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基于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交通通达性与省域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_以云南省为例
。 从本 质 上 讲 , 交通与旅游经济是相互
型和价值工程 ( 理论研究旅游交通成本对旅游 V E)
8] 以广西旅游交通发展现 业的影响及对策 。 赵明龙 [
关联而又相互依赖 的 , 两者是否协调发展直接关系 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 只有两者之间在 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动态的一致性并伴随外在政策 等诸多环境共同演 化 , 才能促进区域旅游整体的适 应和发展 , 从而使该区域获取综合竞争优势 。 国外 对 旅 游 交 通 的 研 究 涉 及 面 较 广 , 已形成一
外主要集中在对旅 游 交 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交通在旅 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 、 旅游交通的区域影响 、 旅游 者旅行的空间行为 及 其 对 旅 游 交 通 的 满 意 度 、 道路 的美化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 而国内研究涉及旅游交
3] 通的各个方面 。 保 继 刚 [ 认 为, 旅游交通的便利程 4] 是衡量旅 游 业 发 达 程 度 的 重 要 标 志 。 张 建 春 [ 度,
交通通达性与省域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 — — 以云南省为例
毕丽芳 , 马耀峰
(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摘 要: 交通通达性与省域旅游经济是相互关联而又 相 互 依 赖 的 。 文 章 以 云 南 省 为 例 , 运用物理学上容量耦 对2 云 合系数模型 , 0 0 0-2 0 1 0 年云南省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 结果表明 , 南省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 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 耦合互动效 但总体来看 , 两系统 协 调 等 级 还 处 于 较 低 水 平 。 云 南 省 应 努 力 提 升 铁 路 与 航 空 交 通 系 统 的 发 展 水 应显著 ; 构建旅游交通集散体系 , 使交通系统和省域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 平, 关键词 : 省域旅游经济 ; 省域交通 ; 耦合协调度 ; 云南省 ( )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7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2 8 1 7 2 0 1 3 0 1-0 1 2 4-0 5
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
第29卷第2期2022年4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29,N o .2A pr .,2022收稿日期:2021-01-28 修回日期:2021-03-01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山地资源梯度开发与贫困农户生计耦合发展机理研究 (41761037) 第一作者:李琛(1998 ),男,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㊂E -m a i l :l i c h e n 5112@q q .c o m 通信作者:吴映梅(1968 ),女,云南昆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地方发展研究㊂E -m a i l :w u y i n gm e i @h o t m a i l .c o m 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李琛,吴映梅,高彬嫔(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昆明650500)摘 要:为揭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以滇中城市群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2000年㊁2010年㊁2018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㊂结果表明:(1)2000 2018年城镇化水平指数均值由0.149升至0.359,在空间上由 单核心 发展转变为 一主四副 的发展格局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先下降后上升,各年均值为0.406,0.402,0.442,其空间分布的内部差异较大㊂(2)研究区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482上升至0.621,在空间上呈 西北低㊁东南高 的分布格局;其M o r a n 's I 大于0.42,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性㊂(3)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水平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相关程度较强,但呈现下降趋势㊂城镇化在协调发展中占主导作用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二者双变量M o r a n 's I 由-0.069降至-0.211,空间差异增大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高在空间关系中较弱的一方,进而实现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㊂关键词:城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演变特征;滇中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 291.1;F 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2)02-0389-09R e s e a r c ho nC o u p l i n g an dC o o r d i n a t i o n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a n d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i nC i t y A g gl o m e r a t i o no fC e n t r a lY u n n a n L IC h e n ,WU Y i n g m e i ,G A OB i n pi n (F a c u l t y o f G e o g r a p h y ,Y u n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6505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r e v e a l t h e p a t t e r n o f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n d p r o v i d e s u p p o r t t o t h e 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u r b a n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s ,t a k i n gt h e c e n t r a lY u n n a n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a s a ne x a m p l e ,w eu s e d t h e c o u p l e dc o o r d i n a t i o nd e g r e em o d e l a n d s p a t i a l 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do t h e r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s t oa n a l y z e t h e s p a t i a l e v o l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c o u pl e d c o o r d i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i n 2000,2010a n d 2018.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1)t h e a v e r a g e v a l u e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l e v e l i n d e x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0.149i n 2000t o 0.359i n2018,a n d t h e s p a t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t t e r n c h a n g e d f r o ma s i n g l e -c o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K u n m i n g 's j u r i s d i c -t i o n t o a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t t e r no f o n em a i n c e n t e r a n d f o u r s e c o n d a r y c e n t e r s ;t h e a v e r a g ev a l u e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l e v e l d e c r e a s e d a n d t h e n i n c r e a s e d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v a l u e o f e a c h y e a rw a s 0.406,0.402a n d 0.442,a n d t h e i n t e r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i t s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e r e l a r g e ;(2)t h em e a n v a l u e o f c o u p l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d e g r e e i nt h es t u d y a r e a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0.482t o0.621,w i t has pa t i 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o f l o wi nt h en o r t h w e s t a n dh i g hi nt h es o u t h e a s t ;i t s M o r a n 's I w a s g r e a t e r t h a n0.42,s h o w i n gs t r o n g s p a t i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3)d u r i n g t h e s t u d yp e r i o d ,t h e s p a t i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 c o u p l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d e g r e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l e v e l ,a n dr e s o u r c e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w a ss t r o n g ,b u t s h o w e da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l a y e d t h e d o m i n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r ew a s an e g a t i v e s p a t i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a n d t h e b i v a r i a t eM o r a n 's I o f t h e t w od e c r e a s e d f r o m -0.069t o-0.211,t h e s p a t i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c r e a s e d .B y t a r ge -t i n g t o i m p r o v e t h ew e a k e r s i d e i n t h e s p a t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c e n t r a lY u n n a n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c a nb e r e a l i z e d. K e y w o r d s:u r b a n i z a t i o n;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c o u p l i n g a n dc o o r d i n a t i o n;e v o l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 e n t r a lY u n n a n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㊂2019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6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改革和创新中走出了一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1]㊂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在我国社会生产力空间布局中承担着增长极和战略支撑点的重要作用,但快速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㊁空间拓展无序等问题,对资源环境承载力造成了极大的挑战[2-3]㊂因此,揭示遵循自然规律的资源环境演变过程和遵循人文规律的城镇化发展过程的耦合机理,提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方案,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打造集约高效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4]㊂在研究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关系问题上,学者们逐渐从城镇化与单一环境要素的关系探讨向综合环境要素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转变,由静态机理分析转向时间序列的动态特征分析㊂1995年学者G r o s s-m a n等[5]基于研究人均收入与环境指标的关系提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环境库兹涅次假设(E K C),即二者的发展关系呈倒 U 字型;O n a f o w o r a等[6]则利用A R D L边界测试方法对环境库兹涅次假设在巴西㊁中国㊁日本等国家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探索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R a s o o l i m a n e s h等[7]梳理了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概念并提出发展中城镇的协调发展策略;A l m e i d a等[8]则在驱动力 压力 状况 暴露 效应 干预的框架下(D P S E A)综合选取指标分析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㊂国内对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主要集中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理论的构建[9]㊁相互作用机制[10]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等[11]方面;并利用双曲线模型[12]㊁灰色关联模型[13]㊁耦合协调度模型[14]㊁脱钩分析模型[15]㊁结合M C R与电路理论方法[16]对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发展规律㊁空间布局等进行研究㊂但总体上看,已有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以国内城市群尺度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东部㊁中部等发展较好的城市群,对欠发达地区或者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群的研究较少,亟需对边疆㊁高原山地地区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问题开展研究㊂二是鲜有对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㊁资源环境承载力三者之间空间相关性的研究,三者间的空间相关性是探索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㊂中国现有的19个城市群中城镇化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资源环境条件和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更是复杂多样,导致二者出现不同的耦合协调特征,因此更加需要对每一个城市群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研究[17]㊂滇中城市群位于 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是全国 两横三纵 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在国家开发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㊂2009年云南省政府编制‘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 2020年)“和2020年8月云南省政府印发‘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发挥区位优势,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启边疆繁荣稳定新征程,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群 ㊂目前,滇中城市群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是云南省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快速城镇化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带来巨大压力,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㊂本文以滇中城市群为例,研究2000 2018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期对滇中城市群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为其他同类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推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㊂1研究区概况滇中城市群位于我国西南部(22ʎ59'34'' 27ʎ3' 19''N,100ʎ43'7'' 104ʎ49'40''E),是全国19个城市群中集边疆㊁民族㊁高原山区于一体的特色城市群㊂根据202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范围包括昆明市㊁曲靖市㊁玉溪市㊁楚雄州全境及红河州北部7个县区(蒙自市㊁个旧市㊁建水县㊁开远市㊁弥勒市㊁泸西县㊁石屏县),共49个县市区㊂093水土保持研究第29卷国土面积11.14万k m2,2018年末常住人口212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02ˑ104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省的28.3%,44.1%,61.6%,是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㊂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本文社会经济数据及年降水量来源于2000 2018年‘云南省统计年鉴“㊁‘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来源于G l o b e l a n d30全球地表覆被数据库(h t t p:ʊw w w.g l o b a l l a n d c o v e r.c o m),植被指数㊁净第一生产力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 t t p:ʊw w w.r e s d c.c n),D E 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h t t p:ʊw w w.g s c l o u d.c n),P M2.5数据来源于达尔豪斯大学大气成分分析组(h t t p:ʊf i z z.p h y s.d a l.c a/~a t m o s/m a r t i n/?p a g e_i d=140#V4.C H.03),部分数据参考‘滇中城市群规划“及各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㊂2.2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2.2.1指标体系城镇化是人口㊁经济㊁社会㊁空间等各个方面的结构性的变化,特别是高质量的城镇化更是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㊂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18-20],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从人口㊁经济㊁社会㊁空间和资源㊁环境承载力6个方面构建滇中城市群城镇化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表1)㊂为便于数据分析,使不同的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参考性,利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所有变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利用客观赋权评价法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城镇化综合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21]:U I=ðn i=1w i u i(1) R I=ðn j=1w j u j(2)式中:U I为城镇化综合指数;R I为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w i,u i分别为城镇化指标权重和标准化值;w j, u j分别为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权重和标准化值;n= 49,为本文所研究的49个县市区㊂表1滇中城市群城镇化及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评价指标指标性质权重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规模(万人)+0.1058城镇人口比重(%)+0.1312人均G D P(万元/人)+0.0950经济城镇化地区生产总值(万元)+0.0634二㊁三产业比重(%)+0.1075城镇化人均财政收入(元/人)+0.0670单位建设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元/m2)+0.0964社会城镇化中小学生人数(人)+0.0745消费品零售额(万元)+0.0669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床)+0.0661空间城镇化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2)+0.0835建设用地人口密度(人/m2)-0.0427耕地占比(%)+0.1296建设用地占比(%)+0.0500森林覆盖率(%)+0.1127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占地比例(%)+0.1021人均耕地面积(h m2/人)+0.0898人均粮食产量(k g/人)+0.0605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均发电量(k W㊃h/人)+0.0237平均海拔(m)-0.0938平均坡度(ʎ)-0.0725地形起伏度-0.0540环境承载力年降水量(mm)+0.0442净第一性生产力(k g C/m2)+0.0488植被覆盖指数+0.0611P M2.5(m g/m3)-0.0573193第2期李琛等: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2.2.2 研究方法(1)耦合协调度模型㊂耦合是在物理学中常用来描述各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程度,公式如下[22]:C =U I ˑR I (U I +R I 2)2éëêêêùûúúú12(3)D =(C ˑT ),T =αU I +βR I (4)式中:C 为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度;D 为耦合协调度;T 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协调指数;α,β分别为城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贡献程度,考虑到二者贡献度不分彼此,此处取α=β=0.5㊂将耦合协调度值划分为6个协调类型(表2)㊂表2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分类标准D 值类型0ɤD ɤ0.2严重失调衰退型0.2<D ɤ0.4中度失调衰退型0.4<D ɤ0.5濒临失调衰退型0.5<D ɤ0.6勉强协调发展型0.6<D ɤ0.7中度协调发展型0.7<D ɤ1高度协调发展型(2)空间自相关模型㊂空间自相关是对空间单元属性值聚集程度的一种度量,目的是在空间上测度某区域属性值是否与其邻近区域存在相关性,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㊂本文利用G e o D a 软件以49个县市区为分析空间单元,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公式5)描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的整体分布状况,判断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是否存在集聚性[23];运用局域G e t i s -O r d G *指数法(公式6 7)描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高值聚集及低值聚集的空间集聚特征,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公式8),分析耦合协调度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程度[24]㊂M o r a n 's I =n ðni =1ðnj =1W i j (x i -x )(x j -x )(ðn i =1ðn j =1W i j )ðni =1(x i -x )2(i ʂj )(5)G *i =ðnj =1W i jx j ðnj =1x j(6)Z (G *i)=G *i -E (G *i)v a r (G *i)(7)M o r a n 's I az y=X a y -X y d y ðn c =1W a cX c z -X zd z(a ʂc )(8)式中:n 为研究单元数量县市区数量;x i 和x j 分别为城市i 和j 的耦合协调度水平;x 为耦合协调度的均值;W i j 为Qu e e n 邻接的空间权重矩阵;E (G *i ),v a r (G *i )分别为G *i 的期望与方差,当Z 值显著大于0时,表示第i 个研究单元周围都是高值,为热点区,反之则为冷点区㊂M o r a n 's I a z y 为评价指标z 和y 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X a y 是空间单元a 的评价指标y 的值;X c z 是空间单元c 的评价指标z 的值;X y 和X z 分别是评价指标y 和z 的平均值;d y 和dz 分别是评价指标y 和z 的方差;W a c 为空间单元a 和c 之间的空间连接矩阵㊂3 结果与分析3.1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根据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公式(1) (2),通过A r c G I S10.8制作滇中城市群2000年㊁2010年和2018年49个县市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分布图(图1 2)㊂整体来看,滇中城市群2000年㊁2010年㊁2018年城镇化指数均值分别为0.149,0.197,0.359,整体呈现上升趋势㊂分阶段看,2000年滇中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指数偏低,18个县市区的城镇化综合指数处于0~0.1,21个县市区的城镇化综合指数处于0.1~0.2,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昆明市老城区(五华区㊁西山区㊁官渡区和盘龙区)为中心的单核发展格局㊂2010年滇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33个县市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处于0.1~0.2,15个县市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大于0.2,大部分区域的城镇化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空间上逐渐形成了以昆明市老城区为中心,各州市市辖区为次中心的发展格局;2018年滇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迅速发展,与2010年相比均有大幅增长㊂无县市区城镇化综合指数低于0.2,22个县市区的城镇化综合指数处于0.2~0.3,12个县市区城镇化综合指数高于0.4,各县区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部分区域的城镇化综合指数发展为中高水平㊂在空间上形成了以 一主四副 的发展格局,构建成昆明主中心和曲靖㊁玉溪㊁楚雄㊁蒙自4个副中心,总体形成 中心引领㊁协同支撑 的空间格局㊂滇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201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 2030年)“,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进一步得到加强,促使各城市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2013年国家 一带一路 实施,滇中城市群面向南亚㊁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㊂293 水土保持研究 第29卷图1滇中城市群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图2滇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演变滇中城市群2000年㊁2010年㊁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均值分别为0.406,0.402,0.442,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 U 型发展,这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一致[25-26]㊂由图2可知,滇中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的内部差异巨大,呈现出以 宣威市 新平县 东北 西南走向为分界的明显差异(以下简称宣新线)㊂在宣新线以南,资源环境承载力普遍较高,主要包括昆明市东南部㊁玉溪市大部分地区㊁曲靖市大部份地区以及红河州9个县市区;宣新线以北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主要包括昆明市中部和西部㊁楚雄州大部分地区,其中昆明市中部的老城区及其周围县区承载力明显低于其他区域;这是由于宣新线以南的地区海拔相对较低,坡度较缓,气候条件较好,形成良好生态环境,加之南盘江㊁红河以及滇池㊁抚仙湖㊁杞麓湖㊁异龙湖㊁星云湖㊁阳宗海等众多河流及高原湖泊分布,而海拔㊁坡度㊁水资源㊁森林覆被等都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自然地理要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使宣新线以南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宣新线以北相比明显较高㊂3.2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分析3.2.1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演变为进一步研究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水平随时间发展态势及空间演变特征,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00年㊁2010年㊁2018年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按照标准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分类后,借助A r c G I S软件将其进行空间可视化,得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图(图3)㊂从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特征看,2000年㊁2010年㊁2018年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82,0.519,0.621,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类型逐渐由失调衰退型改善为协调发展型㊂从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来看,2000年,滇中城市群耦合协类型主要为濒临失调衰退型,共33个县市区,占滇中城市群的67%,主要分布于宣新线北部的楚雄㊁玉溪㊁曲靖和部分昆明县区;其次为勉强发展协调型,共15个县市区,主要分布于昆明市老城区及红河州大部分区域;中度失调衰退型县区有1个,为东川区;此时东川区因矿产资源枯竭㊁经济发展停滞而导致城市降级,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明显失调㊂2010年,各县市区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县市区都进入了协调发展型;其中新增2个中度协调发展393第2期李琛等: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型的县市区,分别为官渡区和麒麟区;勉强协调发展型的县市区数量最多,达到29个,占比59%;楚雄市和昆明市北部区域尽管耦合协调水平有一定上升,但仍保持濒临失调衰退型㊂2018年,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得到了迅速提高,所有县市区均进入了协调发展型,昆明市西山区㊁官渡区及曲靖市耦合协调度依然保持在首位,属于高度协调型;29个县市区迅速进入中度协调发展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各区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积极进行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产业转型和发展绿色经济,使滇中城市群各县区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向好㊂图3滇中城市群耦合协调类型时空格局演变从空间演变格局看,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 西北低㊁东南高的分布格局,与 宣新线 所划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格局相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空间结构正逐渐优化,各县市区协调状态显著提升㊂2000 2018年,昆明市老城区始终处于耦合协调类别中较高的类型,其周围县市区以及各州市的市辖区耦合协调水平在昆明市老城区发展的带动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整体耦合协调结构都在不断优化㊂3.2.2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模式运用G e o d a软件对2000年㊁2010年㊁2018年的滇中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高/低聚类模型分析,通过M o r a n's I判断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的集散程度(表3),通过局域G e t i s-O r d G*指数法,在pɤ0.05时确定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具体识别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图4)㊂表3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M o r a n's I时间M o r a n's I Z值显著性水平/% 20000.4325.0371 20100.4385.0931 20180.4295.0341图4滇中城市群耦合协调度高低值聚类分布从各年份的M o r a n's I来看,滇中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的M o r a n's I均大于0.42,并通过1%显著性检验,表明滇中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分布,且相互存在影响㊂从M o r a n's I变化来看,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的M o r a n's I在不断的下降,表493水土保持研究第29卷明空间自相关程度有所减弱,空间趋同性逐渐降低,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影响着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导致其空间分布由集聚向均匀过渡,使城市群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向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一定的优化㊂从高低值聚类分布图来看,滇中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存在两个高值聚集区和一个低值聚集区㊂其中,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滇中城市群中部和东南部,包括昆明市老城区㊁嵩明县和晋宁区㊁个旧市㊁开远市和蒙自市㊂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滇中城市群西北部的姚安县㊁牟定县㊁禄劝县㊁大姚县㊁永仁县㊁元谋县和东川区等县区㊂从高低值聚类空间演变来看,滇中城市群耦合协调度高低值聚集区空间分布稳定,各年变化较小,武定县的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不显著变为2018年的低值聚集区,个旧市的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不显著区逐渐变化为高值聚集区,嵩明县和官渡区的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高值集聚区变化为不显著区,其余县市区未发生改变㊂3.2.3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为更清楚地了解滇中城市群各县市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与其城镇化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相关情况,利用G e o d a软件计算2000年㊁2010年㊁2018年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双变量M o r a n's I,利用双变量M o r a n's I判断两者的空间相关程度(表4)㊂耦合协调度的提高需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协调发展,利用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识别出其空间相关关系(图5)㊂表4耦合协调度、城镇化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双变量M o r a n's I 空间相关性2000年2010年2018年耦合协调度-城镇化0.3450.3260.310耦合协调度-资源环境承载力0.1700.1510.102城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0.069-0.132-0.211图5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从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来看,2000 2018年耦合协调度-城镇化双变量M o r a n's I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0.345下降至2018年的0.310;2000 2018年耦合协调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双变量M o r a n's I也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170下降至2018年的0.102㊂表明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相关程度在不断降低,但是耦合协调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相关程度始终低于耦合协调度-城镇化的空间相关程度,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两者的差距逐渐拉大,反映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耦合协调度间的空间依赖性较差,因此更需要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在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相关程度中,耦合协调度-城镇化的空间相关程度一直处于主导地位㊂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来看,2000 2018年城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双变量M o r a n's I小于0,说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且二者的空间负相关性不断增强,由2000年的-0.069下降为2018年的-0.211,表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明显较低,滇中城市群快速城镇化不断消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导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增大,二者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㊂滇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需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识别出差异显著的区域(图6)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为4种关系,分别为高城镇化-高承载力型㊁高城镇化-低承载力型㊁低城镇化-高承载力型和低城镇化-低承载力型㊂其中,高城镇化-高承载力型区域较为稳定,主要分布在个旧市㊁开远市和弥勒市,个旧市和开远市是云南593第2期李琛等: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
同济大学历届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0
8 9 10 11 12 13 14 15
总序号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2011
5 6 7 8
总序号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年份
分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 2 3 4 5 6 7
2005-2013 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总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1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2012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 2 3 4 5 年份 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姓名 郭中子 李芳菲 柴守宁 曹扬 王跃 张舒 翟双 闵峻英 祖梅 杜永 邓磊 李大威 张毅超 李庆丽 刘涤宇 张超 王彦博 谭园 黄栩 李立青 单伽锃 张圆圆 吴一楠 郑雄 吴文汇 赵红丹 罗素梅 赵璋 张振华 王志国 申丽娟 徐小明 武超 二级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 应用数学 物理化学 凝聚态物理 海洋地质 力学 车辆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学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计算机应用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心血管内科 企业管理 金融工程与管理 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 外国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数学 基础数学 凝聚态物理 指导教师 马秋武 孙继涛 赵国华 李宏强 翦知湣 徐鉴 周苏 林建平 王国建 蔡克峰 关佶红 徐立鸿 关佶红 李斌 常青 李国强 李国强 薛伟辰 黄宏伟 蒋明镜 施卫星 陈小鸿 李风亭 陈银广 荆志成 彭正龙 陈伟忠 马为民 孙周兴 周敏凯 孙继涛 方小春 李宏强 论文题目 汉语普通话自然独白话语韵律研究——论结构因素 与韵律结构的交互性 基因调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光电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的调控及降解应用研究 平面特异材料中的高品质因子表面模式相关问题研 究 瞬变太阳辐射驱动的亚洲-太平洋气候演化 因特网拥塞控制中时滞诱发的振荡及其抑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仿真方法及若干现象研究 金属板材热辅助塑性成形理论研究 碳纳米管纤维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结构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 性能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与功能预测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 加权网络的建模与随机扩散 养老设施的环境行为与空间结构研究 中国古代市井图像的时空特征:历代《清明上河图》 比较研究 实际火灾下膨胀型防火涂料保护钢柱的可靠度研究 Q460 高强钢焊接截面柱极限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 预应力 FRP 增强混凝土梁计算理论 软土基坑工程开挖对下卧已建都够隧道的影响研究 砂土非共轴微观机制的试验研究及离散元数值分析 建筑结构混合健康监测与控制研究 道路网络结构的交通安全分析方法 具有多层次结构环境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氧化物纳米材料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及其机 理研究 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疾病严重程 度和生存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结 构、测量、动因与结果 外汇储蓄的多次层次动态决定及资产优化配置研究 三类政府补贴对闭环供应链成员利益的影响研究 斗争与和谐——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阐释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新疆地 区为例 随机脉冲微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算子的格性质与 C*-代数的 Cuntz 半群 金属螺旋线特异材料电磁输运行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协调度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增 强, 但 总 体上 两 系统 协 调 等 级 仍 较低 .
关键词 : 轨 道 交通 系统 ;土地 利 用 系统 ; 耦 合 协 调 度 模 型 ;系统 论 ; 上 海
中图 分 类 号 : U 4 9 1
文 献 志码 :A
Ev a l ua t i o n o f c o up l i ng c o o r di n a t i o n d e g r e e be t we e n ur ba n
( 上 海理 工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上海 2 0 0 0 9 3 )
要 :以上 海 市 为 样 本 区域 ,运 用 系统 论 的 方 法 , 构 建 了反 映城 市轨 道 交 通 系统 和 土 地 利 用 系统 发 展 水 平 的 指 标
体 系; 在 利 用功 效 函数 对轨 道 交通 系统 和 土 地 利 用 系统 的 综合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测 算 的 基 础 上 , 构 建 了耦 合 协调 度 模 型 , 并从 时序 角度 通 过 综 合 发 展 指 数 和耦 合 协 调 度 分 析 了上 海 市 轨 道 交通 一 土 地 利 用 系统 的协 调 性 . 结果表 明 : 2 0 O O 一
( B u s i n e s s S c h o o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h a n g h a i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3 ,C h i n a )
2 0 1 0年上海 市轨道 交通 系统和 土地利 用 系统 综合发展 水平稳步提 高,两 系统耦合 互动效应 明显 . 同时 , 轨道 交通一 土地利 用系统的时序变动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 2 0 0 0 - -2 0 0 4年为失调阶段 , 轨道 交通 系统与土地利用 系统协
基于耦合模型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引 言
交 通 运 输 系统 作 为社 会 经 济 的 子 系 统 , 在 经 济 发 展 中扮
2 协 调 度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及 赋 权
2 . 1 评 价 指标体 系构 建
为充分反 映交通运输 与经 济的各个方 面 , 使二者 达到协 调一 致 、 持续发展 , 本 着系统性 、 科学 性 、 层 次性 、 可 比性 等原
演着 极其重要 的角色 , 是联 系社会各产业 、 各 地区 、 各部 门的 桥梁 和纽带 , 是保 汪经济活动 正常运行 和健康发展 的前提条
件, 适 度 超 前 的 交 通 运 输 系统 能 够 积 极 有 效 拉 动 区 域 经 济 的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e b u i l t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a n d e c o n o my ,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c o u p l i n g a n a l y s i s mo d e l o f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 a n d t h e n c a l c u l a t e d t h e l e v e l o f c o u p l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i n d u s t  ̄a n d t h e , e c o n o my o f 1 8 c i t i e s i n He n a n i n t h e p e r i o d b e t we e n 2 0 0 2 a nd 2 01 l t o a n a l y z e h o r i z o ta n l l y a n d v e t r i c ll a y t h e p a t t e r n o f t h e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l e v e l o f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e t wo i n t h e p r o v i n c e . Ke y wo r ds : t r a f f i c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c o mb i n a t i o n a l we i g h t i ng ; c o up l i n g mo d e l ; l e v e l o f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交通系统分析复习题答案
1.交通流特性:是指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定性、定量特征。
2.延误:是指行驶在路段上的车辆由于受到道路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及其他车辆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的时间。
3.平均饱和排队车辆数:Q0即在整个计算时间内由于个别周期过饱和以致绿灯时间结束时仍然滞留在停车前后的车辆数。
4.交通需求: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客、货流通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人和货物对空间位置的需求,是任何经济社会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
5.交通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在客货运空间位移方面的需求大小。
6.交通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交通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交通服务数量。
7.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在限制超车的单行道上,行驶车队中前车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后车反应。
8.车队离散:车队从上游交叉口停车前驶出后,由于其中所包含的车辆行驶速度存在差异,在到达下游交叉口停车线之前,便渐渐拉开距离,即发生车队“离散现象”。
9.交通分析过程:交通子系统界定、发现问题、寻找根源、给出答案。
10.交通需求影响音速:城市路网结构、交通政策、交通结构。
11.交通系统分析意义: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为交通设施设计及改造提供依据、为交通管理提供依据、为交通政策和法规的制订提供依据。
12.系统优化方法:逻辑判断法、数学优化法、智能优化法。
13.交叉口的延误模型:均衡延误和随机延误。
14.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和排队长度:主要取决于车辆的到达率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5.稳态延误模型建立了如下的基本假定:(1)信号配时为固定式配时,且初始时刻排队长度为零。
(2)车辆平均到达率在所取的时间段内是稳定不变的。
(3)车辆受信号阻滞所产生的延误时间与车辆到达率的相关关系在所取的整个时间段内不变。
(4)交叉口进口断面的通行能力在所研究时间内为常数,且到达率不能超过信号通行能力。
(5)在时间段T内,车辆到达和离去平衡。
基于城市环境承载力(TECC)视角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
环 境 科 学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H e r : a ! l d
基 于城 市环境 承 载 力 ( T E CO)视角 的城 市生态 交通 规划
( 1 . 江苏 纬信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王菲华’ 陶大强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9 ; 2 .江苏省国土 资源厅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4 )
城 市 的 交 通 系统 规 划 是 势、 流、 序 、网 统一 于生 态 交 通规 划 建 设 的全 过 程 中, 形成 的经济生 态和人类生 态的规划 。 生 态 交 通 “ 五 位一 体 ” 的规 划理 念 ( 表2 ) 。 应该是适应性、 超前性、 进 化 式 与 自组 织 的 2 . 2 城 市生 态 交通 规 划的 目标 系统, 是 为城 市 经 济 发展 服 务 的 , 优 化 交 通 ( 1 ) 城 市交 通 的发 展伴 随 着 能源消 耗 、
系 统 的 经济 、 社会 和 环境 的效 益交 通 。 生 态 土 地 占用和 环 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染 的 一系列 的生 态 问题 。 交 通 的 主要 衡 量 标 准 如 ( 表1 ) 所示。 如 何 在 满 足 生 态 环 境 系 统 极 限 的 约 束~ 一
基于系统理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基于系统理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作者:丁杨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4年第17期摘要:城镇化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引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保持城镇化快速发展,一定程度忽略了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应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也存在发展差异性、不均衡的问题。
文章以县域城市东阳为样本,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分析东阳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是否失衡的问题,探索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如何兼顾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路径。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一、引言党的二十大定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局发展中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入现代文明社会的车之两轮,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
目前,我国还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会通过城市吸引力及经济辐射效应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些都需要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系统中进行。
一方面,城镇化快速发展会通过城市发展、人口集聚、地缘扩张、产能消耗等加大生态环境压力;另一方面,生态环境通过要素争夺、制度约束等对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产生制约。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诺瑟姆曲线等理论表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但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也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关键因素,通過两系统和谐互动最终实现城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这便是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交互耦合的问题。
二、东阳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互动发展模型构建(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 评价指标根据系统理论将“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系统”看作由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组合成的有机整体。
城镇化子系统主要包含四个维度: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城镇化,体现了人口、经济、空间结构及生活方式等的转变。
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分析——以中国沿海城市群为例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a.School of Economics;b.Institute of Marine Development,Qingdao 266100,China)
Abstr act:Taking the coastal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as study case,this paper use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nd obstacle degree model to clarify the coor d ination character istics between development strength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its obstacle indi— catom since t he middle of 1990s.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 The development strength showed an accelerating upward trend,and presenting
关 键 词 :开发 强度 ;资 源 环 境 承 载 力 ;耦 合 协 调 度 ;障 碍 度 ;沿 海 城 市 群 中图 分 类 号 :F301.24;X820.3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5—8141(2018)07—0930—05
Analys ̄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Developm ent Strength and Resource Environm ental Bearing Capacit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_ __ __ _‘。 。 A Case Study of Coastal Urban Agglom eration in China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6)
依托单位 南开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 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浙江财经学院
批准 22 19 22 21.5 18.5
城市交通承载力动态演化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城市交通结构对机动车碳排放影响的情景分析与评价方法 大规模物流系统的路径规划-选址-聚类 大规模应急救援资源配送点选址鲁棒优化研究——以地震 应急救援为例 低碳时代的供应链建模、优化与协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动态不确定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及其在交通应急管理中的 应用 多目标中国电力价格综合规制方案研究——基于价格形成 机制与产业链绩效的视角 多期环境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研究 风险应对视角下多目标应急物流动态定位-路径鲁棒优化研 究 服务水平约束下易逝品供应链管理的期权博弈模型研究 服务型制造项目网络治理的影响机理及机制设计研究--以 大型客机产业为例 复杂交通系统建模、优化与管理 工作量不确定环境下离散时间/资源权衡问题最优执行模式 组合的选择及其策略研究 供应链成本分配的权变结构研究 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企业间的商业 信用协调策略研究 供应链社会责任的控制机制选择及其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 究 关联服务网络的连锁故障机理与防御策略研究 关系嵌入性、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内容视角的 研究 关系治理对EPC工程供应链界面有效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陈良华 王志宏 陶蕾 戴杨
东南大学 东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49 20.5 19.5 22
Hale Waihona Puke 应洪斌 吴绍艳浙江师范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71202111
G021502
G.管理科学部
71201104 71271162 71203045
G010301 G0117 G030601
国内外城市承载力研究进展
2021年第6期》画
国际动态
别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别构建指标体系。例如,石培 基与郝劝从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4个层面构建 了甘肃省生态承载*评价的指标体系呵;蓝希等从水 污染控制、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层面构建了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吧刘佳等从资源、社会、 经济、生态4个超子系统构建了滨海旅游环境磁 力评价指标体系叫苏伟洲和王成璋从用水量投入与 经济产出角度构建了四川省水资源承载*指标体系 卢燕宇等从气候资源供给、灾害限制和城镇化协调发 展层面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评价指标体系㈤。指标体系 构建后需要进一步对资源环境进彳tw,热点 较高的方法如李磊等国利用层次分析法,陈肖飞等㈤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程广斌和龙文国、王维等1251利 用爛值法,袁振洲等国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法,杨 秀平和翁钢民旳利用系统动力学,张可云和傅帅雄曲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 3.1.2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University)等的研究机构在国际期刊上的发文量也 占据一定比例。
3国内外城市承载力研究热点
3.1国内城市承载力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内容及特征的高度凝练,也是 整篇文献的重点之一,对研究领域内出现频次较高 的关键词进行统计与分析,能够获取领域内研究热 点与发展方向[16]o通过Cite Space进行文献关键词 网络图谱绘制,即当两个及以上关键词在同一篇文 献中共同出现时,关键词两两之间会有一条线相连, 并形成若干节点。采用Cite Space对国内近10年的 文献进行分析,共形成372个关键词节点并组成685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可以发现中文文献研究 显有孤立节点。根据中心度对中文文献排序为城市 群、指标体系、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城市综合承 载力等,表明以上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的 频率较高;按关键词频率高低对中文文献排序为城 市综合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承载力、城市群、资 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等,可以看出中文文献对 承载力领域研究方向划分显著,逐渐从城市承载力 向更精细化的层次拓展。
工程发展与应用1-4
1-4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1 .根据本课程,2015-2017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取得了()的成效。
· C.两提升三降低2 .2G 的两大技术主要来自()。
· D.欧洲和北美3 .达到Gbit 级的传输提供3D、超高清、云办公和云游戏等业务是()场景下的一个业务。
· B.增强移动宽带4 ."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指的是哪个试点示范城市群?()· C.珠江西岸六市一区5 .公交都市计划的总体定位是,()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较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
·B.公共交通6 .2014 年对《安全生产法》的修改中,对安全生产的监管方式有了转型,引入了()的模式。
· C.信用管理7 .本课程提到,城市与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供给关系,规划的实施主体是()。
·C.以政府为主导8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是()技术。
·C.正交频分多址技术9 .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挥统筹和领导作用的是()· C.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10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工作开展上讲,要形成“一体两翼”,其中,“一体”是指()。
· A.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11 .本课程指出,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后的决定因素。
· C.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12 .本课程指出,建设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前提还是要继续和加强()。
· A.土地用途管制13 .()是保护企业中劳动者免受粉尘、噪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
· C.职业卫生14 .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是由哪里部署的?()· A.国务院常务会议15 .()是由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性的规范性文件。
· B.行政法规16 .西拉木伦公园改造后的开放率由5%提高至()。
基于交通承载力分析的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交通承载力分析的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摘要:交通承载力作为环境资源承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影响确定土地适宜开发强度的关键指标,交通承载力的分析对于协调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基于交通承载力分析的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分析平台,能够为新时期交通影响评价中的“供需协同”思想(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相适应)提供技术支撑;能够提供从根源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交通承载力,开发强度,交通影响评价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推进,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交通环境污染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建设和运转效率,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损害。
国内外实践表明,单纯依靠扩大交通供给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要从根源上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必须从调整土地利用形态及交通结构入手,分析与定量模拟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的相互作用机制。
交通承载力作为环境资源承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影响确定土地适宜开发强度的关键指标,交通承载力的分析对于协调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基于交通承载力分析的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分析平台,能够更有效、直观地分析土地和交通相关政策;能够为土地利用空间形态调整量化分析提供理论支持与辅助决策依据;能够为新时期交通影响评价中的“供需协同”思想(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相适应)提供技术支撑;能够提供从根源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交通影响评价当新的土地开发(或原有土地利用性质发生变化)及重大建设项目完成后,由开发所产生的新的交通需求会使该项目周围一定区域内交通环境受到影响甚至恶化。
交通影响分析就是在开发项目的立项或审批阶段,分析该项目建成后会对周围多大范围内的交通环境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确定对策,以减小由于此项目开发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模型与耦合机制研究
城市 管理 、 市经 营 以及城 市竞 争 力等 理论 与 思想 , 城
构建 城市 综合 承 载力 结 构 模 型 , 而抛 砖 引玉 丰 富 从 和完 善相 关研 究 , 进而 阐 释各分 力 的 内涵 , 并在 此基 础上 提 出提升 未来 城市 综 合承 载力 的相 应 机制 与建 议 , 国家 宏 观调 控和 城市 经 营管 理提供 理 论依 据 。 为
【 文献标识码 】 A
前 言
随着城 市 化和 工 业 化 的 发 展 , 市 人 口急 剧 增 城 长 , 市规模 迅 速扩 张 , 城 城市 承载 能力 对 城市 发展 的 约 束 日益 引起城 市 管 理 者 的 普遍 关 注 , 市 可 持续 城 发 展如 何与 城 市承 载力 相协 调不 仅关 系 到城 市 自身 未来 的命 运 , 也关 系到 其 周 边 地 区 能 否 顺 利 实 现 可 持续 发 展 的 目标 。而 目前 对 于城 市 承载力 的研 究 主 要侧 重 于城 市硬 件 资 源承 载力 的研 究 , 对 于 软件 而 资 源承 载力 的研 究几 乎 没有 。 由于缺 乏相 关理 论 指 导, 从而 缺乏 宏 观 、 系统 、 全局 的综 合协 调措 施 , 造成 现实 中城 市运 营管理 出现 各种 问 题 。 本文 旨在 综 合分 析城 市 承载 力相关 研 究 的基础 上提 出城 市综 合 承载 力 的概念 , 借助 于城 市 经济 、 并
关研 究 的 问题 与 趋 势 。在 此 基 础 上 , 出 了城 市 综 合承 栽 力 的 概 念 , 建 了城 市 综 合 承 载 力 结 构 模 型 , 析 了城 市 综 合 承 载 提 构 分
力 系统 耦 合 机 制 。
【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 力;结构模 型;耦合机制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t h e o r y . Ur b a n s y s t e n, r a s o p e n s y s t e m, i s a d i s s i p a t i v e s t r u c t u r e c o u p l e d b y i t s s u b s y s t e ms , wh i c h ma i n l y c o n t a i n e c o n o mi c s u b s y s t e m, p o p u l a t i o n s u b s y s t e m, r e s o u r c e s u b s y s t e m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s u b s y s t e m. An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mo d e l i s d e v e l o p e d b a s e d o n c o u p l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d e g r e e f u n o t i o n . Th e
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 王 朱 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总体 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与生 态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初步形成了 良 性耦含 关系 : 人口与资源两个子系统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 它子系统的发展 , 成为阻碍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不利因素 在空间分布上,珠三角 城市群城镇化质量分布呈现中部高于两翼的特征,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在空 间上呈现出由中部向 两翼扩展的态势。
基金项 目: 广东省人 1 : 3 发展 综合 评价指标体 系与人 口发展影响评价研 究 ( 项目 编号
Y3 3 1 2 0 1 B 0 9 ) 。
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X 1 5共 1 5 项 指标进行测 度。
综合发 展水 平 评 价 模 型 和耦 合 协 调 度模 型 ,通 过
构建 产 业 承接 能 力 与生 态 环境 耦 合 系 统评 价指 标
1 . 产业 吸引 能力 由 X1 一 X 5等 5项 指标 构 成 ,
其 中职 工平 均 工 资反 映 了该 城 市劳 动力 成 本 的高 低 ,属 于负指标 ,职工平 均工资越 高则 产业承接 能 力 相对越 低 ;社会 消 费品 零售 总 额 反 映 了该 城 市 的消费市 场 大 小 ;货 运 总量 反 映 了该 城 市 运 输 状 况 和对外 开 放 程度 ;人 均 实 际使 用外 资金 额 反 映 了该城市对外 资的吸 引力 。 2 .产业支撑 能力 由 X 6 一 X1 1 等 6项指 标构成 , 其 中就业 人 口 占总 人 口比率表 示 该城 市 的劳 动供 给状况 ;等 级公 路 线 网密度 由该 城市 的等 级 公路 里 程数除 以 行政 区域 土地 面 积求 得 ,反 映 了该城 市交通 基 础设 施 的建 设 情 况 ;百人 拥 有 国际互 联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 金项 目,项 目编号 :1 4 X M Z 0 5 7 。
1 7 7・
・
付德 申、向丽 :城 市群产 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承载力及协调性评价
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承载力及协调性评价傅成红【摘要】Urban agglomeration (UA) is a global trend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ing, and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IT) system is a vital supporting fundament for UA. Two structure models of capacity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IT system are composed firstly, and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is selected as an evaluating method. The solving path of DEA model with non-Archimedes infinitesimal parameter is discussed. Then, the DEA method is used to define the capacity of infrastructure, 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demand, as well as the validity of coordination, validity of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validity in IT system. Conside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input-output mechanisms, and using the advantage of nondimensionalized-data processing in DEA, some indexes, great distinct with those of general, are selected. Finally,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rom theIT system of Haixi UA show that reflected changes from the example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It proves the models and indexes are powerful.%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综合交通系统是其基础条件.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承载力、协调性的结构模型后,讨论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模特点及带非阿基米德无穷小参数DEA模型求解思路.用DEA模型定义了综合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潜在需求的承载力,以及系统协调效度、发展效度、综合效度.考虑各运输方式投入产出机制的共性与差别,利用DEA方法对输入输出数据去量纲处理的特点,选取了有别于一般的输入输出指标进行评价.以海西城市群为例的评价结果反映出的变化规律与实际情况一致,表明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有效.【期刊名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年(卷),期】2017(017)002【总页数】7页(P21-27)【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承载力;协调性;数据包络分析;城市群【作者】傅成红【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福州35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03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形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趋势.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作为基础条件,其承载力、协调性对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因社会生产系统的承载力、协调性与资源禀赋、技术手段、社会选择和价值观念等密切相关,较难定量描述[1].另一方面,经济学领域的交通运输承载力、协调性评价研究主要任务是从供需关系出发,分析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规模能否适应社会生产需求,得出相对意义上的评判[2].因而,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常常作为评价工具;典型文献如[2-6],但他们选用的评价指标偏向简单化,影响评价结果有效性.本文先构建综合交通承载力、协调性结构模型,利用DEA非参数相对效率评价方法对输入输出数据去量纲化处理的特点,选取与已有研究有所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承载力及协调发展状态.从经济学角度给出承载力、协调性定义[2,5]:承载力指一定时空条件下,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相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客货运输发展规模;协调性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子)系统之间的彼此适应、相互配合、互为支持的态势.1.1 承载力结构模型将各运输方式(因管道运输适用有限本文不考虑)纳入综合交通运输分析框架,构建承载力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潜在需求等3个角度度量承载力[5].基础设施承载力用于评价交通运输路网、港站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满足社会运输需求的负载能力;经济发展承载力用于衡量交通运输系统支持规模经济发展的状态;潜在需求承载力用于测量交通运输系统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潜在运输需求的可能性.1.2 子系统协调性结构模型本文协调性仅关注任意两个子系统的相互支持与配合程度,其关系如图2所示.用“协调效度、发展效度、综合效度”度量协调关系的发展状态[2].“协调效度”指一子系统输入对另一子系统输出的有效性或生产效率,“发展效度”指两个子系统相互协调的均衡性或同步性,“综合效度”则是协调效度与发展效度的乘积,用以描述两子系统相互协调的综合发展状态.2.1 DEA的特点与适用性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模化生产输入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线路、载运工具等,输出主要表现为运输量、GDP产出等.因此,其系统评价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其间存在复杂关系,很难用显性表达式来描述.DEA方法是在相对效率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非参数分析方法,它假定每个输入都关联到一个或者多个输出,输入输出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但不必确定这种关系的显性表达,具有很强的客观性[7].此特征正适用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评价. 2.2 DEA评价模型设有N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DMUn,每个DMUn有M个输入,R个输出指标,符号定义如表1所示,得到DEA权重模型式(1)[7].模型式(2)是引入松弛变量的DEA包络模型.据DEA理论,如果:①θ∗=1,则DMU0为弱DEA有效.②θ∗=1,且所有最优解的松弛变量,则DMU0为DEA有效.③当时,则DMUn为规模收益递增;当时,则DMU0为规模收益不变;当时,则DMU0为规模收益递减.2.3 DEA评价模型求解因为变量vm,ur严格大于0,模型式(1)并非一个线性规划,所以Charnes等[7]又引入了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以便于求解,得到含ε的DEA权重模型式(3)及包络模型式(4).含ε的DEA模型不一定存在实数最优解,求解时需对ε进行限制如下:①先求解不含ε的DEA模型式(1),得其最优值;②取,令;③再求解含ε的模型式(3).模型式(4)中,若ρ=0,为CCR模型;若ρ=1,则为BCC模型.当一个决策单元技术有效,但不是DEA有效时,用BCC模型进行技术有效性检验.2.4 承载力及协调性定义2.4.1 承载力定义将综合交通运输按运输方式分为W个子系统如图1所示.各运输方式投入产出指标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公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规模均可用“总里程”表示,但其投入产出机制差别很大,不宜直接作为输入指标进行DEA评价.为此,本文对承载力评价限制在相同子系统,分析其N年投入产出纵向变化.定义承载力相关符号如表2所示.由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式(5)求出,城市群第n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Fn用式(6)表示.类似地,用式(7)和式(8)分别表示En,Qn.2.4.2 两子系统协调性度量考察同年度a、b两个子系统(图2),把a系统的M个投入指标作为DEA评价的输入,b系统的R个产出指标作为DEA评价的输出,定义协调性相关定量描述如下[6].(1)子系统a对子系统b的协调性.协调效度:用DEA模型式(2)得到最优有目标值表示子系统a对子系统b的协调效度h(a,b),即:若h(a,b)=0,表明a,b两系统之间是完全不协调的;若h(a,b)越接近1,协调效果越好.发展效度:用CCR模型中的规模效率指数表示投入对产出在规模上的影响程度,称为子系统a对子系统b的发展效度e(a,b),即e(a,b)越大,表明DMUn中产出效果与投入规模大小关系越明显.(2)两子系统间的协调性.两子系统间的协调效度H(a,b)、发展效度E(a,b)、综合效度G(a,b)分别定义为显然,H(a,b)=H(b,a),E(a,b)=E(b,a),G(a,b)= G(b,a).G(a,b)越接近1,表示系统之间的输入输出效率越好;G(a,b)=1表示两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综合性最佳.海西城市群以福州、厦门为双核心,包括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沿海城镇带.经过近10余年的加速发展,海西城市群已基本建成综合交通运输立体框架.3.1 评价指标选取结合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与运输相关的网络特性、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选取承载力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有别于文献[2-5],为直接满足“相同的输入输出指标”的DEA要求而简化指标,本文考虑各运输方式的个性,选取协调性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这些指标在DEA模型求解前,经去量纲标准化处理,本质上与“相同的输入输出指标”要求并不矛盾.3.2 数据采集与处理基础数据(限于篇幅未列)源自2006—2015年的《福建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港口统计年鉴》《从统计看民航》等统计资料.对获取的基础数据做如下去量纲标准化、综合化处理:(1)对同组指标历年数据取均值;(2)用该组指标当年数据除以均值,得到该数据的标准化值;(3)对同组同年的多个指标对应标准化值求和得到该组指标的综合化值.3.3 评价结果及分析(1)承载力评价结果与讨论.承载力评价结果如图3~图6所示.基础设施承载力:公路承载力相对比较平稳,2007—2008年冬季因出现持续低温冰雪天气,导致公路基础设施实际能力下降;铁路承载力虽然波动较大,2009、2010、2013年随着温福铁路、福厦、向莆铁路的开通而有所改善;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其承载力一直是短板.经济发展承载力:2008—2009年前后,因全球经济危机使得生产力水平下降,交通运输的经济发展承载力大幅下降.潜在发展承载力:除了航空因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引起不稳定外,其他3种运输方式的潜在发展承载力保持了稳定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海西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承载力变化节奏基本一致,表明基础设施直接响应了区域经济需求,并呈逐年好转方向发展,且潜在需求承载力保持高位平稳状态.(2)协调性评价结果分析.协调性评价结果如表5和图7所示.海西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协调性经历了3个阶段:2005年开始各运输方式间的协调效度呈明显改善趋势,2007后出现连续下滑,2009年以来子系统之间重新走向协调发展,到2014年处于DEA有效状态.上述承载力、协调性变化规律,与海西城市群2005年开始启动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前后经济发展受挫,2009年海西城市群升级为国家战略后综合交通运输走向“大交通”转变的实际情况几乎是一致的.评价建议:海西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近期应该加大铁路网密度、改善公路网结构等级,发展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城市群运输模式;客货运输都应该突出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重点应该加快机场扩建,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综合性港站与交通枢纽.本文构造了综合交通运输承载力、协调性结构模型,选取有别于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采用DEA非参数评价模型进行相对效率评价.实例计算结果反映出的承载力、协调性变化规律与实际情况一致,表明建模及指标选取有效.但本文仅研究了两个子系统间的协调性,进一步研究将关注多个子系统间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协调性.【相关文献】[1]LINDBERG K,MCCOOL S,STANKEY G.Rethinking carrying capaci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 24(2):461-465.[2]赵莉琴,刘敬严.京津冀交通运输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DEA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1):124-129.[ZHAO L Q,LIU J Y.DEA evaluation study about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J].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6(1):124-129.][3]熊崇俊,宁宣熙,潘颖莉.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2006,24(6):1-7. [XIONG C J,NING X X,PAN Y L.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es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modes[J]. System Engineering,2006,24(6):1-7.][4]刘旷,马良,范炳全.综合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实例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9,31(4):392-395.[LIU K,MA L,FAN B Q.Evaluation instances with respect to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modes i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J].Journ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31(4):392-395.][5]齐喆,张贵祥.城市群综合交通承载力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生态经济,2016(4):57-62.[QI Z,ZHANG G X.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transportation:taking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J].Ecological Economy, 2016(4):57-62.][6]傅成红,刘国买,段爱华.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DEA评价[J].系统工程,2012,30(7):99-104.[FU C H,LIU G M,DUAN A H.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comprehensivetransportationwith DEA[J].System Engineering,2012,30(7):99-104.] [7]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和网络DEA[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WEI Q L.Models of DEA for evaluating relatively efficiency:DEA and Network DEA[M].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12.]。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如何概括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内容? P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内容,管理的目标、手段、方式方法、依据的原理。
从管理工作的范围讲,环境管理可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包括省市区地县,水域、流域)、部门环境管理(如部委、行业)以及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环境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
从管理工作的层次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职能上讲,环境管理可分为:①规划,主要是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规划来调整资源、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②协调,就是将各地区、各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层次的功能性系统。
③监督,就是根据环境法规、环境标准以及迅速、准确和完善的监测手段来保证环境规划、组织措施的切实实施。
④指导,就是通过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领导,对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为下级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科学技术及其他方面的指导,对群众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加以引导和支持。
2.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P1环境管理:(广义)调整三种主体的环境行为,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狭义)特指政府管理环境的职能,特别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
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相互关系: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时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它们最终目标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3.环境管理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交通—环境的耦合协调评价及动态效应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交通—环境的耦合协调评价及动态效
应研究
常婕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
【年(卷),期】2024()9
【摘要】通过构建经济—交通—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基于2009—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衡量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采用耦合协调模型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交通—环境的耦合协调评价及动态效应。
从整体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逐渐增强,但要达到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动态效应来看,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路径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系数较低;生态环境对交通发展的提升效果明显但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的冲击效应趋于平缓。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常婕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2
【相关文献】
1.长江中游经济带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动态评价研究
2.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研究
3.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4.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视角下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u p l i n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r a f f i c c a r r y i n g
c a pa c i t y a n d e n v i r o nm e nt c a r r y i ng c a pa c i t y An e mp i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s i n Ch i n a
D O I : 1 0 . 1 1 8 6 0 / j . i s s n . 1 6 7 3 — 0 2 9 1 . 2 0 1 7 . 0 4 . 0 1 8
交 通 承 载 力 与 环 境 承 载 力 的 耦 合 协 调 度
基 于城 市群 的实证 分 析
袁振 洲 , 邓 娜 , 闰欣 欣
( a t 京交通大学 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O O 4 4 )
摘
要: 为探 讨 交通 承载 力与 环境承 载 力发展 水 平 的协 调程 度 , 构 建 了反 映 交通 承 栽力和 环境承 载
力发展 水 平 的指 标体 系 , 利 用耦 合协 调度 模 型 对 2 0 1 0 -2 0 1 4年 中 国五 大 国 家级城 市群 中的 1 0个 典型城 市的 面板 数据 进行 测 算 , 并从 时空 维度 进行 二 者耦合 过程 与 演 变趋 势的 分析 . 对 比结 果表 明
第 4 1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 4期
2 0 1 7年 8月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o I _ 4 1 N0 . 4
Au g.2 01 7
J O l URNAL 0F B EI J I NG J I AOTONG UNI VERS I TY
文章编号 : 1 6 7 3 — 0 2 9 1 ( 2 0 1 7 ) 0 4 — 0 1 2 3 — 0 6
各城 市群 的 交通 和 环境承 栽 力 综合 评 价值 因地 域 差异 较 大 , 2 0 1 0 -2 0 1 4年 升 降不 一 , 具 有层 级 结 构: 除长 江 中游和珠 三 角的 交通承 栽水 平呈 波动 下 降趋 势 外 , 成渝、 长三 角和环 渤海 呈 波动上升 ; 除
环渤 海的 环境承 载 力水平 呈持 续上 升 外 , 其余 城 市群 呈 波动 下降 ; 交 通 承 载 力 与 环 境 承 栽 力 耦 合 互
动效 应 明显 , 但 各城 市群 的 交通与 环境 承载 力 的协调 等级较 低 , 环 渤海和 长三 角城 市群 的协调 处于
低度 协调 的耦舍 状 态 , 其 余 城 市群 的 协 调 处 于 中 度 协 调 . 关键 词 : 交通承 载 力 ; 耦合 ; 指 标体 系; 时空; 城 市 群 中 图分类 号 : U4 9 1 文献 标 志码 : A
N Zh e n z ho u,DENG N a, yAN Xi n xi n
( M O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f o r Ur b a n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Co mp l e x S y s t e ms Th e o r y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
B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Be i j i n g 1 0 0 0 4 4,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o d i s c u s s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 a f f i c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 TCC)a n d e n v i r o n — me n t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 ECC), a c o u p l i n g h a r mo n i o u s d e g r e e mo d e l a n d a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a r e a s —
t a bl i s he d .App l y i ng c oup l i ng c o or d i na t i on mo d e l t o 20 1 0 - 2 01 4 p a n e l d a t a o f t e n t y pi c a l c i t i e s f r om f i ve Na t i o na l Ur ba n Ag gl o me r a t i o n, t hi s pa p e r a na l y z e s t he c oo r d i na t i o n d e v e l o pme nt of t he t r a f f i c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nd e nv i r o nm e nt c a r r yi n g c a p a c i t y on t he pr o s p e c t o f s p a c e ‘ 。 t i me di me n ‘ - s i o ns .I t i s f o und t ha t t he s y nt h e t i c a l v a l ue s o f e a c h ur b a n a g gl om e r a t i on di f f e r s g r e a t l y b e c a us e o f r e gi o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f or mi n g a h i e r a r c h y s t r u c t u r e r a ng i ng r i s e a nd f a l l f r o m 2 01 0 t o 2 01 4.The 1 e ve l o f TCC o f M i dd l e Rc a c h e s o f t he Ya n gt z e Ri v e r( M RYR )a nd Che n g - Yu To wn Cl us t e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