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阿片样镇痛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阿片样镇痛药
*阿片(opium)即鸦片的简介(来源、用途)
阿片是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未成熟蒴果被划破后流出的白色液汁,干燥后呈棕黑色膏状物。→阿片内含多种复杂成分,其中的生物碱具有药理活性。阿片中分离到20多种生物碱,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吗啡,其它成分尚有可待因(Codeine)、蒂巴因(Thebaine)等。
吗啡是用于临床的镇痛药;可待因镇痛作用为Morphine的1/10,主要用作镇咳药;蒂巴因为半合成镇痛药(阿片样激动剂埃托啡(eterphine)、阿片样拮抗剂纳络酮(nalotone)等)的合成原料。
吗啡于1806年从阿片中分离提取出来,1923年确定了化学结构,1952年完成了合成工作。
*吗啡的药理活性:
吗啡除具有强镇痛活性(显著减轻或消除疼痛)、镇静和欣快作用外,还有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治疗剂量时呼吸抑制、血压降低、恶心呕吐、大小便困难、嗜睡等,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吗啡反复使用,易产生耐受性、成瘾性,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危害极大。
寻找成瘾性小、不良反应少的理想镇痛药成为研发新镇痛药的目标。
*在研究构效关系、开发新镇痛药方面所做的工作:
1、对吗啡进行结构修饰——半合成镇痛药。
2、简化吗啡结构——合成镇痛药和吗啡拮抗剂;
——具有阿片样激动/拮抗作用成瘾小的镇痛药、高效镇痛药。(近年的发展)*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内源性镇痛物质、阿片受体
阿片样镇痛药作用机理的研究认为:阿片样镇痛药(Opioid Agents)通过与体内高度特异性受体部位结合后产生药理活性。阿片样镇痛药是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产生减轻剧烈锐痛或钝痛等药理活性。
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及内源性镇痛物质
阿片样镇痛药(阿片样激动剂、拮抗剂和激动/拮抗剂)是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是内源性镇痛物质。阿片受体与其内源性配体相互作用,除调节疼痛感觉外,还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继1975年发现内源性具有吗啡样镇痛活性的脑啡肽之后,又发现了内啡肽、强啡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
现代科学技术证实:人类的脑内、脊髓组织中、外周神经系统存在阿片受体。体内阿片受体通常被认为主要分为μ(mu)、κ(kappa)、δ(delta)三种。
*阿片样镇痛药的作用:药物通过模拟内源性阿片样肽类与阿片样物质受体(Opioic receptor)(简称阿片受体)相互作用,通过影响局部神经元及体内的疼痛调节回路,导致产生镇痛及其他治疗效用和副作用(导致产生多种药理作用)。
*阿片样镇痛药的分类:
阿片样镇痛药按其来源可分为四类:阿片生物碱类;半合成镇痛药;合成镇痛药和内源性阿片样肽类。
阿片样镇痛药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三类:阿片受体激动剂;混合的激动-拮抗剂(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和阿片受体拮抗剂。
*阿片样镇痛药受国家颁布的《麻醉药物管理条例》管理。
第一节吗啡及相关的阿片样激动剂
吗啡(Morphine)、哌替啶(Pethidine)为μ受体激动剂,强啡肽为κ受体激动剂,脑啡肽为δ受体激动剂,喷他佐辛(Pentazocine)、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为混合的激动-拮抗剂(Mixed Agonist-Antagonist),纳洛酮(Naloxone)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一、阿片生物碱类
(一)盐酸吗啡(Morphine Hydrochloride)(μ阿片受体激动剂)
1.吗啡的化学结构
药用吗啡从阿片中提取制备,具有左旋光性,临床用其盐酸盐或硫酸盐。
吗啡的镇痛活性与其立体结构严格相关,仅(-)-吗啡有活性。
天然的吗啡具有左旋光性,左旋吗啡((-)-Morphine)是由5个环稠合而成的刚性结构。
A、B和C环构成部分氢化的菲环,C和D环构成部分氢化的异喹啉环,分子中有5个手性中心(5R,6S,9R,13S,14R),B/C环呈顺式,C/D环呈反式,C/E环呈顺式,环D呈椅式构象,环C呈半船式构象,环A以直立键连接在环D(哌啶环)的4位上。(-)-吗啡的构象呈三维的"T"形,环A,B 和E构成"T"型的垂直部分,环C,D为其水平部分。
吗啡结构中3位有酚羟基,呈弱酸性; 17位的叔氮原子呈碱性,因此能与酸或强碱生成稳定的盐使水溶性增加。临床上常用其盐酸盐。
右旋吗啡无镇痛及其他生理活性,自然界中不存在,只能人工合成。
2.吗啡的性质:
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能溶于水,极易溶于沸水,略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乙醚。具有左旋光性。
稳定性
(1)3位酚羟基的存在,使吗啡及其盐的水溶液不稳定,放置过程中,受光催化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色变深。生成毒性大的双吗啡(Dimorphine)或称伪吗啡(Pseudomorphine),氧化反应机理为自由基反应。产物还有N-氧化吗啡和微量的甲胺。
吗啡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影响,pH4最稳定;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受紫外线照射或重金属离子(如铁离子)的催化可加速其氧化反应。
(2)吗啡与盐酸或磷酸加热反应,经分子重排生成具有邻二酚结构的阿扑吗啡(Apomorphine),更易被氧化。在碱性(碳酸氢钠)条件下阿扑吗啡(Apomorphine)水溶液被碘试液氧化,生成邻醌化合物。该氧化产物在有水和乙醚存在时,水层呈绿色,醚层呈宝石红色,中国药典用此反应对盐酸吗啡中的杂质阿扑吗啡作限量检查。
(3)吗啡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2-亚硝基吗啡,加入氨水至碱性时显黄棕色。可待因无此反应,可以以此反应对可待因中的杂质吗啡作限量检查。
3.吗啡的体内代谢
吗啡口服,因肝脏的首过效应是吗啡的生物利用度仅为25%。
主要代谢反应为:吗啡3位葡萄糖醛酸轭合物几乎没有活性
吗啡6位葡萄糖醛酸轭合物为活性代谢物
次要代谢反应为:吗啡N-脱甲基生成去甲基吗啡。
4.吗啡的用途
吗啡为μ阿片受体强激动剂,镇痛作用强,具有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包括连续使用成瘾可产生耐受和依赖,呼吸抑制等,滥用危害极大。需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管理
(二)磷酸可待因 (Codeine Phosphate)
→←↑——
1.可待因的性质:
磷酸可待因具左旋光性,为白色细微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可待因在氨试液中有一定的溶解性,磷酸可待因水溶液可溶于氨试液而不会出现沉淀。可待因在阿片中含量较低,主要以吗啡为原料经甲基化反应制备,产品中可能引入吗啡,药典采用吗啡与亚硝酸反应后,在氨碱性下显棕黄色(可待因无此反应),进行限量检查。
可待因分子中无游离酚羟基,性质较吗啡稳定,但遇光仍易变质,需避光保存。
2.可待因的体内代谢
代谢反应为:可待因N-脱甲基生成去甲基可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