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南色季拉山酸性棕壤土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
西藏色季拉山林线植被群落数量特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Vol. 33,No. 3 May,2011
西藏色季拉山林线植被群落数量特征
杨小林1 王景升2,3 陈宝雄3 普 穷1
(1 西藏农牧学院资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
摘要:为揭示藏东南高山林线的植被空间分布及 林 线 植 被 的 生 态 适 应 性 ,应 用 TWINSPAN 和 DCA 多 元 分 析 方 法, 以调查样地中草本、灌木和乔木层的重要 值 总 和 为 指 标,对 色 季 拉 山 林 线 植 被 的 特 征 进 行 分 析 ,并 分 别 以 样 地 和 物种为单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地为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 林线及附近垂直高度1 000 m) 的森林及灌 木植被类型,共 26 个。TWINSPAN 分析结果表明: 1) 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共分 布 着 7 个 群 落 ( 群 丛 ) 类 型,林 线 区域植被 类 型 多 样,垂 直 带 谱 分 明,过 渡 带 狭 窄。2 ) DCA 排 序 结 果 与 TWINSPAN 分 类 结 果 较 为 一 致,各 群 落 类 型 都有自己的范围和分界线。3) 样地 DCA 第一排序轴 反 映 了 研 究 区 海 拔 梯 度 的 影 响 ,即 植 被 随 海 拔 的 变 化 存 在 明 显的分带; DCA 第二排序轴反映了研究区土壤水分状况,即土 壤 水 分 含 量 随 海 拔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 对 角 线 上 各 群 落 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植被群落的环境异质性。 关键词: 林线植被;西藏;TWINSPAN 分类;DCA 排序 中图分类号: S718. 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522(2011)03--0045--06
各类土壤分布和特征
简述各类土壤分布和特征:1、漂灰土漂灰土又名棕色针叶林土。
在我国,它是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在地方性气候和植被影响下的一种特殊土壤。
观察点:金顶东、南两侧,海拔3048米。
在杜鹃冷衫林下发育的漂灰土剖面如下:(1) 枯枝落叶层0~4cm为木本植物凋落物、苔藓死亡部分及其细根,紧接土表部分出现泥炭化。
(2) 腐殖质层4~15cm灰黑色,团粒结构,疏松,多木质粗根。
(3) 漂灰层(灰白色层)15~35cm淡灰色,细粉砂质,有根系。
(4) 淀积层35~55cm棕黄色,质地较为粘重,有砾石。
母质层55cm以下,峨眉山玄武岩风化残积物。
2、山地黄棕壤黄棕壤过去称为灰棕粘盘壤。
它是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观察点:九老洞林地中黄棕壤的典型剖面如下:(1) 残落物层:植物残落物很薄而不连续。
呈半分解状态。
(2) 腐殖质层:厚10~20cm暗灰棕色,具粒状团块状结构,疏松多孔。
向下逐渐过渡。
(3) 淀积层:厚约40~80cm质地粘重。
基本色调为棕色,结构呈棱状和块状,结构体面常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有时存锈斑。
再下为母质层,多系杂色的半风化物。
二、土壤剖面峨眉金顶土壤剖面田间号码:日期:观察地点:峨眉金顶天气:晴海拔:3025米坡度:18.5°经度纬度: 103°20′E , 29°31533′N峨眉雷洞坪土壤剖面田间号码:日期:观察地点:峨眉雷洞坪天气:阴(小雨)海拔:2450米坡度:21°田间号码:日期:观察地点:峨眉仙峰寺天气:海拔:1747米坡度:27°温度:11.5℃经度纬度:103°21′E,29°32′田间号码:日期:观察地点:峨眉清音阁天气:海拔:798米坡 度: 温 度:19℃经度纬度:103°23′,29°34′田间号码: 日 期:观察地点:峨眉伏虎寺 天气:海拔:630米 坡度:38°。
拉萨市周边土壤养分分析
农 业 与 技 术
※ 农业利 ・ 学
拉 萨 市 周 边 土 壤 养 分 分 析
普布 次仁 ,米玛次仁 ,土登 江层 ,旦增尼玛 ,格 桑 曲珍
( 西藏 自治区林木科 学研究院 ,西藏 拉 萨 8 5 0 0 0 0 ) 摘 要 :拉 萨地区人 造林一 直很难成规模。本研 究通过设置标准样 地 ,分别研 究 了林 木科 学院沙地 ( 未改 良与改 良) 、防护林 沙
拉萨河谷位于西藏 自治 区的中南部 ,雅鲁藏布江 中游拉 萨河流域 ,山高坡陡 ,沟谷纵横 。本研究区域位于拉萨河 中 下游河谷地带 ,位于 N2 9  ̄ 3 7 ~2 9  ̄ 4 0 ,E9 1 — 5~ 9 1 ~ 9,为 典
基金项 目:拉萨及 周边地 区困难 立地营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该 区域地处雅鲁藏布 江支 流拉 萨河 流域 ,喜 马拉雅 山北 侧 ,以下沉气流 为主 ,全年 晴朗天气较多 ,冬季严寒天气 较
少 ,夏季很 少有极 高气 温 ,主要 为高原半干旱季 风气候 。区 内气候 较为温暖 、干燥 ,年 平均气 温为 7 . 4  ̄ C,平均相对 湿
度为3 0 % 一5 0 % ,全 年 降水量 2 0 0 ~5 0 0 a r m,干 燥度 为 1 . 5 —
沟谷纵横 ,沟深 谷狭 并且 山上 植物 较少 。具 体 表现 为西 北
高 、东南低 ;境 内水系较多 ,水源丰富 ,但 地高水低 ;雅鲁 藏布 江 在 本 地 区 内流 域 及 拉 萨 河 下 游 流 域 海 拔 均 低 于 4 0 0 0 m,为境 内海拔最低 的地 区【 8 j 。 拉萨在复杂 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 的影响下 ,使土壤形 成 明显 的垂 直分 布。其 土壤可 分 为 1 0个 土类 、2 8个亚 类 。 其 中高 山寒漠土 、草甸土 、草原土 、亚高 山草甸土 、山地灌 丛草原 土等 5个土类是本 区的主要土壤 ,合计面积约 占土 壤
西藏色季拉山不同类型森林沼泽植被土壤特征研究
为 5 m×5 m, 草本植物为 l m×l m) , 对 样 方 内的 植 物 首 先记 录优 势 种 的主要 特征 : 种名 , 高度 , 盖度 , 数量 或
多 见 。西 藏湿 地 总面 积 达 6 0 0多万 h m , 其 中色 季拉
《 西藏科技》 2 O l 4 年1 0 期( 总第 2 5 9 期)
动植 物 研 究
西 藏 色 季拉 山不 同 类 型 森 林 沼 泽 植 被
土 壤 特 征 研 究
赵 矿 葛 立 雯 ( 1 .西 藏 自治 区环 境 监 测 中心站 , 西 藏 拉 萨 8 5 0 0 0 0 ;
森 林 沼泽 是森 林 附 近 的 湖 泊 、 河 流 沼 泽 化 和 草甸
沼 泽化 过程 扩 大 了地表 积水 面 积或 抬高 了林 地地 下水 位, 使 土壤 过湿 , 其形 成 和发 展 是 一 个 复 杂 的过 程口 ] 。 现 今 我 国学者 对森 林沼 泽 在研究 区域上 主要 集 中于东 北 大 兴安 岭 、 小 兴 安岭 和长 白山地 等 地[ 2 ] , 而对 于位 于 海拔 3 5 0 0 m 以上 的高 寒 地 区森 林 沼泽 的研 究 尚不
混合 , 用 四分法 取样 , 每个 样 品测 定 3次 , 具体 各 项 所
用方 法见 下表 1 J 。
表 1 土 壤 化 学 性 质 研 究 项 目及 方 法
性植 被 是 以 急 尖 长 苞 冷 杉 ( Ab i e s g e o r g e i v a t .
s mi t h i i ) 、林 芝 云 杉 (P i c e a l i k i a n g e n s i s v a r .
西藏主要农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西藏主要农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作者:杜永欣达娃邱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西藏主要种植区农田土壤氮、磷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采用凯氏蒸馏法和钼锑抗比色法对农田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对2013年与2014年土壤氮素、磷素动态变化进行讨论分析,摸清其可能原因。
关键词:农田土壤;全氮;全磷中图分类号:S15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52引言氮素和磷素是植物体生长的必需元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磷元素可以通过土壤有机物的循环利用,提高农田土壤的肥沃程度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1]。
随着西藏自治区农业种植技术不断发展,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2,3]。
农药和化肥中的氮、磷元素不断地累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氮、磷以及重金属发生大量的积累[4,5]。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对西藏农业主产区墨竹工卡县、贡嘎县、扎囊县、白朗县等4个县农区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每个县取8个土样,共32个土样,并通过孔径筛进行风干处理。
1.2 样品的测试将风干后的土样进行检测,主要是测定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根据《土壤分析技术规范》和国标法的要求,土壤全氮采用了凯氏蒸馏法,土壤全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
2 讨论2.1 西藏主要农区土壤氮素变化分析由表1可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的4个县农田土壤氮素含量并不高,但是呈现增加趋势,说明氮肥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随着土壤氮素的积累,氮素流失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4个县农田土壤平均全氮含量由0.81g/kg增加到了1.23g/kg,其中墨竹工卡县全氮含量最高,为1.53g/kg。
2.2 西藏自治区4个县土壤磷素变化动态分析由表2可知,从整体上看,西藏农区4个县磷素平均含量并不高,从趋势上看,2014年土壤全磷的平均含量较2013年有所增加,其中墨竹工卡县全磷含量最高,为0.92g/kg;贡嘎县含量最低,为0.76g/kg。
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线地带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特征
20 m 样方里沿对角线设置 3个 4 m 4 m 样方, 测 量灌木的基径 和高 度; 再 在每 个灌木 样方 中设 置 0 5 0 5 m 2 的小样方, 利用收获法测定草本层地 上生物量。 1 2 2 乔木及灌木层地上生物量的推算
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林线地区的树木由于生长在极端环境条件下, 无论是个体的发育、生长, 还是整个群落的结构特征 都与低海拔的亚高山森林存在较大差异, 必然导致 生物量蓄积的差异。国内已发表的关于林线地区植 被的论 文 也 多 集 中 于 种 群结 构 [ 14- 16] 、生 物 多 样 性 [ 17] 、林线分布与气候指标的关系 [ 18] 、以及林线物 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海拔的变化 [ 19- 20] 等, 关于林线地区生物量数据的报道很少 [ 21] 。因此, 开 展林线地区群落生物量的调查工作, 尤其是与较低 海拔的亚高山森林的对比研究, 将为进一步解释高 山林线的形成机理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碳饥饿 与 碳饱和 假说的争论是当前相关研究 的热点 [ 2, 4] 。在过去的 100 a里,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 上升了 0 74 0 18 , 并 且未 来将 会持 续 地升 高 [ 5] 。近年来, 来自全球不 同地区的报道 显示, 一 些地区高山或北方林线在最近几十年里呈现上升的 趋势 [ 6 - 11] , 表明高山林线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可 以捕捉气候变化的早期信号 [ 12- 13] , 相关变化过程及 其测定指标可用来解释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 ( 如 自然植被带位移 及 杜鹃地上各 器官的相对生长方程 Tab le1 A llom etric regress ion s used for est im ating aboveground b iom ass of Rhod od end ron spp shrubs
中国土壤分布表格
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杨红;扶胜兰;刘合满;曹丽花;曹舰艇;郭丰磊【摘要】[目的]明确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ed carbon,ROC)及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方法]以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高度(3 000,3 200,3 500,3 700及3 900 m)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5,5~10,10~20,20~30,30~40,40~50 cm土层土壤样品,通过测定SOC、ROC及TN含量,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及剖面土壤SOC、ROC及TN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述SOC、ROC及TN含量的海拔及剖面效应.[结果]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上,SOC、ROC和T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主要集中在表层(0~5 cm)土壤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ROC/SOC)总体呈增加趋势,而土壤C/N(SOC/TN)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SOC和ROC平均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均呈增大趋势;除3 500 m海拔高度TN含量较低外,其余各海拔的TN含量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ROC/SOC随海拔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而C/N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色季拉山森林SOC、ROC和TN主要储存于表层土壤和高海拔区域土壤中,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海拔区域表层土壤将成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潜在碳源.【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6)010【总页数】9页(P15-23)【关键词】色季拉山;森林土壤;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全氮【作者】杨红;扶胜兰;刘合满;曹丽花;曹舰艇;郭丰磊【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林芝860000;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有超过4.1×109 hm2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碳库作为最大的陆地碳库之一,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大气CO2浓度上升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主要类型森林叶片和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
第39卷第11期2019年6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39,No.11Jun.,20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55,41561052);西藏农牧学院雪域英才项目(2015XYD06)收稿日期:2018⁃05⁃30;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19⁃03⁃21∗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hmliu@cau.edu.cnDOI:10.5846/stxb201805301194曹丽花,尹为玲,刘合满,杨红,连玉珍,郭丰磊.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主要类型森林叶片和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生态学报,2019,39(11):4029⁃4038.CaoLH,YinWL,LiuHM,YangH,LianYZ,GuoFL.StoichiometriccharacteristicsofleavesandlitterintypicalforesttypesonSejilaMountain,southeasternTibet.ActaEcologicaSinica,2019,39(11):4029⁃4038.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主要类型森林叶片和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曹丽花1,尹为玲3,刘合满1,2,∗,杨㊀红1,连玉珍1,郭丰磊11西藏农牧学院,林芝㊀8600002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信阳㊀4640003信阳市农业局农业经济管理指导站,信阳㊀464000摘要:为阐明不同生长年限森林叶片和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为植物⁃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㊂以藏东南色季拉山几种典型森林植被(雪山杜鹃(Rhododendronaganniphum)㊁海拔4000m和3900m区域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㊁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年生和2年生植物叶片及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有机碳(OC)㊁全氮(TN)㊁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㊂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森林叶片和枯落物OC含量表现为2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未分解枯落物(ND)>半分解枯落物(SD)>完全分解枯落物(CD),即老叶片以C积累为主,而枯落物OC含量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OC平均含量(68.5%)显著高于中国平均水平(45.5%);叶片N㊁P㊁K含量表现为1年生>2年生,即新叶以N㊁P㊁K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为主㊂枯落物TN含量低于中国森林的平均水平(12.03g/kg),而TP含量显著高于中国森林平均水平(0.74g/kg),枯落物TN和TP以SD最高,即分解初期表现为净固定,而后期则呈净释放,TK含量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K的净固定;叶片CʒN,CʒP和CʒK表现为2年生>1年生,枯落物CʒN,CʒP和CʒK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叶片NʒP处于较低水平(6.08),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6.0),表现出明显的N限制营养型;研究结果为科学阐明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㊂关键词:色季拉山;叶片;枯落物;养分含量;化学计量StoichiometriccharacteristicsofleavesandlitterintypicalforesttypesonSejilaMountain,southeasternTibetCAOLihua1,YINWeiling3,LIUHeman1,2,∗,YANGHong1,LIANYuzhen1,GUOFenglei11Tibet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University,Linzhi860000,China2CollegeofAgronomy,Xinyang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Xinyang464000,China3AgriculturalEconomicManagementGuidanceStation,XinyangAgriculturalBureau,Xinyang464000,ChinaAbstract:Thecontentsanddynamicsofnutrientsinleavesandlitterareimportantforplant⁃soilnutrientcyclinginforestecosystems.ForestsareoneofthemostimportantterrestrialecosystemsinsoutheasternTibet,wherethelitterlayerdevelopsinanalpineclimate.Inthisstudyweinvestigatedthecontentsandstoichiometryofthemostimportantnutrients(carbon,nitrogen,phosphorus,andpotassium)inrelationtotheleafageandstageofforestlitterdecompositiononSejilaMountain(elevationapproximately3400 4150m)insoutheasternTibet.Wemeasuredtheorganiccarbon(OC),totalnitrogen(TN),totalphosphorus(TP),andtotalpotassium(TK)contentsin1⁃a⁃oldand2⁃a⁃oldleaves,andatdifferentstagesof0304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litterdecomposition(non⁃decomposed[ND],semi⁃decomposed[SD],andcompletelydecomposed[CD]),intypicalforesttypes(Rhododendronaganniphum,Abiesforrestii,andQuercusaquifolioides).TheOCcontentsoftheleafandlittershowedthefollowingrankorder:2⁃a⁃oldleaf>1⁃a⁃oldleaf>ND>SD>CD(65.71%,71.29%,60.58%,41.15%,and29.86%,respectively).ThelitterOCcontentdecreasedwithanincreasinglitterdecomposition.TheleafOCcontentswerehigherthantheaverageforChina(45.5%).TheleafOCconte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theconiferousforestthaninthebroad⁃leavedforest,andthoseinbothforesttypeswerehigherinolderleavesthaninnewleaves(72.89%and58.32%for1⁃a⁃oldleaves,and78.31%and64.29%for2⁃a⁃oldleaves,intheconiferousandbroad⁃leavedforests,respectively).ThecontentsofN,P,andKintheleafwerehigherinthe1⁃a⁃oldleavesthaninthe2⁃a⁃oldleaves.TheTNcontentofthe1⁃a⁃oldleaveswashigherinthebroad⁃leavedforest(11.23g/kg)thanintheconiferousforest(10.55g/kg),whereastheTNcontentofthe2⁃a⁃oldleavesintheconiferousforest(9.39g/kg)washigherthanthatinthebroad⁃leavedforest(7.15g/kg).TheTNandTPcontentsoflitterwerehighestintheSDforest,whichindicatedthatnetfixationoccurredduringinitialdecomposition,whereascompletedecompositionresultedinanetreleaseofnitrogenandphosphorus.ThelitterTKcontentwaselevatedwithincreaseddecomposition,andthusshowednetfixationduringthedecompositionprocess.ThelitterTNcontentswerelowerthantheaverageforChineseforests(12.03g/kg),andtheaveragevalueswere6.59,8.24,and9.55g/kgforND,SD,andCDforests,respectively.ThelitterTPcontentswerehigherthantheaverageforChineseforests(0.74g/kg),andtheaveragevalueswere1.17,2.49,and1.87g/kgforND,SD,andCDforests,respectively.ThelitterTKcontentswere2.19,3.33,and4.67g/kgforND,SD,andCDforests,respectively.TheleafCʒN,CʒP,andCʒKratioswerehigherinthe2⁃a⁃oldleavesthaninthe1⁃a⁃oldleaves;theratiosateachleafagewere87.81and60.79forCʒN,539.25and375.49forCʒP,and139.15and101.20forCʒK,respectively.ThelitterCʒN,CʒP,andCʒKratiosweredecreasedwithincreaseddecomposition.TheND,SD,andCDratioswere90.20,43.36,and35.68forCʒN;520.34,167.60,and159.13forCʒP;and297.73,129.97,and64.42forCʒK,respectively.TheleafNʒPratioswerelow(6.09and4.76),and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globalaverage(16.0),whichwasindicativeofnitrogenlimitation.ThelitterNʒPratiosforND,CD,andSDwere5.86,4.51,and3.90,respectively.Theresultsprovidevaluableinformationonplant⁃soilnutrientcyclinginforestecosystemsinsoutheasternTibet.KeyWords:SejilaMountain;forestleaves;litter;nutrientcontents;stoichiometry森林是典型的自然陆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1]及其他土壤养分[2]的重要贮存场所,在维护气候变化和土壤物质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㊂枯落物是森林地表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物质,也是土壤⁃植物物质循环的最关键要素之一,对土壤有机碳(C)㊁氮(N)㊁磷(P)㊁钾(K)等物质具有重要的贡献[3]㊂枯落物数量和质量[4⁃5]是影响枯落物分解与养分归还数量和速率的重要内部因素,其中质量主要是指枯落物各营养物质含量和比例,有研究表明枯落物分解速率与N浓度显著正相关[6],与CʒN比[7]之间显著负相关,而与CʒP,NʒP之间关系不显著㊂叶片是森林枯落物重要的构成要素,其C㊁N㊁P等物质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直接影响了枯落物的质量和分解速率,同时又可反映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利于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故森林植物叶片主要物质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深受研究者的重视,Kang等[8]对欧洲2583个挪威云杉1年生针叶N㊁P浓度进行了分析,Wu等[9]研究了杭州湾沿海防护林42个不同树种叶片N㊁P含量,任书杰等[10]对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102个优势植物叶片C㊁N和P含量及化学计量进行了系统探讨㊂这些研究多数是将叶片和枯落物分开进行研究,而叶片和枯落物之间C㊁N㊁P和K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差异尚不清楚,这将不利于系统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土壤物质循环的动态特征㊂森林是西藏东南部一类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面积约为1471.56ˑ104hm2,受常年低温条件的影响,枯落物分解缓慢,而使地表枯落物层非常发达㊂据估算,西藏森林枯落物贮存了大约2.4亿t的有机碳[11],在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㊂但目前对西藏不同类型森林叶片及枯落物C㊁N㊁P㊁K及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还非常少㊂本研究以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高度主要类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年限(1年生和2年生)叶片和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有机碳及主要养分元素含量特征,可以为区域森林植被⁃土壤物质循环及植被响应研究提供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研究区域概况色季拉山位于西藏高原东南部,属念青唐古拉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与喜马拉雅山东部向北发展的山脉相连,是西藏主要林区之一㊂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区,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植被主要有高山松(Pinusdensata)㊁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㊁林芝云杉(Picealikiangensisvar.linzhiensis)㊁杜鹃(Rhododendron)㊁高山栎(QuercussemicarpifoliaSmith)等针叶林和硬叶阔叶林㊂区域气候为高山寒温带半湿润区,年均温-0.73ħ,最暖月(7月)平均气温9.8ħ,最冷月(1月)平均温为-13.8ħ㊂受低温㊁低氧㊁高湿等条件的影响,不利于森林枯落物的分解,部分植被枯落物层厚度可达10cm以上㊂图1㊀叶片叶龄的判断Fig.1㊀Determineofleafage1.2㊀研究方法与测定本研究选择色季拉山主要森林类型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AGS)㊁雪山杜鹃(Rhododendronaganniphum,RA)㊁川滇高山栎林(Quercusaquifolioides,QA)三种类型,AGS为常绿针叶林,RA属于常绿阔叶灌木,高1 4m,叶厚革质;QA为壳斗科栎属,属硬叶常绿阔叶林,叶片革质㊂其中AGS分布较为广泛,故分别采集了海拔4000m和3900m两个海拔,采样点位置如表1所示㊂在每种类型林下,分别选择所处地形㊁树高㊁郁闭度相似的3 5棵树㊂在每棵树上,距离地面1.5 2m高度上,依据枝条上芽鳞痕分布情况区分叶片的叶龄(图1),并在不同方位分别采集1年生㊁2年生叶片,按照相同叶龄不同样点间的样品进行混合,组成混合样;同时在相应的树下按照枯落物分解程度分别采集未分解(Non⁃decomposed,ND)㊁半分解(Semi⁃decomposed,SD)㊁完全分解(Completelydecomposed,CD)的叶片枯落物㊂ND枯落物为干枯但形状完整的叶片,SD枯落物为形状不完整,但尚能看出叶片的初始形状,呈短棒状或碎片状,CD枯落物形状细碎,无法辨识叶片的初始形状,但尚未与土壤结合的腐殖层㊂共采集4种类型森林,2种不同生长年限叶片和3种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故共采集样品24份,将采集的叶片和枯落物带回室内,捡除枯落物中明显的枝条㊁石块㊁土块等非叶片枯落物后,室内风干㊁磨碎㊂新鲜植物叶片经清洗㊁杀青㊁烘干等处理后,同样磨碎,待测㊂各指标分析时,每种叶片和枯落物均设置3个重复㊂表1㊀样点位置Table1㊀Samplingsite样点编号Samplenumber经度(E)Longitude纬度(N)Latitude海拔/mAltitude森林类型ForesttypeS194ʎ42ᶄ40.53ᵡ29ʎ39ᶄ12.63ᵡ4110雪山杜鹃(RA)S294ʎ42ᶄ44.62ᵡ29ʎ39ᶄ8.78ᵡ4000急尖长苞冷杉(AGS4000)S394ʎ42ᶄ50.78ᵡ29ʎ39ᶄ5.26ᵡ3900急尖长苞冷杉(AGS3900)S494ʎ43ᶄ52.85ᵡ29ʎ43ᶄ4.72ᵡ3440川滇高山栎(QA)㊀㊀RA:雪山杜鹃Rhododendronaganniphum;AGS4000:海拔4000m区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atelevationof4000m;AGS3900:海拔3900m区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atelevationof3900m;QA: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植物叶片和枯落物全氮(Totalnitrogen,TN)测定采用定氮仪进行测定,即称取磨碎样品0.5 1.5g,加入1304㊀11期㊀㊀㊀曹丽花㊀等: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主要类型森林叶片和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㊀2304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催化剂和10mL浓硫酸,420ħ下消化1h,然后采用定氮仪(UDK149型,意大利VELP公司)进行碱解蒸馏3min,蒸馏硼酸吸收液采用0.01mol/LHCl进行滴定,根据与空白样品所消耗HCl的量计算样品氮含量㊂有机碳(Organiccarbon,OC)含量采用重铬酸钾⁃浓H2SO4外加热容量法测定;全磷(Totalphosphorus,TP)和全钾(Totalpotassium,TK)测定采用浓H2SO4和H2O2消化处理后,经定容后,溶液中P采用磷钼蓝比色法测定,K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12]㊂1.3㊀数据处理不同叶龄叶片和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OC㊁TN㊁TP㊁TK含量之间差异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AnalysisofVariance)进行,作图采用Origin9.0进行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OC含量不同叶龄叶片和不同分解度枯落物OC含量如图2所示,表现为2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ND>SD>CD枯落物㊂两个叶龄的叶片OC表现为2年生>1年生,即新叶片以各种营养物质共同积累为主,而老叶片以OC的积累为主㊂几种类型森林1年生和2年生叶片OC平均含量分别为65.61%和71.29%,2年生叶片OC含量较1年生叶片高8.66%,但相同类型森林1年生和2年生叶片OC之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㊂对于供试的几种类型森林,两种不同生长年限叶片OC含量差异以QA最大,2年生叶片较1年生叶片高14.36%,而以海拔3900m区AGS林差异最小,为5.9%㊂不同类型森林1年生叶片OC含量表现为AGS4000m>AGS3900m>RA>QA,2年生叶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㊂即叶片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针叶林>常绿阔叶林,1年生叶片平均含量分别为72.89%和58.32%,2年生叶片分别为78.31%和64.27%㊂枯落物OC含量随枯落物分解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ND㊁SD㊁CD枯落物OC平均含量分别为60.58%,41.15%和29.86%㊂不同类型森林之间,表现为针叶林枯落物OC含量高于阔叶林,但这种差别较叶片小㊂针叶林ND㊁SD和CD枯落物有机碳含量分别较阔叶林高5.77%,9.05%和5.30%㊂相同分解程度枯落物OC含量在不同类型森林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如ND枯落物有机碳含量表现为RA>AGS4000m>AGS3900m>QA,而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在SD和CD状态时RA和海拔4000m区AGS枯落物有机碳含量之间差异不<0.05)㊂显著(P>0.05),而海拔3900m处AGS和海拔3440m处的QA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图2㊀植物叶片和枯落物有机碳、全氮含量Fig.2㊀ContentsoforganiccarbonandtotalnitrogeninleafandlitterofdifferenttypesforestinSejilamountain1a:1年生叶片1⁃old⁃yearleaves;2a:2年生叶片2⁃old⁃yearleaves;ND:未分解Non⁃decomposed;SD:半分解Semi⁃decomposed;CD:完全分解Completedecomposition,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类型森林不同生长年限叶片和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2㊀TN含量植被叶片TN含量表现为1年生>2年生(图2),即1年生叶片对N素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强于2年生叶片,随着新生组织的生长,促进N素从老组织向新生组织的转移㊂不同类型森林植被1年生叶片TN含量表现为QA>AGS3900m>RA>AGS4000m,而对2年生叶片则表现为AGS3900m>AGS4000m>QA>RA㊂1年生叶片TN平均含量表现为阔叶林(11.23g/kg)>针叶林(10.55g/kg),而2年生叶片则表现为针叶林(9.39g/kg)>阔叶林(7.15g/kg),可能是由于阔叶林第一年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有利于对N素的吸收和积累㊂同时可知,针叶林1年生和2年生叶片N含量相对稳定,而对于阔叶林RA和QA则变化较大,2年生叶片N含量较1年生叶片分别高43.48%和29.65%,二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海拔4000m和3900m区AGS分别为8.10%和13.42%,差异未达显著水平㊂供试4种类型森林,不同分解程度的枯落物TN含量均表现为SD>CD>ND,平均值分别为9.55,8.24和6.59g/kg,即在分解初期,枯落物对N素表现为净固定㊂阔叶林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TN含量之间差异较大,而针叶林AGS之间差异则较小㊂RA林ND与SD和CD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QA林ND,SD和CD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㊂供试4种类型森林ND枯落物TN含量表现为AGS4000m>AGS3900m>RA>QA,值分别为9.23,7.38,6.35㊁4.84g/kg,即表现出针叶林>阔叶林的规律,而对于SD枯落物并未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呈现出阔叶林>针叶林,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平均值分别为9.72g/kg和9.39g/kg;CD枯落物TN含量表现为RA>AGS4000m>AGS3900m>QA,值分别为9.45,9.34,7.35㊁6.83g/kg㊂2.3㊀TP含量不同生长年限的叶片TP含量表现为1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图3),即新生叶具有更高的TP含量㊂几种供试森林1年和2年生叶片T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1g/kg和1.48g/kg,且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1年生叶片TP平均含量分别为1.89g/kg和1.72g/kg㊂1年生和2年生叶片TP含量均表现为AGS3900m>QA>AGS4000m>RA㊂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TP含量均表现为:SD>CD>ND,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平均值分别为2.49,1.87㊁1.17g/kg,即枯落物分解初期表现为P的净固定,当P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而开始下降㊂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TP含量主要表现为AGS4000m>AGS3900m>RA>QA,即针叶林枯落物TP含量高于阔叶林,TP平均含量分别为2.03g/kg和1.66g/kg㊂图3㊀植物叶片和枯落物全磷、全钾含量Fig.3㊀ContentsoforganiccarbonandtotalnitrogeninleafandlitterofdifferenttypesforestinSejilamountain2.4㊀TK含量由图3可知,不同生长年限叶片及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TK含量表现为:1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CD>SD>ND,即新生叶片对K具有更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而老叶片凋落后,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TK含量呈增加趋势㊂1年生和2年生叶片,TK含量均表现为AGS3900m>QA>RA>AGS4000m,平均值分别为6.97,5.96,5.72㊁5.01g/kg㊂不同类型森林枯落物TK含量表现为AGS4000m>QA>AGS3900m>RA,值分别为4.16,3.46,3.09㊁2.87g/kg㊂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海拔4000m区域AGS枯落物TK含量由ND时的3.38g/kg增加到3304㊀11期㊀㊀㊀曹丽花㊀等: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主要类型森林叶片和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㊀CD时的5.23g/kg,提高了54.73%,而以QA提高比例最大,CD枯落物TK含量较ND枯落物增加了188.52%㊂不同类型森林ND的枯落物TK含量表现为AGS4000m>AGS3900m>RA>QA,即针叶林(2.72g/kg)显著高于阔叶林(1.66g/kg)(P<0.05),但RA和QA之间无明显差异㊂2.5㊀化学计量特征2.5.1㊀CʒN比叶片CʒN表现为2年生>1年生(图4),值分别为87.81和60.79,即叶片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更有利于C的积累,而N浓度呈降低趋势㊂不同类型森林叶片CʒN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1年生叶片表现为AGS4000m>AGS3900m>RA>QA,值分别为75.57,63.42,56.95和47.22,表现出明显的针叶林>阔叶林的特征㊂而2年生叶片以RA和海拔4000m区AGS最大,海拔3900m区AGS和QA之间差异很小㊂枯落物CʒN表现为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即ND>SD>CD,平均值分别为90.20,43.36和35.68,即分解初期,枯落物具有相对低比例的N含量,然后随着有机碳的分解释放和N的固定,从而使CʒN比逐渐降低㊂几种类型森林ND枯落物CʒN比表现为RA>QA>AGS3900m>AGS4000m,值分别为107.80,101.69,81.80和69.52,表现出阔叶林>针叶林的显著规律㊂而SD枯落物除QA林CʒN值(30.69)较低外,其他3种类型森林之间差异较小,RA㊁AGS3900m和AGS4000m值分别为49.90,48.13和44.74㊂对于CD枯落物CʒN表现为RA>AGS4000m>AGS3900m>QA,QA仅为29.97,接近微生物所需要的理想CʒN比值(25ʒ1)㊂图4㊀叶片和枯落物主要元素化学计量特征Fig.4㊀StoichiometricofleafandlitterofdifferenttypesforestinSejilamountain2.5.2㊀CʒP比不同年龄叶片CʒP表现为2年生>1年生(图4),平均值分别为539.25和375.49,即1年生叶片积累了更高比例的P素,而2年生叶片则以C的积累为主,P素主要向新生组织转移㊂不同类型森林1年生叶片CʒP比表现为AGS4000m>RA>AGS3900m>QA,而2年生叶片则以RA最大,其次为AGS4000m和AGS3900m,最低值为QA㊂叶片CʒP平均值表现为RA>AGS4000m>AGS3900m>QA,由此可知,高海拔区的RA更有利于C的积累,而对P的吸收比例相对较低,低海拔区的QA则对P的吸收比例相对较高㊂4304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CʒP比表现为ND>SD>CD,平均值分别为520.34,167.60和159.13,即随着枯落物分解程度的增加,CʒP比呈降低趋势㊂各类型森林枯落物CʒP平均值表现为RA>QA>AGS3900m>AGS4000m,值分别为327.83,275.69,263.64和262.27,即两个海拔高度上的AGS枯落物CʒP之间存在着很小的差异,且不同类型森林枯落物CʒP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㊂2.5.3㊀CʒK比几种类型森林,不同生长年限叶片CʒK与CʒN和CʒP变化规律表现一致,即2年生>1年生(图4),平均值分别为139.15和101.20,即老叶片对K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要弱于1年生叶片㊂两种生长年限的叶片CʒK比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1年生叶片值分别为115.48和86.91,2年生叶片分别为148.50和129.79,即针叶林叶片对K的吸收和积累比例较阔叶林低㊂两种生长年限的叶片CʒK比平均值在不同类型森林之间表现为AGS4000m>RA>AGS3900m>QA,但除海拔4000m区AGS与其他几种类型森林之间差异显著外,其他3种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㊂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CʒK表现为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即ND>SD>CD,平均值分别为297.73,129.97和64.42㊂对于不同类型森林来说,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CʒK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尤其表现在ND枯落物中,值分别为354.82和240.64,而SD和CD枯落物CʒK值则比较接近,无明显差异㊂2.5.4㊀NʒP比不同生长年限叶片和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NʒP表现为:1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ND>CD>SD(图4),平均值分别为6.18,5.99,5.86,4.51和3.90,其中2年生叶片NʒP较1年生叶片降低了3.77%,即老叶片对N的积累比例高于P,而1年生新叶对P的吸收积累多于N㊂同时也可表明,2年生叶片N素向新叶的转移比例较P高㊂供试的4种类型森林叶片1年生和2年生叶片NʒP表现为RA>AGS4000m>QA>AGS3900m,平均而言,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NʒP平均值分别为6.24和5.93,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㊂高海拔区的RA和低海拔区的QA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即这种差异可能受植被类型的影响,也可能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土壤㊁气候条件的差异有关㊂由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NʒP比值可知,在枯落物分解的中期阶段(SD)呈现出较低的NʒP值,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后期表现出较高的NʒP值㊂几种类型森林ND枯落物NʒP值最高,为5.86,显著高于SD枯落物(P<0.05),但与CD枯落物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同时ND枯落物和CD枯落物之间差异亦未达显著水平㊂SD枯落物NʒP值最小,这是由于枯落物分解初期,微生物固定的N和P比例不同而致,本研究中SD枯落物N和P含量均较ND枯落物高,但P的增加幅度远高于N,从而呈现出较低的NʒP值,这也表明枯落物分解初期阶段,枯落物分解微生物对P的固定比例高于N㊂3㊀讨论3.1㊀不同类型森林叶片OC㊁TN㊁TP㊁TK含量与计量特征本研究几种类型森林叶片主要元素含量表现为OC>TN>TK>TP,平均值分别为68.45%,9.58g/kg,5.91g/kg和1.64g/kg,其中1年生和2年生叶片主要营养元素N㊁P㊁K含量均表现为1年生>2年生,而OC含量为1年生<2年生,即老叶片以C的积累为主,而新叶片则以营养元素吸收和积累为主㊂从而使叶片CʒN㊁CʒP和CʒK表现为1年生<2年生㊂本研究中两种生长年限的叶片OC含量处于较高水平,1年生和2年生叶片OC含量平均值为68.45%,显著高于任书杰等[10]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结果((37.41 64.65)%)和吴统贵等[13]对珠江三角洲针叶林((51.79ʃ3.60)%)和常绿阔叶林((48.16ʃ1.84)%)的研究结果,也显著高于中国森林平均水平(45.5%)[14],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区属于低温生态区,这种气候条件下叶片生长速率较慢,从而促进C的积累㊂同时本研究中AGS和QA㊁RA叶片均属硬叶类,叶片角质化和蜡质化明显,从而具有较高的OC㊂本研究中针叶林叶片OC平均含量(75.60%)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61.30%),与吴统贵等[13],司高月等[15]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针叶树种较阔叶林具有更高的潜在碳蓄积能力㊂5304㊀11期㊀㊀㊀曹丽花㊀等: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主要类型森林叶片和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㊀6304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本研究叶片CʒN比较高,平均值为74.3,高于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的主要树种(14.1 64.1)[10],也显著高于长白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24.69)和江西省千烟洲的亚热带人工针叶林(40.44)[16]㊂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区低温的气候条件导致植物生长速率缓慢,有利于C的积累而不利于对N的吸收和积累有关㊂本研究中,将RA和QA归为阔叶林,两个海拔高度上的AGS为针叶林,叶片CʒN表现为1年生叶片针叶林>阔叶林,而2年生叶片则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这表明AGS叶片在生长的第一年以C积累为主,而在生长的第二年,由于其生长速率变缓,C的积累量相对较低,从而使CʒN值低于阔叶林㊂本研究中,1年生和2年生叶片CʒP平均值为457.37ʒ1,与任书杰[10]等在中国东部南北森林样带的研究结果(70.9 838.6)相比,处于中等水平,而高于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的水平(321ʒ1),低于千烟州的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叶片(728ʒ1)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61ʒ1),但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442ʒ1)结果相近[16]㊂叶片NʒP比值可以反映土壤对植物N和P的供应状况,是判定植物养分缺乏的一个重要指示指标,根据Aerts和Chapin[17]的判断标准,叶片NʒP<14时,则为N限制型,NʒP>16时则为P限制型㊂本研究中,几种类型森林1年生和2年生叶片的NʒP值均小于14,叶片NʒP值表现为RA>AGS4000m>QA>AGS3900m,平均值分别为7.38,6.97,5.10和4.89,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6.0)[18],故本研究区几种类型森林生长属于N供应限制型,即表现为富P而低N的营养供应状态㊂这与普穷等[19]在西藏色季拉山冷山林下土壤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研究结果表明0 20,20 40cm和40 60cm层次土壤NʒP值为0.63,0.35和0.17,即表现为富P而缺N的状态㊂3.2㊀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OC㊁TN㊁TP㊁TK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受微生物构成和活性的影响,使枯落物元素可能发生净固定或净释放反应,从而表现出不同分解阶段的物质含量和比例关系㊂本研究中,不同类型森林枯落物C㊁N㊁P㊁K浓度呈现OC>TN>TK>TP,与谢柯香等[20]在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闽楠人工林枯落物的研究结果一致㊂本研究中枯落物OC㊁TN㊁TK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43.96%,8.25g/kg,3.39g/kg和1.84g/kg㊂枯落物TN浓度低于中国森林的平均水平(12.03g/kg),而TP浓度显著高于中国森林平均水平(0.74g/kg)[21],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本研究区森林枯落物分解的养分释放将进一步促进土壤P的富集㊂几种类型森林枯落物OC㊁TN㊁TP和TK浓度平均值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与叶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即枯落物主要元素含量取决于叶片类型和物质含量特征㊂针叶林叶片相对于阔叶林叶片结构更加致密,木质化程度高,从而具有更高的C含量,同时AGS属于常绿针叶林,枯落物主要为多年生叶片,其具有高C低营养元素的特征,使枯落物也表现出更高比例的C含量㊂枯落物的分解主要以C的分解损失为标志,一般随着枯落物的分解时间的延长,枯落物C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二者呈现指数函数关系[22⁃23]㊂本研究中ND枯落物OC含量显著高于SD和CD枯落物,即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表现出C的净释放㊂CD枯落物OC含量表现为RA>AGS4000m>AGS3900m>QA,与海拔高度表现为一致的变化趋势㊂这可能是由于高海拔区低温高湿的土壤条件不利于枯落物顽固性有机碳的分解释放,从而形成了较高的有机碳含量㊂TN和TP浓度以SD枯落物最高,即枯落物分解初期阶段,以N和P的生物积累为主,而后期则以养分释放为主㊂这与在寒带和温带气候带森林[24]枯落物的研究结果相似,枯落物分解初期,表现为N和P的净固定㊂Aerts等[25]研究也发现,初始N含量较低的枯落物分解过程中会出现氮的净增加㊂枯落物分解初期,可溶解淋失的氮素非常少,而随着枯落物的破碎,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N的固定[26],但随着腐烂破碎程度的进一步增加,有机态N素逐渐矿化分解,从而降低了枯落物N含量㊂枯落物主要养分物质的计量关系是影响枯落物分解的主要内部因素[27]㊂本研究中,ND枯落物CʒN比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而SD和CD枯落物则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这主要是由于针叶组织结构相对致密,不易于分解,从而导致在分解过程中较阔叶林具有更高的有机碳㊂本研究中几种类型森林枯落物具有较高的CʒN比(56.42),远高于喀斯特高原山地几种主要森林植被凋落物(25.67)[28],但与地中海松(Pinushalepensis)(47.56ʃ3.48)和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47.47ʃ4.08)新鲜凋落物[29],及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几种新鲜叶片凋落物平均值(35.9 60.0)接近[30],而低于全球陆地生物圈枯落物的平均水平(82ʒ1)[31]㊂这可能进一步说明,枯落物CʒN一方面受植被类型的影响㊁另一方面还受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养分供应等因素的影响㊂枯落物CʒP和CʒK平均值分别为282.36和164.04,且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在不同分解度枯落物上,表现为ND>SD>CD㊂本研究中枯落物具有较低的CʒP值,远低于王晶苑等[16]研究的亚热带人工林(1950)和温带针叶林(552),可能与本研究区土壤富含P素,促进植物对P的吸收和积累有关㊂枯落物NʒP平均值为4.76,远低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几种新鲜森林叶片凋落物(30.2 73.3)[30],也低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水平(21.35),这主要是由于本区域土壤属于富P低N的营养供应状态,有利于森林叶片吸收和积累更多的P素,同时高寒的气候条件下凋落物叶片具有更高的P浓度[21]㊂4㊀结论(1)色季拉山几种典型森林叶片OC㊁TN㊁TP和TK含量表现为:OC>TN>TK>TP,其中老叶片以C的积累为主,而新叶片则以N㊁P㊁K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积累为主;该区域森林叶片OC含量高于全国森林平均水平(45.5%);(2)枯落物分解过程中,OC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而TN㊁TP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即SD时含量最高,TK含量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枯落物分解过程中K表现为净固定,而N和P则先固定后释放;(3)枯落物TN含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03g/kg),而TP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4g/kg),即表现出富P缺N的养分供应状态;(4)叶片CʒN,CʒP和CʒK表现为2年生>1年生,而NʒP表现为2年生<1年生,且NʒP较低(6.09),表现出明显的N限制营养型;枯落物CʒN,CʒP,CʒK均表现为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即ND>SD>CD,而NʒP表现为ND>CD>SD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PanYD,BirdseyRA,FangJY,HoughtonR,KauppiPE,KurzWA,PhillipsOL,ShvidenkoA,LewisSL,CanadellJG,CiaisP,JacksonRB,PacalaSW,McGuireAD,PiaoSL,RautiainenA,SitchS,HayesD.Alargeandpersistentcarbonsinkintheworldᶄsforests.Science,2011,333(6045):988⁃993.[2]㊀XuXF,ThorntonPE,PostWM.Aglobalanalysisofsoilmicrobialbiomasscarbon,nitrogenandphosphorusinterrestrialecosystems.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2013,22(6):737⁃749.[3]㊀陆耀东,薛立,曹鹤,谢腾芳,王相娥.去除地面枯落物对加勒比松(Pinuscaribaea)林土壤特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28(7):3205⁃3211.[4]㊀BergB.Litterdecompositionandorganicmatterturnoverinnorthernforestsoils.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00,133(1/2):13⁃22.[5]㊀SmithP.Landusechangeandsoilorganiccarbondynamics.NutrientCyclinginAgroecosystems,2008,81(2):169⁃178.[6]㊀刘霞,周涛,吴昊,徐培培,罗惠,曹乐瑶.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空间格局及主控因子:基于最优线性混合模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4):553⁃560.[7]㊀MooshammerM,WanekW,SchneckerJ,WildB,LeitnerS,HofhanslF,BlöchlA,HämmerleL,FrankAH,FuchsluegerL,KeiblingerKM,Zechmeister⁃BoltensternS,RichterA.Stoichiometriccontrolsofnitrogenandphosphoruscyclingindecomposingbeechleaflitter.Ecology,2012,93(4):770⁃782.[8]㊀KangHZ,ZhuangHL,WuLL,LiuQL,ShenGR,BergB,ManRZ,LiuCJ.VariationinleafnitrogenandphosphorusstoichiometryinPiceaabiesacrossEurope:ananalysisbasedonlocalobservations.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11,261(2):195⁃202.[9]㊀WuTG,YuMK,WangGG,DongY,ChengXR.Leafnitrogenandphosphorusstoichiometryacrossforty⁃twowoodyspeciesinSoutheastChina.BiochemicalSystematicsandEcology,2012,44:255⁃263.[10]㊀任书杰,于贵瑞,姜春明,方华军,孙晓敏.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102个优势种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统计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12,23(3):581⁃586.[11]㊀张万林,张蓓,杨传金,梅浩,戴前石.西藏自治区森林枯落物碳储量估算.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32(4):12⁃15.[12]㊀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7304㊀11期㊀㊀㊀曹丽花㊀等: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主要类型森林叶片和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㊀。
藏东南色季拉山西坡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藏东南色季拉山西坡土壤有机碳库研究马和平;郭其强;刘合满;钱登锋【摘要】土壤碳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是其碳循环的极其重要组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的高山灌丛(Alpine shrub,AS)、杜鹃林(Rhododendron forest,RF)、急尖长苞冷杉林(Abies georgei var.smithii forest,AGSF)和林芝云杉林(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 forest,PLLF)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高海拔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土壤总有机碳表现在0-10cm均差异显著;在10-20cm和20-40cm无规律性(P<0.05).土壤全氮表现在0-10cm AS均差异显著,而RF、AGSF和PLLF差异不显著;在10-20cm AS、RF、AGSF 与PLLF均相差显著;在20-40cm AS、RF、AGSF与PLLF均相差不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关系密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比例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比例增加而增加.色季拉山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比率范围不同,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比率减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显著相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相关系也比较显著(P<0.05).【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10【总页数】7页(P3122-3128)【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土壤易氧化碳;土壤微生物活性;西藏【作者】马和平;郭其强;刘合满;钱登锋【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860000;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860000【正文语种】中文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变换起着关键作用。
西藏土壤类型面积与分布
西藏土壤类型、面积与分布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众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复杂多样的成土母质及成土过程,因而形成各种土壤类型。
它既有我国绝大部分山地森林土壤类型,也有我国乃至世界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的高山土壤类型。
科学地对土壤进行分类,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西藏土壤,科学地利用与改良土壤,更好的为农牧林业生产服务。
一、自然土壤自然土壤是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千百万年物理、化学, 生物,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逐步演变而来的各种类型土壤。
根据西藏第一次土壤普查资料.西藏土壤分为高山土纲、半淋溶土纲、淋溶土纲、铁铝土纲、半水成土纲、水成土纲、盐碱土纲、人为土纲、初育土纲等9个土纲。
各土纲又细分为28个土类,67个亚类,362个土属,2 236个土种。
在不同的土类中,以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亚高山草甸土面积为最大,依次为74 375.3万亩,28 095.38万亩,21 272.92万亩,14 198.03万亩。
4个土类的面积共计137 941.63万亩,占全区总土壤类型面积(不含水域居民点)79.87%。
土类面积最小的是灌淤土和水稻土,分别只有1.3万亩和2.2万亩。
西藏土壤的分布,既有水平地带性的特点,又有垂直地带性的特点,而且两者紧密结合,形成高原土壤分布的特殊表现形式,现分别简述之。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西藏地域辽阔,横跨东经近20个经度,北纬10个纬度。
土壤的水平分布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势高度和距海远近的影响。
从藏东南的察隅河谷到西部的阿里高原,降水由多到少,温度由高到低,气候带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过渡,依次分布着砖红壤、黄壤、黄棕壤地带—褐土、棕壤地带—山地灌丛草原土地带—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地带—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地带—高山寒漠土地带。
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察隅、墨脱、陈塘、樟木等;也,基带土壤是黄壤、黄棕壤,建谱土类为棕壤、暗棕壤,高山上部出现亚高山草甸土。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的性状与垂直分布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的性状与垂直分布
方江平
【期刊名称】《山地研究》
【年(卷),期】1997(015)004
【摘要】色季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藏主要林区之一。
由于气候和森林的垂直变化,其山体土壤类型的垂直带谱较为明显,基带为山地棕壤,往上依次为山地酸性棕壤,山漂灰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黑毡土,棕毡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和高山寒漠土,并且东西坡呈对称分布。
在分析了各类土壤的特征之后,讨论了土壤质地,有机质与养分,PH值,交换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垂直分布规律。
【总页数】6页(P228-233)
【作者】方江平
【作者单位】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5.1
【相关文献】
1.西藏色季拉山西坡急尖长苞冷杉林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格局 [J], 朱登强;王军辉;张守攻;张建国;茹广欣;罗大庆;潘刚
2.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 [J], 苏建荣;刘万德;张炜银;罗建;张志均;郎学东;李帅锋
3.西藏色季拉山北坡表层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J], 马和平; 东主
4.西藏色季拉山北坡表层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J], 马和平; 东主
5.藏东南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史飞;徐梦;张旭博;王振波;孙志刚;张崇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东南地区季节性冻土研究
作者: 陈贝;张文贤
作者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
出版物刊名: 海峡科技与产业
页码: 56-5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1期
主题词: 习西藏 季节性冻土 冻土深度 土壤含水率
摘要: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为4000m左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藏东南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藏东南地区平均海拔在5000m左右。
色季拉山位于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林芝县以东,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所跨越,海拔4728米。
由于色季拉山的特殊的地理、地形、气候条件,导致山顶分布广泛的季节性冻土。
本文以色季拉山山顶季节性冻土为研究对象,对藏东南地区季节性冻土产生的原因,冻土的深度,冻土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
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喻武;万丹;王书丽;杨东升【摘要】藏东南是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严重的区域之一,泥石流堆积扇广布.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恢复是生物治理泥石流和生态恢复措施的重要内容,也是高寒区生态恢复关注的焦点.对林芝县扎西岗、鲁朗定位站和芽依3个不同年代形成的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进行了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结构与泥石流发生的年限、所处的海拔和发生的强度有密切关系.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主要为云南沙棘+云南锦鸡儿+蕨麻萎陵菜群落、糙皮桦+高丛珍珠梅+西南草莓群落和糙皮桦+云南锦鸡儿+西南草莓群落组成,包含糙皮桦、云南锦鸡儿等29种植物.泥石流沉积区形成时间越长,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有下降趋势,群落优势度C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层次多样性表现为一般草本层多样性水平较高,乔灌层较低.乔灌草均匀度指数Jsw值略大于草本层.泥石流暴发时间过长或过短,Jsw值较小.优势度C值与丰富度指数Ma值呈负相关性,与泥石流沉积区形成时间呈正相关系.%Debris flow is one of most disasters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China.Many alluvial fans induced by debris flow widely distribute in the reg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usually used to control debris flow.In the study,we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age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alluvial fans in Zhaxi Gang,Research Station and Yay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unity structures have been strongly influenced by occurrence period and intensity of debris flow.There are two main community structures including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subsp.yunnanensis Rousi + Caragana franchetiana Kom.+ Potentilla anserina Linn.and Betula utilis D.Don + Sorbaria arboreaSchneid.+ Fragaria moupinensis (Franch.) Card.and Betula utilis D.Don + Caragana franchetiana Kom.+ Fragaria moupinensis (Franch.) Card.Twenty-nine species such as Betula utilis D.Don and Caragana franchetiana Kom et al were found in the alluvial fans induced by debris flow.We detect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e of alluvial fans and species diversity,but degree of dominance (C value) increased with the pared with the herbaceous layer,tree and shrub layers have lower diversity index.The evenness index (Jsw) in the tree + shrub + grass structure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herb layer.The dominance degree (C valu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richness index (Ma values),bu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age of debris flow deposition.【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3(031)001【总页数】7页(P120-126)【关键词】泥石流;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藏东南【作者】喻武;万丹;王书丽;杨东升【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资环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资环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资环学院,西藏林芝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X43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是重要的群落功能复杂性的量度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卷第4期2017年08月西部林业科学Jou rn al of W est C hina Forestry ScienceV ol.46 N o.4Aug.2017d o i : 10. 16473/ k i.xblykx1972. 2017. 04. 011藏东南色季拉山酸性棕壤土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曹丽花,刘合满,孙巧,朗加曲珍(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摘要:土壤养分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高低对林地的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以色季 拉山海拔3900 ~4 100m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O rigin9.0、SPSS20.0等软件,分析了冷杉、云杉、高山柏等11种植被林下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及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养分 的空间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供试的11种植被下土壤全量氮、磷、钾大多数,无机氮大多数,有效磷、速效钾 含量全部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表明土壤养分具有表聚作用;土壤养分含量具有空间异质性,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变异表现为0~10cm土层<10~20cm土层,而全钾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异性表现为0~ 10cm土层>10~20cm土层,无机氮在供试两个土层变异性差异不显著,表明0~10cm土层的无机养分更易受外 界环境的影响;在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中,土壤无机氮占全氮量分别为15.41%c ~20.45%〇和16.01%〇~23. 79%c,有效磷占全磷量分别为0.152 1%c ~ 0.234 3%c和0.098 9%c ~ 0.158 3%c,速效钾占全钾量分别为2.620 8%c ~4. 054 1%c和1.564 3%c ~2. 268 2%c。
关键词:色季拉山;不同植被;全量养分;有效养分;空间变异中图分类号:S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46 (2017) 04-0056-06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 in Mountain AcidBrown Soil in Sejila Mountain,Southeast TibetCA O Li-hua,L IU H e-m an,S U N Q iao,L A N G JIA Q u-zh e n(Tibe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Linzhi Tibet 860000,P. R. China)Abstract:S o il n u tr ie n t is a n im p o r ta n t c o m p o n e n t o f fo r e s t eco system,a n d its c o n te n t h a s a d e cisive in flu e n c e o n th e p r o d u c tiv ity o f fo r e s t la n d.In o r d e r t o e lu cid a te th e n u tr ie n t v a r ia tio n o f m o u n ta in a cid b r o w n s o il a n d its r es p o n s e t o vegetatio n,s o il to ta l n itr o g e n(TN),to ta l p h o s p h o r u s(TP),to ta l p o ta s s iu m(TK)a n d in o r g a n ic n itr o g e n(N m in),a v a ila b le p h o s p h o r u s(AP)a n d a v a ila b le p o ta s s iu m(AK)in s o il la y e r o f0 〜10c m a n d 10 〜20c m o f11 p la n ts w e r e a n a ly z e d b y u sin g o r ig in 9.0, S P S S 20. 0 a t a ltitu d e r a n g in g 3 900 t o 4 100m o f S e jila m o u n ta in.T h e r e s u lts s h o w e d th a t th e c o n te n t o f TN,TP,TK a n d N m in,AP a n d AK in s o il la y e r o f0 〜10c m w e r e fo u n d m o r e th a n th o s e in 10 〜20cm,in d ic a tin g th e s o il s u r fa c e g a th e r in g c h a r a c te r is tic s o f th e s o il n u tr ie n t co n te n t.T h e s o il n u tr ie n t c o n te n t h a s h ig h e r s p a tia l h e te ro g e n e ity,th e s p a tia l v a ria b ility o f s o il TN,T P c o n te n t w e r e o b vio u s,a n d th a t in0 〜10c m la y e r w a s lo w e r th a n th a t in th e 10 〜20c m layer,b u t th e v a r ia tio n o f TK a n d AK c o n te n t u n d e r th e s o il w e r e 0 〜10cm>10 〜20cm,w h ile th e v a r ia tio n o f in o r g a n ic n itr o g e n in th e te s te d s o il w a s n o t sign ifica n t,w h ic h s h o w e d th a t in0 〜10c m s o il layer,th e in o r g a n ic n u tr ie n ts w e r e m o r e su sce p tib le t o th e e x te r n a l e n v ir o n m e n t.In s o il la y e r o f0 〜10c m a n d 10 〜20cm,th e v a lu e s o f N m in/T N w e r e 15.41% 〜20. 45%a n d 16.01% 〜23. 79%,resp ectively,w h ile th e v a lu e o f AP/TP w e r e0. 152 1% 〜0.234 3%a n d0.098 9% 〜0. 158 3%,a n d A K/TK:2.620 8% 〜4.054 1%a n d 1.564 3% 〜2.268 2%,re sp ectively.Key w ord s:S e jila m o u n ta in;d iffe r e n t v e g e ta tio n type;to ta l n u trie n ts;a va ila b le n u trie n t;s p a tia l v a ria b ility 收稿日期:2016-08-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55,41561052),西藏农牧学院雪域英才工程项目(2015XYD06)。
第一作者简介:曹丽花(1980-),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质循环与环境效应研究。
E-mail:clh-m@163. com第4期曹丽花等:藏东南色季拉山酸性棕壤土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57土壤养分是构成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1],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2]。
土壤养分对植 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影响植物种群的构 成,间接影响着其他物种,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结 构、功能和生产力水平[3]。
有研究表明,森林生 态系统土壤养分状况与植被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相 关,其中物种多样性与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 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具有相对封闭的内部循 环系统的特点[5],其受人为影响较小,是研究土 壤物质时空变异特征的良好生态系统。
色季拉山位 于西藏的东南部,是典型的自然林业生态区,由于 其海拔分布范围大、植被种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 再加上受人为因素影响小,而成为研究海拔梯度上 土壤物质循环与气候响应的天然实验室。
茹广欣 等[6]研究了色季拉山东、西坡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地的物种多样性与土 壤养分特征,发现土壤养分因子在空间上具有中等 变异性。
普穷等[7]研究表明色季拉山冷杉(Abies spectabilis)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变异 性。
但由于其地形复杂,伴生植被类型多样,其在 样区和样点选择上又存在着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 性的争议,故以色季拉山分布较为广泛的山地酸性 粽壤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主要养分物质分布和 变异特征的研究,对于衡量整个生态功能养分的可 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为森林可持续经 营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自然概况色季拉山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地处雅鲁藏 布江中下游,藏东南林区腹心地带,其地理位置 94°28忆~94°51$,29°21忆~29°50,,海拔在2 200 ~5 300m,是西藏主要林区之一。
色季拉山系气候 类型比较复杂,从山脚到山顶气候变化明显,依次 为山地半湿润温带-山地半湿润半干旱温带-亚高山 半湿润寒温带-高山寒带[8]。
年均气温-0.7益,最 高温为24益,最低温为-31. 6益,年降水量为600 ~1000mm,主要集中在5-10月份。
土壤和植被 类型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其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酸 性粽壤土、山漂灰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高山寒漠土,并且东西坡 呈对称分布。
山体植被种类繁多,木本植物共有135种,草本植物有370种[9]。