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衔接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尊敬的老师:我是XX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中,进行了一项小学数学结题研究,现将我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报告,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导和评价。
一、研究背景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数学结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通过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解析和解决小学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成绩。
我选择了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典型题目进行结题分析。
三、研究内容1. 了解题目在研究开始之前,我仔细阅读了所选题目的题干和要求,确保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准确,同时理清题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2. 思路分析对于每个题目,我都进行了思路分析,尝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步骤,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3. 解题过程我按照我的思路,逐步解决每个问题。
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我会记录下我的解题思路和关键步骤,以便复习和总结。
4. 解题结果在解决每个问题之后,我会将得到的最终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解题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四、研究成果在本次研究中,我共完成了10个主要题目的解答,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我个人觉得比较有挑战性和收获的两个题目:1. 向前数、向后数:题目要求我们找到一个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通过分析,我发现可以使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向前数"一位"时,可以通过当前数减去1来得到前一个数。
2. 正确的运算符:题目给出了一堆数和运算符,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运算符将这些数进行运算,得到指定的结果。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将数学运算和逻辑思考相结合,通过尝试和验证来找到正确的运算符组合。
五、研究心得通过对这些数学题目的研究,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这些问题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解题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一些知识点上的不足,例如乘法口诀和小数的运算等。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还拓宽了自己的数学视野。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篇11.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为载体,以新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
中小衔接总结-数学(改)
“中小衔接”教学总结北京市东方培新学校2013年九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性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意义,以及如何衔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所以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发挥最大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知识的增加,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
同时,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改变,使刚刚步入中学七年级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数学成绩一般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不稳定。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开始抓起。
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衔接点1、教学内容的衔接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
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
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结题报告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结题报告第一篇: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结题报告《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结题报告青冈五中数学课题研究小组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后,数学学习的严重分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问题,消除这一分化的有效途径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
本课题通过对初一和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及理论学习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变化特点,从中小学老师的角度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上顺利过渡提供了一定借鉴。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1、教学内容的衔接第一个衔接点:由“算术数”发展到“有理数”。
小学数学里的数都属“算术数”,从“算术数”发展到“有理数”是数学的一次飞跃,是初一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点。
小学里应该为这次飞跃作好孕伏,打好基础。
1.在揭示整数的概念时,要给数的发展留下余地。
2.早期渗透相反意义的量的认识。
3.重视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第二个衔接点:由“数”到“式”的过度。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法则。
如:乘法分配律等。
2.用字母表示公式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等。
3.用字母表示应用题中数量关系。
如:果园里种桃m棵,种梨树8棵,种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几倍?第三个衔接点:由列算术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渡。
由列算术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个大转折。
列算术式解应用题的思维特点是:把所求的量方放在特殊的地位,通过已知量求得未知量。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维特点是:把应用题的“已知”和“未知”根据它们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通过解方程使未知向已知转化,从而求得问题的解答。
因此,关键是找出数量关系中的等量关系。
“简易方程”一章,重点放在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维方法上。
先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来解,然后再进行对照,使学生认清这两种解法的特点。
以后在解应用题时,尽可能用代数式方法解,逐步克服算术解法定势。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
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
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共5篇]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共5篇]第一篇:“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话题:休闲阅读课题研究教学方法结题报告学生数学一、课题背景2003年秋季,我省高中开始使用新教材。
高中数学新教材一改以往的旧模式,教材具有模块结构特点,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
在内容和材料的选取、安排及处理上,增添了应用实例和知识扩展,注意数学与现代的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在讨论问题,表述数学概念等方面,关注数学的历史与发展,关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文化。
新教材知识呈现的形式多样化,应用能力要求高,而高一数学教学课时相对减少,显然,教师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围绕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来调整教学行为,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本课题在上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针对新教材下初高中教材衔接面临的问题,从新课程标准、知识架构、学法转变、能力要求、学生心理生理的变化等方面研究初、高中数学新教材衔接的方法问题,探索适应高中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寻找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识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展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内化中的再建构。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造之材”,许多学生没有获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于学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他们没有得到适应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手段,即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数学小升初的衔接研究报告
数学小升初的衔接研究报告数学小升初的衔接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小升初是指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升入初中的过程。
在小升初考试中,数学是重要科目之一。
针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本研究报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问题分析小升初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与小学的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难度增加:小学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初中会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拓展和应用,难度相对增加。
2. 知识体系变化:小学数学的知识点组成了初中数学的基础,但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和复杂,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3. 解题方法的变化:初中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相对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数学提供基础。
2. 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衔接。
在设计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时,要考虑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让小学知识能够为初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小升初数学复习课程设置。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的学习,可以设立小升初数学复习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初中学习做好准备。
四、调查分析本研究对小升初数学衔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通过对部分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考试的测试,得出以下结果:1. 学生对小升初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扎实,存在一定的知识漏洞。
2. 学生在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方面相对薄弱,缺乏逻辑思维的应用。
3. 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了解欠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五、建议措施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 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做数学题目来提高解题能力。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更关系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为了探索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加以实践,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衔接措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衔接。
在中小学数学学科的衔接中,难点和重点内容的衔接是其中一项关键问题,以小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为例,小学数学教育是初中数学课程的基础,将中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衔接,形成一贯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衔接方面,中小学教育各有其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体验。
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衔接措施。
在深入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探索适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实际措施。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方面,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步形成适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我们需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
教师队伍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主体,需要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学管理也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分享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此次报告,我希望能够展现我在数学领域的成长和进步。
二、整体情况在小学阶段,我通过学习数学,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我也养成了耐心和毅力,因为在解决问题时,我会多次尝试并不断调整方法,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数学学习的收获1. 算术运算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一年级,我通过学习算术基础知识,如加法、减法和乘法等,逐步提升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掌握了快速计算的方法,使我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2. 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小学二年级,我开始学习逻辑思维和推理。
通过解决一些趣味数学问题,我培养了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推理能力。
通过推理问题中的条件和规律,我能够找到隐藏的规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几何形状与空间思维在小学三年级,我开始接触几何学习。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认识到几何形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我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等特征来增强我的空间思维能力。
4. 数据和统计在小学四年级,我开始学习数据和统计。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我能够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并从中分析和推断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5.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通过小学数学学习,我逐渐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会思考它的解决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习惯有助于我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四、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努力和探索,我成功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以下是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难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1. 难题: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运算符号感到困惑,无法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解决方法:我会积极向老师请教,并寻找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实践。
通过多次练习和演算,我逐渐理解了这些公式和符号的含义,使其更易于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教学的质量关乎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生涯。
在中国,中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受到重视,但是在教学的衔接问题上却存在一些困扰。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探究。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存在的现状1.教材衔接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教材设置存在一定的间隙,由于教学大纲以及年级间教材的差异,中小学教材内容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和断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连贯理解教材之间的衔接关系。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学数学强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推理能力,而小学数学则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启发式教学。
这导致很多学生由于教学方法的转变而感到困惑和挫折。
3.学习兴趣衔接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学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的区别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了断裂。
很多学生在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后,对数学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变成了讨厌。
1.教育思想的不一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部分原因来源于教育思想的不一致。
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理念的不同,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了数学教学的衔接不畅。
2.师资力量不足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导致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方面的不足,使得教师在衔接中难以切实解决问题。
3.教学手段的不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还在于教学手段的不足。
目前的数学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使得教师在衔接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1.明确教育目标,统一教育教学理念要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首先要求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教育目标,统一教育教学理念。
只有在目标和理念上的统一,才能为教学衔接提供有效的保障。
2.加强师资培训在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
__ 市(州)_陇西_县_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2011年省省级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批准号:GS(2011)GHB124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课题负责人:汪伟彪《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研究和实践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学科教学理论方面的依据。
目前,随着对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新的变化,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主观上虽然都存在着一种求知的良好愿望,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教材难度大了,学科门类多了,教学方法变了,而且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学生再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就很难适应中学的学习了,有部分小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不注意采用适合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的特点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退步。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九年一贯制的试点学校的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本课题组确立了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近年来,陇西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加大了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力度,也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但针对于数学学科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上的研究为主,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容,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在学生学习上,实行三个衔接;作一个系统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制定适合我校学生情况的衔接阶段的措施,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兼顾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优秀18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优秀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优秀18篇)导语将孩子的兴奋点与之前看过的纪录片联系在一起,这样巧妙地利用背景资料为学生的质疑创设了一种情境,之后孩子们的质疑围绕本课重点展开,只要经过简单梳理,学生马上就会聚焦在为什么人去救海龟,海龟还受到如此大的伤害?进而从这个问题衍生出的学习主线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研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摘要: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有效衔接中包含的内容,以及有效衔接融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
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重视,数学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意有效衔接环境、条件以及效果。
而当前教师能够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之中感受到教学方法的变化,而这些方法的变化会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方法研究,这样就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由此可见,无论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方式进行优化,并将二者有效衔接起来。
本篇文章旨在为本领域的相关研究建言献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有效衔接;方法;研究一、前言在大部分的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均是以教师作为主导,而学生数学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得十分低落。
面对当前这一现实情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做好数学教学以及衔接工作,这对于今后开展数学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人结合学生对有效衔接的态度以及意见,进一步从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对本校的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方法进行动态性的调整。
二、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数学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的方式,这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效衔接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原理的应用能力,不失为数学教学的高效教学策略,而且有效衔接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
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对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方式进行优化与调整,从而为提升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质量与层次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借鉴。
三、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一)梳理教材脉络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梳理教材脉络,这就需要本人针对具体的问题合理地提出猜想,表达课程内容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数学价值,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即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以及“过程和方法”。
小学中幼小衔接的结题报告
小学中幼小衔接的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国家《2021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
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
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中小学数学在教学上存在着衔接问题。
一方面,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不足,中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缺乏连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不足是导致衔接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各个年级的教材内容之间缺乏明确的衔接。
每个年级的教材内容往往只注重本年级的教学目标,缺乏对前后知识之间联系的引导。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知识孤岛”的情况,无法将不同年级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
在小学阶段学习了简单的数学运算后,进入了初中阶段,学习高阶的代数和几何等知识。
但由于缺乏衔接,许多学生往往无法掌握这些高阶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教学方法以讲授和练习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而进入初中阶段后,教学方法逐渐转变为探究和应用为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中小学阶段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不平衡,或者学校的教学方向不一致,很多学生由小学阶段进入初中后,在学习方法上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导致学习困难。
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
加强教材的衔接性。
教材编写者在编写中小学数学教材时,应该注重各个年级之间的内容衔接,设置一些过渡性的知识点和习题,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前后知识的串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连贯性。
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初中阶段,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知识的应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
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初中阶段,教师都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引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结题作为一种重要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结题报告收集了小学数学结题作业的成绩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排名,探讨了学生在数学结题中的表现和成长。
数据来源本次结题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自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结题作业。
该数据共计500名学生,其中包括了学生的成绩以及个人信息。
成绩以得分为主要指标,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期、班级等因素。
数据分析性别与成绩的关系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男女生在数学结题上的表现有所不同。
在500名学生中,男生的平均分为65分,女生平均分为72分,女生的平均分显著高于男生的平均分。
然而,男生的最高分为95分,而女生的最高分为92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男女生在数学结题上表现的差异不太明显。
年龄与成绩的关系在数据中,年龄分布在8-10岁之间,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年龄较大的学生普遍成绩更好,分数分布也更加稳定。
例如在年龄为8岁的学生中,分数差异较大,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为30分,而在年龄为10岁的学生中,分数差异较小,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75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中,年龄越大的学生成绩越好。
学期与成绩的关系在学生的学期成绩中,我们发现第一学期的平均分为62分,第二学期平均分为73分,第三学期平均分为79分。
学期的进展,学生在数学结题上的表现也在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学期对数学结题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班级与成绩的关系在不同班级的学生中,成绩分布有所不同。
我们找到了成绩排名前5的班级,分别为1班、2班、4班、9班以及10班。
这些班级的学生在数学结题上的表现最好。
与之相反,成绩排名后5的班级分别为5班、7班、12班、13班以及15班,这些班级的学生在数学结题上的表现最差。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不同班级的学生中,班级对数学结题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中小衔接活动总结(2篇)
中小衔接活动总结关于“中小衔接”问题,早在____年于漪就曾撰文用“接力赛跑”的比喻形象阐述过,它既是我们一线老师们急需了解的问题,也是颇受社会____的问题。
很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都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对其以后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样衔接不良的现象一直都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最现实的问题。
这次由教研室____的中小衔接教研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它可以有效沟通中小学的教学衔接,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北片小组五所小学,在教研室吴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在23中学和20中学,分别听了初一年级的英语、语文和数学课共计六节。
此次活动是我区开展“中小衔接”的第一次活动,形式新颖、有效,确确实实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在听课交流过程中,几所学校的领导教师一致认为:“中小衔接”问题应当引起小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每一位小学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二、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老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小学老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中小学教师今后要____中学和小学在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评价的联系,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切实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此次活动中,每位执教教师,课前准备相当充分,专业素质很高,课堂容量很大,师生配合默契。
教师将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既放松又自然。
教师提问的难易梯次性很明显,围绕中心层层深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兴趣性。
教师讲课时,在看似随意之间,就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____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同时教师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很得当,对课堂的调控也很具功力,使整堂课的气氛静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在听课中,大家对第二十中学的数学导学案非常感兴趣。
教师上课不用课本,所讲内容都是以导学案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课题活动小结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课题活动小结一、本次活动课题研究内容1、20XX年12月25日上午8:20由营盘路小学揭老师在501班上《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课题小组成员及营盘路小学所有数学老师参加听评课。
2、20XX年12月25日上午10:20由宜昌市八中孙老师在营盘路小学502班上一节对比研究课《组合图形的面积》,课题小组成员及营盘路小学所有数学老师参加听评课。
二、研究课教案及课堂检测《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宜昌市八中孙晶晶一、复习回顾:我们一共学习了几种多边形的面积1、(展示纸片)长方形:长a 宽b,S=ab,例如长为5厘米。
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展示纸片)平行四边形:①底a 高h S=ah 例如底为4分米,高为3分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②回忆如何推导而来的3、(展示纸片)三角形:①底a 高h S=ah/2 例如底为8米,高为3米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②回忆如何推导而来的?③对应的边和高④能不能说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展示纸片)梯形:①上底a 下底b 高h S=(a+b)h/2 例如上底为2厘米,下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②回忆如何推导而来的?注:①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要注意除以2 ②注意单位③对应的边和高二、网络图S=ab联系:①推导与转化(找找它们之间的联系)②当梯形的上底减小,变为0的时候,图形变成什么?当梯形的下底减小和上底一样长的时候,图形变成什么?③出入相补原理 刘徽 《九章算术》所谓出入相补原理就是将一个平面图形进行割补,从一处移到另一处,面积不变,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后上了初中,我们还会利用这个原理学习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知识。
三、练习1、 书97第一题改变平行四边形的方向 改变三角形的方向 面积怎么样?(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一样)2、在这个图中,你能找到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四、组合图形的面积书96 你有几种方法?主要思想:通过割补,变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计算面积五、练习书97第234题《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堂检测班级: 姓名: 分数:1.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m2.1,高是m 8.0,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2m2. 一个三角形面积是232m ,高是m 4,底是 m3. 判断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一样,形状也一样( )②两个长方形花园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③三角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4. 有一块梯形的麦田,上底是m 28,下底是m 32,高是m 20,在这块田里共收小麦301.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千克?5、一块平行四边形白菜地,底24.6m ,高15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目前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落实,中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许多的变化,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改变致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一时明显下降。
按照思维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的界定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指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时,为保证过渡的自然与正常,在初中阶段应该做到的对小学阶段涉及内容、性质与方法的适当引用与延伸。
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内容与方法。
为了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正迁移,这就得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机衔接,从而找到一种能有效过渡的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通过“实践--切磋—再实践”的过程,将现实中偏离我们数学教学的问题得到的效的解决、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实现小学与初中两学段之间的有效过渡,把学生上初中后的数学教学与小学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达到的目标一、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一数学教材内容可分为三大块:一是数(有理数),二是代数式(整式、分式),三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四是几何(包含一些立体几何)。
在“有理数”这一章,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新的概念,并要准确理解,就会使那些认为“数学就是计算的数”的学生望而生畏。
因此应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尽可能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我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机的过渡。
1、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幂的运算。
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
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2、进行“数”与“式”的过渡。
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
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它们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真正做到了少讲多练;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也提倡精讲多练,但由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做到一题多练。
要活跃学生的思维,有赖于教师在教法上的新型多变,正确、合理、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能正确地顺利地解决一个个习题和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
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已经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
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
再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
初一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
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
鉴于这些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对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现代数学家的贡献、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学。
三是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诸如抢答竞赛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数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
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
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
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定理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表达式和变动翻译的题目,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矗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
因此,在进入初一后要注意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一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对答案等。
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
此外还要注意教学管理上的衔接。
学生进入中学,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课程增加,学习时又误把中、小学知识截然分开。
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强弱不了解,教学时起步点把握不准,造成中小学教学脱节,还常责怪学生基础差、脑子笨。
课程的增多使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管理也不及小学那样具体,有的学生认为没有了束缚,不认真学习而掉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要有充分的了解,摸清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帮助、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预计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我校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教学模式;(2)探索我校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3)撰写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研究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途径自课题立项起,我们选取龙海小学六年级和龙海中学各取一个班分别作为数学教学研究实验班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
进行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的循环教学,以便展开衔接教学纵向联系序列研究,针对我校处于农村的现状,采用“实践--切磋—再实践”的模式,对中小学衔接数学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科学评估,并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为初中教育摸清起点情况,为以后的初中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课题研究的先导是理论学习。
研究者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才能开拓出全新的研究领域。
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著作,把握了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弄清了两个学段教法上的差异和联系,并用于实践,从而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相互听课探讨,了解中小学教育现状。
充分利用龙海中学和小学地理优势,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交流,分析,反思,及时调整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