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第四章-几何公差(1、2)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4-1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4-1章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4.4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二、垂直度⊥
1.公差带 (1)面对线
பைடு நூலகம்
(2)面对面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4.4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二、垂直度⊥
1.公差带 (3)线对面
给定一个方向
给定两个方向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4.4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二、垂直度⊥
1.公差带 (3)线对面
任意方向
四、同轴度
1.公差带 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 ,轴线与基准轴线重合
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2.误差值:与基准轴线同轴的最小包容区域的直径。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4.4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五、对称度
1.公差带 对称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 线)与基准中心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重合的两平行平 面(或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四、圆柱度
1.公差带: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2.误差值 最小区域法:最小包容区的宽度,投影于与轴线垂直的平面 上,然后按评定圆度的方法(最小区域法)计算,其结果为圆柱 度误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t
§4.3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五、线轮廓度
1.公差带: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曲线之间 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曲线上。
1.形状误差的评定
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 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最小条件应用不同要素:
(1) 轮廓要素:理想要素处于实体之外并与被测实际要素相接触, 使被测实际要素对它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2) 中心要素:理想要素穿过实际中心要素,使实际要素对它的 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章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章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4)当被测要素为导出要素(中心要素)时,指示箭头的指引 线应与被测要素相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5)当被测要素为局部表面且在视图上表现为轮廓线时,可用 粗点划线表示出其规定范围,并将指示箭头指向粗点划线;
当被测要素在视图上表现为轮廓面时,指示箭头可指向带圆 点的参考线。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2 被测要素的标注
被测要素用带箭头的指引线与形位公差框格相连。
(1)指引线一般从框格一端的中部垂直引出,在引向被测要素 时,允许折弯,通常只允许折弯一次。 (2)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向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或直径 方向。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3)当被测要素是组成要素(轮廓要素)时,指示箭头应直接 指向被测要素或其延长线上,并与其尺寸线明显错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几何公差带分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3)定向公差带
几何公差带分析
定向公差带用于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在方向上的变 动量。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 行 度(parallelism) 包括面对面、线对面、面对线、线对线的平行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几何公差带分析
垂 直 度(perpendicularity)



6种形状公差;
5种方向公差;
6种位置公差; 2种跳动公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1 几何公差框格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课件 第四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课件 第四章

2.基准的选择
应主要根据设计要求,并兼顾基准统一原那么和结构特 征进行选择。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 设计时,应根据实际要素的功能要求和要素间的几何 关系来选择基准。例如,对于旋转轴,通常以与轴承配合的 轴颈外表作为基准或以轴心线作为基准。
② 从装配关系方面考虑,应选择零件相互配合、相互接 触的外表作为各自的基准,以保证零件的正确装配。
(a)
(b)
图4-30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公差
〔2〕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
按给定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 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如图4-31〔a〕所示。图4-31〔b〕所示 标注的含义为:提取〔实际〕的棱边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1 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示的整周外表时,应采用“全周〞符号表示,如图4-25所示。
“全周〞符号并不包括整个工件的所有外表,只包括由轮廓
和公差标注所表示的各个外表。
以螺纹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默认为螺纹中径
圆柱的轴线,否那么应另有说明。例如,以“MD〞表示大 径,以“LD〞表示小径,如图4-27所示。
以齿轮、花键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需说明所
〔a〕
〔b〕
图4-13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的标注
③需要指明被测要素的
形式〔例如,是线而不是面〕 时,应在公差框格附近注明, 如图4-14所示。
〔c〕
图4-14 被测要素为线的几何特征标注
2.公差带的标注
① 公差带的宽度方向为被测要素的法向,如图4-15所示。 另有说明时,应明确注出公差带方向,如图4-16所示,即使α 角等于90°也应注出。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几何公差与检测
4.1 概述
4.5 几何公差 选择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4
• 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LVMS LMS t
• t —— 几何公差值(轴“-”,孔“+” ) 图4.79:LMVS=8.25+0.4=8.65mm 图4.80:LMVS=15.0+0.12=15.12mm
3、合格条件
孔合尺格寸条件:几何公差
被测Φ8实.25际轮廓应Φ0.处40 处
不 实Φ8得效.10超边越界最,Φ(小其0Φ.40实 局+.505.1体 部5)
被测要素的提取组成要素偏离了最大实体 状态时,可将尺寸公差部分或全部补偿给 几何公差。
1、图样标注
单一要素遵守包容要求,应在其尺寸公 差或公差带代号之后加注符号“E ”。如
图4.69 包容要求的标注示例
2、被测实际轮廓遵守的理想边界
如图4.69(a),被 测要素是轴,它的 最大实体边界是直 径为25.009mm(最 大实体尺寸),形 状是理想的内圆柱 面。
- Φ0.0 1
被测要素的合格条件: 尺寸公差要求:
dmax≥da≥dmin Dmax≥Da≥Dmin 几何公差要求:
f几何≤t几何
(2)独立原则用于关联要素
关联要素的合格条件: Φ50mm孔实际尺寸为
50.000~50.025mm; Φ50mm孔轴线应垂直于
2×Φ30mm公共轴线, 误差值小于0.05mm。 图 4.68 独立原则应用于关联要素的标注示例
2、应用场合
(1)非配合零件; (2)几何公差要求较高,尺寸公差要
求较低的场合。 印刷机滚筒,圆柱度要求高; 平板或工作台,平面度要求高。
三、包容要求(ER)
尺寸要素的导出要素的形状公差与其相应 的组成要素的尺寸公差之间相互有关的公 差要求。
提取组成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大实体边界, 其局部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2)

孔的理想边界的尺寸: 孔的最大实体边界尺寸:MMBD DM Dmin 孔的最小实体边界尺寸:LMBD DL Dmax 孔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尺寸:MMVBD DMV Dmin t M
孔的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尺寸:LMVBD DLV Dmax t M 轴的理想边界的尺寸(请课下推导)
二、独立原则
结论:轴的最小实体尺寸dL=dmin
孔的最小实体状态
Da
Dmax
具有实际尺寸的孔 Dmin≥Da ≥Dmax
处于最小实体状态LMC的孔 Da =Dmax
结论:孔的最小实体尺寸DL=Dmax
5、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于最 大实体状态,且其对应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图样 上标注的形位公差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对应的体外作用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实效 尺寸MMVS。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对应的体内作用尺寸称为最小实体实效 尺寸LMVS。轴和孔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分别用符号dLV和DLV 表示。
轴的最小实体实效状态
dmin
dmin
f=t L
dLV
处于最小实体状态LMC的轴 da =dmin
处于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的轴 da =dmin,且 f=t L
结论:轴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dLV=dmin- t L
③ 最大实体状态和最大实体实效状态由带 M 的形位 公差值联系;最小实体状态和最小实体实效状态 由带 L 的形位公差值联系。
• 7、边界
边界是设计所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 面。
孔的理想边界是一个理想轴; 轴的理想边界是一个理想孔。 理想边界有:
最大实体边界MMB; 最小实体边界LMB;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四章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四章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二、几何公差的特殊标注
第二节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第二节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第二节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形状公差与误差
03
第三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四项。形状公差 带是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一个区域。
第二节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2.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是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被测要素与公差框格的一端相连。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向公差带的 宽度方向或直径方向。
第二节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3.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基准符号是带小圆的大写字母用细实线与一个涂黑(或空白)的三角形相连而成,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上方 向如何,基准方格内的字母都应水平书写。基准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为避免引起误解,基准字母不采用E、I、 J、M、O、P、L、R、F。
第四节 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与误差
2.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用基准实际要素的理想要素来建立基准,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这是建立基准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检测中,基准的体现方法有模拟法、直接法、分析法和目标法4种,其中用得最广泛的是模拟法。
模拟法是用形状足够精确的表面模拟基准。
第四节 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与误差
第四节 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与误差
第四节 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与误差
方向公差带具有如下特点: (1)方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而其位置往往是浮动的。 (2)方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被测要素给出方 向公差后,通常不再对该要素提出形状公差要求。需要对被测要素的形状有 进一步的要求时,可再给出形状公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章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章2
要的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
0.0对形状精度有更高 的要求,还可以进一步给出形状公差值,这形状公差值必须 小于给出的尺寸公差值(图4-43)。
图4-43
四、最大实体要求
最大实体要求适用于尺寸要素的尺寸及其导出要素 (轴线、中心平面等)几何公差的综合要求。用最大实体 实效边界 MMVB 控制被测尺寸要素的实际尺寸及其导出 要素几何误差的综合结果,并要求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极限 尺寸。
四、最大实体要求
——用MMVS作为边界控制孔(轴)的实际尺寸与形位误差的 综合结果 。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应在最大实体尺寸与最小 实体尺寸之间。
DMV ø
dMV ø
dM ø
被测要素遵守MMVB ,其实际轮廓处处不得超越其边界, 当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 图样上给出的公差值。
§4 公差原则
• 机械零件的同一被测要素既有尺寸公差要求,又有 形位公差要求,处理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所遵循的 原则,称为公差原则。
公差原则 独立原则 相关要求
包容要求
最大实体要求
最小实体要求
可逆要求
有关术语及定义:
局部实际尺寸(Da、da):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 上,两对应点间的距离。 体外(体内)作用尺寸(Dfe、dfe): 最大(小)实体状态(MMC、LMC) 最大(小)实体尺寸(MMS、LMS) 边界、最大(小)实体边界(MMB、LMB) 最大(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LMVC) 最大(小)实体实效边界(MMVB、LMVB) 最大(小)实体实效尺寸(MMVS、LMVS)
Ø12
0 -0. 05
ø0.04 M
A
A
当基准要素应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基准要素应遵循相应的 边界。当其实际轮廓偏离其边界时,允许基准要素在一定 范围内浮动,其浮动范围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与 其边界尺寸之差。 基准要素所应遵循的边界有分为两种情况: 1.基准要素自身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其边界为最大实体实效 边界。 2.基准要素自身采用独立原则或包容要求,其边界为最大实 体边界。

互换性课件 第四章几何公差及误差检测

互换性课件 第四章几何公差及误差检测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 注》;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 GB/T13319-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位置度公差注法》; GB/T17851-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 基准和基准体系》
• 3)用最小二乘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 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和给定方向的直线度误差的最小
二乘评定方法有比较大的区别,给定平面内直线的直线度 误差的最小二乘法评定的步骤简介如下。
(1)根据各测得点的坐标值,按式(4-1)、式(4-2)求出
图4-20所示的最小二乘直线lLS的方程系数a、q ,即:
所限定的区域,提取(实际)表面应限制在间距等于公差 值0.08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2.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A—D—C;
A—B—C; P1 — P1'
Pi — Pi'
Pn1

P' n1
3.平面度误差的评定
• 1)最小区域法
三角形准则:提取平面与两平行平面的接触点,投影在一个面上呈三角形,且三 个等值的最高点所包围的区域内含有一个最低点;或者三个等值的最低点所包围 的区域内含有一个最高点,如图4-25(a)所示。
2、相对于基准体系的线轮廓度公差
• 如图4-37所示,公差带是直径等于公差值t、圆心位于由基准平面A和基准平面B确定 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的两包络线所限定的区域。在任一平行于 图示投影面的截面内,提取(实际)轮廓线应限定在直径等于公差值、圆心位于由基 准平面A、B所确定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相对 于基准体系时,线轮廓度公差是方向或位置公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04章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04章2
对称度公差带是指距离为公差值,并相对于 基准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其位置 是固定。
对称度标注示例如下右图所示。
42
标注含义:提取(实际)中心面应限定在距离 等0.08、对称于公共基准中心平面A-B两平行平面 之间。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为距离等于公差值 t、对称于基准 中心平面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如下左图所示。
标注示例如右下图所示。
10
标注含义:提取(实际)表面应限定在距离等于 0.08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公差带定义: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 的 区域,如左下图所示。
公差带图
标注示例图
(3) 圆度公差带
标注示例如下右图所示。
11
标注含义:在圆柱面和圆锥面的任意横截面内,提取(实际) 圆周应限定在半径差等于0.03的两同心圆之间。 公差带定义:为在给定横截面内,半径差等于公差值t的 同心圆所限定的区域,如下左图所示。
公差带定义:为在给定平面内和给定方向上,距离等于公 差值t两平行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如左下图所示。
标注示例图 公差带图
② 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带 标注示例 如右下图所示。 标注含义:提取(实际)的棱边线应限定在距离等 于0.1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公差带定义: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所 限定的区域,如左下图所示。
公差带定义:若公差值前加注符号Φ,公差带为直径等 于公差值Φ t的圆柱面所限定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 准轴线重合,如下左图所示。
公差带图 标注示例图
(3) 对称度公差带
对称度公差带是控制被测要素为中心平面或轴 线,即被测导出要素与基准导出要素重合程度的精 度要求。
41
对称度公差是指被测导出要素(中心平面或 轴线)的位置对基准导出要素(基准平面或基准 轴线)的允许变动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几何公差及几何误差评定 图表超链接 表4-7[5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几何公差及几何误差评定 图表超链接 表4-7[5页]

表4-7 方向公差带定义、标注示例和解释几何特征公差带定义标注示例和解释平行度1、线对基准体系的平行度公差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该两平行平面平行于基准轴线A,且平行于基准平面B。

基准平面B是基准轴线A的辅助平面。

a——基准轴线A ,b——基准平面B提取(实际)中心线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1mm、平行于基准轴线A且平行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其中基准平面B是由定向平面框格规定的、基准轴线A的辅助基准,用以明确图示平行度公差带的方向。

(a)2D (b)3D2、线对基准线的平行度公差若公差值前加注符号φ,则公差带为平行于基准轴线、直径等于公差值φt的圆柱面所限定的区域。

a——基准轴线提取(实际)中心线应限定在平行于基准轴线A、直径等于φ0.03 mm的圆柱面内。

(a)2D (b)3D3、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公差带为平行于基准平面、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a——基准平面提取(实际)中心线应限定在平行于基准平面B、间距等于0.01 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a)2D (b)3D4、面对基准线的平行度公差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 、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a——基准轴线提取(实际)表面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1mm、平行于基准轴线C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a)2D (b)3D5、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a——基准平面提取(实际)表面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01mm、平行于基准平面D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a)2D (b)3D垂直度1、线对基准体系的垂直度公差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该两平行平面垂直于基准平面A,且平行于基准平面B。

a——基准平面A;b——基准平面B圆柱面的提取(实际)中心线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该两平行平面垂直于基准平面A,且平行于基准平面B。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章+几何公差及检测(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章+几何公差及检测(2)


可逆要求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
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当其实际尺寸向最小实体尺寸方 向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几何误差值超出在最大实 体状态下给出的几何公差值,即几何公差值可以增大。当 其几何误差值小于给出的几何公差值时,也允许其实际尺 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即尺寸公差值可以增大的一种要求 。因此,也可以称为“可逆的最大实体要求”。
(2)圆柱形零件的形状公差值(轴线直线度除外)
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3)平行度公差值应小于其相应的距离公差值。 (4)对于下列情况,考虑到加工难易程度和除主参 数外其它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下,适当 降低1~2级选用。
a.孔相对于轴。
b.细长比较大的轴或孔。
c.距离较大的轴或孔。
按“几何公差”标准的规定:零件所要求的几何 公差值若用一般机床加工就能保证时,则不必在图纸
上注出,而按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注公差值》中的规定确定其公差值,且生产中一般也 不需检查。 若零件所要求的几何公差值高于或低于未注公差 值时,应在图纸上注出。 其值应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并考虑加工经济性 和零件结构特点按相应的公差表选取。

要求

包容要求仅用于形状公差,主要应用于 有配合要求,且其极限间隙或过盈必须 严格得到保证的场合。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
●标注方法 在被测要素几何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面标注符号 M 。 ●含义 ① 图样上标注的几何公差值是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 体状态时给出的公差值。 ② 给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对于轴 dfe≤ dMV 且 dmax≥ da≥ dmin 对于孔 Dfe≥ DMV 且 Dmax ≥ Da ≥ Dmin ③ 允许尺寸公差补偿几何公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几何公差及几何误差评定 图表超链接 表4-4[2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几何公差及几何误差评定 图表超链接 表4-4[2页]

表4-4 几何公差框格相邻区域的标注规范和示例类型规范示例和解释
被测要素的补充说明几个
相同
要素
的标

当某项公差应用于几个相同要素时,
应在几何公差框格上方、被测要素的尺寸
之前注明要素的个数,并在两者这间加上
符号“×”
UF

标注
如果公差适用于多个要素且被当作联
合要素时,则应标注UF规范元素,同时
可使用N或多根指引线来定义要素。

由6段非连续的要素形成的圆
柱要素
齿
轮、
螺纹
和花
键的
标注
以螺纹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
时,默认为螺纹中径圆柱的轴线,否则应
另有说明,如标注“MD”表示大径,标注
“LD”表示小径;以齿轮、花键为被测要
素或基准要素时,需说明所指的要素,如
标注“PD”表示节圆直径,“MD”表示
大径或“LD”表示小径。

被测要素为螺纹大径
区间的标注
在公差框格上方使用区间符号说明被测要素的起始和终止位置。

成组要
素的补充说明N×组
的标

N×组的标注是在几何公差框格的上方区域给出信息,以标识该公差所适用的
要素,注出的信息包括每个N×组内的要素
的数量、该N×组中要素的尺寸及公差等有
关信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4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4章

给 定 方 向

公差带 位置
标注示例和解释
实际表面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08mm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
浮动
公差带为在给定横截面内,半径 差等于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所限 定的区域
在圆柱面的任意横截面内,实际圆周 应限定在半径差等于0.03mm的两共面 同心圆之间

圆 度
横 截 面

浮动
在圆锥面的任意横截面内,实际圆周 应限定在半径差等于0.1mm的两共面同 心圆之间
特征
公差带形状和定义
公差带为在给定平面内和给定方向 上,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所 限定的区域

直 线 度
给 定 平 面

公差带 位置
标注示例和解释
在任一平行于图示投影面的平面内,上表面 的实际线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1mm的两平行直 线之间
浮动
a—任一距离
特征
公差带形状和定义
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为间距 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所限 在 定的区域 给 定 方 向 上
符 号
基准要素
三、几何公差带
几何公差带用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几何公差带具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要素。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一、 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带是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一个区域。
表4-3 形状公差带及其定义、标注和解释
特征
公差带形状和定义
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且平 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所限 定的区域
平面 行对 度面
公差带 位置
标注示例和解释
实际表面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01mm 且平行于基准平面D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

互换性技术与测量 第四章 形位公差

互换性技术与测量 第四章 形位公差

1)径向全跳动
测量仪器或工件必须沿着基准 轴线方向并相对于公共基准轴线A-B 移动。
0.2 A B
t


基准轴线 B
A a)标注
b)公差带
2)端面全跳动
测量仪器或工件必须沿着轮廓具有 理想正确形状的线和垂直于基准轴线A的 正确方向移动。
0.05
A
端面全跳动 的公差带与该端 面对轴线的垂直 度公差带是相同 的,因而两者控 制位置误差的效 果也是相同的, 但检测方法更方 便。另外,端面 全跳动还是该端 面(整个端面) 的形状误差及其 对基准轴线的垂 直度的综合反映。
0.1
标注
公差带
3)在任意方向上(加以限制) 公差带定义: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在公差值前加“ ”,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被测圆柱体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mm的圆 柱面内。
φt
标注 公差带
2.平面度
被测要素是平面要素。
标注
公差带定义: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 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
百(千)分表
跳动测量仪
径向圆跳动
圆跳动 跳动公差
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 径向全跳动
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
(1)圆跳动
——是指被测要素在
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 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1)径向圆跳动
0.05 A t
基准轴线
d

A
测量平面 公差带
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
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 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 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
1、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称为单一 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给出的公差值仅适用于要素的某一指定局部,应
采用粗点画线示出该局部的范围,并加注尺寸。
要素限定范围几何特征的标注
`
Wang chenggang
对被测要素在公差带内的形状的限制,应在
公差框格的下方注明。
被测要素在公差带内有形状限制
平面中提取(实际)线的几何特征标注
`
Wang chenggang
4.2.8延伸公差带标注
4.2 几何公差的标注
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几何公差标注附加符号 2、公差框格 3、被测要素的标注 4、公差带的标注 5、基准的标注 6、附加标注 7、限定性规定 8、延伸公差带 9、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 10、自由状态下的要求
`
Wang chenggang
4.2.1几何公差标注附加符号
`
Wang chenggang
4.1
4.1.2 要素
定义:又称几何要素(Geometrical Feature),是构 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是对零件规定 几何公差的具体对象。
`
Wang chenggang
1.要素的分类
`
Wang chenggang
`
Wang chenggang
4.1.3 公差带
定义:几何公差中,限制提取要素变动的区域。
影响公差带的四因素: 公差带的形状
公差带的大小
公差带的方向 公差带的位置
`
Wang chenggang
1.公差带的形状
公差带的形状取决于被测要素的形状特征和误差 特征。 公差带的常见形状有下列九种:
圆内的区域
此次课结束,同学们课后及时复习巩 固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谢谢
`
Wang chenggang
Wang chenggang
4.1.4基准
1.基准定义:1)与被测要素有关;2)用来确定被测要素 几何位置关系的几何理想要素。
2.基准体系(Datum Systems)
`
Wang chenggang
3、基准要素
是零件上用来建立基准并实际起基准作用的实际要素
4、模拟基准要素 模拟基准要素是在加工和检测过程中用来建立 基准并与基准要素相接触,且具有足够精度的实际 表面,如一个平板、一个支撑或一根心棒等。 模拟基准要素是基准的实际体现。
应按下图在公差框格内公差值后面加注公共公差带的符号
“CZ”
多分离要素单一公差带的标注 `
Wang chenggang
4.2.5 基准的标注
基准的标注符号
轮廓要素作为基准的标注Ⅰ
轮廓要素作为基准的标注Ⅱ
`
Wang chenggang
导出要素作为基准的标注
`
Wang chenggang
要素局部作为基准的标注
0.2 0.1
0.1
0.2
公差带的宽度方向为被测要素的法向
`
Wang chenggang
2)若给定公差带的方向,应当注出。
0.2
公差带的宽度方向为指定方向
`
Wang chenggang
0.2
3) 当在同一基准体系中规定两个方向公差时,它们的 公差带互相垂直。
导出要素相互垂直两个方向的公差带
`
Wang chenggang
延伸公差带标注 `
Wang chenggang
4.2.9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
1)最大实体要求用附加符号 表示。该附加 符号可根据需要单独或者同时标注在相应公差值和(或)
基准字母的后面。
最大实体要求标注
`
Wang chenggang
2)最小实体要求用规附加符号 和(或)基准字母的后面。
表示。该附
表面。
面轮廓度的全周符号标注 `
Wang chenggang
2)以螺纹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默认为螺
纹中径圆柱的轴线,否则应另有说明,例如以“MD”表示
大径,以“LD”表示小径。
螺纹大径、小径的标注
`
Wang chenggang
4.2.7限定性规定
要素限定范围几何特征的公差框格
`
Wang chenggang
`
Wang chenggang
4.2.2 公差框格
一般公差框格
用于多要素的公差框格
`
单一要素多几何特 征的公差框格
Wang chenggang
4.2.3
被测要素的标注
被测要素标注Ⅰ
被测要素标注Ⅱ
`
Wang chenggang
4.2.4 公差带的标注
1)一般情况下,没有专门规定,公差带的宽度方向就是 给定的方向或垂直于被侧要素的方向。
2、几何要素图解
`
Wang chenggang
基本术语和定义》(GB/T 18780.1-2002), 定义术语中“轴线(axis)”和“中心平面 (median plane)”用于具有理想形状的导出要素, 而术语“中心线(median line)”和“中心面 (median surface)”用于非理想形状的导出要素。 此外,在工程实践中,被测要素(分为单一要 素和关联要素)和基准要素等术语也广泛使用。
2)公差带的方向: 对于形状公差,公差带的放置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对于方向公差,公差带的方向应由被测要素与基准的
几何关系来确定。 测量方向 公差带宽度方向
3)公差带的位置:
A 、浮动位置公差带,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公差带随实际表面 位置不同而浮动。 B 、固定位置公差带,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给定,与实际尺寸 无关; `
`
Wang chenggang
4.2.6 附加标注
1) 如果轮廓度特征适用于横截面的整周轮廓或由该轮
廓所示的整周表面时,应采用“全周”符号表示.
线轮廓度的全周符号标注
`
Wang chenggang
“全周”符号并不包括整个工件的所有表面,如下图中
的表面a和表面b,只包括由轮廓和公差标注所表示的各个
`
Wang chenggang
4.1.5 理论正确尺寸
当给出一个或一组要素的位置、方向或轮廓度 公差时,分别用来确定其理论正确位置、方向或轮廓 的尺寸称为理论正确尺寸(TED)。
注意:1. TED也用于确定基准体系中各基准之间的方 向、位置关系。 2. TED没有公差,并标注在一个方框中。
`
Wang chenggang
`
Wang chenggang
4.1 几何误差分类及常用术语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概述 2、几何公差的分类 3、几何要素 4、公差带 5、基准 6、理论正确尺寸
`
Wang chenggang
概述
加工误差的来源 1、 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所构成的工艺系统 本身存在的各种误差; 2、 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因受力变形、热变形、 振动、刀具磨损等影响产生的加工误差。 1、尺寸误差 误差的表现形式 2、几何误差 3、表面粗糙度
`
Wang chenggang
波距
P
P-P


Δ
1
Δ
3
Δ
P
2
图4-1 零件的几何误差 Δ1、Δ2——形状误差;Δ3——位置误差 `
Wang chenggang
几何误差对于零件使用功能的影响
1、光滑工件的间隙配合中,形状误差使间隙分 布不均匀,加速局部磨损,零件工作寿命降低; 2、在过盈配合中造成各处过盈量不一致而影响 连接强度; 3、对于在精密、高速、重载或在高温、高压条 件下工作的仪器或机器的影响更大。
球内的区域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
Wang chenggang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区域
两等距曲线之间的区域
圆柱面内的
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两等距曲面之间的区域 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
`
Wang chenggang
2、公差带的大小方向位置
1)公差带的大小:指公差带的直径或宽度。
公差带的大小代表了所要求几何公差精度的高低。
4) 在公差带前加注“Φ ”,则公差带是圆柱形或圆形;
加注“SΦ ”则公差带是球形。
0.01
0.0
1
基准平面
0.01
基准点
0.3 40
0.3
25
基准平面 30 基准平面 基准平面
Wang chenggang
`
5)一个公差框格可以用于具有相同几何特征和公差值
的若干个分离要素。若干个分离要素给出单一公差带时,
加符号可根据需要单独或者同时标注在相应公差值
最小实体要求标注
`
Wang chenggang
4.2.10自由状态下的要求
对于非刚性零件自由状态下的公差要求,应该用在 相应公差值的后面加注规范的附加符号 各附加符号 差框格中。 的方法表示。 和CZ可同时用于同一个公
自由状态下的几何特征公差框格 `
Wang chenggang
第四章
几何公差
`
Wang chenggang
本章主要授课内容:第一节几何公差的分类以 及常用术语、第二节几何公差的标注、第三节几何 公差及公差带、第四节公差原则、第五节几何公差 数值及应用、第六节几何误差的检测等。 课时分配:本章六节课的授课分为三次,第一 、二节课一次,第三节课一次、第四、五、六节课 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