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本素材 落实动态问题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统编教材的使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举措。
统编教材是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写、统一使用的教材,旨在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促进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推广和应用统编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使用不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如何找准统编教材的教学重点,夯实教学内容的落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推动统编教材的落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优化统编教材的使用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1.2 问题阐述统编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统编教材内容繁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找准重点,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学生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欠缺,语文素养提升速度较慢。
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时缺乏一套系统化的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找准点,夯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1.3 研究意义统编教材作为教育系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使用效率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统编教材使用效率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找准教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从而指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统编教材使用效率还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教育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通过对统编教材使用效率的研究,可以为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出积极贡献。
新课标下用好仿写教材资源有效落实读写结合训练
新课标下用好仿写教材资源有效落实读写结合训练一、首先谈谈教学中的几点感受1.多年来,我对作文教学都感到特别头疼,作文教学少方法,缺乏合适的专门教材,基础差,效果差,长期以来困扰着许多教师,主要表现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严重脱节,学生头脑中缺乏材料,内容空洞、形式单调、生活气息不浓、缺少真情实感。
2.新课标多写作的要求中多处谈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语文倡导的重要的教学理念。
多年来,我通过对语文新教材的分析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发现,深刻的感受到从仿写入手,从名家名篇中去吸取写作的养分,无疑是写作初期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分析教材发现:研讨与习作中有不少写作拓展中的仿写练习,正是编者实现教材阅读到写作实践的重要介质,这些可以是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必不可少的好材料。
3.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教材课后有关仿写的拓展练习的功用,斩断了课程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的最佳途径。
故对此内容重视不够,盲目性、随机性较大,缺乏必要的指导、练习、点评,教师如能重视处理好相关题目,一定能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写作的技能,把作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阅读与写作练习的有效结合。
二、下面我们来看看仿写训练的相关的基本理论初中生“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
从心理学角度看,“模仿是人之天性,是一种心理需要,更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
现代心理学鉴证:学习写作也需要经过模仿这一环节。
从写作训练的整个过程来看,仿写也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朱熹说过:“古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
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叶圣陶把模仿看成是初学写作者的重要突破口。
仿写学到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运用到作文中,无异于如虎添翼,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三、探究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准确理解仿写的含义,把握编者的意图。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浅谈如何用好、用活教材
浅谈如何用好、用活教材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反思教材的教学效果时,便会发现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观强调和重视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教学的创造,因此教材的内容多被视为范例,特别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道德话题,教材多半会呈现范例。
但过于强调范例,教材回归于学生现实生活,不免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弃教材内容而不用;或简单越过教材上的范例,仅仅把教材上的范例视为一种导入、开场白,进而避开教材的内容,而忽略了教材本身存在的教学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用活教材呢?我认为要从老师,教材,学生三方面去切入剖析。
1、老师是用好教材的“伯乐”。
教材作为服务教学的一种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最基础、最直接的载体。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载体呢?把它看作你这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还是把它看作你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这个问题将判断出你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
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教材"模式转变为更科学的"用教材教"模式,使教材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积极提倡教师根据客观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简单地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既创新又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所以,1、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传统的"教教材"教学行为转变为更科学的"用教材教"教学行为。
2.教师本身素质至关重要,关系到他能让教材发挥多少价值。
2、准确定为教学价值是用好教材的前提现行的语文教材既有原生价值,又有其教学价值,具有双重性。
所谓原生价值即信息传播价值,包括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和消闲价值。
而教学价值即信息处理价值或“言语智慧”,这是语文教材所独有的,与其它学科的区别之所在。
而老师们又常常关注了教材的原生价值,忽略了教材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是通过教材本身直接“陈述”出来的,那么,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则隐含在这种“陈述”本身之中,“陈述”自身隐含着如何“陈述”的智慧。
初三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资源
初三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资源之一。
在初三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入高中、参加中考等重要考试,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初三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资源。
一、精选教材内容在初三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相对较多,教材内容也较为繁杂。
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着重讲解关键知识点,避免在课堂上局部篇章过多纠缠,导致时间无法充分利用的情况。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选取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预习和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其次是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应该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讲的知识。
然后是巩固和拓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目和拓展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是复习与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复习课程内容、留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做好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案例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增加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和生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合理规划教学进度教学进度的合理规划对于初三教学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都能得到充分的时间和重视。
同时,应该合理安排复习和预习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够掌握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大程度的提高。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活用课本素材 打造有效课堂
活用课本素材 打造有效课堂摘要:政治教师们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花大力气努力查找大量的新的教学素材,舍弃了课本提供的东西,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堆积了大量材料的课堂并没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舍本逐末,更加使学生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兴趣。
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合理活用课本的一些经典素材,将查找材料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恰当应用材料和教材的分析处理上反而能大造出有效的政治课堂,赢得学生,实现教育的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1、政治学科的困境引发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材料的“新颖有趣”,而有意舍弃了教材提供的素材。
政治课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的,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政治课却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
学生们大多不愿意上政治课,原因是有些学生认为不是高考内容,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政治课的时间拿来做理科练习,有些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离现实生活太远,都是夸夸其谈的大道理。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找回学生关注的目光,政治教师们往往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寻找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此事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大多数教师所推崇。
很多教师因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最新素材充实课堂,应用新素材当然符合政治课时代性强的特点,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倾向,很多教师认为课本所提供的素材比较陈旧,学生自己会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课本素材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只有新颖有趣的材料,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故意舍弃课本素材,结果造成舍本逐末。
2、教师对新材料的处理不到位,使得所选用的材料不仅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反而造成材料喧宾夺主。
有些教师力图通过材料来说明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材料的丰富,也有些教师舍不得把自己找到的自认为比较好的材料舍掉,从而造成材料的简单堆积,反而冲击了教学内容,造成材料喧宾夺主,使得课堂变成了材料的展示场或故事会,而不是一节逻辑严谨的政治课。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讲的是高一下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讲解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时,该教师出示了大量的图片材料,展示消费对象的变化来说明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并如法炮制来解决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
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
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经过新课程的改革,思想政治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教材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强调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构架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体系。
为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点课题。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辅助文的名言对提高课堂实效有很大作用,如果在教学中用好名言这种资源,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教材资源。
《生活与哲学》全册名言有如下特点: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提纲携领、承上启下。
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而有效的运用好名人名言,会让课堂增添不少色彩。
一、抛砖引玉,言简意赅。
精心设计。
语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工具,导入做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又能使教师讲课全过程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反之,教师如果平铺直叙,学生就会兴味索然、思想不能集中,教师当然也难以得心应手,费力不讨好,结果就是事倍功半。
因此,教师应重视导入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而使用名言,无疑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如在第一课中讲哲学的作用,用了陈云一句“学好哲学,终生受益”,那么什么样的哲学才能终生受益?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材第十一课第二框,导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为什么他们对人民有这么高的评价?带这个疑问进入本框内容社会历史的主体。
通过内容的学习,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对人民有如此高的评价。
学生便能顺理成章地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二、承上启下,浑然一体。
顾名思义,过渡就是指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如能过渡得好,会使课堂教学结构严密,层次清楚,而又脉胳贯通,浑然一体,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过渡不好,使人感到思路跳宕,杂乱无章,逻辑混乱,那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活用课本素材,优化课堂教学
活用课本素材,优化课堂教学作者:陈琼婉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陈琼婉【摘要】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要深入钻研教材,读懂编者的意图,灵活运用课本素材,充分发挥课本素材的导学功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课本素材;活用;优化根据《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并且,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近十年,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都较为简单,以简单素材为主,有些数学概念都没有直接给出。
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全面研究过教材,站在编者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素材?通过对教材的全面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教材是遵循《课标》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能感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课本素材是很好的教学依据,只有理解了素材的用意,用好素材,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以下是个人对“活用课本素材,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完善素材,感悟新知摸球游戏:(1)从盒中任意摸出一球,一定是红球吗?(2)摸几次试试看,每次都能摸到红球吗?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第1课“一定摸到红球吗”,课本以“一图两小问”作为概念学习的主体内容,素材简单,其实内含深意,本人从所需学习的概念入手,对素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进而理解编者的用意,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取三个不透明盒子,事先将盒子编号:1号、2号、3号,将5个红球和5个白球放入1号盒子中,将10个白球放入2号盒子,再将10个红球放入3号盒子,注意这些球除颜色不同外其它都完全相同。
浅议让课本内容动起来
浅议让课本内容动起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抓教材的重点难点,精讲,反复的操练语言点。
授课方式单调,乏味。
仅仅是为考试而学习。
从而使得同学们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此状况下也扭曲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的实质和要求。
如何摆脱或者说抛弃此现象呢?也就是说,脱离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还英语作为语言交际工具的本质呢?(一)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教材内容丰富起来,使其具有灵动性,鲜活性。
教学课件能做到图、文、声、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运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
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像机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进而也使课堂“活”起来。
例如初三教材中Unit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被动语态,同学们对这一语法形式初次接触,如何将枯燥乏味的语法变得生动,具有趣味性。
我用一个例子:We should wash our face every day .在说的同时用体态语言展现其含义,反复几次,然后说Our face should be washed by us.将其板书在黑板上。
引导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实例操练。
然后将自己设计的课件呈现出来,用图,文,声,色的形式把第一部分的内容展现,给同学们创设语境氛围,使课本内容丰满起来。
(二)在英语课堂中,对话模拟是锻炼和巩固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
利用多媒体,全真模拟对话,让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同时新颖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新鲜的语言世界。
在此过程中,也练习了同学们的口语和听力,且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本质。
(三)学习教材,改编教材。
初三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篇较长的文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感到特别的头痛。
它往往囊括了整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语法,并且还有一些闪光句子值得我们去记忆。
因而我不是简单的将其作为阅读理解处理。
在同学们掌握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自己改编。
活用教材内容 实施智慧教学
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变革。
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了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
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成为了当前的一个教学趋势。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
一、充分认识教材内容活用教材内容,首先要充分认识教材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教材的编写背景、内容结构、知识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内容的精髓。
只有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实施智慧教学。
二、创新教学方式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座位上,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想实施智慧教学,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案例分析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提高教学效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将枯燥的教材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
浅谈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随着统编版教材的推行,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意味着要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面我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谈一些可以帮助落实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策略。
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材研究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要求,了解教材的思维模式和学科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和课文背景。
只有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课文进行教授,通过多媒体、实物、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外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对于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扩展性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例如写作、演讲、作文等,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
语文教学是一门人文科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际交往能力。
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现真正的教与学的互动。
要落实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教师应具备教材研究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插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有时候学生可能对教材的插图感到乏味或者不够生动,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材插图,使之更加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一些优化教材插图的方法:1. 增添色彩和细节:在教材插图中增加一些色彩和细节,可以使插图更加鲜活生动。
在插图中添加一些背景场景、人物形象或者其他细节,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 制作动态插图:将教材插图制作成动态图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态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的变化过程,并增加记忆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制作动态插图展示板块漂移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板块漂移的原理和特点。
3. 制作互动插图:利用现代技术,将教材插图制作成互动插图,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制作一个带有互动功能的插图,让学生在插图上点击,答题,参与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4. 制作故事性插图:将教材插图制作成故事性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故事性插图可以使学生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制作一个故事性插图,讲述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来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等。
5. 制作对比插图:对比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知识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制作一个对比插图,将两个几何图形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插图来理解两个图形的特点和区别。
如何落实课本内容作文
如何落实课本内容作文
《如何落实课本内容》
哎呀呀,说起落实课本内容,这可太重要啦!就拿我学语文来说吧。
有一次上语文课,学到了一首古诗,那可是老师重点讲解的内容呀。
我当时就在想,得好好把它记住。
于是呢,我就像个小侦探一样,把那首诗反反复复地读了好多遍,还逐字逐句地琢磨,啥意思呀,有啥意境呀。
我还在脑子里想象出了一幅画面,就好像我自己走进了诗里的那个场景一样。
比如说诗句里提到了一座山,我就在脑子里使劲想那山是啥样的,高不高呀,有没有树呀。
然后是一条小溪,我就想象着那溪水潺潺流淌的声音。
哇,这么一番操作下来,感觉这首诗一下子就活灵活现起来了呢。
放学回到家,我还不忘记再回味回味,给爸爸妈妈讲讲我脑子里的画面,这可让我把那首诗记了个牢牢的。
咱可不能光学了就不管了呀,得把课本内容真正落实到心里去。
就像我这样,通过细致的想象和反复回味,才能把那些知识变成自己的呀。
这样以后再遇到相关的内容,我就能马上想起来,这才叫真正落实了课本内容呢!
以后呀,我还要用这种方法对待其他课本内容,让自己的知识宝库越来越充实!嘿嘿!
总之呀,落实课本内容就得下点功夫,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那些知识牢牢地扎根在我们的脑袋里哟!。
活用教材内容 实施智慧教学
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现今,智慧教学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词,指教师学会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地设计教学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要实施智慧教学,关键在于活用教材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材内容,实现智慧教学的目标。
1. 清晰明了的课堂布置在课堂中,教师常常需要将教材内容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此时可以采用一些老师最喜欢用的工具,比如 PowerPoint 投影、粘贴纸、白板等,将必要的信息显示出来。
如以 PowerPoint 投影为例,可以设置动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创建互动题目,让学生自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由此可见,落实清晰明了的课堂布置,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引领学生阅读对于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内容可能会较为抽象。
但是,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教材,提高学生阅读效果。
例如,在开始时让学生角色扮演,将自己变成课程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或角色;或者设计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可以更轻松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到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中。
3. 利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实现智慧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掌握知识点,并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微观经济学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案例研究企业经营的模式,让学生全面学习市场运作的规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涉及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相对生动、形象,有助于关注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跟进课程内容。
总之,智慧教学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宽广视野和丰富经验,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意识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注重学生的需求,善于活用各种教材内容,切实实现智慧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材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教材动态调整实施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编写和调整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材的质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材的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教材动态调整的必要性、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估进行阐述。
首先,教材动态调整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只有不断调整和更新教材,才能与时俱进,保持教育内容的新颖性和前瞻性。
此外,教材的动态调整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教材动态调整的实施方案应当具体而全面。
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教材审核机制,加强对教材编写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内容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其次,教材编写者应当密切关注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材的调整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反馈,他们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教材调整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推动教材的动态调整。
最后,教材动态调整的效果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才能客观地评价教材调整的效果。
评估的内容应当包括教材的质量、内容的更新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等方面,从而全面地了解教材调整的实际效果。
同时,评估的结果也应当及时反馈给教材编写者和教育部门,为下一阶段的教材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总之,教材动态调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调整和更新教材,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部门、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应当共同努力,建立起科学的教材调整机制,促进教材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合实际用好教材焕发光彩
结合实际用好教材焕发光彩【摘要】小学语文S版教材有着其特色,但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根据教材特点,我们应结合实际运用好教材,实施好教学以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对教学的内容要敢于取舍、并落实好课后巩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结合实际用好教材提高实效据调查了解,我市乡镇学校大部分教师对近几年正在使用的S版小学语文教材有着一个共同的看法:S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幅太长,而且教学时需要查阅的资料太多,在乡镇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家里没有电脑,预习时获取不到所需的相关学习资料,导致课前预习不到位,造成教学时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且教学效果不那么理想的结果。
一、教材特点分析我认真了解了这套教材,结果发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特色1.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了母语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具有“综合识字、早期阅读、自主实践、和谐发展”特色的教材体系。
2.这套教材力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解决幼小衔接、学生乐学问题;二是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三是解决如何在重视基础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
(二)问题1.尽管语文S版教材资料都是配套的,如《同步阅读》等,受收费局限等原因,学生的阅读、练习材料缺乏。
2.教材中的个别篇幅显得较长。
从教材特点看,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都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都以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为主线,从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出发、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程总目标指引下落实低段教学目标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内容设计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梯度推进。
二、结合实际,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特点,我们如何结合实际运用好教材,实施好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浅议课本作文素材的动态积累
浅议课本作文素材的动态积累陈春(南通市如皋城两中学,江苏南通226576)无论是课本还是优秀的作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我们只有不断地增加阅读与理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素材.才能运用优美而风趣的语言或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下面我提供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一、积累课本作文素材的重要性教师都知道积累素材的重要性,但高中时间紧,任务蓖.生活面窄,无论是从生活中引入源头括水,还是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为何不先开采“自己脚下的金矿——课本中的素材”呢?课本选文大都是名家的名篇.大都思想深刻,感情纯美,文采斐然,人物彤象生动,而且课上大都已经深入分析过.师生对内容非常熟悉.稍加梳理和积累,那些极好的素材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
二、积累课本中哪些作文素材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本梳理和素材积累的时候.要有很强的目的性。
衡量的标准就是对我们的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有没有帮助,能不能直接或者稍加改造就运用到作文中去。
课本作文素材的梳理和积累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用作事实论据的名人事迹、重大事件等。
终于.司马迁选择了相信自己,挺起了生命的脊梁,从此匍匐于地的殿臣直起身子做人。
这是令世俗瞠目结舌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跃。
凭借着坚强和博学.他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重重的一笔。
2004年全国卷:“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课本中的文化名人、作家、人物.他们大都际遇不凡,思想崇高,个性鲜明,可以作为典型的事例用到议论文和散文中去。
2.可以作为理论论据的内容。
(D法国思想家帕斯尔说“人只是一支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
但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问任何一件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然而人却成了万物的主宰,这正是因为人有会思想的灵魂.人因为思想而高贵。
然而当人的思想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而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时。
人还是“人”吗?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落实使用教材实施方案
落实使用教材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目
标和内容安排。
只有深入了解教材,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要点,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和教学安排,确保教材的有效使用。
其次,教师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更新教学
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只有不断自我提升,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更好地引导
学生进行学习,更好地实施教材实施方案。
另外,我们还需要积极开展教材研讨和教学反思,通过教师间的交
流和分享,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和分享,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施教材实施方案。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
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我们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实施教材实施方案,提
高教学效果。
总之,落实使用教材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
只有认真研读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教材研讨和教学反思,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材实施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广大教师们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使用教材实施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提高实效
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提高实效发布时间:2021-07-22T03:34:13.455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5月总第193期作者:谭早梅[导读] 提高课堂实效,我们要活用教材。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活用教材呢?湖南省怀化市会同芙蓉学校418300摘要:为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地落到实处,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材灵活处理,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整合教材连贯系统巧用活用提高实效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实施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的工具,是教师开展教、学生进行学的重要信息源。
很多教师面对教材只是被动执行,不能根据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适,从而影响到教学效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我们要活用教材。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活用教材呢?一、整合教材,连贯系统,提高实效教材的编排分散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把各个知识点分布在各个年级进行教学、渗透,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让教师们普遍有新教材知识点零碎、不连贯、不完整的感觉。
这就需要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整合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这个知识环节,课本是这样编排的:先学习第5~17页这个单元,知识点是“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
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及相关应用题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及相关应用题放在《分数的意义》这个单元中,约分之前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及相关应用题,通分之前教“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及相关应用题。
从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出发,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整合教材的:先教学第5~17页“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接着教学60页~64页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及相关应用题,再接着教68页~72页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及相关应用题。
落实各个环节、灵活使用教材
落实各个环节、灵活使用教材摘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亦是如此。
课堂四十分钟,十分短暂,却常常不能利用好。
教材直观呈现,却还是要另辟蹊径,但未必能有更好收获。
其实,只要灵活用好教材,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就能上好一堂课。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资源,有限的教材资源。
落实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有序高效地呈现知识。
下面我就《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利用好一节课时间,落实各个环节,灵活使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
一、调动情绪情绪或是氛围,虽然无法触摸,却能实实在在的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一般来说,紧绷的情绪、低迷的状态、抵触的心理、散漫的心理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反之、轻松的状态、积极的态度、高度的自信、澎湃的表现欲等就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起到促进的作用。
所以无论是在公开课堂上渲染的放松愉悦、积极思考,还是在私人课堂强调的遵守纪律、专心听讲。
都是为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氛围,促进学生更多的思考,还减少不必要的因素对学生的干扰。
因此,在借班上课的课堂上,从短期接触上看,不熟悉孩子的教师会通过谈话交流、小游戏、小短片的形式来引发学生兴趣,放低姿态的交流、有趣的故事、反转的脑筋急转弯、亲切的自我介绍……都能够迅速赢得学生的好感,改变状态,从而为新课打开思路。
而平时都有在上课的班级则不适合过多地采用这种方法。
因为师生已经熟悉,再用效果不佳,还显矫情。
所以从长期管理上看,明确课堂规范、养成学习习惯就非常重要。
如:强调课前准备,表扬表现好同学,点评优秀作业等。
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上课了,并且该要呈现什么状态,能够自主、自动地,或是在同学的感染下不自觉地调整出良好的情绪状态来学习。
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目的与情绪调动有共通之处,以下只讲不同之处。
引入情境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情境也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下面就从生活情境和数学情境入手来谈谈如何引发数学思考。
生活情境的创设更多是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思考,然后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继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活用教材内容 实施智慧教学
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依靠教材和讲述来传授知识,而学生则通过听讲和课后的作业来掌握知识。
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实施智慧教学,我们需要充分活用教材内容,将其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活用教材内容需要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教学价值。
现行的教材大多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编排,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内容,而忽视了其中的其他价值。
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模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案例、示例和思考题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用教材内容需要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可供选择。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可以将教材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听音频、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也可以结合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项目实践、情境教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用教材内容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种“一对多”的教学方式,而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却更具个性化。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教材内容,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作业、评价和反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发展。
活用教材内容需要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综合教学。
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而不是单一学科的教学。
在进行智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将不同学科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通过项目式、任务型等教学设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结合,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课本素材激活动态思维——例谈初中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摘要:面对动态问题,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教学中要注意动态思维的培养,提高解答动态问题的能力.初中每个学段对动态问题都有描述,用好这些素材,能锻炼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复杂的动态问题.关键词:动态思维动态问题能力素材动态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灵活性强、有区分度,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动态问题,常常出现在各地的学业考试数学试卷中.面对动态问题,学生普遍感到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动态思维(本文中的动态思维指的是学生面对动态问题,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一种思维)的培养,提高解答动态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浙教版教材,谈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一、静中导动激发动态思维《标准》关于“数学思考”的课程目标对初中生的要求:应当包括既能够有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对某些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又能够用各种数学关系(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去刻画具体问题,建立适合的数学模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利用课本素材,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再思考.如:浙教版七年级(上)114页例2: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小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驶了90千米,相遇后经1时乙到达A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本例是一个静态的数学问题,会用方程的思想解答后,教师宜引导学生尝试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至少能提出下列三个问题中的两个问题并解答:①求A、B两地的距离?②甲、乙两人出发1小时后,他们相距有多少千米?3.5小时时,又相距多少?③求经过几小时后,两人相距30千米?显然,提出问题①是容易的,但却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对类似于问题②的提出,是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发现问题的结果.如果感到学生的困难,教师可画图(如图1、图2)做心理暗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由于有n个答案,教师把握分寸;问题③是动态思维的升华,利于教师发现数学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借助图形帮助分析,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寻找和发现问题,巩固加深对范例的理解,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懂一题会一片的思维境界.方程是数学的基础,许多数学问题与方程有密切的关系,往往融入运动的元素、分类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要求学生对问题重新设问并解答不仅能起到巩固加深对范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动态思维,发展动态思维.这种由静导动的方法为学习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打下了基础,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题目的数字可变,条件可变,结论亦可变,变,充满着神奇,孕育着创造!二、动中取静发展动态思维《标准》关于“数学思考”的课程目标对初中生又要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动态问题,有时可交由学生合作完成,教材中也有安排.如:浙教版八年级(下)39页的合作学习:一轮船以30km/h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如图3),在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20km/h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已知距台风中心200km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受台风影响区.当轮船接到台风警报时,测得BC=500km,BA=300km.1)如果轮船不改变航向,轮船会不会进入台风影响区?你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2)如果你认为轮船会进入台风影响区?从接到警报开始,经多少时间就进入台风影响区?素材中动态问题有代表性、挑战性,学生对台风的影响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同学感到有难度.船在动,台风也在动,左右着学生的思维,不能找到解答问题的途径,展开合作学习是有必要的.合作学习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如何判断轮船是否进入台风影响区;②BC的长能计算吗?③如果要计算BC的长,如何排除BC随时间的变化的影响.合作学习期间要关注①合作学习的进展;②合作过程中有困惑吗?③需要提示吗?在这期间我邀请一位数学程度较好的同学与我一起模拟演示台风与轮船的运行,并提示:运动到某一时刻时轮船与台风中心的位置固定吗?如果是固定的,你能计算出此此时轮船与台风中心的距离吗?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发现问题的关键是提炼出Rt△AB1C1,即要捕捉到运动中的“静态”瞬间,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1C1的长与200进行比较可解决问题.这种共同经历知识的组织与应用、数学建模的思维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建立的数学模型、获取的动中取静的解题经验对解答类题具有示范效益;这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态思维.适时进行变式训练,巩固合作学习的成果.如:如图4,在直角梯形ABCD中∠A=90°,AB∥CD,AB=20㎝,AD=12㎝,CD=36㎝,点P 以4㎝/s的速度在线段AB上往返移动,点Q以3㎝/s的速度在线段CD上移动,现设P、Q分别从B、D两点同时开始移动,当Q移动到点C点时,P、Q同时静止,请探究下列问题:(1)填空:经过秒后,四边形BCQP为平行四边形;(2)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四边形BCQP有可能是等腰梯形吗?若可能,请你计算出所经过的时间,若不可能,请你说明理由.本例旨在巩固合作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同时借助图形,融入了分类讨论的因子,为后续学习动态问题的打下扎实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动态思维.有了前面的经验,问题(1)学生很快得到解答,但面对问题(2)有许多学生不知所措,除了少数学生不知如何识别等腰梯形外(个别辅导),大多数学生是考虑问题不周全,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提示:点Q从D运动到C用时多少?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点P如何运动?到此,我发现学欣喜的目光,学生已开始写起来了;对于还有困惑的学生,做了进一步的提赤:点P从A 到B,再从B到A,最后又从A向B运动过程中四边形BCQP有可能是等腰梯形吗?经过这一番的点拨,学生顺利解答了问题.以下是学生的解题摘录:(1)767秒;(2)不妨令点Q移动了t秒,则DQ=3t;如图4过B画BH⊥CD于H,易求得16=;若四边形BCQP是等腰梯形,则CQ=2CH+BP,即36-3t=32+BP,显然BP是关键.另一方面,P从B到A用时5秒,Q从D到C用时12秒,由于点P在线段AB上往返移动,BP的值要分类讨论.当05t≤≤时,BP=4t,得:36-3t=32+4t,解得:t=47;当510t<≤时,BP=40-4t,得:36-3t=32+(40-4t),解得:t=36(舍去);当1012t<≤时,BP=4t-40,得:36-3t=32+(4t-40),解得:t=447(舍去).综上述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经过47秒时,四边形BCQP是等腰梯形.三、动静结合提高动态思维《标准》关于初中“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有了前两个学年的学习经历,对于动态问题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为九年级进一步学习动态问题打下了基础.为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使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独立地解决动态类问题,创造性地使用所学习的知识.如浙教版九年级(上)46页例2:如图5,B船位于A船正东26km处.现在A、B两船同时出发,A船以12km/h的速度朝正北方向行驶,B船以5 km/h的速度朝正西方向行驶.何时两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学习本例,可以选择动与静相结合的策略来解答,构造图形,捕捉Rt△AA/B/,是知识的再现.学生已能自主利用勾股定理,用含有时间变量的代数式表示A/B/,如:设经过t(h)后,A、B两船分别到达A/、B/处,则两船之间的距离为:A /B /== 但学习中学生没能进一步深入,没能与所学的二次函数联系起来,这说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不够,抓住这一点,做提示:通过计算2169260676t t -+>0,如果2169260676t t -+的最小值,那么6“是”,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动与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相互转化的.当遇到动态问题时,要善于动中取静,先把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止状态来解决,然后再从静态转到动态,即:动静结合,这一思维过程要借助图形分析.这种动态思维方式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这种动态思维方式对解答类题具有指导作用.如:(06湖州)已知二次函数()2111y x bx b =-+-≤≤,当b 从-1逐渐变化到1的过程中它所对应的抛物线位置也随之移动,下列关于抛物线的移动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先往左上方移动,再往左下方移动B 、先往左下方移动,再往左上方移动C 、先往右上方移动,再往右下方移动D 、先往右下方移动,再往右上方移动 解析 用抛物线顶点的移动代表抛物线的移动.抛物线的顶点为(24,24b b -),令244b k -=,则原抛物线的顶点在抛物线244bk -=上运动(如图6),当b 从-1逐渐变化到1的过程中,抛物线先往右上方移动,再往右下方移动,故选C .本例是中考中典型的动中取静试题,考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动态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纵观教材,编者把《标准》规定的各块内容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安排在不同的学段,动态问题三个学年匀有安排,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出现,上述三则素材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弄清教材范例的内涵与外延,用发展的眼光看素材、用素材,通过范例学习受到启迪,获取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三则素材从不同层面表述动态问题,具有延续性、上升性,包含动态思维训练;范例选用了有共性的背景,逐渐深化,构造了一条清晰的发展动态思维的路线图.教师要把握知识层次,适时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态思维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动态问题的能力;面对动态问题能找准解题策略,懂得用数形结合法分析问题;理解动态问题与分类思想的紧密关系,它们好比一对孪生姐妹.解动态问题的过程实质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方程、函数和图形变换等是基础,因此夯实基础是关键;用好素材,适当变式和拓展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应变能力,面对新的动态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 如(08绍兴)将一矩形纸片O A B 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0)O ,,(60)A,,(03)C,.动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 C向终点C运动,运动23秒时,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等的速度沿A O向终点O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OP OQ,;(2)当1t 时,如图7,将OPQ△沿PQ翻折,点O恰好落在C B边上的点D处,求点D的坐标;(3)连结A C,将O P Q△沿PQ翻折,得到EPQ△,如图8.问:PQ与A C能否平行?P E与A C能否垂直?若能,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能,说明理由.本例是08年绍兴中考试题中的压轴题,有相当的难度,但当我们的学生具备了动态思维能力后,对问题就不再感到陌生,可以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本题,在解答的过程中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展示自我.数学课本是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平时教学,应“以本为纲”,尤其对课本中提供的素材,应作一番探索、研究,这是全面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事实上,各地学业考试卷中绝大部分试题都是以课本的素材为原型加工改编的.因而“把握课程标准,以本为纲,紧扣教材”,从课本素材入手,探究相关的知识和结论,是提高解题能力与技巧、激活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史炳星刘晓玫编著《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初中数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主编盛建武《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数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