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无线通信讲义第三章

合集下载

北邮杨鸿文老师通信原理讲义-3

北邮杨鸿文老师通信原理讲义-3
L →∞
对于 L 个符号,其总信息量是 H ( X 1 , X 2 ," , X L ) ,平均到每个符号的信息量是
1 H ( X 1 , X 2 ," , X L ) 。如果 L 是无穷大,则平均每符号的信息量就是每一个符号新增加的 L
信息量,即有
1 H ( X 1 , X 2 ," , X L ) = lim H ∞ ( X ) = lim H ( X L | X L −1 ," , X 1 ) = H ∞ ( X ) L →∞ L L →∞ L →∞ lim
Fig. 1 某 2PSK 系统
Fig. 1中,AÆB是传输媒质,CÆD是调制信道,EÆF是编码信道。根据研究问题之不同, 还可以有其它信道概念,如GÆK、GÆH、……。注意Fig. 1其实也远未能包括一个真实系 统的全部。实际系统比如还可能包括:天线双工器、馈线、射频及中频的滤波器、自动增益 控制(AGC)装置等等。
<清北启航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II》
>
Lecture Notes-2-2006/02/21
预测编码
信源的输出是一个随机序列 { X 1 , X 2 ," , X L ,"} , 这个序列一般是存在相关性的。 为了 高效地表示这个信源,可将其变换为另一个序列 {Y1 , Y2 ," , YL ,"} ,这个新序列不相关或者 相关度很低,这样我们再对这个序列进行逐符号编码,就等提高效率。 这样做的一种方法是变换编码,它将 { X n } 通过某种线性变换成为 {Yn } 。另一种方法是 预测编码。 由于 X n 和先前的 X n −1 , X n − 2 ," 相关,故此,已知 X n −1 , X n − 2 ," 时,可先对 X n 进行预

最新《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总结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总结教学讲义PPT课件
2005-2006无线专业技能认证课程
常用通信使用频段
移动通信
制式 GSM900 GSM1800 CDMA 1X 3G FDD
TD-SCDMA
PHS 集群
频段(MHz)
上行
下行
885~915
930~960
1710~1755
1805~1850
825~835
870~880
1920~1980(主) 2110~2170(主)
2005-2006无线专业技能认证课程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2005-2006无线专业技能认证课程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2005-2006无线专业技能认证课程
无线通信分类
按技术体制分类:模拟、数字、数模兼容 按工作波长分类:长、中波、短波等 按无线应用分类:移动、无线接入、微波、卫星等 按工作状态分类:固定、移动等 按在通信网中的位置分类:无线传输、无线接入
10
2005-2006无线专业技能认证课程
仙农(Shannon)定理
C=Blog2(1+S/N)
C-信道容量(bit/s) B-信道带宽(Hz) S-信号功率(W) N-噪声功率(W)
扩频通信即据此原理。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11
2005-2006无线专业技能认证课程
波长λ、频率f的关系
c=f*λ
常用通信使用频段(续)
微波
4~11GHz,13GHz,15GHz,18GHz
卫星
1.5GHz,2.5GHz,4/6GHz,11/14GHz,12/14GHz,20GHz, 30GHz,40GHz
无线接入
2.4GHz,3.5GHz,5.8GHz,26GHz,28GHz,38GHz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39
•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

频率
时间
码字
CDMA
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根据编码获 得业务信道
40
SDMA(Space Divisio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ultiple Access):空分多 址
SDMA 即在相同时隙、相同频 率或相同地址码的情况下,可以根 据信号不同的中间传播路径而区分。 SDMA是一种信道增容方式,例如 空分—码分多址(SD-CDMA)。
频率
频率
FDMA
时间
TDMA
时间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
37
• FDMA
• FDMA信道每次只能传递一路电话,如果一个FDMA信道被分配为话 音信道,但没有使用,并且处于空闲状态,它不能被其他用户使用。
波束形成天线采用智能天线, 基站的智能天线形成多个波束覆盖 整个小区,智能天线可定位于每个 MS。
MS MS
BTS MS
41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一、蜂窝理论 二、网络结构 三、多址技术 四、概念辨析
42
a)话务量概念
话务量的严格定义应该叫做话务强度,是电 话系统业务多少的度量,它与单位时间(一般取 忙时1小时)内的呼叫次数n及呼叫占用信道的平 均时间(T)成正比。
• 在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环境中,移动台一般比基站天 线矮很多,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直达路径往往被建 筑物或其他物体所阻碍。所以,在蜂窝基站与移动台 之间的通信不一定是通过直达路径,而是通过许多其 他路径完成的。

北大天线理论课件:第三章 典型线天线

北大天线理论课件:第三章  典型线天线

第三章线天线线天线的尺寸都接近于工作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整数倍,也称谐振天线。

由于其电特性对于频率的变化很敏感,因而大多为窄带天线。

线天线形式有很多,本章主要介绍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典型的线天线。

§1.水平对称天线(Horizontal Antenna)1.1 双极天线双极天线是水平架设的对称阵子天线,其结构简单,架设方便,易于维护,广泛用做短波天线,用于天波的传播。

1.1.1 双极天线的结构水平架设于地面上的双极天线,由对称双臂、支架和绝缘子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两臂与地面平行,由单根或多股金属导线构成,导线的直径一般为mm 6~3。

两臂之间由绝缘子固定,并通过绝缘子与支架相连,支架距离阵子两端m 3~2。

支架的金属拉线每隔小于4λ的间距加入绝缘子,减小方向图失真。

1.1.2 双极天线的方向性下图为一架设于地面上的双极天线,架设高度为H ,天线臂长为l 。

坐标原点到观察点射线的仰角(与地面夹角)为∆,与y 轴夹角θ,方位角ϕ。

由图可以得到: ϕθsin cos cos ''∆===OPOA OP OP OP OA则有:ϕθ22sin cos 1sin ∆-=在分析水平天线的辐射场时,常将地面看成是理想导电地,地面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可用天线的负镜像来替代。

双极天线的方向函数为对称阵子元函数和其负镜像阵函数的乘积,即为:()()()()()∆∆--∆=∆⋅∆=∆sin sin 2sin cos 1cos sin cos cos ,,221kH klkl f f f g ϕϕϕϕ根据上式,可以画出双极天线的立体方向图。

固定天线架设高度4λ=H ,改变双极天线的臂长得到的立体方向图见图3.2(1);固定双极天线的臂长,改变天线的架设高度得到的方向图如图3.2(2)所示。

λ5.0=l λ65.0=l λ25.0=l λ75.0=l λ0.1=l λ2.1=l 图3.2(1)方向图随臂长的变化双极天线的方向特性的分析:(1) 垂直平面方向图垂直平面是指垂直于地面并通过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平面,即图3.1中0=ϕ的xoz 平面。

《无线通信基本知识》课件

《无线通信基本知识》课件

多径效应
由于无线电波经过多个路径到 达接收机,产生时间延迟和信 号衰落。
噪声与干扰
包括自然噪声和人为干扰,影 响信号的接收质量。
无线信道容量
在给定带宽和信噪比条件下, 无线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 速率。
03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与接收机
发射机
负责将信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通过 天线发送出去。发射机的主要组成部 分包括调制器和振荡器,用于产生载 波信号。
无线电波在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折射,改变传播 方向。
反射波
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
多径传播
无线电波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机,产生多径效 应。
调制与解调技术
01
调制
02
解调
03 调频(FM)
04
调相(P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相而幅度不变(APM)
05
将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以便传输。 从高频信号中提取出低频信号。 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变化。 载波的相位随信号变化。 载波的相位和幅度同时随信号变化。
无线通信具有灵活性、移动性、便捷性、广泛覆盖范围等优势, 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早期无线电报
20世纪初,无线电报技术开始出现,主要用于军事 和航海通信。
无线电话
20世纪中叶,无线电话开始出现,最初是模拟信号 传输,后来逐渐演变为数字信号传输。
无线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网络技术逐 渐普及,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更加智能化、自组织 化、低功耗化,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三章作业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三章作业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三章作业
电子通信工程系通信工程
091307322 苏慧祥
3-6:第一层同频小区数为6个,第二层是12个,第三层是18个。

设当移动台在小区边缘时,移动台到同频小区的最近距离的平均值是d;当N=1,3,4,7,12,时,d与D之间的关系以及d的值如下表
(a)
当路径损耗指数n=4时
当只考虑第一层同频小区时,信干比S/I=(√3N)^4/I=9N^2/i. i=6
当考虑到第二层的同频小区时i=12

当N增大时,s/i降低,系统容量变小,同频干扰降低,通话质量变好,当路径衰减指增大时,信噪比增大
3—7:(1):当切换完成时,若不掉话基站BS2接收到的最小可用信号为pr.min=-88dBm,此时移动台距离基站BS1的距离为917m
假设移动台的移动速率为20m/s,但移动台正要进行切换时离BS1的距离是的d1,则由公式可得pr1(d1)=-29log(d1) 经计得x1=917-45*20=827m;
Prho=-29log d1=-29log827
⊿min=prho-prmin=88-29log827=3.4dBm
(2) ⊿对蜂窝系统的影响
⊿=Prh0-prmin
为了保证最小的可接受语音质量,基站接收到的最小可用信号为prmin用于发起切换的门限信号强度是prho,间隔是⊿=Prh0-prmin,⊿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大,就可能有不需要的切换来增加MSC的负担,如果⊿太小就可能因为信号太弱而掉话,而在此之前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切换。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由0和1两种状态表示的离散信号, 它具有高的抗噪声能力,但信息内容有限。
无线电频谱
频谱分布
电磁谱
频段分配
无线电频谱是指不同频率范围内 的无线电波,它被分成多个频段, 按照不同的频率使用不同的无线 电技术。
电磁谱是指频率范围从低到高的 一系列电磁波,包括了无线电波、 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 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各个国家会对无线电频段进行分 配,确定各区域的频率使用计划, 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频谱效率。
调制与解调技术
1
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是指将信息信号与载波进行叠加,形成调制信号,以便在空间中传输。 调制技术有振幅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2
解调技术
解调技术是将调制信号恢复成原始的信息信号的技术,解调技术有包络检波、相 干检波等,以及数字信号的解调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按规模和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个人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全球范围的卫星通信 网等不同的类型。
3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modem)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模拟系统中传输, 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数字系统处理的设备。
多路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是通过在时间轴上划分时隙,分别在 不同的时隙中传输多路信号来实现多路复用。
码分复用
码分复用是将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码分配不 同的扩频码,通过码分复用技术,实现多路信 号的复用。
光波
2
作用而产生的波动,它在空间中传播, 具有频率和波长等物理特性。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短、频率
高、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在光纤通信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 在水下通信和声纳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最新第3讲-无线通信系统.课件ppt

最新第3讲-无线通信系统.课件ppt

通信。
24
物联网概论
➢ 时分多址(TDMA)访问技术
第3讲 无线通信系统
•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是把时间分割成周 期性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 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 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 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 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 跳频通信的关键技术是如何实现接收和发送端在改变频道过程 中实现频道的一致同步,且在跳频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少花费 时间。
• FHSS和FDMA一样是一个多频率的通信方式。
29
课后作业
物联网概论
3-3,3-7,3-8
第3讲 无线通信系统
补:什么是扩频通信技 术?
30
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 文题一: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物联网概论
第3讲 无线通信系统
3.4.2 有效性指标-----频带利用率
频带利用率η是描述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之间关系的1 个指标。它是单位时间内所能传 输的信息速率,可表示为 系统的传输速率/系统的頻带宽度(B),单位为Bd/HZ或 bit/(s .Hz)
η=NBd/B η=R/B
从以上可看出,若码元速率相同,加大M或减少B都可使頻带 利用率提高。前者可采用 多进制调制技术实现,后者可采 用单边调制、部分响应等压缩发送信号频谱的方法。
• 在FDMA系统中,分配给用户一个信道,
即一对频谱,一个频谱用作前向信道
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另一个
则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

北大无线通信课件:第一章

北大无线通信课件:第一章
1. 分集技术 2.智能天线 3.自适应算法 4.均衡器
*第七章 通信系统 第七章
1.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TDD-WCDMA标准的介绍 2.OFDM system 3.Enhanced CDMA (1)SSS-CDMA (2)Pre-CDMA system
第一章 绪论
自从1897年 Guyliemo Marconi 成功开发了旨在 保持地面与英吉利海峡上航行船只连续通信的 无线电设备,人们开始了对移动通信技术和系 统应用的研究。由于世界上采用移动通信设备 的人数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商业效应以其巨 大的动力推动了该领域科技发展。这种发展势 头比其他任何技术来得更猛。移动通信的工业 和经营业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迅速膨胀。图1-1通 过市场比较的方法较为科学地描述了移动通信 的发展状况。
图1-1. 移动通信业与各种电子产品的发展状况的比较
一个国家的通信事业发展除了受市场的 影响外, 影响外,它还受到 (1)政府政策的制约 ) (2)技术实力的影响 )
1934年,美国建立了194个调幅 (AM) 警属无线通信系 统提供58个州警站适用。 1935年, Edwin Armstrong 首次展示了他的调频(FM) 技术, 使得调频方法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 无线通信信号调制手段。
1965年,AT&T Bell Labs 引入了蜂窝(Cellular)的概念后, 该技术称为频率重复使用技术(Frequency Reuse)。 1983年,Bell Labs在蜂窝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 的通讯频率 设置在824-849 MHz之间(前向信道)和869-894 HMZ 之间(反向信道)。双向信道带宽为 60kHz。 1989年,移动通信得到了联邦政府允许1MHz带宽的增加。从 而完备了无线通信系统所需的频率资源。 1991年,U.S. Digital Cellular System 在美得到了应用。利用 数字信号(speech Coding & 1/4 PSK modulation)处 理和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技术,将原来30kHz一个信道扩至三个信道。而后 的语音编码技术使通信信道增至为6。

现代无线通信原理第三章

现代无线通信原理第三章

3.4.4 QPSK 调制(续3)
3.4.4 QPSK 调制(续4)3.4.4QPSK调制(续5)3.4.4
QPSK 调制(续6)
3.4.4
QPSK 调制(续7)
3.4.4
QPSK 调制(续8)
3.4.4
QPSK 调制(续8)
3.4.4
QPSK 调制(续9)
(-1,1)
(1,1)
(-1,-1)
QPSK
(1,-1)
例:设θ0=270o,输入比特流为001011 (-1 -1 1 1 1 1)用 QPSK 发送,比特从左到右送入发射 机,确定在发送期间的θk和Ik、Qk的值。
(-1,1) (1,1)
(-1,-1)
OQPSK
(1,-1)
001011
00-00-10-1010-11 00--10--11
/4QPSK
3.5 恒包络调制技术
3.5.1 恒包络调制技术概述 不论调制信号如何变化,载波的幅度是 恒定,这种的调制方式,叫恒包络调制。 •优点:可以使用功率效率高的C类放大器, 占用的频带不增加;带外辐射低;可用限 幅器—鉴相器检测,从而简化接收机的设 计,并能很好地抵抗随机噪声和由瑞利衰 落引起的信号波动。
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载波的波形从原理上是任意波形,通常使用 正弦(余弦)信号,有三个参量,频率、相 位和幅度。 •也有用脉冲序列作为载波的,如扩频调制。
3.2 模拟调制
3.2.1 幅度调制
3.2.1 幅度调制(续1) 双边带的频谱
3.2.1 幅度调制(续2)
单边带调制
3.2.1 幅度调制(续3)
4、频谱有效性是调制的一个主要指标,用 bps/Hz来度量,提高频谱有效性主要依靠高效 率的多进制来实现。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课件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课件

探讨移动通信在智能手机和物 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前景。
无线安全与隐私
1 无线通信的安全问题
介绍无线通信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2 加密和身份认证
讨论无线通信中常用的加密和身份认证技 术,以保障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的定义和原 理
解释无线通信的概念和基 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和 接收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 技术
介绍不同种类的无线通信 技术,如蓝牙、Wi-Fi和移 动通信技术。
无线信号传输和接收
探讨无线信号在传输和接 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要 点。
无线网络
1
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
解释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如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组件。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PPT课件
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了解其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本课程将带你 深入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以及无线安全与隐私。
课程介绍
1 PPT课件的目的和重要性
2 课程内容概述
了解PPT课件制作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高 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简要概述本课程所涵盖的无线通信基础知 识的内容。
2
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广域网
介绍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广域网(WWAN)的原理和应用。
3
无线网络的优势和挑战
讨论无线网络相对历程
详细描述移动通信系统自诞生 以来的发展历程。
不同方式的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的应用和前景
介绍不同方式的移动通信技术, 如2G、3G、4G和即将到来的 5G。

无线通讯类高等数学教材

无线通讯类高等数学教材

无线通讯类高等数学教材无线通信类高等数学教材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高等数学作为无线通信的基础学科,更是无线通信工程师必不可少的知识。

本教材将全面介绍无线通信中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线通信技术。

第一章微积分1.1 导数和微分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变化率是十分重要的,而微积分正是用来研究变化率的工具之一。

本节将介绍导数和微分的基本概念,并讲解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1.2 极限和连续性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的极限行为和连续性是需要被严格考虑的。

本节将对极限和连续性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与无线通信相关的具体例子。

1.3 偏导数和全微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往往需要同时考虑多个变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节将引入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分析多变量函数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1.4 积分与无线通信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信号的积分和累积有时是必要的。

本节将介绍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以及其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如信号处理和信道估计等。

第二章线性代数2.1 矩阵与向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往往需要对信号进行向量化处理。

本节将介绍矩阵和向量的基本概念,并讲解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具体应用,如信道矩阵表示和向量信号处理等。

2.2 矩阵变换与特征值分解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矩阵变换和特征值分解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本节将介绍矩阵的常见变换,如旋转、缩放和投影等,并讲解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实际应用。

2.3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往往需要求解大规模的线性方程组以得到系统的解。

本节将介绍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如高斯消元法和矩阵求逆等,并提供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概率论与随机过程3.1 概率与随机变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往往受到噪声的干扰。

本节将介绍概率和随机变量的概念,并讲解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信号检测和误码率分析等。

3.2 概率分布与统计特性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往往需要对随机信号进行概率分布和统计特性的分析。

无线通信射频(文光俊)第三章习题答案

无线通信射频(文光俊)第三章习题答案

3.18 解:归一化输入阻抗 zin 电长度为: l
Zin
Z0
j1.2 ;
w 2 f l l 2.176 Vp 0.77c
在 Smith 图上正向移动 2 l 得到 zL j3.6 或者 Z L j180 ;
in
由 in 0e
j 2 l
clear all; close all; global Z0; R=30; L=10*1e-9; C=2.5*10*1e-12; Z0=75; f=2*1e9; Vp=3*1e8; ZL=R+j*(2*pi*f*L-1/(2*pi*f*C)); beta=2*pi*f./Vp; l=0:0.0001:1; Zin=Z0*(ZL+j*Z0*tan(beta*l))./(Z0+j*ZL*tan(beta*l)); [dif_opt,i]=min(abs(real(Zin)-Z0)); lopt=l(i); fprintf('Optimal length:lopt=%f\n',lopt); beta=2*pi*f./Vp; gamma_0=(ZL-Z0)./(ZL+Z0); SWR=(1+abs(gamma_0))./(1-abs(gamma_0)); plot(1,real(Zin),'LineWidth',2.0)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输入匹配的实部等于特性阻抗虚部可通过串联电感或电容补偿求最小线长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如下程序
3.1 解:复传播常数为 k (R+jwL) , Z0 (G+jwC) 当 R G 0 时: 假设: L
(R+jwL) ; (G+jwC)
R
= C ;得到 k RG jw LC 0.1936 +j24.3347 ; G

北大无线通信课件:第三章-讲

北大无线通信课件:第三章-讲

第三章无线电信号传输: Large - Scale Path Loss3.1.引言(Introduction to Radio Wave Propagation)移动通信信道与有线信道有着很大差别。

(1)信号路径衰耗。

(2)反射,衍射等过程。

(3)多径叠加。

(衰落深度可达30~40dB)(4)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相对运动。

上述因素使得无线通信受到很大的限制。

尽管在移动通讯中信号传播是非常复杂的,但其物理过程只有三类:(1)反射,(2)衍射和(3)散射。

由于信号传播中可能经历上述三个过程,接收信号一般地讲是一个多径信号。

随着发射机和接收机距离的增大,接收信号的损耗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信号损失表现为在某一小区域内接收信号平均值的下降。

预测这种信号平均值下降的模型叫做Large - Scale 模型。

而由于多径信号相干叠加引起的衰落称之为Small-Scale 模型. 其预测模型称为Small-Scale 模型或Fading 模型。

图3-1 描绘了Large - Scale 和Small - Scale 衰落信号。

图中迅速起伏的线标志信号的Small scale,而中心线标志其平均值。

该值的衰减模型称为Large- Scale模型,它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图3-1. 接收信号随距离衰落的轮廓图3.2.天线在无线通讯中电磁波信号是靠天线发射和接收的。

天线的尺度应大于波长的十分之一。

否则,发射效率极低。

本节,我们主要讨论天线的方向增益。

首先对BS发射天线进行分析。

一般地讲,天线的辐射能量P是由一个面t积分来确定的:t P =⎰st ds G ),(ϕθ⎰=st d d r G ϕθθϕθsin ),(21 (3-1)式中: S 为一个球表面(如图3-2所示) 2*1)Re(21θϕθE Z H E G ot == (3-2)图3-2 积分球面0Z =377Ω 是自由空间的固有阻抗。

如果天线的辐射是各向同性的, 则214/r P G t iso π=(3-3)如果辐射是非各向同性的, 则天线增益t g 由下列公式定义214/r g P G t t gain π=(3-4)在MS 端天线的接收功率可表达为:e gain r A G P α= (3-5)其中α为与MS 环境有关的衰减因子,A e 为有效孔径并表达为:A e =πλ42r g (3-6)式中:r g 为接收环境增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1 sin B r2 1
20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最后,我们给出入射波在良导体表面上的反射系 数: 1 和 1 。很多情况下,发生在城市建 筑物和地表面上的反射近似地用良导体表面反射 代替。下表给出了不同介质的介电常数和导电率 常数。
//
21
Etot E LOS E g
其中 E g 和 E LOS 分别代表地面反射波和直达波。
22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自由空间电磁波传播规律可由下面的公式表述:
d0 d E d , t E0 cos c t d c
式中 c 和c 分别代表角频率和光速。 ' 直达波经过长为 d 的路径到达接收机, 反射波 经 d '' 的路径到达接收机。 它们的电场可分别表 示为 ELOS E d , t 和 Eg E d , t 。其中 为反射 系数。 接收电场幅值为:
1 1 1
2
2
2
15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a) 电场极性平行于入射波平面 (b) 电场极性垂直于入射波平面
电磁波极化特性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分集、系统 干扰· · ·
16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如果电解质是电磁能量损耗介质, 则介电常数可 表为一复数:
0 r j
4.室外传播模型(Okumura模型)
2
I. 概述
无线信道的复杂性 (1) 信号路径衰耗 (2) 反射,衍射等过程 (3) 多径叠加(衰落深度可达30~40dB) (4) 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相对运动 上述因素使得无线通信受到很大的限制。
3
I. 概述
无线信道的物理过程
散射体 散射 天线 绕射 直射 障碍物 反射 无线发 热噪声 无线收 干扰
2
E Gr 2 P 由公式(6) r d 及 Etot 表达式得: 2 480
2
2 2
2 E0 d0 2 Gr ht2 hr2 ht2 hr2 4 E0 d0 ht hr Gr Pr d PGt Gr 4 t 2 2 4 d 30 d d 480
24
得到
E0 d0 E0 d0 d d ETOT d , t 2 sin c sin 2 d 2c d 2
d d c 其中
c
2ht hr 当满足条件 d d d
7
II. 自由空间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 相位变化 (x) 是波的传播距离
x
的函数。
e
j ( x )
e e
j 2 2
x

x
j

8
II. 自由空间传播
一般地讲,天线的辐射能量是由一个面积分来确 定的: PGt Pd ds 4 d 2 Pd t (1) s 式中: S为一个球表面;因此能流密度为:
天线
移动
地面
4
I. 概述
尽管在移动通讯中信号传播是非常复杂的, 但其物理过 程只有三类: (1)反射 (2)衍射 (3)散射 由于信号传播中可能经历上述三个过程, 接收信号一般 地讲是一个多径信号。 随着发射机和接收机距离的增大, 接收信号的损耗是十分明显的。这种信号损失表现为在某 一小区域内接收信号平均值的下降。预测这种信号平均值 下降的模型叫做Large - Scale 模型。而由于多径信号 相干叠加引起的衰落称之为Small-Scale模型. 其预测 模型称为Small-Scale模型或Fading模型。
式中:
2πf
, f 为振动频率, r 2 / 0 。
设第一介质为空气,即: 1 0 ,经过推导可以得 到: i r
Er Ei Et 1 Ei
17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当第一个介质是自由空间,电磁波在两介质截面 上的反射系数: sin cos E 电场平行分量 : E
18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反射系数数值解: // 和 分别为电场平 行分量和垂直分量 的反射系数
19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Brewster角 电磁波投射到介质分界面上而不发生反射时的 入射角为Brewster角。 Brewster角只在垂直极化时出现 当第一介质为自由空间,第二介质相对介质系 数为 r 时,Brewster角为
E0 d 0 d E d d cos c t 0 0 cos c t d c d c Ed d d 0 0 cos c t cos c t d c c E0 d 0 d d d d 2 sin c sin c t d 2c 2c
(2) 能流密度还可以写成电场强度的函数:
Pd E
2
PGt Pd t 2 4 d

(3)
其中 120 是自由空间的固有阻抗。
9
II. 自由空间传播
天线增益与的它的有效截面 Ae 及波长 相关
G 4 Ae
对于接收天线,上式变为: 2
2
在d处的接收功率可表达为:
P d P Ae r d
13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1. 反射 2. 衍射 3. 散射
14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III-1 反射 天线极化 在鞭式天线的激励下,发射的电磁波一般是极化 的。在处理反射问题时,极化矢量可分解为两个 相互垂直的分量。定义入射平面为包含入射波、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平面, 则极化矢量分解为平行 于入射平面分量(垂直极化)和垂直于入射平面 的分量(水平极化),如图3.4所示。图中角标i , r , t 分别标志入射波, 反射波和透射波; 参数 , , 和 , , 分别表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 质的介电系数,磁导率和导电系数。
E tot E LOS E g
23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由镜像法可得:
d d 2ht hr d

E0 d0 Ed Ed 0 0 0 0 假设: d d d
并 且 1 ,接收信号可表 为: ETOT d , t ELOS Eg
Friis公式适用于远场条件 d df d f 2D2 / 是Fraunhofer距离,D为天线的 其中 最大物理尺寸。
11
II. 自由空间传播
如果在一个满足远场条件的距离 d0 处测得接收功 率为Pr d0 则在距离为d处的接收功率可以用下式计 2 算 d0 或
Pr d Pr d0 d Pr d0 d0 Pr d dBm 10log 20log d 0.001W
E0 d 0 E0 d 0 d d d d 可以得到 ETOT 2 c 2 c d 2c d 2c E0 d 0 2 2ht hr 4 d 0 ht hr 2 E0 2 d 2d d
25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E PGt 4 d 2 Pd 和(3)Pd 由公式(1) t 得 120π 2 E d2 PGt t 30
Gr Ae 4
(4) (5)
将(2)(4)带入(5)得 2
Pr d PGt Gr t
2
加入系统损耗因子L后成为Friis传输公式:
Pr d 10 Nhomakorabea 4 d 2
4
2
PGt Gr 2 t d 2L
II. 自由空间传播 将(3)(4)带入(5)得到接收功率的另一个 表达式: 2 E Gr 2 Pr d (6) 480 2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dB为单位来表示路径损 耗PL G G 2 Pt PL dB 10log 10log t r2 2 Pr 4 d
5
I. 概述
A typical record of data: (a) a typical navigator’s map; (b) s(t) expressed on time scale; (c) s(t) expressed on distance scale.
6
I. 概述
右图描绘了Large - Scale 和 Small - Scale 衰落信号。 图中迅速起伏的线 表示信号的Small scale fading, 而 中心线标志其平均 值,该值的衰减模 型称为Large Scale模型, 它是 本章讨论的重点。 大尺度衰落值可以 在5到40倍的波长 范围内测量取均值
接收信号电场幅值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接收功率则反比 于距离的4次方,信号随路径的衰落远快于自由空间模型 接收功率与天线高度平方成正比; 2-Ray 模型对预测几千米范围内的大尺度衰落是非常准确 的,对城区视距内的微蜂窝环境也非常准确。
26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2-Ray模型扩展
27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28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29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30
III.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在有两个反射波叠加的情况下
2 r i r i r i //
r sin i r cos 2 i
电场垂直分量 :
2 Er sin i r cos i Ei sin i r cos 2 i
式中: r 2 / 0 是第二介质的相对介电系数 ;反 射方向 r i 。 当 i 0 时, // 1, 1 ,即不管极化情况或地 面电介质的性质,可将地面建模成单位反射系数 的理想反射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