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 0—3岁 C. 0—6岁 D. 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 )。
A. 横向研究B. 纵向研究C. 平行研究D. 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 )。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 )。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 D )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
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 )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 )进行思考。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2019下国开《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完结版}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本科)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C.象征性游戏
D.创造性游戏
我的答案:BC
得分:4分
33、
以下哪些术语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关( )。
(4 分)
A.强化
B.替代强化
C.观察学习
D.无尝试学习
我的答案:BCD
得分:4分
34、
婴儿思维的显著特征表现在( )。
B.认识
C.回忆
D.再现
我的答案:ABD
得分:4分
30、
揭示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有( )。
(4 分)
A.纵向追踪
B.习惯化范式
C.三山实验
D.优先注视范式
我的答案:BD
得分:4分
31、
下列关于婴儿大脑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有( )。
(2 分)
A.相关设计
B.横断设计
C.纵向设计
D.交叉设计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7、
使心理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
(2 分)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遗传、生理成熟与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
我的答案:C
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11、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2 分)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12、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22、
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第至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本科)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2022年春季学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次平时作业-1
2022年春季学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次平时作业-1
一、单选题(共5题,共20分)
得分:20分
1、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是()。
A :
重复
B :
独白
C :
双人或集体独白
D :
命令
【正确答案】:D
2、()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A :
1-2岁
B :
2-3岁
C :
3-4岁
D :
4-5岁
【正确答案】:C
3、关于幼儿记忆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记得快忘得也快
B :
容易混淆
C :
语词记忆占优势
D :
机械识记为主
【正确答案】:C
4、在()的孩子已经明白成人不在视野范围内后还会继续出现。
A :
无分化阶段
B :
低分化阶段
C :
依恋形成阶段。
D :
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正确答案】:C
5、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 把被研究者称为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标准答案(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 把被研究者称为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平时作业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作业题目为:(任选一题)1、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用一种你最感兴趣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来分析实践中的两个实例要求:字数1000字左右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各类理论的学习,我觉得收获很大,认识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发展轨迹,对于指导幼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大帮助,一些困扰由于因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指导,变得游刃可解。
邻居家的女儿大咪今年九岁正处于小学三年级,对数学很厌烦,听到这个消息,我惊讶地扶了一下下巴。
大咪的父母可没在她的教育上少投钱,妈妈在幼儿园小班就给大乖报了几千大洋的奥数班,带着这个疑问,我去找大咪聊天。
大咪告诉我,其实她从一年级数学就很吃力,尽管学过奥数,可刚到小学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数学能力比不上其他孩子了,大咪对此挫败感很强。
而邻居夫妻却一口咬定大咪是在胡说八道,他们觉得大乖学不好数学是因为没有耐心,别的孩子可以一屁股坐几小时,而大乖只要坚持二十分钟就走神。
大咪这么聪明,如果静下心肯定能比其他孩子学得好,说学习吃力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偷懒找借口。
其实只要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格赛尔的成熟势力理论为指导原则,我觉得正是邻居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没有认识清楚,属于拔苗助长型,使用强制性手段虽然在开始阶段可能有点效果,但是从孩子发展的情况来看很早就产生了你逆反心理。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完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他发现,在多次实验中,他发现不管识字、穿衣、做算术题,甚至是社交学习,都存在着黄金教育时段。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如果学东西很慢,那多半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具备。
孩子在身体条件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准备好了,他才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学习就会发生。
如果孩子在身体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只会白白浪费孩子最宝贵的时间。
提前学习的另一大危害,或许会让孩子陷入低自尊,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去体会自己的价值。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儿童心理形考任务作业一问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儿童心理形考任务作业一问题及答案一、概念题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发展: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揭示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异同,从而为把握社会心理现象中的普遍性提供认识依据的一种方法和活动。
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指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或群体为对象的研究。
年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有两层意义,一是代际文化与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一是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城乡文化与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关于前者,我国研究很少,多数属于社会学、青年学研究。
心理学家做的研究汗牛充栋,基本都是后者。
比较不同民族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阶段,不仅是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得其始时髦,也是国内20世纪90年代的热点。
这些研究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验证西方心理学理论比如皮亚杰智力理论的跨文化适应性,比如佛洛伊德理论的民族文化检验等。
后来才发展到国内汉族主流文化与民族亚文化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比较研究,为民族教育提供心理学理论支撑。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的规律或特点。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学前儿童心理学1至4作业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至4章答案第一次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7.一般认为,婴儿从(D 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二、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
(错)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对)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对)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错)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10、 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 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元认知: 2、智力: 3、性别角色: 4、移情: 五、简答: 1、儿童的话语发展有哪些特点 2、游戏对儿童有何作用 3、如何控制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4、如何理解儿童的好奇好问及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六、论述: 1、联系工作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主动感 的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器 8、()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A、家庭 B、幼儿园 C、儿童游乐场所 9、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10、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C.自我中心性 D.具体形象性 11、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 A、2-3 岁 B、岁 C、岁 D、4-5 岁 12、不属于儿童口吃的原因的是() A、生理原因 B、心理原因 C、暗示 D、模仿 13、“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4、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在() A、3 岁左右 B、4 岁左右 C、岁 D、岁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技法者 B、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 C、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受段 D、情绪情感于儿童个性的形成有关 二、填空: 1、儿童发展心理学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为、、。 2、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 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这几个阶 段:、、、。 4、人们把情绪结构分成四个组成部 分:、、、。 5、弗洛伊德十分重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认为早期的发 展变化决定了人格发展特征和心理生活正常与否。 6、埃里克森认为 3-7 岁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 是,而是获得。 7、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8、男女儿童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1),(2), (3)。 9、儿童的道德认知包括:、以及三个方面。 10、幼儿自我评价有几个特点:(1),(2),(3)。 三、判断:
2022年春季学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次平时作业-1
2022年春季学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次平时作业-1一、单选题(共5题,共20分)得分:20分1、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A :自然基础B :必要条件C :自然前提D :本质【正确答案】:C2、()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 :微笑B :哭泣C :愤怒D :嫉妒【正确答案】:A3、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
A :神经系统B :呼吸系统C :循环系统D :泌尿系统【正确答案】:A4、“印刻效应”不仅存在于()里,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
A :高等动物B :哺乳动物C :卵生动物D :低等动物【正确答案】:D5、()是研究者事先提出一个假设,然乎通过观察收集资料来证实假设的过程。
探索型观察B :验证型观察C :结构性观察D :非结构性观察【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共5题,共20分)得分:20分1、在生命的最初半年中,大脑皮层相继开始形成等各种内抑制()。
A :分化抑制B :消退抑制C :延缓抑制D :加速抑制【正确答案】:A B C2、将生物学的性别与社会对性别的要求融进个体的之中的过程就是儿童性别化的过程()。
A :思维B :直觉C :行为D :自我知觉【正确答案】:C D3、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证研究法B :观察法C :理论研究法D :调查法【正确答案】:A C4、()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A :B :视觉C :听觉D :知觉【正确答案】:A D5、以下哪些发射属于无条件反射()。
A :捉握反射B :惊跳反射C :食物反射D :巴宾斯基反射【正确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共5题,共20分)得分:20分1、横向研究是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正确答案】:B2、形象记忆占优势是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之一。
【正确答案】:A3、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正确答案】:A4、发展的阶段性重点描述了量的增减。
发展心理学作业
发展心理学作业一、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本文将重点探讨儿童期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二、儿童认知发展1. 传感期(0-2岁)在传感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接受信息,并开始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发展对物体的感知和触觉能力,并逐渐学会通过观察和摹仿来学习。
2. 前操作期(2-7岁)在前操作期,儿童开始发展出符号思维和想象力。
他们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示对象和事件,并开始形成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时,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了更好的理解,并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3. 具体操作期(7-11岁)在具体操作期,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此时,他们开始学会分类、排序和量化,并能够理解数量和空间的概念。
4. 形式操作期(11岁及以上)在形式操作期,儿童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成人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并能够处理复杂的问题。
此时,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则。
三、儿童情绪发展1. 基本情绪(出生后几个月)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儿童表现出基本的情绪反应,如欢跃、悲哀、愤怒和恐怖。
他们开始对外界刺激做出积极或者消极的反应,并通过面部表情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自主情绪(1-2岁)在1-2岁时,儿童开始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情绪。
他们开始体验到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并学会使用简单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时,他们也开始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并能够适应他人的情绪。
3. 情绪调节(3-5岁)在3-5岁时,儿童开始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并学会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此时,他们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学会适应他人的情绪。
4. 情绪认知(6-12岁)在6-12岁时,儿童的情绪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一)
《小孩发展心理学》平常作业(一)一、选择题1、对小孩心剪发展起作用的看法中()是目前广泛认可的看法。
A 、绝对决定论B、共同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2、小孩语言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纪段是()。
A. 6 个月— 1 岁B.1 岁— 1.5 岁C.1.5 岁—2 岁D.2 岁—3 岁3、我国最早讲解小孩心理学的是小孩心理学家()。
A 、肖孝嵘B 、陈鹤琴C 、黄翼4、()是保持小孩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 想象B. 思想C. 记忆D. 语言5、()是拥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藏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A 、染色体B 、DNAC 、基因6、以下属于小孩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直接刺激词的反响B. 词的刺激直接反响C.直接刺激直接反响D. 词的刺激词的反响7、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 岁小孩处于()阶段。
A 、口唇期B、肛门期C、性器期D、潜藏期E、生殖器8、()是小孩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A 、家庭B、少儿园C、小孩游玩场所9、以下那一期间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期间()。
A. 婴儿期B. 学先期C. 少年期D. 先学先期10 、以下属于少儿直觉行动思想特色的是()。
A. 思想动作的内隐性B. 初步的间接性、归纳性C. 自我中心性D. 详细形象性11、小孩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A 、2-3 岁 B、1.5-2 岁 C、1-1.5 岁 D、4-5 岁12、不属于小孩口吃的原由的是()A 、生理原由B 、心理原由C、示意 D 、模拟13、“三座山实验”的设计者是()A 、维果斯基B 、皮亚杰C 、蒙台梭利D 、福禄贝尔14、培育小孩正确发音的重点期是在()A、3 岁左右B、4 岁左右C、1-1.5 岁D、1.5-2 岁1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情绪感情是小孩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技法者B、情绪感情推进组织小孩的认知活动 C 、情绪感情是小孩人际交往的重要受段 D 、情绪感情于小孩个性的形成相关二、填空:1、小孩发展心理学常有的研究设计种类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的观点中()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
A、绝对决定论B、共同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2、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一1岁B.1 岁一1.5岁C.1.5 岁一2岁D.2 岁一3岁3、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
A、肖孝嵘B 、陈鹤琴 C 、黄翼4、()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 思维C. 记忆D. 语言5、()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A、染色体 B 、DNA C 、基因6、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一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一词的反应7、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 岁儿童处于()阶段。
A、口唇期B、肛门期C、性器期D潜伏期E、生殖器8、()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A、家庭B、幼儿园C儿童游乐场所9、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B.学前期C. 少年期D.先学前期10、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B. 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C. 自我中心性D. 具体形象性11、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A 、2-3 岁B 、1.5-2 岁C 、1-1.5 岁D 、4-5 岁12、不属于儿童口吃的原因的是()A、生理原因B、心理原因C、暗示D、模仿13、“三座山实验”的设计者是()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14、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在()A、3 岁左右B 、4 岁左右C 、1-1.5 岁D 、1.5-2 岁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技法者B、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C 、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受段D情绪情感于儿童个性的形成有关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二、填空:1、儿童发展心理学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为、、。
2、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
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这几个阶段:、、、。
4、人们把情绪结构分成四个组成部分:、、、。
5、弗洛伊德十分重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认为早期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人格发展特征和心理生活正常与否。
6、埃里克森认为3-7岁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而是获得。
7、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8、男女儿童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1),(2),(3)。
9、儿童的道德认知包括:、以及三个方面。
10、幼儿自我评价有几个特点:(1),( 2),( 3)。
三、判断:()1、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出生到17、18 岁。
()2、儿童脑的发展有其严格的程序性,他的发展基本上是逐渐与连续的,而且是等速的、直线的。
()3、成熟早期是行为开始学习训练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效果最好,()4、儿童在一岁左右讲出了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标志着儿童进入了语言准备期。
()5、帮助儿童克服紧张的常用方法是让儿童学会观察和模仿。
()6、儿童区分性别角色或性别定型化的过程,就是将生物学的性别与社会对性别的要求融进社会行为之中的过程。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7、虽然男女两性在智力差异总体上是不平衡的,因为男女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8、早期依恋的形成容易对儿童的个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儿童变得胆小、懦弱。
()9、学前儿童游戏时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游伴,且年龄越小,游伴越少,互相合作程度越低。
()10、儿童要避免社会道德不允许的行为,要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就必须学会自我控制,而且自我控制越强越好。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四、概念解释:1、心理发展关键期(最佳学习期):3、性别角色:4、替代强化:五、简答:1、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良好的情绪有哪些方面的特征?3、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有何作用?4、提高儿童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六、论述:(15)和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二)、选择题)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1、(的实践。
A观点或角色的采择B交往技能的训练C角色扮演2、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 客观性B. 发展性C. 教育性D. 理论性3、()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
A婴儿期B 学前期 C 学龄期4、()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 记忆B. 想象C. 感知觉D. 思维5、()既是儿童学习社会化技能的强化物和榜样,又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的镜像。
A父母B教师C同伴6、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 顶叶B. 颞叶C. 枕叶D. 额叶7、()有利于儿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能力的,而且对提高自信、适度表达情绪、抑制极端冲动有用。
A观点或角色的采择B交往技能的训练C角色扮演8、学前儿童颜色视觉(辨色力)何时发生()。
A. 出生后三个月B.1 岁C.6 个月D.2 岁9、幼儿的基本活动是()。
A游戏 B 学习C 劳动10、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A.直接刺激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一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11、下列哪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B.学前期C. 少年期D. 先学前期12、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B. 颞叶C. 枕叶D. 额叶13、下列属于幼儿中期心理特点的是)。
A.思维具体形象B.爱模仿C.好学好问D. 个性初具雏形14、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分钟左右A.15分钟左右B.3~5 分钟左右C.20分钟左右D.10 分钟左右15、对于幼儿性格最特出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活泼好动B、好奇好问C、自制力强D、易受暗示、模仿性二、填空题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2),(3),(4),(5),(6),(7)。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的作用,相信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 (2),(3),(4 )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和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和,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
三、判断:( )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
四、概念解释:1、元认知:2、智力: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3、性别角色:4、移情:五、简答:1、儿童的话语发展有哪些特点?2、游戏对儿童有何作用?3、如何控制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4、如何理解儿童的好奇好问及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六、论述:1、联系工作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主动感的?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