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2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he first apricot flower" in the second volumeof grade four of Jiangsu Education Press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第一朵杏花》教案2、篇章2:《第一朵杏花》教案篇章1:《第一朵杏花》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杏花什么样子?你知道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吗?2、板书课题,齐读。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诊断与矫治:(1)出示生词,矫正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默读课文,要求: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5段):(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
(3)出示:“是啊,杏花开了。
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第一朵杏花(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一、教学目标1.了解杏花的特点、生长环境等基本知识;2.了解杏花与中国人的文化联系,感受杏花的美丽,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3.通过探究杏花的生长规律,加深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5.提高学生对诗歌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朵杏花》课文的理解和欣赏;2.杏花的基本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3.杏花与中国人的文化联系(如杏花的文化内涵、杏花节等)。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杏花的基本特点和生长规律;2.理解杏花与中国人的文化联系;3.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前阅读、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杏花的基本特点,并针对杏花的美丽、含义等方面开展启发式讨论。
2.课文欣赏(10分钟)请学生收听或诵读《第一朵杏花》课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课文所描绘的杏花的特点和意义。
3.基础知识介绍(20分钟)利用PPT等多媒体方式,介绍杏花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并引导学生感受杏花花香的魅力。
4.探究杏花的文化内涵(25分钟)通过小组活动、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探究杏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杏花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作用等。
5.合作探究杏花的生长规律(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利用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杏花的生长规律,通过记录、展示等方式,总结杏花生长规律并向其他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6.诗歌欣赏(20分钟)通过指导学生欣赏与杏花相关的诗歌(如《春日》、《题杏花》等),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结课(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1.复习杏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反思在小组合作中的不足之处;2.观察周围的杏花,在观察记录本上记录杏花的生长情况,感受自然的魅力;3.默写一首有关杏花的诗歌或自己创作一首杏花的诗歌,以加深对杏花的感悟和理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讨论大家喜欢哪个季节,讨论到春天事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重点词汇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泛出、仰起、吹皱三、课前预习1、你最敬佩的'科学家是谁?最佩服他什么?2、第一朵杏花是哪一天开的?3、课文写了竹爷爷几次看杏花?四、课文梳理1、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2、这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4、句段理解分析。
5、说说孩子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的?“什么事情啊?”——奇怪“竺爷爷,杏花开啦!”——高兴“什么时候?”——激动“刚才。
”——自豪“是第一朵吗?”——半信半疑“是。
季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第一朵杏花教案苏教版

2 第一朵杏花【教学总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生字新词,能自主学习课文。
【课前预学】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清字形;正确朗读生字词。
(特别注意:泛出、皱、顷刻间、绽开、曾经)2.理解“绽开”“顷刻间”的意思。
3.朗读课文5遍。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为什么课文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吗?(自由讨论)2、小结:各有定论,在学习课文中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好好的考虑进去,说不定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3、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竺可桢(注意读好这个人名)、小男孩4、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了解到的的竺可桢。
(根据预习资料)5、小结:这是一个这么有名的人物,他和这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不由让我们想起学过的《大作家的小老师》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的故事。
这篇文章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分段。
导学提示:朗读课文,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
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试学:朗读课文,根据预习单掌握生字词的音形。
再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尝试按照时间进行分段。
和平区三小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第一朵杏花作业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

)
5。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
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
6.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 分)
1.“洛阳亲友如相问,
”表达了作者对洛阳亲友的
2。“胤恭勤不倦,
。
"意思是
说
。
3。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当时哈尔威船长
地指挥逃
生,使所有乘客和船员都获救了,但他自己却永远沉入了大海,突出了船长
的伟大形象。
4。《黄继光》一文记叙了
时,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体堵
住敌人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大无畏的
和崇高的
精
神。
七、课内阅读。(16 分)
),值得信赖。
3.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wò
的主题,积极倡导人们(
4.第一朵杏花(
)的用车生活观。
)是在清明节开的。
七、词语积累园。
1.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有霎时、一刹那、一转眼等,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
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
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含反思)第一单元2.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2《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
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虽极其简单,却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
常言道:言为心声。
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成三位目标,一直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在探索的问题。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我觉得更具有其特殊性。
因为学生在开始接触习作,怎样让学生在作用起步阶段不畏惧,掌握一定的方法找到一定的问路很重要。
而课文更是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蓝本。
因此一、如何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挖掘文本中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写作的资源,就成为我一直在思考和有意识的过程。
如:《第一朵杏花》中有三句描写杏花的句子,用词很准确,而且运用拟人化写法句子表达非常生动,很适合学生积累感悟。
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6自然段。
生(平淡地读文):“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师(高兴地):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呀?生(异口同声地):春天!师(激情):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生1(美美地读)师(陶醉状):你眼里的春天真美!老师仿佛看到了在春风的召唤下,河水泛起了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第一朵杏花 苏教版

2、第一朵杏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画出不懂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指读。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简介竺可桢。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1、再读课文2、出示分段提示,练习分段。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三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3、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组词记字。
2、重点指导: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2、第一朵杏花——春天第一段(1-5)第二段(6-15)第三段(16)第二课时一、导入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相机板书:竺可桢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第一朵杏花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小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第一朵杏花》【教材分析】《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二科,继续承接自然环境的命题,从小小的杏花开始讲述了一个奇妙、美好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通过观察第一朵杏花的开花,来确定清明节时间的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文按时间的顺序铺叙延展,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竺可桢叮嘱孩子一定要留心观察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故事依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描写细致不失韵味,首先通过竺可桢和小女孩的两次对话和他们巧妙的心理、神态描写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故事内涵,有些句子和内容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细细品味的,其次,对杏花的描绘,特别是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故事费了很多笔墨,也赋予了深层含义,这需要老师和同学进一步探索。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进入四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科学文化积累,对科学文化知识也有着“十万个为什么”那样的疑问,所以,课文中涉及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定要充分展现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涵的基础,教师要在这个起点上适当引导,挖掘故事的深刻内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这一课是传统的时间顺序的故事,所以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沿着“学习生字,了解人物——展示材料,揭示课题——熟悉课文,了解故事”的学习路线,通过基础知识材料的学习和熟悉故事,为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采用“讲读故事,深入理解——分析句子,深化认识——重点研读,深入探究”的学习方法,从故事本身和关键句子出发,深入理解课文,品味竺可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了解科学家竺可桢和相关知识背景。
金州区第一小学季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第一朵杏花教案苏教版

2 第一朵杏花【教学总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情感目标: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生字新词,能自主学习课文。
【课前预学】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清字形;正确朗读生字词。
(特别注意:泛出、皱、顷刻间、绽开、曾经)2.理解“绽开”“顷刻间"的意思。
3.朗读课文5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为什么课文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吗?(自由讨论)2、小结:各有定论,在学习课文中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好好的考虑进去,说不定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3、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竺可桢(注意读好这个人名)、小男孩4、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了解到的的竺可桢。
(根据预习资料)5、小结:这是一个这么有名的人物,他和这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不由让我们想起学过的《大作家的小老师》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的故事.这篇文章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分段。
导学提示:朗读课文,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
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试学:朗读课文,根据预习单掌握生字词的音形。
再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尝试按照时间进行分段。
威远县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第一朵杏花教案1苏教版

第2课第一朵杏花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
设计思路:1。
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三。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教学设计4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出自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绽”等字,会写“株”“仰”等字。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文字资料,PPT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文字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你能说说你的日记记录的是什么吗?同学们的日记有的是记录这一天最高兴的事或者是不开心得事,也许是自己内心的小秘密。
同学们看这句话“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摄氏度,最低零下7摄氏度。
”这日记是以为老人在逝世的前一天用颤抖的笔写下的。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呢?这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大家能告诉我是谁吗?大家想不想知道关于竺可桢爷爷的更多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朵杏花》。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朗读。
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词、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读完课文后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下面几个问题(PPT)a、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竺可桢)b、课文写了几次看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c、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没答上来,第二年,孩子通过留心观察,终于掌握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苏教版

《第一朵杏花》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新年刚过,春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边,那烂漫的春花都已悄然怒放了。
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杏花……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可是你留心观察过吗?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
1.投影出示自学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同桌交流:你是如何记住它们的,知道他们的意思吗?2.检查自学情况。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提示:(1)要读准人物对话的语气。
(2)对文中的重点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来,加深理解感悟。
2.听学生朗读,尤其是文中的分角色朗读,并加以指导。
四、抄写词语。
1.投影出示这几个生字。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练习抄写生字和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二、课文探究。
(一)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 指导朗读。
3.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4. 指名练读。
(二)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课文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哪?课文的最后一节已经向我们做了暗示。
第一是一个准确的数字,是一个精确数字,没有精确的观察是难以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这恰好与竺可桢精确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严谨精神相一致。
课题第一朵杏花,预示的就是竺可桢的这种精神。
理解了题目的含义再来看课文,就会有新的收获。
课文的主体是叙述竺可桢与孩子之间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表现竺可桢精确观察、一丝不苟精神。
孩子在这篇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为了衬托竺可桢,衬托竺可桢的精神。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我采用粗线条设计,利用自己从语文教学中总结的三基(抓基础、找基点、定基调)四步(初读通;再读懂;精读感悟;品读升华)教学模式施教。
整个教学过程以二十世纪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论1 / 5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标注、勾划、模仿、朗读、说话、评价等形式,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中,动笔、动口又动脑,在活动中去感知,去理解,去感悟,去升华,去创造。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对象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相对城里孩子来讲,可以说是见识稍浅,表达欲望不强。
新课标倡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
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三基中的基点生发点,四步中的精读感悟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做评价。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5 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知识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

2.第一朵杏花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语境理解“数了数、郑重、顷刻间、精确”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读读背背,积累文章中三处描写春天景色的优美语句,熟读成诵。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人物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竺可桢精确观察、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领悟文章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的表达意图。
3.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及文章详细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进行小练笔仿写。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添加为人物对话添加提示语体会人物心情和人物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添加为人物对话添加提示语体会人物心情和人物特点。
2.学习文章详细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小练笔仿写。
难点:学习文章详细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小练笔仿写。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关于竺可桢的资料,阅读《竺可桢的自然日记》。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感受春意,激情导入1.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我们置身于花海中。
看,春风中谁给我们绽开了一张张笑脸?(播放各种开放的杏花图片)看了一张张图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2.谁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学习第二课,(板书:第一朵杏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检查生字的读和写。
(1)检查学生对课文中重要词语的认读。
(课件出示)同桌之间互相认读,指名读,要读准“绽”“顷”的字音。
(2)交流通过预习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兴”分别给组个词。
(3)给生字描红,检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继续巩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其中“皱”字左右相当,师范写。
)2.检查课文的朗读。
指生分段朗读课文,重点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第一节的第二句,第五节的第三句,第六小节)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谁的哪两件事?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内容?(2)用几句连贯的概括下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课方案《 2.第一朵杏花》教课方案教课要求: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谨小慎微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准、仔细的察看,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谈谈段落粗心。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课要点:指引学生抓住要点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课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谨小慎微的态度,懂得只有经过精确、仔细的察看,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一、出示挂图,揭露课题1、出示教课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谈谈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议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议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电影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画出生字词,联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状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留断句。
(3)指名朗诵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分段提示:(1)准时间先后次序,本文应当怎样分红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可以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依据提示议论分段。
谈谈段意。
第一段( 1-5 ):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理解什么原由。
第二段( 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正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 16):竺可桢爷爷经过长年精准察看,掌握了天气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五、部署作业收集相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沟通。
第二课时(一)导入1.谈谈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形?(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自由读,谈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2.议论(学生可互相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仁和区中心小学季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第一朵杏花教案苏教版

2、这幅插图是课文中两次观察杏花的哪一次的?结合课文,从图中找出若干理由?(提示:理由很多,要尽可能全面具体.)
3、如果为全文划分段落,最后一段能不能划分到“第二次观察杏花”中?为什么?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让学生自读课文自悟。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2。了解课文大意。
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交流体会。
各组选派代表说出课文大意,对于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解决。教师加以梳理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
小结:从第一段中你知道竺可桢是个慈祥和善、关注自然的人。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导学提示:
1、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感受美丽的春景图。
2、提出疑问:写了哪几种景物?为什么作者选择这四种景物?
3、指导理解排比句.
学生试学:
1、朗读课文,圈画出景物,并组内交流。
2、点出这段话中的动词,说一说好在什么地方。
同学们通过学习文中的佳段,能够举一反三地说写几段精彩的文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课文。
3、齐读,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5、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
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新年刚过,春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边,那烂漫的春花都已悄然怒放了。
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杏花……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可是你留心观察过吗?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同桌交流:你是如何记住它们的,知道他们的意思吗?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提示:
(1)要读准人物对话的语气。
(2)对文中的重点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来,加深理解感悟。
2.听学生朗读,尤其是文中的分角色朗读,并加以指导。
四、抄写词语。
1.投影出示这几个生字。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练习抄写生字和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二、课文探究。
(一)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指导朗读。
3.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
”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习惯地问
4. 指名练读。
(二)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
(2)读第二遍:
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
(4)读第四遍:
学习(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可是你知道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吗?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
1.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
2.指导朗读。
3.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4.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五、总结迁移。
1.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