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3)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

光纤通信电子教案教师备课纸第 1 次课题1、光纤通信概述目的要求 1.了解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2.了解光纤通信的优点及应用3.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4.了解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教学重点 1.光纤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2.光端机、光纤链路的基本功能教学难点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课时 2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和步骤《光纤通信》课程内容介绍、专业学习方法、参考资料介绍第1章概论第2章光纤和光缆第3章通信用光器件第4章光端机第5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第6章模拟光纤通信系统第7章光纤通信新技术第8章光纤通信网络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教师备课纸1.1.1 探索时期的光通信中国古代用“烽火台”报警欧洲旗语望远镜,目视光通信1880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用“光电话”1960年,美国人梅曼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1.2 现代光纤通信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和霍克哈姆的论文指出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基础。

1970 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 dB/km的石英光纤。

1976 年,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成功。

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1976年),是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

第二阶段(1976~1986年),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的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1986~1996年),全面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的时期1.1.3 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的现状1.2 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1.2.1 光纤通信的优点1.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2.损耗很小,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3.重量轻、体积小; 教师备课纸4.抗电磁干扰性能好;5.泄漏小,保密性能好;6.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1.2.2 光纤通信的应用光纤通信的各种应用可概括如下:①通信网 ②构成因特网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③有线电视网;工业电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④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光发射机:把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用耦合技术把光信号最大限度地注入光纤线路 (常简称为电/光或E/O 转换)。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件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件

光接收机
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 信息的接收。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对电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处理 ,以及实现信号的编解码等功
能。
0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关键 技术
调制技术
调相技术
调频技术
通过改变光载波的相位信息承载信号,常 见有二进制相位移位键控(BPSK)和四进 制相位移位键控(QPSK)。
利用光载波的频率变化携带信息,常见有 最小频移键控(MSK)和偏移四相相位移 位键控(OQPSK)。
05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发展 趋势与挑战
超高速率与超长距离传
总结词
随着数据需求的爆炸式增长,超高速率和超长距离传输成为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 重要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目前,商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Tbps级别,同时,超长距离传 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中心和跨国网络之间的连接需求。
传输距离
总结词
传输距离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覆盖范围的直接体现,它决定了系统的服务范围和应用场景。
详细描述
传输距离是指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在保证一定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光信号能够传输的最大距离。传输距离受到光纤 损耗、光信号衰减、中继器性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传输距离的系统可以提供更广泛的网络覆盖,满足不同地 区和领域的通信需求。
误码率与Q因子
要点一
总结词
误码率与Q因子是衡量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指标 ,它们反映了系统传输二进制位错误的概率。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误码率是指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接收 到的二进制位中出现错误的概率,是评估系统传输质量的 重要参数。Q因子是另一种衡量系统传输质量的参数,它 综合考虑了系统的误码率和信号质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 系统的性能。低误码率和高的Q因子意味着系统传输质量 更高,信息传递更准确。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简介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简介

浅谈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摘要当今世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高度结合,光纤通信有了长足发展。

纵观当今电信的主要技术,光纤和光波的变革极大的提高着信息的传输容量。

因而传统的模拟信号的传输的信息容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生产生活的实际技术需求,从上世纪开始数字信号传输已经逐步取代模拟信号,成为当前电视、电话、网络中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

本文就光纤通信网络中的数字光纤通信部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及分析,涉及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特点的解析,系统的组成结构,主要传输体制以及线路的编码方式。

关键字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同步数字系列(SDH)线路编码内容一.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概况光纤是数字通信的理想的传输信道。

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数字系统可以恢复因传输损失导致的信号畸变,因而传输质量高。

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几乎都是采用数字传输方式。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

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pulse code 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

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

二.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组成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与模拟系统主要区别在于数字系统中有模数转换设备和数字复接设备,即为PCM端机。

1.模数转换设备。

它将来自用户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数字信号。

数字复接设备则将多路低速数字信号按待定的方式复接成一路高速数字信号,以便在单根光纤中传输。

2.输入接口将来自PCM端机的数字基带信号适配成适合在光纤信道中传输的形态。

3. 光发送机将数字电信号转换为数字光信号,并将其反馈入光纤传输。

发送端一般采用强度调制方式实现数字电信号到数字光信号的转换,即通过直接调制或者间接调制,使得“1”码出现时发出光脉冲,而“0”码出现时不发光。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是一种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和电学的相互作用。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射机、光纤传输线路和接收机。

发射机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第一部分,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光纤传输线路上。

发射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激光器、调制器和驱动电路。

激光器是发射机的核心部件,它能够产生高强度、单色、相干的激光束。

调制器则是将电信号转换为激光脉冲的设备,它能够对激光束进行调制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识别出每一个二进制位。

驱动电路则是用来控制调制器的工作状态,以便让其按照正确的时间序列进行工作。

光纤传输线路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第二部分,它是负责将激光脉冲从发射机传输到接收机的媒介。

在传输过程中,激光脉冲会在光纤中不断地反射和折射,以保证光信号能够稳定地传输到目的地。

光纤传输线路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光纤和连接器。

光纤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具有非常高的抗干扰性和传输带宽。

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是单模光纤,它能够将激光脉冲通过一个非常小的核心直接传送到接收机中。

连接器则是用来连接不同段光纤的设备,它能够确保激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失或干扰。

接收机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第三部分,它负责将从传输线路上接收到的激光脉冲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输出。

接收机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探测器和前置放大器。

探测器是接收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能够将从传输线路上接收到的激光脉冲转换为电信号。

前置放大器则是用来增强探测器输出信号强度,并将其输出到后续的数字处理器中进行解码和处理。

总之,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是一种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和电学的相互作用。

通过发射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光纤传输线路上,再通过接收机将从传输线路上接收到的激光脉冲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输出,从而实现了数字信息在长距离范围内的高速、稳定地传输。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

(5)可靠性指标的具体表现
误信率(信息差错率):
出现错误的比特数
传输的总比特数
Peb =
误码率(码元差错率):
出现错误的码元(符号)数
传输的总码元(符号)数
Pe =
(4)可靠性 含义:在给定信道内接收到的信息的可靠程度。 衡量通信可靠性的指误信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
5
是位定时同步脉冲;
6
为恢复的信息
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是指消息代码的电波形,它是用不同的电平或脉冲来表示相应的消息代码。 单极性不归零码 双极性不归零码 单极性归零码 双极性归零码 差分码
1. AMI码 消息代码: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AMI码: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2.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 sDSB(t)=m(t)cosωct
m
(
t
)
cos
w
c
t
s
AM
(
t
)
2.1.3 单边带调制(SSB)
2.1.4 残留边带调制(VSB)
2.2 非线性调制(角调制角调制)的原理
角度调制分为相位调制和频率调制 。
已知二元信息序列为********************, 画出它所对应的单极性归零码、差分码、CMI码、数字双相码 、AMI码和HDB3码的波形。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01
第一章 绪论
02
2、 通信的发展历史
语音和文字通信阶段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数字光纤通讯系统基本构成20 世纪 70 年月末,光纤通讯开始进入适用阶段,各样光纤通讯系统先后成立起来,但当前强度调制-直接检测 (IM-DD) 系统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下边就我所理解的光纤系统做一下简要介绍。

数字光纤通讯系统的基本框图以下列图所示。

光发射端机光接收端机光缆光中继器光缆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备用系统电发射机电接收机协助系统用户用户一、电发射机通讯中传输的很多信号都是模拟信号,如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电发射机的任务就是把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 A/D 变换),并用时分复用的方式把多路信号复接、合群,进而输出高比特率的数字信号。

PCM 包含抽样、量化、编码、传输、解码、低通等过程。

二、光发射机电发射机的输出电信号经输入接口进入光发射机。

输入接口的作用是保证电、光端机间信号的幅度、阻抗般配,还要进行合适的码型变换,以合适光发射机的要求。

如 PDH 的一、二、三次群 PCM 复接设施的输出码型是 HDB3 码,四次群是 CMI 码,在光发射机中,需要先变换成 NRZ 码。

光发射端机的构成以下列图所示。

数字信号线路编码调制电路光源光信号控制电路1、线路编码线路编码的作用是将传递码流变换成便于在光纤中传输接收及监测的线路码型。

线路编码的种类有:①扰码;②mBnB 码;③插入码。

我国 3 次群和 4 次群光纤通讯系统最常用的线路编码是5B6B 码。

2、调制电路光源的调制方式分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

直接调制仅合用于半导体光源( LD 和 LED ),它是把要传递的信息转变成电流信号注入 LD 和 LED ,进而获取相应的光信号,是一种电源调制方式。

直接调制分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模拟调制一般只好使用 LED ,数字调制可使用 LED 也可使用 LD 。

间接调制是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磁光效应、声光效应等性质来实现对激光辐射的调制,它既合用于半导体激光器,也适于其余种类激光器。

间接调制最常用的是外调制,即在激光形成此后加载调制信号,详细方法是在激光器谐振腔外的光路上搁置调制器。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是一种高速数字数据传输系统,使用光纤传输数据,具有高速传输、信噪比高、阻抗稳定、抗干扰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数据中心、智能家居、医疗等领域。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传输设备、光纤线路和接收设备。

传输设备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两个组成部分。

发射器主要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线路传输;接收器则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数字数据的传输。

发射器中的激光器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

光纤线路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它主要是由纤芯、包层、护套等组成。

纤芯是光纤线路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它是光信号的传输通道,通常由高纯度玻璃、石英等材料制成。

包层则是包裹在纤芯外的一层材料,主要作用是保护纤芯,减少信号传输中的损耗。

护套则是包裹在包层外的一层材料,主要是为了保护线路,防止外界物理损伤。

接收设备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数据接收的最后一环,主要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从而实现数据的解析和传输。

接收器通常包括光电探测器、放大器、解码器等组成部分,其中光电探测器是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件,它主要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信号源。

综上所述,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传输设备、光纤线路和接收设备三部分。

传输设备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是系统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光纤线路是系统传输介质,而接收设备则是数据接收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在未来的应用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光纤通信第五版-第8章-耦合器与连接器

光纤通信第五版-第8章-耦合器与连接器

插入损耗是各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状况,不仅与固有损耗有关,而且 与分光比有很大的关系。
描述光耦合器特性的一些技术参数
3.分光比(Coupling Ration)
CRi
Pouti 100% Pouti
(3.6)
它是光耦合器特有的技术指标。
4.方向性(Directivity)
方向性是光耦合器特有的技术指标, 是衡量器件定 向传输特性的参数。以X形耦合器为例,方向性 定义为耦合器正常工作时,输入一侧非注入光的
衡量器件对于传输光信号的偏振态的敏感程度的参量,也称为偏振灵 敏度。
描述光耦合器特性的一些技术参数
当传输光信号的偏振态变化 360 时,器件各输出
端输出功率的最大变化量:
PDL

10
lg

Min(Pouti ) Max(Pouti )

(dB)
(3.9)
7.隔离度(Isolation)
对于要求均匀分光的光耦合器(主要是星形和树 形),由于工艺局限,往往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均 匀,用均匀性来衡量其不均匀程度:
FL

10
lg

Min(Pouti ) Max(Pouti )

(dB)
(3.8)
6.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
I

10
lg

P 式中,Pouti为在第i个光路输出端测到的其他输出端
光信号的功率; 为Pin输i 入的光功率。
光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光耦合器大致可分为分立元件组合型、全 光纤型和平面波导型。
1、早期采用分立光学元件(如棒透镜、反射镜 、棱镜等)组合拼接。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组成解析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组成解析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组成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组成光纤通信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高速化、联网化、长波长化和集成化.从网络运用上看,则正从长途网、中继网和馈线网向分配网推进。

截至1992年底,全世界敷设的陆地光缆系统总长度已经超过4240万光纤公里,由于用户网市场的开发,在未来几年将会形成一个新的光通信发展高潮.1966年,美籍华人高锟(C.K.论文网/。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损耗为20 dB/km的光纤,光纤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光纤通信是以很高频率(1014 Hz数量级)的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

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

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从1980年~2000年增加了近一万倍,传输速度在过去的10年中大约提高了100倍.1.2 光纤通信发展的现状为了适应网络发展和传输流量提高的需求,传输系统供应商都在技术开发上不懈努力。

富士通公司在150 km、1310nm 零色散光纤上进行了55x20Gbit/s传输的研究,实现了1.1Tbit/s的传输。

NEC公司进行了132x20Gbit/s、120 km传输的研究,实现了2.64Tbit/s的传输。

NTT公司实现了3Tbit/s的传输。

目前,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在光纤传输方面实现了10.96Tbit/s(274x40Gbit/s)的实验系统,对超长距离的传输已达到4000 km无电中继的技术水平。

在光网络方面,光网技术合作计划(ONTC)、多波长光网络(MONET)、泛欧光子传送重迭网(PHOTON)、泛欧光网络(OPEN)、光通信网管理(MOON)、光城域通信网(MTON)、波长捷变光传送和接入网(WOTAN)等一系列研究项目的相继启动、实施与完成,为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尤其为承载未来IP业务的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光纤通信技术08光纤通信网络

光纤通信技术08光纤通信网络
第六页,共93页。
8.2 SDH 传 送 网
8.2.1 SDH传送网的功能结构
一个电信网有两大功能群:传送功能群和控制功能群。 所 谓传送网就是完成传送功能的手段,当然传送网也能传递各种网 络控制信息。传送网主要指逻辑功能意义上的网络,是一个复杂 庞大的网络。为了便于网络的设计和管理,通常用分层(Laying) 和分割(Partitioning)的概念,将网络的结构元件按功能分为参考 点(接入点)、拓扑元件、传送实体和传送处理功能四大(sìdà)类。 网络的拓扑元件分为三种,即层网络、子网和链路, 只需这三种 元件就可以完全地描述网络的逻辑拓扑,从而使网络的结构变得 灵活,网络描述变得容易。
上述的拓扑结构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 用。网络拓扑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网络的生存性是否高, 网络配置是否容易,网络结构是否适于引进新业务等。一个实际 网络的不同部分适宜采用(cǎiyòng)的拓扑结构也有可能不同,例 如本地网适宜采用(cǎiyòng)环形和星形拓扑结构,有时也可用线 形拓扑,市内局间中继网适宜采用(cǎiyòng)环形和线形拓扑,而 长途网可能采用(cǎiyòng)网孔形拓扑。
传送网分层后, 每一层网络仍然很复杂,地理上覆盖的范 围很大。为了便于管理,在分层的基础上,将每一层网络在水平 (shuǐpíng)方向上按照该层内部的结构分割为若干个子网和链路 连接。分割往往是从地理上将层网络再细分为国际网、国内网和 地区网等,并独立地对每一部分行使管理。图 8.3 给出了传送网 分割概念与分层概念的一般关系。
链路是代表一对子网之间有固定拓扑关系的一种拓扑元 件,用来描述(miáo shù)不同的网络设备连接点间的联系,例 如两个交叉连接设备之间的多个平行的光缆线路系统就构成 了链路。 2.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提供下载,来⾃⽹络。

相关信息:【作者】(美)Gerd Keiser【格式】超星转成的pdf【译者】李⽟权等【 ISBN 】7-5053-7637-3【出版社】电⼦⼯业出版社【系列名】国外电⼦通信教材【出版⽇期】2002年7⽉【版别版次】2002年7⽉第⼀版第⼀次印刷【简介】本书是⼀本系统介绍光纤通信知识的专著。

全书共分为13章,内容涉及光纤传输原理和传输特性、半导体光源和光检测器的⼯作原理及⼯作特性、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和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光放⼤器的⼯作原理和性能、WDM系统原理、光⽹络以及光纤通信系统测量。

本书理论体系严谨,内容深⼊浅出,并且紧密联系实际,是通信⼯程及相关专业⾼年级本科⽣、研究⽣的⼀本好教材,也是通信⼯程师的⼀本很好的参考书。

【⽬录】第1章光纤通信总览1.1 基本的⽹络信息速率1.2 光纤光学系统的演进1.3 光纤传输链路的基本单元1.4 仿真与建模⼯具1.4.1 仿真和建模⼯具的特征1.4.2 编程语⾔1.4.3 PTDS仿真和建模⼯具1.5 本书的使⽤和扩展1.5.1 参考资料1.5.2 CD—ROM中的仿真程序1.5.3 光⼦学实验室1.5.4 基于Web的资源参考⽂献第2章光纤:结构、导波原理和制造2.1 光的特性2.1.1 线偏振2.1.2 椭圆偏振和圆偏振2.1.3 光的量⼦特性2.2 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2.3 光纤模式和结构2.3.1 光纤分类2.3.2 射线和模式2.3.3 阶跃折射率光纤结构2.3.4 射线光学表述2.3.5 介质平板波导中的波动解释2.4 圆波导的模式理论2.4.1 模式概述2.4.2 对关键的模式概念的归纳2.4.3 麦克斯韦⽅程2.4.4 波导⽅程式2.4.5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波动⽅程2.4.6 模式⽅程2.4.7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模式2.4.8 线偏振模2.4.9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功率流2.5 单模光纤2.5.1 模场直径2.5.2 单模光纤中的传播模2.6 梯度折射率光纤的结构2.7 光纤材料2.7.1 玻璃纤维2.7.2 卤化物玻璃纤维2.7.3 有源玻璃纤维2.7.4 硫属化合物玻璃纤维2.7.5 塑料光纤2.8 光纤制造2.8.1 外部汽相氧化法2.8.2 汽相轴向沉积法2.8.3 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法2.8.4 等离⼦体活性化化学汽相沉积法2.8.5 双坩埚法2.9 光纤的机械特性2.10 光缆习题参考⽂献第3章光纤中的信号劣化3.1 损耗3.1.1 损耗单位3.1.2 吸收损耗3.1.3 散射损耗3.1.4 弯曲损耗3.1.5 纤芯和包层损耗3.2 光波导中的信号失真3.2.1 信息容量的确定3.2.2 群时延3.2.3 材料⾊散3.2.4 波导⾊散3.2.5 单模光纤中的信号失真3.2.6 偏振模⾊散3.2.7 模间⾊散3.3 梯度折射率光波导中的脉冲展宽3.4 模式耦合3.5 单模光纤的优化设计3.5.l 折射率剖⾯3.5.2 截⽌波长3.5.3 ⾊散计算3.5.4 模场直径3.5.5 弯曲损耗习题参考⽂献第4章光源4.1 半导体物理学专题4.1.1 能带4.1.2 本征材料和⾮本征材料4.1.3 pn结4.1.4 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4.1.5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4.2 发光⼆极管(LED)4.2.1 LED的结构4.2.2 光源材料4.2.3 量⼦效率和LED的功率4.2.4 LED的调制4.3 半导体激光器4.3.1 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和阈值条件4.3.2 半导体激光器的速率⽅程4.3.3 外量⼦效率4.3.4 谐振频率4.3.5 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和辐射⽅向图4.3.6 单模激光器4.3.7 半导体激光器的调制4.3.8 温度特性4.4 光源的线性特性4.5 模式噪声、模分配噪声和反射噪声4.6 可靠性考虑习题参考⽂献第5章光功率发射和耦合5.1 光源⾄光纤的功率发射5.1.1 光源的输出⽅向图5.1.2 功率耦合计算5.1.3 发射功率与波长的关系5.1.4 稳态数值孔径5.2 改善耦合的透镜结构5.2.1 ⾮成像微球5.2.2 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的耦合5.3 光纤与光纤的连接5.3.1 机械对准误差5.3.2 光纤相关损耗5.3.3 光纤端⾯制备5.4 LED与单模光纤的耦合5.5 光纤连接5.5.1 连接⽅法5.5.2 单模光纤的连接5.6 光纤连接器5.6.1 连接器的类型5.6.2 单模光纤连接器5.6.3 连接器回波损耗习题参考⽂献第6章光检测器6.1 光电⼆极管的物理原理6.1.1 pin光电⼆极管6.1.2 雪崩光电⼆极管6.2 光检测器噪声6.2.1 噪声源6.2.2 信噪⽐6.3 检测器响应时间6.3.1 耗尽层光电流6.3.2 响应时间6.4 雪崩倍增噪声6.5 InGaAsAPD结构6.6 温度对雪崩增益的影响6.7 光检测器的⽐较习题参考⽂献第7章光接收机7.1 接收机⼯作的基本原理7.1.1 数字信号传输7.1.2 误码源7.1.3 接收机结构7.1.4 傅⾥叶变换表⽰7.2 数字接收机性能7.2.1 误码概率7.2.2 量⼦极限7.3 接收机性能的详细计算7.3.1 接收机噪声7.3.2 散弹噪声7.3.3 接收机灵敏度计算7.3.4 性能曲线7.3.5 ⾮零消光⽐7.4 前置放⼤器的类型7.4.1 ⾼阻抗FET放⼤器7.4.2 ⾼阻抗双极晶体管放⼤器7.4.3 互阻抗放⼤器7.4.4 ⾼速电路7.5 模拟接收机习题参考⽂献第8章数字传输系统8.1 点到点链路8.1.1 系统考虑8.1.2 链路的功率预算8.1.3 展宽时间预算8.1.4 第⼀窗⼝传输距离8.1.5 单模光纤链路的传输距离8.2 线路编码8.2.1 NRZ码8.2.2 RZ码8.2.3 分组码8.3 纠错8.4 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8.4.1 模式噪声8.4.2 模分配噪声8.4.3 凋嗽8.4.4 反射噪声习题参考⽂献第9章模拟系统9.1 模拟链路概述9.2 载噪⽐9.2.1 载波功率9.2.2 光检测器和前置放⼤器的噪声9.2.3 相对强度噪声(RIN)9.2.4 反射对RIN的影响9.2.5 极限条件9.3 多信道传输技术9.3.1 多信道幅度调制9.3.2 多信道频率调制9.3.3 副载波复⽤习题参考⽂献第10章 WDM概念和器件10.1 WDM的⼯作原理10.2 ⽆源器件10.2.1 2x 2光纤耦合器10.2.2 散射矩阵表⽰法10.2.3 2x 2波导辊合器10.2.4 星形精合器10.2.5 马赫—曾德尔⼲涉仪复⽤器10.2.6 光纤光栅滤波器10.2.7 基于相位阵列的WDM器件10.3 可调谐光源10.4 可调谐滤波器10.4.1 系统考虑10.4.2 可调谐滤波器的类型习题参考⽂献第11章光放⼤器11.1 光放⼤器的基本应⽤和类型11.1.1 ⼀般应⽤11.1.2 放⼤器的类型11.2 半导体光放⼤器11.2.1 外泵浦11.2.2 放⼤器增益11.3 掺饵光纤放⼤器11.3.1 放⼤机制11.3.2 EDFA的结构11.3.3 EDFA的功率转换效率及增益11.4 放⼤器噪声11.5 系统应⽤11.5.1 功率放⼤器11.5.2 在线放⼤器11.5.3 前置放⼤器11.5.4 多信道运⽤11.5.5 在线放⼤器增益控制11.6 波长变换器11.6.1 光栅波长变换器11.6.2 光波混合波长变换器习题参考⽂献第12章光⽹络12.1 基本⽹络12.1.1 ⽹络拓扑12.1.2 ⽆源线形总线的性能12.1.3 星形结构的性能12.2 SONET/SDH12.2.1 传输格式和速率12.2.2 光接⼝12.2.3 SONET/SDH环12.2.4 S0NET/SDH⽹络12.3 ⼴播选择WDM⽹络12.3.1 ⼴播选择单跳⽹12.3.2 ⼴播选择多跳⽹12.3.3 洗牌⽹多跳⽹12.4 波长路由⽹12.4.1 光交叉连接12.4.2 波长变换器的性能评估12.5 ⾮线性对⽹络性能的影响12.5.1 有效长度与⾯积12.5.2 受激拉曼散射12.5.3 受激布⾥渊散射12.5.4 ⾃相位调制和交叉相位调制12.5.5 四波混频12.5.6 ⾊散管理12.6 WDM⼗EDFA系统的性能12.6.1 链路带宽12.6.2 特定BER所需的光功率12.6.3 串扰12.7 孤⼦12.7.1 孤⼦脉冲12.7.2 孤⼦参数12.7.3 孤⼦宽度和间隔12.8 光CDMA12.9 超⾼容量⽹络12.9.1 超⼤容量WDM系统12.9.2 ⽐特间插光TDM12.9.3 时隙光TDM习题参考⽂献第13章测量13.1 测量标准和测试过程13.2 测试设备13.2.1 光功率计13.2.2 光衰减器13.2.3 可调谐激光器13.2.4 光谱分析仪13.2.5 光时域反射仪13.2.6 多功能光测试系统13.3 损耗测量13.3.1 截断法13.3.2 插⼊损耗法13.4 ⾊散的测量13.4.1 模间⾊散13.4.2 模间⾊散的时域测量13.4.3 模问⾊散的频域测量13.4.4 ⾊度⾊散13.4.5 偏振模⾊散13.5 0TDR的场地应⽤13.5.1 0TDR轨迹13.5.2 损耗测量13.5.3 光纤故障定位13.6 眼图13.7 光谱分析仪的应⽤13.7.1 光源特性13.7.2 EDFA增益与噪声系数的测试习题参考⽂献附录A 国际单位制附录B 常⽤的数学关系附录C 贝塞⽿函数附录D 分贝附录E 通信理论专题附录F ⾊散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件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件
第十九页,共226页。
包层
D
C B
芯(n1)
A
包层 (n2 )
(a)
包层
C
B

A
包层
(b)
2b
2a
折射 率
折射 率
芯 A
包层
(c) 折射 率
图 5.6
(a) 阶跃型多模光纤(SI); (b) 梯度型多模光纤(GI); (c) 单模光纤
第二十页,共226页。
(1) 截止波长λ。 截止波长通常是判断光纤是否在单模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 只有当工 作波长大于截止波长时才能保证光纤在单模工作。 (2) 模场直径d。
若现在有两种不同介质, 其折射率分别为n0, n1而且n1>n 0, 设界面 为XX′, 折射率小的称光疏媒质, 折射率大的称光密媒质。假定光 线从光疏媒质射向光密媒质, 其折射情况如图5.3所示。图中,入 射角为θ0——入射光线与法线YY′夹角, 折射角为θ1——折射光线 与YY′夹角,由图可见,θ1<θ0。
第二十七页,共226页。
光纤 油膏
一次 涂覆 松套 管
2)
由于光纤的材料比较脆, 容易断裂, 为了使光缆便于承受敷设 安装时所加的外力等, 在光缆内中心或四周要加一根或多根加强 元件。加强元件的材料可用钢丝或非金属的纤维——增强塑料 (FRP)等。
3)
光缆的护层主要是对已形成的光纤芯线起保护作用, 避免受 外部机械力和环境损坏。因此, 要求护层具有耐压力、防潮、 湿 度特性好、重量轻、耐化学侵蚀、阻燃等特点。光缆的护层又分 内护层和外护层, 内护层一般采用聚乙烯或聚氦乙烯等, 外护层可 根据敷设条件而定, 要采用由钻带和聚乙烯组成的LAP外护套加 钢丝铠装等。
于临界角时, 就会产生全反射现象, 光纤就是利用这种全反射来传输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先按损耗受限求其中继距离。
由(4.1)式可求其中继距离:
3 ( 42 ) 3 2 0.3 L 74 ( km ) 0.35 0.03 0.1

再按色散受限求其中继距离。
因为光源为多纵模激光器,所以取ε =0.115,于 是由(4.2)式得
0.115 10 L 97(km) 168 3.0 2.1

下面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综合考虑中继距离的计算。

140 Mb/s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平均发射功率Pt=-3 dBm, 接收 灵敏度Pr=-42 dBm,设备余量Me=3 dB,连接器损耗 αc=0.3dB/对,光纤损耗系数αf=0.35 dB/km, 光纤余量 αm=0.1 dB/km,每km光纤平均接头损耗αs=0.03 dB/km。 线路码型为5B6B, , |D|=3.0 ps/(nm· km),ζλ=2.5 nm。求 中继距离。
第4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3)
湖南文理学院电气工程系
4.7 光纤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4.7.1 系统总体设计考虑
4.7.2 总体设计方法
4.7.3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所谓损耗受限系统,是指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受诸传输 损耗参数的限制,如光发送机的平均发光功率、光缆的 损耗系数、光接收机灵敏度等。

3) 光纤模式色散上升时间 实践证明, 长度为L的链路带宽可 以近似表示为 BM=B1L-q 其中: B1是单位长度(1 km)的光 纤带宽; q为光纤质量指数, 取值范围是 0.5~1, q=0.5时表示达到稳定的模式平衡 状态, q=1时表示几乎没有模式混合, 一般 情况下取q=0.7比较合理。

4) 举例 假设LED及其驱动链路的上升时间为15 ns, LED 的 半 功 率 谱 宽 为 40 nm , 则 使 用 tGVD=tmat=DmatLζλ 可得到上升时间为21 ns。 假设接收机带宽为25 MHz, 则接收机上升时 间为tR=0.35/BR=14 ns。 如果选择光纤的带宽 距离积为400 MHz·km, 光纤质量指数q为 0.7 , 则 模 式 色 散 上 升 时 间 为 tmod=0.44/BM=0.44Lq/B1=3.9 ns, 系统上升时 1 间为 t (t 2 t 2 t 2 t 2 ) 2

图4-1示出了无中继器和中间有一个中继器的数字光纤
线路系统的示意图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图4-1数字光纤线路系统的示意图,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图中符号:
T′, T: 光端机和数字复接分接设备的接口;
Tx: 光发射机或中继器发射端; Rx: 光接收机或中继器接收端; C1, C2: 光纤连接器; S: 靠近Tx的连接器C1的接收端; R: 靠近Rx的连接器C2的发射端; SR: 光纤线路,包括接头。
4.7.4 色散系统的上升时间预算 随着光纤制造工艺的成熟, 光纤的损 耗可以达到理论值。 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 光纤的损耗非常低, 此时限制传输距离的是 光纤的色散。 一种简单的分析方法是进行系 统上升时间的分析。 系统总的上升时间tsys 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光发送机上升 时间tT, 接收机上升时间tR, 光纤模式色散 上升时间tmod, 光纤群速率色散tGVD等。 并 且有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损耗受限系统中的中继距离可用下式计算
Pt Pr 2 Ac ME L a as mc
(4.1)
针对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与取值,做如下说明: ① Pt:光发送机平均发光功率 这是设备本身给出的技术指标,以dBm为单位。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② Pr:光接收机灵敏度
λ 为系统的工作波长上限,单位为nm;
B为线路码的速率,其单位为Tbit/s。
中继距离的确定

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受损耗限制时由式(4.1)确定; 中继距离受色散限制时由式(4.2)和式(4.3)确定。从损 耗限制和色散限制两个计算结果中,选取较短的距离, 作为中继距离计算的最终结果。
例题:某140Mb/s光纤通信系统的参数为: 光发送机最大发光功率Pmax= -2 dBm 光接收机灵敏度Pr= -43 dBm 光纤衰耗系数a=0.4 dB/km 求其最大中继距离。

sys Y GVD mod R
(15)2 (21)2 (3.9)2 (14)

1 2 2
(ns)
4.7.5 色散影响的中继距离 对于损耗较低的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 色散使得脉冲展宽得很严重, 出现码间干扰, 从而限制了传输距离。 码间干扰的严重程度 可以用相对均方根脉宽表示, 即
6
两个中继距离值相比较,显然此系统为损耗受限系
统,其最大中继距离应为74km。
已知某光纤通信系统的光发送机光源的 入纤功率为2mW,光纤损耗为0.5dB/km ,光纤平均接头损耗为0.1dB/km,光接 收机最大允许输入光功率为32μW,光接收 机的动态范围可达19dB,系统富余度 7dB。试核算在无中继传输距离分别为 15km、40km、60km情况下,该系统能 否正常工作?

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把一盘盘的光缆用熔接机连接起
来才能形成较长的传输线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每个熔接点的衰耗可以保证在0.05dB以下。

一 般 来 讲 , 光 缆 每 盘 长 度 为 2 km, 所 以 可 取 as=0.05/2 dB。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⑧ mc:光缆富余度

光缆在长期使用中性能会发生老化。尤其是随 环境温度的变化(主要是低温),其损耗系数会增
加,故必须留出一定的余量。

一般取值为mc =0.1~0.2 dB/km。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知道(41)式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与取值范围,则可以很
容易的计算出最大中继距离了。当然也可以根据予先 设计好的中继距离去计算对某些参数的要求,如对光 纤的损耗系数的要求或对光发送机发光功率、光接收 机灵敏度的要求等。
pmax=101g(32×10-3)=-15 dBm PT=101g2=3 dBm 已知 DR=19 dB α=0.5 dB/KM α1=0.1 dB/KM M=7 dB 根据动态范围的定义: D=Pmax-Pmin 得 Pmin=Pmax-D=-15-19=-34 dBm 由 PT=Pmin+Lmax(α+α1)+M 得 Lmax=(PT-Pmin-M)/(α+α1)=(3+34-7)/0.6=50 Km Lmin=(PT-Pmax-M)/(α+α1)=(3+15-7)/0.6=18.3 Km ∴18.3<L<50 显然在无中继传输距离为40Km的情况下,系统能正常工作; 在15Km、60Km的情况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它也是设备本身给出的技术指标,也以dBm为单位。
③ Ac:活动连接器的损耗

活动连接器又称活接头,它把光纤线路和光终端设备连
接在一起,可以方便的进行拆装。因在光发送机与光接
收机上各有一个活接头,故式中为2Ac。

一般取值Ac=0.5 dB。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④ ME:设备富余度

关于ME的概念,主要考虑光终端设备在长期使
用过程中会出现性能老化。一般取ME=3 dB。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a:光纤的损耗系数

该参数我们已经熟知,它的取值由所供应的光缆参数
给定,单位为dB/km。其典型值为:在1310nm波长,
0.3~0.4dB/km;在1550nm波长,0.15~0.25dB/km。
功率预算:损耗受限系统
⑦ as:平均每公里接续损耗
的脉冲展宽占主要地位,其中继距离为
71400 L D(· 2 B 2 · ) ·
(4.3)
其中


为啁啾声系数。对分布反馈型(DFB)单纵模激
=2~4 ps/nm;


光器而言, =4~6ps/nm;对量子阱激光器而言,
D(λ )仍为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单位为ps/km· nm;

0.35 tR BR
2) 光纤群速率色散上升时间 在实际的链路上, 光纤都是由几段 光纤链接而成的, 每段光纤的色散特性并不 完全相同, 而多模光纤在连接点处还要进行 模式再分配, 因此确定光纤的GVD上升时 间比较复杂。 长度为L的光纤引起的GVD上升时间可以 近似表示为 tGVD=DLζλ

除上述参数外,其它参数可做如下取值:设备 富余度ME=3dB;活接头损耗AC=0.5dB;每
公里接续损耗as=0.05/2 = 0.025dB;光缆富余
度mc =0.1 dB/km。

如果采用NRZ码调制,则光发送机平均发送光功率应该是 最大发光功率的一半,即Pt= -2-3=-5 dBm。
把上述数据代入(4.1)式:
色散受限系统:色散预算

上式中 ε 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当光源为多纵模激光器时, ε =0.115;当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时,ε =0.306;

δ λ 为光源的根均方谱宽,单位为nm;
D(λ )为所用光纤的色散系数,单位为ps/km· nm;

B为线路码的码率,单位为Mbit/s。
当光源器件为单纵模激光器(SLM)时,啁啾声引起

t
2 sys
t t
2 T
2 GVD
t
2 mod
t
2 R

通常情况下, 数字链路总的系统上 升时间不超过NRZ码比特周期的70%, 不超 过RZ码比特周期的35%。 这里的比特周期 为数字速率的倒数。 RZ tsys=0.35TS NRZ tsys=0.7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