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界面的物理与化学
材料物理化学
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了物理学和化学两个领域的知识。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物理化学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材料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材料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
材料物理化学是研究材料表面、界面及内部结构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的相变规律、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现象等内容。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缺陷结构、晶体生长机理等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相变规律研究了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变行为和相变动力学规律;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现象研究了材料的表面活性、表面能、界面扩散等现象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两种。
实验研究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测试和分析,来揭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实验手段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理论计算则是通过建立材料的物理化学模型,利用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等方法,计算材料的结构、能量、振动等性质。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材料物理化学的发展。
材料物理化学的应用领域。
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材料制备方面,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可以指导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工艺参数的选择,提高材料的制备效率和性能。
在材料性能优化方面,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材料的性能来源,为材料的性能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在材料应用领域,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可以拓展材料的应用范围,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总结。
材料物理化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材料领域的发展。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材料物理化学这一学科,并对材料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课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类、材料科学类和工程类等。
1. 物理化学类: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晶体物理学基础等。
2. 材料科学类: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力学性能等。
3. 材料工程类:工程制图、流体流动基础、热量传递、传质过程及其控制、材料及其产品设计等。
4. 实验类: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电子电工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等。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如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高等有机化学、材料界面科学、固体化学导论、功能材料学、等离子体化学与技术、生物医用材料、薄膜技术、含能材料燃烧与催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安排可以查询学校官网。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是一个以物理学与化学为基础的学科,专注于探索材料形成、结构及性质的本质和变化机理,为材料工程、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开发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基础理论、固体表面与界面物理、分子自组装材料、纳米材料、量子材料、聚合物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性能行为关系及其可控制备的基础理论。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教学以理论课程基础教学为主,其中必修的理论课程有:物理热力学、材料物理、物理化学、物质结构与反应性、固体化学、材料技术学、材料力学、材料物理实验等。
此外,该专业还涉及到材料表征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室技能,例如:材料表面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等。
二、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就业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材料行业、製藥行業及科研院所就业担任研究人员,毕业生也可以在监管机关、设计机构等机构从事材料检测、评估及经营管理工作。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进行材料技术的推广开发及运用,或是从事材料生产制造、科学实验室操作、材料检测服务等工作。
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在教育行业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或是从事科学和技术出版、咨询工作。
三、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在研究领域的应用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研究可以涉及到材料物理、化学、固体表面与界面物理、量子材料、分子自组装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聚合物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多种新型、高性能材料的开发,例如:功能材料、智能材料、超级电容材料、超硬材料、电力材料、微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高强度结构材料等。
此外,其研究也可以用于材料性能的改进,如材料组织构型及结构定型研究以及材料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等。
材料物理化学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
电动电位或ξ电位影响因素 ①.ζ -电位和双电层厚度有关,双电层越厚, ζ -电位越大。
②.阳离子浓度:阳离子浓度越大,扩散层压 缩,ζ -电位降低;
③阳离价态:电价越高,ζ -电位越小;同价 离子半径越大,ζ -电位越低; ④矿物组成,形状粒度。ζ -电位的大小顺序 为: H+<Al3+<Ba2+<Sr2+<Ca2+<Mg2+<NH4+<K+<Na+<Li+
属于这一类流动的主要有高聚合物的溶液、乳浊液、 淀粉、甲基纤维素等
(5)膨胀流动
这一类型的流动曲线是假 塑性的相反过程。流动曲线通 过原点并凹向剪应力轴如图(b) 所示。这些高浓度的细粒悬浮 液在搅动时好像变得比较粘稠, 而停止搅动后又恢复原来的流 动状态,它的特点是强度随切 变速率增加而增加。 属于这一类流动的一般是非塑性原料,如氧化铝、 石英粉的浆料等。
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
目的要求:
• 1. 理解表面功、比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 张力的概念。 • 2. 理解润湿现象及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并掌握其计算。 • 3. 掌握分散度与蒸汽压的关系,能解释各 种介稳现象(过冷液体、过热液体、过饱 和蒸汽、过饱和溶液、微小晶体的溶解 度)。
• 4. 弄清毛细现象的成因。明确吸附的概念 及分类。了解主要吸附剂。 • 5.了解固体对气体的吸附量的表示。 理解 兰格缪尔吸附理论的要点,并掌握其吸附 方程式的运用。 • 6. 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 7.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去污作用、减 水作用、助磨作用、起泡作用)
同号离子相互交换, 离子以等当量交换, 交换和吸附是个可逆过程, 离子交换并不影响粘土本身结构等特点。
界面物理化学复习知识点
界面物理化学复习知识点绪论1、界面定义界面: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也称两种物质之间的接触面、连接层和分界层。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界面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基体和增强物的部分原始接触面;基体与增强物相互作用生成的反应产物,此产物与基体及增强物的接触面;2、复合材料定义: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或称组元),通过人工复合、组成多相、三维结合且各相之间有明显界面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外加颗粒增强和内生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比较3、界面连接情况根据界面的连接紧密程度,界面连接有两种情况:物质之间无相互渗透和物质之间有相互渗透4、界面所起的作用界面的效应(1)传递效应界面能传递力,即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和增强物之间的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
(4)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及耐热冲击性等。
(5)诱导效应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物)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通常是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的弹性、低的膨胀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等界面效应是任何一种单一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它对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界面效应既与界面结合状态、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有关,也与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浸润性、相容性、扩散性等密切相关。
5、物质固液气态,表现出的界面种类,举例说明气—液界面:蒸发、蒸馏、表面张力、泡沫。
蒸发——部分液相分子在一定温度下转换为气相分子;蒸馏——液体分子蒸发后,部分气相分子凝结为液相分子。
液—液界面:乳液、界面张力。
乳液——两不互溶液体相互接触时,一相的微滴分散在另一项的液体内,微滴对光线发生漫射反射;界面张力——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接触界面上所特有的一种力。
界面反应以及界面物理与化学现象的研究
界面反应以及界面物理与化学现象的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界面反应以及界面物理与化学现象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和科学领域,这些现象的理解和控制都是极为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界面反应、界面物理与化学现象的研究,以及这些现象的实际应用。
一、界面反应界面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相互作用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这种现象中,物质通常会沉积在界面上,使反应速率增加并改变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
因此,界面反应的研究对于表面处理、涂层工艺、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应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界面反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备电子器件时,在多层结构的不同材料之间通常存在着不同的界面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材料性能降低,甚至引起器件失效。
因此,对界面反应的了解非常重要,以便优化工艺并提高材料性能。
二、界面物理现象除了界面反应,界面物理现象也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包括了表面张力、润湿性等一系列现象。
特别是在材料科学领域,润湿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润湿性指的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布。
当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展开,甚至被吸收时,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包括表面张力、材料接触角等。
这些现象都与润湿性直接相关。
界面物理现象的研究可以用于优化工业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
例如,在一些涂层应用中,涂层与基板之间的润湿性直接影响着涂层质量以及其性能。
通过控制润湿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涂层工艺的可靠性和效率。
三、界面化学现象除了物理现象,界面化学现象也是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化学现象的研究,可以了解界面上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推断出合适的工艺和设计方案。
例如,表面化学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界面化学现象。
这种反应会针对固体表面上的化学性质进行设计,以改变其表面结构、形状或增加其功能。
利用表面化学反应,可以在物质表面上制备出各种功能性分子,如超疏水材料、超亲水材料等。
对于工业应用而言,界面化学现象相当重要。
通过调制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可以实现一系列的设计和功能目标。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固体表面与界面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固体表面与界面在材料科学的世界中,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固体表面与界面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涵盖了各种无机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等,它们的表面和界面行为对材料的性质和性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
固体表面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相,它与相邻的介质(如气体、液体或另一种固体)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影响材料的润湿性、吸附性、反应性以及电子传输等性质。
例如,通过改变表面的粗糙度或化学活性,我们可以控制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进而影响其与液体的相互作用。
界面在无机材料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无机材料中,界面可以是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接触面,也可以是同一材料不同晶面之间的接触面。
这些界面上的原子排列和电子结构会不同于体相材料,从而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石墨烯和氮化硼之间的界面可以影响电子传输和热导率。
我们还研究了固体表面和界面在光电、催化、储能等领域的应用。
这些应用需要我们对材料的表面和界面性质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实现高效的能量转化和优异的性能。
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中,我们需要优化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结构以增加光吸收和载流子分离效率;在催化剂中,我们需要理解表面结构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以设计高效的催化剂。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中的固体表面与界面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控制材料性质的新途径。
通过深入了解材料的表面和界面性质,我们可以设计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并优化其在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纳米科技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无机纳米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科技领域,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表面能高,无机纳米材料容易团聚和稳定性差,这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表面修饰改性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对无机纳米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从而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固体材料界面化学与物理1
第二章
表
面
理想表面
第二章
表
面
清洁表面 1、台阶表面
[110] [112]
[111]
周期
Pt(557)有序原子台阶表面示意图
第二章
表
面
2、 弛豫表面
第二章
表
面
3、重构表面
as a
重构表面示意图
d0
d0
第二章
表
面
4、双电层表面
表面离子受 内部离子作用电 子云变形 离子重排 表面能减少
离子晶体表面的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
F范=FK+FD+FL 1/r7
(2) 化学力:
本质上是静电力
第二章
表
面
表面力的作用:
液体: 总是力图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
表面能。 固体: 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因为 固体不能流动),只能借助于离子极化、变形、重 排并引起晶格畸变来降低表面能,其结果使固体
表面层与内部结构存在差异。
NaCl 晶 体
第二章
表
面
0.020nm
晶 体 内 部
晶 体 表 面
0.281nm
0.266nm
NaCl表面层中Na+向里; Cl-向外移动并形成双电层
第二章
表
面
三、吸附表面
顶位吸附
桥吸附
填充吸附
中心吸附
第二章
表
面
二、粉体的表面结构
无定形结构 微晶结构
第二章
表
面
三、非晶体的表面结构
第二章
F1+F3+……+Fn-1=F2+F4+……+Fn 1/n
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物理化学
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物理化学金属材料是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
在工业制造和高科技领域中,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其性能、可靠性和寿命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金属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金属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其整体性能密切相关。
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表面能、电荷特性、再结晶行为和氧化行为等。
表面能是一个材料特性中很重要的一个物理化学量,它反映了物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的交互作用力程度。
表面能越大,材料越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和吸附作用。
因此,表面能的大小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表面粗糙度和涂层附着力等均有重要影响。
二、金属材料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金属材料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往往是金属材料性能和寿命的决定因素之一。
金属材料界面可分为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等各类组合。
界面的化学反应与间隙、添加剂、氧化等因素均有关,不同界面反应产物不同,有些能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或延长其寿命,还有一些界面反应会导致材料的失效。
三、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延长其寿命,人们发展了很多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包括机械处理、热处理、电化学处理、离子注入和喷涂涂层等。
机械表面处理包括研磨、抛光、去毛刺、喷砂等方式,可改善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和粗糙度。
热处理是改变金属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常见方法,通过去除内部应力、改变晶界结构等方式,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电化学处理是通过在电解质中施加电压、电流或电场,以控制物质的电荷特性,从而改善材料表面的性质。
离子注入技术则是将离子束注入材料表面,以改善表面化学性质、抗腐蚀性和耐磨性等。
喷涂涂层技术则是将一层特殊的材料涂覆在金属表面,以改善其耐磨性、抗腐蚀性、降低摩擦系数等。
总之,金属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其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表面处理技术和界面反应,我们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以应对这些材料在各种应用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材料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材料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材料表界面是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固体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材料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材料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材料表界面是指固体材料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交界面,它具有与体内材料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材料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表面能、界面稳定性、界面扩散、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等。
表面能是指固体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力,它可以通过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等进行描述。
界面稳定性是指材料表界面的稳定程度,即固体表面分子能量较低,表面积较小,有利于表面通量或表面反应的稳定性。
界面扩散是指材料表界面上的原子和分子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运动和扩散。
吸附是指材料表界面吸附分子和离子的现象,它与材料的表面性质密切相关。
吸附动力学则研究了吸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力和吸附速率。
二、材料表界面的研究方法材料表界面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
实验方法是通过实验手段直接观测和确定材料表界面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例如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界面稳定性、扩散性、吸附性等,最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表面张力法、接触角法、界面扩散法、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的优点是具有直接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需要大量的物料和人力物力,耗时耗费较大。
理论方法则是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和预测的方式研究材料表界面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蒙特卡洛模拟、密度泛函理论等。
理论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预测和解释一些实验现象,减少实验的时间和物料的需求,但它也受到研究模型精度、计算资源等因素的制约。
三、表界面性质与材料应用材料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的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为材料应用领域提供更为准确的设计和协调,例如促进新产品的材料开发、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效率、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等。
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研究
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研究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一直以来都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还能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介观尺度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入手,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一、表面与界面的介观尺度特征材料的表面和界面通常被视为材料结构的特殊区域,在微观尺度上具有与体相不同的特征。
一方面,材料表面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们在许多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材料界面是材料间相互作用的平台,其特性直接影响材料的宏观性能。
因此,深入研究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表面和界面的特征主要包括表面形貌、表面能、界面结构、界面能等。
表面形貌直接反映了材料表面的细节结构,不同的形貌将导致不同的表面性能。
表面能反映了表面原子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强度,它决定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粘附性等特性。
界面结构是指两个不同材料之间的交界面,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和界面条件,界面结构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
界面能主要研究材料界面的能量状态和热力学特性,对于材料的粘接、分离等过程有重要影响。
二、材料表面与界面性质研究方法在研究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时,科学家们尝试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一些方法也适用于表征材料的界面结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 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
这些技术能够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原子级别的化学状态,从而得到表面的物理和化学信息。
2. 界面能测量:界面能测量是研究界面物理性质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接触角测量和界面力学测试来实现。
接触角测量可以定量表征材料的润湿性和界面能,在微纳尺度上研究材料的表面能。
界面力学测试可以测量材料界面的拉伸、剪切等力学性能,对于材料的界面粘附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Material Physics and Chemistry)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是物理学和化学学科的交叉领域。
它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研究材料的性质和行为,对于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改善和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等,而材料的行为包括材料的结构与相变、固态反应动力学、材料的力学变形以及材料与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属性和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的特性,进而进行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制备。
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关键概念包括晶体学、材料缺陷、晶体结构与性能、材料的电子结构、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性质、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等。
例如,晶体学研究晶体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分析晶体的晶格结构可以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而材料的电子结构研究材料中电子行为与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指导我们设计具有特定电子特性的材料。
材料物理与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两种。
实验研究通过制备和测试材料的方式来揭示材料的性质和行为规律,例如使用X射线衍射或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来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相变。
理论模拟则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预测材料的性质和行为,例如通过量子力学计算来预测材料的电子结构。
材料物理与化学的研究对于材料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还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新材料、改进旧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开发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材料。
例如,通过研究材料的电学性质,可以发展出新型的电子器件;通过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可以设计出更轻、更坚固的材料。
同时,材料物理与化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例如研究材料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以及材料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
总之,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于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改善和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表界面的物理化学
(d)偏析表面 (d) 化合物表面
19
表面结构 表面结构分类
驰豫:点阵常数变化,非平衡态; 重构:原子重排,不同于本体内的晶面; 台阶化:有规律的非完全平面结构;
第一章
表界面的物理化学
1
第一节 材料表面与界面的定义及分类
1. 什么是表面/界面
多相体系界面特征 ( 1 )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不均匀,而界面两侧的性质 保持常数; 体 系 性 质
( 2)界面 γ为准三维界面区 域,有一定的体积;
( 3 )研究对象是不均匀体 系,具有多相性。
α
γ
β
多相体系影响因素
24
表面和界面的定义
2. 表/界面分类
(2)根据研究角度和目的分类
以原子尺寸形 ( 3 )按照界面形成途径分类 态从液相中或 ( a)机械作用界面 (e)液相与气相界面 气相 中 析出在 ( b)化学作用界面 (f)凝固共生界面 固态 表 面成核 ( c)熔焊作用界面 (g)粉末冶金界面 和生 长 ,形成 (d)固态结合界面 (h)粘接界面 膜体或块体。
(e) 中心长方 a≠b, γ= 90º
31
二维晶体点阵
五种二维格子
元格形状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60o菱形 晶格符号 P P, C P 轴和夹角 ab, 90o ab, =90o a=b, =90o a=b, =120o 晶系名称 斜方 长方 正方 六角
32
二维晶体点阵------点群(10)与空间群(17)
材料物理与化学 第三章 表面界面1概要
——至关重要
2018/8/3 8
另一类面缺陷出现于晶体内部,界面:
有的是和理想点阵结构的偏离
有的涉及化学组分或相的差异
有的则对应电磁结构的有序越变
对晶体材料各种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2018/8/3 晶界
晶界
相界
9
表面与界面起突出作用的新型材料,
如薄膜、多层膜、超晶格、超细微 粒与纳米材料等发展如日中天
第三章 固体表面和界面 结构与特性
1g
粉料
常规 15m2
um
nm
90m2
180m2
1g粉料具有如此大的空间,其界面占据
总体积50%以上,奇特的表面效应
2018/8/3 2
球形颗粒S表 正比于d2 V正比于 d3 比表面积(S表 /V)反比于d; d↓,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所占百分数↑↑
贝尔比层形成与作用
•抛光时抛光剂磨去表面层原子,下面一层在瞬 间内保持流动性(熔化), 在凝固前,由于面表面 张力的作用使表面变得平滑。 •由于金属有高的热导率,表面层又迅速地凝固 成20Å左右的非晶态层。 •对于金属和合金来说,它们的抛光表面大都有 一层贝尔比层,其成分是金属和它的氧化物的 混合物。贝尔比层可起到耐蚀、强化的作用。
2018/8/3 12
表面原子的排列与内部有较为明显
的差别,表面处原子周期性排列中断,
形成附加表面能。
为减小表面能,原子排列必 须作相应调整。对晶体而言, 经过4-6层后,原子排列与晶 体内基本接近 ( 晶格常数差小 于0.1A)
2018/8/3 13
(2) 清洁表面
Cleaned Surface
18
材料界面与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
材料界面与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材料界面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其中,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影响材料性能和材料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材料界面与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
一、材料界面的概念材料界面是不同材料之间接触的地方,它是两种或多种材料相互转移物质、能量和动量的重要场所。
材料界面具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固-固界面、固-液界面、液-液界面等。
其中,固-固界面是最常见的界面形式。
在固-固界面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控制不同材料之间的黏附力、热传导、电传导等性质。
二、界面相互作用的种类界面相互作用可以分为物理相互作用和化学相互作用两种类型。
物理相互作用是指界面之间原子及分子间的不强化学键的吸引力或斥力。
这种相互作用通常与两种材料之间的距离有关,且随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物理相互作用的强度通常比较弱,但是由于它们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因此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化学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材料之间出现化学键。
这种相互作用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可以将不同材料之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化学相互作用的强度通常比物理相互作用要大得多。
三、界面相互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界面相互作用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材料的界面稳定性、硬度和力学强度。
对于陶瓷材料而言,界面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因为材料之间的界面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力学强度,并且对陶瓷材料的强度和损伤韧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外,界面相互作用还对金属材料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不同材料之间,电和热能通常是通过界面进行传递的。
因此,界面相互作用能够控制不同材料之间的电和热传导效率。
四、现有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材料界面和界面相互作用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
例如,他们研究了固-固界面之间的亲疏性和表面化学反应,以及液-液界面的形态、稳定性等。
材料科学中的界面反应和界面物理化学
材料科学中的界面反应和界面物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界面反应和界面物理化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和领域。
它们涉及到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和应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一、界面反应界面反应是指材料中不同相之间的反应,通常发生在固态材料的界面处。
这些不同相可以是晶界、晶粒内部、材料表面、材料与外界交界处等。
界面反应在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变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界面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很多,例如扩散反应、反应动力学、界面能量等。
其中,扩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决定了不同相之间的物质传输和化学反应速率。
扩散反应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温度、界面结构、晶体缺陷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可以控制和优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二、界面物理化学界面物理化学是研究材料界面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界面能、表面电荷、吸附现象等。
这些性质可以影响材料的界面反应、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等。
因此,界面物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界面物理化学的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例如表面分析技术、界面力学测试、电化学测试等。
这些手段可以提供有关材料界面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详细信息,为进一步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指导。
三、应用与发展界面反应和界面物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等。
通过研究界面反应和界面物理化学,可以优化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界面反应和界面物理化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特别是在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界面反应和界面物理化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这些研究为探索新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总之,在材料科学中,界面反应和界面物理化学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和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生物材料界面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材料界面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生物材料界面是生物体内与材料外表面接触的区域,是材料与生物体之间最重要的界面。
研究生物材料界面的相关性质及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型的生物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材料界面的特性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生物体接触的区域是其界面,是影响生物材料性能及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生物材料界面有其特殊的化学、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
1. 物理性质生物材料界面的物理性质是指材料表面的形态、结构和物理状态。
生物材料的表面形态和结构对细胞的附着、生长和功能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材料的表面形态包括表面形状、表面纹理、孔洞、凹凸与平滑等。
生物材料的表面具有微观结构的特点,例如生物材料表面的纳米结构可以达到与细胞和生物分子位级别的互动。
2. 化学性质生物材料界面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表面组分、组成、反应活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生物材料的表面组分包含化学元素、化学键、官能团和化学物质等。
化学元素包括碳、氢、氮、氧、硫和磷等。
化学键包括各种键,如C-C键、C-O键、C-N键和S-S键等。
官能团包含羧基、羟基、胺基、硫醇基和磷酸酯等。
3. 功能性质生物材料界面的功能性质是指在生体内时与细胞和生物体发生互动,从而影响细胞附着、增殖和功能表现等。
生物材料的界面在与周围环境相接触时,拥有表面张力、接触角和界面处的黏度等等。
二、生物材料界面研究生物材料界面是一个深奥复杂的领域。
从过去对界面的简单定义,到现在针对细胞和生物分子反应模式的探究,生物材料界面正在不断地被研究。
理解生物材料界面的作用及其机制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1. 生物材料表面处理生物材料表面处理是改变表面特性、改善生物相容性、使修复组织再生与材料的纳米和微米级结构提高材料表面自清洁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
物理方法主要有等离子喷涂、激光处理、电子束辐照等,表面物理改性产生的改变主要是表面的形态和结构。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物理基础知识梳理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物理基础知识梳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物理基础知识梳理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对材料物理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和工程。
一、材料的分类与性质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电子器件和结构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等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有机材料如塑料、纤维等具有轻质、柔韧和可加工性。
材料的性质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对应不同应用需求。
二、晶体结构与材料性质晶体结构是材料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材料的性质。
晶体由周期性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
晶体的结构包括晶格、晶胞和晶面等要素。
晶体的结晶度、晶体缺陷和晶界结构等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三、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其中力学性能是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包括强度、韧性、刚度和硬度等。
热学性能涉及材料的导热性、热膨胀性和热稳定性等。
电学性能与材料的导电性、绝缘性和磁性相关。
光学性能则关乎材料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等特性。
四、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组织结构可以通过显微镜等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
材料的晶体大小、晶体形态以及晶粒的排列等对材料的性能有关键作用。
晶体的取向和位错密度也决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此外,材料的相变、相分离和物相稳定性等现象也与材料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五、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性能材料的表面特性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表面粗糙度、表面能和界面能等直接影响材料的润湿性、附着性和摩擦性等性质。
此外,材料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也会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和附着力。
六、材料的热处理与性能调控热处理是调控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改变材料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可以调控材料的组织、相变和性能。
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也越来越深刻。
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指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形貌、电学特性、磁性、力学和光学性质等多种属性。
材料表面的这些性质在研究和应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形貌对表面性质的影响材料表面的形貌和其它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面形貌的变化有可能会影响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如表面电化学特性、表面能、表面粘附力等。
表面形貌的特殊性质也可以用来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例如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表面形貌的特殊性质主要体现在表面的纳米结构特征上。
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管等表面纳米结构材料通过产生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即光子晶体、量子点效应等改变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
如纳米金材料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现象中,有极高的光吸收率,可以用于生物分析和光电转化器件等领域。
二、材料的表面电学性质材料表面的电学性质在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催化、电能转换和电力传输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对于材料表面电学性质的研究,可以起到了解材料粒子表面的化学和电学特性的作用。
材料表面的电荷状态、表面酸碱性等主要是通过电位法和电荷法进行研究。
其中,表面电位法主要是用于研究电荷转移,而表面电荷法主要用于研究静电相互作用力和耦合电化学反应的作用机制。
表面电位法主要是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在电极表面的电位变化来揭示材料表面化学特征。
而,表面电荷法主要通过测量物质在界面电荷的作用下电动势的变化来揭示材料表面的化学和动力特性。
表面电荷法可以直接反映溶液中物质和其它材料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电荷状态,并能够反映材料表面的酸碱性质。
三、表面能对表面性质的影响表面能可以简单理解为材料表面发生变化所需要的能量。
表面能的特性可以体现在表面界面、表面清洁度、表面液滴、表面异物等多个方面。
表面能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其可以直接影响吸附行为、界面反应、粘附强度、液滴和气泡形成等问题。
在工业领域,表面能常常被用来描述和分析材料的干燥性、印刷性、涂层附着性等,因此对表面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现象
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现象材料的表面和界面是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最主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其重要的物理化学现象发生的场所。
在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中,表面现象和界面现象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并带来了很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进步。
本文将讨论物理化学现象在材料的表面和界面中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表面活性剂和界面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通常指的是一类具有两性或非离子性结构的化合物,以吸附在水/油界面上,能够显著改变液态界面的张力和性质。
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油水分离、洗涤剂、乳化、泡沫稳定、药物输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水/油界面上的原因是它具有两亲性。
例如,烷基苯磺酸钠(SDBS)是一种常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结构中含有烷基和苯环,烷基亲水,苯环亲油,因此它能够吸附在水/油界面上,并通过改变界面的张力来实现液体的乳化和分离。
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排斥行为对于了解液态界面的本质和表面现象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界面电化学界面电化学研究的是在两种不同相的接触界面上,存在的电荷分布、电荷传递和电化学反应等现象。
界面电化学在远离平衡态的电化学反应、半导体、电化学储能、阳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研究界面电化学现象,重要的是要了解材料和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电荷传递机制以及表面化学反应的本质。
例如,在固液界面上的电荷分布和反应被广泛地研究,这种界面常见于电极电化学和材料表面的生物学和化学应用。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子和离子的传递发生在相邻的电极表面上,被称为双层电容,一层是指电荷被吸附到电极上的外层电荷,另一层是指离子和电子在电解质中的一层。
材料的表面化学反应,例如吸附、脱吸附和催化作用也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和表面反应的效果。
总结:因此,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材料的特性、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广泛,研究表面活性剂吸附和排斥行为有助于了解液态界面的本质和表面现象的发生机理;界面电化学在远离平衡态的电化学反应、半导体、电化学储能、阳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界面的物理与化学(可能不全,仅供参考。
小题、大题根据情况自行添加删减)第六章:1、热应力:温度改变时,物体由于外在约束以及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约束,使其不能完全自由胀缩而产生的应力,又称变温应力。
2、金属-陶瓷接合体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有:(无损检测)(1)用X射线直接进行测定;(2)用激光斑纹图像测定试样表面应变;(3)用超声波显微镜测量表面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再根据应力元素关系计算出应力;(4)用压痕硬度测定表观KIC值,与原来的KIC值相比较,求出残余应力;(5)电阻应变片式应力、应变测量;(6)切断试件使残余应力释放出来,由切断前后应变读数值的差推算应力。
3、热应力的释放(减小热应力的方法)【根据小题大题自行删减】4、焊接应力变形分类:(1)整体变形:整体变形是指整个结构的形状或尺寸发生变化。
它是由于焊缝在各个方向收缩所引起的,包括直线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等。
直线变形是指结构的长、宽、高尺寸的改变,按其方向又可分为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
纵向变形是指平行于焊缝方向的变形。
横向变形是指垂直于焊缝方向的变形。
(2)局部变形局部变形是指结构的某种部分发生变形。
它包括角变形和波浪变形两种。
焊后变形将严重影响到结构的外形和它的承载能力,其中整体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较大,而局部变形的影响则较小。
5、焊接残余应力与分布: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焊接时的不均匀加热,近缝区的构件在加热和随后冷却过程中发生了塑性变形。
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纵向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二)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三)弯曲变形(四)角变形(五)波浪变形(六)扭曲变形6、减少与消除残余应力和措施:(1)选择合理的装配和焊接程序(2)反变形法(3)刚性固定法(4)散热法(5)机械矫正法(6)预热法(7)回火法第七章:(选择题)第八章:1、公式不用记,下面那句话很重要2、3、滑移和孪生的区别联系宏观上,都是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剪切变形;微观上,都是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是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另一部分的移动;都不会改变晶体结构;从机制上看,都是位错运动结果。
滑移不改变晶体的位向,孪生改变了晶体位向;滑移是全位错运动的结果,而孪生是不全位错运动的结果;滑移是不均匀切变过程,而孪生是均匀切变过程;滑移比较平缓,孪生则呈锯齿状;两者发生的条件不同,孪生所需临界分切应力值远大于滑移。
因此只有在滑移受阻情况下晶体才以孪生方式形变;滑移产生的切变较大(取决于晶体的塑性),而孪生切变较小,取决于晶体结构。
4、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
晶粒越多,变形均匀性提高,由应力集中导致的开裂机会减少,可承受更大的变形量,表现出高塑性。
细晶粒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萌生,晶界多,裂纹不易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较多能量,表现高韧性。
5、晶界位错一、晶界减少了晶格位错(分解晶界位错)二、晶界位错的增殖三、晶界位错的三重点积聚和相邻界面传播四、从晶界发生的晶格位错五、横切晶界的塑性变形6、晶界破坏(作为大题,各要点要展开)1. 组织影响:考虑尖端部位堆积使尖端塑性变形发生变化2.金属组合:三原则:①母材与低熔点金属的固溶度大时难引起脆化;②母材与液态金属间有金属化合物形成时难引起脆化;③母材与低熔点金属阴离子不同时难引起脆化。
这类组合最根本的是母材与金属的浸润性。
3 .温度影响(课本400页)液态金属脆性由温度范围决定,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
4. 应力影响(具体在课本400页)液态金属脆化在内应力存在的条件下发生。
液态金属脆化过程:一、潜伏期。
二、传播期。
三、最终破坏。
5. 变形速率的影响6 .晶界结构的影响7 .叠加效果7、金属陶瓷结合方式金属·陶瓷接合可分为两类,第一是把金属与陶瓷直接压在一起加热使其一体化固相接合,第二是用适当组成的金属箔夹在中间焊接,使其一体化液相接合。
不论接合时有无溶液生成,接合界面的组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8、减少界面热应力的方法9、材料物性中晶格变形的非线性成分在晶体中晶格变形的非线性成分除热活性过程外,依赖于原子周期混乱度,即存在广义的晶格缺陷。
它可分为:①依赖于晶格的原子位错;②依赖于晶格变形的局部电荷移动。
第九章:1、超晶格的分类超晶格就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或导电类型)不同、厚度d极小的薄层材料交替生长在一起而得到的一种多周期结构材料。
分类:1、组分超晶格2.掺杂超晶格3.应变超晶格4.多维超晶格2、晶面结构模型1、晶格点一致2 .面相同3 .稠密面界面3、纳米材料所具备的基本效应:1.尺寸效应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遭破坏,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从而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2.量子效应费米能级附件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
3.界面效应纳米材料由于大量的原子存在于晶界和局部的原子结构不同于大块晶体材料,使纳米材料的自由能增加,纳米材料处于不稳定状态。
4、纳米晶体的制作方法(小题)液相法制备纳米微粒是将均相溶液通过各种途径使溶质和溶剂分离,溶质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得到所需粉末的前驱体,热解后得到纳米微粒。
Solution-based method液相法具有设备简单、原料容易获得、纯度高、均匀性好、化学组成控制准确等优点,主要用于氧化物系超微粉的制备。
液相法包括沉淀法,水解法,水热法,喷雾法,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沉淀法、溶胶-凝胶法。
沉淀法precipitation method沉淀法是指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当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后,或在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除去,经热分解或脱水即得到所需的化合物粉料。
分类:沉淀法包括共沉淀法、均相沉淀法、金属醇盐水解法等。
5、焊接机理三个阶段完成了焊接过程。
第一阶段.接触的局部有很大变形,即使其周围有非接触表面,却因接合面相连接而发生高速度的扩散反应,它控制了焊接。
第二阶段.形成缺陷未接合部.因形成了接合界面.界面扩散使缺陷收缩。
第三阶段.伴随着缺陷的收缩和消减.界面移动开始,旧接合界面卷入母相中.在母相中留下的缺陷收缩体因体积扩散受到控制而停止变化,所残存的各种缺陷体积直接影响到焊接强度。
第九章(老师复印的):1、固体表面的特点1.固体表面分子(原子)移动困难,只能靠吸附来降低表面能。
2.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不同类型的原子的化学行为、吸附热、催化活性和表面态能级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3.固体表面层的组成与体相内部组成不同2、吸附的两种方式:吸附的种类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吸附质靠它与吸附剂之间的物理力相互作用而吸附于吸附剂上的现象化学吸附:吸附质是靠它与吸附剂表面上吸附中心的剩余自由价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程度的化学键而吸附于吸附剂上,这种现象就为化学吸附。
3、化学吸附产生的原因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离子与内部不同,它们还有空余的成键能力或存在着剩余的价力,可以与吸附物分子形成化学键。
4、吸附物与基体的反应1、离子结合吸附组元将在表面原子势场的作用下发生离解和电离,并从基体导带中俘获电子或从价带中俘获空穴(也可能是注入电子到基体的导带中或者注入空穴到基体的价带中)。
这是,其作用的是离子键;它将吸附离子束缚在固体表面上,但未生成局域化学键。
2、局域化学键在吸附组元和一个或几个表面原子之间可形成局域化学键,而不发生电荷转移。
3、形成新相如果金属表面的吸附质与表面原子之间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化学亲和力很强时,吸附结果不仅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强吸附键的化学吸附态,而且有可能形成表面化合物,或者说形成新相。
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金属氧化5、荷能粒子和固体表面的交互作用(大题的话自行展开)1、气体脱附脱附是指吸附粒子由于吸附键断裂而离开表面2、激活表面迁移3、形成缺陷4、表面俘获5、溅射6、注入和原子混合离子注入:离子束把固体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撞出固体材料表面,这个现象叫做溅射;而当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时,从固体材料表面弹了回来,或者穿出固体材料而去,这些现象叫做散射;另外有一种现象是,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以后,离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将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相互作用,入射离子逐渐损失能量,最后停留在材料中,并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就叫做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可分为半导体离子注入(掺杂)、材料改性注入(金属离子注入)和新材料合成注入。
第十一章:1、复合材料界面1.界面理论研究:润湿理论、化学键理论、吸附理论、静电作用理论、扩散理论、形变理论等;2.界面改性技术:对增强体或基体的表面改性技术、基体材料的表面接枝;防水、防雾、硬化等表面的加工技术;3.材料的复合方式和加工条件对界面形成的影响;4.界面改性剂、偶联剂的研制与应用:硅烷类、钛酸脂类,新型偶联剂的开发;5.界面层的组成、结构以及形态与复合材料的关系:在复合材料界面研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如界面层的设计与控制、界面结晶、界面脱粘等;6.界面层及其性能表征和相关参数测试技术.2、复合材料界面的5种效应[1]传递效应:界面可将复合材料体系中基体承受的外力传递给增强相,起到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结合力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和磁场尺寸稳定性等。
[4]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性等。
[5]诱导效应:一种物质(增强剂)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弹性、低膨胀性、耐热性和冲击性等。
3、界面的控制方法一、改变强化材料表面的性质;二、向基体添加特定的元素三、强化材料的表面处理4、5、6、纳米复合陶瓷的作用机制1、显微结构(1)晶粒细化在微米级陶瓷基体中加入纳米颗粒可以抑制基体晶粒的长大。
(2)微米晶粒的潜在纳米化效应亚晶界或微裂纹的存在时晶体晶粒处于一种潜在分化状态,即“纳米化效应”。
(3)纳米颗粒对基体晶粒形状的影响对某些纳米复合陶瓷,纳米颗粒的存在促使基体晶粒呈细长的棒状生长,可使裂纹偏转和裂纹桥接机理发挥作用,增加裂纹路径,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提高材料韧性2、晶内韧化机理3、晶间强韧化机理7、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基体分类(1)铝基复合材料(2)镍基复合材料(3)钛基复合材料8、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体分类(1)颗粒增强复合材料(2)层状复合材料(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