源周围上升,并通过对流将空气与可燃物质充分混合,加快了火势蔓延的速度和范围。

2.3 火险区域扩散随着时间推移,火焰愈发明亮并不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得周围空气温度上升。

这导致了火险区域不断扩散,并在地面形成厚重且浓烟尘层。

同时,由于碳氢化合物等有机物被点燃后产生大量CO2、CO、H2O等挥发性气体,在高温下会进一步转变为含黑碳颗粒、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

第二代余热发电的废气温度及热量分布图

第二代余热发电的废气温度及热量分布图

第⼆代余热发电的废⽓温度及热量分布图第⼆代余热发电的废⽓温度及热量分布图,见图6;根据上述废⽓温度及热量分布,发电系统完全有条件采⽤中温中压主蒸汽参数,实际应⽤的两种第⼆代余热发电热⼒系统分别见图7、图8第⼆代余热发电技术采⽤的主要技术措施:(1)改变抽取窑头熟料冷却机废⽓⽅式,即在靠冷却机进料端(热端)设置⼀抽取400~600℃废⽓的抽废⽓⼝,同时在冷却机中部设置抽取260~360℃废⽓的抽废⽓⼝。

根据废⽓温度,利⽤400~600℃抽废⽓⼝抽出的废⽓设置ASH蒸汽过热器,⽤于调整控制汽轮机进汽温度;利⽤260~360℃抽废⽓⼝抽出的废⽓设置AQC炉⽣产1.57~3.82Mpa次中压或中压饱和蒸汽并同时⽣产0.1~0.5Mpa饱和温度⾄180℃的低压低温蒸汽、85~200℃热⽔。

(2)在利⽤窑尾预热器系统最终(C1级旋风筒出⼝)排出的300~350℃废⽓的同时,利⽤C2级旋风筒内筒⾄C1级旋风筒⼊⼝的450~600℃废⽓设置蒸汽过热器。

这样:⼀⽅⾯C1级旋风筒⼊⼝的450~600℃废⽓温度仅降低20~25℃,是⽔泥⽣产所允许的同时不会增加熟料热耗;另⼀⽅⾯,通过设置的C2级旋风筒内筒过热器使SP炉可⽣产1.57~3.82Mpa次中压或中压饱和温度⾄450℃的过热蒸汽,见图8。

⽬前这项技术已在1600t/d 窑3000kw纯低温余热电站系统顺利通过实验考核运⾏。

(3)为了提⾼窑头熟料冷却机废⽓余热回收率以提⾼窑头AQC炉进⼝废⽓温度从⽽进⼀步提⾼发电量,窑头熟料冷却机冷却风采⽤循环风⽅式,即将AQC炉出⼝废⽓部分或全部返回冷却机。

⽬前这项技术也已在1600t/d窑3000kw纯低温余热电站系统顺利通过实验考核运⾏。

对于第⼆代余热发电技术的上述(2)、(3)项措施,根据⼯程实际情况,即可以同时采⽤,也可以采⽤其中的某⼀项,也可以两项都不采⽤。

是否采⽤上述(2)、(3)项措施,对余热电站实际发电能⼒有10~15%的影响。

集成灶风道布置优化与研究

集成灶风道布置优化与研究

集成灶风道布置优化与研究摘要:当前集成灶在出风过程中转向性能差、风量少、声音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使用,在经过研究发现集成灶风柜出风方向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一风柜垂直吹风再转为水平出风时会有大量的能量损失;其二,风柜顶部位置与出风口距离较近,风轮进风量较少。

本文针对集成灶风道出风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来提出优化措施,经实验测试证明,优化后风量增加,噪声降低。

关键词:集成灶;风道布置;优化集成灶是目前人们用到最多的厨电产品,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据统计,集成灶市场占比从2016年7.5%增长到2022年31%,逐渐成为厨电行业中的主要产品,同时西门子、普森、老板等大品牌商也在重视其集成灶产品的布局和发展。

集成灶是一种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烤箱等功能集为一体的厨房电器,也被称为集成环保灶,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占地面积小、排油烟效果好、节能环保等,也正是这些优点使得集成灶深受用户的喜爱。

现阶段,大部分集成灶产品的风道布置为立式风柜,油烟从机头吸入,风柜出口垂直向下,再由导向装置将油烟水平排至公共烟道。

为了使集成灶的整体起动性能达到最佳,通常要不断优化集成灶机构,例如,在通风道叶轮优化是对叶片的出入口安装角、内外径、叶片数来进行优化调整,还有在叶片尾部来增加凹槽,提高叶片尾迹区的耗散,以此来改善噪声大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会利用叶片斜切、仿生叶片等方法来强化集成灶风机的起动性能。

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是对吸油烟机中多翼离心风机的研究为主,并对重要部门进行改进优化,很少有对集成灶整体风道布置进行研究的,现在很多集成灶排烟气流要经过直角管道排入到公共烟道,致使大部分能量损失,影响整体的性能。

鉴于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集成灶风柜布置进行优化,提高了机器的整体性能。

一、集成灶风道系统设计当前,集成灶的风道系统是由头部风道、离心机风箱、排烟风道三个部分组成,本次研究重点对离心机风箱部位进行研究,以市场中一款集成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集成灶风道优化方案。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概述火灾烟气流动规律是研究火灾中产生的烟气在室内或其他封闭环境中的流动行为。

了解烟气的流动规律对于火灾预防和安全疏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安全措施。

烟气流动在火灾中,燃烧产生的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和悬浮颗粒物,其流动特性对于火场疏散、安全通道设计和消防设备等具有重要影响。

烟气流动是通过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和辐射传热三种方式进行的。

自然对流是由于烟气的密度较大,受重力作用产生的流动。

强制对流是通过通风设备或其他外部力量施加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流动。

辐射传热是由于烟气中的热辐射导致气体的热膨胀,进而产生流动。

影响因素火源特性火源的温度、火势大小和燃烧物质的种类直接决定了烟气的温度、密度和化学成分。

火源的高温会导致烟气的密度减小,从而影响烟气的上升速度和流动方向。

空间布局室内的空间布局对于烟气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通风口的位置和尺寸、隔墙的高度和材料等都会影响烟气的扩散和聚集。

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烟气的堆积,增加火灾蔓延的速度和危险程度。

烟囱效应烟囱效应是指烟气在烟道或狭窄通道中由于热膨胀产生的向上流动。

烟囱效应可以加速烟气的排放和通风,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如将火灾扩散到其他区域或通风不足导致烟雾滞留。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气流、温度和气压都会对烟气的流动产生影响。

风向和风速决定了烟气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变化也会改变烟气的流场分布。

安全措施火灾预防火灾预防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

合理使用电器、防止短路、定期检查火灾隐患、配备灭火设备等都能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

此外,引入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能在火灾初期及时控制火势。

安全疏散火灾疏散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将人员从火场中撤离。

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易于疏散的通道和紧急出口。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进行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和居民的火灾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通风设备通风设备是控制烟气流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分析及烟气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分析及烟气控制措施

车出现在杭州,高度可达到 101m,约 35层楼的高度;世界上先进 室内的可燃物品也使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的橱柜存放,此外在
2.2 火势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内部垂直的通道很多,如电梯竖井,管道竖井,电缆 竖井,一旦发生火灾,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措施不当,竖井就 会成为火势蔓 延 的 途 径,烟 囱 效 应 就 会 通 过 这 些 竖 井 很 容 易 形 成。火势就会很快向上蔓延到楼层的其他部位。加之外部的风 力也会使火灾向相邻的建筑物扩散。
2.3 功能复杂,火灾荷载大,起火因素多
高层建筑一般具有很多的使用功能。很多高层建筑集餐饮、 娱乐、宾馆于一体。为 满 足 这 些 功 能,高 层 建 筑 需 要 进 行 大 量 的 装修。而装修材料内部含有大量的可燃物,使整个建筑物的火灾 荷载增大。并且建筑物内用电设备很多,用电量大,漏电、短路时 有发生容易形成点火源。建筑物内电路复杂,在安装、使用、维修 过程中也易形成潜在的点火源。如果在用电过程中乱拉电线,随 意增加用电荷载,就会增大火灾危险性。
3.3 烟气的沉降
对于高层建 筑 火 灾,烟 气 除 了 会 在 建 筑 物 内 横 向 和 竖 向 流 动,还会因建筑结 构 的 阻 挡 而 向 下 扩 散,即 烟 气 的 沉 降。 资 料 显 示,对于高层建筑 居 民 楼 的 火 灾 荷 载 条 件 下,着 火 房 间 的 烟 气 降 至 80cm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 3min,所以房间一旦着火就会伴随 着烟气的侵袭。这不仅使得房间的能见度降低,还使得携带并辐 射大量热量的空气中含氧量减少,形成缺氧环境,并伴随着有毒、 有害和腐蚀性的物质,从而威胁到生命及财产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当前高层建筑 的 增 多 在 给 城 市 带 来 繁 华 的 同 时,也 因 其 结 构复杂、功能多样、人 员 密 集、施 救 困 难 等 诸 多 原 因 增 加 了 消 防 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往往火势很猛,烟雾很大,经常会造成 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1]。2015年 7月 11日,湖北武汉紫荆嘉苑

热力学: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分析

热力学: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分析

热力学: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分析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量转化与传递的科学,其在灾害事故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是导致伤亡和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热力学的角度,对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

一、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特点火灾事故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形成高温高压条件,这些特点会使得火场内产生剧烈的烟气运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大规模的烟气排放:火场上升流体所带来的能量转化效应使得大量充满有毒有害物质的独立空间形成。

2. 高速度流动:由于火场内气体受到高温和压力变化影响,使得火场内部形成强大的流速,威力巨大。

3. 复杂湍流现象:火源、建筑结构等因素导致了复杂多变而不可预测的烟气运动模式,使得应对措施更加复杂。

二、烟气运动的影响因素火灾事故中烟气运动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火源、空间结构和气性条件等。

下面将分别进行讨论:1. 火源温度与位置:火源的温度和位置直接决定了火场内部热量分布情况,从而影响了烟气产生和传播的路径。

2. 燃料种类和数量:不同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有害物质,在火灾事故中会对烟气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3. 空间结构:建筑物内部的障碍物、通风设备等会改变火场内部流体运动的路径与速度,并且可能出现局部堵塞现象。

4. 温度梯度:由于火场造成温度差异,在上升过程中形成强大对流,同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条件如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5. 氧浓度:氧气是火灾中最重要的化学发光剂,其浓度会直接影响火焰的强度和烟气的组成。

三、烟气运动分析的重要性火灾事故中的烟气运动对于安全策略制定和人员救援具有关键性作用。

仅仅依靠传统的消防设备无法有效应对火场内部流动复杂多变的烟气情况。

因此,进行热力学分析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安全评估与控制:通过对火场内不同部位烟气生成与传播路径的预测模拟,可以为灾害事故中的人员撤离提供科学、合理且准确的指导。

分析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

分析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

分析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摘要:随着电力供应的增加,目前消耗的大部分能源来自碳氢燃料的燃烧,其中一个主要的燃烧产物是水蒸气。

对于燃煤电厂来说,水蒸气以体积百分比12%~16%的烟气排出。

其他工业试验过程,如干燥、湿洗涤器、干洗涤器、脱水和水冷却产生的烟气含水量为20%~90%。通常,水蒸气及其基本潜热被排放到大气中,限制了工艺工程热效率的充分发挥。

如果能够回收40%~60%的水蒸气及其潜热,大多数过程的热效率将提高5%以上。

本文基于现有技术上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多孔陶瓷分离膜的新技术,从烟气中提取部分水蒸气及其潜热,将回收的水和热量返回到蒸汽循环中。

这是通过使用其专门的运输膜冷凝器(TMC)来实现的。

水蒸气通过膜,然后与低温水流直接接触而凝结。

二氧化碳、氧气、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其高选择性而无法通过膜。

回收的水质量高、不含矿物质,可以用作几乎所有工业过程的补充水。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引言将原系统热力除氧改为化学或真空除氧方式,布置低温加热器用于加热经除氧后的冷凝水;同时将低压系统整体布置在高压省煤器后,低压系统给水由低温加热器提供。

该方案可充分利用160~230℃温度区间的中低温烟气逐步生产低压蒸汽,并最终进入汽轮机低压缸做功发电,排烟余热回收的能力取决于设定的低压蒸汽参数。

低压汽水系统方案有效解决了原有单压汽水系统节点温差对中温烟气余热利用的限制,可实现较高品位烟气的梯级利用,排烟温度降至90℃时,不增加天然气耗量的情况下单台机组可增加发电功率约 2.8MW,即可回收项目投资。

1.基本概述(1)从锅炉设备的角度来说,余热利用系统主要是根据锅炉实际运转情况所展开的,并且锅炉系统常用的仪器在余热利用系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基于此,余热利用系统的主要部件位于锅炉系统,这直接决定着该项技术应用的效果。

(2)余热利用系统在锅炉系统中,根据情况设置余热设备,并且通过深度再循环应用系统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研究

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研究

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研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不少火电厂取得了一定成效。

就像可以将锅炉尾部的烟气余热通过凝结水系统来完成对其加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机组回热抽汽而导致的损失,同时还完成了锅炉排烟温度自动控制,循环系统的工作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应用了这些新技术之后,大大的提高了我国的火力发电技术。

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的利用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准则,同时还有效提高了火电厂的生产效率,本文主要就该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标签: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引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们对电的需求,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日益增大的火力发电厂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在我国的总电能当中其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有火力发电厂生产的,但是因为受外界以及设备自身技术所制约,从而造成在具体的生产环节,并没有完全将燃煤的燃值合理利用。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煤价不断上涨,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使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此以来火电厂要想取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合理利用燃煤热能。

一、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的必要性现阶段大气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和锅炉所排放的尾部烟气有着一定的关系,之所以会这样说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一方面是烟气的直接污染,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烟气的温度。

锅炉效率η=100-(q2 + q3 + q4 + q5 + q6)(%),其中:q2:排烟热损失——烟气离开锅炉末级受热面时带走的热量,是锅炉最主要的热损失;q3: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而随烟气排走所造成的热损失;q4: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燃料中的可燃碳颗粒未完全燃烧随同灰渣排出炉外所造成热损失;q5:散热损失——锅炉运行中由于处于非理想的完全绝热状态,锅炉产生的热量通过炉本体、烟风道、汽水管道等设备的外表面散发出来的热损失;q6:灰渣物理热损失——炉渣排出炉外带走的热损失。

香烟扩散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香烟扩散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香烟扩散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香烟扩散的规律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当有人点燃一支香烟时,烟雾开始扩散并弥漫整个空间。

了解香烟扩散的规律对于预防火灾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香烟扩散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展开讨论。

在了解香烟扩散规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烟雾的特性。

烟雾主要由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微粒组成,其中包括气态物质、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这些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形状,它们在空气中受到重力、扩散和对流的影响而进行运动。

香烟扩散的内部规律主要涉及到烟雾在封闭空间内的传播方式。

一般情况下,烟雾会沿着上升的热空气向上扩散,而当烟雾接触到冷凝面时会下沉。

此外,室内的气流也会对烟雾的扩散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当有风扇或空调系统存在时,它们会改变室内的空气流动路径,从而影响烟雾的传播。

香烟扩散的外部规律主要涉及到烟雾在室外环境中的传播方式。

在室外环境下,烟雾的扩散受到风向、风速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风的作用会导致烟雾在室外空间中呈现出一定的分散程度,使烟雾更加迅速地稀释和消散。

通过研究烟雾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香烟扩散的过程和机制。

这有助于我们预测烟雾的传播路径,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例如,在室内空间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设置防烟门窗等方式来减少烟雾积聚并保证人员安全。

而在室外环境中,我们可以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选择适当的防火材料等来降低烟雾的扩散风险。

总之,香烟扩散的规律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香烟扩散的内外部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火灾防控和室内空气治理,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香烟扩散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总体介绍香烟扩散的规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背景知识。

同时,我们也会引入香烟扩散的实际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香烟扩散规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烟囱排烟原理

烟囱排烟原理

烟囱排烟原理烟囱是用来排放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烟雾的管道,它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烟囱排烟原理是指烟气在烟囱内部的运动规律和排放机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烟囱排烟原理。

首先,烟囱排烟原理的基础是热力学原理。

当燃烧物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烟气也会随之产生。

烟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烟气会受到热力的作用而向上运动。

这就是烟气在烟囱内部向上排放的原理。

其次,烟囱排烟原理还涉及到气流动力学。

烟囱内部的烟气排放是由气流动力学原理驱动的。

当烟气在烟囱内部上升时,会形成一种气流,这种气流会带动烟气向上排放。

同时,烟囱内部的气流还会受到风力的影响,形成一种气流的动态平衡,使烟气能够顺利排放。

另外,烟囱排烟原理还与烟囱的结构和高度有关。

烟囱的高度越高,烟气排放的速度就越快,因为烟气在烟囱内部上升时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高度越高,重力的作用就越大,从而加速烟气的排放。

此外,烟囱的结构也会影响烟气的排放效果,合理的烟囱结构可以减少烟气的阻力,提高排烟效率。

总的来说,烟囱排烟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热力学、气流动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了解烟囱排烟原理对于工业生产和生活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理解烟囱排烟原理,才能更好地设计和使用烟囱,确保烟气能够有效排放,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烟囱排烟原理来设计和使用烟囱,确保烟气能够有效排放。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根据烟囱排烟原理来选择烟囱的高度和结构,以及控制燃烧物质的燃烧温度和烟气产生量,以确保烟气能够有效排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建筑物中,也需要根据烟囱排烟原理来设计烟囱的位置和高度,以确保烟气能够有效排放,不对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总之,烟囱排烟原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物理过程,深入了解和应用烟囱排烟原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烟囱排烟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烟圈论文:废气排放中烟圈的形成及运动规律的研究

烟圈论文:废气排放中烟圈的形成及运动规律的研究

烟圈论文:废气排放中烟圈的形成及运动规律的研究【中文摘要】烟圈的运动是一种比较有趣的运动形式,一直吸引着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兴趣,对其运动的研究有着很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的研究是通过分析烟圈形成及运动的一些规律,探求一种抬升烟气上升高度从而降低烟囱附近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新方法。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首先简单概述了人们对于工业废气处理及废气排放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技术,并对涡环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然后对一定装置和状况下烟圈的产生及运动用FLOTRAN进行了流场模拟,分析了烟圈从产生开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比较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烟圈产生的影响及有无烟圈产生两种情况下的区别;最后进行了烟圈发生装置的设计和实际现场实验,验证了模拟分析的部分结果。

在进行了模拟分析及实际现场实验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产生烟圈与不产生烟圈两种烟气上升情况相比,烟圈运动确实能够把烟气抬升到较高的地方,有利于烟气在较高地方扩散,降低附近地面浓度。

二、对于本文中所述的烟圈发生装置,当圆推板在圆筒内运动到顶部时,孔口处产生高压;当停止运动后又由于孔口处的气体继续向上运动,使孔口处产生低压,侧边的气体因压力差补充过来,烟圈逐渐形成。

三、对于本文中所...【英文摘要】The motion of smoke ring is interesting, and it always attracted physicists, mathematicians and engineers because of its extensi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The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 new method of lifting smoke to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 near the chimney by researching the generation and movement of smoke ring.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contain: Firstly, summarized some measures and technologies on waste gas treatment and exhaust emission, epitomized the rese...【关键词】烟圈废气排放 FLOTRAN 流场模拟【英文关键词】Smoke ring exhaust emission FLOTRAN flow field simulation【目录】废气排放中烟圈的形成及运动规律的研究摘要4-5ABSTRACT5-6第1章绪论10-16 1.1 引言10 1.2 工业废气处理及排放概况10-11 1.3 涡环运动的研究历史及现状11-14 1.3.1 涡环的产生11-12 1.3.2 层流涡环及定常涡环的运动12-13 1.3.3 涡环的稳定性13-14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14-15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4-15 1.5 本章小结15-16第2章烟圈运动状态的理论分析16-24 2.1 流体的研究方法16 2.2 一定装置下产生的烟圈的流体状态16-20 2.2.1 可压缩性与不可压缩性17-18 2.2.2 层流或是湍流18-19 2.2.3 定常流动与非定常流动19 2.2.4 理想流体与粘性流体19-20 2.2.5 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20 2.3 相应的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20-22 2.3.1 质量守恒方程20-21 2.3.2 动量守恒方程21-22 2.3.3 能量守恒方程及状态方程22 2.4 本章小结22-24第3章烟圈形成及运动的模拟分析24-56 3.1 有限单元法概述24 3.2 ANSYS/FLOTRAN24-27 3.2.1 ANSYS/FLOTRAN CFD 简介24-25 3.2.2 FLOTRAN 单元特点25-26 3.2.3 动网格技术及 ALE 分析26 3.2.4 APDL 简介26-27 3.3 分析的基本流程27-41 3.3.1 对问题的描述27-28 3.3.2 环境、参数设定28-30 3.3.3 前处理30-33 3.3.4 求解33-38 3.3.5 后处理38-41 3.4 烟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41-45 3.5 各因素对烟圈产生的影响45-53 3.5.1 对烟圈是否形成及其强弱的影响46-50 3.5.2 对烟圈大小(涡环直径)的影响50-53 3.6 有无烟圈形成的两种情况对比53-54 3.7 本章小结54-56第4章烟圈运动的实验分析56-66 4.1 实验方案和装置56-60 4.1.1 方案设计56 4.1.2 烟圈发生装置的结构56-58 4.1.3 发烟材料的选择58-60 4.2 正交实验设计60-61 4.3 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61-63 4.4 实验结果分析63-65 4.5 本章小结65-66第5章结论和展望66-68 5.1 论文总结66-67 5.2 研究展望67-68参考文献68-71致谢71。

火灾烟气运动的物理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火灾烟气运动的物理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火灾烟气运动的物理模型及其仿真研究火灾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中最致命的因素是烟气。

火灾烟气由温热气流和烟尘组成,它们在火场内部产生运动,对火场能量传递和火灾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预测火场内烟气运动和火场温度变化,需要建立火灾烟气的物理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将从火灾烟气的物理机制和数值模拟方法两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火灾烟气的物理模型1. 热辐射传递火场内部是一个复杂的热学系统,它的主要能量传递方式是辐射传热。

火灾烟气既是辐射源,又是热辐射的接收体。

辐射传热是指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它可以穿透空气和透明物体,并被火场内部的各种表面吸收。

在火场内部,各种表面的吸收率不同,导致它们对辐射热的吸收能力也不同。

为了研究火场内部辐射传热的行为,需要对火灾烟气的辐射源和接收体进行建模,并使用辐射传热方程进行求解。

2. 热质量交换烟气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热质量交换。

火灾烟气由燃烧产物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和有害气体。

这些产物会随着热量的释放和流动,在火场内部快速扩散。

烟气的传热方式包括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其中对流传热是最主要的形式。

为了研究火场内烟气对流传热的行为,需要建立火灾烟气的大气环流模型,并使用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方程进行求解。

3. 烟气排放火场内部烟气的排放是火灾扑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火场扑救过程中,需要根据火灾烟气的运动状态和排放情况,合理地选择扑救方法和装备。

为了研究火场内烟气的排放行为,需要建立火灾烟气的流场模型,并使用质量传递方程进行求解。

在模拟过程中,需要考虑烟气的密度、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其运动性质的影响,以及烟道、通风口等结构对流场的影响。

二、火灾烟气的数值模拟方法1.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流体力学(CFD)是一种适用于流体领域的数值模拟方法,它可以模拟高速气流、湍流、多相流等物理现象。

在火灾烟气的数值模拟中,使用CFD可以建立火场内部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模型,并通过求解控制方程得到它们的变化规律。

职业技能试卷 — 脱硫设备检修工(第051套)

职业技能试卷 — 脱硫设备检修工(第051套)

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1】锉削时不能用手摸锉削后的工件表面,以免再锉时锉刀()。

A.断裂B.变形C.打滑D.变钝【2】将机件的局部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

A.全剖视图B.半剖视图C.剖面图D.局部放大图【3】某一风机转子,由于质量不平衡,致使风机转子不能在任一位置都保持稳定,这种现象叫()。

A.静不平衡B.动不平衡C.动静混合不平衡D.静平衡【4】同一台机组,锅炉过热器出口处的蒸汽参数和汽轮机进口处的蒸汽参数相比,()。

A.锅炉的蒸汽参数高B.汽轮机的蒸汽参数高C.锅炉和汽轮机的蒸汽参数相同D.不一定【5】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均()纯金属。

A.高于B.高于或低于C.等于D.低于【6】套筒滚子链的链条是标准件,它的主要参数是()。

A.销轴直径B.滚子直径C.节距D.材料硬度【7】齿轮的传动比应是()之比值。

A.小齿轮齿数和大齿轮齿数B.大齿轮齿数和小齿轮齿数C.大齿轮齿数和大齿轮齿数D.小齿轮齿数和小齿轮齿数【8】冷烟气中残余水分一般不能超过()mg/m³,更不允许超过()mg/m³,否则会沾污热交换器、烟道和风机等。

A.50,100B.100,150C.100,200D.150,200【9】泡沫灭火器扑救()的火灾事故效果最好。

A.电气设备B.可燃气体C.化学药品D.油类【10】吸收塔做内衬期间,作业环境的湿度应在()以下。

A.55%B.65%C.75%D.85%【11】齿轮联轴器的内齿齿数和外齿齿数应该()。

A.—样多B.外齿齿数多C.内齿齿数多D.不一定【12】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之间要有一定的()。

A.紧力B.径向间隙C.轴向间隙D.无间隙【13】钢的调质处理是指淬火后再进行(),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零件,特别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齿轮、轴类、叶轮、螺栓等的处理。

A.退火B.正火C.高温回火D.低温回火【14】吸收塔做内衬时,要求打光合格后的金属面必须()迅速涂上底层涂料防腐。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竖直方向传播规律及分布研究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竖直方向传播规律及分布研究

, 可以模拟受火灾浮升力驱动的多种流动
过程。 FDS 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较其它模型采用了 尽可能少的假设 , 其理论基础坚实, 能够描述很大范 围的火灾现象, 代表了目前火灾烟气运动数值模拟 的世界领先水平。其基本方程
[ 12 ]
如下 :
连续性方程 ( Conservation o fM ass) : t + ! u= 0
[ 11]
图 1 建筑模型标准层平面示 意图
2 3 参数设置 模拟对象为典型高层建筑 , 设定发生火灾时各 前室防火门及火灾房间房门为开启状态 , 其他房间 门窗均为关闭。火源的设置参考了 民用建筑防排 烟技术规程 中无喷淋的办公室、 客房 , 最大热释放 [ 13] 率为 6MW , 火源燃烧材料设置为木材。网格大 小设置为 0 25m ∃ 0 25m ∃ 0 3 m, 周围墙壁和顶棚 的材料设置为混凝土, 内部环境温度设 置为 15% , 外界设置为 10% 。在各层楼梯间 及走廊中线设置 了采样位置, 每个采样位置设置 高度为 1 8m 的数 据采样点 , 如图 1中 A、 B 点所示。
[ 7~ 8]
, 对于竖直方向尤其是在管道井和楼梯间
[ 9]
共同作用于烟气流动扩散研究较少。高层建筑火灾 中的火风 压产生 , 导 致高 温火 灾烟 流沿各 种通 道 , 如走廊、 楼梯间、 电梯井、 管道井、 电缆井和垃圾 井等通道, 从起火层向其上层或下层空间蔓延。本 文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典型的抽象, 在防火门 开启不能起到防烟作用的情 况下, 以 ! 起火房间 走廊 - 楼梯间前室 - 楼梯间 /管 道井 - 楼梯间前室 - 走廊 ∀为典型结构进行了火灾烟气运动的模拟研 究。
[ 1]
图 9 楼梯间温度变化情况

燃气锅炉排烟余热分析

燃气锅炉排烟余热分析

以煤炭作为主要燃料的工业锅炉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迅速发展,以此种清洁能源为燃料的锅炉将会逐渐增多。

与燃煤相比,燃烧天然气虽然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含量很少,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但燃烧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随高温烟气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能量的严重浪费。

而采用冷凝式锅炉将高温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予以回收,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能源降低运行成本的效果。

引言冷凝式换热器就是增设在天然气锅炉尾部的余热回收装置,当烟气在通道内通过传热面,温度降至露点温度以下,从而使排烟中的水蒸气凝结释放潜热传递给回收工质,可以将排烟中大量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随着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高效的冷凝换热装置层出不穷,不论从结构还是实际余热回收效果来看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进。

1 烟气的特性分析天然气成分绝大部分为烃,燃气锅炉排烟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分析表明,排烟中可利用的热能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所占的份额相当大。

每1m3天然气燃烧后可以产生1. 55 kg水蒸气,具有可观的汽化潜热,大约为3 700 kJ/Nm3,占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的10%以上。

传统锅炉中,排烟温度一般在160~250℃,烟气中的水蒸气仍处于过热状态,不可能凝结成液态的水而放出汽化潜热。

因此传统的天然气锅炉理论热效率一般只能达到95%左右,利用冷凝式换热器只要把烟气温度降到烟气露点温度以下,就可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气的凝结潜热,按低位发热量为基准计算,天然气锅炉热效率可达到和超过110%。

本文以纯天然气为例对烟气的露点温度以及锅炉理论热效率进行计算分析,表1为纯天然气的成分。

1.1露点计算在水蒸气分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湿蒸汽状态时,将有水滴析出,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

天然气燃烧特性分析(以1 m3天然气计算)烟气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达17˙4%,若燃烧在大气压力下进行,当空气过量系数α为1.1时(本文中的计算均以此作为计算依据),其相应的烟气露点温度是57℃。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在火灾中,烟气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了解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对于有效地进行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上升流和水平扩散。

上升流在火场发生时,由于燃烧物质产生的高温和大量的热量释放,空气被加热并膨胀,形成上升流。

上升流是火灾烟气向上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上升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1. 火源温度:火源温度越高,上升流速度越快。

2. 燃料类型:不同材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和烟气的密度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上升流的速度和方向。

3. 火场尺寸:火场尺寸越大,上升流越强烈。

水平扩散除了上升流,火灾烟气还会在水平方向上扩散。

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烟气密度:烟气密度越大,水平扩散能力越差。

2. 通风条件:通风条件对于火灾烟气的水平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烟气会更容易被排出建筑物或火场。

影响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的因素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几个主要因素: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是导致火灾烟气产生上升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火源释放出的高温空气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形成了温度梯度。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空气密度变化,从而产生了上升流。

空间几何形状建筑物的空间几何形状对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起着重要影响。

狭长通道会加速烟气的流动速度,而宽敞的房间则会减缓烟气的流动速度。

通风条件通风条件是影响火灾烟气水平扩散的重要因素。

如果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大量的烟气,从而减少了火灾蔓延和扩大的可能性。

燃料类型和堆放密度不同类型的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密度和温度的烟气。

堆放密度也会影响火灾烟气流动规律。

高密度堆放的物品会导致更多的热量积聚和更慢的上升流速度。

应对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的措施了解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处理火灾。

烟道排烟原理

烟道排烟原理

烟道排烟原理
烟道排烟原理指的是利用烟道实现燃烧产生的烟气、灰尘等废气的排放。

烟道是指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烟尘、水蒸气等,经过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排出到室外的管道。

烟道的排烟原理主要是依靠气体的热气性质和密度差异。

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体积较大、密度较小,容易上升。

而煤气、灰尘等固体颗粒的密度较高,容易沉积在烟道中。

因此,在燃烧结束后,烟气上升而排出,而灰尘颗粒留在烟道中,通过清洗等方式进行清理。

同时,烟道的设计也对烟道排烟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的烟道设计可以减少阻力,增加通风量,提高排烟效率。

烟道的形状、直径、长度、弯曲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烟气的排放和烟道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维护。

总之,烟道排烟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气性质和密度差异实现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排放的原理。

同时,烟道的设计和维护也对排烟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 1 -。

【烧锅炉的孩子】烟气再循环技术国外研究动态

【烧锅炉的孩子】烟气再循环技术国外研究动态

烟气再循环国外研究动态1984年KenL.Maloney}0」提出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运用在锅炉系统上,可以使锅炉稳定运行而不增加过量空气系数,同时也抑制灰渣熔化结焦。

系统过量空气减少量高达50%或者更多。

过量空气系数较低时,排烟损失减少,节省了燃煤量,此外还减少NOx的生成,使得锅炉尾部烟气更加符合环保要求。

由于采用烟气再循环,减少了三成或更多的飞灰排放量和排烟混浊度,这些也取决于再循环烟气在锅炉尾部的何处抽出。

风机流量、排烟中的黑烟量、飞灰量以及炉膛压力都影响着锅炉的蒸发量,在采用烟气再循环后还可能增加出力。

烟气流量和飞灰排放量都减少,这样就使得锅炉烟道及锅炉辅机(省煤器、除尘器和脱硫脱氮装置等)的规格均可适应更大的锅炉容量。

终上所述,此型炉子煤种适应性广以及初投资低的优点增强其与煤粉炉和沸腾炉等应用较广范的炉子的竞争能力。

21997年1997年,Joao Baltasar, Maria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烟气再循环条件下燃烧的效果特性和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实验研究是在一个小规模的实验室完成,基于数学模型,采用质量,动量和能量,输运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烟气的数据显示,采用烟气再循环,极大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燃烧稳定的情况下,其减少量与CO和未燃烧烃排放量关系并不明显。

31998年Yamada等1998年对工业粉炉进行燃烧试验的研究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进行富氧燃烧,02/C02气氛下系统中NOx的排放量与传统空气燃烧情况相比可降低到25% 。

42011年2011年,S.Y Ahn等以热力化学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流化床锅炉富氧燃烧技术采用烟气再循环以后NO在低温、低氧和多水蒸汽条件下发生了还原反应,大大减少了NO的排放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电偶 测量 的烟 气 温度分 布 见表 1 。某 电 厂10 5th锅 2 /
炉, 在末 级过 热 器前 用 裸 热 电偶 测 量 到 的烟 道 温 度 分
布 如 图 3所示 。
表 1 炉 膛 出 口烟 温 测 量 结 果 ℃
的不 平衡规 律 , 容量 超过 3 0MW 机 组 等级 的 大型切 圆燃烧 锅 炉基 本都 是如 此 。 且 0
[ 关键 词] 切 圆燃烧锅 炉 ;残余 旋转 ;动量 ;烟 气能 量分布 偏 差 ;流动特 性 [ 中图分 类 ̄.TK2 9 6 3 2 .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 文 ] 0 2 3 4 2 0 )7—0 2 —0 1 0 —3 6 ( 0 6 0 01 3
长 ; 炉 膛 中央进 入 水平 烟 道 中部 的 烟气 层 ( ) 生 的 从 z发
热量 交换 情 况类 似 于前墙 侧 的烟 气层 ( )但 与前屏 过 q, 热器 发 生 的对流 换 热 较 少 , 进 入 水 平 烟 道 前 的路 径 且 小 于前 墙侧 的烟 气 层 ( ) q 。由此可 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烟 气进 入 水 炉
维普资讯
烟 气 残 余 旋 转 与 烟 道 能 量 分 布 规 律 研 究
王春 昌
( 西安 热 _ 研 究 院有 限公 司, 西 西安 T - 陕 70 3 ) 1 0 2
[ 摘 要 ] 通过 对 实际锅 炉烟道 烟 气残 余 旋 转 流场 的 测 量 及 大 型切 圆燃 烧 锅 炉 前 、 屏 过 热 器的 布 置特 后 点分析 , 究 了切 圆燃 烧锅 炉水 平 烟道 烟 气能 量的 分布 规律 。研 究 结 果表 明 : 道 烟 气能 量 分布 呈 现特 有 研 烟
平 烟 道后 因路 径 不 同 而 产 生 能量 分 布 的不 同 , 由此 且 引起 的能 量分 布偏 差 主要 表现在 烟 气温度 分 布 上 。 即
进 入水 平 烟道 上 部 的烟 气 温度 水 平 相对 最 低 , 入 水 进 平烟 道下 部 的烟 气温 度水 平最 高 , 中部 次之 , 体 如 图 具
炉 前 ( 1中 AB, B1截 面 ) 图 A1
图 4 炉 膛 出 口及 水 平 烟道 进 口 残 余 旋 转 流 动 特 性 示 意
由 以上分 析可 见 , 由于 在水平 烟 道的两 侧 ( 界层 边
9 00 8 00 7 00
除外 ) 温烟气 相 对 密 实 , 气 质 量 流 比较 高 , 烟道 高 烟 而


中部 由于有烟 气稀 薄 区 A 的存 在 , 烟气 质 量 流则 相 其
对 比较小 。因此 , A 侧 的 烟气 质 量 流 总体 会 比中部 在 高 。但 当烟道 中部 无烟 气 稀 薄 区 A 存 在 , 残 余 旋转 而
动量 依然 存在 时 , 由速 度矢 量合成 原 理可 知 , 烟道 中部
次高流量 区域 ( 最低区域) 流量最低区域 ( 次高区域) 最 高流量 区域
的实测 结果 基本 符合 图 2所示 的规律 。个 别 点 的测 试 结果 差 异应 是 由 四角风粉 偏差 或 残余 旋转 的作 用 所 引
层() h 发生 的热 交 换 主 要 有 与 炉 内辐 射 受 热 面 发 生 的
1 残余 旋 转 与 烟 道 能 量 分 布 规 律
大型 切 圆燃烧 锅炉 炉 内 主烟气 流 的上 升速 度 比较
小, 易形成 层 流状 况 , 主烟 气流旋 转 上升 进 入水 平 烟 道 的流 动轨 迹 如 图 1所示 。后墙 侧 的烟 气 层 ( ) 入 水 h进 平烟 道 下部 , 墙侧 的烟 气 层 ( ) 入 水 平 烟 道 上部 , 前 q进 炉膛 中央 的烟气 层 ( ) 入 水 平 烟 道 中部 , 9 。 头 z进 与 0弯 管 道 内气 流 的流 动 情 况 相 似 。 同时 , 内 主烟 气 流 按 炉 逆 时针 方 向旋 转 上 升 , 进 入 烟 道前 依 然 残 存 着 一 定 在 旋 转 动量 , 因此 主烟气 流在 炉 内的 流动 与 9 。 头管 道 0弯 内 的旋转 气 流的 流动情 况 更相 似 。 如 图 1 示 , 后 墙 侧 进 入水 平 烟道 下部 的 烟 气 所 从
辐射 换 热 , 前 屏过 热器 不 发生对 流换 热 , 后 屏 过热 与 与
器 发 生 的对流 换 热 也 很 有 限 , 进 入 水平 烟道 前 的 路 且 径 最 短 ; 前墙 侧进 入 水平 烟 道上部 的烟气层 ( ) 与 从 q除
炉 内辐射 受热 面 发生辐 射 换热 外 , 还与前 屏 过热 器 、 后 屏 过 热器 发生 对 流 换 热 , 进 入 水 平 烟 道 前 的路 径 最 且
2所 示 。
温 度蛾低 区域
温 度中等区域
温度最高区域
(B 二二 二= )
图 2 水 平 烟 道 烟 温 分 布 规 律
图 1 主烟气流进入水平烟道流动轨迹示意
某 电厂 22 0th烟 煤 锅炉 , 炉 膛 出 口用 抽 气热 9 / 在
收 稿 日期 : 20 一i — 2 0 5 0 1 作 者 简 介 : 王春昌 , 1 5 一 , 男( 9 5 )西安热工研究 院有限公 司电站锅炉清 洁燃烧 国家工程中心总工程师 , 长期从事锅炉燃烧技术的研发。

娶 60 0
5 o0
将有 可 能 成 为流量 次 高 区域 , 量分 布 则 从 A 侧到 B 流
侧 依次 增大 ( 5 。 图 )
图 3 水 平 烟道 烟 温 分 布
从 表 1和 图 3可 以看 出 , 热面 B侧 ( 1中左 侧 受 表 和 图 3中 的右侧 ) 的实 测 结 果 和 图 2所 示 的 规 律 完 全 相 同 , 热面 A 侧 ( 1中右侧 和 图 3中的 1 2 3点 ) 受 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